道家文化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道家文化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1、道家智慧

作为中国文化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内容呢?

1.1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

“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就是对当时政治的反动”。在这儿,不是说老子认为统治者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做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无不为”是“无为”的结果。“无为”是要统治者顺应民意,发挥下层的智慧,不要事必躬亲。特别是不要恣意妄为,如果统治者“不配有为,偏要有为;不配干涉,偏要干涉”,就会“弄得‘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无为”的另一个结果还可以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老子以及以后的道家所强调的“无为”都有一个“乱世”的背景存在。正是由于这个背景,道家才十分的期望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1.2道家“崇尚自然”的生命智慧。

同儒家文化一样,道家文化也渗透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文学、绘画、中医、建筑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无不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人的生存状态方面,更为深刻。正如澳大利亚生态哲学家西尔万(R.sglvan)和贝内特(D.Bennett)所说的:“道家思想是一种生态学的取向,其中蕴涵着深层的生态意识,它为‘顺应自然’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这里需要的重视的就是“顺应自然”。这是一种道家文化所强调的状态,一种最为理想的生存状态。那么,这样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在现实之中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对待人的欲望方面,道家文化提倡“少私寡欲”。现代社会,人们早以迷失在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中,尚有一丝质朴存在的农村也拼命向着早已为欲望所填充的城市冲刺。道家文化所提倡的“少私寡欲”无疑就成为人们的清心丸。需要说明的是道家文化反对的是纵欲,而非提倡禁欲。“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物”就是对“少私寡欲”的完美解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像一只水杯不可能同时装入两杯水一般,一个人也有自身的极限,不可能无休止的占有一切东西。“否极泰来”是乎也就警醒着人们不可太贪。正如禅宗祖师惠能曾云:“世俗之人,心动无常,杂念丛生,将自性遮蔽,人之心动,如同流水。前念方生,后念又起。绵绵不绝,利刃难断。”总而言之,趋利避害,喜生恶死,乃是人之天性。从道家文化中我们必须了解这样一种生存的态度:万物皆由道生,人之于世,应顺其道而为之,不应强求妄为。只有这样,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不至于为无休止的欲望所吞噬;也只有这样,人才能在一较为理想的层面上对人生进行一个理性而有效的分析和规划。

1.3道家“为而不争”的道德智慧。

“为而不争”使得处于现代高强度竞争意识下的人们有一丝喘息的思想空间。高强度的竞争必然导致一些道德堕落的现象。诸如,物欲横流、权力膨胀、尔虞我诈、道德虚伪。如果任由这些情况的发展,再高度的物质文明也经受不起道德的堕落的侵蚀。道家“功遂身退”的“为而不争”的智慧在这儿就十分的适合那些人生得意者。当自己无限风光的时候,必定有人因你的风光而显得暗淡。我们不敢保证这些人中都是道德高尚的圣人和君子,更不能保证这些人中不会有“完舌”之辈。正如东汉李固所说:“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成身退,全名养寿,无怵迫之忧。”而且,“身退”并不是让你“不为而退”,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了成绩,有了成果的情况下,自己不去正抢名誉、好处。

2、道家文化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前文提及的道家的三种智慧:政治智慧、生命智慧和道德智慧,在当前党和国家提出高校素质教育的建设中,或多或少的提供了作为传统文化所能提供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依托。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对应的方面来阐述。

2.1对建设和谐的群体关系的作用。

道家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而必须作出的决定。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这个阶段相适应的主要矛盾就在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政治、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社会交换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矛盾可以解释成为利益的冲突。所以,矛盾的解决就在于利益的调和。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党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进行社会整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利用宏观的控制手段。所谓的宏观控制手段,就是要在整体上起领导作用,而不是在细节上与职能部门抢事作。只有遵循明确的责任分工,才可以做到稳定有序的政治环境。

2.2对建设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

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有规律,自然按照规律和谐运行,不相紊乱。人和一切生物都来源于天。因此,只要服从天道就是最和谐的发展状态。在整个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也不断追求着自己的价值。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集中表现在人的发展上,如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等等。但是,人类的长足的发展有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条件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中,道家文化对如何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形态各异,但它们同出于“天”,人类只不过是“天”中的一部分,和自然都是一样的。因此,道家主张,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让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自足其性”,自然地得到发展,而不横加干涉;人类与天地万物共生共存,就应与天地万物保持和谐。这样,才不会扼杀自然的生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才会成为可能。如果反其道而“妄为”,过分的掠夺自然界的资源,终将使人类的发展失去后劲。当今世界存在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大都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过分掠夺而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造成的。要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同时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除了依靠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应充分认识到道家文化种生态智慧这一可以借鉴利用的历史经验。

2.3对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作为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这种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构建和谐社会,正是朝着马克思所设想“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为目标和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新社会,这种和谐社会也必然要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奋斗目标。从人类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样一个解释来看。社会的和谐,最终应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我们也可以认为,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的发展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在促使个人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道家“为而不争”的道德智慧。

作者:刘嘉宏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