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想象力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声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由于它较为抽象,所以教与学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时,除了讲述理论性的概念,为学生做相应的示范演唱以外,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思维能力,根据理论文字,运用想象到的感觉调动身体相应机能、情绪来发声和演绎歌曲可以让教与学事半功倍。本文主要论述想象力对声音训练、作品表现的重要作用和运用,以及如何培养这一能力。

关键词:想象;声乐演唱;启发运用

想象力赋予了我们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优势,人类利用想象力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发现新事物,不断创造、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如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引发一系列猜想,从而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而有了相对论。想象意识可以推动人类主动地认识事物,改造事物,在掌握一定的知识能力并确立目标方向后,借助我们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设置一个画面或者感觉,不断强化这种意识,最后就可以将“不可能”变为成功的“可能”。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无法捕捉,特别是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很多知识概念都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尤其是在声乐学习的初期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气息、声音以及作品演唱时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的过程,并贯穿于整个声乐的教学和演唱过程中。

1化无形为有形——用想象力拨开技巧训练的迷雾

1.1呼吸训练

在整个声乐学习中,气息的训练是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刚刚接触声乐的人来说,首当其冲的便是呼吸的调整。通常没有接触过声乐的人对歌唱运用的呼吸状态是陌生的,他们多半是生活中习惯性的抬胸吸气,也就是“端着吸”,而这种呼吸是无法很好的为我们接下来的歌唱提供动力支撑的。对于无法体会腹式呼吸,不知道如何将气息吸入身体里的学生而言,运用一些联想性的启发,如惊讶似的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带动腹部肌肉的力量,让学生发挥想象,设置情景,感受呼吸的过程。在呼吸过程中,参与运动的器官有口、鼻、喉、气管、肺等,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这些器官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像闻菜香、花香一般:吸入一股小凉风一直顺着打开的口鼻,轻轻拂过舌面,经过松开的喉咙,进到气管,一直延伸到肺部以下的感觉,感受胸廓和横膈膜以及腰腹的扩张力量,并逐步习惯这种呼吸过程。

1.2声音概念的建立

在学习声乐的初期,我们对正确的声音在听觉上总是有或多或少的误区,有些人认为,明亮、尖锐、音量大就是唱得好。而在声乐学习中,往往追求的是圆润,通透,柔美的声音,单纯的音量大更不是判断声音优良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的声带也是不经相同的,在学习声乐的初期,应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培养我们良好的内心听觉,端正声音概念。记得我变声后从童声转化为“成人唱法”的时候,老师引导我不能再扯着嗓子在前面找声音,而要想象声音在脑袋里面,或感觉自己站在一个圆顶的教堂中间,声音包裹在里面产生共鸣,发声过程中一直在叹气的动力下完成,保持一种打哈欠的兴奋状态,好像七窍都打开了,从眉心一个点把声音抽出来,所谓的头腔共鸣,将声音抖开,抛向远处,实际上这都是我们的模拟想象,根据这种想象指导实践,不断循环往返,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然的、通顺的声音,声音概念对了,可以有效的回避声乐学习初期为了满足表面听觉效果的一些误区,比如压喉、鼻音、舌根音等。

1.3发声技巧的引导训练

合理的运用想象,可以简化一些技巧性的问题,更有效调动歌唱时的肌肉和状态,使有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掌握。作为老师,更应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转化难点问题。由于在学习声乐的初期阶段,很容易过度用嗓,或者借助外力来发出我们所理解的声音,因此舌根紧是在很多初学者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面对此类问题学生,要引导他们设置情境,设法松掉舌根,解放下巴,让声音的位置往上走。譬如,可以让学生想象快要流口水时下巴肌肉放松的状态,找一种“懒”劲儿,就像舒服的靠在椅子上,保持一种松懒又兴奋的状态。然后在这种“懒”上去找兴奋点,抬起上颚、打开鼻腔,甚至感觉太阳穴也通了似的,眉毛自然扬起,同时吸气,用哈欠的感觉去说,“ai”、“yi”等元音,尽量拖长,一定要懒着“说”,体会腔体肌肉的运动,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每次练习之前都要先将这样的声音形象提前想象并设置好,并学会运用到各个同类问题上,如某个字容易加舌根的劲儿,那么就用此想象情境带入,并不断练习,让舌根下意识的松掉,这样,毛病就可以逐步得到缓解和解决了。当然,每个人的悟性和想象思维能力是不一样的,老师可以多方位的启发和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决,而不是用千篇一律的语言来表达。

2寄情于歌——借助想象力描绘歌曲的画面感

2.1歌词的理解和想象

如果将歌曲的旋律比作潺潺流动的河水,那么歌词就是这条河中游动的小鱼小虾,歌词的出现,让河水富有了生机和灵魂,因此,把握歌词的精髓,是更好的演绎一首歌曲,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演唱者应把握旋律,并反复推敲歌词的内在意义,不断发挥想象,将自己设置在歌词所描绘的情境中,通过歌声,将词曲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宝谙作词,赵季平谱曲的创作歌曲《知己红颜》,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耐人寻味。歌曲第一句“灞水折柳拨弄长河日圆,高山流水送去琴声悠远,一袭红裙点燃彩霞万朵,斑竹一枝千滴泪水涟涟。”引出的文学典故,塑造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意境,引人深思。“灞水”,为陕西境内的一条河,古时人们多在这里“折柳”相送,离别寄相思。如唐代诗人李白在《灞陵行送别》中就有写到,“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透露着离别的气息,让人心生悲凉离愁,奠定了全曲的基调。“怎奈人间最苦是痴情”一个“怎奈”道出了作者欲言又止的无奈。每每想到这里便“泪水涟涟”,与红颜知己相守终生的愿望也只能“自古难全”,此时,叙述转入一个情感的高点。引出第二部分直抒胸臆,描写内心“想也难,梦也难,见也难,爱也难,离也难”的哀伤无奈之情,这一部分情感表达一改第一部分的幽静深沉,转而直白地说出内心的感受,“那是红颜知己,那是知己红颜”,反复的念叨,增强感情,层层递进,含蓄而真挚,耐人寻味。词曲作者在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上都赋予了极其有深度的内涵,每字每句,每一个音符旋律都无缝贴合,将无奈,直入人心。因此想要诠释好这首歌,一定要在其歌词和旋律上反复想象和琢磨,而不能脱离原著作的精神随意理解和演唱。

2.2运用想象给特定人物形象的进行设计

歌剧是表演者用歌唱的方式进行的有情节、有人物、有故事的戏剧表演,对演唱者要求全面,不光要有较高的声乐演唱技巧,更是需要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在排演歌剧的时候,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在理解剧情脉络的同时,根据剧本想象去体会所演人物角色的外在行为动态,内心情感动态,并准确的传达给观众,特别是在表现一些年代离我们稍微久远或者个性形象差距较大的人物时,发挥想象力,将人物形象演活。情感走在前面,是我们更好的用歌声传情达意的关键,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真正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打动观众。如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开头一句“恨似高山,仇似海”,演唱前,充分发挥想象,这里除了要让自己酝酿好情感融入角色,还应该将提前想好声音的位置、气息,从容的演唱第一个字“恨hen”,同时保持住情绪和位置,接入下面的字句。此句延长音在“山shan”上,声音位置不可太靠后也不宜太前,此句我采用一口气唱完,因此要特别注意最后一个字“山”在延长时出现的倚音,挂住位置,充分利用头腔共鸣,将如山高的“恨”表现出来。“仇是”后面接入气口,屏住气息,“仇”处的波音,不宜太快,突出积蓄已久的仇恨语气,缓慢放出“海”,最后加强气息的支撑,运用甩腔,将音送出,收尾。此时,满头白发、悲愤交加的喜儿形象应该跃然呈现在观众的眼中。此外多处念白与歌唱的结合,要注意运用想象揣摩人物的心境,准确处理语气,如“闪电那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呀你劈开那天河口”词句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几个倚音要唱得坚决而有力,声音要响亮透彻,就像是在向老天控诉。接着,语气上稍作停顿,唱念出“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你可知道我有万重仇!”这里要在“千重恨”和“万重仇”加重语气,以表现积蓄已久的仇恨与隐忍。

3结语

所谓“悦耳容易,动情难”,声音可以靠后天训练,打磨,变得越发悦耳动听,但光打动耳朵却不能打动人心,光有声音没有灵魂渗入的演唱是不能够打动人心的。运用想象力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活动,透晰歌词的内含意义,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歌曲意境,将情感更的传递给听众。培养这种想象的能力,不断感受、领悟、品味,让抽象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更加形象化、生动化。

参考文献

[1]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周凯轩.浅析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金田,2013(03):388.

[3]陆姣姣,龚雪,等.从音乐心理角度浅析想象和联想在声乐实践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下),2014(04).

[4]丁波,罗健.声乐教学中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的价值研究[J].湖北:中国水运,2007(06).

作者:刘柯妤 单位:吉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