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指导范例6篇

想象作文指导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1

【关键词】指导;教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不少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我针对这个问题,在语文教师的培训中,给他们讲了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我在培训中讲:想象能力是指在已有表象(印象)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或配合而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开拓思路,培养创造思维,进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途径

1激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必要条件情感是想象的中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大脑里呈现出“精骛八级,心游万仞”的活跃状态(陆机《文赋》)。如一个五岁的男孩给小朋友讲“英雄八路军”的故事时,讲到一个八路军英雄为给百姓报仇,一夜间一个人烧掉敌人很多炮楼,杀死很多敌人。很明显这个男孩大胆运用想象,以突出八路军英雄的勇敢精神。

(1)选取较为含蓄的内容,在把握主旨和内容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右图:从表面看来,它只是一个几何图形,若展开想象,我们就知道,在交通路口,我们常常看到这个没有文字,但它几乎是国际社会都能理解的通用符号。那么这个符号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得运用想象,一是思考这个符号的意义,一是思考这个符号的好处。我们通过想象就可以知道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条路封闭,不许机动车辆通过。这个符号的好处是:它能迅速把信息传递给快速驾驶的司机,使司机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而转到别的路上去。这个不用文字的符号,发出的信息量达到了最大值。若用文字,密密麻麻的几行字,司机一下子根本不可能看清楚,而且这个特定的环境也不允许司机去看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给这个图形写一段说明文字。像这类作文材料,十分含蓄,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想象能力也可以在这种积极思考中去形成。

(2)选取有新奇特征的内容,以唤起主体情感活动,培养想象能力。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具有新奇特征的事物感兴趣。这些事物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情感活动,他们这个时候也善于展开想象。如一个学生在《夜阅》的小诗中写道:“灯下摆着四十二本作文,像四十二只小鸟,叽叽喳喳吵飞哩。老师像拿起一把梳子那样,拿起红水笔,为这些小鸟整理羽毛。”这个学生想象力很强,而且这些想象奇特、生动、形象。

2遵循一定规律的写作实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保障。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要遵守的规律就是写作的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中有一条叫“双重转化律”,即“物――意――文”的转化律。学生要写作文,首先就要通过学生的感知把客观事物、社会生活变换为概念、表象、意象、形象。这就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有人称之为“意化”。第一重转化之后,又将得来的概念、表象、意象、形象转化为书面语言,通过书面语言记录在稿纸上。在两重转化中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我们要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一是让学生懂得想象中一些方式的特点。二是要将其与学生原有的写作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联系。只有把握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形成丰富而恰当的想象,而构成的形象才能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感觉。例如有一位五岁的女孩画了一幅题为《上天去玩》的画,画中的长颈鹿身体高于五层楼,脖子一直伸入云层,她站在长颈鹿的头顶,就上天了。这个女孩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很强,她的画给观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

3重视现实生活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想象能力的强弱,与他头脑中所贮存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头脑中所贮存的表象深刻,他们的想象便开阔、深刻。现实生活是培养想象的土壤。实践是想象发展的基础,想象是随劳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来自现实生活的想象才能产生真正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必须要求学生深入现实生活,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并在头脑中存贮其表象,以备在写作中运用。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所以我在前面说,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2

笔者经过与学生、老师们座谈,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中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立足文本,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文本阅读是指导学生进行想象的最好的例子,是进行想象作文就地取材的源泉。通过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不同角度地想象,而且想象有一定的创造性。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如能注意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把握分寸,大胆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地自由驰骋,进行小练笔,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智力大有裨益。我主要采用的是在记叙文章的空白处、作者欲言还止的地方、一笔带过却蕴含无限意境等地方,我都认真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指导学生对作者没有具体描写的地方展开合理的想象,我引导学生把它们改编成解说词、小故事、童话故事等;在学习一些言尽而意未尽的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大胆想象、推测故事的结局,如《凡卡》一课时,指导学生想象凡卡的爷爷如果收到信后,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既深化了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一举两得。

二、童话引路,启迪想象

儿童的天性是爱听美妙的故事,尤其是童话。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孩子描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王国,引领孩子走进真、善、美的世界。小学生对童话有特别的爱好,他们爱听童话,爱看童话,童话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常常让他们浮想联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多阅读童话故事。对童话接触多了,孩子们也了解了童话的特点,感到童话贴近自己的生活;在习作中指导学生讲述童话、编写童话,充分发挥童话的优势,诱发写作的欲望,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想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指导学生编写童话,要按照从观察到想象、从说到写、从仿到写,循序渐进。小学生的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表现在他们所想象的内容常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如他们会拿棍棒当战马骑,用板凳当汽车开,看见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就想象自己坐在月亮上荡来荡去……因此,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图画、实物、投影等各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并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会思维的,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后可能发生的一连串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当然,要提醒学生注意想象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常识,符合事物特点,想象还要合情合理。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清楚看到的、想到的,仿照学过的童话故事编写童话。这样,从说到写,从仿到写,由浅入深,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正如叶圣陶曾说过的这么一句话:“解放孩子的脑,让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口,让他去说……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观察生活,大胆想象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3

关键词:朗读 审美 思维 想象 情感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诵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文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要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从而感受自然的美。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了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教师在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辩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四、朗读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训练想象能力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另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刺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文章,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达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4

一、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

观察,是学生通过视觉直接观看事物,并获得知识、加深理解的主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推动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特点,如此,写作时才会构思灵敏,得心应手。因此,在小学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细节特点,然后整合多种叙述方式,运用语言片段呈现出来。

以描述性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为例,具体指导如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一个具体的描述对象,认真观察,获得直观的感性表象。其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细致观察,并运用相关的修饰语强化表象,使事物特点更加鲜明、生动、具体。如人物描写,要留心观察所选人物,抓住人物的不同特点,如形态、容貌、神情、风度、服饰等,然后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再现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以下是某位学生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作文:我的妈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尽管脸上已出现几条浅浅的皱纹,但她仍然很漂亮。中等的个子,一头乌黑的长发常常披散在肩头,大大的眼睛很有几分神采。妈妈特爱笑,一笑起来就露出一口洁白可爱的牙齿,显得特别精神。通过这样的作文片段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作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想象联想,丰富形象意象

想象,是学生思维创造的火花,写作离不开想象联想,学生富有想象力,敢于想象联想,才能打破思维常规,创造出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作文。反之,则作文形式千人一面,内容苍白无力、空洞乏味。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片段作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合理联想,创造出丰富的形象意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给出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想象联想,修饰完善或组合情节,进行片段描写。如笔者给出“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这样一个句子,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句子,展开联想或想象,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片段。经过思考、想象,于是形成这样一个片段: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演播大厅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这样,通过想象联想,既充实了表达内容,丰富了形象意象,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结合课文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拓展省略情节,或续写故事结局。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留有空白,这些空白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给学生极大的拓展想象空间。因此,在小学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空白处,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放飞想象,大胆联想,对省略的情节进行拓展,或对作品的结局进行续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的结局,弥补这一空白。这样,既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注重仿写,做到学以致用

仿写是写作训练不可或缺的过程,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从课文、所见到的美文中精选仿写范文,引导学生从修辞、句式、主题等方面思考,进行多样化的片段仿写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5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其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学生爱写作,心境良好,就努力建立一种教学氛围。让学生一踏入教室,就被一种良好的气氛所影响。如教室里的“图书角”“佳作欣赏”等,时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师真挚的情感是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导火索,使课堂灰飞烟灭师生积极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在作文课上,我以爱生如爱子之心,和蔼可亲的态度,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精神愉快,有话可写。

3.创设上进的精神气氛

在作文指导讲评中,我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表扬学生的佳作,从整篇习作到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或独到的开头结尾、优美词句等,特别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某点进步“火花”,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激情的方式、方法很多,还可以抓住每次作文的特点,有计划地通过参观、访问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在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中产生发掘美、表现美的欲望。

二、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多角度作文

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根据一个题目写成多篇作文,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1)多角度立意,就是导演 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例如:在指导学生根据“村里的新房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时行写作时,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学生有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的;也有反映房子多了,田地少了,乱占农田建房两句严重的;也有反映富裕后的农民攀比思想严重,应加强村民思想教育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也迥然不同,很有创意。

(2)多样化体裁,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如写读后感,同一内容,学生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也可以用日记和书信的形式写。

(3)多形式表达,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写作顺序上,可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等;在结构安排上可用先分后总、先总后分等多种形式来表达。

2.想象作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因此,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进也能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

(1)看图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看图作文“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因此,一幅既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2)拓展课文作文,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练习形式有加写、补写、改写、扩写、续写等。如学完《小珊迪》一课,补写“小珊迪被撞后回到家的情景。”学完《小摄影师》一课,续写“小男孩回来了……”。这些想象性的作文练习,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假想作文。是指假设某种情况,让学生据此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这类作文能诱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假如我是校长”、“二十后的家乡”、“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做客”等等。

(4)科幻作文。在这高科技时代,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这类作文恰好能满足他们爱幻想的心理。

(5)编童话作文。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本。许多孩子是伴随着童话故事成长的。因此,可组织学生由听编――看图编――扩写编――独立编,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编写童话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 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看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一顿的,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要说表达逻辑关系了,传出神情意态了……”叶老此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中小学生朗读现状的要害。如何正确指导学生朗读是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扫除思想障碍

学生在朗读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常常和思想有关。比如,不喜欢这篇课文,一读就紧张或者没有意识到朗读的意义,抑或是有个人的好恶,对朗读有自己的看法,等等。要解决问题,就要摸清楚情况,对症下药,只有不断地通过实践指导学生端正认识,扫除思想障碍,解除精神负担,朗读教学才能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以为通过一两堂课学点技巧,找到窍门,就可以朗读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朗读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不能把朗读教学孤立起来,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来讲求。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朗读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朗读基础,那么最好是选择短小易懂的记叙文作为朗读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带有感情地朗读后,再选比较难读的课文。不同文体的朗读,指导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比如,诗的朗读要更多运用形象思维,把握诗的意境,还要注意音韵和节奏。争论文章以理服人,寓情于理,在指导朗读时,就要从逻辑推理和逻辑力量入手,着重态度、感情的贯穿和起伏变化。小说选段读,首先要生动地介绍全篇小说的梗概,明确选段在全篇中的位置,再把握朗读的基调。

三、坚持启发式朗读教学,唤起想象和联想

朗读中的感情,像在生活中一样,只有说话的人真正产生了这种感情时,才能从语调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从语言方式上要求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不了解学生是不是已经懂得课文的思想内容,被课文所感染,产生这种感情,就会形成捏造的腔调、虚伪的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使用启发的方法,提示的不只是结果,不只是声音、语调等表达方式,而着重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从而使他们研究并找到正确的声音表达形式。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时,如果学生感情出不来,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想象海上暴风雨就要来时的景象: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这是借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反动势力的集结。上面是黑压压滚动的乌云,下面是白茫茫波涛起伏的大海,海燕飞得那样快,像黑色的闪电一样一掠而过,任何反动势力都休想挡住它。它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它勇敢地战斗着,呼唤着人民群众迎接革命。这样教师通过寓情于景的形象描述,引发出学生的想象,再让学生重新开始朗读。

四、要示范,不要机械模仿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领会准确传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但这种示范不是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一句句模仿老师是要不得的。因为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习惯于只动嘴,不动脑,形成一种机械的朗读,一种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觉的朗读。对于广播、电视、唱片、舞台的朗诵也要分析研究,帮助学生鉴别朗诵的质量,学习人家的长处,避免盲目的、机械的模仿。

总之,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充分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一旦学生为作品的内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动,被作品的意境所陶醉,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就会逐步形成,他们的主体作用就会逐步乃至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不教”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会达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正确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就能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