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探析

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探析

【摘要】产教融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接地方跨境电商产业需求,产业园+校园“园园互动”,“引企入校+创业孵化”建设“一馆一厂两中心”校内产教融合基地,塑造产业链,营造营商环境,构建“服务项目组—代运营团队—创业团队”的三级进阶能力培养体系,面向产业国内国外两端需求,提升基地国际服务和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产教融合基地;商务英语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社会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培养和提升人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截止2020年,我国有498所高职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具有相当大的人才培养规模,但实训基地建设始终是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一个难点和痛点。这既有专业定位的问题,也有产业支撑力度、校企合作难度的问题。在互联网+外贸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紧贴地方产业特色,发挥校园资源优势,破解产教融合难题,吸引企业进入校园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训室主要是以外语语言教学实践和国际文化体验为主,普遍地建设多功能语音室/语言实训室,少部分学校建有同声传译实训室、外国文化体验室。此外,一些将专业定位于培养国际贸易业务与服务人才的院校积极对接外贸产业,建设了仿真商务实训室、报关实训室,模拟商务接待、商务会议、开展函电、制单结汇、报关等外贸业务仿真实操。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对外语好,懂专业,会操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较大,各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纷纷调整专业人才定位,有的院校积极发挥地方制造业优势,依托产业园区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典型的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义乌小商品城和江浙一带的制造业,在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建立了全国首个创业实验室,并在2018年升级设立了跨境电商人才创业园。也有院校积极引入大型制造企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杭州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引入某家居制造企业,创造出年经营金额达数亿的佳绩。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则以外贸、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公司和企业为主,内容以入学认知教育、见习、集中性实习、项目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主,也有少数院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国际交流,拓展海外机场免税店、综合购物中心、酒店等海外实践实训基地,推动学生海外交流和实习、就业。总体上,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地区差异大,在基地建设及其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校企合作难度大。我国制造业、外贸产业和跨境电商产业发达的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部分区域专业的产业支撑力度还比较弱。此外,当前跨境电商产业成为地方重点发展产业,各地积极兴建跨境电商产业园,提供良好办公条件和配套服务,园区管理规范,而在这方面院校并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因此企业入驻校区的意愿低,为院校引企入校,合作共建产业实训基地造成较大困难。从已建立、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看,基本都处于产业发达城市市区或具有便利的区位优势、商务环境等条件。(2)实训功能单一。现有校内实训不仅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而且外语语言能力实训与专业技能实训分割,不能体现生产和工作过程特征,不利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3)社会服务水平弱。一方面现有专业师资知识、能力结构达不到企业生产要求,参与和指导生产实习的能力有限,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不少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脱节、条件达不到生产技术要求,无法提供生产性社会服务。(4)保障机制建设薄弱。“在制度上普遍缺乏考核和监督机制,在生产和教学之间很难兼顾平衡”,缺乏对学生参与热情、师生工作绩效和企业持续投入的保障机制,在各方投入与产出分配与管理机制上有“共建”办法,但缺乏“共享”机制建设。

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导向

1.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水平。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发展,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摸索,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模式不断递进发展,“从基础建设向多元化主体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并过渡至社会服务型公共实训体系构建”。教育部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要求“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强我国职业技能实训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提出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多方参与,建设一批覆盖县级、地市级、省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中高端产业发展的示范性强、辐射面广的公共实训基地。商英专业必须抢抓产业发展机遇,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招商引企”,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破解机制难题,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同时做好顶层设计,融合教学、生产、社会服务多重功能,强化校地合作,融入地方产业园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引企+孵化”打造产业特色。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突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瓶颈和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难点问题的着力点,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例如共建产业学院、促进产业园+校园“园园互动”,探索以混合所有制共建面向社会公共服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大创新创业孵化力度等多种形式,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系统推进,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服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上,可以基于校企双方诉求和利益,一方面加大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营造对接企业生产的经营环境,建立投入与利益分配明晰的共建共享机制,吸引规模企业入驻校园,建立校内产业园区、企业工作室、服务工厂,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师工作室、教师创业公司,激励和发挥教师资源,带动学生创业项目,加大学生创业指导与孵化力度,建立“服务营—实战营—创业营”的创业孵化培养体系,以“引企入校+学生创业公司”模式打造校内产业链,营造生产性服务营商环境,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实训项目与生产活动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融合。

3.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要重点致力于破解制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难题。首先,对接企业生产流程和工作标准,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标准、生产项目、项目课程、生产标准与质量考核标准,实现教学体系与生产活动体系的融合,打破教学与实训基地两线运行现象。其次,建立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的学分管理制度、学生生产实习激励制度,对学生参与、生产质量、价值创造、生产创艺、创业活动等给与正向激励,必要的资金奖励和保障。其三,明确企业的育人责任,“从专业人才需求和院校高质量人才输出角度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突出企业作为人才培养重要主体的地位”,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等形式的投入与利益保障机制,明晰校企在资金、资产和项目投入以及生产经营过程、收益等方面的责任与权力,依法行事、提职履责,维护学校独立性、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在保障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需要企业履行教育职能,协同完成教学、项目指导、生产指导与管理、创新创业孵化等工作,同时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引入生产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发挥好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功能,共同开展社会服务。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紧贴地方产业规划定位基地功能。基于地方新经济活力区发展规划,商务英语专业应当通过积极打造多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培养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基地应具备下述功能:(1)人才培养功能。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规格,建立数据化的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互联网招聘信息进行数据抓取和分析,动态监测企业人才需求及其职业能力要求,建立专业对接产业的机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开发活页式、立体化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活动的对接,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融合,实现产教协同育人。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应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面向产业国际合作、双循环发展需求,既要面向国内互联网+外贸、跨境电商企业需求,以“英语+”的模式,重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服务人才,也要适应平台、企业“出海”需求,加强国际合作,丰富海外办学形式,积极招收留学生,以“汉语+技能”的模式为“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培养培训大量的“本土化”人才,通过人力资本投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2)服务地方产业的功能。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地方支撑产业体系和数字经济形态,融入地方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企双主体育人,产教融合,双创贯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度与服务力建立。另一方面要依托基地,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需求,引入生产项目,拓展并赋予基地数字贸易社会服务功能,将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职业院校、企业员工、社会人员、退役军人开展技术技能、就业创业及素质提升培训、转岗培训,面向省内万家传统商家,提供代运营,对接海外资源,开展咨询服务、推广服务、信息与大数据服务,助力其商业转型。(3)研发功能。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丰富、专业人才门类多、科研实力强的优势,结合基地企业专业人员丰富的应用实践经验,利用生产性项目,联合开展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新商业模式研究、服务流程优化、新技术应用研究、新项目孵化,提升实训基地的科研与创新功能,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具有模式超前、技术应用领先、理念创新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例如,利用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外语优势,由企业提供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人才,联合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外语语料库,开展语料研究,提升商品关键词设置、商品描述、客户服务语言、媒体热词、新媒体视频语言的规范应用,提升营销推广与商品点击率、转化率等各项指标,同时根据语料库研究开发跨境电商外语、客户服务外语、新媒体推广外语等活页式教材,提升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打造“一馆一厂两中心”的服务性生产实训基地。对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引进国内外产品和资源,建立线下无人零售,线上跨境销售的一带一路跨境商品O2O(OfflinetoOnline)体验馆,让留学生与专业学生共同组建运营团队,按供应链、商品销售、场馆设计与管理、物流管理、数据分析与管理等环节进行生产性实习。同时,以服务外包的理念,与电商平台,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承揽美工、客服、商品视频等业务,打造数字贸易服务工厂,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和实战机会,第一学年学习单项技能,参与服务项目,成为熟练-优秀技能操作工,第二学年进入代运营,熟悉业务流程,建立团队,利用真实账号,在校企导师团队指导下综合运营,实施绩效考核与奖励,第三学年鼓励优秀学生团队建立创业团队,成立初创公司,企业入股合作运营或自主运营,形成“服务项目组—代运营团队—创业团队”的三级人才进阶培养体系。“两中心”分别指新媒体营销中心和跨境电商创业孵化中心。依托国内外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校企共建新媒体营销中心,通过教师创业、企业入驻、校企混合所有制办企业等形式,开展直播,视频制作,进行内容营销、流量营销,开展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承接国内外外包业务,开展社会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基地校企资源,建立企业双创导师团队,构建项目指导、团队孵化、公司运营的跨境电商创业孵化育人机制,建立“服务营—实战营—创业营”的创业孵化培养体系。

四、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运行保障措施

1.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通过专业国际认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对接产业链,校企合作,提炼知识、能力图谱,开发职业能力模块课程,开发项目化、活页式、立体化教材,建设精品在线资源课程,跨境电商教学资源库、素材库、视频库,开发虚拟现实口语训练资源库、人机交互口语练习与测评资源库,实施模块化,项目/任务型教学,课外在线自主学习与动态测评,构建“课堂情景演练+线上自主练习+项目应用”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国际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建立教学资源国际化共享渠道,积极推动课程与教学资源走进一带一路国家职业学校。

2.建立“双师型”双导师队伍。一是聘请“领导”型专家,“加强学校与地方人才资源共享,聘请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教授、技能大师,共同参与实训基地架构体系建设,并为协同育人方案做好顶层设计”。二要培养“骨干”型师资队伍。选拔培养教学骨干、生产骨干,组建校企共同体,鼓励教学能手积极承担项目、带领团队、创建工作室、组建创业公司提升生产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学骨干。同时,激励企业专家和生产能手多承担教学项目、双创项目、担任生产性项目指导,提升教学能力,成为“双师”型企业人员,使两类“双师”型人员转化为“双导师”队伍,实现教学能力与生产能力的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的融合发展,从而建立一支教学能力、生产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四强”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吕勇,宋词,金雪英,侯百权.新工科背景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研究[J].包装工程,2019S1:168-172.

[2]吴兆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五个融合”内涵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02:15-19.

[3]黄德桥,杜文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2:88-92.

作者:钟富强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