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强调诱发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情境教学法不仅符合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初步探讨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分类及有效性设计原则,希望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物理;实施有效性;研究

近代以来,随着分科教学的发展,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统一,导致课堂日渐古板、枯燥,使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充分发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学生,情境教学法也应运而生。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角度出发,强调诱发学习者的兴趣、动机、愿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情境教学法不仅符合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及要素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或环境。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环境和情感氛围。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环境或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理解情境教学法的内涵需要切实把握三个要素:一是情境中活动的主角。情境是展开了一定学术情节或情节片段的环境或氛围,因此情节的展开一定有一个或多个主角。二是角色活动的背景。角色的活动受到一定的背景影响,并且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它是角色活动的前提和条件;角色背景蕴含了情境的特殊功能,体现了情境的特殊性。三是角色作用的对象。角色的活动以对象为中心展开,通过控制对象可以对角色的活动施加影响。只有把握好这三个要素,才能掌握情境的独特作用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

二、初中物理教学常见情境的分类

根据情境三要素及物理知识的特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常见情境分为三类:从扮演的角色方面,可分为欣赏情境和参与情境;从角色活动的背景方面,可分为真实情境和描述情境;从作用的对象方面,可分为实验情境和模型情境。对某一个情境而言,在不同情况下,它既可以是参与情境,又可以是实验情境。1.欣赏情境和参与情境:欣赏情境中情境的角色扮演者并非活动的主体,角色的活动仅表现为观察与欣赏;参与情境中的角色扮演者则同时也是活动的主体。2.真实情境和描述情境:真实情境“贵在真实”,活动背景为未经人为加工的自然或社会背景,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更深的情感体验;但真实情境的活动成本往往较高,除了金钱的花费外,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与实施。描述情境中的活动背景是人为创设的背景,具有更强的凝练性和指向性。3.实验情境和模型情境:实验情境的作用对象是能给学生真实反馈的实验对象;模型情境的作用对象往往是虚拟的,多数情况下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制模型,此外,还可以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验算来解决的问题等。

三、各类情境的有效性设计原则

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情境的设计是否合理和成功。下面详细探讨各类情境的设计原则。

(一)欣赏情境和参与情境的设计原则

欣赏情境必须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和容易“欣赏”,此外,还应和所学知识密切相连。如在讲授静电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块事先经过摩擦而带电的泡沫塑料创设情境:把带电泡沫放在自己头上,头发会瞬间直竖而起,学生见到这一现象,好奇心瞬间被激发,对奇妙的电现象充满了好奇,自然会带着很高的积极性投入新课学习当中。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而有效,通过欣赏情境快速吸引学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参与情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如在进行“二力平衡”的教学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用自制卡片进行探究,总结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在参与情境中很活跃,甚至会探索新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真实情境和描述情境的设计原则

真实情境的设计要求将学生带入自然或社会,通常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观察的客体,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渲染,使其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完成光学部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湖畔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湖面上呈现的景物的倒影反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水中鱼的实际位置低于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是由于光的折射、漂浮在水面上的鸭子受到水的浮力等现象都可以使学生联想起相关的物理知识,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由于身临其境,学生可以真实体验各种场景,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学习效果自然更佳。描述情境通过教师人为创设背景即可,但要注意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如在进行浮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史料设计情境:浮力原理通常被称作阿基米德原理,因为人们认为是由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但我国古代对浮力原理的发现及在生产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都是超越西方人的。《墨经》中有这样的论述:“荆(形)之大,其沈(沉)浅也,说在具(衡)。”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同样的载重量而言,荷重物的形体大时下沉浅,在形体大小与下沉深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这一论述后来在三国时代“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得到应用和验证,在物理学史上传为佳话。这样的描述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情境与模型情境的设计原则

实验情境是以一些典型而简单的小实验为基础创设情境。如在学习重力时,给学生拓展失重与超重的知识,可以创设利用体重计来感受超重和失重的实验情境:让学生站到体重计上突然下蹲或在下蹲状态时突然起立,描述体内感觉和观察指针的摆动变化,教师从旁做好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指针所指示数变小,是体重变轻了吗?指针所指示数变大,是体重又变重了吗?”学生们虽然回答“不是”,但对指针摆动的原因则普遍感到疑惑,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模型情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用图片、动画或视频来再现情境,还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如在学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相关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示家庭电路模型,同时进行安全用电的讲解,通过模拟情境展示触电事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模拟情境的创设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降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并运用。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善加运用,使它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事实上,本文涉及的仅为情境教学法中较为基础并且关键的内容,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勤于实践并及时总结,使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凤玲.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99.

[2]张文宏.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物理,2013,31(2):1—18.

作者:白海燕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