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应用(10篇)

小学美术教学应用(10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小学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重视小学教育。在新课改实施以后,人们开始关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就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情况来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

小学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开放性比较大,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水平。本文将从介绍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概述入手,分析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概述

在2000年我国制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通过美术训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由此可见,在众多目标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2011年,我国对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将美术课程视为学校进行美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包括绘画、书法、手工、雕塑、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还不够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将美术课程看作是副科,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新课改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这种思想仍是没有改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1)社会各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人们将所有不算考试成绩的课程都归为副科,美术在大家的印象中也属于副科,这就影响了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2)美术教学的内容涉及面太广,知识点比较杂,缺少系统性。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以全面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点;(3)小学美学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传统教学思想的痕迹较为明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根本就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太感兴趣。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文将具体介绍一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方法。

1.教师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1)教师应全面分析和研究美术教学目标,掌握美术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例如,在讲解《淅沥的小雨》一课时,教师应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带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的方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紧紧抓到这一点;(2)教师应编制合理的教学方案。在编制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解《闪光的烟花》这一课时,教师考虑到学生都见过烟花,在编制教案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出烟花的效果;(3)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美术学习兴趣等,为分组工作作好准备。

2.教师应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为以后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打好基础。例如,在讲解《美丽的印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落叶,并让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第二,教师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3.应在班级内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在进行分组前应充分听取学生自己的意见,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分组。同时在分组的过程中还应遵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小组的人数最好控制在5人左右。

4.应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合作学习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应对其进行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应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模式,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作者:花丽君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参考文献:

徐蓉.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5(35):97.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强化

摘要: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美术老师应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感知力,解决现今美术学习中师生共同面对的实际问题。对于如何强化感知力进行了分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学美术;感知力;强化

小学美术教学应更改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学校提高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利用科学理论实现小学生艺术感知力的培养。将美术教育学习融入生活,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感受思维水平,将小学美术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感知力

感知是人类头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反馈,通过感官中间枢纽实现,是知觉和感知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感知力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感官感知,也不是单一的感知觉,其是由于人类在接受过后期教育和培养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感知觉。感知力涉及的范围没有明确限制。

二、感知力的属性

1.敏锐

感知力是感知意识的一种,其是对于所处情感感知层面上的一种关注,集中了敏锐、犀利、精细的特点。

2.辨识

体验过程中感知力具有多层次的感受,对于细微的差别也可以区分,这种区分的能力是辨识性中关键的部分,具体表现在视觉、触觉、听觉上。

3.焦点

人类的感知力是具有焦点的,聚集在特定的对象或是陆续变化的外延领域上,感官组合的不同或是程度的强弱改变也会造成焦点层面的改变。

4.氛围

人类无法对于所处的情境具有明显界定,也无法用言语准确地表达特质。感官感知力不能直接表示氛围,其通过张力强弱程度来控制。

5.张力

人类的感知行为不是固定化的,其是处于有意识捕捉和无意识捕捉之间的区间,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影响,各种因素之间是无法分开的。

6.情感

人类的意识对于外界情景造成的刺激做出的反馈是整个感知力中必然存在的部分。目前人类还没有明确认识到感知者在整个感知环境中是具有一定作用的,该作用是有身体性的。

7.交融

由于不同主体之间文化水平和外部因素的差距对于相同情境的感受能力也是不一致的,其是由于各种因素交融后造成能力各异,由于不同主体的这种差距才有了不同效果。

8.意味

意味是身体化的,不同人之间有明显差异,和人具体的感知行为也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具体的感受得到。由感受衍生后具体表现不同,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提升感知力

1.善于观察

观察是通过视觉来具体感知周边的事物,是小学生展开思维或是创造的基本条件,也是获得认识和感知的必经环节。小学美术老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积极展开观察,教授学生如何观察的具体方法。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利用周围环境或是身边的事物,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让教学保持生动有趣,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2.让小学生学会感知情境

美术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的过程中应该主动为学生主体构建良好的、适合美术教育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情境中,在感知中接收到传递的信息。艺术源自生活,首先从学校的环境着手,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序结合,校园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借助学校的环境,例如走廊或是门厅展示相关的名家美术作品,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让小学生主体感受到氛围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感知能力,课堂上老师也可适当借助利用,激发主体的参与热情,带动学习热情。

3.学会表达和感受

小学美术教育在欣赏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文字或是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感觉体验。日常教学中,老师不仅教授相关专业的知识,还应使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鼓励小学生利用专业术语来转述自己的体验。目前将具体的学段评价划分为几个阶段。老师结合不同阶段的要求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主体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分析、讨论、表达系列化的过程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小学生进行美术资料的共享,在共同的欣赏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对于美术作品提出建议、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增强综合能力;老师布置一定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表演,师生之间或是同学之间互相配合,通过表演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表达出来,在完成赏析之后写下自己的体验,激发大家的共鸣。

4.培养个性感知

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变化教学模式,通过视角的变化,调整学生的欣赏模式,在转换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式。老师具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适当调整,让小学生吸收教学内容。经过科学的引导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来变化视角,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为学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性格和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校园的环境,给予小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小学生的感知力,树立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培养美术欣赏能力,实现优质化教学,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艾萍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张婷.小学美术教学中感知力的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策略

摘要

从五个立体角度来分析如何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本质上来切合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教学标准。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创新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作思维,让小学生意识到美术的魅力是关键,从而能够更加带动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自发和主动的进行美术学习的实践操作和剪纸、绘画等。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便是前提,培养小学生养成开放性的思维逻辑,主动独立的进行一部美术作品的创作,实现从小培育学生综合美术素质的愿景。

一、抓住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小学生在改年龄阶段下最大的成长特点便是好奇心旺盛、强烈。所以在把握这一有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牢牢抓住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心理入手,让小学生能够对每一幅未知的作品产生探索的兴趣。这样在美术教学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进行自我意识的创新,从而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独立想法和描述来按照自己的心进行创作,以此来带动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达到不断激发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积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升创作水平

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使小学生迸发出浓厚的创新表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铺垫,从而实行循序渐进的创新能力培育模式。“观察”是美术学习的根本和要义,只有通过细致和不断的观察,才会发现每件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美术教学时,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每件事物的良好习惯,从细致入微的观察中感受事务的美,不论是大自然的景物也好,还是静态的客观物体也罢,都是来丰富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根本保证。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深入挖掘美术创作灵感

创新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从而才能找到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灵感。在日常的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对不同的优秀作品进行全方面赏析,从而积极锻炼小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激发小学生对梦想追求的渴望,从而让小学生迸发出创新力的源泉。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作品展示,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进行独立创作,在建立游戏活动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上,每位学生都来发表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从而表达自身追求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达到创作情绪的最高点,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养成符合小学生逻辑思维模式的创新定位。

四、引导学生凭感觉和喜好涂鸦,培养思维独立性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特点入手,他们喜欢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作品呈现,更加青睐明亮的颜色和多元素色彩的组合。所以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积极开展创作涂鸦活动。这样小学生在独立涂鸦的过程中,会在学到的色彩搭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鉴赏力和组合能力来对一幅作品进行自主涂鸦,从而更加灵活的运用美术实践技巧。比如,色彩的搭配与对比、涂鸦的纯度与面积等。这样,小学生的创新热情高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思维逻辑运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五、手脑并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手和脑的共同使用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利用手脑并用的原则,带领小学生进行剪纸、挂件等手动制作,从而让学生根据头脑中的想象进行动手实践,从而独立完成一部剪纸等作品。这样不仅活跃了美术课堂氛围,营造出良好的交流气氛,更是带动了学生的动手热情,学生能够专心致志的进行创作,以此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高效素质教育的目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作思维,让小学生意识到美术的魅力是关键。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便是前提,培养小学生养成开放性的思维逻辑,主动独立的进行一部美术作品的创作。总的来说,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目的和标准,不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家长都非常注重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全方位的美术素养。

作者:杜琴君 单位:浙江临海回浦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毛晓琴.点亮课堂的引航灯—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导入策略[J].科学大众,2015,(01):59.

[2]郑立君.在幼师美术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美术方向班有效教学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2,(05):3-6.

[3]胡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探究—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144.

第四篇: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影响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微课”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学习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还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探讨了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以期对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课;小学美术教学;影响

“微课”通常是以视频当作载体,将教师在课堂内、课堂外的精彩教学活动记录下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般会围绕着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是一个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微课”凭借着其使用方便、情景真实、资源丰富、用途广泛、交互性强、主题突出等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微课”的主要特征

第一,能够及时地进行反馈,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参与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教学活动。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参与者与所学知识点之间实现互动,也可以使“微课”制作者与参与者之间实现互动,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开展评课活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可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第二,形式多种多样,资源比较丰富。“微课”能够吸收PPT、演示、动画以及影视作品等众多形式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学中玩、玩中学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在对“微课”进行点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了解并掌握了教学要点。第三,知识点比较明确,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开展“微课”的主要目的是对知识点进行强化,特别是要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进行强化。“微课”的知识点比较明确、直接,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时,主要就是要围绕着需要进行强化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第四,“短小精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拖沓冗长”的现象,要求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重点、难点,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巩固和训练重点知识点,使教学过程变得“短小精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影响

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注重于传授知识点,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非常少。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小学美术教学形式、方法逐渐显示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小学美术教师集思广益,设计出非常多的教学形式,例如:猜谜、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等。但是,无论哪种教学形式,给学生留出的实际操作时间都是比较少的,大约在10到20分钟之间,这样短的时间显然是不合理的,无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充分理解消化、实践。“微课”教学颠覆了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形式,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在课堂开始的10分钟内完成知识的传授,剩余的课堂时间则可以用于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消化。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练习,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建立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微课的作用

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下,一般是一节课一个主题,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非常多的范例、资料,才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重点,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指向性也不强。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非常多的与知识点有关的资料囊括在内,如名师讲授、范例、视频等,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可以使学生在对“微课”进行点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了解并掌握了教学要点。第二,可以节约示范环节、理论教学的时间,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技法性比较高的课程,如剪纸、水墨等,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示范,占据了非常多的课堂时间,减少了学生的实际训练时间。而“微课”教学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从而可以节约示范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微课”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广泛推广“微课”的应用。

作者:李一鸣 单位:济南市十亩园小学

参考文献:

[1]何晓园.微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找次品》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19-20.

[2]王丽君.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及作用[J].现代交际,2015,(04):193+192.

[3]习惠.让“微”风吹进课堂———浅谈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150.

第五篇: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美术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施美术教育成为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美术教学活动,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从新课改背景入手,对小美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更好的发挥小学美术学科的作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美术教学;情景创设

同以往的应试教育相比,新课改显得更具人性化,更为关注学生主体感受,而不是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机器。美术教育作为素质理念的践行学科,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小学阶段的美术学科逐渐受宠,如何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从生活入手,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要注重实践的践行,以往那种拿着课本上美术课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内容并不十分的感兴趣。其实,对于美术教育来说,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内容上要尽量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课本出发融合生活再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想象力,从生活中选择教学课题,不断运用自己神奇的大脑对生活进行魔术变换,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与创作。这种带着神奇色彩的美术教学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再提高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作机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教学情景创设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本身的自觉性就不强,但是却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大环境的营造。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来说,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需求和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第一,美术教师语言要亲切,这样能够从整体上让学生感受到大环境的轻松,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更容易融进学习之中。同时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要尽可能的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需求。第二,通过对课堂物质环境或者课堂导入等手段,让学生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在这方面,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作品展示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渲染,让学生能够沐浴在轻松愉悦的美术学习环境之中。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动学习

美术学科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那么简单,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需求,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角度。可以说美术学科的学习是一种需要学生自我感知和顿悟的学科,所以说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学生

评价环节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回馈,对美术教学的开展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以往的教学不注重评价环境,在美术教学上普遍认为告诉学生如何欣赏,用什么角度欣赏,如何去创作就好了,并不注重对学生施加评价。即使有些美术教师给予评价反馈,往往也不注重多元化评价,有时过于直接和否定的语气会直接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适时的先肯定,多用积极评价能够起到很好的租用。积极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评价时应该多运用。而且作为美术教师不应该过度的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创作,而应该及时的换位思考,多角度评价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亮点,最大程度的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践行新课改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沟通交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教学非常重要,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的关系之一。新课改要求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地位才能够促使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对于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同时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小学生本身思维比较活跃,但是这种活跃的思维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条件下能更好的运用到创作和灵感的激发上。通常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处于师尊道严的不平等的关系之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自由的和老师进行沟通,即使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向老师咨询和请教,这往往成为学生美术创作上的制约点。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及时的沟通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也十分的重要。

六、总结

美术教学作为新课改的践行,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发育上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如何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李亚杰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引导

摘要:

美术是一门集艺术、人文、创造于一体的学科,虽然每位学生的美术天赋不尽相同,但后天的努力与学习同样影响着学生的美术效率。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新的领悟和理解。本文探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自主学习

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学习美术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性学习?”“怎样自学美术?”等。只有当学生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学习思路时,他们的美术学习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美术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并非传统意义上仅依赖于学生单方面学习的形式,它既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又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甚至要求学生学会延伸性学习。基于此,结合近几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笔者简要概括出几点具体可行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最大动力,特别是在美术这门艺术性科目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可行性方式有两种:第一,以“情”激趣;第二,以“言”激趣。以“情”激趣是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播放器等,引发学生对绘画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以“言”激趣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以调节美术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幻灯片播放图片和文字,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了教学内容。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笔者介绍了《蒙娜丽莎》的创作历程,以及创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并附带了许多知名人物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激发学生对这幅作品的探究欲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的。

二、鼓励学生课外写生

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写生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各种事物的构造,逐渐培养学生独特的绘画视角和技巧。课外写生有利于学生观察、对比范画和实际事物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真实事物的形象。如在创作图案时,笔者首先会借助一些范画、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建立一个事物的形象。然后,笔者再让学生自主探索事物的构成,让学生在对比中形成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创造出构图严谨、符合美学,并富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当学生使用了错误的练习方法时,教师应及时纠正。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互助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学习美术的心得、困惑或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在、愉悦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帮助学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作者:孙威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青石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明.当今美术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探析[J].科学教育,2009,(5).

[2]刘义仁.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教育周刊,2010,(7).

[3]赵亚男.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第七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摘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现代素质教育工作。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在小学阶段,美术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所以它仅仅被学生当作消遣娱乐的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而且教师在教学时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以至于无法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深刻反省这些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

1.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学校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在课程的安排上和教师的选择上都不是很用心,甚至有不少学校把美术课当成学生的自习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打击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学校过分强调考试课程的重要性,强行要求学生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试课程中。这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的问题

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所以在资源分配上,学校不仅不会向美术学科倾斜,甚至还会挪用美术学科的资源,如把美术课变成自习课、语文课、数学课等。由于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资源供给跟不上,所以教师也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在美术教学上,只是习惯性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目前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师资队伍不健全,大部分学校都通过增加美术教师的工作量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直接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代授美术。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问题,必将导致学生完全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学校必须重视美术教学

学校对美术学科的轻视严重地制约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知,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必须重视美术课堂教学。例如学校可以举办美术动手能力竞赛,并且进行重点宣传,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另外,在资源分配和教师能力的培养上,学校也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美术课堂教学的物质需要,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2.教师必须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积极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还能从中寻找灵感,突破自我。多媒体能为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巨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手工制作的教学视频,然后再让学生跟着视频自己尝试操作。此外,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美术课的时间,仔细规划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并帮助学生吸收这些知识。如在学生动手制作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好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制作的东西最好,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美术教学的责任。通过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其他相关能力,这才是现代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作者:赖宏丽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安丽艳.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2]安文瑞.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7).

[3]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要: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然后从培养兴趣和加强实践练习角度入手,分析了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实效性;提高途径

小学美术学习,兴趣和实践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兴趣是学习美术的重要前提,较高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实践是学习美术的关键,只有经过足够的实践训练,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学生美术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就是实际效果问题,指课堂教学预期效果和实际达到的效果之间的直接差距,要想实际效果符合预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重视学生的美术创作实践。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形式更加简洁,注重精讲多练,这种方式是很合理、很正确的。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未能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现行美术教学模式还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美术老师针对着课本讲解十几分钟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对照教材内容模仿,机械地“照葫芦画瓢”,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兴趣,无法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无法真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作业评价上,美术老师的通常做法是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和不合格作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点评,说说优秀作品的优点,以及不合格作品的不足,这种点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时间长了未免过于单一,学生也会厌烦。

二、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精心备课,重视趣味性因素融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美术老师备课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思索应如何上好这节课,想好本堂课的主导思想,应采取何种形式进行教学,防止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实际效果。比如教学《船》时,可事先搜集一些船的照片,以PPT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船,也可准备一些船的模型,这样,学生创作时才有充足素材。又如教学《春天的色彩》时,可制作一段展示春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融合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如果恰好是春天的季节,则可引领学生走出去,到校园内感受春天,这样,学生创作时才有足够灵感。同时,备课阶段可预设一些问题,如《船》教学中可预设这样几个问题:“大家见过船吗?有多少种船?船有什么作用?”又如《春天的色彩》教学中,可预设以下几个问题:“大家知道春天来了,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吗?请说出这些变化。”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兴趣是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学小学美术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趣味性因素的加入,提高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全面发展学生潜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学《可爱的动物》时,可将各种动物图片汇集整理在一起,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图画本上自由创作。又如教学《家乡的美食》时,可让学生自由谈论,以小组形式交流自己知道的家乡美食,然后在全班汇报,与全体同学共同欣赏自己家乡的美食。总之,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增强。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普遍以教师教学作为主导,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美术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而且针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更需要有力地进一步给予加强,进而全面有力地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过去课堂中的被动学习情况有效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将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重点有力转放到学生创作过程中。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机会,让小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获得相应喜悦,从而在他们心里真正倾向于创新,且更喜爱自身进行未知探索。

4.尊重个性发挥,培养多种综合能力。由于天赋和后天培养方式不同,小学生在美术素养上表现出巨大差异,因此,实际教学中美术老师应结合学生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提升,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发展自我潜能的空间。比如有的学生想象能力较强,可组织适合发挥想象力的教学活动,在实践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可组织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一展身手。这就需要美术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开展一些适合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总之,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当前我国普遍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美术老师应从培养兴趣和加强实践入手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作者:巩飞成 单位:康县长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哲.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分析[J].美术大观,2015,01:155.

[2]高元芳.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90.

第九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参与能力培养

摘要:

美术课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一项科目,对我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美术主要是学生学习国内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美术表达的意义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主要倾向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教学课堂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本文主要阐释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教育发展也有带动作用。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参与能力;主动性;学习兴趣

想要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的参与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没有形成良好而系统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投入于美术的学习当中,更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创新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1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式就是要教师充分发挥会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创新过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首先就要吸引到学生的眼球,学生对美术教学有了注意力就会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容易去参加相关的美术活动,因此,教师要做好在教学上的创新工作,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提高,这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1)创新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强对学生的了解,就要做到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一些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会更加重视对美术的学习。

(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在较为流行的动画主人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上利用动画来吸引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积极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例如:最近比较有影响力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动画的画画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教师在教学中想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师通过播放相关于美术教学内容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调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提高能力培养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相关的绘画步骤播放与银幕上,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积极开展相关美术活动,大力鼓励学生参与

教师在培养学生才能与能力时,不仅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鼓励学生勇敢迈出探索知识的步伐,积极的参与相关的美术活动,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美术的学习,这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主动性与合作性,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美术活动,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以“了解美术,勾画梦想”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一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可以对自己的话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美术活动时,可以采取榜样激励的作用,在班级中将表现较好的学生,看作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具有带动作用,因此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向榜样学习。

(3)学校、教师与家长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规模较大的美术活动,以“在美术的海洋中勾画理想”为主题,并对学生宣传关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以及家长就会在平时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参与这些美术教学活动,从而在潜意默化中,使学生能够习惯于积极参与,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3加强教学指导,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能力,因为只有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得好,美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有自信的去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因此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也是美术创作必备的因素的,尤其是小学生阶段的想象力很丰富,

(1)教师要在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课后交流当中,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威信,这样就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指导。例如:教师在平时可以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建里良好的关系,与学生可以谈谈心,使教师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学生会因为教师良好的教学方式喜欢美术。

(2)将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美术课上的绘画课程具有较高的技法要求,当然技法也包括很多知识点,教师就需要给于学生在技法上的指导,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加广泛。

(3)激发学生想象的能力。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是比较宽的,教师在这样以良好的基础上就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绘画的灵魂,例如: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自由发挥探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合理的肯定,提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积极性。

4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很快的接受能力,同时小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较广,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不断养成,还可以使学生在学生更加有自主性,促进学生在美术教学上的参与能力不断提高,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主要就是要与颜料打交道,不同的颜色碰撞在一起,就会对学生的视觉上产生冲击,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好奇性,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社会实际,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前进。

作者:万晓方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 学

参考文献:

[1]赵丽.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现代农业,2010,1.

[2]胡全忠.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

[3]吴芳英,许逸敏.《大学化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

[4]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

第十篇: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融入

摘要:

美术作为小学教学结构的一部分,在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教育的渗透,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将围绕着情感教育实施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和研究将二者有机整合的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融入

随着素质教育逐渐推进和普及,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缺乏情感教育的小学美术教学并非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教育,难以实现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想象力及健全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美术教育工作平稳发展的具体要求。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所谓情感教育,主要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其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妥善协调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并在有效的情感交流情况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其求知、探索精神,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渐深化,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面对教育发展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国内外很多美术学家也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如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尼尔曾提出“针对学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情绪的培养,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1]。由此可见,要想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情绪,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作能力,为学生日后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整合小学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措施

2.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其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以调动学生兴趣。具体来说,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等内容,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环境中,让学生能够与笔者共同学习美术知识。同时笔者认识到情感教育并非固定某一范围,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此外,通过图片及音乐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学生内心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2整合作品欣赏与情感教育,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作品创作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将其与情感教育有机整合十分必要。笔者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类富有特色的作品,促使学生审美意识紧随时代步伐,并感受其中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如笔者在播放可爱卡通形象时,学生常常表现出激动、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在播放《三毛流浪记》图片时,学生情绪变得复杂,甚至有效同学出现悲伤的情绪。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能够促使其感受不同的情感,最终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同时在此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能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2.3将情感融于美术实践,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美术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其不但能够巩固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且借此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如在学习“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分发一些粘土,让学生亲手制作自己的小伙伴,并不给“小伙伴”特定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作品,并让学生讲述其与自己小伙伴之间故事,促使学生逐渐学会分享自己快乐情感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透过作品了解学生情感世界,通史,还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实现情感教育事半功倍的目标。

2.4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师生、生生互动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言,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深入到小学生内心当中,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意识。如在讲解“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察后阐述自己看到了什么景象,促使整个课堂更加活跃:有的学生认为童话里的公主很美;有的学生认为童话里公主生活的环境很好等。由于每个学生观察角度不同,其情感也会有所差别[2]。通过此,学生在观察、探究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会观察生活,并从中获取不同的知识、情感。

3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立足于小学生身心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借助多媒体,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情感教育渗透至美术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小学生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黄虹 单位:重庆奉节县白帝镇白帝小 学

参考文献:

[1]傅强.浅议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19):200.

[2]卢立远.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