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原因及对策

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原因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在发展中呈现出突出的供需矛盾。本文通过阐述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具体表现,从老年人、老年教育机构和各级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导致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围绕个体发动、机构行动和政府推动,提出了破解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满足老年人终身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为加快促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国家颁布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地积极制定发展政策,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促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老年教育中的供需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各地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新闻频现报端,破解该问题,必须深刻阐述其突出表现,系统分析导致该问题的现实原因,才能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具体表现

1.供需总量不对等

以1983年山东老年大学的创立为开端,全国老年教育经历了35年的探索发展。2018年2月,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3%。《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2016年度中国老龄发展统计事业公报》显示,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目前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1]对比可知,要实现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预定目标,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供给总量还相对不充足。

2.供需结构不匹配

老年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类型包括场地供给、环境营造、经费保障、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学习支持等,主要提供大众性、基础性的教育服务。随着知识型老年人越来越多,受制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他们的学习需要常常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这就导致老年教育机构的服务供给类型与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类型出现不匹配的问题。老年“择校热”、“择师热”的现象也说明,随着老年人素质的逐渐提高,他们不再停留于“老年教育机构提供什么,老年人就学什么”的初级阶段,开始注重老年教育的服务品质,这就迫使老年教育这项社会公共服务进行自我革新、升级再造,根据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进行精准服务。

3.供需地域不均衡

受制于全国各地政府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老年人口素质和教育文化基础等因素,老年教育供需在地域方面呈现出不均衡性,整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老年教育的供需比中西部地区高,城市老年教育的供需普遍比乡村高。《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参与老年教育的人口达到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0%。这一目标定位远远超过国家划定的发展目标。东部地区和城市老年教育起步时间早、体系架构完善、保障措施有力,发展更加成熟,老年教育的资源供给能力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更加旺盛;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还有待激发。当前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坚持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坚持发展观,既看到结果又看到过程;坚持矛盾观,既看到问题又看到进步;坚持联系观,既看到外界又看到内在。只有树立正确的思维,不因成绩沾沾自喜,不因困难裹足不前,才能引领新时代老年教育取得新发展。

二、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1.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

①对退休生活的充实丰富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百姓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医疗卫生技术不断进步,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退休之后仍有相当长的健康期,需要不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延长生活自理期,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力,实现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机构具有就近便捷、学费低廉、本土性强、活动丰富等优点,参与老年教育有利于建构出老年生活的意义,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②对终身学习的向往追求

随着终身学习观念逐渐被老年人普遍接受认可,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学精神,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往往希望重拾曾经因为工作或家庭而搁置的求学梦想。但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减弱,需要持续地参与学习、反复强化才能使学习成果得到保持。另外,老年学校营造的学无止境、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也让众多老年人坚持求学、不舍离开。

③对学习同伴的关系依恋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人际关系网络逐渐缩小,老年教育机构既是学习场所。又是交友场所、健身场所、娱乐场所。通过参与老年教育,学员在班集体内部形成了熟人社群,能够满足大家的交往需求,增强了相互之间的集体归属感,他们相互约定共同坚持参加某门课程,从此不愿意离开老年学校。但这不可避免地造成公共学习资源被挤占,影响了其他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机会。

2.老年教育机构对老年教育的组织实施捉襟见肘

①老年教育机构现有的资源比较紧张

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共享机制,老年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资源仍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场地设施普遍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限制了招生数量,从硬件上制约了老年教育整体的服务规模。在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方面,老年教育机构因工作便利性往往遵循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忽视对基层老年学习需求的调研,导致大量学习资源因不符合学员需求而被搁置、冷藏。由于课时费少、工作量大,老年教育机构很难吸收到优秀的兼职教师。

②老年教育机构的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缺乏公平设计的招生入学制度,老学员往往享受优先入学权,破坏了老年人获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在学员出勤、教材建设、教学设计等方面没有硬性要求,随意性强,影响了老年人的学习质量。缺乏常规的考核评定制度,老年教育机构的场地资源利用率还不够充分,很多时间段处于闲置状态,缺少见缝插针的工作精神。缺乏系统性的统计监测制度,对老年教育发展缺少动态监测,没有形成实时性、系统性的年度发展报告。

③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亟待创新

当前老年教育机构采用的主流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然而课程教学受制于场地空间和设备条件,招生规模有限,导致大量有学习意愿的老年人被拒之门外。在线学习虽然被广泛推广,由于现有的在线学习缺乏互动性,主要是观看网络视频,难以获得学习趣味、愉悦体验,导致大量在线学习资源没有被有效使用。另外,在教学时间方面不灵活,老年教育机构通常执行普通中小学的时间标准,晚上和周末不开设班级,影响了老年教育的覆盖范围。

3.各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统筹协调力有未逮

①有关规划意见尚未得到有效落实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五方面对推动老年教育发展工作进行了宏观描绘。全国各省市积极转发文件并制定配套的实施意见,但受制于老年教育发展的原有基础,规划中的诸多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障碍,许多省市尚未形成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师资队伍难以组建,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广大老年人对基本老年教育服务的获得与满足。

②社会参与活力尚未得到充分激发

当前老年教育机构主要由老龄委、老干部局、民政局和教育局等事业单位承担,各类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对老年教育的参与程度不足。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还在探索中,缺少对社会力量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参与模式。各类社会力量中蕴藏着可被老年教育开发利用的庞大优质资源,通过激发它们的参与活力,可以使之成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重要补充。

③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均衡配置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资源在空间分布和人群覆盖方面呈现出集中的特征。从空间分布来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在区域间、城乡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呈现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这是由经济基础、地方政策和工作力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人群覆盖来看,老年教育由文化层次高的老年人群向文化层次低的老年人群扩展;由低龄期老年人群向高龄期老年人群扩展;由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群向处境不利的弱势老年人群扩展。

三、破解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1.个体发动:汇聚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能量

①培育志愿者教师,倡导老有所为风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为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创建了“小先生制”,既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普及教育。老年教育也面临着师资紧缺的问题,可以借鉴“小先生制”的做法,坚持能者为师的理念,鼓励老年教育中的优秀学员担任志愿者教师,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教学服务。围绕共同的学习兴趣,组建学习圈、学习群、学共体等,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②组建推进员队伍,传播终身学习理念

老年教育的初衷是启蒙老年人的终身学习意识,激发自觉的学习行动,实现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的双重提升。通过召集老年学员组建老年教育推进员队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教育咨询服务,传播终身学习的价值理念,介绍参与老年教育的途径方法,有利于在巩固现有老年学员的基础上,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老年教育的辐射半径,培育一大批“新面孔”,释放“一人入学,全家受益”的教育示范效应。

③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学习获得感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准服务老年人发展,关注老年人在参与老年教育之后所真切感知到的能力增长与素质提升。挖掘老年学习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鲜活、真切的学习故事引导周围人参与老年教育。举办老年学习节、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围。制定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发行老年学习卡,记录老年人的学习历程,反映其学习成果,增强其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

2.机构行动:提高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总量

①注重内涵建设,增强机构的服务能力

寻找老年人学习需求与社区可利用资源的连接点,开发适需引领、品质优良的老年学习资源,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学习项目,丰富优质课程、特色教材、在线视频、系列微课等资源类型,为老年人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从社区内、高校里、市场上挖掘兼职教师,组建师资库,保障队伍的人员稳定性、结构合理性、素质专业性,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完善队伍管理制度,打造常规培训体系,创新沟通交流机制,为老年教育机构提供人才支撑。

②创新教学方式,扩大学员的参与规模

老年教育机构中存在严重的“老面孔”现象,限制了有限教育资源服务更多老年人的可能性,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老学员分流。调整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将班级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引导老年人分阶段提高自身能力,帮助毕业学员组建学习团队。迎接“互联网+”趋势,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老年人个性化学习提供智能导学、智能管理、智能推荐、智能评价等学习支持服务。拓展旅游学习、体验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突破课堂空间的边界限制,引领老年人在自然环境中发展、在实践操作中提升。

③规范管理制度,提升机构的运作效能

老年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公平报名制度,遵循教育公平的理念,废除优先报名的程序,公平开放报名通道,实现入学零门槛,保障所有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强制毕业制度,规定同门课程最多只能参与两次,学期结束时举行毕业仪式,满足老年学员的学习获得感。探索资源共享制度,实现优质教材、课程、教师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送,推动优质资源辐射薄弱乡村工作走向常态化,实现资源效益与受益人群的最大化。

3.政府推动:保障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

①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精准的引领性举措

国家层面颁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河北省、宁波市等省市也积极颁布实施《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规划建议和法规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制定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中,建立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确立老年教育发展的项目工程,保障老年教育工作的推进落实。

②建立需求监测制度,服务老年教育科学决策

通过科学设计调研工具、严格组织调研工作,真实反映老年群体的多元学习需求。据此提供实用性、适需性、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服务,实现老年教育多元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无缝对接,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推进老年教育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另外,要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背后的数据开发与应用,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对老年学员的学习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以大数据分析结果更好地服务老年教育科学决策,从而改善老年教育服务的供给质量。

③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促进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

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的平等沟通、深度合作,加强各方力量的沟通、对话与协作,广泛构筑老年教育“事业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老年教育的发展格局。搭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合作互利的机制,推动城乡老年教育对口支援,拓宽老年教育办学渠道,优化老年教育网点布局,完善现有老年教育服务体系。适当进行硬件的升级改造,融入学习与文化元素,为老年学员提供舒适、优越的学习环境,提升老年学习成效。

作者:贾红彬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