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解析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解析

摘要:文章从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验教学;集思广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适当激励,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完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养五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丰富科学教学理念,吸收、借鉴优秀的教学方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自动参与教学活动。反之,学生如果在缺乏情感的支持下学习,就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科学”一词本身就给人一种神秘深奥的感觉,如果课堂教学只是单纯的科学理论的灌输,学生就会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握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从和学生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入手,为学生营造新知探究的氛围,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欲望[1]。而且小学科学本身就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简单认知的学科,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紧密结合生活,更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笔者在教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这课时,首先,笔者拿了一个篮球,学生对它非常熟悉,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其次,笔者对它进行各种形状的按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篮球的形状变化,这种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使他们纷纷举手发言;再次,笔者松开手使篮球恢复到原状,学生虽然对这样的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师的下一步动作或问题;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有同样的反应,学生纷纷回答弹力球、跳床和弹簧等。笔者则因势利导地抛出本节课的探索目标:“为什么物体会改变,又为什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性质?”学生带着这些丰富的感性经验,开启接下来“物体形状改变之后”的课堂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离开实验教学就不算完整意义上的求知求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科学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印证和发展,在探索科学现象的过程中把握科学的本质规律,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形成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亲历有效的科学实验,使学生对科学原理深化理解,使其实验技能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时,笔者为了让学生验证“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得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得越短”这个科学假设是否正确,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实验过程。首先,笔者给学生提供了钩码和弹簧等实验材料,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其次,让学生完成实验过程,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观察弹簧拉伸长度的变化,并且强调弹簧的弹力是有限的这个前提条件,使学生在多次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探索的过程,并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和讨论;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得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得越短;同样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也相等。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科学认知,同时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集思广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一起努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长期的实践活动证明,学生在合作探讨交流中能对科学现象和科学本质有更清晰、正确的认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遇到新知、重难点、开放性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再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留足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分析、总结、展示,最终完成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相貌各异的我们”时,为了达到使学生深刻理解人们的相貌具有差异明显的特征的目的,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1~2处相貌特征对其他成员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结果画下来或写下来。通过合作分工,学生最终证实人的相貌真的是千差万别,就算是双胞胎也存在着区别,生物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充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或写或画的形式也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挥。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这种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他们既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又能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四、适当激励,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被肯定和鼓励,拥有自信的心态能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巧妙、善意的提醒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学生克服缺点,使学生的潜能在赏识教育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还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维护他们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关键。例如,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会对那些内向自卑的孩子说:“大胆去做吧,老师相信你!”会对内心敏感的学生先肯定他的可取之处,再委婉指出在某一方面的意见,会对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提出更高目标追求的引导。总之,学生的自信心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另外,小学生思想行为还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常常会为一时的成败得失而陷入自我否定或是自我满足的情绪里,因此教师的鼓励也要做好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

五、完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因素,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另外,科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它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特殊性。一方面,它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涉及很多初中才会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许多课程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它涉及自然现象、生活常识,包括天文、地理、宇宙等内容,这对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具体而言,学校方面,应通过专题研究、参观学习、校本培训等途径,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的提升。期间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定期组织有关“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研讨交流会,或者组织教师到科技馆参观学习,不断丰富教师的科学知识。此外,还可以采用理论培训、教学演示、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优化科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知识结构。教师层面,小学科学教师要根据科学学科特点,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自主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之,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灵活的学习内容的学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如植物传播的方式和认识弹力、拉力等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自然、联系生活,树立科学概念和理论的意识,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和实践。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学会科学、用好科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郑秀清 单位: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