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范例6篇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范文1

开展分层分类教学的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器官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教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了追求数学教益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课堂内外六个方面全方位地实施分层教学,确保全体学生的基本水平,正视每个学生的原有水平,提高共同水平,发展不同水平。

教学目标层次化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位学生的学习尽可能提供有效服务。教学目标层次化就是依据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1.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3.发现不管是几分米都可以写成零点几米,几厘米都可以写成小数点后面有两位的小数。

第1与第2目标是全体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第3目标是学有余力者要完成的目标,又是中等生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三层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分别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课堂提问逐步深入

教师因教的内容不同或学生差异而有层次地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

如:教学《动物聚会》,通过看情景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我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首先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的意思,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了很多,有该用乘法解答的,也有不该用乘法解答的。于是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哪些问题能用乘法解决?接下来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我问“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怎么解答,学生就用4×3或3×4,我跟着问为什么要用4×3或3×4,最终将图上的信息上升到“几个几”来认识。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课堂教学中的绝大多数提问针对中下生。对于学生回答,我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你真会动脑筋!”“你说得真好!”等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言,在学生心里形成获得成就的,由此激励他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业练习层次化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说来,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做。第二层次的练习题,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习题中等组学生必做,后进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三层次的练习题,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

同一作业分层要求。有些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考查测试面向全体

首先体现在考试内容上有层次。或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计100分),另一部分为略高于教材内容和标准要求的附加题,每次二题,计加分二十分。或分为A卷和B卷两级试卷,A卷为基本要求的测试题,B卷为要求略高的测试题,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做。

分层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制理论探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等种种弊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起来。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四、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在我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近十几年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动脑筋,有创新精神)。

4.“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6.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也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两个层次,升学班与就业班。两个班的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只是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升学班更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就业班则突出文化知识与职业实践的结合。当二年级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合格后,学校又给学生提供第2次选择,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

五、分层教学的分层实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分层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分层训练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六、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七、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5.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八、结语

虽然分层教学也催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专平孙玲《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教育研究

/20021201/ca98470.htm

2.姚爱姬《异步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验

的做法和体会》浙江教育网

/xdjyjs/98/2091.htm

3.蒋立耘《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实践》白帆文学社

6.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年23期

7.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中国教育品牌在线

分层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高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而数学学科中的差异更加明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沉重以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习上的差异对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应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以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方法来区别地对待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以层次来区别对待。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其分层教学策略既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维护每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根据个体差异为每名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既要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又要促进学困生、中等生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各层、各班的学生人数,然后根据自主性原则,实施学生分层。对于不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若学生自主要求调整层次的,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若学生未主动要求调整层次,则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交流,说明利弊,动员其流动。若动员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决定,且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总之,须应用动员流动和自愿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最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例如,把同一位老师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组,结合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两个班级。对于分好后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成绩等方面,进一步将同一班的学生(甲班或乙班)分为综合能力强和弱的A和B两个层次。

2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整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将这个要求进行了具体化,从而层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一节时,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甲班学生达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乙班学生达到思考、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以后,甲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乙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分层效果的显著。

3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关键点,保证学生预习方向明确,针对性强。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知识点,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断创新。具体的,对甲班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启迪他们提出新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则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每名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将学生评价分层

根据对过程的关注,从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课堂上的积极的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四个方面去综合分析学生目标的完成过程,时不时地给学生动态性的评价,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有正确及时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定位自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保证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的评价是客观和准确的,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我提高,更大地实现自我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一样的评价目标,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状态的转变给予充分肯定。我们对甲班A层学生注重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所以评价以激励为主,甲班B层次的学生侧重的是与A层学生竞争,评价则以鼓励为主;对于乙班A层学生,要使他们坚信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所以评价以鼓励为主,乙班B层学生,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因而评价以表扬为主。

分层教学范文4

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中国教育延续到今天又演变为高中阶段的分层次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进行分层次教学呢?简言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学生分层。对于学生分层,教师特别是本班班主任首先必须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而学生分层的最佳时间是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三的时候。根据班级学生以往的学习状况、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学生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这个层次的学生为艺体生。由此"走班"这个新鲜名词应运而生。所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其次就是备课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A、B、C层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比如对于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对于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对于C层学生就要求他们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就足够了。因此,我们就不能不谈到授课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

教学的分层就要求学生作业要分层。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对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所以,减少差生的作业量,而优秀学生的作业量反而应该适当增加,增加到能够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愉。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个别化辅导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加强个别化辅导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制定辅导计划,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每天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成绩教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后进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作出正确答案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喜悦和自信感。对于后进生的作业一般采取"面批"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对于好的学生,因为他们自主性比较强,有的作业可采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体批"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根据以上要求,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和家长沟通好,有些进步就要共同对孩子加以肯定与鼓励。中等生则是激励评价。对于优等生,我们不但要激励,而且更要严格要求。

分层教学范文5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分层教学法推动历史教学的进程。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情况,对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分层教学;学生的分层;备课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理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新课改中倡导,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应该怎样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呢?这是新时期每一位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下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通过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合理进行学生的分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想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是做到对学生的合理分层。对学生合理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教师一定通过多种途径要做对学生充分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才能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历史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然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学生划分层次。通常情况之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成绩优异、接受能力快、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第二层次为学生成绩中等、能够紧跟老师进度进行学习的学生;第三层次的学生为成绩较差、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学生。在学生层次划定之后,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层次的调整,让他们始终都处于适合自己的层次当中。

二、备课的分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备好课,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为他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通常要求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并且学会创新;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通常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教学内容,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掌握住教学内容,会做基础习题即可。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场所。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环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点拨,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基础的教学内容,并引导他们拓展知识。因为这一层次的学生水平较高,课堂教学以少讲多练为主,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教师要在学习好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适当扩充教学内容,逐步深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学内容要精炼,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记忆和练习掌握教学内容。

四、作业的分层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学习完知识之后,布置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就不会达到检测全体学生的效果。作业太难,会打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作业太简单,又不能调动起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也要做好分层。在布置作业时,要有基础题、拓展题和提高题。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题,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之外,还要尽量完成拓展题;而第一层次的学生就要求他们完成所有层次的题型。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检查自己知识的学习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上也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辅导的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对学生的辅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二、三层次的学生,教师更要加强辅导。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要有针对性。第一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扎实,探究欲望强烈,教师可以为他们组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找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以面对面的辅导为宜。教师要加强对第三层次学生的监督,激发他们历史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历史学习的自信心。

六、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历史知识水平之上有所进步,教师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促使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动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方法,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运用好分层教学,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作者:李春芬 单位:江西省乐平三中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范文6

关键词 分层施教;科学教导;数学教学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分层教学理念为孩子在不同起跑线上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为本,学生问的差异是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教师要堵绝一种模式育人,一种方法教学,一把尺子量人,从内心深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困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体验成功快乐,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切实将分层教学理念无形的落实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

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层是孩子站在不同起跑线上学习数学的前提。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基奠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心中必须清楚在每一个知识版块中每个学生所处的层面,进行准确分层,一般分为A、B、C三层,这种分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有的学生在空间与图形版块可能是A层的,在综合应用方面可能又是c层的,有的学生随时问的推移原来可能是C层的现在已经进步为B层的……,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关注层次的变化,从而改变起跑线的变化,为孩子找准起跑点。

用分层教学理念精心备课是孩子在不同起跑线上学习数学的基石。一节课的效度高低,备课起决定性作用,全班所有学生能否站在适合自己的起跑线上学习数学,备课时除了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层次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层次梯度与学生层次对号入座。

如在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第二课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目标(1)全体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使A、B层学生理解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时位数小够要在前面补0,C层学生会在位数不够时掌握补0的方法;目标(2)AB层学生能准确熟练迅速的进行计算,C层学生 能依据计算法则进行正确计算;目标(3)通过完成我会填方框训练,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与学的环节

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与分层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尽己之力学到相应知识,获取成功的体验,品味收获的快乐。在一般的教学中对于 体学生要达成的目标,一般让AB层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获取知识,c层学生一般在老师的指导、帮助或AB层学生的帮助下掌握知识,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都有一定的收获。如一位老师在设计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AB层学生在老师出示的操作提示下自主进行剪、拼、摆、画、讨论等,老师重点指导、参与C层学生的拼摆,让他们掌握一种推导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巧妙的设计是全班同学都明白梯形的面积计算是(上底+下底)×高÷2,都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

三、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作业

针对性的梯度作业练习是孩子符自的起点上学习数学信息的反馈,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是后续教学的新起点确定的依据。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各层学生相对应的练习作业,精心设计基本巩同练习、拓展练习和综合应用练习,也可设计必做题目和造做题目,分层测试卡等。

科学合理分层评价是不同孩子在各自起跑线上努力学习的加油站。评价是一种导向,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兴趣和自信的添加剂,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几把尺子萤人,以激励为主,及时肯定BC层学生的点滴进步,对A层学生多采用竞争性挑战性评价。如一位五年级数学老师在单元检测评价中每单元会命制难易程度不同的两套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试卷,A层学生90分以上可得一个红星,100分可得两个红星,B层学生8O分以上可得一个红星,90分以上可得两个红星,100分可得三个红星,C层学生65分以上可得一个红星,80分以上可得两个红星,95分以上可得三个红星,100分可得四个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