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改革中水彩画的教学策略

美术课程改革中水彩画的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水彩画在美术课教学中的学时所占有的比例有所减少,但是,水彩画在美术教学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教学已经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提高水彩画的教学效率是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因此探寻水彩画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美术教学;水彩画;教学方法

水彩画是舶来的艺术门类,由于水彩画与中国画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深受国人喜爱。我国在清朝同治年间,上海徐家汇土山弯天主堂所成立的图画馆就已经开始教授水彩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彩画教学被纳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并沿用至今。水彩画的工具材料简便经济,被认为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色彩基础训练以提高学生色彩感悟能力、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教学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旋律,其中,提高水彩画的教学效率自然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热点课题。

一、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陶冶法

1.培养学生水彩画欣赏的能力

水彩作品欣赏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水彩画的欣赏方法可以多途径,多角度来进行,例如:从作品材料运用的角度欣赏、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欣赏、从画家生平或艺术风格的角度欣赏等。不管欣赏角度如何选取,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水彩画的“个性”——水与彩的和谐相融、相辅相成。中国人画水彩画除了对“水”和“彩”的运用与表现之外,大多还蕴含着中国儒、释、道的思想精髓,表现出“逸”的特质,即在“画”与“玩”中追求一种空灵虚静的情趣。例如水彩画家吴冠中先生,他的水彩画注重笔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有俊秀、洒脱、抒情之感,在虚实之间无不体现出清朝初期国画家石涛的绘画表现手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水彩作品就是水墨画的变种”。通过对吴冠中先生的水彩画的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水彩画灵动的美感,也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国水彩艺术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中国文化的热血,遗传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可见,中国的水彩画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已不再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展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韵。学生们在欣赏水彩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作品的感性认识,还提高了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转化学生对水彩画学习的动力

水彩画晶莹剔透、水色交融、变幻无穷的独特魅力往往使中小学生不自觉地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水彩绘画难度极高,中小学生们一般不易掌握。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对水彩画只是喜欢,而对于绘画实践兴趣不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水彩绘画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优秀作品欣赏,这种方法还能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

1.教学中的演示

对于学生来说,水彩画绘画的难点就是水分和时间的掌握。水分不足,画面干枯无味;水分太多,画面含混不清。色彩之间的衔接需要掌握好时间,过早地衔接色彩之间会相混淆,衔接时间过晚色与色之间会显得过于生硬。如果只靠教师讲述绘画技法是远远不够的,许多绘画术语很难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仅仅在口头上指出是不够的,必须用笔头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演示,必须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铅笔淡彩的教学中,教师用铅笔起稿后,在向学生演示着色方法之前,可以向学生演示水彩绘画中水分的运用方法和着色时间的选择。有时需要在水分未干时着色,有时需要在水分半干时着色,有时需要在水分干透后着色,有时需要在水分未干时用纸吸、用笔杆刮、撒小盐粒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会营造风格迥异的绘画效果。这是一种演示实验,通过带有实验性的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水彩画的用水、用色的方法,学生们会有深刻的印象,此时学生们会对水彩画的绘画练习跃跃欲试,很希望自己马上亲手画一画来体会水彩画的神奇效果。教师对绘画的演示与实验不仅仅是教学的过程,更是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引导。学生在绘画练习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败,需要教师的适时辅导。

2.辅导中的演示

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固然重要,教学辅导时的教师演示也不容忽视,因为只靠教师一次的演示学生是记不全的,很容易遗忘,需要多次反复进行。在美术课中,教师的讲授时间不长,一般15~20分钟。学生的实践操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发现学生问题的机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面向学生个体的单独演示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的演示能够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的弊病。例如:教师在对个别学生演示的时候可以组织周围少部分的同学一起观摩,以避免其他同学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演示既可以是教学中演示的重复,也可以是对学生不正确绘画方法的纠正,以单独的、具体的、有目的的技法演示为主,这种近距离的演示有助于学生体会与模仿老师用笔、着色的动作,学生在通过对教师的模仿中获得绘画的灵感。教师的演示不等于替学生画一遍,也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要适可而止,要善于掌握演示的程度、分寸和落笔的部位。教师的演示可以在同学的作业上修改,也可以单独画在一张纸上,演示完成后,可以让周围的同学谈谈感受,比较一下老师修改后有何不同之处,通过讨论加深了学生水彩画画法的理解。教师的寥寥数笔,画面出现了转机,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深刻领悟到改正画面弊病的方法要领。

3.批改作业中的演示

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反馈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课堂教学漏洞的过程。多数美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是给出成绩,通过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见到这样批改后的作业,并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自然就抛诸脑后了。如果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能够将有问题的地方稍作修改,或是在空白处演示一个简单的范例,效果必然大不相同。教师在画面一角的演示画面虽小,但仍能说明一些基本问题,如明暗、虚实等。教师的示范要针对弊病的症结落笔,力求直截了当,对症下药,学生通过教师的小幅范画与自己作业对比,找出区别在哪里,从教师的范画与自己的作品的比较中体会出技法的不同。例如:学生在静物画作业中的虚实关系总是掌握不好,总是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教师在学生的作业的“亮面”画得实一些,“暗面”稍作晕染使其感觉虚一些,效果明显就不一样了,其实,教师在修改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水彩画中有利于表现立体感的“硬边”和“软边”的技法,这种小小的改动会使学生受益匪浅的。教师在学生作业中的小幅范画演示用时不多,又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绘画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领悟出很多自己平时很难掌握的东西。这是学生又一次对教师绘画能力的了解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服气”的过程,是增进师生情感的过程,也是加深对水彩画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必然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与爱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会调动学生学习水彩画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使教学步入良性循环。

三、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探究法

1.给学生留有遐想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并且在教学中经常留给学生想象拓展的空间。想象力是绘画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想象力是建立在教师演示、作品欣赏而获得启发的基础之上的,不是孤立的想象,否则想象只能成为“空想”、成为“不结果实的花朵”。绘画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传授绘画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教师则充当引导者、领路人的角色。人们对同一件水彩作品的理解往往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和老师一起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璀璨的水彩艺术天空。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表述理由,有的同学说喜欢干画法,因为干画法的作品层层重叠,层次效果丰富,有明确、真实、深入光影强烈的效果;有的同学说喜欢湿画法,因为湿画法色彩混合朦胧、湿润、柔和、给人以若隐若现、水色淋漓、色彩柔和的特殊效果。学生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加深了水彩画认识,加深学生对水彩作品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既定教学目标,还能通过感受水彩的魅力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

2.鼓励学生多提问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其弊端显而易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与唤醒。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提问是其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映。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是羞于提问的,或者不知怎样提问,或者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而不好意思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常提问、善提问的学生,肯定是积极思考、富于创造的人,教师要尊重、鼓励他们。例如,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老师,美术书中的色彩水彩画的色彩我怎么调不出来?老师,为什么大多数水彩画都以风景题材为主,而很少有人物画?水彩画也能像油画、国画一样画得很大吗?学生们有时可能提出偏、怪、难的问题,对于这类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可以课后解决,也可以引导全班同学讨论,在讨论中迸发出的灵感火花,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问题可能一时解决不了,教师不要责怪学生,应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学生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不断出现“新问题”的情况下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敢于提问。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全面给予,更不能“满堂灌”,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时间与空间。通过水彩画的绘画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要比单纯教师的演示与讲解更为有效。在学生动手练习水彩画的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必要的要求和提供相应的提示,让学生能够预计到可能出现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充当“听众”,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该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在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水彩画的绘画方法、着色时间。例如:有的学生不敢用水、也不敢落笔,画面拘谨、死板;有的学生绘画过于毛糙,画面脏乱。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极端的。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拘谨的学生应多鼓励,也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合作(以引导方式为主的合作)的方式来画,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体会到绘画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生绘画的自信心与勇气。对于毛躁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局部深入刻画练习的实践,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精心刻画所取得的画面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时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完成画作的信心,学生就是在不断纠错的往复过程中取得进步的。

四、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水彩画的教学还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学条件灵活运用。对提高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搞好学校美术课中水彩画教学,提高学生水彩画的欣赏能力、绘画能力,构建符合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这也是广大美术教师共同的努力目标。以上关于中小学美术课中水彩画的教学方法只是个人见解中的一部分,在中小学水彩画一线教学中还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

3.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吕钢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