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探析(6篇)

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探析(6篇)

第一篇:论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摘要】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是“权威”,学生是被动接受音乐知识,教师说一,学生不能说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方法与条件,因此,音乐教学效果较差。而在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的作用从原来的主动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转变为主动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课程改革;学习伙伴;协助者;交流者;指导者

在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改变。“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1]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的给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主宰者和指挥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还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协助者、交流者和指导者。

1.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唯一来源,走上讲台,教师就是权威,教师的答案就是标准。而在音乐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知识突破了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有的知识关注音乐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有的知识需要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综合起来研究。知识的广泛性大大削弱了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势,经常会感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信息社会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我们的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原有在师范院校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已不能胜任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去重新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如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的宋蔓蕾教师在《爵士乐》一课结束时说道:“今天,我们通过音乐了解了一种文化,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是你们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让我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爵士乐’,谢谢大家。”宋蔓蕾教师在教学后记中还写到:“我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的作业给了我信心、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提供了所有的素材……最终让我了解了这种能触动人的‘灵魂’的音乐”。“而收获最大的是我,课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在教法与学法上的突破、对学生潜能的发掘以及师生交流所产生的良好效应,都是我尝到了甜头”。这充分说明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2]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音乐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合作的对象自然也包括学生,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帮忙协助解决。如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一些技巧问题、学生需要却无法获得的音像资料等等。比如笔者在“不同版本的乐、歌曲的演奏、唱形式”的比较教学中体会到:获得多方面的资料是学生遇到的难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些资料的有效获取之处,以教师的知识和其音乐素养,协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同时因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可能还远不止限于教师和学生,还包括家长和社会各方面人士,那么教师要协助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如耐心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乐意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开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能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在音乐交往活动碰到难题,教师不可能全部予以解决,这就需要社会相关人士的协作了,我们甚至可以与某些社区或社会单位建立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如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的杨静芬教师在讲授《客家山歌》一课时,教师本人不是客家人,对客家山歌了解甚少,但教师动脑筋、想办法:把学生带向社会——“走出去”,来到广州烈士陵园——客家人聚会唱山歌的地方,提供机会让学生与客家山歌手面对面直接交流。最后教师与学生商量决定邀请两位山歌手到学校课室内教学生说客家话,并感受体验“对歌”,充分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唱一首短小的客家山歌,而且了解到了更多的与“客家山歌”、“客家人”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师、学生与客家人建立了感情,学生对客家人为什么喜欢唱山歌有所了解,增强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唱山歌的兴趣。教师的有效引导、协助学生与校外进行交往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交流者

音乐课程改革主张师生共同讨论,教师亲身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但教师应该注意不要以权威的身份加入,而是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融入,接受学生的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能最快地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途径是建立平等关系。热爱学习和师生间、同学间的互相爱戴,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3]教师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应该面带微笑给与学生鼓励的眼神,“在与学生交往中设身处地的以学生的想法体察其心情”,[4]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仅仅是他们的良师而更要像是他们的益友,力争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点亮他们抒发自己见解的自信,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价值。如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宋曼蕾教师在高中音乐课例《什么是爵士乐》的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负责了解爵士乐一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小组展示他们搜集的有关爵士乐的文字材料,有的模拟爵士乐的表演风格,有的演奏爵士风格的钢琴曲,教师作为欣赏者和评价者,和学生们一起感受爵士乐的魅力。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陈运成教师在小学课例《东北好》上的教学过程则更多的是让学生们进行现场讨论,创作节奏、创编歌词,教师穿梭在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指导。这两节课的,都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在活泼而温馨课堂气氛中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去发掘美,体验美。

北京市第八中学特级教师李存还说过:“不要把学生当观众,不要把听课教师当观众,而是要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在《唱响国歌》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李存教师巧妙地从听辨大小三和弦的音响效果入手,采用音乐语言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就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思维来思考问题,把握音乐情感的要素。在《唱响国歌》的最后一个环节——万众一心的歌中。台上40名学生挥动双臂,台下全体教师同唱国歌。在他的音乐课堂中,没有教师、学生、听课教师的角色分别,有的只是共同被音乐感动的人,共同参与教学交流活动的人。对于“在这个岗位上,最终在做什么”,李存教师的回答是“和学生一起在音乐中感悟人生”!这是一位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独特领悟。[5]

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艺术及其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6]在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由于他们的不成熟,对于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这种知识并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更多的应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在学生偏离主题却浑然不觉时,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时,在学生以马虎应付的态度对待学习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进行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北京市第八中学特级教师李存在高中和初中讲授同一内容《京剧》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了不同的导入指导。李存教师分析认为初中生各个方面都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具有思维活跃,比较叛逆,对事物的兴趣维持时间不长等特征,他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所以在上初中《京剧》这一内容时,李存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武场的乐器(武场中使用的都是打击乐器,学生很容易学会),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来摸摸、敲敲,这样首先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了,然后再让学生跟着教师学走京剧中一些简单的台步,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京剧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注意力也就越来越集中后,李存教师便问学生想不想看京剧艺术家是怎样表演的。可以想象,这时学生一定很迫不及待地想看了,看后,有的学生就会主动要求学唱几句,更有趣的是,下课后,很多学生都不愿走,都争着向李存教师借碟片看,有几个学生还在教师面前摇头晃脑地模仿京剧艺术家的动作,这也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而对于高中生,李存教师认为高中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心理上趋于成熟,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则尽可能地启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接受。如在讲述刚才《京剧》这一内容时,他用这样的话进行导入,“虽然京剧对于大家来说,都很陌生,也许你们很多人并不喜欢这门艺术,但是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我们作为高中生有必要对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解,这会提高你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你们今后的生活品位,因此,你们要好好听”。高中生听了这番话,通常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这节课要认真听。所以教师要懂得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7]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应努力体会课改的精神,尝试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学生关注的话题来设计每一节课,引起学生关注与兴趣,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继而形成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共同话题进行交流。教师要跟学生“打成一片”,广泛与他们“交流、合作”,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亲密学习伙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难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相互激励、启迪智慧、开阔思路、拓展视野,让音乐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人民教育》2001年第12期.32页

[2]《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像课评选一等奖教学设计》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38-43页

[3]【美】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刘春红、孙海法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11页

[4]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东方出版中心.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18页

[5]杨迎,马达指导:“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音乐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8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对美术教学的意见》.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431页

[7]杨迎;马达指导:“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音乐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论文.43页。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之课堂教学

摘要:“改革”虽只两字,但在我的课堂中,它却是一段文字,它是改变,改变观念、改变枯燥、改变理念。改革之后的音乐课不再是机械式的学歌、唱歌。而是更多地让学生通过欣赏、玩乐的方式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让他们从玩中学,从游中学,从赏中学。

关键词:音乐;改革;教育

何为改革?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说明改革还未真正起航;没有问题和挑战,说明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传统单一枯燥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教学变成主动参与,这让我们的音乐课堂顿时充满活力,气氛异常活跃,让人深陷其中,不忍下课。在庆幸新课程理念带来的欣喜成果之时,我们发现了它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认真研究、探索,不让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成为每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值得深思的紧迫性问题。

一、如何进行小学音乐基础性教育

对于小学音乐的基础性教育,我们应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后,把音乐与故事及游戏相结合,并适当利用多媒体,多元化实施音乐教学,成为课堂的必需品。改变枯燥是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行动,借此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玩起来,使他们融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境中去切身感受。这样寓情于理、寓理于情和寓情于境,寓境于情能让他们对歌曲的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正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低年级的游戏音乐教学法

正如在开始小学低年级《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之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时间像什么呢?”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然后开始引出当天的教学课程――《时间像小马车》。而对于《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首先,我选择先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视听享受,这时候多媒体就要发挥作用。比起机械地学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多媒体教学就显得生动而有趣。等歌曲表演视频播放完毕,这首歌曲在同学们脑海中已经有了大概的印象。这时我会让同学们看一下时钟。然后,让同学们把桌椅挪到边上,空出一块地,让他们排成两排。开始教他们骑马扬鞭的姿势,以及边扬鞭边双脚交替踏地的动作,这个动作就好像马儿在奔跑。接着,我清唱,他们跟唱。等学生歌曲练熟点了,开始播放多媒体的伴奏,并让他们把唱歌跟动作一起跟上。听着他们清脆的歌声,看着他们灵活的舞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带给音乐老师成就感呢!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这样蹦蹦跳跳、唱唱闹闹的场景显得十分适应,气氛活跃,也配合得极好。瞧,音乐停了,他们都还在那边骑马扬鞭似的欢乐地跳着,个个小脸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末了,我特意留了5分钟时间,又让同学们看了一下时钟,告诉他们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对比刚才看时钟的时候,时间是不是过得很快呢,就像今天的课程一样――《时间像小马车》,同时告诫他们要好好珍惜时间,不然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溜走了,什么都没剩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唱这首歌,而且还让他们懂得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及道理,更让他们乐于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了。

2.高年级的联想音乐教学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蹦蹦跳跳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锻炼,这便是开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在教《牧童》这首歌时会提前让学生根据他们所想象的、心目中的牧童形象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并告诉他们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他们描绘与众不同的牧童形象。这个布置让我和同学们收获颇多。课上,同学们纷纷奉献了自己收集的资料。有纯文字的,有图片的,有视频的,还有同学们联想到的相关歌曲的。我先选择了图片的展示,其中有清清的河水边,牧童一手牵着牛儿一手调皮拨弄莲花,尽显童真无邪的可爱画面;有在云雾缭绕的深山牧童骑在牛上若隐若现的墨水画图片;还有在广阔的草原上,牧童一边牧羊一边读书,满脸严肃似乎在思考问题的图片等等。然后由于时间关系,我还选择了学生觉得有相关联系的歌曲《放牛班的春天》给学生欣赏。同时就学生为何选择所共享的图片做了答记者问式的采访,这样的形式可比提问效果好得多。就拨弄莲花的图片,选择该图片的学生觉得他对于牧童的形象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样调皮可爱的画面;选择深山牧童的学生觉得,以前的小孩子很可惜都没书读还要帮忙放牧,自己有这个机会应该要好好读书;而选择草原牧童的学生是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选择了这样的图片……同学们因一首歌曲而引发的看法、想法并且还联系到了自身的情况,这已经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了,更是获取知识、情感培育与体验的过程。

二、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寓教于乐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从音乐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音乐有时候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柴米油盐”。小学生的生活里也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从幼儿开始,他们就一直接触着形形色色的音乐,动人的音乐会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然而作为从事几年音乐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却感到了无奈与急切,因为音乐课堂中孩子们的歌声越来越少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后和许多学生进行了一次朋友间的对话,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示他们不喜欢音乐课本里的歌曲,他们觉得这些歌曲都太难听了,一听到就吓一跳。当我询问你们喜欢什么歌曲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无比喜爱,说着便哼唱起了他们最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面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音乐课堂的预设,尝试让“音乐”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也让孩子们有着他们的流行音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体裁与形式”中指出:3~6年级以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从这一观点中,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要求,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对于进入课堂的流行歌曲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孩子们既然喜欢流行歌曲说明这种形式的音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不该绕开或避免与流行音乐的正面接触,可以尝试将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加入到流行音乐中,这样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演唱中来。例如,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他们喜欢这种演唱风格,于是在教授《火车来了》这首歌时,我带头在间奏部分加入了类似的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这样一首对于学生丝毫没有吸引力的歌曲,瞬间也能被津津有味地学习了,这是多么可爱的画面。

改变应该从小做起,改革则需长期探索,不断积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音乐课程的实施,需要老师的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的,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专职音乐教师的我们还需共同携手努力探索。

第三篇:浅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本文立足新课标,从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学生的评价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课程改革是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进行教学实践,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感悟,谈谈以下几点收获:

一、教师的有效教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礼,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歌颂。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实施有效教学,笔者采用:

1.情境中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才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新课改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音乐课若能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又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我的小绵羊》一课时,笔者首先将教室进行简单的场景布置,在黑板写上“动物联欢会”几个大字,再将几盆盆栽分别放在教室的周围,代表着茂密的树丛,紧接着通过快板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进动物园联欢会的现场,告诉大家小绵羊走丢了,让我们这群聪明的小伙伴们一起想办法帮助绵羊爷爷找回小绵羊,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喊,小绵羊就是不出来。正当大家发愁的时候,关键时刻绵羊爷爷提醒大家小绵羊最喜欢唱《我的小绵羊》这首歌了,说不定我们学会唱这首歌,它就会跑出来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个个犹如身临其境,都很认真地帮绵羊爷爷找小绵羊,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最后,在全班同学唱好歌曲的前提下,我将画有小绵羊头像、绵羊爷爷头像和各种小动物的头像分别发放给学生,学生争先恐后地想表演,整堂课得到了升华。

2.编创中教学,鼓励学习创新

新课改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自然体验,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节奏训练要求。从刚开始看黑板上出示的节奏进行模声唱、拍击,到后来听老师拍节奏能整齐地拍出来,再到后来,根据老师所给节奏型进行整合,为歌曲伴奏。

例如:在教学《郊游》一课时,当学生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后,通过变换队伍横向、纵向等形式进行节奏型整合,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变化的节奏中增强了节拍感,同时也得到了创新体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反思中教学,巩固学习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笔者注重每次的教学反思,并做好课堂中出现的师生对话、解决问题的措施、课堂中好的教学方式等等作出记录,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细心审视和分析,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人为本”,要求确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关键性作用。

1.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审美能力

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聆听主题片段、图谱渗透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内心感受和审美愉悦,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倾听、交流、讨论和总结,培养自我音乐的审美能力。

2.通过合唱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合唱是人生艺术表达形式的最高境界,它是团队精神的最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人际关系。”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做好协调和平衡,给出平台,让学生充分时间和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评价则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笔者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设立“自评、小组评和师评”多元评价,并绘制成星星评价表,如图所示:

1.重视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在自我发展纵向上给予正确评价

之所以要重视学生自评是因为小学生正值人生儿童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老师没有给予肯定的时候,经常显得不自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我表现进行自评的环节有利于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2.鼓励学生小组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特长,我们要积极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肯定我们的小伙伴,同时,对照自己进行取长补短,使自己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3.教师总结性点评,提出形成性评价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提出形成性评价,课堂总结性点评以激励为主,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音乐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根据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音乐课程标准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策略

【摘要】音乐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教育一般偏重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科目的教学之上,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不够,音乐课上,教师往往只是给学生听听音乐了事,这样的音乐教学显然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让小学生的素质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一、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内涵

音乐是什么?不少学者对它下了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声音的艺术表现是音乐,有的学者认为语言的极致是音乐,不管怎样,我们都承认音乐是一门优秀的艺术,它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品味,在无形之中让我们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注重体会人生。

正是由于以上特性,音乐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性。音乐教学不同于数学教学要写写算算,也不同于语文教学要听说读写,音乐课是给学生美得感觉的课程,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听觉的训练贯彻其中,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仅仅教导学生去欣赏音乐是不够的,教导学生去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作并评价音乐的感情和优劣,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有效地音乐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运用有效的教学艺术,遵守音乐教学应遵守的客观规律,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及其音乐的创造力。教师为了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尊重音乐课的教学规律,但是教学规律不是死教条,教师应该创造的运用规律,创新自己的叫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行为。这里所指的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积极的心态和人生态度。音乐课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音乐的创造力。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新课改要取得实际的效果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如果能改变一直以来在音乐课上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那么多年来音乐课课堂效率低下、音乐课虚设的缺陷就可以改善。近几年来,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已经转变了自己的音乐教学理念,改变了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让音乐课堂呈现了全新的面貌,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多了。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只是形式上的教育,把很多精力投入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对学生音乐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缺少了对音乐美的体验和理解。现在的教师把握了音乐对于学生品质的教育,把音乐教学和学生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在紧张的基础学科的学习之中有美的感受和体验,让情感的交流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师还要改变的观念是小学音乐课堂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方面的人才和精英。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范畴,教师的教学要针对全体的学生进行,让每一个孩子的音乐潜能得到激发并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审美感和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观念。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一个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理解都是不相同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大相径庭,教师要学会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遇到的不同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曲调明快、歌词简单、感染力强的歌曲来教导小学生,并将游戏因素加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之中,比如说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来渲染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感染力的感知。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音乐教学就应该更注重在音乐要表达的内容的挖掘之上,并通过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来教育学生,让小学生领略到歌曲的内涵和本质,譬如说在学习红歌的时候,由于当今时代的小学生出生在和平年代,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非常优渥,他们可能难以体会红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先放一些纪录片或者与红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关的电影,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些歌曲,这样孩子对红歌的记忆加深,对红歌表达的感情也能产生共鸣。

音乐教师还要做的就是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在教学中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不要读死书,要学会思考,这一点当然也适用于小学音乐的教学。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教学模式活起来。小学生面对学习还比较茫然,没有掌握学习技巧,学习能力偏低,他们对学习或多或少存在迷茫的感觉,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自信,让他们产生我可以做的好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之中来。音乐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应该得到创新,教师要教导学生的不仅仅是识别五线谱,听音乐这样基础的知识,教师还应该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听听音乐剧。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大赛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有趣活泼,小学生更愿意参加,通过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鉴赏力,还能对团队合作有新的认识,并懂得了如何进行良性竞争,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教学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每一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使得音乐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音乐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晨虹.浅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方法[J].华夏教师,2012

[2]谢京续.略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音乐教育教学,2011

[3]王海玉.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有感[J].音乐天地,2006

[4]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左梅.激发学生持久兴趣的导入设计.[J].中国音乐教育.2010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摘要】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在师资力量上和教材上仍存在着问题,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

【关键词】音乐;课改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现代社会,音乐正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同时,我国的音乐教育基础不高,发展失衡,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存是着的。

在上述问题中,虽然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这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我在实习期间做了很多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了解,例如;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管理队伍不健全,开课不平衡,有的还很低,对音乐教育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师素质低,具体表现在,并不是没有音乐课而是音乐课被文化课教师占用,文化课教师还嘲笑着说“音乐课没有用,就是带孩子们唱歌,还不如让学生多学点知识”。其实,学生都很渴望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只不过,音乐课时间被文化课教师给占用了。还有就是音乐专职的教师学历低,口头上说的多,学历高的音乐教师真正在音乐课上投入却很少,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音乐课上,音乐教师还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授课,音乐课不用琴,唱几句就自习了,对工作不认真等等。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教材编写具有两个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要依据,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材,前者则主要表现为以音乐学习的主体——中小学生为中心,后者则是以教师为中心。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种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修订,无论从教材编写上,还是教材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革新和提高,但整体来说,仍是在传统专业音乐教育教材体系的束缚下,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选择都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教材封闭、刻板,理性化,专业化,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

我们要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法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专业性较强,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的理性化色彩浓厚,忽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愉悦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而对音乐课没有兴趣。

现代社会,音乐正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本着让每一个爱好音乐的人都能学习到音乐知识的原则;我们更要认真学习,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音乐教育期待着我们探索出更多的音乐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问题上,我了解到,虽然在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做了全方位的改革。新课程改革也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注重合作小组的建立与评价,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当中仍存在这很大一部分问题。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音乐师资缺额大,文化课教师素质低以及音乐课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整体上教学设备奇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科学全面;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等等,我们也不难看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更多的还是一种量的壮大和硬件上的加强。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中小学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中小学生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教材和教材编写者的问题等等。

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给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正确的定位,把音乐教育看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音乐艺术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一味的灌输音乐理论知识。我们要认真学习、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音乐教育期待着我们探索出更多的音乐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芳.高职电脑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李阳.音乐演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09(01).

[3]王海玉.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有感[J].音乐天地.2006(08).

[4]张蕾.音乐特长生——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资源[J].北方音乐.2010(01).

[5]李春霞.论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J].丝绸之路.2009(24).

[6]姜明.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基本音乐能力[J].青春岁月.2011.

第六篇:浅谈关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

摘要:我们知道,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合唱、合奏、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通过音乐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新课程的实践与创造中,许多活动都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的责任。

关键词:浅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音乐课程改革,改了什么?

一、音乐教学的核心实现了由“辅德”“益智”向“美育”的真正转变

长期以来,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音乐教育往往丧失了自身的本质特征,音乐教育没有艺术性,存在着一种异化现象,即音乐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问题。我们要先明确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借助”于音乐艺术的形式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德育作用的音乐教育;前者例如战争年代的文工团员在战斗前线进行演出,鼓舞战斗士气。而音乐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修养,它具有一定的辅德功能是音乐的审美功能所派出来的。音乐教育具有智育的功能并不是音乐能直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施加的压力,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新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首先确立起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审美体验为中心。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要使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我们教师要围绕“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主题做好文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三、课程设置上体现了由“分”到“合”的转变

课程的整合既是人文性的需要,也是时展,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的需要。“整合”既是知识的融合,也是能力的贯通,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在学科综合性上下功夫。例如:在学习《天山之春》中,我们在教学中结合这个新疆地域介绍一些新疆的少数民族。如: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联合互助的维吾尔族,散居新疆的乌孜别克族,居住冰山上的塔吉克族等,再欣赏这些少数民族的歌曲、乐曲。观看一些有关这个地域风土人情的影碟。让学生较全面的了解新疆这个热情的、能歌善舞的民族。

四、课程内容上体现了由难到易的转变

新的音乐课程内容上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的联系,原来的专业知识方面要求则有所降低,但这种转变对我们教师来说反而更难了,因为知识面加宽广,备课量更大了。例如:学习《雪绒花》时,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源,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歌中表达的爱国之情。再如:第一单元中,虽然每首歌曲都是学生较熟悉的,但教他们唱会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教学目标,而是要通过这一类歌曲的欣赏和学唱,达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的目的。

五、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氛围由“死”变“活”的转变

这里有两层含义:

1、教师不再采用“死教硬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2、课堂气氛由“死气沉沉”变为“生机勃勃”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求知环境轻松、愉快。例如:在第一课讨论“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以及提问五次“母亲”用什么力度来演唱时,我们要让学生主动体会,不要做出统一答案,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感受去表现音乐,而我们在教学时重点把握这节课的核心即“情感”,对祖国母亲的情感应该至始至终贯穿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六、教学评价中体现由“偏”到“全”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评价机制正在建立,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另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核心是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学生的音乐成绩考核不应是唱一首歌曲就完成,而要采用多种方法,真正了解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参与、热爱程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建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七、教学对象由“点”到“面”的转变

我们在教学中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业人才,要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八、教学渠道由“单项”向“多方位”的转变

改变以往音乐课堂一架琴一张嘴的局面,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教师应加强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自己更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音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教育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实现新的飞跃。但我想多讲一句,音乐课堂教学要避免矫枉过正的现象,有的音乐课从头到尾像放电影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老师只说“上课了”“下课”两句话,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屏幕上,这样的音乐课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音乐课。那么,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课堂上,您真的关注学生了吗?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

(二)、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了真正的“引导”后学生获得的?

(三)、你的教学环节是否过于饱满

(四)、教师角色如何变化

(五)、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吗?

我们知道,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合唱、合奏、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通过音乐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新课程的实践与创造中,许多活动都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