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创新

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创新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自身着手分析我院继续教育办学现状与背景。提出了如何将“互联网+”与继续教育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讨“互联网+”继续教育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获得的成果为地方院校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教育;地方院校;人才培养

“互联网+”与各行业完美结合,使得行业产业快速发展。国家为了更好发展教育,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教育信息化。在2011年6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第十五章(四十四)条,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2016年教育信息化经费已超过2500亿,至2020年,教育信息化经费预算或将达到3500亿以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教育的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五年的主线。《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就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继续教育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互联网+教育将会得到大力发展,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同时,也必将引发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也给地方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办学现状

截至2017年3月,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在册学生人数为10751余人。办学形式,业余学生近526人,函授学生近10225人,函授学生数占总人数的95.14%。从数据反映,学生主要是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空闲时间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从我院招收学生的来源地看,他们来自于企业、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等在生产最前沿。对于学生来说,时间会影响他们选择学习形式,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工作和学习冲突,而放弃继续学习。对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人才培养模式保守,办学模式呆板。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我院就读的学员,学院使用的人才培养计划是依据东莞理工学院普教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继续教育就读学员的特征,拟定出继续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所以,从招生形式、教学安排、教学大纲、学生管理等都是与普教高等教育模式相差不大。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员还是采用课堂面授为主,自学为辅。教学管理上以校本部为主体,不同地方设函授点和教学点进行教学实施和具体业务管理。这种教学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家培养的很多人才,也体现出培养方式的优越性。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这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互联网社会下的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已经暴露这种培养方式的不足。

(二)教育部门追逐效益、学生追逐文凭。一是受市场经济影响,教育部门通过教学教育办学机构可以为自己创收,获得利益。地方有些教育部门为了利益不顾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扩大招收规模,达到教育部门利益最大化。二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所以学生上学的要求。很多进入社会的人,发现在就业、升职等方面必须要文凭,那么,这些人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文凭。继续教育发展的泡沫产,功利主义观念下培养的继续教育学生自然难有立足之地。多年来沉积的这些问题越来越明显,导致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同时,继续教育质量也受社会质疑、成人学习者满意度日益下降。

二、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们思考怎样利用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犹如一股春风,以“互联网+”作为手段,在各行各业开花。“互联网+教育”作为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延续了“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互联网+”很好的解决传统继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它必将颠覆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其中一分子,如何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核心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质量评价等方面,以下从这三个方面对我院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建议:

(一)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先决性质的核心概念,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地方院校继续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地方特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确立准确定位地方人才培养目标,这不仅关系到继续教育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继续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升自身素质或者利用获取的文凭找到满意的工作。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应以专业课+技能课相结合。制定突出专业特点、凸显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当地社会、行业、企业对相关人才需求。

(二)办学费用多渠道形式。地方院校继续教育经费要吸引多元化资金。一是依法保障地方院校对成人教育投入。地方院校应依法在年初预算中提高继续教育经费占比并要求严格执行。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成人教育。在高校对继续教育明显不足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应进一步降低继续教育领域市场准入机制,积极创造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地方企业进入继续教育领域的环境,并出台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地方企业多种形式参与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发展。三是制定完善成本控制机制。继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在收费方面,应协同政府各部门制定符合地方继续教育的收费标准,以保障地方继续教育持续发展。

(三)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他们会有选择性的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而且,大部分在某些行业有工作经验或实践能力。因此,在调整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学院自身情况,并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以网络为手段、理论引导、改变传统课程展示方式,巧妙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课堂讲解和课外能力培养等多种关系联动起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第一,注重知识+地方特色,开设的课程反映地方转型升级需要哪些实用性知识,课程就建设哪些课程,针对性强迎合地方经济特点;第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可以使我们的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无地域性,随时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适应现代教学课程新成果;最后,最后,课程体系修改适应企业需求,让课程体系的设置在教学和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与时俱进,让课程体系变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互联网+”课程建设方案,必须从继续教育学院实际出发,因目前我院还没有现成的网络课程。因此,建议我院建设网络课程改革分三步走,首先,解决有无网络课程问题。我院可以借助社会上比较成熟网络课程公司,与公司合作快速实现网络化课程。实现部分课程、部分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其次,搭建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化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基础框架。最后,通过课程建设建立适合自身的网络教育平台以及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根据继续教育学院当前情况,我院开设本专科各专业课程总门数约500余门。为了确保改革的成效,采取稳步推进的方针。对部分较适于实现网络课程优先建设;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以网络为辅。我院之前并无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源,我们可先期采取借助社会相对成熟的网络课程资源搭建起我院的网络平台;逐步挖掘校内资源,建立我院的网络课程平台。从而,稳定生源,并解决工学矛盾是我院继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在网络课程建设是以“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改革深入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利用网络。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建设方案实施要体现三个转变:在教学模式上,要打破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角。采用教学以网络和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模式,教师为辅的新模式的转变;学习模式上,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为主,教师通过网络或者面授为辅模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变为主角;管理模式上,要转变由原来的教职工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构建的“互联网+”继续教育混合型继续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由“建立网络课堂平台、面授辅导、教师网络答疑、实践、作业、课程质量考核”等环节构成。

(四)建立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除要建立新的模式外,更要建立适应新模式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这种质量评价要构建有学生、教师、领导、基层管理人员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参与的教学质量反馈评价体系。这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依据国家制定的教学方针,培养要求,达到目标等制定出来标准;用人单位参与评价,这样反映人才在社会中,对企业单位的实际作用。另外,作为制定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学校,要不断调整评价体系,共同监督,提升继续教育课程建设水平,确保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地方继续教育的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结论性结果。学生评价以主观评价为主,客观性评价少,这种评价方式有一定的片面性、结果的全面性不高。我院利用网络建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打破传统继续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对教师单一评价,从多角度,不同方面,获取评价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支持多主体、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我们不仅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还可以利用评价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进行监测,根据学生的学习,不仅仅了解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状态,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使用情况。教师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可以观察教学情况,各行对自己教学评价情况,了解学生兴趣,对教材理解的能力、学生的实践水平等等,因此,这套系统的建立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动态化,智能化的对地方院校教学质量情况动态进行跟踪评价,并可以改变传统的评价不足。

三、总结

要构建以“互联网+”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对教学模式有创新外,新模式要能够真正启用必须要得到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加快现代制度建设、立足本校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有了保障,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创新教育方式,拓展继续教育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构建新时代下,网络化、自由化、个性化的继续教育新模式;形成全民学习、人人参与、想学有得学、任何环境都可以学的良性学习氛围。这样,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放式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尹晓菲,李继娜.“互联网+教育”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理论导刊,2016(4):96-99.

[2]姚渝春.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2(11):92-93.

[3]刘健,江文.终身学习视角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2016(15):65-69.

[4]钱国英.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5]丁蕾.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41-145.

[6]张伟远,段承贵,封晨.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11-18.

[7]徐文新,张学兰.刍议“互联网+”大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升级[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1):14-17

作者:魏讲利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