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本科专业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谈本科专业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实现内涵式快速发展,要以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作为有力支撑。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应用型高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9年,教育部提出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建设原则是面向各类高校,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把“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作为报送高校必备条件之一;把“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作为一流本科专业评选的主要条件之一[1]。应用型高校以教学为主,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致力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相对于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历史较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相对薄弱,与推进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深入研究分析应用型高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加强探讨应用型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管理,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标准确立的依据

建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质量标准是提升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基本保障。为实现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目标,更好更多地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应用型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来体现应用型特征。我国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紧紧契合了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内涵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潘懋元教授将应用型高校特点归纳为四个“为主”,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支撑。教学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工作质量标准两部分。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是教学质量标准的核心部分: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工作质量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规格标准的实现而制定的,包括各类本科教学工作建设标准、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教学环节工作质量标准等。高校在建设质量标准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综合取向、社会取向、学术取向等相关的价值取向[3]。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应用型”特征是应用型高校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用型高校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时,要在深入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基础上,注重吸收其他同类型高校经验,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定位、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二、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虽然应用型高校大都已经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在体系结构、运行模式和工作内容等方面也各有特点,但依然缺乏完整有效的理论支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质量标准没有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不仅要具备学术性,还要特别注重立足行业企业需求,以应用技术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目前,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与传统的教学质量标准大体相同,缺乏创新性,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质量保证目标定位等不够明确,没有充分体现出应用型特色。此外,一些办学时间较短的应用型高校制定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比,在某些方面差距较大。

(二)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

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常所占学分的比例也比较高,它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检验实习实训体系的完备程度和学生实习实训效果的有效途径。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对实践教学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和在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校外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还存在着“盲点”。实践教学具有其特殊性,许多适合理论教学的质量监管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教学[4]。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作用有待加强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目标、资源、过程、监测、分析和改进等子系统,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个子系统间建设不平衡,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仅发挥了监测分析系统的作用。例如,尽管各应用型高校大都设立了校、院(系)两级督导组织机构,教学督导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通过听课、教学文件和资料检查等方式开展工作。“督导”应包括“督”和“导”,但部分教学督导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出勤率等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指导和反馈不够,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与改进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不够深入

应用型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在已经建立起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与之相应的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教学质量文化。部分应用型高校还没有形成教学质量文化的意识和氛围,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还仅停留在学校教学检查和督导听课的环节,没有完全深入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三、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策略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教育特点,强化过程评价,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要与《总体方案》对标,深入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结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要求,紧紧服务于高校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人才培养职能,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分析总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认真查找短板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尽管每个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也有共性规律需要关注。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应用型高校要立足学校实际,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这是做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前提。以教学为中心,紧密结合区域建设发展需求,以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为本位,严格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同时,还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做好人才培养服务主要产业行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证,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现状及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基础,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德育为先、突出创新、产教融合为基本原则,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听取和采纳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研究和借鉴国内同类高校相关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深入开展专业改革,建立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能力要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哈尔滨华德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国家战略发展趋势新要求,主动对接当地经济发展新需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人才培养定位始终坚持“三个培养”,即培养在生产一线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岗位能力的工程师、培养相关行业领域的高级研发与高级管理者、培养奋斗拼搏成功的创业者。以工科为主办学,科学设置专业结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政校企合作,大力推进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改革,加大产业学院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政校企协同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符合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监控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形成教学质量监控检查、反馈、整改、提高的闭环控制是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和着力点。应用型高校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估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多元化、分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充分调动师生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平稳运行。加强校、院(系)两级督导队伍建设,不仅要督教督学还要督管,同行和专家评教应覆盖所有任课教师。要重视学生评教工作,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对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对学校、对教师、对自己负责。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将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评教信息进行反馈,督促相关部门、教学单位和授课教师认真进行整改提高。

(三)契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对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新要求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定要建立起系统性、周期性评估制度,评估制度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形式和策略。教育部明确提出,建立“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评估制度要求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包括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评估、国际评估、教学状态常态监测五个方面,且形成一个整体,采取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院校评估是一项常态化工作。通过合格评估的应用型高校,在5年后将要迎接审核评估,审核评估一般以5年为一个周期,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迎接审核评估工作,是加强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审核评估强调高校是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的主体,注重高校自我评价和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性价值,使教学质量保障标准更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赋予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新任务和新目标。根据新任务、新目标,高校必须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性,要在组织机构、质量标准、质量监测、信息反馈与质量改进等方面精准发力[5]。2021年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新一轮审核评估较上一轮审核评估而言,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更加强调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名称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原来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更名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增加了“教育”两个字。应用型高校要以“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特别是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对照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找准学校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认真进行整改提高,不断完善和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四)加强高校自我评估工作

高校自我评估是“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的基础。应用型高校要建立政校企和社会专门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定期进行专业和课程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和课程评估要突出课程思政落实情况、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毕业论文质量、实践教学和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课程门数、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不断提高专业和课程评估管理办法的科学性、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哈尔滨华德学院在开展专业自评和专业人才培养制定过程中,认真开展专业所对应行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能力结构和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的分析,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使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思路进一步明确,新建专业瞄准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形成工管结合等专业特色。应用型高校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基础和保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推进与实施,为高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内各类高校都非常重视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工作,并注重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综合运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利用好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数据,不断进行方法和手段创新,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还要坚决破除“五唯”,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促进应用型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发展。

作者:顾鹂鸣 邢彦辰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