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音乐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本科音乐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本科音乐教育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本科音乐教育;和声学;改进措施

作为本科音乐教育比较重要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和声学以研究和声理论与和声语言运用为基础,逻辑结构严密,理论性较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和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本科音乐教育中,不仅教师觉得和声课难教,学生也觉得和声学难学,和声课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和声学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和声学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一)和声学概念

和声学是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科音乐教育中所学习的和声学,主要是研究和声的产生、构成原则,和弦的连接与相互关系,和声风格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以及应用与写作方法的理论等内容。和声学在古典时期比较讲究循规蹈矩,注重声部之间的进行以及调式内各个和弦的连接。19世纪至20世纪,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复合功能的和弦以及多调性和弦开始出现,调性向远关系调进行离调。在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开始大胆运用变音手法,现代和声逐步形成。在和声学的范畴内,和声的内容有许多种,如民族和声、现代和声、功能和声等。在调性音乐中,和声不仅具有功能性的意义,同时还具有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和声如果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其功能意义就会消失。在和声表现作用中,和声的色彩是主要因素,不管是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和声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和声学的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中的和声学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弦结构,以及和弦之间关系,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所学的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和声学属于必修课程,无论是专科学生,还是本科学生,都要学习这门理论知识,这充分证明了和声学在高等教育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门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和声学教学改革,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无论是进入音乐教育领域,还是进入艺术团体等专业机构,这一学科理论知识,对于专业素质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和声学教学中,一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广开思路,通过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就业以后无论是从事何种岗位,都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

二、和声学在本科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跟不上时展潮流

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制,教师的主要用具就是钢琴与黑板。各高校和声教学教程,也主要使用苏联音乐理论家斯伯索宾的《和声学教程》。和声学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训练内容以课后习题为主,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和弦如何连接、各声部如何进行等,课后习题也是以和声先后的连接为主,声部进行的错误是主要反馈内容,有时,教师也会对和声进行效果加以纠正。当然,这些也是和声学必学的内容,但是这种枯燥的讲解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声学教学中的不合理性,是影响学生应用的主要因素。在课后习题中,对学生进行训练,主要是一个音配一个和弦的连接。因此,如果是完整的音乐作品配和声,许多学生就不知道怎样运用,教学理论很难与实践相结合。和声运用的单一性,也是传统的和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古典时期的和声比较讲究循规蹈矩,随着音乐创作的不断发展,为了追求新鲜的音响效果,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中频繁的转调、大量的离调已经比较普遍。印象乐派、爵士音乐的和声更是以音响效果为主,与传统和声进行不同。而当前的本科音乐教育中和声学教学却没有跟上时展潮流,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教学模式比较空洞,教学手段缺乏创造性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教学认识不足,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和声例题,很少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弹奏相结合。这不仅影响学生键盘弹奏能力的提高,也影响学生多声部音乐接受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就算是课后学生练习,一些教师也是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在学习和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后的练习,将自己学习状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为学生辅导,主要停留在纸面上,以简单的理论讲解为主。笔者认为,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教师都需要让学生听一听和声习题的音响效果。只有亲耳倾听,才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响效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深入斟酌,忽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就带领学生分析和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和声学教学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和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此外,传统和声的进行规矩比较多,如不可出现声部超越、平行五八度等,这些都属于创作中的不良进行。但是,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为了追求创作中的新鲜感,如今的作曲家为了增添新鲜的音响效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规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打破陈规,要让学生懂得,只要是音响效果好就可以在创作中应用。

三、和声学在本科音乐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实际的音响教学

在和声学教学中,要想保证和声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就是为旋律配和声,这也是和声教学的第一步,是多声部写作的基础。只有学好和声学基本原理,做到功底扎实,才能够在实践中顺利地加以运用。和声学的教学很广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也比较多,除了为旋律配和声之外,和声分析、和弦听辨、即兴编配相关内容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声学也都比较重要。在和声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正确把握重点、难点。和声不仅是一种理论技法,同时也是一种音乐语言,和声越丰富,音乐语言就会越丰富多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际的音响教学,尤其是在分析解决和声问题的时候,更需要用实际的音响教学来完成,通过视听结合,分析实际作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流行的优秀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由于学生熟悉该曲目,在作品分析时有利于加强感性认识。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不断运用实际弹奏进行示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和弦的变化有一个清楚的感觉,达到巩固提高所学内容的目的。

(二)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创新即兴教学

和声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名优秀的和声学教师要懂得,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学生对于和声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师要尽其所能证明和声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和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只关注书本理论知识,生搬硬套教材内容,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际音响提高学生对于和声学的思想认识。无论是讲解与分析课堂和声教学例题,还是指导学生课后练习,都应通过实际弹奏来评价。要通过实际弹奏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进而促进其键盘弹奏能力的提升。在和声学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创新即兴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和声知识,在没有事先设计伴奏的前提下,即兴为某一指定的旋律弹奏,将古典和声加入到即兴教学中,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利用高科技进行和声学教学

实践证明,在本科音乐教育和声学教学中,口头的讲解方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课堂内教学,可以采用教师讲解、相互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讨论,把和声学习的一些新想法提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介绍经验,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和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讨论,互相修改作业。笔者认为,和声写作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作业,有利于快速了解问题出现的症结,以增强做题的准确性。在和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认为,利用高科技进行和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和声效果。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生动形象的音响,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可以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和声世界,有效提高学生对和声的认知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学生还可以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和声,轻松地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本科音乐教育中,和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完传统和声以后,应让学生明白和声学是具备发展性的,要注重和声学习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际的音响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龙华云.基于高校音乐专业和声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5(1).

[2]刘佳.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和声课程教学完善浅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9).

[3]陈国威.和声共同课教学内容与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艺术研究,2012(1).

[4]李旭开.音乐专业基础和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大众文艺,2013(10).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培养路径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音乐教育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拥有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不仅仅能够提升学前教师的个人魅力,还能够保证学前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但是这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受到了学生音乐素养、生源质量、高校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技能并不强。所以,要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将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作为音乐教育技能的核心培养目标,探索相关的途径,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其与学前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相适应。要以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将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其教育特点相结合进行考虑,然后全面性地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四方面的意义:(1)引导学前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和演奏,认识音符等简单的音乐技能和知识。(2)培养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知。(3)让幼儿能够使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体会快乐。(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培养出艺术活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感受美、表现美,让他们的审美经验变得丰富,能够体验创造和自由表达的快乐。”这是在《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的内容。这种教育观念改变了以前以音乐技艺为重的学前音乐教育模式,现阶段的学前音乐教育则是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身心的全方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学前音乐教育就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进行表达、交流、创造,进一步挖掘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具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学前教师能够以学前音乐教育目标为引导,进行音乐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的挖掘,这样才能够让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并提高音乐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

1.非专业性

与专业音乐学院(系)的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非专业性的特点。因为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明显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套用了专业音乐学院(系)的课程模式形成的,将钢琴演奏、演唱等技能看得过于重要。学前音乐教育实际与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之间严重脱节,学生们因此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相应的实践能力、缺少对学前音乐教育内容的了解。众所周知,教师要具有相应的分析、编排作品的能力,并能够根据作品特点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顺利组织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正因如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是需要重视的,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进行的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他们往往不需要掌握过多的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演奏技巧、晦涩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样看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

2.综合性

综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对于音乐的学习中选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通”,但是不要求“精”,保证音乐教育的精益求精。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原有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知识架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此要在音乐学习的“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适当的综合性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优秀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为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主要培养目标。其中良好的音乐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音乐学科教学技能和知识。主要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组织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创编能力、音乐教具制作与操作能力等,这些从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论的角度看是最重要的。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是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够形成的。二是要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要具有能够良好的掌握演唱、弹唱、演奏、音乐基础理论(其中包括调、调性、节拍、和声、曲式、调式、节奏、旋律、织体)等技能和知识,能够将这些内容转变为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的审美能力等。这样看来,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全面性则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演唱和弹奏基础技能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学前使用音乐教育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以钢琴或者声乐的某一种技能为主要训练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全方位进行综合训练,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正因如此,要注重音乐与不同的表现方式之间的结合。学生们在课堂上如果能够这样运用音乐教育,就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音乐要素,为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总结

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要从基础开始学习,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在钢琴、声乐、舞蹈,还是视唱、乐理等方面都应帮助学生们改变以往的思路和理念,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幼儿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总而言之,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紧张感,要注重包容开放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各个器官在这样的方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验、创作音乐,便于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体验。学生们在即兴创作的时候会采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够将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加以开展,利于个性化成果的产出。在思想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加以肯定,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有效开展的首要事项,奥尔夫教学法提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综合性教学内容、互动式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相关课程的全面渗透、面向未来职业是高校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得到彻底贯彻,教学指导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们能够即兴创作,对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徐少涵.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启示[J].北方音乐,2015,(16).

[2]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02).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学;钢琴课;课程建设

引言

由于部分本科院校自身建设的不完善和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不重视,缺乏钢琴课程的系统培训,致使钢琴课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使学生在未来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钢琴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不能良好的胜任未来的音乐工作。所以,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进行改革完善建设是亟需进行的。

一、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的教学现状

1、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学生的钢琴水平有限

目前,在我国很多本科院校钢琴课专业中,受教学生的钢琴水平普遍低下,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钢琴。对于钢琴这种乐器感到熟悉又陌生,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钢琴课的过程中显得极其吃力。并且由于钢琴课的课程有限,仅靠学生平时自己练习钢琴,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钢琴水平提升也极其有限。另外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虽然学习过钢琴,但学习时间还是相对较短,钢琴水平也特别有限。

2、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学生对钢琴课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我国本科院校音乐教学中,由于学生接触到钢琴的时间很短,真正能够练习的时间就更加短暂。面对着高考的要求,学生对钢琴水平的提高严重缺乏自信心,并且学生认为学习钢琴见效太慢,不如吉他和声乐那样短时间就能见到效果。学生对钢琴的理解和练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3、本科院校钢琴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我国本科院校的钢琴教师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引导者,钢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不高,对学生钢琴水平也有极大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的本科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因为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人数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而教师的数量却还是那么多,根本就满足不了学院的发展要求。还有许多的钢琴教师都是学院的留校毕业生,真正专业学过钢琴的教师就更少了,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风琴和电子琴中抽调过去当钢琴教师的。

4、本科院校钢琴课程安排不合理

本科院校在钢琴课的课程安排上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钢琴的需求,这就使得学生对钢琴只是一知半解。课程安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就是关于专业课学分的设置方面,学生为了达到学分的需求,往往还要学习与钢琴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课程。其二是选修比重少,钢琴课虽然是必修课程,但在整体的音乐教学当中占比太少,大部分占比都是声乐和舞蹈方面的,这就使学生在主修钢琴时,很难全方位的了解到与钢琴有关的知识,知识面过于狭窄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修钢琴的专业水平提升。其三是钢琴课在一二年级中的授课知识太少,使本身具有一定钢琴水平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完全得不到新的钢琴知识灌输,极大影响了这些学生的钢琴水平提升。

5、钢琴教材内容不规范,院校缺乏钢琴教学的教材体系

我国许多本科院校在钢琴方面的教学教材不一致,大多都是学校用自己的教材进行钢琴教授。但由于教材内容的不规范,没有很好的针对钢琴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定制,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钢琴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困惑时在教材上找不到解答,再加上钢琴教师的水平不高,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就会遇到极大的阻碍。而且钢琴教材的内容不规范,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钢琴时方法不得当,影响钢琴水平的提升。

6、钢琴课程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忽视学生对钢琴的弹奏水平

钢琴是一门需要进行大量练习的乐器,学生想要练习钢琴并不容易。由于学生接触钢琴时间短,其对钢琴的基本功就必然薄弱,而且钢琴教师在钢琴课程的教学当中,只是注重学生弹奏曲谱的训练,却忽视掉了学生对曲目用钢琴伴奏的能力进行训练,这就导致学生的钢琴只会弹曲谱,不会对歌曲进行伴奏的尴尬现象发生。所以,钢琴教师更应重视钢琴学生应用视奏能力的培养。

二、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的建设措施

1、本科院校应重视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使其成为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本科院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钢琴教学当中更要以培养应用型的音乐教育人才为核心任务。钢琴教学要对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先有一定的概念,怎样进行培养,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并科学合理采取相应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钢琴专业水平。另外,钢琴教学应在教材上入手,教材内容应重视钢琴的技巧练习和对声乐的伴奏等方面,通过技巧练习磨练学生的基本功,使学生能对声乐伴奏伴奏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还有,在钢琴教学的课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之中对音乐知识能够进行综合系统的认识,并将零散的音乐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将相关的钢琴、乐理、声乐等知识进行有效结合,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所以,钢琴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知识的全面性以及知识整理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本科院校应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进行合理建设

本科院校应重视钢琴课课程的建设,钢琴课课程不应采用一碗水端平的授课模式(即无论钢琴水平高低,全部采用集体上课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对新生的钢琴专业水平先进行一个定级考核,通过定级考核制度,对新生的钢琴水平进行分化,钢琴专业水平较高的归为一组、中等归为一组、较低的归为一组,对这三组进行分开授课的方式。对钢琴专业水平较高的新生可以自入学开始就由专业的老师对小组进行授课,跳跃过最基础的音乐知识方面,从比较高深的地方进行讲解;钢琴专业水平中等的可以从音乐知识的中间部分授课;钢琴专业水平较低的一组需要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进行授课;并安排定期考核,对这三个小组进行考核,哪个小组的学生如果水平达到较高水准,就将学生归纳到高等级小组里面去,相反,如果水平下降了,就归纳到低等级小组里面去。通过学生的竞争机制和荣辱观念,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本科院校应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设

钢琴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本科院校自身建设的任务之一。本科院校应对原有的音乐教师采取进修再教育,使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聘请一些专业的音乐人才来缓解本科院校音院高端人才的匮乏,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学院知名度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模范效应,促进了原有教师队伍的学习和模仿。另外本科院校还要对学缘结构进行合理安排,把握好人才引进的第一关,严禁走后门,杜绝低水平和低素质教师在院校中出现,从多种渠道引纳专业人才、高职称人才、高素质人才,从而有效促进音乐学科的发展。

4、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建设

本科院校应不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其设施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更加优秀,稳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大后方。实践基地建设是学生在实践练习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应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进行建设和完善,并通过学生在实践基地的练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学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解决办法,并将这些解决办法应用到实践基地当中去。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需要配备多种乐器,使院校内每名学生都能得到练习,并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并且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短板的练习。本科院校通过建立音乐实践基地,促进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水平提升,重视学生在音乐教育专业当中的实践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整体水平。

5、本科院校应对自身软实力进行合理建设

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依靠的是硬件设施,也应具备过硬的软实力,本科院校应加大音乐教育专业的投资力度,在校园内聘请一些优秀的钢琴表演家进行演讲和交流。或者是举办一些大型的音乐会,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水平。院校之间也可以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借鉴优点弥补缺点,加强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的建设。

三、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校钢琴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钢琴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全面高校教学体制的发展,通过加强自身硬件建设,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完善实践基地和设备设施,并对自身软实力进行合理建设,从而使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课程回归到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蓝天棉.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15,(06):8-12.

[2]梁蕾.新疆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17-21.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4

 

1高职音乐教育误区与不足   1.1教育谁和为什么教不明确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并不是本科师范院校的压缩版,它应有自己的培养目标、生源考量、教学特色、教学模式。应该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出发,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注重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的职业素养。但现实是很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只是套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将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缩短至三年制,强调专业性,教学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强调不多,无视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别,也无视高职教育的目标与本科教育目标的差别。   1.2如何教和教什么不明确   现阶段,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大都脱胎于本科师范院校的模式,并没有形成适合高职教育独有的教学模式。高职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从事音乐职业的素养。专业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科师范院校、高职教育、专业艺术院校各有各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其各自的目标和任务也应有各自的方法和手段。   1.3不能很好理解非专业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来说,非专业课程例如美术、戏剧、舞蹈与音乐其实是一脉相通的,他们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历史、文学等课程对于学生了解他们所要面对的市场(即人的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非专业学习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的重要性还有很多高职人(包括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存在非此即彼的误区。如何将它们做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还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4扩大招生与增加就业还未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如何扩大高职院校招生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而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困难又加深了招生工作的难度。在现行国家教育政策下,高职院校是作为专科职业技术教育主体定位的。作为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专心学好专业技术,毕业后学有所用,学有所专,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和尊重,反过来再促进高职院校的招生,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就好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样,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几个重点问题   2.1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   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教育的对象不是本科院校的落榜生,而是高中教育之后的专科教育生,他们选择了高职音乐教育,除了是自己的个人爱好之外,也希望自己经过三年的高职教育,掌握进入社会的一技之长,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因此,高职音乐教育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多的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精神,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高职音乐教育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体系,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高职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是一个融合高职院校和未来就业目标市场的高效模式。   2.2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一个培养创新的教学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举足轻重,如何用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2.2.1用音乐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高职音乐教育院校学生相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感性基础,在音乐教育中,想象力是教育培养的重要方面。想象力丰富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全方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其思维潜力,进行更多思维创新,是高职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巧设提问、启发、对比、讨论、解析和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社会、自然、艺术、生活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的音乐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   2.2.2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形成新认知、新思维   除了在想象力方面形成新思维以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一种新的认知、新的思维,成为一种有规律的创新活动。   2.3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教育的终点是就业市场。而就业市场又是千变万化的。如何紧贴就业市场的需求,决定了高职音乐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是艺术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既可以通过学生组织音乐表演、音乐竞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最重要的艺术实践是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单位组织的各种音乐或其他艺术活动。艺术实践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离就业市场的需求有多远。同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也将成为他们个人的宝贵财富。通过艺术实践,特别是实习,能让学生与实习单位增强联系,让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有一个全面而系统考察的机会。所以说,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对实践的重视,其实正是对高职教育目标的最好注解。   3结束语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很好的转变,我们更应该吸取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新高职音乐教育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的积极性,用他们的专业和素养赢得社会尊重,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良性循环,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5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几点问题,创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已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音乐的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高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创新、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创新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目的是是要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其知识面,还有利于学校社会形象的建设,所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应从当前现状出发,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目的,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新的元素,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一、音乐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音乐在人类的脑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能促进人脑健康发育,能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因此高职音乐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丰富学生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起到积极地作用。

(二)提高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据统计,高职院校占我国高等教育中一半的比例,虽然高职院校数量甚多,但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大多数从高职院校的毕业的学生在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上有所欠缺。而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陶冶情操,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自身能力和个人修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高等院校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印象。

二、音乐教学的现象和问题分析

(一)当前高职音乐教学的现象

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大背景下,高职音乐教学的实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何转危为机,是所有高职教学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重点问题。一方面,现阶段社会对工作的需求不大,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随着新时期的新变化,音乐院校及高师音乐专业毕业毕业生改变了就业方向,而有些毕业生在就业标准上有所降低,与高职毕业的学生在工作的选择上相近,另外加上高职音乐教育学历的认可问题,导致一些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就机遇而言,音乐艺术逐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音乐艺术以音乐产品的特殊商品形式进入市场,电子音乐结合传播媒体,以特殊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除此之外,社会上的私人办学培训机构、群众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偏大。所以,信心音乐产业和社会音乐教育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较大,这就为高职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才需求市场。但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不能适应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而教育培训机构不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不懂如何培训,就导致毕业生遇到问题茫然无措。这说明高职音乐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高职音乐教育的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模糊

就高等音乐教学而言,高职生和本科生是有差别的,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重点只放了教学的专业性上,其音乐教学也只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这就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学的可造作性和应用性,归根结底是由于高职院校忽视了高职生和本科生两种学校教学目标的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有别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实现创新。

2.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音乐和其他课程是息息相关的,它们都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高职院校的部分老师、学生对于非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强,对于音乐教育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音乐不沾边,自然也就不会给予重视,这说明部分老师、学生在教学思想上就不明确。

3.教学方法不突出

前面有提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音乐教学上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同的,而当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式还只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对于音乐教育的方法还不是很明确,没有深入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因此并未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点,高职院校要抓住自己的教育核心,创新教学模式。

三、关于创新高职音乐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高职音乐教育培养目标

院校在制定音乐教学的目标之前,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能考虑到面向社会的职业性特征。所以,要清楚的意识到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的不同目标,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要发挥职业教育的长处,以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注视音乐教育,突出特长培养

音乐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应重视。大部分学生都是由艺术天分的,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决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特长班,并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教育。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如果高职院校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那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音乐鉴赏模式的建立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音乐鉴赏也是一个不错的模式。所谓音乐鉴赏,就是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分析,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其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以音乐为载体,实现学生自我感受的升华。这就和一般的音乐欣赏有区别,这是欣赏,更是品鉴,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情商。

四、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者,应摆脱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要基于现状作以调整,积极创新,为随之而来的机遇做好准备。

作者:李蕾 单位: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饶丹丹.论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模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9).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布,“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和“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即“双一流”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7年9月20日,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被列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国音乐学院是一所以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为使命,以中国音乐教育为特色的高等音乐院校。一流的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专业建设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专业建设和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无论从学科与专业的逻辑关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要角度来看,作为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专业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对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支撑学校总体的一流学科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挑战和特点

顾明远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学生发展的专业技能以及技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的独立工作打下能力的良好基础。①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音乐教育及音乐师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挑战

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音乐教育领域的合格专业人才,尤其以培养适应未来各类教育需求的音乐教师为重点。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自创建之初,就有着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近30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在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音乐教育专业以“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定位为未来发展目标,秉承“平凡而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基本服务面向,在日常教学中坚持理论、技能和实践教学并重,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为办学方向。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源于中国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源于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需要,以及不断探索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高素质师资培养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的迫切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厘清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

(二)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是实践教学的综合性。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既有音乐专业实践的特点,又有教育专业实践的特点。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与教育两个学科相互融合所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必须体现综合性的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声乐、钢琴等各种音乐技能教学与合唱、指挥、歌曲写作、小乐队编配、弹唱、钢琴伴奏等音乐综合能力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是将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类基本理论,以及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学、作曲技术理论等音乐类理论予以综合运用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二是实践教学的实用性。作为未来音乐教学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及合唱指挥等音乐表演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对这些音乐的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够好,将很难达到音乐教师等音乐教育工作的岗位要求,未来将无法胜任音乐教育的相关工作。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是区别于音乐教育理论教学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三是实践教学的多样性。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包含多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活动单元。从内容来看,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主要包括教育实习,以及教育见习、音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等。从类型来看,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教学类实践、科研类实践、艺术类实践和社会实践等。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要求实践教学应具有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以及教学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二、构建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保障和评价等体系。构建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音乐理论实践教学与音乐表演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招生考试的入学标准环节,音乐教育专业选拔钢琴和声乐技能中有主项特长,同时兼备钢琴和声乐两项技能的考生;在毕业标准环节,以音乐表演技能为基础,要求毕业生教学能力、音乐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素养三者并重。因此,在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钢琴、声乐等音乐表演技能实践教学与音乐学、传统音乐、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的实践教学。二是教育实践教学与音乐实践教学的关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加强音乐理论与音乐表演技能的艺术实践,需要注意协调处理好音乐学科内的钢琴技能和声乐技能学习的艺术实践之间的多重关系,同时,要将音乐教师教育中的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观摩、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落到实处。三是教学类实践、艺术类实践、科研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关系。音乐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满足基础教育领域对音乐教学师资的基本要求。因此,实践教学需要协调知识、技能和能力及素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将艺术类实践、教学类实践、科研类实践和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发挥各种类型实践教学在音乐教育专业具体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构建双重“一专多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音乐教育专业致力于打造符合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中国音乐学院鲜明特色的双重“一专多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基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考虑,建立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双重“一专多能”实践教学体系是指音乐表演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两个方面的“一专多能”。音乐表演技能的“一专多能”是指钢琴或声乐的“一专”,其他音乐表演技能的“多能”;教育教学技能的“一专多能”是指音乐教学能力的“一专”和教师应具备的其他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多能”。③以声乐技能特长学生为例:本科一二年级声乐课采取一对一授课形式,每周两课时,计算2学分;钢琴技能课采取一对一授课形式,每周一课时,计算1学分;本科三四年级声乐课采取一对一授课形式,每周两课时,计算2学分;音乐教育独立研究指导课采取一对一授课形式,每周一课时,计算1学分。学生专业实践形式为各类音乐会、艺术实践、定期汇报等。

(二)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包括本科一年级开展教学观摩,本科二年级开展教育见习,本科三年级开展教育实习,本科四年级进行毕业论文以及说课与教师能力综合考核。一年级教学观摩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两课时,共计1学分;二年级集中教育见习,时间为1周,计算1学分;三年级集中教育实习,时间为1学期,6学分;四年级说课,学分含在教育实习环节中。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注重基础教学能力训练、教学阶段性成果汇报,注重声乐特长及钢琴特长学生毕业音乐会和音乐教育独立研究论文指导等方面的实际训练,体现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循序渐进的鲜明特点。以“中小学音乐课堂设计”“柯达伊教学法”等内容为主题,定期邀请北京市中小学一线优秀音乐教师、各区优秀音乐教研员开展“知行讲堂”教学讲座,有针对性地讲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尽早了解目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举办“说课比赛”,有效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钻研中小学音乐教材,探讨音乐教学方法,从教材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课堂教学基本功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7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近年来,研究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比例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严重化的趋势,教育部在2013年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现有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心理有显著影响,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已经将音乐教育纳入本科生的通识课程体系,然而针对研究生开展的音乐教育十分匮乏,因此,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及音乐的功能

音乐教育,属于教育活动的一种,它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发展个体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①。可见,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身心健康发展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音乐具备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音乐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科学实验研究证明,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曲调体系与人体的生理节奏有着奇妙的联结,不同类型的音乐会使大脑控制情绪的相关部位产生变化,音乐甚至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其次,音乐具有调节心理功能。音乐可以调剂情绪变化,消除外界压力,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使人身心愉快、心境美好。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最后,音乐具有社会功能。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许多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属于团体的音乐活动,需要合作协作完成,音乐在当中发挥了聚合作用,促进了参与人的自我表达,提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从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的音乐活动也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37.8%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心理问题②,其中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偏执等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同时,研究生群体存在着规模的扩大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想问题复杂化、心理年龄低龄化等特点,使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科研学习压力大。一是所学专业知识难度增加,理论体系内容加深,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二是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能力要求更高;三是从知识的获取者向知识创新的参与者转变,对创新能力要求高;四是研究生的学习不仅是完成课程内容,往往还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使得研究生必须绷紧神经投入学习。这些高要求导致了紧张和压力,长时间的紧张情绪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第二,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障碍。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区别于本科,班级和校园的概念更为模糊,一般限于实验室或者导师团队,本身的交际圈大大缩小,同时研究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学习及实践中,集体活动参与度不高,这使得部分研究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经济压力大。经济压力是研究生普遍面临的压力之一,90%的研究生均是本科应届毕业生,本身没有经济基础,而年龄的增加使得情感上不愿再依靠家人,因此大部分研究生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不仅使其承受着物质生活压力,而且会带来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第四,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的落差大。由于时间、精力和经济方面的投入更多,研究生对于自身期望值较高,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社会的期望值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这种落差在研究生就业时得到凸显,使得部分研究生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

三、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当代研究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放松休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及,一项针对青少年的音乐活动情况的调查显示,88.12%的人具有音乐偏好,主要通过听音乐、找人倾诉、看电视来缓解不良情绪③。可见,学生对于音乐教育有较高的热情和接纳度,因此,结合音乐具有的调节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依托音乐教育,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首先,调节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研究生普遍都面临科研、学习、经济、就业等压力,如果没有合理的宣泄和排解渠道,长期下来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能传递各种情感,通过开展音乐教育,能提高研究生感受音乐作品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契合,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疏导,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其次,改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培养集体协作精神。研究生相对比较成熟,戒备心理更强,而音乐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环境,使人身心投入、放下防备,参与人处于安全的人际环境中,主观上更愿意敞开心扉,交往也变得更为容易。研究生的生活圈相对较小,可以通过音乐聚集在一起,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打开沟通的渠道;音乐活动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需要参与者的协作和配合,搭建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而音乐本身具有一种力量来促进参与者的合作,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最后,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进而缓解科研压力。人的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科学研究表明,两半球具有机能不对称性,左脑侧重于语言、数学等理性逻辑,右脑侧重于音乐、幻想等感性逻辑。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侧重理性逻辑的训练,缺乏对感性逻辑的训练,造成研究生创造力和创新性不够。音乐能有效促进右脑的开发,从而提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可见,推广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由7个简单音符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旋律,有利于开拓研究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于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素质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将进一步缓解科研压力。

四、运用音乐教育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对音乐等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数针对本科生,通过开设音乐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等形式,针对研究生开展的音乐教育很少,因此,探讨通过音乐教育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十分必要。

(一)深化认识,加强引导,构建研究生的音乐教育体系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音乐教育十分匮乏,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高校并未开展针对研究生的音乐教育,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依然以新生入学心理筛查、辅导员谈话、心理中心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为主,对于相对成熟的研究生而言,这类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手段,效果甚微,有时候甚至是反作用。音乐教育的隐形教育特征,通过潜移默化,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应深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将音乐教育的对象拓展到研究生,构建研究生音乐教育体系。可以尝试将音乐教育引入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借鉴学术活动的模式,采用相对灵活的形式,鼓励研究生参与音乐活动,如本科生音乐类选修课、校园音乐讲座、音乐艺术活动等,改变研究生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从学校、导师到研究生,全员重视音乐教育,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音乐教育。

(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校园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感受音乐、全面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但是仅仅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让音乐渗透到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校园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台、校园刊物的作用,传递音乐文化,注意选择音乐和刊物内容时,有目的地选择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作品,加强引导;二是丰富校园音乐文化,设立艺术团、音乐协会、合唱队、舞蹈队等学生组织,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改善人际交往关系;三是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音乐节、迎新及毕业晚会等活动,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是传播音乐的良好载体;四是定期举办音乐讲座和音乐沙龙,邀请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专业人员,阐述音乐内涵,提升音乐欣赏品位。

(三)依托新媒体手段,创新音乐教育形式

信息科技时代,新媒体丰富独特的功能和互动体验特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研究生群体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之一,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喜欢使用新媒体,尤其微信和微博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际软件。在研究生音乐教育尚未全面开展的情况下,高校可依托新媒体,创新音乐教育形式。一是通过高校和各院系的官方微信和微博,定期呈现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新媒体以音乐、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丰富的展示,将音乐不知不觉中渗入研究生的生活,进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二是将新媒体引入到课程教学及讲座中,比如教学生使用音乐编辑软件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媒体手段,为研究生音乐教育的开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五、结语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8

一教学技能的意义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实施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作为最主要的音乐教育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满足工作岗位需要,除了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与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师所具备的丰富经验,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目的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我国《音乐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应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音乐活动。同时,要将与之相关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内容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因此,基础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照搬音乐学院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依旧出现重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课而轻视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教学技能课程的现象,久而久之在学生当中便形成了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风气,还有学生在追求专业进步的同时却忽略了文化课的系统学习,最终导致其专业课名列前茅,公共课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二)学校课程设置与基础音乐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其中基础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公共课程在本科二、三年级开设,注重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主干)和教师教育课程中。虽然整体上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已经相对完善,但与基础音乐教育衔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以我校为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与舞蹈方面

形体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安排在本科一年级,教学内容为3~4种民族舞蹈基本动作,评价方式为考查,要求每个同学每学期掌握两支完整舞蹈。在步入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后,日常教学中的体态律动、集体舞和韵律操的编排与教学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舞蹈技能,掌握编舞能力。往往在这个时候才发现形体课的重要性,而一年级学过的舞蹈也已经被遗忘了。

2.音乐与文化方面

这里的文化不仅包括与音乐有关的文化,还包含了自然科学、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戏剧等。在课程设置中,对于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过于重视,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不能真正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将音乐与其他相关艺术融合,当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做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提倡学科综合”这一理念。

3.教学技能课程方面

在关于教学技能的课程设置方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呈现出各学科独立存在,缺少内在联系的特点。例如声乐、钢琴、曲式、和声等课程设置都是分散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整合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内部联系,教学技能课程无法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互补,而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最终无法培养出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综合性教育人才。

(三)实践机会和实习期限不足

目前,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在四年级上学期有9周的实习生活。实习内容包括见习、实习、研习3个部分,在实习期内需要完成听课6节、上课8节、参与2次大型校园实践活动、组织2场主题班会、了解2名学生情况以及若干教学日记和反思等。笔者作为一名刚刚实习结束的本科四年级学生,对此颇有感触。首先,根据实习单位情况不同,实习学生在单位所承担的教务也不同,因此学生不仅要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实习单位的日常动态。其次,学生在仅有的9周时间内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见习”“研习”环节,使得实际实习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锻炼出高质量的教学能力。最后,教学教法课程在本科三年级开设,在这期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微课录制为辅,而缺少了看课、听课等实践环节,学生在实习之前并没有真正的走进课堂,导致在实习过程中要花费一定时间适应课堂氛围。总而言之,在9周实习期内,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较多,想要尽善尽美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单靠这9周是远远不够的。

三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如何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明确就业方向

1.加强教师引导

大多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来自各音乐学院,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当中比较关注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本学科与基础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因此,要转变学生思想观念,首先要让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只有教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学科综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教学技能,而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

2.就业模范熏陶

大多数学生在三年级划分声乐、钢琴专项之后,会陷入迷茫。顺利选上声乐、钢琴的学生会不甘心在中小学任教,没有选上的学生会无所事事,生活没有重心。于是,产生了一批为了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考研的理由都是害怕毕业找不到工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邀请历届已经工作的学姐、学长进行宣讲,分享他们找工作的经验和经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3.学生自我反思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加强自我反思,提高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认识,不断增强教学技能。如果在单一的专业技能上过于重视,这样不仅专业技能不如音乐学院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认识,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学习,形成独特的教学技能。

(二)完善课程设置,注重与基础音乐教育衔接

首先,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实事求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近年来,大量学生凭借艺考进入高等学府,其中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才开始接触音乐,因此,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那么,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成长,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其次,教学技能类课程要广,不要深。此类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科学地将每一项专业技能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即兴伴奏、自弹自唱、形体等课程,在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后,无论是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学校活动的编排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可以在现有学科基础上增开中小学音乐教法、中小学音乐教材鉴赏等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再次,音乐教育思想本土化。在目前的音乐教育课程中涉及的主要音乐思想都是借鉴国外的著名音乐思想,如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等,对立足于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音乐思想,了解的微乎其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国外的音乐教学法进行民间音乐作品教学时,难免会显得牵强。因此,符合本民族的音乐思想、教法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注重课程融合。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稳扎稳打。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具有内涵。对于音乐技能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具备教师意识,清楚自己需要掌握的是课堂教学中所必需的能力,而不是仅为了上台表演而具备的专业技能。

(三)丰富实践形式,增加实习机会

实践学习可以以教育实习的形式呈现,但不仅限于实习,可以穿插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学过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照环节或者模块划分,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学生拿到课题后进行备课,教学环节由学生自行组织,自主完成,最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态,提前掌握组织课堂的方法,从口语中逐步提炼出教学语言。在本科三、四年级,可以举办说课比赛、试讲比赛、教案比赛等教师技能类比赛。目前我校在四年级会举办微课大赛,对于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能力提升,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反复参加到比赛和练习当中。在学生应聘过程中,根据每个用人单位面试的不同要求,学生要准备对应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说课、试讲、结构化问题等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熟悉每一个环节,当真正面对应聘时也能够得心应手。在教育教学课程的学习中穿插着实地听课见习。就目前音乐教育教学课程实施情况来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分化严重。笔者认为根据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地组织见习活动,充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发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讨,进而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机会,纵向延长实习期限。针对学生的实习环节,当前高师院校所呈现的情况是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期限较短,教师针对指导不足。因此,建议高校和当地中小学可以进行长期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按照每个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将实习任务细化。根据实习目的的不同,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见习、实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