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跨越式跳高训练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跨越式跳高训练的应用

简单来说,跨越式跳高是跳高中的姿势之一,也是最为简易和最为常用的一种跳高过杆技术。在跨越式跳高中,主要包括助跑、起跳、过杆、落地这四个环节,有效的跨越式跳高训练,对于学生协调、灵敏、反应以及力量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通过更加恰当的方式对小学跨越式跳高训练过程进行优化与完善,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逐渐突显出其价值。所谓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潜力倾向以及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几个相近的群体,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不难理解,由于学生已经逐渐在各方面的发展中出现差异,所以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十分适用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将重点谈一谈在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训练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合理进行分层

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在跨越式跳高训练中,对于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性、弹跳性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毋庸置疑,这些身体素质除了与学生后天的努力训练有关之外,通常与先天的身体状况与体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训练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体能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为跨越式跳高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开展跨越式跳高分层教学,笔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十分全面的了解。首先,男女生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所以笔者对学生进行观察时将男女生划分成两个基本单位。其次,在日常的训练当中,笔者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记录,并对训练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第三,通过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对学生的相关能力基础进行了解。如:组织学生进行摸高训练,在篮球筐上吊上不同高度的沙包,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高度的沙包进行摸高。最终,通过密切的观察与分析,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从而比较合理地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

二、控制难度差异

在分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之后应该及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因此,在小学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在教学方案的制订中,教师应该合理控制不同层次学习任务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日常的分层训练中,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了难度不等的训练计划:对于能力暂时较弱,并且在训练中比较胆怯的学生,对其提出的要求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在训练中将横杆换成了橡皮筋,并把跳跃的高度降低。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将其起跳的高度进行了适当提高,并鼓励学生分两步完成学习目标:一是进行原地跳橡皮筋,二是助跑跳橡皮筋。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常规的训练流程,并对其动作标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通过分层训练,使训练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分层教学当中,不能将学生一成不变地固定在一个层次当中,因为分层是为了使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随着学生素质在教学中的不断变化,如果迟迟无法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极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跨越式跳高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分层的灵活性与变化性,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实际的分层训练中,笔者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成了几个小组,同时,在每个小组中选择了一个技术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训练中,要求组长密切关注本组学生的训练情况,并及时对每个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训练方案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

四、开展自主训练

在新课标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为了使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训练,而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为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笔者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动作要领之后,马上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训练活动。在训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老师提出的训练要求进行适当调整,而笔者则主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并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训练选择。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使学生的训练计划进一步得到完善。

作者:游才明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