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理念变革

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理念变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类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加之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扩招,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地方应用型大学需要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状况的新理念。为此,本文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行了探讨,从而把人才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理念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即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的主要特点是面向职业,产学结合,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为确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地方应用型技术大学需要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状况的新理念。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明确培养目标,提升教师认识水平

应用型本科根植于社会,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实践能力强、技术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明确这一目标,教师应审视所授课程,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展开,重视学生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把长期根深蒂固的“学术型”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应用型”教育教学观念。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是最需要更新教学理念的,因为如果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全落伍于时代,就像落伍的军人还在准备昨天的战争,上了战场就要打败仗,而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也很难创业就业。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又是最难更新教学理念的,一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思维方式已经相对固化,加之年龄偏大,可塑性也比较差;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队伍远离创业就业的一线,对就业现状了解不够深入,不存在就业压力,如同远在战争后方的人,没有生存威胁,也就难有更新观念的直接动力。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牢记嘱托,不忘初心,以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标准加强自身修养,跟上时代步伐。要想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负有最直接、最重要的责任。学校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以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可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培训、讲座、进修等,提高教师认识水平,引导教师遵循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担负起开展应用教学的重任,不断探索符合地方的行业需求实际,独具特色的教学新路子。与此同时教师本身要利用寒暑两个假期并且相对较长的优势,走进社会与企业,切实感受社会现在急需什么样的人才,把企业理念,社会需要带到自己所教学科课堂中来,切实更新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带动学生更好的有目的性的学习。

2变革教学模式,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受多年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地方应用型大学教学仍存在“重理论研究、轻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实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学服务”的意识,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手段等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项目教学、典型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教学一体化教学,尽最大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切实培养社会所用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做知识行动的主人,提升学生知识底蕴和技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多方面发展。如可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一定的理论课指导教师和有经验的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实现全面而细致的对应指导,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构建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与实践,真正动手动脑,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及时对接。此外,教学中还可以积极开展评价制度改革,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能力提高为目的,改变传统一卷考核方式,推动过程性评价,采用档案袋、小论文、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阶段逐步成长,让学生真正受益匪浅。

3注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用型大学教学应既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又不局限于纯粹的理论学习,不拘泥于书本,而是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将教学内容的灵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相统一。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除理论讲授外,还包括练习、实验、专题讨论、现场考察、专题学术讲座和行业、企业和社会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如在英语专业师范类学生教学中,以知识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走入基础教育的课堂,深入教学一线学习、模拟课堂等方式让学生亲自领略到未来职业的内容,亲自体会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鲜明特色,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英语专业听力的教学,用实用的标准来衡量,目前学用脱节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听力练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经过初高中阶段的词汇积累,步入大学的学生基本能够阅读一般英语文章。但与学生即将走向社会谋求工作岗位不相适应的是,许多学生苦学多年英语后,竟然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开展工作,不能使自己的外语学习成果成为求职应聘的一个筹码。一言以蔽之,同学们学到的是“哑巴英语”。防止和克服“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要从多方面下功夫,加强听力练习是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说要引导学生从苦背单词,逐渐转变到苦练听力,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让同学们真正听进去。通过请来外教听真人讲、看英语电影英语电视节目,特别是看有意思的节目、经典剧目、当红大片,使学生愿意看、愿意听,逐渐养成定期看、定期听的习惯。第二个阶段,要让同学们大声讲出来。可以设置英语角,并让英语角成为外语自由对号区;可以定期开展英语经典剧目演出活动,让学生讲着英语走进莎士比亚的著名剧目,既能体验异域民风历史,又能提高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第三个阶段,要让同学们努力用得上。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翻译见习工作;可以到几家外资企业参观见学,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做一些沟通交流工作。此外,通过多种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激发学生积极思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坚持走“理论―实践―理论”的路子,不断提高,完善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技能,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4以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注重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

从本质上讲,创新能力就是实践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书呆子”“复读机”。我国目前还是一个人力大国,不是一个人才大国,主要原因就是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各行各业都渴求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地方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借各种机会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思辨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至关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主阵地,这就需要从课堂入手,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我讲你听”,注重单纯的灌输;现代教学方式倡导平等交流、双方互动。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由听向思、由思向议转变,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是成熟的,还是幼稚的,都要给予尊重和肯定。与此同时,也训练和教会他们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心声,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反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辨析、总结和创新意识。以英语专业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为例,除了教材,可给学生补充多种多样的阅读材料,如时事新闻、舆论热点、当地经济社会动态等等,营造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浓厚氛围。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涉猎国外相关信息及评论,在中外对比、洋为中用中不断增强思辨力、判断力,避免一味盲从,从而形成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独到见解,训练其分析、评判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向校办微信公众号、当地报刊媒体积极投稿,使他们不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水平,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时处处,时时刻刻都能基于自己的观察,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丰富自己阅历,具备了创新的精神与能力。总而言之,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理念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从社会实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必须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逐步更新教学理念,实现地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王洪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还是跨越发展――兼评顾永安等著《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

[3]张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4]王益萍.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0(1).

[5]肖乐.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作者:葛翠恩 邹冬梅 单位: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