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农村教育论文

新型城镇化农村教育论文

一、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教育的相互作用

1.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教育的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农民的素质也即农民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呼唤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和交通的发达,大量的农民都不再愿意生活在农村,追求城镇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使得我国农村现在虽地广却人稀,目前,农村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大量耕地荒废、闲置,农村的学校更是一片荒凉,学校班级合并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优秀教师少之又少,更奇怪的一个现象是教师队伍“阴盛阳衰”,比如在江西九江市的某些农村中小学校,年轻漂亮、素质较高、工作稳定,昔日十分“抢手”的女教师,如今竟也越来越“愁嫁”了,农村学校女教师进入“剩女”的群体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有碍于农村师资力量的建设,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将会使得以后的农村教师越来越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型城镇化速度过快,不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农村教育对新型城镇化的反作用

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要持续发展起来,需要新型城镇化的带动。反之,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农村教育能够让农民学习到发家致富的本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一旦发展起来,许多教师就会主动留在农村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也会赶上城镇,农村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到那时农村学生一定不比城市学生差,农村的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27%,人口素质低,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农民的素质提升尤为重要。当然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直接拨给农民钱或物质,不如教给他们生存的技能和信念,让农民自力更生,让农家孩子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有了较好的学习环境,才有可能在农村出人才,才能发展好农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重大。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农村教育资源供给面临的问题

凯恩斯认为需求创造供给,但是在农村教育中,即便有很多农村孩子和农民需要接受教育,农村这个特定环境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也使需求决定供给定律不能成立。

1.农村教育供给“干涸”: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稳步前进,重城轻乡的倾向使农村教育资金投入虽有所增加,但是仍旧不够,并且投入渠道单一。除了政府每年对农村教育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体等,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方面相当少。总体上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仍是以政府为绝对主体,各种渠道的发展状况也明显地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资金是农村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资金缺乏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师资和硬件的不足。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出现了各种资金缺乏引发的问题,如桌椅自带或桌椅破旧,无厕所或厕所破旧,无饮用水设施及饮用水质量差,校舍危房率高等问题。还有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严重缺钱,一个学校就只有一个老师,即校长。此外,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也十分不足,也只有政府较少的投入,民间或企业对此基本不投入。没有足够资金的学校,就如没有水的鱼,最终干涸而死。

2.农村教育供给“贫血”:师资力量薄弱,素质偏低

农村教师的来源主要应是农村自己培育出来的和城市培育出来的优秀学生。然而,即便是农村学校自己培育出来的学生,愿意留在农村教书育人的大学生相当少。“人往高处走”,农村虽然空气新鲜、山清水秀,但还是难以抵挡城市生活的诱惑。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完备,包括医疗、教育、娱乐等,更重要的是城市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且,农村教师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普遍不如城镇,就连许多本来待在农村的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不得不走出农村,走向城镇。另外,在许多农村学校里,存在一些民办和代课教师,即使公办教师也大都是民办和代课教师转正的,还有许多农村学校教师一人教多个学科的情况,农村的小学教学大都实行的是包班制,教师负担太重,因此,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再加上,严重缺乏英、体、美、音的教师,这些科目也就很难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任务重,学习培训机会极少,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再加上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仍然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模式。这些问题都亟待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缺少雄厚师资的农村教育,就如同贫血的人体,是病态的教育。

3.农村教育供给“缺土”:硬件设施落后,配套缺乏

由于缺乏资金,不仅教师数量和质量跟不上,而且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于城镇。许多农村学校的设施还依旧是建校时的设施,经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房屋多数已成了危房;经历了多少级学生,桌椅已经破旧不堪,许多学校开始实行学生上学自带桌椅了。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都是负债累累,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实现多媒体教学。有一个篮球场,对于农村的小孩来说,已经能够让他们很开心了。有的中学虽有实验室,但设施相当简陋,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没有较好的硬件配套设施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就如同小树没了土壤,无法茁壮成长。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增加的对策

1.“下雨”策略:增加农村教育供给资金

“干涸”的地方,最好的办法是“下雨”,来得直接且能够普及。那么,“雨”从何来?最好是多种方法“下雨”,比如自然的,又比如人工的。倘若把自然的“雨”,比做农民自己赚取的收入用于建设农村教育的资金(Mn)。那么,人工的“雨”,则是政府和其他渠道用于农村教育建设的资金(Ma)。(1)增加“自然雨(Mn)”策略。众所周知,自然雨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的,但是雨下得也并不总是那么均等,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但都是大自然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水资源。而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也是如此,有的村庄的经济发展较富裕,再加上平时缴付的税费也较多,就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学校。因此,自给自足是最佳的状态,即自然而然就有足够的“雨水”滋润自己家园的教育事业。农村经济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Mn的主要来源之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的收入才能提高。一方面,农民口袋里有钱了,才可能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子女教育及自己的培训中去,激发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民丰衣足食,才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家乡的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其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相辅相成,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深远,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政府的规划、政府是否廉政、政府的投入等等。再则,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重大,农业创新很有可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建设农村经济的方式方法多元,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村经济,才能带给农民更为丰厚的收益。(2)制造“人工雨(Ma)”策略。“人工降雨”是为那些不能自给自足的地区提供的,而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大部分地方对于教育方面都不能自给自足,因此“人工降雨”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地方政府都采取了这个策略,采取这个策略的具体渠道主要有:一是政府直接增加资金投入。这也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否则也是爱莫能助。要增加政府收入,需要有城市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也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用于资助农村;二是吸引民间资金。包括民间企业或个人借给、捐给农村教育的资金。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我国统计局公布2013年的基尼系数为0.473,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有的企业或个人的财富惊人,若这些民间企业或个人能愿意借贷或捐赠部分资金给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雨水”将会更多、更滋润;三是引进海外资金。要引进外资注入农村经济,需要政府给予足够好的政策,比如每年给予相应补贴,减少投资繁杂手续等等,也需要大力宣传,有了海外资金的投入,农村教育会办得更为生龙活虎。

2.“补血”策略:增加农村教师的供给

目前,农村教育严重“贫血”,许多农村的年轻教师随着城镇化潮流奔向了城市,剩下的都是一些老教师,优秀教师少得可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村教育急需“补血”。(1)捆绑教育:增加T1。捆绑教育即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培养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针对已填报志愿的定向生进行面试,然后对拟录取的定向生进行严格的联审,需要签订相关合约,确保定向师范毕业生毕业后,去农村乡镇及以下的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在合约中,可以设置减免大学学习的费用或进行学习补助;也可以设置适当降低高考或考研录取分数;或者对其父母就业、创业提供各种帮助;抑或对其子女以后进入教师行业放宽政策等等。运用这一系列策略将大学生“激励”到农村来执教,为农村教育增添师资。(2)改善农村教师薪资福利待遇:增加T2。农村师资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差,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生计还要倒贴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个人劳动力的报酬至少要满足个人的生活最低需要、养家糊口的需要以及培训等的需要,否则劳动力没办法持续劳动,在此亦如此。由于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较差,很多优秀教师都奔向了城市,因此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是“补血”策略的重要方面。首要的是工资的提高。要使实际工资大致与城市里同工的平均实际工资相当,即“同工同酬”,不能过低;其次,福利的改善。福利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许多人就是为了较好的福利而选择一份工作。福利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五险一金、一次性房屋补贴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福利,例如帮助年轻教师解决婚姻大事,又如建设好农村的生活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也能受到优秀教师的青睐。而不是单纯改善表面的福利,农村还需要综合改善生活环境,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堪比城市,而且还有城市没有的山清水秀,以及无雾霾。将这些建设成农村独有的优势,让农村教师不仅愿意留在农村,而更为留在农村不断努力,形成良性循环。(3)城农交换教师:增加T3。要使师资力量壮大,渠道不能局限于生产优秀教师,还可以互换教师。让城市的优秀教师也来到农村教学,而农村教师也可以走出大山来到城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给农村学生带来优秀的教师,同时也为农村教师带来学习的榜样。而农村教师也可以走出大山前往城里进行教学,在城市里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向城里教师学习,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以及更优良的专业知识等等。通过这种互动,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壮大教学队伍。

3.“添土”策略:增加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供给

树无土不能茁壮成长,农村教育没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也难以办好。“添土”策略就是给农村学校增加多种实用的硬件设施,如结实的桌椅、美观实用的教学楼、露天运动场、符合需要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等。有了这些硬件设施帮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书育人,才能办好农村教育。“添土”的方法主要有:第一,政府的拨款。有了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才能建设好农村学校的设施;第二,政策的帮助。比如农村教学设施购买的材料给予售卖方一定的补贴,或者直接补贴给校方,又如给予帮助建设农村教学设施的个体和企业一定的益处,激励帮助者,并鼓励农村学校自身建设好硬件基础设施;第三,其他支持,如个体、企业等。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扬帮助过农村学校设施建设的个体、企业,以少数带动多数。从而使企校合作、城乡互动,全国上下都来关注农村教育,为建设好农村教育、帮助农村教育这棵大树茁壮成长而付诸努力和汗水。

作者:官爱兰 周丽萍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