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思路、机制、载体、方法、队伍等方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重视“五个意识”主题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就业指导,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的群体,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不协调发展的情况,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思路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大学生的需求呈现为多样化和务实性,表现为政治需求的更加直接,成功需求更加强烈,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社交需求更加广泛。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科学发展观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意识,有针对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往、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心坎里,进一步提高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二)机制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创新机制,才能永葆旺盛的活力和动力[1]。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以往单一的强制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带大学生,必须创新机制,在学生中建立自我管理与辅导员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重视思想预测,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能从一些现象中发现潜在的问题,从少数苗头性问题中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见微知著,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与快速处理机制。辅导员跟踪随访,对学生中最关注的问题、最困惑的问题给予解释与解决,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三)载体创新

     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讲: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各种信息网,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扩展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二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人文型工作载体。针对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创新校园文化,倡导现代文明,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四)方法创新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键要体现三性:“主导性”,必须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的主导性,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主旋律简单化、口号化和教条化,要结合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去充实和发展。“启发性”,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主体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他们不愿意接受结论式的宣传和教育,希望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出结论,但又往往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的底蕴,看问题容易情绪化和片面化。我们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注重过程、讲究细节,启发学生开阔视野,理性反思,对比参照,实践体悟,沿着正确的思路把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有机结合,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渗透性”,要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教育和宣传中发挥作用。大学生往往不听领导和教师怎样说,而是看领导和教师怎样做。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既可敬重又可亲近的形象和权威,只有建立科学发展观的师生关系,才能春风化雨,滋润心灵。

     (五)队伍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2]。把好入关口,疏通出口关,完善竞争与保障配套、激励与约束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培训、提高机制,不断优化这支队伍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职业化、专家化、科学化方向可持续发展。保质保量抓好五支队伍。即“两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及“五老”(老干部、老教授、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学生党员干部队伍。

     三、以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学习现实生活中英模人物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为同学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大学生立身的根本。大学生的个人品质、综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求知的态度、动力和知识储备。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道德自律。大学生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崎岖道路上,只有能做到以诚信自律、做人诚实、做事扎实,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p#分页标题#e#

     (二)构建和谐校和谐化,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建设和谐的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励大学生的爱校感情。通过记校训、唱校歌、戴校徽,培养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产生凝聚力,培育大学精神。培养和形成优良校风和学风。通过建设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建设高雅的人文景观,使校园的公共设施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在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是可以不断的培养和提高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是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学知识讲座、人际交往训练、升学就业指导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加强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就业压力增加。这一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强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接受就业市场化的现实。其次,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有力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所有力量,都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及时向学生传达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公布就业信息,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再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合适的就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全程化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就业方向,按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最后,还应对毕业生择业时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加以引导、指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以保证毕业生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