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实践(5篇)

教学方法改革实践(5篇)

第一篇: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学科。由于生物化学是从化学和生理学中脱离并兴起的一门学科,其理论知识都比较抽象,生物体中的代谢反应十分复杂且密切关联,导致了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课程。然而,目前生物化学课程以及实验教学存在一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该文通过课程和实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并发展一种新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与化学的有机结合,是研究生物体内有机物质相互转变的一门近代科学,也从生物学角度去诠释生命现象和化学本质的联系[1]。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课程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是生命科学以及其它专业课,如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重要基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做到在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竭力地引导其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与发现,并在教学中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训练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相关的基本研究方法[2-3]。在进行课堂教学同时,通过开展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设计的能力,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1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1.1案例讲解与理论知识讲授相结合

讲授生物化学课程应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案例来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尽量将讲授的课程内容与疾病等生命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因为这些都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是学而有用的[5]。在教学的同时需要增加常见生活案例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发现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能得到充分地应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比如说,在学习蛋白质化学章节,应该多联系多肽与疾病的关系,如胰岛素与糖尿病;在酶原这一章节时,需要讲述一些急性胰腺炎产生的机理;在学习酶竞争性抑制作用时,讲述一些有关有机磷农药杀虫的机理以及磺胺类药物抑菌作用等;在维生素章节,讲述各种维生素缺乏与一些生理疾病,例如夜盲症、脚气病、佝偻病、软骨病、坏血病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学习生物氧化章节时,讲解一些CO中毒、氰化物中毒与呼吸链电子传递异常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案例与生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材中这种案例知识的内容并不是很多,教师在准备课堂授课时,必须精心备课,掌握和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生化理论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1.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的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大量的图片讲解。这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教师讲解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通。多媒体能够组合2种或2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7],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多媒体在教学之中的应用,优化了传统教学中的双方交流模式,衍变成更具优越性的三方交流模式[8]。传统教学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来进行,能够当堂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媒体的介入不仅保留了这种双方交流模式的优点,升级为三方交流模式。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可以和活生生的教师交流,还可以和这位保持沉默却无所不知的“多媒体”老师交流,而且后者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也更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9]。多媒体的介入,则可以使教师摆脱想多传授知识却苦无资源可用的尴尬境地。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广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以丰富的动画讲解抽象难懂的生化理论知识,例如,复杂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十分复杂难记,运用动画播放后,深奥的内容便变得形象生动和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良好。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的视听受到刺激后,显著提高了其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10]。但是,也要避免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讲解的同时需要将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而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媒介,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教学手段和方法。

2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改进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的重要基础课,而生物化学实验在其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工具[11]。通过对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也让学生初步具备对科学问题的提出、思索和解决能力[12]。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的实验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操作较为简单并容易理解;而一些综合性实验,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酶提取以及活力计算等原理十分复杂,理解也较为困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实验知识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正如上述,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实例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对实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教学实践成败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避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造成学生只记不动脑,很难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从而影响了课堂气氛以及与学生互动性。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讲解一些现实案例,比如讲授维生素C含量测定时,让学生们说一下人体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教师再列出日常生活中哪些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C较多。这样将讲授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引入实用性性强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层析法和电泳法是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常用的2种实验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制备和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薄层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取代原有的分辨率较低的纸层析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这样不仅使学生接触到较为先进和准确的研究方法,而且这些实验要求的技术性很强,包含灌胶、上样、电泳、剥胶、染色、脱色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可以使学生仔细操作,反复训练,因而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在配制实验试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并让他们自己动手配置。只有同学们亲自动手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时,才能对实验操作和试剂配制有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通过仪器的准备,能够了解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功能和用途。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不能经常移动位置,否则容光源灯容易受到损坏;这种亲身实践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要领和操作能力。

3结语

经过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新的生物化学教学体系显著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生物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应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的之间衔接,使之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学堂建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互动性。因此,该课程的课程化改革使课程和实验教学更加完善,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周成 孙玉军 朱琳 马忠友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同济大学

参考文献

[1]古练权.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部昌,余嗣明,李平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8,25(1):67-68.

[4]凯瑟林•K•墨西思(美),著.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许立新,编译.世界教育信息,2004,5(1-2):77-78.

[5]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51):22-24.

[6]刘世荣.用探究式教学观指导案例教学[J].当代经济,2007,2(8):135-136.

[7]万恂恂《.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42.

[8]杨晓洁,刘质纯.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生物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03(5):112-113.

[9]杨长兴.如何制作多媒体软件[J].基础医学教育,1998,6(1):51-52.

[10]李刚.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高校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2):41-43.

[11]何浪,王丹,张涛,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25-426.

[12]邵建华.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的探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476-477.

第二篇: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及改革

摘要: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创新,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则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内容。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需要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创新并灵活运用。本文介绍了小组讨论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并就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改革应用展开了论述,以期为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改革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创新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概述

当前,国内高校的教学方式主要为“感知—认知—理解—巩固”这样一个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主要负责对授课的内容以及进度进行掌握,而学生只需要负责接收教师的课堂授课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手段、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应用多媒体教学、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利用这些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也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并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学习中重要的是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才是其学习的过程。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也就是说学生应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并能进行自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为深层次和更为广阔的知识。小组讨论式教学在其基本原理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在与专业技术密切相关和原理应用部分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小组讨论式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针对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具体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需要将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全部涵盖,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其次,针对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以使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能客观地对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不断改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教师在运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时,首先需要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每一小组4至6人为最佳。教师可按照学号进行排序,也可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每一小组在教师完成课堂授课后负责其中一个章节的学习。每个小组成员可自主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应用,并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参考书籍或学术期刊,了解相关技术的介绍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具体实践步骤如下:(1)布置内容。教师在课前布置讨论内容,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了解本堂课授课主题的内容、研究背景和相关问题。(2)制定规则。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讨论规则,以便规范课堂中的讨论行为。(3)分组讨论。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需要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导,适度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即可。(4)学习报告。在小组讨论式教学结束后,每一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在课堂上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向全班学生和教师作学习报告。教师和其他学生则进行评价与打分。(5)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三、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对小组讨论式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是为了确保改革后的教学方案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平稳实现。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具体可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教科书中的基本原理等教学内容可按照传统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如统计学三大定律等知识点,而对于教科书中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或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则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在完成每组讨论后让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在课堂上作学习报告,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无记名打分,加上教师评价得分得出该小组最终成绩,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按照班级教学内容,将教科书中的章节分解后布置给不同学习小组,以抽签的形式分配,各学习小组在获得各自的学习章节后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学习报告以轮流上台报告的形式进行。

3.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可引入口试形式,教师在最终的期末口试考试中,应合理分布考试题目,确保其难易程度适中,所选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需要充分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并监守职业操作,可安排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口试考试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先布置学习任务,而后学生为解决特定问题而主动查阅资料和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归纳,最后在学习报告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一个流程,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对相关教学内容也会有更深的印象,充分显现出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适用于高校学生基础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此外,在大学高年级的专业公选课和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中,都可推广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锻炼。

作者:孙一 单位:沈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61-163.

[2]徐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24):45-46.

[3]梁芳,孙珏,张勇等.中医内科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407-408.

[4]刘东瀛,朱帆,刘斌波等.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0):855-858.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内容摘要】

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中职语文在整个中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当今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具体阐述了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中职文化课中的基础学科,在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中职语文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教法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受职业学校教学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中职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只需要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笔,整个教学过程毫无创新。有的教师甚至是自我满足和封闭,不愿主动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科学教法。语文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学生的知识被动吸收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本身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不高,而且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的教授,大多数学生把精力用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凭借优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脱颖而出。他们不重视语文课的学习,对语文课的学习充满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非常看重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中职语文找到合适的出路,这是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的问题。

二、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出发,紧跟就业导向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现出职业特色的“个性”。中职语文教师要实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渲染语文课的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多媒体可以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资料结合起来,将单靠黑板和粉笔无法呈现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和生动,与专业知识的联系也更加直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并最大程度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将文字、语音、视频等材料引入到授课过程中,让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进行《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学习时,教师可在课件中插入贾府的院落方位示意图,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林黛玉在贾府的行踪路线,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融入课文学习,单靠老师一张嘴和一支笔是很难实现的。这要求教师运用故事、表演、音乐、竞赛、网络等形象化的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即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可从课堂导入、借助于外物、鼓励学生参与等方面入手。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先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赤壁之战,然后讲了周瑜的故事,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对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开始主动深入课文。再比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实现与文本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招生时对学生成绩不做要求和限制,学生生源状况非常复杂,即使在同一个班里学生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也不能倾向学习水平高低的某一方,否则就会挫伤另一部分的学生,从而导致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在文化基础、智力因素、方法态度等方面存在差距的前提下,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似的几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种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不同群体在教师的分层教学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学习水平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要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防止学生因分层产生的心理不平衡。允许学生用不同速度以不同方法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为不同群体设置不同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布置作业时,对学习水平低的学生是要求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对学习水平略高的同学要求他们写一篇本词的读后感,对层次更高的同学可要求他们试着去创作风格类似的诗词。

(四)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是一门交流性很强的学科,素质教育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能,构建和谐、互动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以师为尊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在台上的讲授和说教,中职学生本来学习基础就差,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更提不起兴趣来。这要求语文教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教材的局限,可以让课堂不再枯燥,取而代之的是热情和活跃,学生也会具有更多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往那种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轻松的主动知识探索,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项链》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教师也可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可产生思想共鸣,形成良好互动,增加对课文理解,师生间可共同讨论表演中的问题,及时消化所学知识。

(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很多中职生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学专业技术,对语文学习不重视,觉得学了也没用,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用不到。如果中职语文教师照本宣科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枯燥,不爱参与学习。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语文课的特点,做到语文课服务于专业课,兴趣性与专业性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尽量靠近专业教学。比如在教授计算机绘图专业时,可让学生绘制文章中的建筑或景物的方位图,在教授旅游管理专业时,可让学生为文中景物编写解说词等。总之是让学生动起来,做到语文学习服务于专业学习。

三、结语

综上,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以生为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自我引导者,让语文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动态课堂,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兰英 单位:大连电子学校

【参考文献】

[1]丘玲.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河南农业,2011,6

[2]张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3]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第四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改进自身,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我国教育界的改革也在逐渐的进行,应社会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也不断地推陈出新,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更是要提出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来适应新课改的提出。为了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教育界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俗话说的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小学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阶段,小学教育效果如何,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社会也不断地要求教学方法的变革,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他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小学语文老师也有着重要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方法,要制定出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要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多与学生互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对教师的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地去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改革以前旧的教学方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新课改的提出使得社会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者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育者要不断地去改进教学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来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既能够利于教育者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而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能反过来促进新课改的发展,提升新课改的价值。

1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者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革新他们的教育理念,坚定地树立起与新课改一致教育精神,并在此教育精神的指导下,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以便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新课改的一大关键就是要重视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切实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深化教学工作。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切实地打破以前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大胆地打破常规,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以便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在小组式的学习模式下,学生间能够相互交流、讨论,并一起思考及解决问题,这还锻炼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来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结合自身的实际,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我们都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堂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他们处于那个环境中,也会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了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在一个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里,他们能够更加高效的掌握所学知识,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疑问导入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吸引学生的关注,再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对所提问题畅所欲言,并积极与学生互动,一起解决所提问题。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知识的铺垫,也是一个关键部分,学生在小学时,一定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今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3教育者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都说“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要想掌握艺术的精华,就必须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所以,只有在实践生活中才能更好的去把握语言的精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脱离实践来进行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知识的相关理论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去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理解,去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能够达到对语言应用自如的境地。那么,小学语文教育者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时,还要鼓励、支持学生多看与语言相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学会把语文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去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乐趣。同时,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老师要想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圆桌式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间分出学习小组,然后提出一个与语文知识有关的问题,让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间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间再来相互讨论,互相探讨各个小组所得出的结果,最后再来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样,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教育者应该坚持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自主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要不断地去创新教育模式,去改进我国的教育方式,这些也是教育者的重大和必然的责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关于教育方面的深刻警言,即是“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发的边疆。”。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也要坚持这一宗旨,不断地去实现这一任重而道远的目标,要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去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样教育者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丰功伟绩的,也一定会收获累累硕果,也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作者:张巴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明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新课程.2010

[2]谭厚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新课程学习.2012

第五篇:法律通识课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法律通识课建设,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为提高高校法律通识课的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努力构建案例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法律通识课;教学方法;改革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突出“依法治国”理念,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升为战略高度,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讲求法治的大环境下,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法律通识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高校开设的法律通识课而言,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当代大学生了解法律常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基础性理论,更为重要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养成依法行事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法律通识课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摆在法律通识课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与其他类型的高校通识课类似,目前许多高校法律通识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有待调动

对于为何要学习法律通识课课程,不少大学生不甚了了,由此也决定了他们中一些人对于这门课程采取敷衍塞责的消极态度,甚至不愿意认真听课,去而不听;更有甚者,以各种理由向教师请假,不去上课。高校法律通识课课程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上课,这本来应是一件好事,但大家彼此缺乏有效的交流,上课时听教师讲授,下课后即各自散去。由于是大班授课,老师难以切实掌控课堂的纪律,也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

二、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提升的空间

一般而言,法律通识课教师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由于学生的人数多及专业情况复杂,教师教学难以做到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部分教师的多媒体制作不够生动、丰富,有些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与学生现实生活贴合的不够紧密,难以真正说服学生。法律通识课上课的时间通常是在周末或者晚上授课,每次上课的时间过久,教师和学生都疲惫不堪。课程学时较短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难以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透彻。

三、大班授课,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法律通识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大班授课为主,人数大概在100人上下。在通常情况下,高校法律通识课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为主,师生之间互动不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由此导致了高校法律通识课学生的听课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教学效果难言良好。高校法律通识课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课程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坚持强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与有效性。首先,明确高校法律通识课的教学目标。高校法律通识课不同于法律专业教育课,它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和专业学识,而是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法治的通识教育,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较短的学时里培养其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这一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确,大学生更要有深刻的认知。要让学习这门课的大学生懂得,通过法律通识课的学习,不是为了简单地提高政治素质,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其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研制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努力促进课堂讲授与课件演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学网站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语言文字与音像资料相结合,课堂教授与模拟法庭相结合,等等。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沉闷的课程教学中解放出来,达到既形象逼真地传授科学知识,又激发大学生学法律、爱法律的兴趣。最后,努力构建案例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中心,进行案例式教学。按照教学目的,尽量选用最新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法律案例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突出新颖性、时代感、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力图构建以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为主线,穿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历史背景,宣传积极的法治思想方法和观点,剔除案例中的不利因素,教学内容新颖、丰富,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想和法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总而言之,新时期高校法律通识课教学要发挥科技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的魅力,结合不同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青年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心理,营造自主式、协作式的学习氛围,努力实现师生对话、学生讨论、线上教学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将相对枯燥的法律学识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法律通识课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目的。

作者:田晓丽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庄伟民.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5).

[2]骆正言.法律通识课教学方法新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孔淑贞.大学通识课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