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健康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健康的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自制力,对充实的生活和实现理想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方法,因此国家要求全国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专门帮助青少年儿童探索自我认识、养成良好习惯、探索人生目标和理想规划、解决情绪困扰、青春期性教育等青少年儿童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面向全体学生,在自然或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所有学生施以积极的、正向教育,给他们输入正能量。在教育领域中,孟万金教授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问题,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这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模式不谋而合。

2.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定位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心理健康课列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逐渐效仿。陈家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综合运作系统方法,对参与教育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必须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活动和游戏中充分体验和感悟。此外,还可以是主题辩论,也可以是角色扮演,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方式,都可以尝试。

3.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设计

对心理健康课程进行科学设计,无疑是提高课程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视角,本文对小学心理健康课课程设计进行了以下探讨:

3.1教学目标上,重在全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课程应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助人成才,培养一批全人格、高德学、新智慧的新时代少年,关注学生课堂上和生活中的积极面,关注学生的积极感受和良好状态,同时也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关注学生积极独特的个性,如爱、勇气,并且促使学生的潜能最大发挥。

3.2教学对象上,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原则

小学阶段处于儿童期,这是一个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个体从天真烂漫的幼儿走向具有社会化标志的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显著特征: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急剧性;情绪变化的波动性;自我发展的矛盾性。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也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近年来,由于小升初的竞争愈演愈烈,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习焦虑、单亲家庭、离婚家庭、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应试教育下导致竞争意识超前移入和枯燥的学习生活等引起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3教学内容选择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基础

教学内容的设置依据小学各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定。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树立规则意识、纪律观念和时间意识。小学中、高年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

3.4教学方法多样化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高度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身心投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朋辈群体互助,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3.4.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式体验教学指教师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和表演要求,让学生扮演某种人物角色,演示某种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学生的认识,感受或评价“剧中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目的。角色扮演的具体形式有相声表演、哑剧表演、角色互换、小品表演等类型。

3.4.2价值观辨析法

这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将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对比,解决价值冲突,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符合社会要求。主要种类有小组讨论法、两难故事法和头脑风暴法等。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

3.4.3案例法

案例式体验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有关案例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3.4.4行为强化法

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孩子在做出一个好的行为以后,呈现一个对其而言愉快的刺激。比如孩子作业认真按时按质量完成,奖励他去楼下玩30分钟。负强化是在孩子做出一个期望的行为以后,去除一个对其而言的愉快刺激。比如,孩子上课说话,教师不表扬他。批评是一种惩罚。

4.教学过程要完整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课程包括三个环节:暖身活动,导入课程;情感体验,展开课程;总结深化,结束课程。暖身活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身体放松、拍掌活动、投影、录像、新闻报道、小游戏等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情感体验,展开课程环节是教学实施阶段,可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验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总结深化阶段,对本节课进行巩固与小结,让学生畅谈感受,通过经验分享将他人的体验与自己整合,提升认识的高度。

5.多角度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张人性化、多重性的评价,重视过程性的体验和评价。着眼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与能力;着眼于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着眼于学生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了解各个领域学生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作者:付亚婷 单位:西安高新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