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数量更多且质量更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提高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将简要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意义,并分析国外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的优势及经验,旨在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应用性提高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及经济水平的进步发展,我国提出教育大众化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思想得到实践渠道,促进教育活动应用性、服务性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应用性难以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缺失,加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为严重,精英教育及应试教育理念限制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应用性提升。针对现阶段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一、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意义

(一)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建设理念被提出,在实践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新型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化教育背景之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位、优势及价值逐渐显现,众多院校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设进行了创新有益的实践探索,但总体来看教育成果的科学性及系统性不够明显,在高校定位、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问题及实践教学环节中仍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部分院校存在不顾教学条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盲目追求教学综合性等问题,但是教学的资源及教学水平难以达到规范性的标准,院校的定位不够准确且内容机制,教育资源的配置性及有效性更低。其次,高校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之中设定有所偏离,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及就业发展,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最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应以建设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为主,但在现阶段课程设置活动中存在重视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二)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有利于优化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人才培养结构,改善高等教育现代化区域布局的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进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对我国教育体系改革及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能够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与结构,通过增加本科院校的数量及招生的规模,满足现阶段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实现重视理论教育到理论教育是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对于综合人才的需求。其次,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能够优化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及教育结构,通过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能够解决高等教育分布不合理、布局失衡等问题。例如:福建省增加了7所本科院校,其中部分设置在莆田等地区,解决了部分地区没有高等院校的问题。最后,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目标。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及个人能力等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学活动中应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促进人才教育模式的创新,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

二、国外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并非我国教育事业中独有的课题,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发展趋势及教育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应更多地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之中的经验及启示。经济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未必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教育事业,但发达国家的教育大众化发展及教育实用性较高,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启发性的重要意义。

(一)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主要受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基于社会的需求及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针对应用型教育的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并非培养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中人才培养的趋势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设定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等,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德国汉诺威大学教育指导思想中有如下描述:汉诺威大学是一所面向国际化发展进程办学的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职业工作的专业能力,并且在足够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传授理论性知识及社会能力。英国的佩利斯大学主要以应用技术培养为主要办学特色,该院校的应用研究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佩利斯大学通过对前沿领域的研究,为课程的创新提供了最新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专业设置

国际范围内应用型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中针对性较强,较为重视对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较为侧重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活动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面向区域的建设及生产管理等,专业设置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应用性质,例如:德国应用型大学中主要以工程、经济、信息技术、管理等专业为主,并开设复合型的专业课程,如经济工程、生物工程等。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显著的行业导向性。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要求学生每周的前两天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后三天在企业进行实践联系,并且学生需要参与学校组织的技能测试。日本长野大学的规模较小,办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长野大学的办学理念中主要以实用精神为主、并坚持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活动与地域经济的发展结合,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发展。

(三)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强,较为侧重社会的现实需求,主要以市场需求为教学目标来制定的主要导向,本科院校的专科课程体系设置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性,在办学期间会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及地方发展对于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首先,基于课程体系的结构维度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组成,如本学院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的课程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即综合教育科目、专业共同科目及专业科目,课程的结构设置较为合理,知识范围面较为广泛。其次,基于课程内容维度进行分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理论性课程及时间性课程,在英美国家高等教育中主要采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合作教学模式。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

(一)专业课程研究

针对高等教育活动中专科课程设置的研究,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基础性内容。首先,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盲目性较高的问题,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盲目性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教学活动中功利性较重,学校过于重视办学成绩及学校的利益获得,忽视了对于学生实际能力提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其次,高等院校专科课程开设中还存在学校频繁更换专业的问题,未做到高精尖的教学目标。随着不同年份及市场环境下热门专业的变化发展,部分院校快餐式的办学方式,频繁更换课程专业使得学校失去自身办学的特色及优势。最后,高校的课程专业设置自主权利不足,无法切实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自身办学特色,调整课程专业的方向,这就限制了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提高,高等院校应建立起学校、企业多元互助的发展体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及互动,积极扩大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权利,提高高等院校适应市场的能力与积极性。首先,增强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利能够发挥高校专业设置的优势,调动高等院校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针对应用型本科而言,通过拓展专业课程设置的权利,提高教育活动与市场环境之间的适应能力。其次,高等院校通过与市场企业的互动发展,了解市场行业中的真实需求,完善专业课程的有效性。专业课程设置应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针对社会覆盖面较广的专业可作为常设专业,在调整专业课程的同时,需要与社会企业的结构变化发展趋势保持同步,保证高校热门、冷门专业平衡发展。

(二)师资队伍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中主要针对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等一线社会职业活动开展,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主要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中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中,对于教师的能力及素质有着特殊性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熟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及主要目标,并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及发展需求,能够培养出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为“双师”师资队伍,解决传统教学活动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弊端。双师队伍的建设能够实现高水准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最后,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教师的知识运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及实践组织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背景,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构建的思路中,主要包含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坚持教师为本的科学观念、完善教师考核制度等。首先,高等院校应科学制定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再基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及高校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完善教师人才引进制度及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建设服务型师资队伍的原则,通过引进及培养机制的完善,打造出一支数量、素质及能力等各方面优秀的师资队伍。其次,教育大众化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完善针对教师的服务及监督机制,重视对于教学风气、科研风气及学习风气的建设。最后,高校应完善教师的考核机制,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应用型本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及热情,完善教师的考核框架及民主监督机制。

(三)教学评价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学质量评价选取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首先,客观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需要保证客观、评价结果需要保证真实性与科学性。其次,导向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保证教学的质量,引导教师及学生规范性,促进高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导向性主要反映在现代教育理念之中,易被多数学生及教师接受,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发展。最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活动应重视对于权重指标分配及项目界定,重视教育评级的全局与全过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主要分为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教学评价指标中应更加全面、科学、客观。教学质量评价体制中一级指标主要包含: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二级指标中主要包含教学定位、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管理队伍、质量控制、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学生技能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保证多元性、互动性及发展性的基本特征,教学活动基于学科前沿知识、市场发展趋势等,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四)教学体系研究

创新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首先应明确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不同区域内及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目标及方式不同,因此应坚持以市场发展需求为指导,并按照自身现有的教学能力及办学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次,高等院校应坚持以课程为教育中心的建设理念,突出问题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创新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建立出合理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最后,应建立起基础性教育平台及专业性的教育平台,适当减少理论类课程比例,完善人格及知识传授的创新能力,构建起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活动中,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专职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结合至高等教学之中,在每学年及每学期中应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将其设置为相互联系及相互关联的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性教学基地、产教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核心适应能力。高等教育中学业成就教学评价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价值判断,不同院校中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业成就评价标准也不同,因此,高等院校的学业成就评价内容应更加侧重学生理论的掌握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高等院校应积极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利,在招生活动中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创新内容及方式,使应用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中,地方高等院校占95%以上,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之中存在着办学优势不明显、办学理念不明确、教学方式创新性低等问题。高等教育活动是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构建出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应基于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评价、教学体系等维度进行分析,保证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质量及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能够为高等教育活动创新提供基本的指引,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果,陈方红.构建应用性本科教育:创新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西蓝天学院为例[J].民办教育研究,2007(03).

[2]吕玉铬,王虎奇.地方性工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工学院“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培养模式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

[3]陈啸,储常连,吕静.关于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兼论科学构建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4]谢永宪,王巧玲,孙爱萍.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3(04).

[5]秦琳.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J].大学(学术版),2013(09).

[6]许诺,李松柏.“四维一体”实操模式嵌入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基于乐山师范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操尝试”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7]王一迪.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作者:盛晔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