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摘要:实践教学是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理念有偏差、目标不精准、疏于管理以及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等问题。地方院校应注意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以及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分别从正观念、抓落实:逐层渗透、注入实践教学观念;明目标、做调研:研究制定实践教学目标;强管理、健制度:有效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育师资、扩人员:加快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

面对国家教育战略的调整与发展,各高校发展紧扣教育改革步伐,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在转型发展中愈发坚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2015年10月,国家教育部与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1]。应用型高校建设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为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继部级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推行以后,各省纷纷推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建设项目,如“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等。地方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申请加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校建设行列。就地方院校而言,早期的“升本”通常都是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升格为本科院校,其保留了一定数目的教师教育专业。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要求师范类专业应有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过程中,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核心在实践教学的革新,在原有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如何重新审视和创建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关键。

1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理念存有偏差

教师教育专业是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底色”专业,多数教师认为教师教育专业已经具有实践性。例如在教学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了教学法课程,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教育教学实践教学能力。我们知道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练就,远远不止如此,这样把知识能力化的实践教学理念是极为不当的。此外,根据阿吉里斯•舍恩的“信奉理论”,虽然大力提倡实践教学改革,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分离现象”。由于陈旧的实践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表现为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被部分教师视作实践教学的代表不需要进一步完善,进而导致了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愿景与实际运行的分离,这与实践教学改革号角催生的对教育见习和实习革新的要求就显得格格不入。

1.2实践教学目标不精准

“实践教学是干什么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将获得什么”,诸如这些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问题的回答各有不同,导致此类问题的核心在于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精准、明确。一是把实践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扩充。不重视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于是便出现学生尽管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但也没有真正实现能力的提升。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通过实践教学获得了哪些能力[2]。二是将专业技能课大而化之地等同于实践教学课程。认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编排技能课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学前教育专业来看,试问学生掌握了音乐、美术、舞蹈相关的技能技巧,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吗?当然不是。可见,不能将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简单地看做是相关技能目标的达成。

1.3实践教学疏于管理

有些地方院校对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把握时有忽视,没有整体的管理企划,很少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多数是沿用教务处进行管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只停留于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而难以深入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就二级学院来看,实践教学则成为了“布置”“安排”,教师按要求“上交”,流于形式。

1.4实践教学师资的缺乏

如果说课程改革是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那么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其难点。同样如此,在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也将是一个难点。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大力发展“双师”“双能”型教师,但就其发展的力度、速度仍然无法满足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2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注意事项

2.1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教师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体系[3]。根据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岗位能力的诉求和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着眼于“厚基础”科学安排专业理论课,为学生将来专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之源,又要兼顾“用得上、会干事”以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理论之基”插上“用得上”“会干事”的双翼,能有效地缓解因实践能力欠缺,一部分学生在教育实习和入职早期难以适应,或需要较长“磨合期”的问题。

2.2注意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地方院校可通过与校外的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及当地教育体育局建立“三位一体”校内外实践教学合作共同体。这样的协同培养机制,一来能确保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真正的“落地生根”接地气;二来能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内薄弱的实训室相比,这样全真的实训实习更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教师教育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诉求,从而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思想意识的形成;三来一线教师可作为指导教师介入,不但弥补校内“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不足,而且还为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带来有效指导。

2.3注意课上与课下的结合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还应注意课上与课下的整合。课上,教师对实践教学体系应有较为系统的设计;课下,应有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训练方案和切实可行的辅导措施。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易于铸造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等等。以项目教学法为例,教师以项目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在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基于实践的直接经验。在课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分年级、有侧重地开展实践训练,可以采用教师不定期介入参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让学生在课下从大一进校有一个持续不间断的实践能力训练。就课下的实践训练,每完成一个阶段累计相对应的学分,待所有阶段都完成,最后通过实践能力考核,方可获得实践教学的全部学分。

3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对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地方院校一方面要瞄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回视当前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同于理论教学,面对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学的日新月异,对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监督是地方院校对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学校应提纲挈领地对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总体把握,相关行政部门,如专门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对二级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课程、实施、评价做整体的管理、监督规划。“双师”“双能”型教师根据学校、学院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开展实施教学并进行指导。

4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优化实践教学的路径

4.1正观念、抓落实:逐层渗透、注入实践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固有认识,在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凸显实践能力要求时,对实践教学观的认识会出现些许偏差。实践教学观念决定实践教学改革方向,决定实践教学工作思路,决定实践教学育人水平[4]。因此,地方院校应正观念,分层逐渐渗透实践教育理念。首先,学校层面不能简单只谈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应全面审视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教育实习、考评、师资、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及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打造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真正做到让实践教学理念有抓手、能落实、执行强。其次,管理层面将实践教学理念力行渗透到教师教育的每一个专业。制定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应突出实践应用,改变以往把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实习看成实践教学的全部的错误认识。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是引导教师深挖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为了保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顺利开展,尤其是理论课程实践课时数的增加不流于形式,应另出实践教学大纲,全方面地规范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使其具体化。相关职能部门就上述实践教学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任课教师、二级学院进行监督检查。最后,作为任课教师应转变实践教学观念,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的关系。就教师教育专业来看,知识的习得是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前提基础,素质的提升是学生能力、知识获取的主轴核心,能力的练就是学生知识、素质提升的一种外化形式。可见,倘若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只问能力而不顾学生知识和素质,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时,应全程以知识为基础、素质为核心来锻造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4.2明目标、做调研:研究制定实践教学目标

应用型人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未入职工作就已具备某一行业初步的职业行动力,表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地方院校培养的“人”与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能够无缝对接。因此,应以生为本,做足、做好调研制定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在制定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生为本、观照学生的需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专业发展,在大学期间表现的则是聚焦学生的专业学习,对学生的需求、差异、兴趣有所忽视。因此,地方院校应积极展开学生对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学习需求调查,回应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兴趣,制定富有个性的实践教学目标。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在学生掌握了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要领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尝试引导学生挑选一个擅长的领域进行“雕刻”,根据特长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学“专长”,进而成为此类实践教学课程的“名片”,实践教学“金课”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要对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用人需求调研,以此为导向制定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广泛听取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地方教育体育局行政人员对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期望,结合学生将来就业的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将二者转化为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4.3强管理、健制度:有效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组建专门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目前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分散在二级学院,为了教师教育专业的整体发展有些院校已经出现了教师教育专业群,但就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仍然呈“散落”状。从大力倡导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的要求来看,可以成立专门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此外,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借助校外实训基地,因此可以聘请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管理人员,采用联合管理责任制的方式,将其纳入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中。健全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原有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较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涉及面较广,内容较为复杂,加之目前对实践教学的完成度希望较高,故实践教学整体难度较大。因此,地方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根据地方中小学、幼儿园一线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应关注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环节的管理。作为专门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应了解和掌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熟知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可制定实用性较强的过程指导手册,既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又能方便进行过程监控与管理。

4.4育师资、扩人员:加快建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具有教师职业核心素养、厚实的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卓越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熟悉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人员的优化组合。培育校内实践教学师资,结合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修订现有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加大教师外出参加实践教学培训力度,保证教师致力于实践教学培训期间有同等在校工作的工资待遇,以吸引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给教师创造想学、能学、放心学的条件和氛围[5]。学校可制定教师到中小学、幼儿园锻炼项目计划,教师通过申请,按要求参加,锻炼结束回校考核。“双师型”锻炼教师还可以经验分享,或者对教师教育专业其他教师进行培训,这样“以点带面”触动教师关注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聘请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尤其是名师工作室专家,到校内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充盈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团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一线实践教学极为熟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外聘一线教师可以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指导的互通,有利于学生立体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与一线教师的接触过程中,让学生近距离直接感知一线教师专业上的“精气神”,有益于感召学生朝着教师的核心素养、知识建构和实践能力上去思考,为把自己打造成应用型人才而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宗河.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启动实施[N].中国教育报,2017-08-04.

[2]姚琳.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9(6):148-152.

[3]田玫,樊千,辛学文.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98-100.

[4]燕善敏,吴云.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79-180.

[5]姚秀娟.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54-58.

作者:董卫花 单位:文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