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论文

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论文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又被称作“通才教育”,翻译为“GeneralEduca-tion”,它是一种具有非技术性、非职业性特点的高等教育,思想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在思想、文化、心智等方面得到质的飞跃。通识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专业化前期学习做基础准备。最先提出这一教育理论的是美国帕卡德专家,他把通识教育同大学高等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健康、文化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目标是把学生发展成为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文化优雅和体格健康的人才。他提出通识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技能学习的预备阶段,学校要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全面的、高层次的、理性的、科学的教育,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某种专门技术和知识的准备过程中,就可以对知识的整个框架有一个清晰的、彻底的了解,这就是通识教育最开始被赋予的理念。我国的通识教育思想古已有之。从老子所提倡的“仁人”或“成人”,到道家宣称的广博通达、博古通今的博学鸿儒;从维新变革的历史人物康有为宣传的西式思想理念,提出培养中西兼并、文武并存之通才,到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兼容文理两科之优势”,主张文理“兼容”的思想,都展现出教育思想家们对通识教育的认可。在当今国内,很多高校提出了通识教育理念,倡导“大学高等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综合性专业教育”思想,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很好的融合了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的特色。随着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局限颇多,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前进脚步,通识教育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二、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特性所决定的。当前,部分高等院校一味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实际上是一种过度强调专业化的“专才教育”思想,从短期来看似乎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从长远来看实质上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高等院校的战略性发展。学院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加强等,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人文素质的提升。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融合在民族文化思想之中,能够展现民族的价值观和情感,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仅是简单的教授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教授学生熟悉国外人文知识、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另外,通识教育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了解更多的信息。教育领域的基础就是课程,只有加强课程建设才能更好的达到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大学必修课程,在通识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就业发展和学历提升都有重要影响。大学英语课程不但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熟悉古今中外的文化背景。当前的英语教材内容资源丰富,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科和领域,不管是文艺经典、科普文章,还是热门话题,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提倡通识教育已是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共识,英语教学是当代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将先进的通识教育理念引入语言教学领域,大大丰富英语教育教学目标的内涵,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基础知识,还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实施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决定了通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时期英语教学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锻炼学生语言技能,而是要使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与学识,具有较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学推行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现行《大学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大学英语课程应包含知识、技能、文化和交际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这将有利于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探讨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使用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学生广博的、综合的知识,塑造具有综合素养的高技能人才,这与通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所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让通识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去。具体的实施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教学目标

在当今社会,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技术专业型人才,还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前景和未来职业规划问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素养是高素质的重要特征,包括文化思维、道德观和价值观、品行、情绪等。复合型特征通常是和专业型特征进行比较的,包括人的学识、积极性、思维等方面的紧密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思想交流和碰撞,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不断增强,这对复合型人才的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带来更大的挑战。在通识教育视角下,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通识教育的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授学生如何更好的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职业发展的帮助是巨大的。

(二)优化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包含:通过学习英语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对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按照这一目标规划,大学英语课程在设置上就要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减少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影响,加强对就业技能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授,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的门数,开设更多的、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英语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单词识别能力和专业文献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招聘等活动,利用一切资源来锻炼英语实践能力。在通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的多元化。从英语学习的角度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基础知识,提高了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还可以熟悉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完善人格。从课程角度分析,设置形式多样的英语选修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也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要求。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授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在科研调查中,许多学生都表示他们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所需要做的是听老师讲授枯燥的英语知识和仔细做好笔记,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口语练习,英语实践锻炼机会非常少。在通识教育理论下,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必须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不是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个热门问题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以小组形式进行准备,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准备资料和报告,使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学习专业单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能有趣的、内容丰富的英语学习网站,教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不同的英语课程网站,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建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的监督方式是考试和评价体系。完善的课程评价制度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科研调查中显示,81.2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英语课程考试制度没有效果或者是完全无法真实评价出学生的英语能力。正确的考核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评估方式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反之则会限制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学生起到相反作用。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应该是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加强对学生平时英语学习的检查和反馈。平时学习的检查内容应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参与程度、到课情况、课下作业、期中考试、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口语实践或者对话表演、小组活动的参与性和成果、网络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书目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持续努力,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总结。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是紧密相联的,两者互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为实施通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促进。实施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一门语言工具,而且能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文化知识系统,在价值观、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学习兴趣等方面得到提升。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通识教育大潮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作者: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