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大学教育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摘要]

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日益完善,教学制度的不断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发现现阶段“工匠精神”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中非常缺乏的精神文明,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我国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市场的弊端,导致了现阶段大学生管理当中的精神教育的畸形发展。对于高等教育院校的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如何有效的去利用“工匠精神”去进行学生精神世界文化的熏陶。本文的将会从我国当代的大学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入手,研究如何有效的促进我国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

教学体系;工匠精神;大学管理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Craftsman’sspirit),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定义,但是可以将其归为职业精神范畴内。那么我们就不难得出,职业精神是属于相关执业人员的工作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个人的心理素质、精神修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就“工匠精神”来说,具体的含义就是工人在技术操作中,对于产品的整体品质精益求精,不断地要求自己的工艺水平的提高,以保证产品优化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所以说,“工匠精神”代表的就是一种细致谨慎、追求卓越却又甘于平凡的心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精益求精,对于品质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致力于对技术的研究;②注意细节,对于微小的地方的处理也花费同样的心思和时间,使得产品的整体没有瑕疵,追求完美品质;③严谨高效,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处理事情考虑全面,确保每个方面的质量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④耐心专注,工作贵在持之以恒,戒骄戒躁,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最高的要求。

二、大学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正确的三观精神

当前互联网+的信息无障碍传播下,各式各样的文化思想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在进行传播,由于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而大学生又是非常容易受到文化熏染的群体之一,所以很容易被错误的、消极的、落后的文化思想所误导,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由此就会出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在对学术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态度上都是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由于目前我国的在大学生的管理当中对于学生的思想世界的发展的关注并不完善,再加上当代的一部分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缺失,所以有效地在大学生管理当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发展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九零后,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家庭教育的影响,唯我独尊的个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相应的集体意识,那么就学习和生活中就很难做到去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犹如井底之蛙。所以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部分的大学生在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意识都不强烈,唯我独尊的思想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大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够完全掌握,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院校的不重视导致其精神世界的修养并不够完善,所以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不够全面。而“工匠精神”中非常讲究与人协作配合的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大学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问题分析

(一)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

我们需要充分地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并不仅仅是由当代的一些教育体制和人才市场的原因所造成的。其中,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由于我国长时间处于一个封建体制下,科举制度的影响以及当时的一种重农抑商的思想的影响,在当时看来工人技术的发展并不属于读书的范围之类,由于当时儒家学说影响,熟读四书五经等等才是属于“学习”的范围。对于职业技能的教育非常的模式,工匠的社会非常的低下,在后来的清朝对于工匠甚至采取的入籍的管理模式,对于工匠的人身自由进行很大的限制等等。在我国的特殊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对我国的大学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缺失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缺失

在现阶段的我国的大学生的管理当中,由于过分的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及就业情况,对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修养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很少有学校会在大学生管理当中启用“工匠精神”,即使存在也仅仅是局限在讲座或者是选修课上去进行,首先从制度上来说就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对于未来走向职业道路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说现阶段由于教育制度的缺失,我们才应该更要去积极的在大学生管理当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想。

四、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发展“工匠精神”可行性研究

(一)深入落实教学制度的改革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离不开制度的支持,所以在现阶段的大学生管理当中,我们不应当仅仅是将学生的成绩以及就业率作为衡量学院办学的水平,并且充分地认识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培养的重要性。从制度上积极的宣扬“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必须从制度上就让学校和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与成绩以及就业率来说对于学生的思想文明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我国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德艺双馨,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学制度的发展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积极的倡导“工匠精神”对于未来我国的教学行业甚至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校园文化中有效的融入“工匠精神”

在大学校园当中,对于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校园文化,对学生来说,就是第二课堂、兴趣课,对学生影响很深。有效的利用校园文化这一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工匠精神”的宣扬。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形式,例如演讲、征文以及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工匠精神。利用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一方面来说,不仅仅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扩展知识面,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利用老师在进行学生管理当中有效的利用“工匠精神”去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通过活动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相比较传统的利用课堂的形式去进行传授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再加上由于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去了解的积极性,使得工匠精神可以在大学生管理当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前文中我们提到,“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那么就意味着必须要从实践中亲身体验才能深入了解,如果我们将工匠精神和具体的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够从一个更深的程度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先进性,并且激励自己将其作为职业追求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场景教学的方式,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一般来说,精神教育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很难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我们在进行大学生管理中,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倡导一种“心传身授”的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领会工匠精神。

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我国大学学生管理当中发展“工匠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目前我国的大学学生管理来说,有效地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的精神素质教学所结合起来,而不是单单的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精神宣传教学。对于大学生来说,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去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未来职业精神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看到“工匠精神”的在大学生管理当中的发展。

作者:巢居鹏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碧玉.浅谈美术教育的“工匠精神”[J].艺术品鉴,2016(10).

[2]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3]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8).

[4]曾晨曦.基于真实项目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J].科技风,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