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大学教育模式探索

新能源大学教育模式探索

1.以学制为中心衔接模式的缺点:

这种模式培养周期长,对行业结构变化的反应较迟缓。中职毕业的学生就业机会较少,竞争意识等各方面都较差。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生容易出现懒惰心理,并且学习状况也不理想。其次,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多样性、区域性、对产业结构的反应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二者的统一设计比较困难。

2.升学为中心模式的缺点:

学生升入高职后,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出现重复、缺失的现象,在组织教学上存在难度。此外中职本招生是在普通高考的计划下招生录取,招生人数较少,名额也有限。

3.校际联合办学衔接模式的缺点:

两校之间的衔接是两个独立办学实体,统筹规划不统一会导致有缝衔接。同时此种模式在升学考试中的各方面考核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这种模式存在培养周期较长、对行业发展变化反应迟缓等问题。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中职本科教育发展的衔接模式,是完善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是大学中职本科教育的最佳生源,是高职人才的“半成品”。这些毕业生具有进一步进入大学学习的价值。因此必须要做好中职学校和大学之间的衔接,实现二者之间平稳、合理的过渡。

3.1采用大学提前渗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入学前教育。

具体内容如下:在部分职业高中进行渗透模式培养,以“职业方向、点面结合”的方式,选择我院有代表性的方向为点,以我校具有的优势教学资源作为面,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坚持自己对大学学习方向的选择。

3.2课程的设置,通过链接培养方式与职业学校进行沟通

在不影响该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建议学校开设一些大学所需要的普适性强的工科类基础课,如数学、物理等。同时,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以满足学生进入大学后课程学习的需要。

3.3教材的编写。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各行业职业机构的国际合作也在逐渐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与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适应和改进。因此根据目前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及我校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鼓励教师出一些教材。教材内容既要全面浅显易懂,又要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

3.4建设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衔接“双师型”教师队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一门强调实践性、操作性取向的技术型学科。所以在专业教学上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按照不同的阶段,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上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即大学阶段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教育应该侧重对实践应用上的创新。由于新能源与器件专业在国内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十分复杂,而且对实用性工程师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而有这部分教育经历的教师又较少,因此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安排教师到相关有需求的企业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及研发,到企业的一线车间去学习,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对教学模式的进行改革,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月 王春杰 张凤霞 单位: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