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创新

互联网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创新

摘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增加人们对环境道德理念与生态文明观念至关重要。伴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互联网不断的充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将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成为实现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环境道德教育;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与环境道德教育

“互联网+”这一发展战略是在2012年被党领导所提出,并且在2013年确立这一发展战略的正式实施,全国上下开始一场发展“互联网+”的新时期热潮。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将各行各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的良好运用来促进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将各行各业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环境教育这一观点是在1972年被提出来,国家环境研究院在1975年提出环境道德教育理念,从此环境道德教育受到全世界人类的关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道德是人类成长的标志。因此在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发展规律,拥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有组织的安排人们对环境道德这一观念良好的学习。因此环境道德教育就是要求人们具有环境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环境道德水平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时,大部分都没有保护意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有人随意的践踏草坪,随意的折花砍树,有的大学生不但不积极的上前制止,还为了个人的一己之私随意的践踏草坪,看到自己喜欢的花草就折下来拿在手中把玩。除了破坏植被之外,在生活中不懂得节约水、电资源,这些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2、校领导缺乏管理,道德教育不够深化

在大学校园中学校的教师领导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将环境道德教育在学生之中开展,并且在宣传环境保护各类活动中覆盖面太过狭窄,很多学校在落实过程中会有缺乏实效性的情况。例如学校在组织植树的活动中,没有事先对参与的学生进行全面的绿化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纯属就是在为了完任务的进行,不但树没有种植好,还破坏了当地的环境,甚至有的学生竟然还把活动地点当成了野炊扎营的,没有把本职工作放在本位。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缺乏。

3、教师缺乏责任意识,没有起为人师表作用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环境道德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对保护环境无视的行为。例如大部分教师在去上课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办公室的温度,于是不管办公室中是否有人都会开着空调,这样就对电资源造成浪费。或者是在生活中出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要让大学生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首先就是要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在当下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了问题上网搜索已经成为最大的一种捷径。因此大学生应当在课余活动中利用手边的互联网多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以此拉近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身对环境道德的认知能力。

2、学院领导加强管理,增强环境道德教育

在针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的问题上高校教师及相关部门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加大校园生活中有关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并且在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更好的落实学生在保护环境活动中的实效性。针对没有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学生,也要开展一定的道德知识教育,尽最大可能的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良好树立环境道德保护意识,增强每一位大学生道德使命感。

3、教师为人师表,担当学生表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则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好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作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方面的教育,一定要严于律己,在生活中坚决杜绝一些破坏环境的坏习惯,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教师真正的拥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四、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创新

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环境道德认知的不断提高,当下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在环境道德教学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内容,促进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更好的发展。

1、充实环境道德教育的相关资源

互联网的产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海量化的信息资源,在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格局。以往大学生对于环境道德方面的学习多是通过教师传授,或是查阅报刊书籍,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十分的被动。然而当下拥有了互联网络,学生可以主动的了解各方面的环境道德知识,自由的获取、高效率的吸收,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能力。

2、良好的监督平台

当下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报道不再是主要的舆论力量,伴随着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在被网络所记录。大学生不单单的生活在大学校园之中,他们更是生活在社会中,走出校园就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舆论监督就成为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最好保障。有了各类网络社交媒介的监督,大学生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走出校门都会时刻警惕身心,做一个懂得保护环境,树立道德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总结

面对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不断的充斥着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不但能够广泛化、深入化,还能够时刻监督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环境道德认知能力。

作者:常建伟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六平.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创新[J].理论导刊,2016,03:96-98.

[2]张家斗,吴芳,尹德志.“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J].法制博览,2016,13:45-47.

[3]张淑贤.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创新思考[J].成人教育,2010,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