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十要素

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十要素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怎样才能融合起来,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教育现状、教育氛围、教育创新、教育平台、教育机制和教育思维十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创业;融合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在学生的创新创业中作不断改进方法、完善措施、大力支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融合起来,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同质性。”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完美融合,就一定要厘清楚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几个关键要素。

要素一:教育对象。

既然是教育,就一定有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者,就一定要牢牢树立“大融合”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工科,还是人文社科专业的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候,绝对不能仅仅是看学生是否来上课、是否考试能及格,而要把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国家能够作出贡献的新时代青年,这是我们教师作为教育者应时刻牢记的。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摒弃“我只要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理念。在当前,偏向于创业的学生逐年增加,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政策支持。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有一些学生走进了“创业误区”。有的学生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打起了法律的“擦边球。有的学生为了争取能有更多的创业时间,不能合理地协调好创业与学习的关系。这些误区的造成买就是因为我们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素二: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等等。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二者虽然在教育内容上有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思政教育,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素养。二者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所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转变原有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对教育内容的开拓性认识。教师要适时更新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和关注到与切合于当前社会的教育内容。作为学生,更应化被动为主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及时掌握社会的发展的动向。

要素三: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学,即老师教,学生学。在互联网全媒体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一方面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是指关注学生的课后生活,通过多样的形式(例如文艺演出、网络课程等)将教育贯穿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教育是时间地点相对集中、有组织地、有步骤地进行专门的教育。二者结合,可以使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能为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具体的实践教育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正确的行为方式。这两种方法相互依存、互为补充,能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要素四:教育效果。

教育的效果好不好,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的好不好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在思政课课堂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创业精神和意志的教育,积极指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安全意识的教育,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互动。”③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要抓好专业教学过程的育人点,把技术技能上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要把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不断提升思想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有机结合起来。另外,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是优化学生成长成才氛围的重要推动力。

要素五:教育现状。

伴随新时期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日臻成熟,当代大学生逐渐凭借其自身优势成为创业群体中的有生力量。因此,我们要深刻的把握好这一形势,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传统创业方式在创业教育内容上,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综合性不强。在创业教学上以老师课堂教授为基本形式,具体的实践步骤无法充分满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创业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

要素六:教育氛围。

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满足经济提质和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为了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国家提出了重大战略任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任务既符合中国转型发展需要,也为大学生这类知识型人才自主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既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创造了社会财富。近年来,国家创业扶持力度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创业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也更加系统和全面。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工作重在平时,贵在经常,而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将其日常化。为此,应采取日常化培育方式,把培育作为高校师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要素七:教育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前行的不竭动力。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了解和掌握教育创新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素八:教育平台。

学校在创业机制构建上,应不遗余力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首先,要搭建创业孵化园基地,把基础力量配强。其次,要加强创业项目跟踪指导,把帮带工作做实。为有心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只素质优良、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师资力量。再次,要激活学生们的创业动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家庭、同行、项目本身等多个方面的创业难题,要尽最大可能为其提供帮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创业动力。

要素九:教育机制。

一是要构建培育的聚合机制。构建培育的聚合机制,就是运用聚焦法则,将能量聚于一点,形成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的强大力量。二是要构建培育的内化机制。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总是以一定的信念或信仰为前提条件的。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内化为师生内在的信念是最理想的培育结果。三是要构建培育的长效机制。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长效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构建培育的长效机制。

要素十:教育思维。

教育者一定需要创造性思维,从广义上来讲,创造性思维是指教育者在思维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定见,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从多种角度进行超常性思维,给出新思想、新见解、新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的思维方法。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中,创造性思维是教育者发挥潜在智能,不断开发脑力资源的一个核心问题。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育者,绝对不可能真正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成功者。教育工作能够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对于增强领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9,24(6):136-141.

[2]陈齐.民办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12-13.

[3]黄家周,陈林.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基本策略探析[J].高教论坛,2019(10):105-109.

作者:于雷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