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6篇

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6篇

第一篇

1、现在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面临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学生不但要工作还要学习,这就导致了其精神压力增大,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一心的学习,长此以往,工作和学习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很多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记忆力有一定的减退,在学习的时候面对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会感到压力非常的大;再次,在进行入学考试的时候,机械记忆类的题目过于多,这也导致了一些想通过成人教育提高自己的人丧失了机会。所以不妨在成人入学考试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分析类、应用类的题目,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在进行学习管理的时候,最好能够采取弹性学分的制度,做到宽进严出。但就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的制度无法将自身的特色真正的体现出来,这对成人教育将来的发展和以后的人才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2、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现状,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议

想要成人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那么便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成人教育的特点,对现在的一些结构、制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真正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和我国国情的一套管理制度,将成人本身的特点真正体现出来,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努力的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身的质量,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提高我国人才的素质。可以先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2.1学籍管理的时候应该灵活,重复补考的制度应该取消

以前进行成人教育的时候,若是学员存在不合格的课程,那么是有很多机会进行补考的,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管理部门的负担加大,还有很多学员不认真学习,存在混文凭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时候必须充分的考虑到上述几点,确保制定出来的学籍管理制度符合成人教育的实际需要,固定的学习年限可以放宽或者取消。学年制度的灵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年纪和学年的限制,这样在时间以及空间方面更加符合成人学员的需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进行学习。若是有的科目在补考过后依旧没有及格,那么学生可以跟着低年级的学员一起重修,对于那些选择重修的学生,收费的时候可以根据旁听生的标准进行,并根据课程的数目来对收费进行计算,这也能够打破以往固定学年给成人教育带来的限制。

2.2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可以采取免修免试的制度

在进行成人教育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将成人学员本身的特长发挥出来,除了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单科、第二学历学生已经休完的课程以及大学英语四级免修面试之外,对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已经进修过或者已经自学过相关知识的学员,其任课老师可以对其实际的掌握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根据其情况对学员已经申请免试的相关课程进行一定的考试,若是学员能够考试及格,那么便可以不专门的修这门课程,若是学生考试没有及格,那么必须修习这门课程。实行免修免试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学之间存在的矛盾,同时学生的负担也会降低,资源浪费利用也会更加的充分,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在这方面必须要严格把好关。

2.3在教学的时候转变教学方式,将学导式利用进去,启发学生

由于成人教育中的学员本身的实践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并且进行学习的目标也比较的明确,自身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考虑到这些学生本身存在的优点,教学的时候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实验来证实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的时候真正的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成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让学习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3、管理体制改革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

3.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给那些不愿意学习,仅仅是想混文凭的学生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由于改革之后的学制本身是具有弹性的,考试制度也比较的严格,若是学员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用功,那么想通过考试是非常困难的,不通过考试自然也无法毕业。这种情况下,若是学生不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那么即便是多次进行重修,也很难通过考试。由于这种淘汰方式是自然淘汰,也不会给相关的责任部门带来比较严重的负担。

3.2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

有很多成人教学的学生由于工作等原因导致本身的基础比较差,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重修,管理制度的改革,也给这些学生提供了进行重修的机会,这些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择重修的时间。而那些时间比较多,精力比较充沛,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提前学习高年级的一些课程,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定的规划,可以提前毕业。

3.3老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时候也更加的用心,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

由于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更加侧重引导,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会有明显的提高,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让更多的人更加的信任成人教育,这能够促进成人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4、在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时候,选择的学年制度是比较灵活的,并且还实行了免修制,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学员学习的实际质量,能够保证学员本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员更快的进步。但是这种方式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给办学规划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说,很容易影响教学计划本身的完整性,在进行课程设置、排课以及管理方面也更加的困难,这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根据实际的情况度这种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改革,保证其真正的符合实际需要。

4.1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时候,将灵活性和完整性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时候,相关的人员必须真正考虑到成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不但要努力的提高学员本身的知识水平,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必须努力的满足学员的培养目标。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的时候,必须将灵活性和完整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4.2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将严格和宽松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宽松指的是对于那些知识本身比较扎实、能力比较强的学员要宽松,给其机会,让其将自身的特长更好的发挥出来,而严格指的便是在进行人才培养规格等一些问题必须做到把关严格,这点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符合现在人才培养的需要。

4.3在管理的时候,必须真正的做到考试和教学分离开来

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必须保证管理的严格,进行试题库建设的时候也必须保证其能够符合成人的需要,这样能够提高成人考试的可信度,长此以往,人们也会更加的信任成人考试,同时成人考试的教学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5、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成人教育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做好改革,才能推动成人教育更好的发展。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成人教育本身的规律进行,做到因势利导,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进行改革,让其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

作者:诸宇峰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强化成人教育政策及法令

国家政策的重要功能是通过颁布政策或法律来引导人们,使一些事物被人们关注。根据金登教授的“政策之窗”理论,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应当是“教育政策鲜汤”周围漂浮的多种意见主张之一,从事成人教育的专家学者要促成“政策之窗”的开启。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这应当是政府对于成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应当被认定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德国政府正是通过打开“政策之窗”,颁布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或法律来保障成人教育发展。比如《,继续教育法》《工作促进法》《教育假法》等对成人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保障其权利。德国劳动者可以带薪接受教育,并享有专门教育假期。相反,中国成人教育在顶层设计上并没有很好引导,缺少弹性规定,终身教育没有成为公民的共识。教育与工作、生存与发展在中国成人教育中是冲突的。加之成人教育形式跟随普通教育形式,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当前,中国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多依托于高校,而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后,学校内部资源和教育需求之间矛盾已经日益突出。高校领导者更加乐于从办学经济效益上选择教育类型及办学形式,因为成人教育的学费比较低,所以依附高校教育主体的成人教育日益成为“鸡肋”。德国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国家大学主办的教育机构外,还有企业、教会、政党和私人函授机构等,甚至图书馆、博物院、社会文化中心等机构都可以提供进修和学习机会。当然,办学主体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且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教育机构,保障成人教育的顺利开展。这种多元办学主体是非常符合成人教育本质的,符合成人教育是集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休闲娱乐、完善精神个性等各种教育为一体的终身教育。

二、几点建议

通过对比中德两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成人教育内涵式发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抓紧科学立法

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教育发展同样需要法律保障。法的规范作用不仅仅有强制性一方面,还有引导、评价、预测、教育4个更重要的作用。要走出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误区,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引导成人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用法律来评价成人教育的成就和意义,用法律来保障成人教育的成果,用法律来体现“终身教育”的共识。应该尽快出台《成人教育法》,以便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保障其可持续性发展。

(二)倡导教育创新

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倾向于注重个人能力发掘和培养。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教育大会和1985年第四次国际成人教育大会通过的最后报告指出“:不论其内容、水平、方法如何,是正规的或非正规的,不论是连续的学历教育,还是企业的学徒训练,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成年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使他们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独立发展的两个方面,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以改变”。因此,构建既被社会认可,又重视个人发展的成人教育体系,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去“普教化”

中国成人教育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升级轻能力培养,使成人教育作用大打折扣,封锁了成人教育发展道路。成人教育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侧重于学生工作后的实际问题、实际需要,职前教育是准备,职后教育是发展,单一的“补偿学历”教育在教育改革后已经没有市场。

2.多元、多层次性

中国成人教育办学主体多寄生于普通教育,师资、教室、教学方法和内容等都是从普通学校借来的,社会广泛参与不够,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另外,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既有大量受过不完全教育,为生存需要的成人,又有需要应对环境新要求发展的成人,还有已经完成高级教育需要继续提高的成人。不同人群对成人教育需求不同,成人教育必须是多层次的,学历层次上应该涵盖从中专到博士各个层次。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不涉及学历的发展、提高教育。

作者:王琪单位: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1、新时期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1.1教学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

教育对象多元化的成教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学分制、主修制、选修制等等教学方式对成教大学生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必将增加管理模式的难度,主修、选修打乱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体系。笔者从1997年从后勤调进成人教育学院,从事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担任分团委书记一职,对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有着深入的体会。新时代的成教大学生管理方式由传统的固定化转向多元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时间,虽然有利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但不利于成教大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

1.2网络技术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向信息技术转化,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成教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难题。网络生活教现实生活而言它具有相对的自由和平等,这对现实社会形态以及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多种文化的影响下,成教大学生的管理方式面临着新旧交替的价值观以及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影响,给成教管理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3后勤社会化到来的挑战

新时代各行各业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成人教育在管理方式上也坚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复杂,有些“家长学生”选择在校附近租房的方式来减缓家庭与学习矛盾,这就使大学的管理方式趋向生活化。另外学生宿舍条件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宿舍管理关系到对学生生活的管理,又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2、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面对着社会的转型,成人教育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革新,笔者总结多年成人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对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了以下总结。

2.1管理理念要“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这对新时期成人教育管理理念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成人教育管理模式面对重大挑战的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成教管理者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思想。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不仅增加了管理模式的人文性,同时对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处替学生着想,在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2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建设管理体系

成人教育的管理方法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迅速调整。从现代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准则,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沈阳华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第四篇

一、近十年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成人教育创新研究综述

(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与成人教育创新取向研究

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创新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和学界一个新的研究焦点,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牵引式研究,以揭示两者之间的本然联系。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体系创新问题探究方面,黄尧指出,创建学习型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在科技、教育、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为目的,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是新形势新阶段城市政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也是成人教育创新的新课题。叶忠海认为,构建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终身教育体系不是各种教育要素的简单相加,重点应把握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要素,要达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特别要发育社区教育要素。唐伟志认为,要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终身教育,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深化改革,实现成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还有一些学者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机制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叶忠海认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教育沟通制度、回归教育制度和社区教育制度,特别是高中后各类教育沟通和衔接制度,弹性学制、学分制和市民社区学习成果的认定和互认制度。曾青云主张,要完善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建立教育休假制度,明确规定每位职工在职期间的最低离岗学习时间,侧重对成人学习的经费和时间投入,以此保证人人享有学习的权力,人人都尽学习的义务。唐伟志认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要建立成人机构的合作机制,因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最注重的是“人的素质”,而成人教育机构的合作化恰好符合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素质的要求,故可提升成人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有不少学者则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职能创新关系问题进行了透析。袁雯提出,采取政府主导、有序推进、完备体系、激发基层学习活力以及营造城市学习文化等方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应设立成人教育的专门职能部门与业务指导部门,确保创建工作实效。苑大勇认为,政府应该顺应终身学习的世界发展潮流,并且充分与国际接轨,制订出具体可行的学习型城市政策,提供完善的保障条件,同时,进行跨部门组织的深度合作,有效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曾青云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政府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外,还必须对成人教育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和目标结构等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由上看出,目前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与成人教育创新取向的研究视角十分新颖,学者们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体系创新问题、机制创新问题和职能创新关系的视阈,对两者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深刻揭示。其中,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对成人教育体系的创新,也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完善社区教育制度,激励机制和成人教育机构合作机制等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党和政府的支持和调控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等新认知,更是真知灼见。但笔者也看到,目前,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相关研究还存有一些缺撼,如研究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构想性、推论性,研究对象主要是微观性、具体性,而对于整体性、全局性、理论性的研究有所欠缺,这些在后续性研究中要注意调整加强。

(二)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特征与成人教育创新问题研究

在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随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问题的显露,促使许多学者及时地把研究重心放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特征与成人教育创新关系方面,其中,探讨最多的是关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基本特征与成人教育创新认知、创新方法、创新行为等方面的关系。有学者从学习型城市建设整合性特色与成人教育创新认知问题展开。张永、马丽华等认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成功实践证明,需要将包括党政主导力、教育支撑力、社会民众主体力在内的各种力量整合成统一的力量,整体性推进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张信和建议,用学习型城市总品牌来整合各类纵向与横向的子品牌以统筹和推进建设是一种有效办法,强化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的价值,打破各种共享共建的障碍,并逐步使形成的学习型城市品牌文化成为各类市民群体的联系纽带。谢浩和陈丽认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使人人都有参加学习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一些学者还从学习型城市建设大众化特色与成人教育创新方法问题导入。高志敏建议,要让学习型城市建设超越传统的教育制度,突破以往的生活方式,同时,结合人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动态性与可能性,将学习型城市打造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全新城市。洪霞芳认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求城市全体居民普遍参与和积极投入,用成人教育思想帮助市民扭正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其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活动中。曾青云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学习型社会一样,整个社会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大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应融为一体,处处、时时、人人皆能学。也有一些专家从学习型城市建设常态化特色与成人教育创新行为问题引伸。叶忠海指出,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注重打破隔绝教育领域和劳动之间的壁垒,要进一步强调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注重学习成果的认定和互认制度。王夏斐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注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通过创办网站和学习专刊,办好市民大学,建立“学分银行”等方式,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了“零距离”的学习平台。马良认为,构建学习型城市只有理念上的创新,才能带来制度创新,学习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可以说,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彰显了社会和学界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之间关系把握的深入与深刻,特别是诸多专家试图从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成人教育创新问题切入,探究学习型城市建设对成人教育发展的目标、行为、路径的影响与作用的必然性,研究的视野新颖。尤其是从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教育、行政等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等问题对我国成人教育创新的影响进行探隐,这不仅对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创新实践关系的理顺,提供了富有导向意义的思维,也为后继性研究拓宽了研究视野。

(三)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对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对成人教育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学界的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创新路径进行了多向性研究。有学者从智能型城市建设视野对成人教育创新进行引导。孙爱萍认为,智能城市建设日渐成为我国新城镇化建设的主流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同时,也为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成人教育搭建起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为载体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陈伟光、蔡歆等人认为,从人的全面发展诉求视角出发,智能城市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成人教育形式,以解决市民复杂多样的学习需求、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等问题,以期塑造成人教育品牌。史士本则认为,智能城市建设趋势呈现出成人教育载体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教育载体网络化走势。也有一些学者从文明型城市建设视角对成人教育创新进行引思。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城市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是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一观念的提出,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理论依据。晏尔等人认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加强全民生态教育,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还要加快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会使成人教育为城市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撑。鲍宗豪认为,文明城市建设包括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三个特点,城市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的投入,这必然使成人教育的功能得到不断发挥。还有一些学者从生态型城市建设视阈对成人教育创新进行引袂。曾青云以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型城市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念”,为成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扩展提供助力。郑义寅认为,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成人教育要顺应“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用包括“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在内的多种形式,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使之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支持。刘哲等人认为,生态城市建设必然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城市生态理念也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上述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设计的研究正向纵深发展,诸多学者力图以智能型城市建设、文明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等为切入点,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品牌、路径和蓝图进行深层描绘与深度探究。其中,对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搭建智能型城市成人教育网络平台、塑造成人教育品牌的构想;对生态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描划;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可操作性建议等成果,反映了人们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刻与深远。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成人教育创新研究的趋势与畅想

直面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大潮流,必然促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创新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尽管当前我国学界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通过若干方面的软着陆,进行必要的补苴罅漏。

(一)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研究主线

目前,关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研究,虽拓宽了该相关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二:

(1)理论研究有余而实践研究不足。有些研究还停留在凭借主观臆想、运用理论推演与创造、理论评价与再建构进行简单概括和抽象的阶段,而缺乏实践性研究,使得研究成果说服力不强。

(2)一些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推测方面。大多是以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人教育的一些具体表象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尽管学者们提出了诸多看似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建议和策略只是凭借着想象或推理而进行的一些构想式思考,并没有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及实践性研究,从而导致研究成果陷于滞顿于纸面,而无法付诸于实践过程的窘境。综上所述,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发展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纸上谈兵,而是理论与地区特点结合,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理论研究要引导实践性研究。很多学者常常强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这必将使研究者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然而,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实践,实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基石。因此,在研究方法中要注重二者共行、协调互推、同向发展,切忌在强化理论的同时弱化实践。其次,实践性研究要反馈理论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方向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扎根基层,将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发展的理论应用于城市发展的前沿,在实践中认真调研、分析与研究,描绘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特色风格和成人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和基本特征,从而探寻适当、可行的建议与方略,为理论研究的建构、推论、假设提供实证支撑。唯有如此,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研究才能源远流长。

(二)以“泛化与精细同进”为研究主行

通过对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的细致分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对现象描写和空乏对策的“泛化”研究层次上。具体表现为:

(1)研究的内容空泛,诸多研究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面面俱到,从其认知、体系、机制、方式、策略等等所有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正是这种“方方涉及,面面俱到”,使很多相关研究成果陷入“方方涉及难深入,面面俱到难顾全”的“空泛化”窘状之中。还有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没有从本质上探讨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创新的关系,所谓的成果只能是一种浮华于表而空泛无物的妄言。

(2)顶层设计的研究缺失。大多学者或成果,只是以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作为主要对象,热衷于诸如推进机制、体系建设、评价指标、绩效考核等问题进行,而对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亟需的顶层设计则表现出整体性缄默,以至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研究,提升成人教育应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变化能力的研究,建立成人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接轨的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应有的价值与地位的相关研究成果,委实难与寻觅。由此可知,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发展创新关系的研究,不仅需要以泛化似的高谈阔论,更要有精细化的研究为支撑,相关研究由“泛论”转向“泛化与精细共进”已如箭在弦。

(1)研究的目标既要精确又要构想。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和成人教育创新关系的研究目标除精确外,还要有一些合理构想与推测为铺垫,对两者之间的现实目标与远景目标,进行既有现实因果,又有前瞻研判的深度研究。

(2)研究方式既要精密又须广普。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进程,准确周密、清晰细致的研究方式,必定是其方法论选择。然而,这种精细化的实证性研究必须要以泛化的质性研究加以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往那种舍本逐末、表里不一的研究弊端。

(3)研究的行为既要精炼又须大气。在未来研究中,既要以专业化视角对研究行为进行必要凝炼,同时更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研究进行顶架层面上的设计与思考,由此,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创新关系的研究行为才能珠联璧合,经受得起时间的锻打。

作者:宋琼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五篇

一、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培养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和职业要求,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函授、业余等不同学习形式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等要求的原则,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实现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阶段实践与毕业综合实践一体化;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教学内容以体现实用性、结合生产实际及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元化、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培养方案的特点是:①平台+方向特色。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构建多元化、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平台+方向”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课程组的教学目标,设置与课程组对应的项目实践,以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实践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②探索学年学分制改革。在培养方案设计上,鉴于目前学分制改革的条件限制,我们实行学年学分制,既强调学期必修课程,同时给学生选课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③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加强了实验、实训环节,课程实践与专业资格证证书相结合,加强“双证”培养的力度。④增加学生选修课的自选形式,以学员为中心,实现个性化培养。⑤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突出应用性、针对性,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在保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科学地规划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所侧重。⑥充分体现整体优化。正确处理好政治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对于专科与本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做好两个阶段的课程衔接,既保证了本科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避免了与专科内容重复。

2.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构建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应根据专业建立相应的企业基地,不定期地为相关企业提供业务培训,同时相关企业对专业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人才培养提出特殊要求,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的人才。成人教育的学员来自于不同的岗位,学习时间、地点很难统一,原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除了采取培养方案分专业方向、试行学年学分制、增加选修课这些措施外,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把现在的以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网络教学为主、网络答疑为辅的模式转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特色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

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按照课程类型进行划分,根据课程性质,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体现成人教育特色,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减少理论、增加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培养学生编程思路和方法为根本,教学内容上减少语法介绍的学时,增加实例算法的介绍。确定教学内容后,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完善课程教学资料的建设,使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基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课程建设上首先是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在课程特色上下工夫,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材建设上进行突破,加强课程特色的建设。根据目前计算机专业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编写成人教育计算机教材,教材以案例和项目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关键知识点通过项目和任务来体现,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掌握关键知识点,同时便于学生自学。

三、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强调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面授过程中,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将关键知识点通过项目和任务来进行体现,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掌握关键知识点,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虚拟实验技术的引入、虚拟工作环境的建立,为成人教育的教学创设新的学习情境。通过构建网络课程和数字资源,方便学生自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解决工学矛盾,采用多种方式来组织实验教学。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两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编程理念,掌握编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课程实验的学时数,开发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建立实习和实训基地。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在培养方案中,增加项目实践环节,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一个方向和题目进行项目实践,项目最好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进入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可以和项目实践相结合,对项目实践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和开发,最终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实践和毕业设计的结合,不仅保证了学生对毕业设计流程和要求的掌握,还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综上所述,对计算机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满足企业及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专业成教培养的需要,才能使成教学生适应社会,达到计算机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作者:李业德田爱奎单位: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六篇

一、职业教育在社区成人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职业教育是社区成人教育推动城乡二元化结构转换的重要载体

我市部分区县的外出打工人员在打工前还有相当一部份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劳务输出形成了“三多、三少”的局面。即靠体能打工的多,技能打工少;临时打工多,常年打工少;招工报名应聘多,录用合格少。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实体——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参与社区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二)职业教育是维持社区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职业教育是维持社区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职业教育有利于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使得社区成人教育得以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技术,就目前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坚持以成人教育、特别是以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为重点,是今后社区教育的一项长期而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批“单位人”正转向“社区人”,社会成员正在加快融入社区。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人”,就抓住了教育培训的主体,解决了社区成员生活质量、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是社区教育对社会发展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贡献。二是已经就业的技术人员,随着生产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的升级和变化,需要通过社区成人教育接受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从而社区成人教育可得到持续发展。

(三)社区成人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职业教育在开展社区成人教育中具有明显优势,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中非学历的各类教育培训,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社区成人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职业教育应把握机遇,把社区成人教育的重点放在社区成员急需的,而其他教育还覆盖不到的教育培训项目上,大力开发有针对性的社区成人教育培训内容,面向社区全面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开拓职业教育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概括起来,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依托社区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在需要开展技能培训的地方开班,定点进行短期技能培训,这种方式只是借助了社区成人教育机构与的地方,其他一切都由职业学校操办。二是职业学校外派专业教师支持社区成人教育,进行定期授课。三是职业学校外派培训技术指导人员,协助社区成人教育开展培训工作。四是职业学校为学校所在地社区提供社区教育活动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人力支持,积极参与所在地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五是在职业学校内设班,由社区教育机构推荐学员进行培训。六是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采取“订单”、“定向”、等培训模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三、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策略及具体措施建议

(一)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策略

1.整体把握、科学策划。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决策者整体把握、科学策划、精心设计。职业学校对社区成人教育须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市场及社区居民需求、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服务方向和内容并通过严密的组织实施之。

2.拓展思路、多元发展。职业学校参与社区成人教育正处于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基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介入方式和途径,若职业学校能够拓展思路,积极思考,打破成规,引入更加灵活有效的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树立品牌项目,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会更有利于服务社区成人教育发展。

3.积极参与、重质保量。职业学校内部要通过诸多办法统一认识,调动校内可用力量,积极参与、悉心建设社区成人教育,务必保证社区成人教育的质量。

4.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职业学校在承担社区成人教育任务时,可以不拘形式,加强院校、校企等多方合作,在教学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服务好社区成人教育。

(二)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建议

1.明确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平台。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验的重要举措。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主体,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同时,明确职业学校在社区成人教育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是“双赢”,有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2.拓宽培训领域,增加参培总量。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拓宽社区成人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增加参加培训学员的总量。除积极承接国家财政拨款的培训项目外,要多与各大中小型企业及公司联系,抓住机会,争取单位支付项目。多开展与当地公司、工厂、特定企事业单位对接的“订单、定向”式培训,与其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定期培训技能人员。

3.制定政策,激励参与,注重教师素质,增强能力,保证培训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并逐步完善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教育相关制度,明确职业学校、校内教职工、学校学生在社区教育中的具体任务,制定职业学校师生服务社区教育的经费及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同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调动职业学校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参与社区成人教育的积极性。每年派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赴基层社区进行授课,达到一定学时,给予评职或年度考核评优奖励。职业学校可根据需要,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与社区成人教育;参加服务社区成人教育的教师需定期通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增强教授能力,保证社区成人教育的培训质量。

4.打造“数字化社区职业教育服务平台”,建立开放、动态的社区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打造“数字化社区职业教育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把职业教育服务延伸到基层社区。定期更新网络资源,服务社区大众,为社区学员提供自助学习的机会。

5.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学习形式,设“学分银行”,人性化考核。为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群的培训需求,职业学校在开展社区成人教育培训项目时可采用灵活而相对开放的培训形式,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理论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学习形式和学制也灵活多样,全日班、半日班、夜间班和周末班等多种形式并存,方便学员学习,根据不同学员的实际情况按需施教。在比较长期的培训项目中,比如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培训项目,设“学分银行”,让学员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考核修完学分即可获得相应证书,学习时间较为灵活,尽量避免工学矛盾。

6.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职业学校与所服务的社区相互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职业学校可以请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到校交流,了解学校发展和专业设置情况;社区管理机构也可以请学校负责培训工作的老师到基层社区走访,参观辖区内企业、工厂等单位,了解社区培训需求,针对社区提供的人员信息,学校建立生源档案库,适时对他们进行不同种类的岗前培训或者再就业培训;职业学校定期为社区提供用工信息,建立长期有效的交流制度,为共住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出力。

7.耐心讲解,制度约束,严格管理,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做好培训组织工作。在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教育过程中,对一些缺乏学习意愿和动力的参训学员,学校培训组织者要耐心讲解培训目的和意义;国家财政拨款的培训项目,比如农民工培训,灵活培训时间,可以启用“学分银行”,尽量保证他们完成培训任务;国家财政拨款项目的相关管理单位制定退补政策,即对于无理由不能按要求完成培训的学员采取收回政府补贴的措施,另安排学员替补,遣退学员记录在案,两年内取消学习资格,不予发放相关技能证书。

8.校校、院校合作,增设专业,扩大服务面。突破地域限制,联合多所专业优势互补的职业院校共同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相关工作,满足不同培训需求,增加培训专业种类,扩大服务面。不同类别的学员有不同的社区成人教育需求,如果要一所职业学校满足所有需求,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还浪费教学资源。因此,建议突破地域限制,联合多所专业优势互补的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增设培训专业,尽量满足学员不同学习需求,跨区域进行社区成人教育培训服务。这样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大大增加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各职业院校之间可合可分,根据实际情况服务社区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9.落实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文件,明确在教育附加转移支付中落实成人学校、社区学院(学校)的培训经费,以确保各项建设、教学设施及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10.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纵向横向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结构体系,打通学历进修通道。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没有真正解决好,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还没有贯通起来,各个层次的职教与普教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建议加大改革力度,迅速建立起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教体系。完善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后教育的衔接,加强职教与普教的内外沟通,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势在必行。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带有法规性的、政府性的保护措施,如:职教衔接沟通的统筹管理机构、衔接模式、课程设置、考试形式等。只有这样,才能把职教体系建成一个由初等、中等与高等乃至研究生教育组成的完整的教育与培训系统,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效地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或其他高校合作,打通社区成人教育学历进修通道,为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企业或工厂职工类人群提升学历提供方便。

作者:傅渝稀 余正平 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