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变革与创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变革与创新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断引入互联网元素进行创新,但收效甚微,多数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仍存在不足。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方法,需要真正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用网络大数据的思维来重构教育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安全教育传播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

互联网语境下,社会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刻不容缓,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招生规模、安全管理、校园环境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诈骗、自杀、火灾、校园暴力等方面的校园安全事件还是频频发生。[1]一方面说明安全形势愈加复杂,高校安全管理能力还需加强;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新情况,全新的安全形势需要高校安全教育者实时地制定安全教育策略,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来重构教育模式。

一、互联网介入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特别是QQ、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日益融入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构建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情感、道德行为都在产生深刻影响。[2]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基本上都使用了互联网平台,组建QQ群,开通微博,有些高校还建立了微信平台和安全教育APP。与传统安全教育相比,这些网络化平台虽然替换掉了教材、黑板和粉笔等传统工具,但教育效果、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还是比较传统,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并没有根本改变。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育效果上没有明显改善

根据网络检索结果,目前全国已超过200多所高校保卫处(部)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通过与安全教育媒体公司开通了的安全教育微信客户端,的内容涉及安全工作动态、安全教育微课、警情提示、安全常识等方面;几乎所有的高校保卫处(部)都有自己的校园安全工作群和部门网站,这些平台在工作介绍、安全知识、公告等方面发挥着优势。表面看来,高校的安全工作在使用互联网上成绩显著,但教育效果并没有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没有明显改善。在随机检索的数十个高校保卫处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中,每一期安全教育文章阅读数都不超过500人,在被调查的高校保卫处网站上,工作动态和安全常识等信息板块的浏览量也很低。(二)内容创新上相对滞后,信息依然单一、陈旧从搜索调查的高校保卫处网站、微信等相关教育平台的内容上看,相关安全常识、安全教育等专栏在形式上还是相对传统、老套,内容解说主要还是靠“文字+图片”的方式,视频、动画、音乐等视听化手段运用的很少,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由此,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互联网”,基本上还是互联网“新瓶”装“旧酒”。

(三)正在运行的网络教育平台,知识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

从高校安全微博、微信和工作网站等平台上可以看出,的信息主要根据大学生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总结,且多是安全事故发生后或上级发文后的一段时间内安全信息频率较高,宣传教育的力度比较大,但安全信息的日常化并没有形成,甚至很多账号只是刚开通时动态,后来就成了僵尸平台。有些保卫处网站里的安全栏信息也基本不更新,工作不系统。另外,网络平台上的安全知识也相对零散,没有经过系统的归纳整理,没有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内容上还不成体系。当前互联网化的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还是把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进行的,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开展工作仅仅是两者简单相加,效果并不好。要想将互联网完全融入安全教育,实现两者真正的深度融合,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则应该把平等、协作、分享、开放的互联网特性充分发挥,用互联网思维来颠覆和重构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基于网络大数据思维的全新安全教育模式

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安全教育,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工具进行重新建构,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行为。互联网化的安全教育依存于网络信息生态,又不完全等同于网络信息生态,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元素包括网络信息人、网络信息环境和网络信息,“互联网+安全教育”的网络生态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拓展。[3]在网络大数据思维驱动下,安全教育被重新构建后应该是全时域、全事域、全空域的,其核心动力应该是从管理、人员、课程、教学、学习等方面全方位的开展。

(一)安全教育管理方面

“教育管理是管理者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教育内部充分发挥教育财力、人力、物力等各因素的作用,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4]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构建安全教育管理,主要是充分利用安全教育队伍的相关数据,从安全教育体系所有构成元素中包括安全教育物资、人员、资源等方面搜索分析数据,从技术到制度的整个安全教育管理体系内实现网络数据化融合,最终基于数据平台的基础重新建构整个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二)安全教育人员方面

安全教育人员要实现网络数据化,首先要树立互联网学习思维,能够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其次要能够适应从单一模式教学适应多种模式、混合模式教学,不断提升自己在“互联网化”的安全教学组织形态适应能力;再次要能够通过互联网召集安全教学的专家或专长人员,能够分享与交流,协作分工,不断提升适应“教学众筹”等新型教育行为模式的能力。

(三)安全教育课程方面

安全课程内容的传统教材编写过程是冗长、封闭的,网络技术介入下,安全教育内容的编写可以更方便、更快捷,教学、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直观,整个安全课程体现智能化、交互性、富媒体化等特质。课程创作人员只需要具备相应资历和资质,即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编写、封装、协同组织等工作,整个写作过程开放、有序、有效,最终形成多元、全面、科学的网络化安全教育课程。

(四)安全知识教学方面

互联网化的学习,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差异化的教学,学生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互联网化的安全教育不再仅是局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中,而是也能借助于网络新媒体技术开放式、全方位的模式,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教学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学资源。

(五)安全知识学习方面

新媒体网络技术让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参与成为可能,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在丰富的学习资源驱动下获得延伸,学习的效果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基于网络大数据信息平台,可以对学习行为和过程进行指导优化。传统的以教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网络信息传播的方式下被颠覆,互联网融合下的安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安全教育传播创新

网络化的信息可以“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利用专业网站、微博、微信、论坛、QQ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可以将新媒体的娱乐性、互动性、直观性与教育工作的思想性、知识性、政治性等相结合,使大学生接受生活化的教育。

(一)基于微视频的安全教育传播策略

微视频是指一般时间上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其显著特点为时间短、传播快、制作精致,传播信息可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多种符号为一体,具有综合性、直观性、易理解性。[5]创作过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选题上要追求新颖、可行。安全教育微视频应寻找大学生感兴趣的选题,在题材上追求“新鲜”“准确”“可行”。新鲜就是要搜集大学校园新近发生的安全事件,不再反复使用老旧的案例,追求时效性,让学生有生活感;准确即是对当下校园发生的安全事件准确判断分析,为学生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可行即是选题涉及的大学生安全策略应具有可行性,安全教育不是学习理论,而是提升安全意识和可行技能。其次,制作上要“有趣”。有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语言、图片、动画等元素都是提升趣味性的关键点,在语言上适当引进恰当的网络用语,使语言更加时尚生动,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在图片和动画上,要充分运用学生之间流行的信息符号,加入网络流行的小动画或是表情包,这些带有教育意义的语言符号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交流。再次,叙事上要故事化。叙事的故事化将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安全教育微视频制作要尽量将师生在校园中可能的各种伤害事件进行故事化。选取情节性强、能传达安全常识、让大家防范伤害的案例进行拍摄,对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重点讲述,在情节的连贯性和生动性上进行策划,以故事警示生活,用故事传递安全。还有,传播平台上要多元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微视频的传播推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可以创建专门的安全教育视频网站,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传播平台,把制作的微视频、微电影上传,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专业网站平台进行信息互动,既让安全教育微视频得到推广,还能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二)基于微博、微信、QQ等平台创新传播方式

微信是一个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消息推送、朋友圈、公众平台等功能,对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开展快速方便的传递,近两年成为大学生最为受欢迎的一种信息传播平台。有数据显示,中国95%以上的智能手机安装运用了微信。[6]高校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可以建立“户口查询”“失物招领”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可以开通专门的安全教育服务功能,上传安全教育微视频、动画、PPT等形式的微课程;可以发送时效性、新奇性的安全提醒,有“料”的安全信息。在吸引关注和圈粉上,可以通过有奖问答、抢红包等活动吸引学生关注;建立安全保卫私人账户,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增强安全账户影响力;通过每天发送有趣信息,积极凝聚朋友圈人气,另外可以建立逐级联动,将重要的安全信息在朋友圈中扩散,调查显示,朋友圈比公众号的信息关注度还要高,通过朋友圈扩散重要的安全信息是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近两年人气虽然有所下降,但由于其极强的时效性、随意性、易读性、互动性等优势,一直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一是实名认证的微博可以让信息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增强;二是有些重要安全信息可以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及其它相关部门等转发,弥补自己粉丝不多、传播力不强的缺陷;三是微博信息可以图文并茂、视听具备的,以迎合青年学生的口味。作为伴随QQ成长起来的一批年青人,目前大学生群体对QQ的使用和依赖程度仍然不低于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QQ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在线聊天、传送文件、视频通话、共享文件、邮箱、网盘等多种功能,工作学习上甚至比电话通讯更方便,是网络时代受欢迎时间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通讯方式之一。安全教育工作仍需要加强对QQ工具的全面了解和运用,掌握学生的使用动态,进一步把QQ群、QQ空间的潜力开发出来,达到对安全知识的时效性传播。

(三)通过开发安全APP、网络论坛等拓展传播空间

APP即Application的缩写,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服务应用程序,APP逐渐被越来越多接受并使用,在社会上被广泛应用和普及。目前,安全教育类的APP应用还没有在市场上售卖,但作为一个专业的安全教育服务应用程序,有很大开发的前景,且有些单位已经在推广使用。新开发的安全APP,可以主要用于安全防护,对一些安全信息实时推送,普及安全知识,还可以针对社交安全,专门开发一些特色功能,比如可以监控通讯录里没有存储的电话,对一些安全隐患的陌生来电进行监控、告警或阻断。在校园网络论坛、社区里,有着多年积累起来的较为忠诚的老用户。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热点论坛和网络社区受关注度渐渐降低,但其凭借一定数量忠诚度较高的人群,在信息传播力度上仍然不可忽视。平台上的话题一般是主题集中,适合开展谈论,并便于引导,如果利用适当,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语境下,继续关注并开发利用好网络论坛、社区功能,仍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小娜.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7:22-24.

[2]王兆先.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4):116-118.

[3]王维婷.大学生网络受骗及其防范研究[D].太原:大理大学,2017:50-51.

[4]鲍凡.“泛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7:42-48.

[5]汪先平.网络“圈层化”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51-154.

[6]刘金生.微信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运用[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3):139-141.

作者:刘德群 单位: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