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论文范例

教学教研论文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1

1.经费支持

没有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严重制约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但地方教育行政部分的经费投入会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多渠道筹集资金。除上层拨款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行政优势,鼓励企业及个人对教师教育科研进行资金捐助。

2.培训支持

在教育科研的培训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有能力请某一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培训,还可以联系教育科研部门、高校教师为其答疑解惑,在提供教育科研培训所必需的设备和场地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带薪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有利于助推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

3.教师资源调配

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重,部分中小学存在教师缺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师而言无疑是有心无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尽力为其减压,保证教育科研开展的时间,以保障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总之,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要在教育管理者与决策者角色上呈现一定的前瞻性,要能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着推动本地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又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加强领导,从各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教育科研提供正确的政策指导,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需要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科研部门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我国教育科研机构的全面建立与发展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可以说这些机构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应了当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与运营为当地的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提供了教育决策与咨询,提供了改进教学的相关意见与建议,从而使其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教育科研力量。教育科研部门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机构,集聚了大量的专业研究人才,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吸引力和凝聚力,并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教育科研部门的核心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和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并以此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它的主攻方向是多出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并为当地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服务。教育科研部门尤其是地方教育科研部门,与学校之间有密切的合作与联系,不仅是在教育科研部门的研究上,也体现在学校科研研究对其的需求上。因此,教育科研部门应该与学校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明确一线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瓶颈,凭借自己的人员优势和研究优势,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到中小学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以各种培训班、讲座等形式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提高其科研能力。教育科研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具有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素养,视野比较开阔,信息量比较大,而以实践知识见长的一线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运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可以在合作研究中共同进步。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需要自我发展

本文所讲的自我发展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科研部门及制度等的完善。教师教育科研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幸福指数,同时,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教师所进行的一切教育科研活动都需要学校为其创造与提供必要的条件。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机构的完善、教育科研制度的规范、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培训和有效的教育科研评价都是保证科研顺利开展的基石。

1.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教育科研机构对于确保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置,可以是校教研室(组)—教研组和课题组(实验组)的教育科研机构,也可以是学校教科室—学校评审组—课题组等其它形式的教育科研组织管理体系。无论学校采用哪一种教育科研机构形式,都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教育科研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选择哪种适合本校的组织管理系统,都应注重并充分发挥其管理权限。

(1)课题的管理。

“课题管理里包括课题规划、立项论证、过程监督与管理、课题的鉴定与评价和课题的应用与推广等几方面,还包括对科研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的管理”。

(2)队伍的管理。

教师科研队伍管理包括对参与教育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其配备情况、对参与教育科研的人员的培训与指导等方面的管理。在管理中,要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既不对日常教学活动造成影响,又有利于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3)经费的管理。

科研经费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教育科研机构要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一分钱都花得物超所值。

2.制定规范的教育科研制度

只靠学校成立的专门教育科研机构来进行教育科研的管理是不够的,对教育科研的管理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同时发挥作用。所谓无形的手即是指规范的教育科研制度,“明文规定是教育科研正常、有效进行的强大后盾”,因此,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教育科研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科研制度的建立要经过调查、分析、试行、修正和实施五个阶段。调查和分析是教育科研机构对本校及本校师生等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分析本校进行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确定有意愿、有能力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并制定出适合本校教育科研的制度体系。试行、修正和实施是对已制定出的制度进行修正和再实施的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拿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为教师所接受的管理制度。“一套科研管理制度,应包括课题申报立项、经费管理、成果评审和奖励等”。教育科研制度一旦制定并开始执行,就应发挥其约束、制约的作用,以更好地保证科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3.创设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有助于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愿能力,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积极开展。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活动,使教师处于巨大的压力场域之中,而教育科研是在此基础上的额外工作量,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尽量减少教育科研给教师带来的额外压力。

(1)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疾苦,尽力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基本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对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要求,而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是其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

(2)合理配置。

合理调配教师资源,保证教师教育科研的充足时间。减少教师在规定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工作量,保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进而保证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果。

(3)拓展资源。

为教师提供进行教育科研的尽量多的信息:包括图书资料、电子资源、专家指导等。教育科研的开展是建立在已有研究之上的,必须通过电子资源等了解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动态。同时,图书和专家指导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

4.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素养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学校平时也有对教师进行培训,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对教师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究其原因,是学校提供的培训脱离教师实际,缺乏针对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方法论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要对本校的教育科研教师队伍有清楚的了解,对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同时,培训内容要贴合教师实际,能够为教师所接受。

(1)注重理论知识培训。

一线教师的实践知识丰富,但是理论知识的缺乏必然影响其实践知识的提升,在教育科研中也是如此。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是针对一线教师的培训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切合性,即进行培训的理论知识要有选择性、针对性。

(2)加强研究方法培训。

在培训时,要选择一线教师容易运用、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等。同时,在研究方法的培训上还要注重对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全过程的培训,课题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运作、资料收集与归纳及论文写作等。努力帮助教师尽快地掌握教育科研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

(3)明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断地传授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和技能,教师本身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反思、再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信息的提取和对实践知识的反思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进而为教育科研的开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源泉。

(4)拓展培训的途径与策略。

开展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校本培训,可以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也可外出学习集中培训。培训方式的选择要因校而异,但必须秉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切不可盲目而为,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5.增加教育科研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2

一、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一)根据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

实践中教师应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严格贯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并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实验目标将有机化学实验分为研究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基础实验四个类型。教学中应根据院校等级对教学中开展的重点实验类型进行科学确定。如应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作为二本学生的重点试验内容,并适当穿插茶叶咖啡因的提取分离实验等一些研究型、设计实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取分离与有机合成,对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加深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安排应由易到难,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相关内容,实现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最终激发兴趣。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实验内容

教师应当全方位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如将与合成药物相关的实验作为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包括制备无水乙醇、氨基苯甲酸、肉桂酸、正丁醚、溴丁烷、乙酸乙酯、阿司匹林;升华纯化茶叶中的咖啡因;提取分离菠菜胡萝卜素等。将工业乙醇蒸馏、阿司匹林的重结晶、茶叶咖啡因的提取、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医学检验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重点。

(三)结合环保理念筛选实验内容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充分贯彻环保理念,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污染较大实验的开展,并通过开展微量或半微量实验降低药品损耗和废气排放。如传统教学通过环已醇酸化脱水获得环已烯的实验,实验品环已烯的气味较臭,而醇酸化脱水制备环已烯的理论知识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应将其去掉。再如进行测定熔点的实验中,传统方法的热浴为浓硫酸,在操作过程中硫酸变黑的情况经常发展,并对熔点观察造成影响。这个实验还会产生处理废硫酸的问题,所以可将硫酸改为硅油作为热浴,虽提高了成本,但可重复使用,长远地看,其性价比优于硫酸。

(四)实验内容要突出医学特色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突破传统化工性质过强的实验,科学选择医学特色明显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如传统实验通常采用乙酰苯胺及萘、苯甲酸等作为重结晶实验的实验药品,逐渐用丹皮酚、阿司匹林代替了传统的实验药品,不仅充分体现药学特点,还能有效利用其他实验产物。再如高校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师还可开展如茶叶中咖啡因升华纯化、提取菠菜胡萝卜素、分馏丙酮—水或甲醇—水等分离纯化的实验。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以一定教学思想为依据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程序和策略体系就是教学方法。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有针对和选择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对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有机化学实验,但很多高校存在学生人数多、设备相对有限的问题,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应当探索半开放式的有机实验教学模式,拓展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有兴趣和科研意识的学生有条件、有目的地提供开放式实验,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应用和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培养,最终推动学生有效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并为毕业论文做好准备。

(二)对模拟式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在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探索模拟式实验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在开放式实验中无法充分满足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引入模拟式教学十分必要。如环已烯的合成实验毒性大、污染重,一些实验由于课时问题无法到实验室开展并对后续学习影响较大,教师可以采用课件模拟实验的方式。对于模拟实验课件应当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主导课件制作,学生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此外,教师应对网络自学模拟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如为了对常量法和微常量法测沸点的不同、乙酸异戊酯和乙酸乙酯制备的不同进行有效说明,应对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有效设计,学生模拟学习网上相关的实验课件和课前的讨论讲解,对理想的操作方法和改进实验方法进行探究总结,实现视野的拓展和学习内容的丰富。

(三)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进行有效培养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由教师负责问题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布置等内容,学生借助网络对问题答案进行探索,让设计实验活动目的在教师的点评和师生讨论中得以实现。任务教学法比较适合网络实验知识自学模式,如教师讲解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相关内容时,应当引导学生对乙酸乙酯的工业制备方法变迁、世界各国的生产情况等进行了解,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对启发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难点和疑点教学时可使用问题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应对硫酸的作用、为什么反应需加入大量硫酸、酯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进行设计,酯化反应特点和部分条件经过学生的预习得到解决,但通常会认为硫酸起催化剂的作用,没有真正理解改变温度环境才是加入大量硫酸的本质目的,在较高温度进行化学实验能够提升反应速度,利用反应平衡常数的提高间接提升乙酸乙酯含量。教师通过对学生理解该实验的一系列问题的启发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虽然有多种教学方法,但教师为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应当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依据,通过对“问题—发现”等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三、总结

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研究了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以期为提升我国高校医学教学水平贡献绵力。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医学教育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通过对现有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不断提升医学教学成效实现学生培养目标。

作者:张奇龙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

第二篇: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有效途径分析

一、实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中职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认识不透彻,导致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缺乏有效性.对此,中职化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入手,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进行中职化学“有机物属性”章节的教学中,苯常常是作为有机溶剂使用的.在一次萃取实验中,教师得到了少量苯与水的混合液,发现这两者都是无色液体,但呈现显著的分层现象.于是,教师顺藤摸瓜,利用苯水混合液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崭新的化学实验情境.此时,学生们在该情境的调动下,天马行空般的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有些学生提出,我们继续向混合液中加入水或苯,观察哪个分层的液体有显著增加,则说明对应液体所在的位置.还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向混合液中添加碘水.由于苯可以萃取碘,导致原来的混合液进一步分层,在原混合液中,出现上层变紫、下层褪色的现象.于是,利用该原理我们可以推断出原混合液中苯与水的对应层.有了上述的情境,中职化学教师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了解、学习实验仪器,将化学实验时所作出的结论展示给学生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往往是辅助环节,只是用来为化学知识教学作铺垫.但化学实验的用处远不止如此,实验不单单是为了进行知识和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教材中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环节中去.对此,中职化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例如,教师首先要将传统的演示实验变为人人参与的自主实验,将化学实验主动权归还到学生手中.受到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教师必须开门见山,在课堂伊始就简明扼要的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有了上述的基础后,剩下的就是大胆的放手学生去做.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步骤、仪器使用等方面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化学实验意识.对于化学实验过程中偶然出现的一些影响实验进程的故障和问题,教师切忌包办,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尝试寻求对应的解决策略.如此一来,学生们在亲自动手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实现了中职化学教学的自主性.其次就是对化学实验报告的处理,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论的分析,都是决定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教师可以将每次化学实验的过程记录成表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数据、步骤、结论的顺序进行填写.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误差,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将他们罗列出来,理清思路、认识问题所在.

三、完善实验步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中职学生首要的能力之一,是学生们面对社会竞争时最有力的武器.在中职化学教材中,依然存在不足,化学教师切忌一味依赖化学教材,必须要大胆的进行革新和改进.在绿色化学、低碳化学的号召下,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步骤,探索和改进实验步骤.例如,在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教学时,为了做到对实验的可控性,我们将启普发生器应用于该实验中,利用活塞的开关来控制实验的进程.当实验开始时,我们将硝酸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打开活塞,则硝酸流入试管,反应开始.若是进行浓硝酸与铜的反应,随着红棕色气体的产生,当气体上升到试管口时,只要关闭活塞,硝酸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变会流回漏斗.如此一来,该反应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就不会渗透到空气中了.但若是注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同上,当产生NO气体时,由于试管内原来就混有一定的杂质气体,导致制得的NO气体不纯.对此,教师可以学生进行实验步骤的完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在中职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采用H2和CO2来排除O2的干扰,在该实验中是否也同样可行呢?通过学生们对实验仪器的调整,最终学生们选择了如下的方法:将原本直接放置铜片的试管进行调整,首先加入生石灰,再加入硝酸进行溶解,最后再放入铜片.于是,我们在制得无色的NO气体的同时,实现了绿色化学的宗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拓展实验课堂,开放课外实验

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时间紧迫的化学课堂教学远远不够,中职化学教师必须妥善利用课后时间,开放实验室、实施课后化学实验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实验和实验室课外实验,帮助学生拓宽实验范畴,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这些实验往往没有教材中的步骤说明,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发掘其中的奥秘.例如,在生活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实验试剂来测定家庭常见溶液的pH.例如生活中常用的食醋、酱油、洁厕灵等,通过对其pH的测定,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再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探究鸡蛋壳的成分.由于没有演示实验的预期效果,学生们从猜想、探究到验证,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学生们在说理验证的过程中,自身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中职化学教师可以尝试开放课外实验室,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践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水质调查,探究学校周边河流的水质水文情况.对于不同地区,教师可以针对地方特色,选取不同的课外实验课题,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五、总结

总之,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学校实验室,完善中职实验教学.在日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致力于开放式、探究式化学实验;坚持课外实验教学为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观.

 

作者:顾云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贸学校

第三篇: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当舍勒推翻燃素说的时候,当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时候,当普利斯特里合成氨的时候……他们———在改变着世界!实验是化学进步的基础,化学的进步伴随着无数次的实验。对于中学生来说,让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做实验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享受实验带来的快乐,体验实验带来的成果。比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将一块钠从煤油里取出来,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然后放入加有几滴酚酞溶液的水里。这时候学生会观察到以下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终溶液变为红色。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得出钠的较多性质:1.钠应当保存在煤油中;2.钠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3.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4.熔点比较低(熔化成小球);5.钠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四处游动);6.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易燃(发出嘶嘶的响声);7.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溶液变红色)。我想这样的实验必将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会使得学生明白实验对于化学的重要性。物质的性质都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出的。重视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二、演示实验,学生的榜样

学生非常喜欢进实验室,对那些瓶瓶罐罐他们比较好奇。如果教师不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大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而是要重复好几次,浪费时间不说而且效果也一般。所以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很有必要认认真真给学生演示一次。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教师一定要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正确熟练的操作让学生熟悉整个实验流程,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加以说明。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并得到预期的结果。要想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要对整个实验过程相当熟悉才行。而且要换角度考虑学生做此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然后自己动手分情况多练习几次,之后才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简练的语言和熟练的操作会让学生崇拜教师,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

三、合理分组,学会合作

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验条件不同,很多学校没有条件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实验,当然有些实验也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所以合理的分组在所难免。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合理分配做实验的小组。让他们静动结合,优劣互补,相互带动,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协调合作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教师给学生传授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其他能力也需要培养,比如团队合作就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于集体之外。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将他们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相互带动,彼此促进,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合作,共同提高。学生之间的有效的配合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四、生活中的实验

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实验。比如当学生走在大街上有人在焊接金属;当学生走进一个工艺品小店中一位老师傅正在玻璃上雕刻鲜花;当母亲用食醋浸泡水垢用碱面洗去油渍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新教材对于化学实验更加重视而且许多实验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就能完成。比如在原电池的知识中就涉及“苹果电池”,比如研究浓硫酸性质时的“黑面包实验”,还有可以用红砖粉作双氧水的催化剂等等。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拿来做实验必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一个体现。教师在处理相关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带实验药品,我想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将更高。

五、一些不足

对于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我以为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在于学生。对于做实验,学生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但是有的时候却显得热闹而无序。很显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实验。当教师在讲解实验或演示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却显得满不在乎,自己拿着仪器直接做实验,结果在一些非常基本的操作上出现差错,以至于造成最终结果的较大偏差。另一方面是学校的问题。主要是实验仪器问题,一是不能进行及时更新,有的仪器已经用了好几年了,精确度已不高。有的仪器已经更新换代了,学校还是旧设备。二是学校的实验仪器比较有限,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制约了学生的探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学校要转变,学生也要转变。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而不是工厂,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多去实验室进行一些探究性小实验,这样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要有远见,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结果远比别人告诉结论更有成就感,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掌握得也更好。

六、结语

总之,实验教学最重要的在于学生对做实验的理解,让他们明白化学上的结论基本上都是由实验得来的,实验是化学进步的基础,实验乃化学之根本。重视实验教学,就是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作者:代吉年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第四篇: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生产生活中也富含大量的化学实验素材。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化学实验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结合教材中化学实验的特点,挖掘生活中的化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以教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溶解性》一课为例,喝汤加盐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从中分析出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首先,准备4碗汤(2碗热汤,2碗凉汤),再准备分量相同的4勺盐(3勺面盐和1勺粒盐)。然后请学生将1勺面盐、1勺粒盐分别放进2碗热汤里,观察盐的溶解速度。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向热汤里分别加面盐、粒盐时,面盐的溶解速度比粒盐要快,这说明物质颗粒的大小对溶解速度有影响,且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接下来请学生将2勺面盐分别加到热汤和凉汤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面盐在热汤里的溶解速度要快,而在凉汤里的溶解速度要慢一些,这说明温度对溶解速度有影响,且温度越高溶解得越快。最后,教师提问学生:将同一勺面盐加到一碗汤里还是加到一锅汤里溶解的速度快呢?学生经过思考能够知道,加到一锅汤里溶解得快,这说明溶剂的多少对溶解速度有影响,溶剂越多溶解得越快。可见,结合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化学实验资源开展实验,能够促使学生将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经验的融合,使化学教学变得轻松、简单。

二、联系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与化学实验内容相关的资源

地方文化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联系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与化学实验内容相关的资源,能够在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学习化学知识。以宜兴市为例,宜兴市的陶瓷文化很有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制陶艺术,以及金属冶炼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金属矿物与冶炼》时,可以结合宜兴市陶器的制作进行讲解,开展实验。此外,宜兴市还有一些有名的特色小吃,如徐舍小酥糖、和桥豆腐干等,在教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及《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这些内容时,可以将和桥豆腐干等食物的做法的原理与化学实验知识联系起来,如豆腐干的香味来自蛋白质的分解;介绍徐舍小酥糖时,探讨徐舍小酥糖里蕴含的化学知识,如含钙、磷等微量元素。这样联系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精神需求,将人文知识与化学实验融合起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三、重视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还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积极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善于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所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材中有泡沫灭火器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灭火器。经过多次改进实验装置,学生最后决定将小的塑料瓶嵌入大的可乐瓶中,在小的塑料瓶里加入饱和碳酸氢钠,大的可乐瓶装有稀硫酸,这一装置与生活中常见的泡沫灭火器十分相似,效果也很好,学生们从中收获了成就感。对于学生的这一发现,教师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自行制作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有学生发现,新制作的灭火器装置多使用几次后就松了,于是学生们将大可乐瓶改为一个完整的洗涤液的瓶子,用大试管来代替小的塑料瓶,将大试管固定在洗涤液瓶子里。经过这么一改进,灭火器更耐用了。由此可见,学生制作实验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制作灭火器,并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为化学实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生成资源。

四、总结

开发化学实验资源是实施化学教学的保障,教师不但要意识到开发化学实验资源的重要性,而且要掌握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作者:冯小敏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

第五篇: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利与弊分析

一、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利

1.可以取代一些高难度的实验操作。高难度指的是教师或学生无法完成,或是在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演示等加深学生对原理的学习。比如在原子结构认识过程中,通过氦粒子散射实验了解原子有核的操作,可以用动画直接体现原子核对粒子的作用,但是现实实验一般无法做到。还是有一些在高温高压下的实验,也可利用多媒体操作。

2.比较危险的实验可以辅助,指的是实验试剂有毒有危险或是在反应过程中会有爆燃危险,或是实验可能带来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比如在氢气点燃时如果不纯就会爆炸,或者氢气与氟气在冷暗处混合爆炸的实验,这些用视频或动画比较直观又安全。

3.可以实验重现,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克服遗忘,一些实验现象反应时间短暂,现象快速消失等,或者反应时间比较长,可以通过多媒体让这些现象更形象地呈现,让学生再一次对原理进行分析与总结。比如在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时,活性好的金属与水反应有时很快就结束,像铯与水。还有比较比较浓硫酸的吸水性时,时间比较长才能从质量的改变体现出来,从视频上可以剪切一些时间,让现象更迅速地表现出来。

4.可以形成比较统一完整的知识面。视频上的现象大家看到都是一样明显的结果,比起做实验,有些学生可能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真正的实验现象。在后继的学习与运用上能够比较完整有效地表达出来,有效避免学生回答不一致。

5.直观性强,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突出难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且信息量大,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培养了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弊

1.有些展示实验可能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的本质,做实验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新事物的接触中感受,构建知识体系,每个小细节都是实验的关键,如果仅是多媒体展示,学生根本无法知道试剂是放在哪儿的,怎么取量,如何保养仪器。比如对使用胶头滴管很多学生根本不会,但是老师在演示时其实已经说得很容易,只是学生在操作时怕把溶液滴到外面,所以大多数学生如果不亲身体验,则是无法获得真正的本领的。

2.现象无法深刻,从视频或动画看,就是看那个最耀眼的瞬间,这个瞬间很精彩,但是无法长久,因为不是自己经历完成。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亲自动手获得原理的过程,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展示只是一种强加行为,告诉你,其实原理就是这样,现象就是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直接缺失。

3.没有失败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失败到重新分析,再次实验,获得成功等一系列过程,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理念,而从视频上看到的,将是最完美的体现,老师已经将最好的实验效果展示给学生,没有失败带来的反思与学习,这是与课程理念相违背的,无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当老师在播放视频时,有些学生可能就会问,如果试剂顺序不一样则会怎样,如果温度太高则会如何,但这些只有在其自己动手时才会尝试,然而这样的课堂很显然就对这样的学生造成伤害,甚至直接挫伤学习积极性。

4.缺乏交流合作,产生共鸣的想法,在探究实验中,交流是学生完成实验有效的方法,如果仅是视频,学生将缺失仅有的几次的交流机会与学习,对学科学习非常致命。

三、总结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构成,而专职教师队伍偏年轻化,要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习特点以及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集中表现在对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均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形成无效课堂教学情况居多。教师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不用谈科研水平的提升了。与此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英语学习过程中较强的挫败感,无法找到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提升与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联点,整体通过率偏低,这些都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总体质量构成致命的威胁。随着招生专业不断增加,招生数不断扩大,作为独立学院,我院已经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技能型人才”,这势必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观念要更新,教学及评价方法要创新,教学质量更要快速提升,这样才能使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教师在大学英语改革中的作用。

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较高的英语素质,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较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熟知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组织语言教学,并能自觉参与本专业教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就成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二、课例研究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途径

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刘波(2006)在对课例研究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时,认为课例研究(Lessonstudy)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基于对有效教学理念的追求,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其基本操作过程为:①定义教学内容。②备课目标放在如何使授课促进学生学习。③授课小组观摩教学并录像。④个人课前课后反思和集体评课。⑤修改教案。⑥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个班授课,进一步评价和反思。

2.课例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结合举措。

我院自2010年起选用外研社出版发行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2013年伊始,公共英语教研室在每周一次例会上,开展课例研究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的研究措施。第一轮研究选定第一册第五单元文化阅读部分教学作为操作点(ReadingacrossCultures———LoveMakestheWorldGoRound),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课前反思与教案设计。公共英语教研室在开学初,第五单元授课前数周,布置任课教师完成课前反思写作,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就已阅课例研究理论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结合即将讲授的这一单元模块,独立完成一节课教案设计(全程授课50分钟,其中40分钟用于讲授,10分钟用于随堂测试),教案务必涵盖词汇和国内外文化对比讲授内容。②课件制作与课堂讲授。选定3~4位教师作为研究与观摩的主体,研讨课件制作及其在课堂运用所占的比例并集体制定统一的随堂测试题。这几位教师逐一授课并将授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其余教师可随堂观摩也可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进行评课,重点评议是否完成了原定的授课计划。③课后反思与视频转写。教师在授课后一周内完成课后教学反思写作及其视频课程转写工作。课后教学反思要求其对原定教学计划完成情况,重、难点把握以及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详细描述;视频转写要求教师务必真实、完整再现课堂上的话语,以便教师集体对每一授课环节处理得当与否、成效好坏等做相关分析研究。④随堂测试成绩分析与新一轮教案设计。授课班级随堂测试题由教研室组织教师统一批阅,记录学生成绩,作为分析研究新一轮文化模块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以及力求达到高效课堂的依据。

3.在课例研究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发现了诸多问题。

①课前反思与教案设计环节。教师在进行课前反思写作时,发现自己虽然知晓以生为本的重要性(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导师),但是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将教师的导学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结合?如何在教案设计时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学习有困难以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呢?教师普遍发现,只有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发挥师生合作的原则,才可以有互动良好的有效课堂。这一单元的文化模块主题是关于爱情的,其中穿插有关于中外婚俗的文化对比,教师可以在教案设计时,先提出两个导入这一主题的问题,例如:(1)Whenitcomesto“LOVE”,Whatcanyouthinkof?(2)Howdopeopleshowthattheyareinlovewithsomeone?随后利用10分钟左右疏通拓展词汇,给学生5~8分钟随堂阅读篇章,找寻6个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紧接着利用10分钟逐一提问学生,核对答案;再将各个自然段的含义与学生一起梳理,辅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再次理解篇章,着重讲解学生答案有误的地方;再利用10分钟,利用PPT音频和视频的功能,将中外婚俗进行对比,板书与此有关的拓展词汇,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结束课程讲授;剩余10分钟,用于随堂测试(篇章理解问答题和相关词汇汉英互译),测试结果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下一单元文化阅读篇章教案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科学的依据。②课堂讲授环节。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观摩教学的教师都能发现,原本以生为本的教案设计,在实际运用时,往往受学生已有英语水平和学生参与课堂意识的制约,有的班级师生互动良好,教师能顺利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了以生为本的主体多元化高效课堂;有的班级互动欠缺,课堂气氛沉闷,教师难以按照既定计划展开教学,在反复鼓励未果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进行授课,最终只能形成以知识为本的低效课堂。究竟该如何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并且使得学生吸收最大量的知识,成了教师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③课后反思、视频转写及随堂测试结果。在授课后一周内完成课后反思和视频转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原本自己毫无意识、不断重复的课堂用语,口误也时有发生,还存在表扬学生用语过于单一,提问学生的面过窄,或者过多相信集体反馈的阅读理解水平,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学生,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且沉闷内向的学生。随堂测试的结果分析显示,有的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案设计时重、难点把握不够合理,这也为今后教师提高教与学的契合度、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三、课例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例研究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某个环节相结合,既有教师个人的课前课后反思,又有集体研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还有课堂观摩教学以及课后随堂测试的批阅和成绩记录分析,研究和教学的一体化可以在教师发展中起到如下三个作用。

1.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及时掌握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从课例研究相关理论的研读,到课前反思、教案设计,一直到课堂讲授与观摩教学、课后反思及随堂测试结果分析评估,每个环节都有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参与,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观摩评价者,能深切感知自己教学经验不断增强,也能了解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水平上的不足之处。

2.提供大学英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有利平台。

大学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参与,促进了教师间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综合知识以及诸如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技能的分享,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全程被录像保存,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在观摩学习中完成快速从教学生手到熟手的转变。

3.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发现研究的新视角。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4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以来,较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学校的唯一专业,1987年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医学系,2007年11月,更名为医学一系,2013年4月,学校进行机构调整,医学一系更名为临床医学院,设临床医学专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临床医学院在原有的办学宗旨上,坚持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理念,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为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其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较高政治、文化和生理、心理素质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我系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学生在几个实验中心完成,主要有机能中心(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科)、形态中心(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中心、病原与免疫中心以及细胞生物与遗传5个中心。其中机能实验学课程继承并发展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学科之间的承上启下与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操作和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共有90学时,涵盖了“三理”的主要实验内容;从机能实验学概述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到机能综合与探索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全面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到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氛围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继续从事医疗、科研或卫生等工作奠定基础,因而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依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条件,结合我校临床专业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临床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其专业特色,使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不同模块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①机能实验学概述与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写作;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5%。采用常规板书或PPT配以示教讲解,目的培养学生规范的基本操作动作与系统的实验数据处理。

②验证性实验如药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t1/2等)与LD50的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采用讲解与多媒体录像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验证已知医学理论的同时,探索可能的未知规律。

③综合性实验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与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尿生成影响因素与利尿药的作用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要求教师在综合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建立了一种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整合性实验,学生可以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检测复杂的生命现象,并逐步引向深入。强调实验现象的综合观察与思考,建立整体的概念。由于综合性实验强调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此类实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其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养。

④探索设计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如大鼠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及设计与解救方案、肝性脑病与及种类型的缺氧、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及运动对血压的影响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15%。教师除一般指导外,充分利用机能实验中心网络资源的优势,采用RBL与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形成网络式RBL(Web-researchbasedlearning,简称WRBL)与网络式PBL(Web-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WPBL),将经典的RBL、PBL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构建体现RBL、PBL理念的网络平台,使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评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搜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同时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

3科研、临床实践、临床技能考核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多年来,机能实验教学一般均是依据教学大纲与课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做实验时,每教学班内容与实验方法完全一致,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验免不了出现抄袭数据或凑结果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临床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多项等;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临床专业学生积极与临床学院教师承担的临床课题;以专业成长为依托的技能发展型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从一般性实验过渡到研究性、探索性与自主设计性实验。

4结语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5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堂的问题及分析

高校青年学生学风的主流是勤奋,认真的,大学学习期间有理想,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高校扩招这些年来生源素质的下降和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使得校园宁静的学习环境也受到影响。大学物理实验属于基础实践课程,面对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专业,学生数量大,覆盖面广,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认识不同。因此学生在上大学物理实验课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一)课堂上学习不安心,出现消极情绪

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借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肆意冲击大学生的头脑。功利主义思想让学生对大学期望很高,而短期内又无法实现,让大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浮躁情绪,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表现为仪器操作不专心,小问题频出,出现消极厌学态度,严重影响学生的知识提升。

(二)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目标模糊

高等学校往往对专业性强的实验室投入大,大学物理实验室属于基础性实验室,学校的重视度往往不够,这就导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人员缺乏,管理相对落后,再加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缺乏良好的学风建设措施,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学习茫然。

(三)学生缺乏自立和诚信意识

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处境较为尴尬,工作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和肯定,使得少数教师变得缺乏责任心。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教学,课上对学生非独立完成实验、肆意编造实验数据等现象未能及时制止和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实验课可以蒙混过关的心理。这样的实验课堂学生自立能力差,诚信意识缺失。

(四)学生实验中缺乏严谨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缺乏理想和抱负的学生学习中会缺乏动力。缺乏科学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学生,实验中很难做到持之以恒。有些学生热衷于社会实践,而不去追求严谨的实验和扎实的知识学习。有些学生热衷于拿各种各样的证书,而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缺少深入钻研,过于急功近利。因此实验过程中很难有好的突破。

(五)从众心理普遍存在

青年学生往往不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味攀比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验课堂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旦完成实验离开实验室,余下的学生就会难以平静的完成自己剩下的实验部分,课堂会变得躁动起来。实验课堂上出现的一些违规操作或不好的行为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其他的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类似的行为。

二、实验课堂有效管理实践

(一)实验课之前进行超前教育

学生进入大学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基本是从第一次绪论课的讲解开始,实验课堂的教育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事实上,实验课程的思想教育可以超前进行。大学物理实验属基础实验,有许多经典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多年的教学积累下来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学生论文、学生专利、学生手工制品等。实验室可以把历年学生论文、学生手工制品制作成精美的挂图,附上实验室规章制度,在校园信息阅览走廊和实验室大楼外放置,供学生们提前了解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心理学上有一条“先入为主”原理,学生们在没有进入实验室之前这些行为规范最先进入学生的头脑,加上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实验和历年学生成果的吸引,新生必然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充满期望,在实验课堂上会做到认认真真,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待实验能积极主动。

(二)实验课课堂教育

大学生初步了解了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课堂上需要对制度的学习进行强化,才能使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减少问题的出现,才能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实到行动。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第一次课为绪论课,课上指导教师会利用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课堂上的强化制度学习,可以使学生规范的行为保持的更加持久,尤其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情绪波动时,头脑里不至于空空,学生会按照制度的约束,继续完成实验。同时,课堂上对大学生的教育也解决了以下问题:明确实验课的目标,建立学习动力。明确的实验课目标会使学生的精力和动力转向实验课堂。绪论课上,教师在介绍课程的同时将向学生具体讲解本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介绍实践课程对学生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展示实验课程中学生取得的成果。实例最具有说服力,看到历届学生成果,新生也看到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上的目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被激发起来;树立严谨的实验态度,坚持不造假。大学物理实验每个实验项目几乎都要测量大量实验数据或者进行复杂的电路连接,顺利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大学生提前做好实验计划,实验中认真规范地操作仪器,仔细全面地记录实验数据,科学严谨地计算实验结果。这对学生的能力是一次全面的训练。在大量的实验操作和撰写报告工作面前,有些学生会投机取巧。绪论课上教师要反复对学生强调实验要严谨、诚信,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明确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重要性。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理工类专业,规范的操作仪器是这些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验训练,让规范成为习惯,将来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会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国家和集体资产的安全。

(三)解决好实验课堂中的“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一项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无损,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完好无损的那辆车,过了一星期还是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那辆完好无损的车敲碎了一块玻璃,仅过了几个小时,那辆车也不见了。后来,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根据这个试验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管理中,“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实验室环境整洁,课堂管理规范,实验操作严谨认真,指导教师团结和睦,有利于人的潜能发挥,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反,如果实验课堂上学生行为随意,仪器摆放无序,实验室卫生脏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很烦躁,容易产生“你乱我也乱”的思想,不但实验项目不能顺利完成,还容易损坏仪器,发生安全事故,给学校造成损失。因此,在实验教学课堂中,应积极以“破窗理论”为基础,重视实验室环境建设,规范实验课堂管理,营造一个整洁有序、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浙江海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02年12月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12年验收通过成为省级示范中心。近几年中心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重点抓大学物理实验的课堂管理,进行了以下工作:实验室每周一交接制度。“破窗理论”反映了实验室整洁环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课程采用教师跟班教学,教师和所负责的班级每周在不同的实验室中轮换,每学期初实验室都会打扫整洁,仪器摆放整齐。为了这种整洁的实验室环境能保持整个学期,每个实验室在班级轮换时安排在每周一教师进行交接,主要检查实验室卫生,仪器摆放及仪器运行良好情况,以此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坚持学生穿鞋套进入实验室,严格控制学生离开实验室的时间。学生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穿鞋套,这样既体现了对教师辛苦劳动的尊重,又让学生身体力行保持好实验室干净的环境。学生在这样干净的环境里实验会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实验更加专心。另外,指导教师会控制学生离开实验室的时间。“蝴蝶效应”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极微小的起因,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实验课堂如果有一名学生过早被允许离开实验室,还未完成实验的部分学生不自觉地会观望,受其影响心态会变浮躁起来,会为了追求实验速度而放弃实验测量的质量,整个实验课堂的纪律也会逐渐变差。鼓励学生开展兴趣小组,参加实验技能竞赛。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喜欢钻研的学生对待实验内容会非常投入,他们积极思考指导教师引入的实验拓展问题,然后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兴趣小组形式继续深入钻研。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这部分学生往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解决一定的实验问题,形成文字,在期刊杂志上公开。课堂上规范的要求,学生们动手能力会迅速提高,很多学生会积极参加每年一次的实验中心组织的实验技能比赛,部分学生甚至参加省级实验技能大赛,以此提高动手能力。执行分层次教学,落实跟读制度。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采用分层次教学,包括基础层、提高层和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设置由易到难,学生在完成基础层实验之后,已经掌握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的基本要求,接下来指导教师会课堂上尽力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项目,最大限度内锻炼学生的能力。当然,会有极个别的学生实验中出现懈怠,导致某个层次实验成绩不达标。指导教师会采用跟读方式管理这部分学生。如基础层实验成绩不达标,提高层实验需进行跟读,跟读期间每个实验项目的成绩要高于之前的要求,如果做不到,实验课将重修。这种方式可以使这部分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课堂上认真起来,努力完成之后的每个实验项目。坚持实验公开课,教师多交流。“破窗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团队和谐、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指导工作,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坚持每学期都举行公开课,积极交流、探讨实验教学内容,制作含有图文、视频等非常直观显示的课件,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负责,指导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或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仪器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能主动和他们交流,给予积极指导,避免教学中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服务学生实验。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堂存在的问题,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上述诸多措施,中心教师坚持担任好多重身份,即努力做好实验室的管理者、课堂教学者、学生实验中问题的处理者。在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执行中,我中心重视诸班级的一致性和每届学生之间的连续性,杜绝实验课堂中出现“破窗效应”,从而有效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课堂管理成效显著。近三年我中心学生手工制作和专利申请多项,经教师指导学生在二级期刊公开四十余篇。学校教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对我中心的教学管理给予高度的肯定。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高校实验课堂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意义非常重大。一个人身处优雅整洁的环境中,环境就告诉他不能乱丢垃圾。当他身处制度严格,目标明确的实验室里,做起事情来就不会随意而为,必将精力集中,认真完成任务。因此对于实验课堂的管理,教师可以积极创造整洁、和谐的实验室环境,实验课堂上学生容易受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教师要巧用正性强化法,鼓励正确的行为并使之得以持续,淡化不当行为。通过对实验课堂的有效管理,使实验课程更好地服务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实验室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坚固的基石。

作者:尹会听 王洁竺 江峰 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第二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1要做好实验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物理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做好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它是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也是达到实验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越细致、越充分、越完备,实验教学进行的就会越顺利、实验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前期准备工作重点要做到四个提前:

1.1提前做好实验教案:

每一次物理实验教学都要有完备的实验教案。教案要对实验教学的时间、实验教学的方法、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计划。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预判,防止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束手无策。

1.2提前做好布置:

在实施实验教学之前,要把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时间、实验教学目的和实验教学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让他们有一个心里准备和理解的过程,并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布置,会使实验教学活动更顺利,更有秩序。

1.3提前做好基础工作的准备:

实验教学是一项严谨的教学活动,需要制作实验教学所用的各种表格,各种记录簿等等。要对实验方法、步骤、数据、结果等事项进行登记,以便总结实验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1.4提前做好器材的检查和维护:

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实验所用器材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测试,该维修的要维修,零部件该换的要换,对于不能适应实验教学需要的器材,需更新的要更新。要使实验器材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确保实验教学万无一失、顺利进行。

2坚持严格的实验教学标准

要使实验教学不走过场,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严格按照实验教学的方法、步骤、操作程序教学,不走捷径、不抄近路,不敷衍了事。要做到“三个认真”:

2.1认真备课:

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因此,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一样,要备好课,提高熟练程度。要对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进行认真研究,反复进行斟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使实验教学的教案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2.2认真演练:

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预先对实验教学课程,反复进行认真演练,取得第一手资料。在预先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的细节,掌握实验的关键步骤,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为下步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认真施教:

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决定了物理实验教学的严谨性。因此,在实施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实验教学的标准,认真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特别要在提高自己实验教学能力上下功夫,实现实验教学的新飞跃。

3坚持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但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探索精神,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重点推荐以下三种方法:

3.1演示教学法:

所谓演示教学,就是由教师为学生演示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演示教学法,是物理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演示教学具有示范效应,通过老师的规范操作,给学生做出实验的样板。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把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要注意的事项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掌握实验的要领,规避实验的弊端。教师要在实验演示中,注意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以免把错误的操作方法误导给学生。

3.2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互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避免了实验教学的一言堂;二是学生参与实验教学,选举少数同学与老师一起做物理实验,可增加实验教学的学习氛围;三是由同学提出问题,老师和同学研究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3.3典型示范法:

典型示范法,就是把实验教学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请上讲台,由他们为学生做实验示范。通过这种物理实验活动,最容易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互帮互学,促进实验教学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4把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小实验有机地相结合

把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小实验有机地相结合,对于调动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具有积极地促动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物理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随手可得,可以就地取材。使用这些物品进行探索和研究活动,开展物理小实验,不但可以拉近生活和物理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是性,更能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课外小实验制作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制作兴趣。但是,课外小制作活动的方法要相对简单,取材要方便,最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比如:易拉罐、磁铁、线圈、旧收音机等等。这样不但可以使小制作没有成本,又实现了废物利用,有利于绿色环保。

作者:吴凤革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

第三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思考探析

1实验教学偏差的主要表现

实验教学应试化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强化印象等,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相比之下,后者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强化。然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用于讲解实验注意点,为了向学生呈现重要的实验考点,往往会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以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还有的教师甚至不通过实验操作,把实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的操作规律和重要步骤,记住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把本来需要通过动手动脑掌握的实验内容与其他知识一样粗暴地推送给学生。在教师眼中,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高效且易于操作。“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成了一些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成绩的经验之谈。实验过程人为因素过多有些实验由于仪器精度不高,测量要求不严密,器材选择不合理,等等,导致实验数据误差比较大,有时甚至不足以从数据中得出正确结论;还有些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实验现象并不明显,结果与事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于是教师就会想方设法进行人为干涉,以确保实验“成功”。如何让实验效果更明显,让实验数据更精确,让实验更吸引人,是教师理应思考的问题,着力点是如何通过改进实验来达到以上目的,而不是通过人为因素来影响实验结果。还有的教师过度参与学生实验,实验前怕出错而讲很多注意点,实验中帮学生选择调试仪器、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后代替学生分析不足,等等,整个实验学生被边缘化了,教师的作用不是“引导”,而是“包办”。实验中不当的人为因素很可能滋长学生马虎了事、弄虚作假的行事方式,影响学生的诚信品德。

2实验教学偏差的产生原因

教师的教学理念出了问题理论指导实践。教师显性的教学行为背后必定受到隐性的教学理念支撑和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本身不够正确积极,教学行为就会在实践中迷失方向。课程(包括课堂)改革提出并实施好多年,但对于实验教学的理念培训,包括实验教学类的比赛,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加之应试教育下教师“温水煮青蛙”似的不断被课堂教学所累,被提高成绩所惑,使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理解不断被提高考试成绩所影响,逐步失去对实验目的的坚守,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验课的有效开展。单一的学业评价机制使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唯成绩为考核目标的驱使,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正确解答实验题这一片面的显性的“课堂效益”,而实验需要达到的其他教学功能只能屈居其次,进而被无情地忽略。特别是有些学生实验比较耗时,一堂课中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实验的操作和探究过程中,虽然动手、协作、交流、分析发现问题等能力均可通过实验有所提高,能够达到较好的实验预期,然而视课堂时间为宝的教师也会怀疑这样的实验课是否高效?往往会权衡这样的学生实验是否非做不可?能否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实验?能否不做实验直接结合视频来讲授实验?因为教师考虑的首先是让学生会解题,课上能省时,其次考虑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近年来,国家在教学上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从实验器材的装备到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实际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正常有效开展。比如上级部门配备的实验器材与教材不十分匹配,导致需要做的实验与书本上的实验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师实验的积极性;很多课外小实验需要自行准备实验材料,为此教师需要花很大精力采购实验物品,改装实验器材等,缺少专职实验员的配合,便会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也会影响他们实验的积极性;专职实验员的配备普遍还不到位,配备到位的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胜任这一岗位;还有实验室与教室间距离较远,实验室数量配备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为教师创造了“讲实验、背实验”的客观理由。教师职业倦怠等因素的影响上好物理实验课,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还要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时还要花费大量的工余时间来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流程等。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有任何倦怠松懈,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把每一堂实验课都上成精品课的夙愿。然而实际上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整天起早贪黑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彷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受压于领导家长的期盼。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心理健康,也会失去深入钻研实验教法、改进实验操作的动力。

3解决偏差的有效对策

端正教师实验教学的目标观是解决偏差的关键教师要明白实验教学到底为了什么?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与解题能力到底哪个重要?解题能力的提高难道不能建立在有效的实验基础上吗?如果教师短视地只关注眼前的解题能力,不能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行长远考虑,那么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很难改变的。提高实验解题能力只是实验教学很多任务中的一个,不是最重要的任务,更不是唯一的任务。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正确对待实验目的,是当前最为重要和迫切的任务。配齐实验员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解决偏差的重要保证教师压力大、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实验员的协助配合,教师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到实验的操作验证再到器材回收整理,每一个实验都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难免会想办法把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把动手操作实验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以“偷些懒”。通过考试方向来正确引导是解决偏差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考试方向的改变让讲实验、背实验没有用武之地,只有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才能达到提高解实验题的目的。考试中要多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客观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多一些实验设计的原理分析,多一些实验的创意改进等。用考试这根指挥棒对实验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的作用。抓好实验操作考查是解决偏差的有效平台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经典物理实验操作考查坚持了很多年,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实验的切实开设,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并发挥好这个平台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师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保证物理实验的正常有效开设。

作者:费佳玉 单位: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第四篇: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教育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分析物理复习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物理复习课堂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利于学生复习的误区。首先,在物理复习课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难点过于多,导致学生自主复习、自主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学生所能够牢记在心的知识也就不多;其次,在复习物理实验时,教师没能够全面考虑学生复习的效率,给学生认真地讲解每一个实验,而不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操作实验,认为在物理实验的复习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巩固之前操作的实验,认为讲解实验练习题,更容易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知识点的巩固,还节约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最后,很多物理教师在复习物理内容时,都采用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认为只有让学生做不同种类的练习题,才能够全面地巩固知识点,加深记忆力,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的有效性复习。

三、教师应给学生剖析典型的物理实验

在物理实验的复习中,教师应该全面地考虑学生复习的效率,不应该把实验复习的重点放在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实验题目上。这样的复习是没有什么效率的,学生得不到自主的实验探究,也就得不到最佳的知识巩固效果。其实,物理复习实验也需要学生自主地去操作实验,只有学生亲身的去操作实验,才能够更好地将之前讲课时的记忆,一点点地回忆出来,才能够更准确地知道自己在哪里没能够掌握好,通过复习实验操作,学生进一步地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补充自己没能准确把握的,提高物理实验复习的有效性。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成了其中的重点。我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之一。

作者:田玉霞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清水河中心学校

第五篇:物理实验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一、将微小实验现象放大

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发现,做演示实验时,自我感觉实验现象明显,可学生口述实验现象时表达不清,因为他们没有看清实验现象,往往越是后排座位的学生看得越不清楚,且物理探究实验中很多实验现象难以用肉眼观察。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怎么做呢?笔者曾听赣州一位老师讲《变阻器》时被深深震撼到,他拿出了一个由发光二级管制作的变阻器,很清晰地将电流通过的路径表示出来,这是个优秀的创新点。但是,制作一个如此复杂且巨大的器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有些实验也并不能通过转换法来取得相同的效果。其实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在碰到现象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高清摄像头将演示实验现场直播,让在座的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强化实验目的。

二、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其中不乏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例如,凸透镜成像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等实验,在传统教学中,因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限制,很多教师出现了“讲实验”的现象,而这些难于理解、难于实现的实验自然成为“讲实验”的内容之一。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或者实验模拟软件,便可以弥补常规实验器材的不足,将一个学生无法理解的实验原理更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到实验中每个细节的变化,对学习的认知也由理性上升到感性,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规律的总结。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类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模型,学生在实验中虽然能看到蜡烛所成像的大小、距离和虚实,但是当教师讲解为什么会成这样的像(凸透镜成像原理)时,学生往往一头雾水,就算之前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凸透镜成像的三条特殊光线,很多学生也不能理解其成像原理。若借助多媒体,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以Flash演示给学生时,学生的理解就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个实验只要移动蜡烛的位置,它的光线、成像以及物距、相距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在慢慢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实现了在传统教学下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三、将无法实验的现象模拟直接再现

物理学当中还有一些难于操作或根本无法操作的实验,比如,托里拆利实验中用的汞、在教室里无法实现的失重现象等。对于这些实验,可采用观看视频或者借助模拟软件,将实验模拟重现,并加入声音、色彩,使现象变得更为逼真的方法来实现实验。在讲“重力”时,通过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太空中出现的现象。之前学生只能想象在太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漂浮的,人可以自由翱翔,但是想象是美好的,学生并不能想象,如果宇航员一旦脱离宇航舱会出现怎样的危险,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观看《重返地球》。通过王亚平的视频授课,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大力神功”“神奇的水”,也重新认识了水的张力。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实验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但不可否认,它也存在局限性。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真正代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可能取代实验探究。在互联网大量普及的当今,很多无益甚至有损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信息也非常之多,若使用不当,不仅会违背客观事实规律,更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同样,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多预先设定好教学流程,对于操作不熟的教师,课堂的生成性会让其乱了分寸。而模拟的实验器材、虚拟实验室等也限制了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验,没有经历实验,又怎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所以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一味追求演示效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效。对于一些较易操作、较易实现的实验(如探究电灯泡的电流规律等)尽量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多讨论,多观察,多记录,多思考,找到分工协作的重要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在过程中体会实验的探究精神,通过亲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获得学习过程中带来的成就感。因此,我们在设计和设施实验教学时,要本着开放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彭利华 陈志春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镇中学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物理教研员

第六篇:中职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一、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学生面对物理易产生恐惧感。

物理是一门涵盖范围颇广的课程,除了纯粹的物理学知识外,还包含着数学等知识内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基础知识薄弱,面对如此综合的学科,学起来自然十分费力,从而很难喜欢上这样的学科。但是,学校有要求,家长有期盼,再难也得硬着头皮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进行正常的教授工作,学生的物理成绩也很难得到提高。最终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物理成为学生和教师都无法跨越的鸿沟,学生的素质很难得到提升。

(2)教学目标的导向让学校选择性地忽视物理教学。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一般只注重专业学科,对于物理这样似乎对自身技能毫无帮助的学科就不太重视了。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学校内部和物理实验相关的教学设备寥寥无几。中职物理教师往往都有这样的感觉,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想用试验的方式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进行记忆,在学校内又找不到相关的实验器材,有心无力,进退两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样的现状,十分常见却又不合规范,难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极大的弊端。

二、解决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弊端的措施

(1)利用可行设备,让学生多进行物理实验。

教师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物理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多带领学生做物理实验,这既符合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也是最为方便、有趣、高效的方法。我们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优势之处,多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在实践中理解课堂所讲,认识到物理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作为中职物理教师,一定要做到细心和耐心,逐渐帮助学生找回遗失的兴趣。当学生对此具有了一定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学生的物理成绩就能突飞猛进,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

(2)巧妙设计实验环节,点燃学生的激情。

物理实验的环节设计也是十分讲究的,我们切忌机械重复地带领学生进行试验。实验是有技巧的,巧妙地设计实验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设计得不恰当,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毫无疑问,将一堂课完完全全地当作实验课是不可行的,我们应当在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之后,在老师的陪伴下逐步开展实验,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前面三分之二的时间内,都可以保证足够的注意力,但是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此,课前备课都会选择在课堂前三分之二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学生在高度的注意力下,试验完成得十分顺利,十分开心,放松了心情,得到了一定的自信心,有利于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物理教师,我们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方案是各式各样的,在诸多的方案之中,我们应该偏向于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方案。因为只有贴近生活,学生才会感到亲切,才能够保持足够的动力,才能避免抵触情绪,我们的实验课堂才能够成功。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下,学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例如,在讲授电流、电路和电路图这方面知识时,由于理论知识的复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组建电路图。因此,在课前准备好若干的电池、电线以及灯泡和开关,从而能够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都保持足够的兴趣,十分喜爱,都主动地去动手实验。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需要详细解答,从而让学生充分领悟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面对诸如画电路图的问题都能够轻松解决,就连家里的简单电路问题,也能自己动手解决。每当学生开心地和我讲这些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的欣慰,这样的实验教学法,值得推广。

三、结束语

因材才能施教,找对方向与目标,才能获得预想中的教学成果。对于中职学生,我们必须充分发散思维,积极备课,开拓创新,努力寻求可以提升学生物理成绩,改善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措施。物理实验教学法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创新,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作者:赵学军 单位: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

第七篇: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一、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目的

采用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一方面是让学生从识别、使用基本的实验工具开始,能够学会数据的测量,学会由简单实验到复杂实验的操作,再到能够进行实验的应用和简单的实验设计。实验教学的层层深入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是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完成相应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打好实验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发展提供前提保证。另外,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还特别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强调按照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分不同阶段完成教学任务,逐步深入,逐层递进,使学生在更高层次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内容

(一)实验误差理论课的分层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用到的基础知识及指导性理论———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部分,都统编在教材的绪论,对于一部分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部分理论知识学生还不能完全接受。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实验绪论课内容上采用了分层教学法。第一个层次的内容是实验课的地位、作用、任务及基本程序,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物理学的发展史及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专业实验简介。第二层次的内容是物理量的测量、误差的简单估算、结果表示有效数字的概念和应用,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接触误差传递知识并学会简单的误差处理。例如,在分光计测顶角实验中重点讲解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而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中,可以重点讲解间接不确定度的计算。第三层次的内容是数据处理部分,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列表法、图示法和逐差法的使用,这部分内容与基础实验同时进行,在具体的实验中理解数据处理方法既形象又生动,学生接受快,学习效果好。例如,在光的偏振实验中,重点讲解图示图解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生进入校门后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考虑到中学物理实验课程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衔接,我们对课程内容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将一学年的大学物理实验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为预备性物理实验项目,如长度的测量、质量测量等基本实验项目,提供给学生各种常用测量工具,如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等,学生根据自身物理实验基础,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其目的在于满足在中学实验训练较少的同学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的素质,夯实实验基础,为下一步物理实验打下基础。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实验项目,如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示波器的调节与使用等项目,这阶段教学内容侧重实验测量方法、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常用物理量的测量等方面训练,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第三层次的教学内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声速测定、电表改装等项目,主要内容为一些力、热、电、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提高实验。这阶段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第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为研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是一些由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实验活动,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大胆观念探索客观世界背后所蕴涵的规律。

(三)实验课教学中对学生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别,每个层次的实验又是同时开设的,实验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在上实验课时,我们把学生分成两个层次,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做较难的实验项目,基础较差的学生先做较简单的实验项目,调动全体学生做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在每个组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不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结语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实行分层次实验教学既考虑了物理实验课程的广泛性,又考虑了学生的专业性特点,使教学有层次、有针对性,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既优化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充分整合了现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作者:毛巍威 王兴福 王仁洲 李兴鳌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第八篇:物理实验课有效教学实施探析

一、课堂秩序要井然有序,做到活而不乱

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是实验课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这种学习方式的前提保证是纪律。课堂纪律的好坏是上好实验课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方能营造出一种严谨求实的学习氛围,才能提供给学生思索、观察、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有一种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所谓活要求学生手眼脑并用。合作交流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上课不能乱下位、乱讲话,所以,课前进行纪律教育是必要的。

二、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完成实验报告的有关内容

实验前的预习是上好实验课的必要准备。预习好才能使学生明白实验目的、仪器的选择及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实验操作的大致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认识到实验所需完成的任务。完成实验的有关内容,如,画出记录表格、绘制电路图、找出实验所依据的物理原理等。课前的充分准备为有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为合作探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正确引导,引起有意注意

一堂实验课必须做到中心突出,同时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所研究的内容上来,不能被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正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要通过表面现象的观察找出物理实质性的内容,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要明白小灯泡在什么样的工作条件下的功率才是额定功率,进而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区分开来。有人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实验不成功应找出原因,不能让学生照抄课本结论,走过场搞形式。一次成功的喜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成功愉悦的积极情感促进认知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通过实验作业,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实验作业,包括观察性、设计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时,将电流表和电压表颠倒位置将有何现象,让学生仔细观察。又如,用伏安法测电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否一样等。习题的设计有效巩固教学成果,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五、有效利用学生间接经验,实现新旧知识的互动

学生对课堂上解决的题目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深刻,在实验课上分析后再用物理仪器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提高认知水平。如电压不变当并联电路支路开关由断开到闭合时L1的亮度是否改变,经理论分析L1的功率不变亮度不变,实验现象演示和分析结果相同。类似的问题很多,如伏安法测电阻时移动滑片两表读数如何改变等。

六、要爱护公物,损坏要赔偿

实验教学要使养成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杜绝浪费。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才能进行实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精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不马虎行事、认真学习的态度。从而教会大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同时要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七、总结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6

其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来自国外的教改理论与国内教育环境和教学现状严重脱节,只能作为理论概念来探讨,很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典型的例子如学生主体论。从理论上讲,任何教育活动都应以受教育者为主体,让其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可是,此理论有一个大前提,即受教育者必须长期置身于自主性学习的教育环境中。试想一下,我们存在这样的环境么?让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中拼杀出来的大一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无异于放任自流,“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此理论不切实际之处,显而易见。其二,现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庞杂,需要一定历史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储备。现代文学的范围虽说只有短短30年的时间,可作家作品和思潮流派纷至沓来,且背后大多涉及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思想运动以及重大历史事件,这对那些知识储备严重缺失的学生本来就一头雾水,让其自主学习,结果只能是搅一锅糨糊,连基本线索都理不清楚。其三,严重不足的课时和课外阅读时间也不允许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课外时间有限,没时间准备和思考,课内师生更没时间充分交流和讨论,一来二去,教学效果必然像夹生饭,学生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没掌握,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亦没养成,徒劳无益,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时光。鉴于上述问题,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根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教师的设计、组织、引导下进行的,一定意义上,教师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性质与效果,而把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忽视教师,显然是片面的认识。”我们把现代文学史的框架、发展脉络,重要文学思潮的特点、背景和影响,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鉴赏,这些教学内容要在课堂讲授中完成,目的是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也是兜住教学之底的基本要求。对于那些基础较差,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种课堂上的“强制灌输”,不失为一个差强人意的好办法,起码使其不至于对本课程“一无所知”。不放弃一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不掉队,是教育的底线,我们的教学必须守住。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所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只是现代文学教学目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然而,拓展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仅靠少得不能再少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大量而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和重要渠道。另外,更重要的是,课外实践活动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不能完全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课外活动是集体活动,至少以班级乃至年级为单位,需要制定明确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各方关系,管控活动进程,推进预期效果,而学生不具备这个能力和条件。所以,教师还应该担负起组织和引导责任。当然,我们这里强调的是“组织引导”作用,而不是像在课堂上一样的“主导”作用。

二、现代诗歌和散文量大质优

名家名作迭出,课堂教学只能涉及鲁迅、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艾青、穆旦、周作人和林语堂等具有文学史转折意义和流派首席代表的作家作品,大多数作家作品只是点到为止。其原因一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现代文学课程一学年102课时,若除去节假日,常常不满100课时,靠课堂讲授很难全面完整地将现代文学优秀诗文之美呈现出来。原因之二是诗歌和散文与其说不好讲,不如说“讲”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将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的和谐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需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和课堂配合。否则,课堂效果很难出彩。毫无疑问,诗歌与散文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个体阅读。通过阅读领会文(诗)意、体验情感和品味人生,潜移默化提升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可是,基于个人兴趣而主动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点是有限的,个体阅读易使阅读固化,造成阅读面狭窄。如何调动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体验阅读美感,并有效检验阅读效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各高校通行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举行诗文朗诵会。我们根据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摸索,基本形成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诗文朗诵会。首先,有目的、有目标地将诗文朗诵会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现代文学是学生刚入学就接触的文学课,学生们对现代文学甚至文学还处于初步认知阶段,不能过早压担子,所以,现代诗文朗诵活动必须分步实施,由浅入深。我们的措施是两步走:第一学期举行集体朗诵会;第二学期开展个人朗诵比赛。第一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集体朗诵会,朗诵作品是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凤凰涅槃》是20世纪20年代诗歌的最强音,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第一学期现代文学教学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它气势磅礴,情感充沛,变化多端,非常适合集体朗诵。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绪流程,分角色,想变化,或领诵或合诵,或男声部或女声部,或对话或自白,朗诵体验强烈,朗诵气氛热烈。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本诗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这样的集体朗诵活动,也能加深新生之间的交流,并激发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后续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学期开展个人朗诵比赛。个人朗诵比赛一般在每年五月底六月初举办,亦有遥敬白马湖作家群的意思在里边,故名“我们的五月我们的六月”诗文朗诵会。此次朗诵会在现代文学课程接近尾声时举办,旨在全方位检验本年级现代诗文学习成效,因此规模大,要求高。程序上,先在班内选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选拔,学生自己选定朗诵内容,并由同学们公议,选出前十位,参加年级比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主动阅读作品。同时,在挑选心仪作品和评议其他同学朗诵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诗文鉴赏能力、评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汇集年级拟朗诵篇目。要求减少重复率,原则上重复不超过两篇,而调换篇目的过程,就是再一次强化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的过程。最后,经过精心准备———背作品、演练动作、选服装和挑配乐后,正式参加比赛。其次,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两次朗诵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朗诵模式,提升朗诵效果。第一学期的集体朗诵注重集体智慧。每一年级或每个班级的艺术处理都各有不同,变化和差异较大。比如,同一段落或角色,有的班是集体朗诵,有的是分男女声部,有的是分组,有的是个人,朗诵效果大不一样,这说明学生们对诗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教学目的自然就达到了。第二学期的个人朗诵会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朗诵篇目学生自己选,参赛资格由学生公举,主持人自定或毛遂自荐,评委学生自己当,组织协调工作学生自己干,一切由学生自主自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既调动起学生的朗诵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策划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再次,坚持发放朗诵活动评比的鼓励性奖励。个人朗诵比赛虽然只是教研室层级的教学活动,但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在经费窘迫的境况下,学院每年都挤出一定资金,支持活动。我们用这些少量经费买一些与现当代文学有关的新书,作为参与学生的鼓励性奖励,并要求所有学生传阅,意在引导和督促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学生阅读层次和品味,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思路。最后,邀请院系领导和宁夏著名青年作家与学生互动交流。诗文朗诵会尤其是第二学期的个人朗诵比赛,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影响面逐渐扩大,已成为学院教学活动的品牌项目,受到院内外各方面的重视。院系相关领导近三年来场场出席,在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殿堂拂去尘音,聆听经典,同沐诗情;在庄重与轻松的氛围中音共话文学,泯师生之界,议感触之微,享心灵之净,直有浴沂风雩之情高意真之境。个人朗诵比赛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每次邀请一位宁夏青年作家参与活动,让学生与作家面对面交流,谈文学,谈创作,谈读书,分享文学背后的故事。有静心聆听,也有观点交锋,场面真诚而令人感动。师愿每位同学心中装着朗诵会的记忆走世界,于感念文学中,安稳前行。

三、诗歌散文而外,现代戏剧教学亦不易在课堂上取得理想效果。

据调查,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进大学前从未看过话剧,城市学生也极少到剧场观看话剧,学生对话剧普遍具有陌生感,这就使得课堂话剧教学往往如隔靴搔痒。因此,让学生体验话剧的舞台感和现场感,真正理解话剧的精义所在,进行话剧教学演出实践是不二法门。可排演话剧不像诗文朗诵,一个人就能完成。演话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多人参与合作。话剧活动时间长,协调跨度更大,组织难度更高,对学生的热情和教师的耐心都是不小的考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还是找到了比较可行的办法。首先,提早布置,人人准备。第二学期开学初,便将本学期排演话剧《雷雨》第四幕、从各班中挑选最合适角色的信息告诉学生,让他们各自选择角色,自由组合,分成演出小组,在课余时间排练。原则是每人必须选定一个角色,加入一个小组排练,演出与否,均与平时成绩挂钩。保证人人有角度,人人有演出。其次,期中预演,集体评判。经过两个月的排练,各小组在班级进行汇报演出,全班同学既是观众又是评委,并就每组每个角色的演出效果进行讨论评价,选出演得最好的角色,重新组合成一个演出班子,继续做院校级公开演出准备。这个过程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研读作品的热情,演出效果又出奇又出彩。效果一,促使每个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雷雨》。学生要想选定自己的角色,一般性阅读是做不到的,必须进行反复比较的思考性阅读,并揣摩、吃透扮演角色的性格和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角色,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同时,从《雷雨》入手,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于话剧的兴趣,许多同学不仅延伸阅读了曹禺的其他作品,还对其他话剧作家的代表作品有所涉猎,可谓一举多得。效果二,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大一的学生正处于表现欲和好胜心强的阶段,所以,学生们参加话剧排演的积极性很高。小组演出评比时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表演十分认真,讨论也相当热烈。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都要说出所以然。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角色,所以大多评论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随着表演和讨论的深入进行,学生们对剧中角色性格与作品内涵主旨的理解、把握就更到位,也达到了深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目的。效果三,创造舞台实践机会,从体验表演中体验人生,丰富人生,增长学养。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上台表演话剧的机会。在大学期间与话剧能有一次零距离接触,并亲自参与表演,体味表演的细微之处,相信会给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带来丰富内涵和人生体验,并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也会使学生保持对话剧及表演艺术的欣赏和尊重,从而具备中文专业出身者应有的文化素养。效果四,公开演出,不仅出色出彩,扩大了影响,而且同学们树立起宝贵的自信心。公开演出是同学们自己争取来的。之前,由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雷雨》演出只在班内进行。2011级文秘班的同学觉得意犹未尽,提议在“我们的五月我们的六月”诗文朗诵会上助兴演出。老师觉得可以让同学们试一试。同学们马上全身心投入排练,组建了演出班子,导演、意见观众、道具和音效一应俱全,每个人的台词背得烂熟,还专门去宁夏话剧团租借了演出服装。上场后,学生演员们很快进入角色,表演大方又专注,语气、表情和动作相当到位,一下就把观众带入剧情氛围,赢得师生观众的一致好评。因而,下一级的《雷雨》演出就成了师生的共同期待。小组表演结束后,没等老师布置,2012级的同学自动接力,主动开始排练,并邀请演出同学做指导,听取意见,吸纳经验,公开演出更上一层楼,在师生中的影响力日渐扩大。有了两个年级演出基础,同学们的信心大增,酝酿成立话剧社,意欲排练更多的剧目,保持演出。效果五,树立榜样,形成传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前,外国文学教研室表示,要借鉴现代文学体验式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方法,排演外国经典话剧。相信在人文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话剧体验式教学实践前提下的话剧演出活动,一定能继续传递下去,发扬光大,形成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优良的教学传统,让更多学生受益。

四、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培养的是具有中文知识和中文修养的专业型人才

即温儒敏教授所说的具有“观察文学现象的能力、审美分析能力和评论写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其中,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大学毕业考查的就是学生论文撰写能力。所以,从一年级开始,论文写作训练便提上大学教学的议事日程,各门课程的学期和学年小论文接连不断,都是为毕业论文做准备。但是,学习中文的人没有尝试文学创作,甚至没有写过一篇散文、一首诗或一篇小说,恐怕也不是合格的中文系毕业生。有过文学创作的经历或尝试,且不说能不能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起码在体味作家创作甘苦和感受创作得失方面是有所帮助的。文学批评不只是理性的,也应该是心有戚戚的感性的,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批评才是上乘和全面的文学批评。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历来重视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培育,多年来坚持举办一年一次“原创文学大赛”活动,要求全院学生参与。经过初评、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给予表彰奖励。作为培养学生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主阵地的现代文学教学园地,自然要担当起调动学生创作积极性和夯实学生创作基础的教学任务。首先,激励学生坚定树立文学创作的信心。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创作水平并不高,有的还相当幼稚,但那些作家并没有放弃尝试和努力,最终达到推动整个现代文学进程,呈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一席之地的成就。这就告诉我们,虽然起步维艰,但只要坚持、不放弃,定会有回报。胡适尝试新诗和沈从文早期奋斗就是很好的例证。以此激励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走进文学创作,既是教学内容,也是人生启示。其次,鼓励学生从基础入手,从模仿做起,“跟着名作接着写”。文学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阅读经典,模仿名家起步,切忌好高骛远,自以为是。我们反复强调读好书的重要性,不断推荐名家名作,引导学生建立文学感知力、审美力和辨别力,希望他们的创作入手正、起点高,少走弯路,绝对不走邪路,堂堂正正做人和创作。任何作家都是从继承和模仿前人起步并走上创作之路的,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等,概莫能外。我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强调这一现象,鼓励学生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从模仿喜欢的作家作品写起。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相关“小作业”,来强化这一意识。比如,萧红《小城三月》在哥哥和翠姨的情感交流与升华的描写方面故意留白,使作品产生朦胧美和意犹未尽之效果,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每次在课堂上都产生热烈的讨论。我们便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来一篇扩写小作业,补充“我”离开后,哥哥和翠姨之间的感情纠葛。同样,沈从文《边城》的结尾亦留下了不尽的想象空间。傩送回来会如何?不回来又会怎样?翠翠将如何面对不同的结果?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续写小作业。《雷雨》第四幕在诗文朗诵会上的演出,要求用时不能太长,必须对原剧本作一定程度的压缩和改编。这种压缩改编小作业既是对原作部分内容的再创作,而参演同学集体商讨,斟酌取舍,也是一个集体合力体验、推敲和创作的过程及方法。这些扩写、续写和改写小作业,原则既要保持原作的基调和叙事氛围,又不能脱离人物性格和作品主旨另起炉灶,这对学生的创作无疑是极大的锻炼和考验。通过这种“跟着名作接着写”的变通之法,同学们的初次练笔便有所依傍,有了规矩,不致因漫无边际和无从下手而胡编乱造。同时,这种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更容易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校正浮躁心态,正确认识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意义。多年来,鼓励创作的氛围和措施的确调动了许多同学的文学创作积极性,每年“原创文学大赛”收到各类体裁的稿件有几百件,少数同学一直坚持写作,且在公开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作品,总体效果不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比如,个别同学急功近利,把创作当作获得奖励、奖学金、提高知名度和谋取学生干部职位,甚至找工作的敲门砖,背离了文学创作的本意。我们强调和提倡文学创作的初衷本非培养作家,而是加强专业教育的一种手段。有些同学由此萌发了当作家的念头,并为之努力,我们当然乐见其成。可是,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耐不住寂寞和批评,抱着强烈的功利心钻营文学,恐怕作家还没当成,人已经思想被物役、行为被奴役了,这是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故而,我们与喜欢创作的学生日常交流时,特别强调以平常心来对待文学创作,先做人,再创作;磨炼人品,尊重文学,既不要率尔操觚,亦不应沉迷丧志;心存敬意,方能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五、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成效每年都要接受检验,以便完善细节,提高活力。

一学年的现代文学课程结束后,我们均发放问卷调查表,征询学生对实践体验教学的意见。从近几年的反馈信息来看,“三项活动”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三项活动”本身的有效性和认可度是得到验证和保证的,这坚定了我们继续办下去的信心。有的同学还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助力活动越办越好。比如,原来我们的诗文朗诵只限定在现代文学范围,有同学就提出,可以扩大至整个现当代文学范围,便于同学们选取更具时代气息、更富有现实生活感受和更接近年轻人愿望的诗文作品。我们接纳建议,来年就把当代文学作品加了进去,朗诵场面立即有了新面貌。教学内容更丰富,朗诵气氛更活跃,师生交流更顺畅,并解决了一直令人头疼的朗诵篇目重复率过高的问题。再如,话剧演出的出场时机问题也顺利解决。话剧演出本来是作为诗文朗诵会的临时附加节目,为朗诵会助兴而安排的,所以,首次演出安排在中场休息时间。可是,一来时间过长,打乱了朗诵会的正常节奏;二来演出效果超乎预期,得到了师生普遍认同。这就要求师生共同考虑,来年合理安排话剧出场时机问题。同学们经过反复模拟,认为在朗诵会开场时演出最合适,避免中场拖沓和终场疲劳,来个开门红。于是,我们便放在开场。由于演出依然成功,所以收到了压场的良好效果。开场演出更容易把全场观众带入文学欣赏的情境,并带动后面的朗诵者抛开拘谨,放开情绪,尽情演绎诗文之美。当然,还是要充分估计话剧放在开场的风险,演出成功了,锦上添花;万一演砸了,会影响整个诗文朗诵会的效果,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加强话剧的前期排练工作,打牢基础,保证万无一失。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为了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之不足,扎实完成现代文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应该说,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更好地促进了作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大家一直激烈反对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比如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等等。这些理论听起来很不错,可落实起来却效果有限。课堂时间够不够且不说,学生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从何而来?持续性能有多久?相信每个教学一线的教师心知肚明。只有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的配合,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才有所提升。经验表明,举办实践体验式活动的前后,正是课堂教学最活泼、课堂气氛最愉悦的时期。在此期间,学生有了问题,或有了想法,或有了兴趣,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和增加交流,教师想满堂灌都没机会。课堂教学方式自然而然调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不退,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改善和提高。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项活动”相继举行,基本贯穿了整个现代文学教学过程,既是教学方式,也是学习内容,既是锻炼考验,也是兴趣拓展。随着接触面逐渐扩大,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兴趣接合点,这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基本条件。学生从某个兴趣点入手,逐步放大、延伸至某位作家、某个流派或某类文体,甚至将创作、朗诵、表演和学术研究活动作为喜欢的方向,继续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得到综合培养和锻炼。根据我们的观察,每次活动正式举办之后,是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除了课堂表现活跃外,课间、课后亦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读书心得、探讨疑问难题和讨论文学现象等,话题非常广泛。实践证明,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实践体验式的自主学习远远强于不接地气的高头讲章!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拉近了师生关系。现在的大学管理体制造成了教师与学生距离比较远,关系比较冷淡。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没有其他交集。教师只管上课,课后基本不接触学生,一学年下来,记不住几个学生名字;学生只来听课,课后与教师很少联系,课程结束如同路人,招呼都不打。实践体验式教学大大增加了师生交往的时间和机会,构建起相互参与、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平等对话关系,使师生关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陌生变得亲切。举两个例子。一些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传统的偏远地区女生,对文学中的两性描写具有强烈的抵制情绪,尤其是对郁达夫及其作品,有时在课堂上就会发难,嗤之以鼻。而此问题却相当敏感,已越出学术范围,没法在课堂上讨论。在师生关系淡漠的情况下,此事就模糊处理,得过且过了;在师生关系比较信任和亲切的情况下,学生会在课后跟老师交流,虽然不见得观点达成一致,但能交流就是莫大进步。起码让同学了解和理解到,人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可以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不必非此即彼。学生通常更能接受教师推心置腹的教诲,静心思考,体会宽容和包容的心灵之美。教育就是在师生正常交流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化育人心和点拨人生的。另外,毕业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时,现当代任课老师的被选率是最高的,甚至热门到了提前预订、不得不年年超额指导的地步。倒不是因为现当代老师的学术水平比其他学科老师高,而是由于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更多激发了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们觉得更了解和熟悉现当代作家作品和任课老师罢了。

六、结语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7

1.1培养临床诊疗思维,改善教学效果

我系所采用的多媒体案例教学通过收集典型病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为患者制定眼科检查、诊疗方案,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诊疗思维。如我们让屏幕起初展示眼痛患者就诊,随着教师对疾病诊断思路的引导及同学的自主讨论,最终得出眼痛患者初步诊断为青光眼。从而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加深对青光眼的认识。

1.2扩大知识来源

我系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授单一性的知识来源,学生既可以从教师的课堂分析中得到知识来源,也可以通过同学的不同分析视角,分析思路及团队协作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自主搜集文献资料获得知识。

2多媒体案例的分类

2.1多媒体案例教学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案例和综合案例

单项案例,是根据眼科医疗活动中某个具体环节或某个治疗项目选取或处理案例。如眼科检查的操作步骤。单项案例具备独立性,侧重对个别具体环节或方法的选取。综合案例,是根据眼科医疗活动中某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的环节选取或处理的案例。例如患有多系统疾病的眼科就诊病人,进行几个检查及采取几项相应治疗措施的案例。综合案例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广,多种知识与方法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2多媒体案例教学从其运用上分为操作性和非操作性案例

操作性案例,是根据提供的治疗背景,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某项检查或某个治疗。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某项技能的案例。非操作性案例,不要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而是要求学生对某个眼部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解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案例。

3多媒体案例选择的原则

3.1紧扣教学大纲,突出眼科特点

我系选择案例时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知识点进行选择。设计的问题经推理后与相应难点、重点相联系,与教学目标呼应。所选案例突出眼科特色,使学生在掌握眼部疾病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对眼部疾病的系统认识。我们将眼科疾病治疗特点直观表现给学生。如眼外伤患者出现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同时伴有眼压高,头痛等伴随症状。

3.2真实性、典型性、规范性

强调真实性,一方面案例要符合眼科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案例应接近实际,准确反应实践活动。我们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不同阶段选择不同深度的案例。在理论教学阶段,我们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使学生能直观掌握疾病特点。在实验操作阶段,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感受治疗情镜,观看规范的具体技术操作步骤,再现书本中叙述的操作步骤,使多媒体案例教学取得实效。

3.3超前性

教育不是要求学生能立即胜任实际专业工作,而是要有一种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工作能力,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案例时,选择应立足于教学大纲,但不能完全受教学大纲所限,可融入一些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出现的检查治疗操作技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动态更新的状态,能够通过学习运用最新技术来治疗眼科疾病。这就要求选择的多媒体案例要新。

4多媒体案例的实施

4.1多媒体案例的编写,课件的制作

我系教师按体现真实性、典型性的原则选择真实案例,拍照、录像,将真实案例输入电脑,精心编排制作。首先,我们恰当的使用背景、动画、音效及字幕、旁白注释。其次,我们注意做到不剥夺医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案例相关的知识和参考答案链接在最后,既方便学生查询,又不会剥夺学生的思考过程。

4.2引入课件,提出问题

我系教师通过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展示患者眼部症状、裂隙灯、眼部B超等检查报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围绕案例所展示的眼部疾病,查阅相关资料。

4.3多媒体案例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8

1.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语言技能的学习不应该被分割成听、说、读、写,孤立地学习。教学应该从整体出发,使听、说、读、写技能同时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语言需要在整体的背景中进行学习,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的学习过程。整体语言环境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整体语言教学重意义、重整体、重综合技能。对于EGAP教学而言,教学可采用语篇教学的方法,通过语篇学习,了解语篇结构和内容,熟悉学术语篇的构成方法。通过语篇的组织,熟悉和掌握学术语篇的宣讲技能。在这样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中,学术语言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以同时发展。

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为交际目的而存在的社会现象。

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不应人为地将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培养,而应当通过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有鉴于此,EGAP教学应努力使学生置身于学术交流活动的真实环境,提供学术讲座音频和视频材料,鼓励学生撰写学术报告并进行宣讲,组织学术讨论。通过这样一种模拟的真实的环境,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学术英语交流中的语言知识和交流技能。

3.整体语言教学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地、持久地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团队合作和同学间的交际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EGAP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长设计教学活动,布置学习任务,及时与学生沟通和协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习任务的按时完成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学习效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

二、整体语言理论的具体应用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强调语言教学的整体性、语言运用的社会性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观点,为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学术讲座听力、学术报告写作以及学术报告宣讲等学术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术报告宣讲是国际学术会议中主要的交流形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熟悉和体验学术宣讲过程,掌握学术宣讲语言和技能,笔者在教学中以整体语言教学理论为理据,进行教学实践并取得初步效果。

(一)教学的基本环节

1.理论指导(TheoreticalInstruction)。

开课之初,教师将对分散在教材各个单元的学术宣讲话语、宣讲技巧和方法进行整合,补充和丰富有关内容,按照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的流程,完整介绍学术宣讲的语言和策略,强调要点,布置理论自学,为学生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提供前期的理论指导。

2.讲前准备(ReportPreparation)。

经过理论学习,学生对于如何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兴趣确定报告的主题,收集资料,根据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的理论知识,组织和完成学术报告的发言稿和PPT。教学班学生来自学校农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管理、园艺、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学术报告主题丰富。教师在这一环节将与学生充分协商报告主题,帮助学生完善报告内容,确保教学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

3.学术宣讲(AcademicPresentation)。

学术报告宣讲人将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在课堂上宣讲报告。报告的主题和点评的要点将提前交给学生听众。报告宣讲中,学生听众不仅要听取报告内容而且要留意报告语言和技巧的运用。报告宣讲后,学生听众与宣讲人先就报告的内容进行目的语的口头交流,然后进入讲后点评环节。

4.讲后点评(AudienceEvaluation)。

澳大利亚课程中心主任DavidNunan认为讲后点评不仅包括评价本身(Assessment),还包括了对评价结果的理解和依据该评价结果应该采取的行动。因此,我们采用讲后点评法,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宣讲报告的开场、结尾、结构话语的使用、PPT的辅助效果、图片图表的解释、声音的运用和体势语的使用等进行讨论和评价,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术宣讲的语言和技能。

(二)教学结果与讨论

收集资料,撰写、宣讲和点评报告的实践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宣讲的技能。在宣讲报告的准备阶段,学生通过报告内容的组织以及宏观表达(Macro-structureSignals)和微观表达(Micro-structureSignals)的实际应用,加强了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宏观表达和微观表达的学习和使用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些表达的不同作用,较好地掌握了学术宣讲语言,而且帮助他们建立了形式图式,使他们在学术讲座中得以更好地把握讲座内容的整体结构。教师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报告中核心内容比例失当以及报告内容一致性不够的问题,运用美国专业演讲者Morgan和Whitener的组稿方法,指导学生从核心问题出发,向外扩展来组织讲稿,删除了报告中不必要的细节,进而突出了报告的要点,完善了报告的内容。点评和讨论宣讲报告让学生明确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模糊认识,改进了报告宣讲阶段的不足,真正掌握了学术宣讲话语和基本技能。正如美国应用语言学专家MichaelRost在论及学术讲座研究方法时所指出的那样,让听众来评价学术讲座的效果,尤其是讲座中的不足,是一种有效的学术讲座研究方法。通过点评,学生明白了怎样简化PPT演示文稿、如何确定幻灯片的数量以及演示文稿与宣讲的配合问题。宣讲人对自己的表达速度有了更好的掌控,更加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对图片图表解说的点评和讨论,发现并解决了宣讲人图表解释前不提示、图表中解释部分不明示以及讲解与听众理解不同步等问题,帮助学生熟练了图表解说的基本方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