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范例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范文1

摘要:

当前职业中专化学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进入高一级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做准备,为职业中专相关专业的学习打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职业中专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化的化学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建立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及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需要正确处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关系。

关键词:

职业中专化学教学改革

一、职业中专化学教学目标

1.为学生进入高一级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做准备

目前,西部职业院校较多开设了化工、医药、环保、农林等与化学相关专业。如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内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对口招收职业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学生,其中化工、医药、环保、农林等与化学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因此为进入高一级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做准备就成为当前职业中专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性特点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对职业中专化学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分配要求有所不同。职业中专的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体现化学作为基础课的作用,即化学教学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进入高一级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做准备,体现必需、够用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出院校特色和专业特色,化学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2.为职业中专相关专业的学习打基础

化工、医药、环保、农林等相关行业的就业压力剧增,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增多,职业中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化学教学大纲也在不断修订。化学教师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确保足够的教学学时、化学药品和化学器材,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打基础,而不能用普通中学的化学教学方法教职业中专的学生。

二、当前职业中专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1.社会化的化学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办学,紧跟时代步伐。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猛,环保等新的与化学有关的专业不断细分,高校也对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提出社会化的要求。化工、医药、环保、农林等与化学相关的行业对职业中专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化教学体现在化学教育教学中,首先体现为化学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双重社会化的模式。笔者在本校12卫生班和13、14护理班化学的教学中就体现了基础课社会化教学的一些特点。在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对和专业有关的化学知识特别感兴趣,笔者就将一些化学案例导入新课,教学效果很好。这些案例社会化色彩浓,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学生容易理解。在实践课教学中,笔者结合技能大赛,让学生们进行无菌操作等练习,学生们非常认真、细心,百练不厌,兴趣极浓。甚至学生进入医院实习,也带着《简明化学手册》备查。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要树立兴趣教学理念。只有多样化才会有兴趣化,单调的教学方法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职业中专的教师对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的传授,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形象化的手段,指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各种各样的兴趣教学法。凡是专业中经常用到的化学知识,就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归纳进程和专业教学同步,用表格、口诀、图片等使知识条理化、清晰化、明朗化、实用化。对专业中要求不断验证的实验,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师多示范,多引导学生参观,多看一些操作动画片、纪实片。

3.建立化学专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专业教师和化学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认真指导,形式应活泼一些,个性化一些,社会化一些。更主要的是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兴趣特色,有生活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终身受益。

4.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

职业中专化学教学最忌闭门造车,化工专业的学生要多参观化工厂,医药专业的学生多参观医院,环保专业的学生多参观典型治污现场,农林专业的学生多调查农药、化肥使用现场。学生到现场多观察、多询问、多记录、多思考,动手操作,写参观笔记。学生获得的直观知识越多,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悟性就越强,教师讲课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在学生参观之前,教师要先参观,相当于备课。教师要确定学生最有收获的参观线路,确定参观对象、学生动手操作项目、提出的问题、应该准备的材料、学生采访对象、学生安全的保障等,确保学生参观后有收获。

5.正确处理好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关系

在职业中专化学教学中,一年级突出基础模块,二年级突出职业模块,三年级突出拓展模块。这样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才能有层次,成体系。

作者:马生杰 单位: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以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围绕教学改革的理念、方法、策略等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以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药学化学;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一门综合性学科。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药物名称、结构式、理化性质、鉴定分析方法、合成线路、临床与应用、体内代谢途径等主要内容,它是药学领域的骨干学科[1]。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量子生物化学学科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微观结构分子水平,这不仅推动了新药研究与开发,也推动了化学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制药行业生产一线的科技应用型人才短缺,高端技术人才和药学领域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和原动力。新药研究发开与需要一大批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一大批药学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药学研究型和应用开发型科技人才是时代所需。研究如何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5]。

1重视课堂教学内容

1.1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药物化学教学内容必须适当精简、合理取舍,切实做好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药物化学课程理论性过强,内容杂乱繁多,学生学习感觉知识点太多,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也多,内容丰富多样。如此的教材现实,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归纳整理,不分主次,满堂灌输,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就药物化学本身而言,其内容比较枯草乏味,化学名称结构式复杂,也的确很难记住。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可能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一旦同学们缺乏学习热情,没有了学习的原动力,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为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者就应该本着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让学生在上课时能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够体会并注意到老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同时辅以些许典型案例分析,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明白药物化学在药学领域,在疾病治疗,在维持身体健康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就会重新认识到药物化学的重要性,把理论性强的内容化繁为简,由易到难,用通俗易懂的讲义达到推陈出新,用比较形象课件把枯草乏味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就会不断高涨。例如,我们在学习典型药物合成的时候,老师授课应该从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合成路线也比较短的典型药物的合成方法入手,剖析它的结构特点,化学合成路线,分离纯化手段,质量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的杂质研究,可能的溶剂残留等,逐步延伸到结构式较为复杂的药物的合成制备、分析纯化、药物代谢、构效关系等研究;在讲解药物的定性鉴别时,特别是存在多种鉴别方法时,作为教师更应该选择那些简单,易于理解学习和实际应用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来讲解剖析,而不是没有取舍,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注重对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鼓励课前自学和预习,做好读书笔记,引导鼓励查阅文献,阅读期刊科技,拓宽眼界,培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

1.2调整课堂教学方法[6-8]

虽然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主要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如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强烈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弊端,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们的需求。书本主义,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提高,采用新式教育法如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答辩式以及现场案例剖析式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能把丰富的药物化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更加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课堂上适时组织同学们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去制药公司、科研机构、医院临床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体验,深入探讨实地认知学习,不断巩固和扩大同学们对药物化学的认知度,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把教学过程变成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过程,于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也更加先进和多样化,我们应充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简单化,同时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下功夫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办公软件,做好药物化学课堂讲义,并辅以形象化的PPT课件。教学多媒体的选择、制作与组合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结合药物化学的教学特点,结合挂图、投影展示一些复杂药物的分子结构、作用靶点、作用机理等是非常必要的[9-10]。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交流互动,与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在网上进行项目合作研究与交流,比如合作发表研究论文,交流学习方法与心得,交流学习重点和难点,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所有这些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也充分利用了同学们的业余时间,对药物化学新知识的接触更多更广,同学们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1.3重视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知需要的心理表现,是人类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有了学习兴趣,同学们就会主动找机会找时间学习,越学习越有动力。培养学习兴趣要贯穿药物化学教学过程始终,教师必须经常关注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研究难点及热点,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中要时时穿插药物化学及相关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对人类文明的重大作用。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更加突飞猛进,在药物化学课堂讲授中,经常介绍一些挑战性的课题和新发现、新成果、新进展。有条件的科研院校,可以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培养医药领域创新型人才,邀请医药学科领域内著名院士、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医药公司研发总监、总工程师等作医药领域相关科学前沿讲座和实际应用讲座。可以围绕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现,如何应对,如何开展新型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以及人类目前未曾攻克的重大疾病的治疗等问题开展讲述与讨论,充分调动年轻同学们勇于挑战科学难题的勇气和热情[5]。势必大大激发并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同学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

2重视实验课

药物化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改进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重视同学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对同学们掌握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们个人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药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最好同步进行,可以起到理论指导实验,实验证实理论的效果。实验内容要精心选编,可以自编实验教材,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开展合适的药物化学实验课,本着参考各种实验教材的原则来精心编写药物化学实验课之讲义,尽量把实验和理论安排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这样可以让理论和实验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验,用实验验证理论,让同学们对药物合成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入。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同学们课前预习,在预习准备的基础上,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主,即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就实验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引导同学们分析解答问题。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会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进一步理解掌握,就会更加有信心把实验做好,最终结果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之目的。严格规范实验操作过程,在进行实验课前,要求同学们好好预习,写出预习提纲,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而具体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老师首先做好实验示范,重点讲授之后给同学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操作机会,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束后,要求同学们认真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特别要重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原始数据必须在教师签字后学生们才能离开实验室。鼓励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未取得预期实验结果的同学,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再做一次,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

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药物化学是医药领域的带头学科,主要以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为基础,内容涵盖药学、医学、生物学等内容[7]。因此作为一名药物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相关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的系统知识。因此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博览群书,而且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比较熟练地运用到药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还需特别强调的是,药物化学教师本人平时必需及时更新和补充药物化学相关新的知识内容,了解药物化学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把握新世纪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在具备这样的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面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正确指导学生们学好药物化学,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们认识到学好药物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好药物化学不仅能为后续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能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原则上讲,一门课程无论有多么重要,如果教师不受同学们欢迎,那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自然不高,就不会主动找时间找机会去学习,有的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情况教学效果肯定差;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处的比较融洽,同学们愿意接近你,愿意与你交流,那么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高了,学习态度也会认真得多,教学效果必然就好。因此,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主动和同学们交朋友,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积极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11],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和处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重点还是在于教师本人的意向和改变。如果我们平时多主动参与学生组织的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共同生活,同学们遇到困难问题时,主动帮助解决,多付出一份爱心,批评教育时,我们可以先表扬其优点,再批评其缺点和不足,并注意批评的语气和分寸。在学习上对待同学们要做到既严肃又关爱,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关爱。

5结束语

药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各种新药品不断上市临床应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对于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改进提高,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最为核心的任务是提高药物化学各类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围绕药物化学教学质量这一主题,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出发,以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进行分解剖析和探索。结合我校药物化学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与摸索,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出药学领域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把讲授药物化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与同行们分享和提高。

作者:张华 李强 刘丽娟 龚显峰 王阳 单位: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虎.药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2]韩建军,宁娜,张家俊.高职药剂专业《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56-57.

[3]刘列,杨汉武,刘金亮.依托科研优势搞好研究生特色实验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109-111.

[4]罗再刚.浅谈药物化学的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2012,40(14):199-200.

[5]甘秀海,王波,姜金仲,等.开放式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1(14):192-194.

[6]陈优生,刘晓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06,33(7):118-119.

[7]曾鸿耀,熊俊如,孙国锋.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6),365-367.

[8]王亚军,余梅芳.药物化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8-70.

[9]WilliamsDA,LemkeTL.药物化学原理[M].赵建,蒋兴凯,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2.

[10]昌盛.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103-104.

[11]李菁.浅析如何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10):84-85

第三篇: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浅思

【摘要】

医学化学课程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一门理科类公共文化课,是医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医学化学》课程不仅能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严谨的医学作风,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在后续的生理学、遗传学等专业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铺垫和促进作用。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而高职院校医学化学专业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应用能力。本篇文章重点针对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方向来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医学化学;教学改革;实验课;现状

1前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资源及其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不断的扩招、规模不断的扩大。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针对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设定等方面,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的医学高职院校在招收的学生当中,文科生占据着很大一部分,而文科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以及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学习医学化学课程时就显得格外的困难。下面就是本文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能力的职业医学应用人才[1]?这就需要对医学化学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2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医学化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

因为医学化学当今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分子生物学已然成为了医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其中,相应的专业生物技术以及先进的生物医学工程将在以后成为医学领域的主导应用技术。所以,现代化的高职医学化学课程等基础医学课程,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另一个方面是,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跨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发展阶段之后,社会经济体制和科技应用水平在不断的变革之中。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经济基础、文化水准、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都在不断变化着,而为了防止人们受到周围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出现疾病现象,所以,就促使医学化学新模式的诞生“化学—心理—社会—环境—医学”。

(2)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医学化学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矛盾的重要措施。

就目前而言,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医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医学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系统教学化学与医学教学需要之间的矛盾;教材内容设定与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医学化学教学中,纯粹的化学教学与医学化学之间不能相互渗透的矛盾。

3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医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时间过少,同时教学内容和任务又相当的繁重。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医学化学专业课程的设定上,学时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只有50—60个课时。虽然近两年高职院校也进行过教学改革,但是,改革过后的医学化学课程学时反而更少了。所以,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医学化学教材内容当中,包括着有机化学和基础化学两个部分,内容比较多,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重,而过于偏少的课时绝对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能力参差不齐[2]。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同时更是文理科学生兼收,造成了很多的文科生由于化学基础知识太差,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3)在医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仍然处在理论教学阶段

虽然也有一定的实验教学以及相关的实践课程,但是总体上还是缺乏化学实验课程的设定内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学校方面,实验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太差,化学实验的相关设备过于陈旧,投入少,总体来说还是对医学化学课程不够重视;教师方面,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成绩,把学生的理论文化成绩当成衡量自己教学质量指标的标准,所以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化学实验方面起到的指导作用严重不足;学生方面,由于医学化学本身过于枯燥乏味,再加上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所以,也就造成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比较差,兴趣不足等现象。

4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及措施

关于对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和思考,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三个改革方向来进行。在对其进行探索和思考之前,首先得确立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主题思想,就是“医学化学教学质量———学生质量———高职学生的高就业率”。在对高职医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始终的贯穿于这条主线,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而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医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教育目标也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医院培养医学界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人才。

(1)医学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3]。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之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但是,许多的院校还是对其不重视,不把其当回事,完全起不到职业教育的作用。“少理论,多实验”是医学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理论要为实践活动提供服务和理论依据。同时,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学生应该是医学化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学的被动对象,要让学生养成“不仅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同时还要知道怎么做”,从而有利于让学生逐渐变成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这才是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2)医学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也都清楚,医学化学的内容是非常庞大、复杂的,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也比较广泛,其中主要的就包括四大块: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但是,这么多、这么广、这么杂的教学内容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可能有人会提议增加教学的学时。增加学时这条改革措施是行不通的,在我看来短时期内绝对是无法改变的,这本来就是我国教育新课改下的要求。所以,只有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编撰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重点抓住当中的主要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同时,多注重医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仅要突出“化学”的特点,更要显现出“医学”的特色。

(3)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关系考核方式的变革措施,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对教学的评价方式。我们都知道,每个学期、每个学年之后,都要进行考试,考试不仅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医学化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专业化的评估。所以,在今后的考核制度上一定要大力改革,寻求最优化的改革发展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海士坤 梁明慧 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爱女,校伟,曾小华等.浅谈医学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4,41(16):215,235.

[2]王海燕.民办高职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

[3]曹月欣.浅谈专科医学化学教学改革[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213~214

第四篇:化学教学改革问题思考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还是职业院校的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然而对于学校而言,每一年学校都在扩招,那么应届生毕业之后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中专学生而言,竞争压力就会更加明显。所以中专教育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地改革,才能够使得中专学生能够在知识、技术、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本文从化学的教学切入,分析在中专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化学教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前言

社会在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企业既关注人才的专业知识,又关注其专业能力和素质。所以同学们需要具有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并且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然而目前而言,我国的中专学生绝大多数都不能够满足以上几点要求。大多数学生各有专长,比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有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创新思维比较活跃。然而只有能够将这些能力都集于一身,才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学们普遍在专业知识、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二、化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中专教育,都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极其深重,尤其在授课方式方面,仍然延续传统教学中的讲授为主、互动很少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并不利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难使同学们对化学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授课方式就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需要加大中专化学教学的改革力度,使得学校和教师都能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来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化学学科,很多知识并非是死记硬背就能学会的,而是需要同学们加强对学科的理解。

三、化学教学改革对策

1.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呈现了一个崭新的形势。在新的形势之下,化学教师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首先就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应该再把自己当做教学的重心,而是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对教学模式的设置,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特点和情况来切身制定,这样才能够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2.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校本课程。

中专学生的成绩普遍比较差,基本都是在中考中被淘汰下来的学生,所以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且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也比较低。然而中专教材都是根据同学们初中学过的知识为基础进行编纂的,所以与中专学生的实际能力是脱节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很多中专学生想学也学不会,更加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学校应该研发校本课程,对于化学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的规划,重基础,让同学们能够跟上老师教学的步伐,减小学习的难度,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

3.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

中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也不足。要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首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树立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那么就需要教师先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帮助同学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减弱对于化学学习的恐惧感,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针对一些基础极差的学生也要具有耐心,给予鼓励,帮助同学们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很多同学就会发现,化学的学习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教师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中的动画演示等会让教学更加有趣且容易理解。学习本身就是越没兴趣越觉得难,而越有兴趣就会越学越喜欢。所以树立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是老师们的重要任务。

4.强化实践训练,创新教学方法。

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众多化学理论、化学方程式、化学现象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来的。在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同学们对于化学的兴趣。同时,定期的化学实验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升实践技能。比如可以让同学们在碱性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就会发现溶液变红,这样的化学变化会让同学们对奇妙的化学现象充满兴趣。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尽量不让同学们做危险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旦加强实验课程的比重,就会发现很多同学都提升了兴趣,并且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除了加强实践训练,教师们还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上文中提到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提升同学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并且通过自己思考和自己动手提升思维能力,使得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也可以使得同学们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取得全面发展。

作者:郭建有 单位:山西大同市卫生学校

第五篇:慕课影响下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现阶段我国慕课的情况及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对于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现状,我国各高校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容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慕课内容、形式教师要理性选择不可盲目。

关键词:

慕课(MOOCs);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是英文MOOCs的音译,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注册学习的人数可以有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只要想学习的、有条件的,都可以进来学习,不分国籍地域;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学习、评价、讨论互动在网上即可完成,不受时空限制。“C”则代表Course(课程)。“慕课”始于2011年秋天,兴起于美国。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继国外几大慕课平台之后,为顺应“潮流”,国内很多高校正在积极建设慕课课程及慕课网站。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北京大学的“北大公开课”网站、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的—“爱课程”网等中文慕课平台相继上线。其中复旦大学在2014年4月1日正式登陆全球MOOCs平台Coursera,首门课程是程士安教授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这预示着中国的大学将直面MOOC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开启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目前,慕课课程虽不少,但是受技术、内容等制约,到目前慕课还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对传统课堂教学影响还不太大。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提出警告:“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但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慕课来袭,高校教师需要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兼顾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其影响下分析化学教师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是从理论和实验课两方面进行了探究。[1-2]

1化学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分析化学理论课的特点“散”、误差理论贯穿其中。分析化学不同于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其主线不似前者明显;知识点多而散,且每一部分有每部分的特点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难以全面掌握,而且大量简单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就更加困难。因此分析化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可以引进慕课教学法。可以自己制作慕课或引进其他院校的。笔者认为可以以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为主,有机引入慕课课程的一些形式和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形成适于本校特色的离线+在线的混合式教学形式。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学习动机及目的性不强。而且本校学生是住宿制比较集中。如果学习是在慕课平台上观看视频学习、完成作业、分享作业、完成考核,有慕课平台记录、收集学习者每一个环节的数据。这样老师的监控往往处于缺失状态,叙述视频学习不认真、作业抄袭、师生互动不是本人等情况难以避免。为避免以上情况可以采用混合式学习法。离线+在线两者并行。离线部分主要是课堂教学、集中答疑等,课堂教学内容讲解知识点以、知识点之间、练习题的思路;对于学生作业、在线练习、师生互动环节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需要总结归纳的内容等仍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理论课中引入慕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综合素质及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注重动手能力较强,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要求比较严格。但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反复照本宣科,正确操作和终点颜色的判断与标准有一定差距,易使学生产生急躁心理。在实验课的改革中,我们引入了视频教学。严钰锋等[3-4]引入了虚拟实验,通过网络技术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操作,来完成整个实验的过程。从而克服了时间、空间、实验设备数量不足等诸多限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与标准比较,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目前,虚拟实验仍然在发展探索中。张永春等[5]也在网络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进行了探究。虚拟实验、网络教学应辅助传统的实验课堂教学,二者不可替代且以实际实验课堂教学为中心。在实验中会有各种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而这些因素往往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或实验者本身操作的错误惯性,学生最终还是要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具体实验来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及处理遇到的各种影响,教学更直观形象,而学生的是感性知识也是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只有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3结语

MOOCs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不仅在于提供给校外学习者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在于通过MOOCs促进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我们应当积极引进慕课使学生享受到一流大学的课程及先进理念。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也不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德育素质的养成,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校园生活和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包括团结协作、交流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慕课是无法完成的。慕课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发展。所以我们对于慕课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教师应理性选择,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同时根据国情坚持主流文化,建设中文平台,建设适于我国高校的慕课资源,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作者:高焕君 单位: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

参考文献:

[1]辛永涛.慕课(MOOC)视野下高校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理论;2015(9):25-27.

[2]温艳梅.慕课时代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4,(18):180-181.

[3]张亚东,王见之,张慧琴,等.慕课时代功能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723-725.

教学改革范文2

1.1培养目标的改变

目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仍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但是实际上,我国一、二、三级各级医院并没有检验医师这一职位。2007年秋季,卫生部第一次下文举办本区域乡镇检验医师培训,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委托在我校举行,近年来,由于受到职业定位和工作目标等多种因素影响,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专科、中职毕业生并没有得到规范化的检验医师的临床培训,所以往往很难适应检验医师的岗位;同时,随着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现在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现有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显然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临床实践和医学检验学科发展的需求。

1.2课程体系落后

现阶段,我国医学检验教学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既较为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过去的20多年里,课程体系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现代医疗事业培养出了大量的医学人才。但是,随着医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该种课程体系不仅不利于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也无法突出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因此,课程体系的落后,是医学检验教学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

1.3实验教学弱化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医院的检验工作仍然离不开手动操作,所以,手工检验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近几年来,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广泛使用,临床实习的手工检验作用在逐渐削弱,进而造成了实验教学的弱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利于动手操作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

2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1明确培养目标

近年来,各大、中医学院、校都在不断的进行扩招,使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明确培养目标,才能进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从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情况来看,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应该将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能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并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的医学检验人才。在新的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就可以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内容的改革,以利于现代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

2.2课程体系的改进

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各大、中医学院、校应该根据现代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性质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从而培养出符合医学教育客观规律和现代医学检验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

2.2.1重视基础教育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检验知识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应该重视医学检验人才的基础教育,加强部分医学检验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使学生拥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加入计算机、数理统计等学科的比重,做好学生的基础教育。

2.2.2突显专业特色

医学检验学科不仅是一门应用学科,还是一门建立在众多基础医学学科基础上的学科,医学检验学科涉及了多种医学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教师不能忽略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特色,将临床医学专业与医学检验专业混为一谈;各大、中院校应该对医学检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纯理论的基础课程逐渐弱化,将生物化学、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当做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此外,医学检验专业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向临床科室提供更多的实验室临床诊断信息;因此,各大、中院校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临床医学学科与检验专业学科的关系得以突显。

2.2.3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包括临床实验内容,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应该更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就更应该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课程体系得以建立。一方面,各大、中院校要使检验专业课的学时数增加,并使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得到更新,展现医学检验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进行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调整,加强实验课来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4提高综合素质

进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新的课程体系体现出学科课程及内容的逻辑关系和系统性,使课程内容互相交叉渗透。这样,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就能得到更好的衔接,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3加强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就更应该进行实验教学的强化,进而培养出应用型的医学检验人才。

2.3.1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加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实验教学,要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强化。一方面,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强化训练档案,使学生通过的培训和考核项目得以明确的标注出来,进而按照标准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使实验室全面开放(在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下),为学生提供自觉进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的条件;另外,学校还应该制定更为有效的操作技能考核制度和标准,进而督促学生完成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

2.3.2增设实验课与创新科研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各大、中医学院校应该增设实验课和创新科研活动。一方面,综合性和设计性强的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的进行创新科研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学科知识的创新;同时,在参与创新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会有所提升,知识面也将得到拓宽。开展创新科研活动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结论

教学改革范文3

【关键词】药学;教学改革;实践;举措

随着时代的发展,药学专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够保证整体教学工作朝着更优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及整个药学行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1药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药学是一种综合性学科,其中涵盖了管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门学科内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随着社会医疗体制改革的实行,整个社会的医药服务需求大幅度提升。对于高校药学教育工作来说,其需要在当前基础上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强、知识结构完整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对于药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存在阻碍作用,这就需要药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当前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便于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1]。

2开展药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强化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

这里所说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在当前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或者是减少几门课程,而是应该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对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对已有以及将要增加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以便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能够形成一个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首先,应该保证教学内容顺应时展,不再一味的重复课本上简单的内容,而是应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尽可能的扩充新的知识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竞争力水平[2]。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可以积极组织优秀企业、医院、药监部门的专业人员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以便于学生所接受到的内容都是最新内容;其次,应加强学生对于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当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在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比较少,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够细致,学生很难学习到诸如病理学、影像学、诊断学、检验学等与临床实践接近的知识点,医学各个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将各个学科完全分离开来,只有系统性的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提升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最后,应强化学生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外语技术等知识的学习,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性、综合性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其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水平,那么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应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涉及到这些方面[3]。

2.2强化实验教学改革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使得实验教学显得非常必要,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开展药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对学生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予以足够重视。加大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开展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当中涵盖了药学理论知识、方法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设备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除了一些常规的综合性、验证性实验之外,教学内容当中还应该融入一些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自行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并对反应流程进行设计,再通过亲自动手验证,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最后组织小组讨论实验心得,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药学的学习兴趣,并在自己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创造欲与成就感,同时个人综合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是药学教学改革当中的重点内容[4]。

2.3完善师资力量配置

药学专业教师是药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其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改革效果,当时当前药学专业的师资配置大多是化学为主的药学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其在合理用药、临床医学、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这会直接反映到教学质量上[5]。那么,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完善师资力量配置,在强化已有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使得整体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切实提升。

3小结

药学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药学人才的责任,本文就主要结合药学专业的实际特点,对于其药学教学改革予以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对于实际的药学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姣锋,吕会茹,杜煜,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v.36;No.495(12):58-59.

[2]陆世惠,黄锁义,黄祖良.高职药学专业实验基本技能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516-517.

[3]韩清娟,张惠静,张梦军,等.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6):1170-1172.

[4]胡艳.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医药前沿,2016,6(10):359-360.

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1《金融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2019年9月教育部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从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等方面为新时期的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建议。意见的出台客观要求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教师:一方面要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的质量管理,合理安排课堂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给予学生学习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大的空间性。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学习并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内容,合理选择运用线下、线上和线下线上混合的教学方式以打造“金课”。《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具有金融理论与金融行业社会发展现实应用紧密结合的突出特点。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金融业近年来呈现出开放性、国际性、市场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金融环境的变化客观要求《金融学》教学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以便培养时代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金融学》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当前《金融学》教学采用的主要仍是传统的授课方法,即“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电子课件PPT、教案和课堂板书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以单向传递为主,即从教师输出到学生接收。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仅限于教师的课堂理论知识提问、教师情景化的案例设问和学生对书本不懂问题的询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现实金融现象和金融产品的拓展与深究,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金融情景假设,无法调动学生兴趣点和积极性,也无法增加课堂的创新性,从而优化授课效果。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忙于对书本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死记硬背,缺乏思考。《金融学》作为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教学方式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缺乏金融实操环节,难以利用金融案例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最终会降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2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滞后

《金融学》主要从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产品、货币的创造、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等内容来阐述。《金融学》课程教材版次众多,尤以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版本使用面最广和学生受众群体最多。以黄达主编的教材为例,虽然历经多次再版,教材的内容仍相对陈旧滞后。货币形态方面,教材仅限于阐述传统纸质货币和铸币,而近年来新型货币形态发展迅速。金融中介和融资模式方面,教材主要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和间接融资模式来阐述,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金融市场的融资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发达国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模式,而且金融中介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货币政策的调控方面,教材内容仅限于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调控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然而近年来央行使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频次和力度已经超过传统三大调控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2.3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待完善

当前的《金融学》课程教材大多侧重宏观金融方向,以金融发展、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为主体内容。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金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成熟。微观金融的发展近年来方兴未艾。当前的教材体系由于内容的限制显得顾此失彼,并未在宏观与微观之间找到相对的平衡。同时《金融学》涵盖的内容广泛,课程内容与《宏观经济学》、《投资学》和《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教师无法明确掌握各门课程的开设学期和内容重点,对于相关的重复内容,可能一带而过或耗费过多时间“烫剩饭”,带来的结果是占用课时,不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提高。

2.4考核体系和考核方式有待科学设置

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式对于公平公正检测学生的学业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当前《金融学》与其他的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样。学生的最终成绩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加权之和来构成。平时成绩的权重大约为30%,期末卷面成绩的权重大约为70%。平时成绩通过学生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来决定,学生之间平时成绩的差别较小,区分度不大。期末成绩由于所占比重较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课堂睡觉、玩手机,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通宵熬夜复习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突击式的学习和复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熟记和理解。

3《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探讨

3.1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运用,教师可以积极尝试“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方式辅助传统的线下教学,最终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MOOC等平台上传电子课件、经典金融案例和重要的金融课外阅读知识和最新的金融资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传各章节的测试习题,形成习题库,每个章节学习结束,使用线上平台进行章节测试。教师可以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如QQ群或微信群,方便学生对不解的问题进行线上询问。对于现实应用较强的金融知识,要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利用手机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钱包和京东金融等APP使用较少的资金去购买活期的金融产品。对于权益类和衍生类金融工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股票模拟大赛和期权期货模拟投资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定期邀请银行和证券工作人员到学校讲座,增加学生对现实金融行业岗位的认识。或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去金融企业实习,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3.2补充更新《金融学》教学内容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授传统的金融知识和理论。同时应该积极顺应金融行业社会现实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捕捉新的金融现象,阐述背后的金融机理。如货币形态的讲解,不仅要讲授传统货币形态,也要把比特币、Facebook的加密货币Libra和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等新型的货币形态加以补充更新;如金融中介的讲解,不仅要讲授传统的银行和证券类中介机构,也应该把诸如提供花呗和借呗的支付宝、支持打白条的京东金融、以陆金所和拍拍贷等为代表的众多P2P网络借贷平台和以水滴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融资中介加以更新补充;如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不仅要讲解央行传统的三大调控工具,而且要补充SLO(Short-termLiquidityOperations)短期流动性便利、SLF(StandingLendingFacility)常备借贷便利、MLF(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中期借贷便利和TLF(TemporaryLendingFacility)临时流动性便利等新型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教师同时应该对补充的金融新工具出现的原因及优点与传统金融工具加以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

3.3合理构建《金融学》课程体系

《金融学》作为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的内容宽泛。系部要整合教师资源定期进行研讨。对于多学科交叉重复出现的知识点,根据其自身内容的重要性和章节衔接的连贯性,做出适当划分以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讲解,提高课时的利用效率。《金融学》的课程框架不仅要重点讲授宏观金融中的金融发展、货币政策和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等,也要适度兼顾微观金融新的发展方向如行为金融学、保险、证券投资基金和区块链金融等。只有宏观与微观的平衡兼顾才能形成更为合理的金融学课程体系。

3.4科学完善金融学考评制度

《金融学》的考评制度要改变以往期末成绩占比过大的问题,增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使平时成绩的内容分配更为合理,包括章节测验、金融案例小组汇报、课堂考勤、课后作业等环节。期末试卷的内容设置和难易程度要科学合理。不仅要丰富考试题型,从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和现实金融案例分析题等多角度多维度去考察学生的金融知识架构和金融素养,而且要合理分配基础题和难度系数相对较高题目的数量与分值。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的综合从而较好的评判学生《金融学》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素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化《金融学》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要优化补充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金融实操能力,以不断适应不断国际化、市场化、开放性的金融环境,增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旭霞.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9):129-131.

[2]牛佳.浅谈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131-132.

[3]纪鹭.浅谈如何深化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29):174.

[4]杨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2):71-73.

[5]曾力.《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9(19):172-173.

教学改革范文5

“应试教育”背景下以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抄笔记、考前背笔记为主要特征的教师“独白型”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品质、人文素质和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上述教学现状亟待教学者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予以整体改善。笔者认为改革应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首先是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以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他们今后的教师工作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其次,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总体实施方案

师范生现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两方面展开改革。要点如下:

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

(1)为使教学回归文学本体,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审美素养,遵循“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阅读”的原则,突破面面俱到的“大文学史”教学模式,以某类文体、某类作家作品、某种文学现象等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割断和时间限制,将分散的知识纵深归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后予以教学。

(2)与新时代语境、师范生特定培养目标协调,在现有教材内容陈旧的情况下,自创性适当增加新的专题板块。

(3)为增加教学的生动感和及时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形成教、学良性互动,在自主编写出较成熟的个性化、特色化、专题化教材之前,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学科网站、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作业形式和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

(1)为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增强其师范专业素养,帮助学生组建课程学习团队。各队每学期各有分工又团结协作地完成某一专题研究和展示,教师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予以综合打分,作为该组每位成员的统一成绩,按平时成绩的50%计算。

(2)为提高学生作品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素养,借鉴王晓初教授2011年提出的现代文学课改思路——要求全学期学生写作读书笔记共15篇。其中2篇以电子文稿形式随时发送给教师,教师给出精要点评和修改意见。其余13篇读书笔记期末一并检查,并给予成绩,两次成绩各占50%,计算为平时成绩的50%。

(3)学生课程成绩按期末60%,平时成绩40%计算。

三、具体实施方案

遵循上述整体改革思路,具体应从教学目标重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师范生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

1.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其就业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①将授课内容整体分为几大板块——框架性、贯通性的宏观概括;重要文体发展演变及代表作家作品;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关联;与师范生专业实际存在密切关联的“儿童书写”等。各板块再细分为若干专题性内容。②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光盘、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及时有效性,形成教、学良性互动。

(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演和读书笔记形式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全班各学习团队每学期完成专题讲座一次,作为与任一专题性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延伸阐释:各组成员集体协商确定专题内容和基本思路后,每人各有分工——或寻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或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进行文字润色,最后由一位或几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讲解,组内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作品朗诵等辅助性工作,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进行现场点评,并通过考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为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作品阅读、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主要进行如下工作:

(1)提供50部审美价值、时代特质兼具的作品阅读书目(含必读、选读两部分)。

(2)利用课堂教学,示范性地解读各范式经典作品,解读中适当融入文学理论视野,尤其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细读,教师推荐国内外相关经典论著(李健吾著作、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等),以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深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提高解读能力。

(3)借助各种形式展开师生、生生之间有关作品细读的对话,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多元化理解。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电子读书笔记进行深入点评,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定期针对学生电子读后感情况予以全班范围内的及时辅导;各学习团队内部进行读书笔记互相批改工作;全班每学期举行两次有关必读作品的读书笔记现场交流、讨论活动。

教学改革范文6

在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作为一名药物化学的老师,我将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扩展自身的知识视野,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培养本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在药物化学的具体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建立在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对药物结构、理化性质、活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1],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它的任务主要是创制新的有活性的化合物,或者对已有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不断地提供新品种,促进医药工业的发展,以保障人民身心的健康而服务[2]。与之相联系的学科较多,所涉及的药物结构多样,内容繁杂,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难学。为此,教师应从素质教育入手,从教学理念、方法、内容、手段等对药物化学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更增强他们对药物化学的掌握程度,提高综合素质。

一师资队伍

老师的自身素质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教学本着学生为主体,办学则以老师为主导。教师不仅在自身的专业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还要跟进时代的步伐,了解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综合能力,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前进。教好学生的基础是要了解学生,老师要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看法,勤于反思,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药物化学教研室在招聘教师时,对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学缘结构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形成了一支高质量、团结奋进、互帮互助的教学团队。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承担了多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科研项目,而且多位老师有在国外进修的经历。

二教学理念

(一)“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是指没有或者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其核心内容是低毒,高效,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3]。其追求的目标是高效、大力推行无毒、无害化学试剂的使用、加强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绿色化学的提出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治理。从事药学工作的教师尤其是药物化学的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想法中。更应该主动地让学生们感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例如,在中适当时可以展开水相下的Diels-Alder反应内容,水较有机溶剂是廉价、环保、无毒的溶剂,不污染环境;用超临界流体代替有毒挥发性的有机溶剂。

(二)“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即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其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正是我国学生所欠缺的。只有自主创新,才能真正走在世界的前端。特别是在药物合成方面,没有创新一味地仿制是合成不出好的药品的。所以,教师在药物化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有“创新教育”的理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同一药物(比如萘普生)的合成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在课下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再让学生尝试设计不同合成的线路、同一类化合物(比如醛或酮)让学生设计多种的鉴别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巨大的激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必定会事半功倍。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件枯燥的事情,药物化学本身的学科特性决定这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内容多而复杂[4]。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难学、难记、难懂。因此,在上课时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内容形象化[5]。

在课堂上联系同学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药品,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所学知识。如维生素中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如果缺乏会引起各种疾病,比如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疾病,通过口服维生素B2或伤口外敷维生素C可治疗口腔溃疡;经常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可预防感冒。最新上市的三代、四代的抗生素价格较高,且人体内致病菌适应三代、四代抗生素后,价格低廉的一代抗生素效果可能会差,而且万一得了大病将无药可用。通过这些小常识,让学生认识到药物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内容形象化[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其开放式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

1.启发式、互动式教学[6,7]

上课时老师可以采用悬念导入式开始教学,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多方面的认识,加深印象。对于重点和难点要区分对待,让同学们既掌握牢基础知识,重点着重掌握。所以上课多提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同学们激烈讨论,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更加的重要,药物合成是一个药品的基础环节,只有合成出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才可以继续。而药物合成最需要的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很有必要。

2.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引入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8]。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不仅应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典型性、实践性,还应注意专业性即有关药物方面的案例。例如,丙米嗪在体内发生N-去甲基化,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地昔帕明,活性强于丙米嗪,因而成为新的抗抑郁药。推测其他抗抑郁药的N-去甲基化也可能使活化过程,从而由阿米替林得到去甲替林,也已成功上市。问题:(1)你认为氯米帕明的N-去甲基化代谢产物会有抗抑郁活性吗?请给出结构。(2)试探讨这种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途径。案例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们充满激情。

3.讨论式教学

鼓励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既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通过愉快的讨论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知识。例如在讲授“磺胺药物”的内容时,学生们要掌握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代表药物。教师可以对此内容编成案例,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课下先自主查阅先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再有老师进行补充,这既充分尊重同学们的主体地位,也发挥了老师的主导角色。

4.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全人类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应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训练方式上采用设计模拟教学,采用参观教学法带学生到制药厂实地参观,利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己去调研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通过这调研,将有利于学生真切的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而不仅仅是成绩考的高的。我国提出要建设人才强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的实践能力。药物化学的教学和高素质药学人材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复杂工程。作为一名药物化学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该勤于反思、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点点滴滴的教学中,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逐步提升。

作者:李永红 单丽红 张秋荣 徐海伟 单位:郑州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鸿耀,熊俊如,孙国峰.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6):365.

[2]李家明,钟国琛,胡海霞等.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5):65.

[3]胡湘南,陈捷,徐启贵等.当代绿色合成理念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4):362.

[4]程超,宋兴华,薛艳.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1,39(4):146.

[5]黄洁,宋纪蓉.网络双语多媒体课件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5(4):48-49.

[6]谢华松,罗宝平,梁香.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74-1275.

[7]王静妮.谈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临床合理用药[J].2009,2(16):119.

教学改革范文7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化学;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引言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尤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以不断设计社会的需要。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发展,故国家非常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中职学校对化学教学课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简单的掌握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到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再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都体现了中职学校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但目前,中职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当前中职教育背景下,中职化学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力求让化学教学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目前中职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化学学科本身而言,其内容枯燥乏味、难学难懂,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课程难度相比于其他学科难度提高。加之传统化学课堂教师教授知识方法枯燥乏味,化学专业名词、抽象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复杂性,使学生丧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化学成绩不理想,也未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另外,化学教师也未能充分认知到学生在课堂上所起的主体作用,仅仅将学生至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在化学课堂无明显的参与感等等。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成绩差。除此之外,很多中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较落后,许多教育资源也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还有部分老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没有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教育储备等,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滑。最后,大部分中职学校化学实验设备落后,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只能做一些书本上已知结论实验,没有充足设备进行创新实验,导致学生创新思维不能被激发。通常化学实验脱离日常生活,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以后从事的工作关联性不大,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中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2.1更新中职学校的教学教学设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中职学校的化学课程而言,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创新思维意识,必须更新学校基础的化学设备和教学设施,使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先进教育设备,使学生与先进技术和知识接轨,增加传递知识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真正的感兴趣[1]。结合化学实验,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联系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引,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2.2改进化学教学课程内容

化学教材内容通常复杂难懂,化学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程的需要,适当调整化学教材内容,适当添加部分生活实例或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部分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进行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简入难,逐渐进入化学世界。化学教师还应结合实验课的理论部分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进行讲解,在理论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得出各种化学实验结果产生兴趣,探究化学原理发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3加强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针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针对化学课本内容和化学课堂的改革,也要注意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要整顿学校的教育风气,提高中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定期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增加化学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让化学教师接触先进的化学内容与仪器,不断夯实化学教师的知识储备。学校还可以针对校内老师举办一些列学术研讨会,在讨论会上,各种专业老师可以分享相关教学经验[2]。最后,学校还要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风气明显提高。

2.4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化学课堂上通常是老师为主体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常常不能照顾到课堂上所有学生、也不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降。针对中职化学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反思。新式课堂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仅仅其引导作用,把课堂的大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体会化学课堂的乐趣。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会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合理设计化学课堂教育模式

化学课堂本身枯燥乏味,没有学习氛围,学生不愿学习化学课程的学习,化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将化学课堂生活具体事例相联系或者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相联系,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中发生的事件,不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四氧化三铁时,化学教师可以结合铁的氧化还原反应解释为什么铁在空气中会生锈的情况,进而提出铁的三价和二价的不同情况,让学生在学习铁的各种反应时,可以应用于实际,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6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在中职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应有作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既能让学生保持学习新鲜感,又促进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求知会刺激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只有学生设身处地的处于情境之中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真谛,才能真正掌握学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最后,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中职教育时期恰恰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好奇心加以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中职化学课堂的有效率。

2.7重视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化学实验课必要性,化学实验是对化学理论课堂的总结和升华,化学理论课是化学实验课的基础,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度不够,这也是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新时期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为专业型人才。

3.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出现的问题仍不容忽略。中职学校应该充分积极整改自身的教育模式并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打造成为社会需要创新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教学与管理,2008(24).

教学改革范文8

关键词:对话教育;小学生;品德教学;改革;浅析

品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规范学生正确行为规范的基础,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下品德教育者的重点课题,而对话教学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学,因此品德教学的灌输方式转化为对话教育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话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作用特点

1.对话教育理念的概念

所谓的对话教育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生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式教学理念,它体现了双方平等的话语权,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对话教育要遵循几点原则,其一,对话内容并不是简单的问答,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蕴含教育性的互动。其二,对话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注重对话内容的质而非量上。其三,对话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学生和教师达成一致,主要是做到师生之间有着思想碰撞。对话教育中不仅仅只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对话,也存在着人机对话,自我对话和学生间的对话等多种形式。

2.品德课堂教学中对话教育的价值

老旧的课本灌输教学方式,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学手段,强加给学生的,让学生被迫接受品德课堂内容,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师生之间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话语权由教育者掌握,而对话教育把以往的教学改成了师生共同掌握话语权,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学习,通过课本、多媒体、社会实践构建自我品德价值观,并在不断的交流中感悟,在现实生活中反思,逐渐地形成了对自己品德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在品德的学习上有了自我加深、自我改进的权利。一言以蔽之,对话,作为一种态度:介入;对话作为一种关系:平等;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创造。

3.对话教育是对传统品德课堂教学的改进

对话教育能够使品德课堂教学开放化,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人格平等、话语权平等,突破以往小学品德教学的固定模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产生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品德的学习上获取更多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除了课本外的品德知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形成一种多元化、开放化的小学品德教学模式。

二、对话教育理念下小学品德教学改革的策略

1.改革小学品德课的内容

以往的小学品德课程,总是单一的说教方式,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无法将课本的内容有效地灌输给学生,而品德课的基本内容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情感、道德、法规、安全等知识,不能仅注重课本说教形式,应该让品德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知识,因此,应该把以往的品德教材进行改革,更新课堂内容,让教材基于对话教育的基础,服务于对话教育,好让对话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围绕“怎样做才是真正节约时间”这个话题,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并加以剖析: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小洋洋也学着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大家讨论一下这样的情景,谁会是真正节约时间呢?经过一番对话,大家弄明白了妈妈看电视是用眼、用手织毛衣,可以同时进行,妈妈这样做是充分巧妙地利用了时间。而小洋洋做作业和看电视时都要用眼并动脑,不可以同时进行,这样肯定不能把作业做好。在该教学片断中,教师充分挖掘课文话题资源进行创新,避免对话教学空泛化和浅表化,学生在对话教学中获得新的启示,其思维理解得以深化,品德课的感染力增强了,教学成效自然也就提高了。

2.改革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方式

虽然我国目前的小学品德教学有了极大的改善,加入了包括媒体等在内的各种能够加强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但是这种单一的方式还是无法突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当时铭记,课后易忘的现象。而对话教学方式的加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品德课的对话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的品德认知上认识到不足,然后通过交流、沟通,重新理解、整理认知,从而达到正确理解道德行为的目的。如在“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教学中,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是如何尊敬老人的。切忌让小学生谈他们所不熟知的生活,造成假、大、空的思想品德教育局面。可见,对话教学对于品德课的重要性,品德课应该加入多种手段,进行多元化教育,以对话教学为主,让学生能够有对话的欲望,不断地在对话中促进自我品德发展。

3.改革小学品德课的形态

现阶段的小学品德课堂形态单一,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将课堂知识和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品德课不能局限在教室内,或局限在教师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环境学生的生活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形态,以激发学生真正的领悟品德内容,例如,我们在进行尊老爱幼的品德教学时,可以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进行实地表演,通过表演和现场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对自我品德提升。再如我们在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学中,可以借助教室外的场地,进行表演,让每一名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之间的思维进行碰撞,更好地加深学生印象,所以,小学的品德课堂应该在对话教学的基础上,突破教学地点和人物的局限,让学生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教育者的对话中,认识社会规范,并实践社会规范,从而对品德有良好的认知。总之,小学品德课程应该逐渐转变为对话教育形式,品德课程本身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形成学生道德的社会性、自律性,在行为习惯和情绪态度中发展正确的人性特征,因此,用对话教育形式教学比灌输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对话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品德,从而规范自己,起到自律的作用,而如何正确地把以往的教育方式改革成对话教育模式,相信品德教育者在不断的实践中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让品德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国栋.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分析[C].//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6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6:65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