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行业范例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1

对于规模小、生产能力差、竞争优势弱的小型企业而言,构建且文化比大型企业更加迫切。另外对于建筑行业的这一类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就更加必要。但是中小型企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偏见:只有大型企业才需要构建企业文化,我们小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生存,不能生存何谈企业文化呢?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其实企业文化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比对大型企业的影响大。因为中小型企业无论在生产力、生产规模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大型企业,为了不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风气,优秀的企业内部的风气一定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形成一个高质量的优秀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也是极为重要的。团队中的员工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奋斗实现目标的精神是企业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型企业的特点更加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另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的是一个和谐的、融洽的氛围,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感受到的是公平和正义,形成了员工乐于向上、敢于挑战、勇于进取的精神。由此可见,优秀文化构建对于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必要性。

二、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文化的内涵

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企业文化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要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企业存在着好多误区。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或者企业制定的制度,或者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亦或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些认识其实都是片面的,企业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是客观存在的。如上面所讲的,企业员工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合作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还包括员工的三观、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等。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建筑业是我国一个由来已久的行业,其企业文化是带有建筑施工特点的,建筑行业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一项工程,它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保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等等,这些都形成了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它是建筑施工企业一笔无形的财富。

三、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文化的构建措施

1.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的构建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则是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保证。现代的企业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员工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要高,体现在全体员工朝着一个奋斗目标,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的状态,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另外,企业员工的素质还体现在全体员工能够时刻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及企业的形象,遵守企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努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提高员工的素质对构建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立和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

企业向社会展示的良好形象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直接展示给社会的,能够被客户直接感知,对企业的效益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好的建筑项目展示给别人看,得到社会的认可,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同时在企业内部也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与企业共同进步。建立和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构建优秀的文化呢?需要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用途,比如采用简单的广告手段:树立广告牌,或者搭建横幅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美好的一面展示给社会,这是一种简单、成本低、见效显著的将企业形象向社会展示的方法。从中社会对企业的目标、方向、责任都有直观的感知,对企业的形象予以肯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3.形成企业特有的个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脱颖而出,是否具备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企业的个性就在于需要有自主创新精神。体现在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探索出先进的管理模式;另外帮助企业的员工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互帮互助的精神,在获得企业的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建筑施工行业来说,以保护建筑、保护环境为企业的首要目标,便可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促进建筑施工行业企业文化的形成。

4.正确地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构建的第一步和基础就是正确的理解企业文化,然后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哲学思想。可见企业文化理论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企业要关心员工,不仅关心其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其心理上的和精神上的问题,增强员工之间的团结,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5.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责任感是员工做好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员工成功的前提,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责任感是员工素质的一方面,企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所以企业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在聘用人才方面也要着重选用有责任感的员工。另外,企业还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以企业为家,时刻将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和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利益,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文明施工。

这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而言的。文明施工对其来说是将企业的形象展现给社会的途径,是构建企业优秀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文明施工要求员工按照国家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最重要的是加强对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构建。

四、结语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1概述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局面。但是,在建筑行业的背后,由于劳动密集度大,施工作业环境高危,大型机械设备使用频次较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人身损失,而且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何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通过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如何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区域复杂,部分企业不仅接触全新领域的建筑施工,而且还开发了国外市场。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施工环境都对建筑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深邃的影响。虽然从事故总量来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取得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但整体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的安全生产问题依然存在。从安全事故类型来看,建筑施工企业中46%的安全事故是因为高处坠落,触电导致的安全事故占14%,建筑或者洞口坍塌造成的安全事故占13%,因施工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占6%。从时间角度来看,9点~11点、15点~17点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发时间段,究其原因是建筑施工人员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状态困乏等情况(如图1所示)。从天气情况来看,不同季节表现的气候条件差异化较大,对施工安全生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雨雪、雷电、大风等天气都是引起安全事故高发的主要天气因素,据有关调研数据表明,雨雪天气条件下,建筑施工发生塌方、高空坠落的安全事故的几率高于正常气象条件下的三成。此外,高温高热天气环境下,也会干扰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正常作业,致使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增高。

2.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外部形势。安全生产与否,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外部形势而言,首先党和政府始终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当作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盘和基本面,不仅要狠抓应急管理,更要关注防范措施,要求企业必须强化落实责任、突出落实效果,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出台了一系列建筑施工相关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互联网时代信息媒体的传播速率加快,尤其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出现,更是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率、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一旦建筑施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短时间内所形成的社会舆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加剧企业所面临的恶劣市场环境。最后,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高昂的经济赔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合同存在违约风险。

2.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管理形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而且在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1)管理不重视或者管理不规范:建筑施工行业存在劳动密集度大、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均是因企业的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不规范引起的,未能守住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忽视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和结果执行。2)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造成安全事故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多数来源于缺少必要文化素养的农民工阶层,这些人一方面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意识,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没有专业的安全生产技能;另一方面,受人员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实际作业过程中不能始终绷紧安全生产的神经,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不按规定穿戴安全帽和相关防护服;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施工操作等。3)缺乏对设备、材料等物品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中,对物品的管理同样重要。现阶段,很多施工企业缺乏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造成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对相关材料的保存和保管管理不善,尤其是高空作业时,对钢筋和脚手架的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4)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很多建筑工程会遇到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例如地下施工、水下施工、山地施工等。由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不足,造成对现场环境预估不足,给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不确定的风险,例如施工企业对恶劣天气的准备不足,遇到暴雨、大风等天气变化时,缺乏相对应的管理预案或者应对措施,也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隐患。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要对策

3.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企业管理层责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由于在管理方面存在缺失和漏洞,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缺乏对相关设备和材料的安全管理,缺少对工程环境变化的有效应对措施,最终导致企业出现安全事故(见图2)。因此,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首要应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一是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人,牢实守住安全生产第一道风险。二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防范,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的同时,应加强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制度和管理规范要求,利用专项抽查、明察暗访等常态化的安全管理防范手段,防范安全风险发生,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三是重视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事故问责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对于相关责任人,严肃考核问责,决不姑息。四是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快速处置,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还应建立各种复杂环境的安全生产预案,尤其是当天气等外界施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有相对应的施工预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2重视安全技术创新,强化安全保障水平。首先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通过储备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硬实力,而且还能通过专业的技术和人员,确保安全生产。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不断引入新的生产技术,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及先进的施工设备和仪器,采用一些设备和技术代替人工,应用到高危的建筑施工当中,不仅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而且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最后推动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发展,健全在线检测和检测监控系统,将BIM技术、AR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增加企业事前预防控制,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强化科学管理思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规律性和因果性。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以及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人、物、事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杜绝大部分的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预防控制的工作效率。3.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所谓安全生产预警,就是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测,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的等级并警示建筑施工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程度。一方面在安全生产预警过程中,应重视自然环境、政策法律以及行业及时革新等外部环境变化对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做好雨雪、雷电、自然灾害等对项目施工的安全危害应对;关注行业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动,避免触犯;强化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掌握安全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关注企业内部的人、设备和事物,做好质量管理,重视机械设备的操作、维护以确保设备充分发挥其安全性能;强化对人的活动管理预警,突出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提升、心理生理状态干预,持续推进企业的安全基础建设。

4结语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关注点,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了施工企业的利益,同时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加强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引入科学的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施工规范,不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果.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8,258(2):264-266.

[2]代宝.建筑施工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思路和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58(49):224-225.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3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发展

1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它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规划与预测,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建筑施工环节的成本运转消耗情况有着良好的动态监控;其次,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最大化的加快建设速度与提升工作效率,科学管控项目建设总规模并有效限制重复建设,坚决避免随意自发性与盲目性,保障各个投资方的利益,把投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再者,合理确定与有效管理是建设单位工程的核心,它是严格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特点与客观规律的,它能够良好的维持建设单位中工程造价与管理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兼顾好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投资效益。总的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深刻的重要性,能够保障企业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全过程控制意识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建筑工程造价缺乏全过程控制意识,更多的是把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重心放在了竣工结算方面,使得预算与实际存在较大的悬殊;事后控制的情况也层出不穷,缺乏事前良好的防范与控制,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投标环节中,严重缺乏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监理,它对后期建设工程造价与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强施工管理与科学组织施工以进一步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管理与造价,工程造价管理落实到建筑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增强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控制意识与理念。

2.2忽视了整体工程造价的前期预防控制

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项目的结算时控制后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针对实际结算费用的方式而提出来的,可以往往存在忽视整体工程造价的前期预防控制,把重心单纯的放在审计成本上,而不是预测与控制项目成本上,也没有重视投资估算的作用,缺乏对产品实际需求情况的市场调研,没有准确科学的拟建项目的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因为当前我国的市场准入门槛在不断的降低,不少企业进行异地承揽与跨行业经营,这就增大的预算定额工作的难度,典型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缺乏有针对性的定额标准,预算定额体系有漏洞。

2.3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综合的工程造价管理涵盖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不确定性比较强的工作,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可是不少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遍不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与素质建设,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为日后的建筑项目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规划。可是有些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玩忽职守,成本控制在活动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一些因素,他们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办不到,而且成本控制领域的工作人员质量也不达标,预算定额的扩张活动在这些人员的影响下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建筑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1)建筑价格将实现计划向指导性价格的转变。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预算定额管理方式,不能仅仅以计划价格为指导性价格。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尚未成熟,政府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能够有效调节建筑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不再仅仅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行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也逐步发挥作用。(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引人信息化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造价信息网,可以将一些与建筑造价管理相关的政策到该网站上,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相关信息系统,开发各类造价管理软件,以此来实现建筑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建筑行业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建筑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建筑企业与政府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够将造价管理相关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也有利于实现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化。(3)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中造价审核工作将逐步正规化。造价审核工作主要是以计算工程量的方式,来考察预结算是否正确、费用是否准确。审核工作的正规化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合同、签订招投标书、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正规化,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来计算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严格进行计算审核。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审核逐步正规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作用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完成,以加强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管理,使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但是,社会时代在发展且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预算法则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本文探究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建波.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03):187-189.

[2]马卫龙,马庆国,王珍.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6):233-235.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4

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建筑师的作用逐步得到认可

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至80年代,尽管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上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国家当时强调加速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十年结束之后,全国上下摩拳擦掌,一心要把时期损失的时间抢回来。当时的建材供应,特别是水泥及钢材的生产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较为紧缺。当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普遍采用,预应力技术普遍得到应用。如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屋架、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行车梁,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板等。为了适应工业快速发展的速度,加快工业厂房的建设进度,国家大力推广建筑模数制、构件模块化。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标准化设计图集,包括各类钢筋混凝土构件图集、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体系等。以便于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有利于缩短设计周期及加快工地现场的建设进度。以上的这些工作,都是在当年大干快上的时代背景下,为当时的工业大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在那个阶段,建筑师的作用开始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建筑师本身也已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责任。但在当时的大干快上的环境中,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实力的影响下,建筑师还是较难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年的基本建设还是沿用了“经济、适用、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注意美观”的政策。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工作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给工艺设备做个较简单的包装,给操作工人做个遮风挡雨的围护。没有把工业建筑的设计置于一个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中来统一考虑。许多项目的土地利用率很低,建筑能耗也很高,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均较差,厂区的环境也较简陋,厂房建筑的形象单一。这些都是当年工业建筑的时代特征,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阶段。

国民经济有了一定规模,建筑师的才能逐步得到了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明显加快,钢铁产量已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钢铁产量的快速提高,钢结构厂房大量出现,有单层钢构厂房,也有多层甚至高层钢结构厂房;有门式钢架结构形式,亦有钢网架结构形式。由于钢结构的特性,厂房的跨度越做越大。这就给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如果厂房的单向柱间尺寸大,可采用门式钢架结构;如双向柱网尺寸均很大,则可选用网架结构形式。所以钢结构厂房满足了大跨度生产工艺的需求,且能满足工艺上的各种灵活变化布局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由于钢结构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装配,这就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且由于钢结构的自身重量远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轻,所以对地基础处理的成本也大为减少,特别适合在软土地基区域使用,而且钢结构属可回收材料并可重复使用。正是有上述的种种优势,所以钢结构厂房被普遍采用。在这个时期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程度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意识挣脱了长期的束缚,建筑师们也不例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持下,在广大民众对提高城市品位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建筑师的地位日益提升。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开始得到了重视,建筑师的才能逐步得到了发挥。建筑师已不再满足于给工艺设备做个较简单的包装,而是针对不同的企业对工业厂区的不同要求,越来越多地追求多样化、差别化。对厂区的环境绿化要求公园化;对工业建筑的外观要求美观、有个性化;对操作工人的作业环境力争适当舒适,要做到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对员工生活设施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厂前区的设计要求更高,要求与城市街景相匹配。换句话说,建筑师在这个时期里,在社会经济实力的支持下,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有了很大的施展才华的余地。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建筑师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上,将真正开始发挥作用,并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建筑师们将结合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状况,不断地归纳工业建筑的发展思路,以城市设计理论为主导思想,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及园林景观理论相结合,将人性化设计思想不断引入工业建筑。以“以人为本”为宗旨,为工人提供一个健康的操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采用现代建筑材料,运用建筑设计手段,注重工业厂房的美学与城市环境的结合;着重于厂区总体规划与地形地貌相结合,与城市规划相匹配;保护自然环境,保持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政府已经把土地政策提升为国策的高度。所以今后对工业建设土地利用率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对于这一点,建筑师将从二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对新建的工业建筑,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生产空间的组合,尽可能地将各种功能集合成大体量厂房,将仓库、车间及生产管理、辅助设施合理地组合起来,减小无效空间,减少室外交通面积。这样的组合方式,不仅加大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也对厂房内的使用方式的灵活变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当然这种组合方式要充分考虑消防疏散,通风排烟等其它要求。节约土地的另一个方面是要重视对旧有工业建筑的改造。工业建筑不是一次性的用品。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其更新换代的周期远比一个建筑物的使用周期短。所以利用旧有厂房的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在节约土地,减少投资,加快建设进度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新设计工业建筑时,就要对今后的适应性改造留有最大的可能性。

如何进一步降低在工业建筑中的建筑能耗,也是建筑师们需思考的问题。如何最大可能地利用被动式的能源技术。如合理的总平面布局,尽量地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以减少照明、暖通的耗能;如利用太阳能为生产及生活提供热水;利用地源热能为车间及管理用房提供舒适的环境;将有空调要求的空间尽量地组合在一起,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热损耗。我国的现有规范对民用建筑有具体的节能要求,而对工业建筑未有具体要求。事实上在工业建筑中,有许多行业的厂房都有空调要求,因此在这些厂房的设计均应考虑适当的节能措施。在设计大体量的厂房时,通风是需重点考虑的。我们曾经在博雷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的厂房中设计了一种预热型通风方式。即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地埋式的管道引入车间内部,利用地源热能进行预热,给车间送入冬暖夏凉的新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厂房操作环境的舒适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将日益得到重视。人性化设计就是将人类行为学引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中,体现在现代工业建筑学里。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操作生产的核心因素是人,以人为本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基本的要素。建筑师们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将更加重视人的行为和心理上诉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创造一个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工作环境,让全体员工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从城市设计者的眼光来看,工业建筑与其它的建筑之间的界限是越来越模糊了。因为工业建筑的设计将回归于城市设计的理念中,工业建筑将进一步融入到城市建筑群中去。具有个性特征的工业建筑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用建筑,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在满足其工艺生产要求的同时,也将遵循城市设计的理念,创造一个宜人、优美、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及环境,并融入城市的大环境中去。工业厂区的对外交通将充分考虑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妥贴结合,将更加注重厂区的环境对周边景观的影响,厂区内建筑物的高度对城市天际线的整体考虑。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5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施工业极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近几年国家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断改变,建筑施工业也正呈现出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各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逐步由限购向鼓励购买转变,但中小建筑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工程利润大幅度降低,生存空间逐渐被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压缩。在当前经济背景和发展形势下,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并谋求发展,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吸引并留住自己的核心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智慧。

二、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界定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共同特点是大都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的较高的技术技能,或者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比较突出的经营管理才能。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稀缺的人力资源,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是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任何一个企业要在同行企业的竞争中具备优势,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型员工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载者。知识型员工因为具有较强的与组织谈判的能力,通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知识型员工一旦离职,空缺的工作岗位很难马上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即使找到了,往往要支付高额的聘用费用和培训费用,严重影响一个企业的经营利润。甚至可能会因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能够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型员工,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各级各类工程师、特种作业人员等三大类。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必须先从项目管理开始,而要做好项目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拔出优秀的项目经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的直接管理者,项目经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效率及成本的高低,并且承担着企业的投资风险责任。建筑施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对专业知识和技术需求很高的行业,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各类各级工程师的作用,各类各级工程师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总体质量与水平。此外,建筑主管部门通常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电工、电焊工、架子工、爆破工、大型机械操作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有一定的配备标准,有些特种作业人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具备所从事的特种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建筑施工企业比较紧缺又不可或缺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技能直接决定了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三、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知识员工的管理,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认识不清,界定模糊。

知识型员工往往对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主性有很大的需求,比较看重工作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企业对自己的知识型员工缺乏必要的认识与界定,没有区分哪些人是掌握核心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型员工,哪些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一般员工,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冗员。特别是很多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带有明显的家族化特征,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类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多企业老板的家庭或家族成员进入企业并占据了关键职位,升迁机会不均等。如果以价值创造作为衡量的依据,这些人里面很大一部分甚至是冗员。这导致很多关键职位的员工不用胜任岗位工作,而知识型员工的智慧又不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经营和管理效率。

第二,结构畸形,分化严重。

一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不是年龄过大,精力不足,就是过于年轻,经验不足。有的虽然能吃苦,有责任心,但缺乏现代管理的理念和知识;有的虽然有热情,但缺少必要的项目实践经验,管理素质欠缺。有能力的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不够;工作满意度高的往往存在能力方面的欠缺,不能胜任重要职位;能够将年龄与经验、热情与理性很好结合起来的项目经理、工程师或者特种作业人员,又往往自觉受限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空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辞职另谋高就。

第三,管理僵化,激励不足。

中小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机制薄弱,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般员工管理模式,忽略了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抑制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和核心岗位的竞争与分配的激励性不够。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一整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许多企业人员管理机制不合理,尤其是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受成本控制的影响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一些企业为知识型员工提供的薪酬缺乏竞争力,高薪酬的岗位往往被老板的家庭或家族成员占据,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吸引、留住、激励知识型员工,越是真正有才能的员工,流失率越高,而最后留下来的,很多都是才能不出众的员工。

第四,忠诚度低,流失率高。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问题的集中体现,就是居高不下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本身人员流动性就比较高,有一定比例的临时务工人员,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比较困难,企业的文化氛围不浓厚,缺乏应有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建设脱节,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企业往往重引进而轻培养,对知识型员工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忠诚度。在这种情况,一旦知识型员工感觉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或者外部有更好的机会时,离职另谋高就便成为一些知识型员工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在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中,经常会出现知识型员工习惯性流动的现象。.

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建议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保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寻找改进知识性员工管理的突破口,有效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

首先,要从理念和机制上重视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这是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必须认真整合、调整、改进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才选拔、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机制必须要符合现代企业科学管理要求,适应建筑行业特点,符合企业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建设稳定的项目经理、工程师、特种作业人员为代表的知识型员工队伍,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使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成就需要是影响其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更多地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长效机制,关注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帮助员工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辅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满足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成就需要,强调激励手段对知识型员工的长期正效应。

其次,影响中小企业组织忠诚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薪酬,中小企业必须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流动性,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应积极推行特殊人才特殊分配政策,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推动企业优秀人才收入水平率先与市场接轨,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在企业内部,鼓励技术、专利、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公开招聘的高层次项目经理,实行特才特薪。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特种作业人才,可以设立专业技术人才特区,对这部分人才群体管理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让知识型员工在享受薪酬的同时,能够切实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从而提高他们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再次,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攻关能力,作为这两部分知识型员工的根本能力,不断加强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养、锻炼。紧跟市场步伐,加强对技术人员建筑施工领域新知识的普及,重视技术人员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历层次的提高,着力提高他们的技术管理、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使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参加各工种的培训班、岗位技能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和现场操作能力。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6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转型;竞争力;提升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一)外部驱动力

最近几年来,国家意识到了建筑企业的重要性,财务部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关注,并且提出了施工企业之间应该积极的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财务共享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这项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干扰,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转型的效率。除此之外,各项国家政策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企业的财务转型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提出等等。各项政策的提出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外界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施工企业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地进行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内部驱动力

外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在发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建筑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行财务转型十分的必要,因此,施工企业进行财务转型是企业内部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市场环境的需求,因此,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有利于施工企业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性,为了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十分的必要。

二、如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转型

为了推动建筑企业的财务转型的效率,我们对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查询,提出了下面几种较为有效的财务转型措施:

(一)拓展财务会计工作范围

在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财务会计的工作范围进行调整非常的重要,不断的拓宽财务会计的工作范围有利于企业调整发展定位,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氛围较小,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及时的对财务会计的工作范围进行调整有利于工作人员水平的提升。

(二)推进财务人员的转型

对财务人员进行转型时,应该分层次的进行,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财务人员进行分层次转型时应该按照不同财务人员的性能对其进行转型。除此之外,还应该对财务人员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在转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结合的方式对财务人员进行转型。财务人员自身的能力以及技术也应该是施工企业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施工企业在选择财务人员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水平高、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对内部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也非常的重要。

(三)进行财务信息系统整合

财务信息系统的整合需要应用陷阱的财务系统,因此,施工企业在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之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财务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非常的重要。在对财务系统进行更新时应该按照有关的步骤进行,一般更新的步骤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优化阶段、内修阶段以及拓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在进行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条件。例如:内修阶段在进行时应该对财务职能的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调整,选择合适的发展规划非常的重要。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竞技水平的提升,施工企业要想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行财务转型十分的必要。因此,施工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应该提高对财务转型的重视程度,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地推动企业进行财务转型。

参考文献

[1]蒋莹.施工企业财务转型必要性与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8.

[2]谷新新.浅谈水利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

[3]甘其华.战略管理会计助推施工企业财务转型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7.

[4]翟朝君.分析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7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经济性评价;DEA标杆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这一现象使得民众的居住需求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根据国家有关部门专业统计预测结论可知,我国的城镇化率在未来十年内将增长至少10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根本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城市化住房需求,这一点与传统建筑方式所造成的大量资源浪费是分不开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加入建筑体系改革过程中,这一建筑方式就是工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又被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创新建造技术的一种典型代表,其本质上归属于半生产建造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正式施工前,建筑的每个单体部分都能够事先在工厂完成整个的制造过程,施工人员只需要在建筑工地完成组装即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建筑建造效率,还可以避免传统建筑方式所带来的大量资源浪费,因此,这一技术在国内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建筑类施工企业却持着与政府完全相反的态度,只有少数大型房地产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在其部分工程中使用了工业化建筑,而在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仍旧在使用传统建筑施工技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在使用工业化建筑时遇到了严重“成本增加”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有关部门也适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凡是采取工业化建筑方式进行建设的企业,国家都将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是从本质上讲,国家这一政策所规定的补贴数量并不是十分明确,是否能够切实补偿企业成本增加额度是不确定的。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工业化建筑成本进行经济性评价就成了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

1工业化建筑增量成本测算技术研究

1.1体系构建

本文为了提升工业化建筑增量成本计算的精确性,汲取了众多学者的经验与思路,从增量成本类型以及装配建造工艺两个维度完成了增量成本指标的构建。从本质上讲,增量成本与边际成本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是指由于实施某项方案而额外产生的成本,本文参考了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定义方式,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研究,最后将减少的成本也确定为增量成本,但将其值确定为负值,具体而言,工业化建筑的增量成本包括构件生产、人工增量、材料增量、机械增量、模板摊销增量、固定资产摊销增量、税金增量、利润增量等。

1.2模型构建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本文基于BIM信息化计算建立了增量成本计算模型。首先,BIM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技术,并集合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各种相关信息建立的数据模型,能够显著降低传统手动计算的错误率,常见的BIM建模软件主要包括Revit、Bentley等,其中,Revit的计算精度较高,并且与鲁班、广联达等算量软件之间有接口,因此,本文应用Revit完成了精细化建筑模型的构建,并采用了鲁班土建等软件完成了相关成本的计算。其次,工业化建筑项目通常分为五个阶段,根据阶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文件类型: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合同价、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其中,在施工之前,合同价的精确性相比于其他造价文件来说是最强的,通过合同价可以显著提升增量成本计算精确度。因此,本文通过企业实际提供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合同价为装配成本[1]。

1.3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上海市某建设项目作为分析对象,本项目采取工业化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总面积为4012平方米,承重预制构件包括叠合板、预制楼梯等,构件生产厂与施工现场距离约为240公里。该项目密集现浇定额选用上海市相关材料中的数据。带入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全建造阶段增量成本数值,其中,与现浇建造方式相比,工业化建造方式每平方米要多花费654.58,其中,后浇混凝土、装修方面能够降低一部分成本,而构件、吊装能够显著增加成本数量。

2工业化建筑增量效益测算技术研究

2.1体系构建

工业化建筑能够显著改善当前建筑领域施工方面的多种问题,例如资源浪费、施工方式粗放等。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经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工业化建筑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资源节约、工期缩短、政策补贴三个方面对工业化建筑增量增益结果进行有效测算。首先,本文所选取的资源节约效益指标来自《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与《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除此之外,本文还用是引用了全国统一的相关消耗和计算文件,在实践中采用了因素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完成了工业化建筑综合增量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其次,在工期缩短效益指标方面,本文选取的资金成本效益以及建造费用效益,并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分。最后,在政策补贴效益指标方面,本文对全国多个城市所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建造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查询,并最终总结、构建完成了政策补贴经济效益指标体系[2]。

2.2模型构建

在具体的模型构建环节,本文同样选取了BIM仿真模拟技术完成了现浇建筑相关数据的获取。首先,在资源节约效益测算模型建立方面,本文对预制构件生产。吊装、后浇混凝土以及全过程装修四大步骤及其资源消耗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出了相关的资源消耗差异系数,并据此完成了工业化建筑资源节约效益计算模型的构建。其次,在工期缩短效益模型计算方面,本文考虑了较长时间工期背景下资金的时间价值。本文采取了复利计息法对相关资金利息、税费等政府政策涉及的各种费用节约种类进行了计算.

2.3实证分析

为了确定相关模型建立的科学性,本文依旧选取了上海市某建筑项目(与上一阶段实证分析项目相同)作为实证分析对象,这是由于上海市对于工业化建筑的奖励政策具备一定代表性。根据综合计算结果可知,政策补贴效益能够达到每平方米150元左右,但是在实践中,政策指标效益受市场波动性影响较大,因此,相关政府可以根据房地产相关市场价格波动进行动态调整。此外,在计算过程中,施工用电的经济效益最低,这与装配式建造所采用的大型机械数量增加是分不开的,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可以加大轻型预制构件的研发力度,进而综合降低建造成本。

3工业化建筑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

3.1DEA-标杆项目评价建模

在对工业化建筑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完成的就是DEA-标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选取,本文所选定的指标包括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两种,其中,投入指标包括预制构件生产增量成本、预制构件吊装增量成本、预制构件灌浆增量成本;而产出指标包括资源节约增量效益、工期缩短增量效益、政策补贴增量效益。

3.2工业化建筑经济性评价系统开发设计

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首先完成系统架构的设计,在这一阶段,本文选取了分层式结构对经济性评价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在实践中主要分为数据层、系统功能层以及用户层。其中,数据层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预制构件生产数据库、预制构件安装数据库、项目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功能层能够为相关用户提供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功能,是系统价值的主要体现。而用户层与客户连接十分紧密,主要起到承接用户输入数据的功能。该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基于C语言,通过Kafka工具对数据模块进行开发,最终完成整体功能区块的建立.

3.3DEA-标杆项目评价技术及系统应用研究

为了保证决策单元的可行性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根据上海市某住宅项目、北京市门头沟保障性住房项目、海门市御园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上海市某住宅建筑项目地上总面积为8030平方米,包括两栋住宅楼,北京市建筑项目总面积为49156平方米,郁闷项目地上面积为22258平方米。本文对建筑项目的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工期缩短效益基本数值进行了收集与统计,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到相关系统中[3]。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在上述三个项目工程中,上海市某住宅项目的表现最好,其投出的增量成本值最少,且阐述的增量效益值最大,因此可以作为其他项目的标杆。

4结论

纵观全文,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传统浇筑式建筑方案容易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且总体实用性存在很大缺陷。而工业化建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当前工业化建筑由于成本原因,并未受到房地产企业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建筑增量成本测算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增量效益测算技术研究以及工业化建筑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希望国家能够以本文所提出的研究结论为参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政策制定的实用性与科学性,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顺利完成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王凯,梁建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发展及实现路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张国峰.实现建筑工程模块化设计提升工程经济效益[J].经营者,2019,33(004):149.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思考

0引言

企业行政管理广义上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两个方面;狭义上指以行政部门为主,负责行政事务和办公事务。在建筑类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分管行政工作的副总分工负责、办公室、人力部、安质部、工程部等相关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执行、协调的系统网络,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日常办公事务、办公用品、文书档案、综合事务、公务用车等方面,最终目标是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梳理相关流程,健全体制机制,使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从而使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成为一个高速并且稳定运转的整体,用合理的成本释放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高效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行政工作到位,不仅关系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会对企业领导决策效果产生影响。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系统必须以新的方法、新的思维开展工作。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1树立三个意识,在综合素养提升上下功夫

1.1放眼全局,统筹兼顾“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行政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依法行政、依规行政十分重要。干部职工如何围绕中心,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如何同轴共转、形成合力,都需要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有的放矢。这就要求行政事务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岗位,以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长远眼光为着眼点,增强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和企业经营开发中心工作,深入研判,把准行业整体形势和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发挥“润滑剂”、“磨合剂”、“助推剂”的作用,对企业真实运行状况和资源底数有全面了解,从全局发展上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行政系统内各部门、各协调者和谐统一、互相配合,从而促进沟通,避免内耗,共同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在具体工作上,坚持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妥善协调和政府、业主、监理、兄弟单位等各方面关系,着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推动行政工作和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

1.2突出服务,细致周到行政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领导是否满意、职工群众是否认可。将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做为行政系统工作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可以以协调来畅通工作,以服务来促进管理的提升。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转变思想,改进工作态度。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主动服务,做好首任负责制。态度非常重要,几乎决定了工作的最终结果,有时候需要使用逆向思维反而使工作中的难点迎刃而解;第二转变方式,讲求沟通策略。工作中要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企业脉搏,贴近领导工作思路,关注员工实际需求,问题想在先,工作做在前;第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中不论对上级、同事还是下属,要始终谦虚真诚、既要主动热情也要敢于坚持原则,努力实现让各级领导称心、让同事舒心、让办事者省心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将基层人员反应的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这样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多谋善思,提高素养“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十八大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他曾多次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当今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是涉及公共关系和沟通艺术等综合性管理,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行政事务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所以选拔方面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首先招聘人员时要注重其综合能力的高低,还要对老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扩展其知识面,使其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能让其工作理念有一定的改变。其次在提高建筑企业行政工作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法,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来做报告,将员工分批分期的送去交流培训,以点成面,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效果。综合看来,行政系统工作需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定期组织参加系统培训,以培代训,以练代培,不断增强只是储备,拓展工作视野,领会新形势、新时代、新思想,及时了解新的法规、政策、战略规划等知识。只有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勤思考,善总结,用知识拓宽理论视野,用实践丰富工作经验,才能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强化三个注重,在管理水平提升上下功夫

2.1注重效能,与时俱进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更要始终注重时效性,聚焦效能提升,通过重点事项督察督办、问题清单、强化问责等手段,把握工作主动权。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科学规范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印章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公文管理制度及会议管理制度等制度。行政工作步骤繁琐,影响方面众多,在进行优化工作流程的时候,要坚持有序性,系统性,可行性和简洁性,流程设计要符合简单易懂的原则。有这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深度剖析找出的简洁工作程序做保障,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在当前信息时代下,行政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通过网络办公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新常态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上级单位部署,与时俱进,实现企业行政系统工作的实时沟通和准确反馈,有效提高行综合水平和协调效率。

2.2注重创新,承接地气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做好行政工作,就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坚持原则,立足实际,又要灵活变通、勇于创新。要突破思维定式,打破思维惯性,为领导班子考虑好工作落实的方式,为执行者创造好具体实施的条件,对基层同志提出的工作需求,在程序和职责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帮助协调解决。同时要吸收新观念,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以新角度观察,以创新思维谋划。建筑企业组织机构层级较多,行政工作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不同层级的交流群,包括四级领导微信交流群、各级领导与子分公司和区域指挥部的交流群、部门正副职交流群、普通员工共享群等,实时传递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了解工作落实效果,逐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但信息交流要注重商业信息的保密性。

2.3注重细节,有力有为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涉及企业上下内外事务的方方面面,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在待人接物、会议活动策划执行、信息沟通及关系协调等各方面的细节处理直接反映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工作者齐心协力、严谨细致、互相配合。如在办会的细节方面,行政工作者需要协调联动和各部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交班会、专题会、现场会等会议,协助领导从办文办会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营开发和企业管理中去。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通过积极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形式集中商讨,对于减少会务成本、提高会议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细微之处见真章,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分解细节、抓住细节,才能确保用正面思维面对问题,确保全面考虑矛盾的方方面面,确保工作客观准确,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把握协调沟通艺术技巧,在工作中磨练成长,开创行政工作新局面,为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新挑战。行政工作做得好才可以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新挑战下存在新机遇,如果能够实现建筑企业快速稳妥的发展,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还需要行政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变传统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及时解决存在问题,认真执行政策制度,这样才能让行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创一个新局面,更好的促进建筑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伟.做好办公室综合协调工作的几点感悟,2015.

[2]王小义,唐芳.新时期办公室管理创新及方法创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