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调查报告范例

建筑调查报告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1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掌握商务文书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能,能运用娴熟、得心应手地撰写各类商务文书是衡量现代商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实际情况和商务文书撰写的难易程度,英语(国际商务)学生选择商务报告中的调查报告(SurveyReport)开展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调查报告由2人共同完成,学生需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或其他调研方式。要求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调查问卷样卷和访谈提纲样卷为中英文对照版。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

作者:吕英莉 郭晓霞 刘已初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设计;问题;对策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设计最基础的设计,并为我们提供施工资料,这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地基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所以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问题,并进行了有力的合作,两者互相结合从而结束了劣质建筑。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在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工作中,应遵循政府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1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地基主要指的是支撑由基础传送的上层结构荷载的岩体或者土体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确保其性能在一定时间内正常使用时,而不易遭受大的损伤,因此,为了项目工程地基不产生质的损伤,通常是由于压缩的地基土层、膨胀收缩、崩溃或外部环境如冻胀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超过规定范围的同时,在地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基基础底面单位面积的压力要小于地基的规定范围内的承载力;高层建筑的沉降值不能大于变形值的最小值,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没有滑动的危险。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指将施工项目的要求作为主要的分析依据,对岩土工程的场地,和工程地质因素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识别、评价,最后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编制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油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工程地质测绘、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测试和检验,要对其中几个或者所有的为主要依据,对施工现场的工程进行具体的定量分析与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岩土工程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其实施过程按照下面的阶段进行:①工程预可行性阶段;②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③项目初步设计阶段;④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⑤补充勘察;⑥施工勘察。

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准备前期工作不够充分

准备工作不充分,信息不完整,缺少相应的工作大纲。为了节约成本,许多勘察单位已经减少了前期工作的时间和数据,无法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即使有大纲,也不按照文件,因此它会导致在勘察设计工作中造成偏差甚至错误。

2.2报告内容问题

提供的报告不明确,往往侧重于定性分析,数据支持太小,无法使专业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如今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偏远的地勘单位局限于规则中,以描述为主的报告中,结论和建议还是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报告内容的表达不规范,参数选择的矛盾多,不完整、只注重结论,这些都会使和施工人员很难采用该设计,甚至无法采用,从而影响勘察设计工作。

2.3沟通不及时

在地基设计工作和岩石测量过程中,资料大多数只能通过纸媒来记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产生大量的错误,给分析人员带来不便。土木工程勘察设计部门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信息流不明确,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不明确,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够。取样方法和勘探取样不规范,不利于认识勘探的方法,对于适用性和合理性缺乏必要的了解。

2.4区域性问题

首先,在地基设计上,由于区域岩土工程勘察的局限性,往往只是工程的研究点,所以不能保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准确性,导致建筑物无法正常进行施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大部分时间负责工程重点地区,非重点区域则是随随便便。同时,由于设计要求和规格的多样性,保守的调查报告会浪费建筑成本。如果没有区域性的研究成果,就很难了解该地区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性质,在地基上很难以准确评价该地区。在基础设计和工作过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多次勘探手段,最大可能消除地区问题带来的不便,提高勘探和地基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

2.5地基设计忽略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只是影响建筑物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建筑基础设计中,特别是在特殊地形或建筑物周围的地基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会因为一时的考虑不周,出现较大误差,给以后的建设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必须重视环境对地基的影响,避免在今后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2.6勘察市场的不规范

由于调查市场缺少合理的监管。正因为如此,许多公司勘查不认真,偷工减料,导致调查结果混乱。更严重的是,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用自己的经验来写调查报告,造成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有一些在非标准操作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勘探质量,更是导致了勘察专业人员错误观念的快速的滋生。许多调查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利润相当高,无论质量和施工安全都要讨价还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调查环节很难标准化。

3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问题

技术人员的技术人员水平是当前勘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培养拔尖人才,不定期调动老干部传授经验,做好青年人才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准备工作,撰写书面调查报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注意要有数据的支持,不要给太多的定性理论,其他的表达也必须要符合规范,让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为以后的施工提供方便。

3.2制定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的岩层构造十分不同。因此,勘探工作必须十分细致和有益。制定区域勘察设计规程,为今后的岩石勘察设计工作提供了支持,提高了精度。同时要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质量,做到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数据、突出的重点,其写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在调查前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其他部门应当遵守区域勘察设计规程,严格遵守设计规程以此来保证勘探的准确性。

3.3采用先进的技术

先进技术将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勘察单位应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先进的材料,结合实际需要提供检验条件和基础设计。此外,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此一来也会节约时间,适应各种复杂的条件。

3.4地基基础设计

在设计地基基础时,必须坚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地基基础的形式如果忽略测试对象的任何方面,在设计和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基础方案应考虑建筑结构类型、材料性质和施工条件,不应因为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基础设计必须考虑当地的形成条件,当地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使一些不恰当的设计过程得到调整,这样才能得出更理想的基础设计结果。

3.5设计与勘察的配合

改变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基础的设计工作,在地基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力所能及的给与帮助,在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保证地基设计工作的质量,才能全面完成。只有解决调查双方与设计方之间的沟通问题,真正的双刃剑才能发挥珠联璧合的作用。

4期望与建议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岩层勘察和地基设计方面发展突飞猛进,但对一些创新的问题认识很浅,所以有专业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拓展创新理念。积极、及时的纠正错误,同时,更要加强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规范操作。在进行岩层勘察和地基设计时,应掌握各种技术和规范,根据岩石测量和地基设计的重要性,认真负责好数据的记录。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地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方案设计。不能忽视任何相关问题。避免方案选择后的不可逆损失,在施工中,在不同区域的勘探更容易出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5结束语

总之,对岩层的勘察和地基的设计是一项更为复杂和细致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两种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针对勘探工程的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基础设计的质量,为我国的地基设计和岩层勘察工程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云.岩土工程勤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3).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3

 

研究性学习重探索、重参与、重育人的教学理念,与常规教学相比,它更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生成性,更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帮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的自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在近几年职高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作出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老师。”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学好建筑专业理论知识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思维也最为活跃,富有创新动机,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创新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建筑专业课程许多规则规范要求,原理工艺比较复杂、艰深,尤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消除厌学心理,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主动。如在执教建筑构造中“基础分类、形式”时,本人设计的过程是:首先运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们南通国贸大厦效果图,挺拔雄伟,在灯光映照下,光彩夺目,使同学眼球一亮,沉浸在感染赞美之中。然后,适时提问:“这个建筑物重量一定很大,什么样的基础才能承受呢?”学生回答:用石头来做基础,用砖头来做基础,用混凝土来做基础等。再后,继续提问“:如何来做?请你结合你家楼房基础形式或你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思考,学生边思考,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基础、常见砖基础、混凝土条形录像,带领同学回顾思考。基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能承受建筑物上部的负载吗?然后教师从地基、基础材料、受力特点通过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基础受力变形、破坏形式,从而来讲明基础形式、规则规范要求。最后再来展示我们上海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近二十多年变迁。通过以上的过程,学生的了解发生巨变,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达到以德激趣、以趣启智的效果。教导同学们自觉地肩负起文明传承和光大的职责,激励学生在充满智慧和神奇的建筑知识宝库里去不断追寻,从而启动学生的主动激情。   二、讨论互动,深度探究   “讨论互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中某一中心问题,教学组织方法,参与性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讨论在独立钻研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新问题,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评价。本人在“某教学楼大梁断裂事故分析”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程序,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汲取知识,加深理解,获得了深刻的印象。   1.根据现象探讨并提出假设   教学楼大梁开裂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结构设计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在大梁设计使用寿命内能否承受外力作用。其次,材料质量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材料性能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再次,施工工艺是否规范?   2.基本情况调查,收集资料   学生能根据现象,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自我初步推断,并急于知道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我把推断结论相同的分在一组,形成三个不同方向的调研组,分别查看相关设计图档、材料检测报告、施工记录及验收报告,并进行结构及材料的复核。   3.集体会审,形成调查报告   各组同学带上资料集体会审。集体讨论时,同学们顿时群情激昂,议论纷纷,以事实为依据,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共同分析,互相启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根本性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并写出调查报告。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搞清大梁断裂实质,又培养了学生严肃扎实的工作态度,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并使他们从中深刻领悟到:从表观现象入手,进行调查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抓住问题主流的严谨治学方法,并懂得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在讨论探究中才能使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的真谛。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过程、重发现、重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理念。   三、适时点拨,突破难点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适时点拨是指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了障碍和矛盾,教师迅速捕捉,采用艺术化的点拨,防止误入歧途,及时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突破难点,深入下去,向更高层次进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本人在建筑制图的教学中,研究由形体两个投影作出第三个投影时,要求同学们首先能根据两个投影想象出空间形体,许多同学思维模糊,因为某一局部影响他空间想象,此时及时点拨,抓住形体特征图形分析,有些学生就忽然开朗,如还有同学困惑,进一步从任何组合形体都是由最基本形体切割、叠加而成来点拨,进行思维引导,同学们就迎刃而解。组合形体中如存在一般位置平面时,部分同学无从下手,即使做了,也不知道是非正确,教师这时应进行适时点拨:找出一般位置平面在两个视图中的投影,再由平面的两个投影作出第三投影。这样,同学们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情绪高涨,展开了热烈讨论,互相点拨,完成面的第三投影就水到渠成。因此,适时点拔,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再度被点燃,信心百倍,增添了更进一步的勇气,个体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激发鼓励,促其成功   激发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不断探索研究,去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如本人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自行在长为3.5米、宽为2.5米卫生间,设计卫生洁具平面布置图。要求平面设计功能适用、科学合理。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设计原理和技能,情绪高涨,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首先,调研目前现有卫生洁具规格大小、性能特点,并思考如何扬长避短,根据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形成各自最佳方案,绘制出标准的布置图。经过各自反复权衡,对比分析,同学们对自己的成果充满自信和成功的乐趣。在集体研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允许犯一些合理性错误,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效地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适时点拨,激发创新的激情,可以让学生积极互动起来,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争辩中迸发,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建筑专业教学中应积极尝试。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环境小区设计;项目教学法;应用

“环境小区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实践性强,既能解决学生从学校课堂到工作单位的能力脱节问题,又是培养学生从学校学习能力到实际工作能力过渡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和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快速形成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实现零距离就业,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概况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项目完整交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前期的资料收集、方案设计的立意构思、设计语言表达以及最终的考核评价等环节,都由学生参与完成。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了解并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每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动手创造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快速形成较强的专业能力。

二、目前“环境小区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长久以来习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一般按照各占50%的比例来分配学时,由教师按照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实例分析→课程实训练习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环境小区设计”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以往的教学中,前期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很容易减弱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于学生手绘表现能力参差不齐,后期的集中手绘表现实训练习很容易降低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课程实训练习的选题多以教材配套练习为主,往往滞后于社会,教学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效果。综上所述,传统的“环境小区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在“环境小区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三、项目教学法在“环境小区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

在“环境小区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提炼。首先,选择近两年出版的省级、部级规划教材,避免出现以前一本教材使用多年的滞后现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改变以往前半学期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后半学期以实践练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主张理论知识够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针对实践讲解理论、结合理论设置实训项目;以国内外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实际案例教学为导向,贯穿本课程教学全过程;遵循案例基本信息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讲解→设计语言表达练习→景观节点设计表达→实际案例设计表达的认知规律,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居住小区景观方案设计的表达完美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训练习两部分。首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案例设计理念、案例设计说明及案例相关技术指标,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规划方式、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计程序、成果要求等。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对基本教学理论每个知识点内容的提炼和梳理,其中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规划方式突出学生对中心型、均好型、带状型、节点型等四种居住小区规划空间形态的掌握;设计原则强调学生对合理配置功能、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组织优美形态,贴近自然环境,保持文化特色等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原则的理解;景观的设计要素注重学生对居住景观物质构成和精神文化构成两种构成要素的把握;景观的设计程序则按照设计前期调查→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实施合理布置。其次,教师进行项目化实训练习时,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调查与调查报告,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平、立、剖面图,透视效果图的绘制方法、技巧与临摹练习,入口景观、广场景观、水景景观、植物景观、道路景观、建筑小品等景观节点设计项目和实际案例项目的设计表达等实训练习内容,在课前巧妙设置为设计调查与调查报告、设计表达技法练习、景观节点设计、实际设计案例等四个项目,让学生进行系统实训练习。

(二)教学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六个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课程导入。正式讲解新课前,教师认真备课,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争取在第一节课就吸引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实际,提炼出地王、楼面价、城市综合体、楼歪歪、楼脆脆、空置率、人性化、协调性、整体性等一组关键词,结合香港太古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与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在建住宅楼整体倒塌等实际案例,讲述其背景知识与社会意义,以期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环境小区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展示武汉万科•润园、北京香山81号院、重庆天景雨山前、深圳中海半山溪谷等国内外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优秀方案及实际设计案例作品,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并为后期的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与培养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阶段,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实际设计项目的实施往往都是由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因此要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表达能力。教师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基本能力的差异以及个人专业的特长等综合因素,将班级学生分为4~5人一组,组长由成员推荐产生。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第三阶段,必要理论知识学习。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遵循“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践能力”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对教师认真提炼的案例设计理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规划方式、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计程序以及平、立、剖面图、透视效果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等必要知识的了解,为下一步实训练习项目的实施做好知识准备。第四阶段,设计语言表达。通过前一环节必要理论知识的学习,本阶段注重手绘表达能力的培养和练习。采取项目化教学,先易后难,按照优秀手绘作品临摹→景观节点设计语言表达的认知规律,通过课堂内外的反复练习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轻松掌握手绘表达的规律和技巧。第五阶段,景观方案设计。任课教师提供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始图纸,每个学生在前期充分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性、人性化及地域文化特性等因素积极论证本组方案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绘制景观方案设计草图。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方案进行讲评,每组推选一位口才好的同学在教室通过PPT展示设计理念、设计说明和方案设计草图,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深化设计理念、完善设计方案。每套景观设计方案在本环节一般需要反复三次才能彻底理清设计思路、满足人们行为和心理需求。第六阶段,设计成果展示。每组设计方案经过前一环节反复三轮的讲评与修改,进入最后正图表现阶段。在这一阶段,提倡各组学生在“钢笔+水彩”“钢笔+彩铅”“钢笔+马克笔”“钢笔+水粉”等设计语言表现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团队的一种,景观设计彩色效果图一般不提倡用软件表达。最后要求每组学生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手绘景观设计方案作品进行扫描处理,用PS等软件进行版式设计,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

结合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课程教学特点,教师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融入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三种。在课程导入阶段,采用案例教学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直观感性认识,教师应在课前认真搜集国内外经典的小区景观设计案例、关键词及其背景知识,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以及相关学科有关知识的了解,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成什么样。在基本理论知识和景观节点设计阶段,采用情景教学法。本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园林园艺基地和学校周边比较成熟的居住小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将教学从专业教室搬到实践基地,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方案设计与表达阶段,采取讨论教学法。通过教师集中讲评与学生互评的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就本小组小区景观方案设计的设计理念、设计立意、表达方式、优点及不足等方面进行讨论,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既锻炼了学生的方案解说能力又提高了团队协调合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

项目教学法的考核应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考核注重项目学习过程的把握。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分为项目调查、优秀设计图纸临摹、景观方案设计表现三个阶段,设计调查与调查报告撰写、设计表达技法练习、景观节点方案设计与实际设计案例等四个项目单元,前两个项目单元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通过网上学习平台提交作业,注重考核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认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手绘表现语言掌握的是否扎实,后两个项目单元由小组合作完成并提交成果,在注重考核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倾向于团队是否配合、设计理念是否新颖、使用功能是否合理、设计表现是否准确恰当、版式设计是否合理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如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一般从事建筑室内外环境空间与景观的方案设计、策划、项目施工招投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监理以及建筑装饰材料销售等边缘学科的相关工作,这些工作一般都要求学生具备环境艺术设计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否则难以胜任工作。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小区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真实工程项目完整的景观方案设计以及讨论式工作氛围的练习,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博.中职物理教学和电工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8):153-154.

[2]李梦玲.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6):191-192.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当前,教师应当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个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既要客观、深入认识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更要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与改进,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策略,确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取得理想成效。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从社会时代环境来讲,当前我国极力倡导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如在十八大会议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因为传统文化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而在会议上,同志再次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其次,再从现代教育的指导和要求来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和强化民族性为三点基本原则。其中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1]。与此同时,在核心素养的体系构架中,包括了“国家认同”这一项,其要求学生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高度自信,能够尊重、珍视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自然应当加强重视力度,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策略,切实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成效。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一)以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当中,古诗词本身就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既具有高度的人文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同时又带有深厚的历史民族文化积淀,因此通过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最直接的途径[2]。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当中,古诗词所占的比例较大,每一册都收编了脍炎人口的篇目,而且主题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了民间疾苦类、山水田园类、思念家乡类、临行赠别类、军旅边塞类、忧国忧民类等各类古诗词。通过这些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审美素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透过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精神内涵,形成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入认识与了解,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3]。例如,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国家,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始终占主流位置,但是如今现代社会之后,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关注农耕文化、田园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一味追求繁华的都市生活,忘记了我们传统精神文化中,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为此,在《归田园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归田园居》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之所在,同时更要结合我国的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以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精神文化,向学生讲解“田园”二字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它是我们血脉、历史和文化的根源,曾经为我们提供了身体上、精神上的不竭动力,虽然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但对田园的归属感、对自然的追求,已经深植于我们的基因,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深刻了解和认识的。

(二)以传统技艺渗透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有着大量的、丰富的、形式各异的传统技艺,这些传统技艺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对我国传统技艺的介绍,成为了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构成。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社戏》、《安塞腰鼓》、《口技》、《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都是在对我国的传统技艺进行介绍和讲解,所占的篇幅、数量虽然不大,但是却往往能够留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和了解[4]。例如,在《社戏》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基于课文,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社戏”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那种热闹的氛围。而在《口技》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如此教学,为学生展示真实的“口技”表演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技艺的无穷魅力。而在《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则应当侧重于对我国传统建筑技艺的讲解,可以结合一些石拱桥和传统园林的空间照片,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以及我国传统建筑的内涵、底蕴及审美价值,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与认同。

(三)以传统节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切身情感。在数千年的生活、生产与文明发展过程当中,我国人民群众创造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的是为了庆祝丰收、有的是为了祈愿美好的明天。而且我国地域广阔,少数民族文化也非常之多,很多少数民族也有其地方性的传统节日,或者即使是对待同一个传统节日,不同地方的风俗也可能会不同,但它们无一不是宝贵的人文财富。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很多的课文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了传统节日,如清明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泼水节等等,很多课文本身虽然不是在重点介绍节日,但是却以节日为背景,体现出了各种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利用好这些课文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形成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切身情感[5]。例如,教师可以将《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刻意调整到端午节之前进行教学,以迎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指导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烘托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大家讲述家庭中或乡下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和课文当中的习俗一样,又有哪些习俗是课文中没有讲到的,自己最喜欢节日当中的哪个习俗和活动环节等等,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回想与交流、探讨中加深对端午节的情感认同。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篇课文安排到中秋节进行教学,并以诗歌朗诵的形式,组织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深刻认识月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人团圆”的意象,以及中秋节在我国传统思想情感中的重要地位。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我国不仅民族众多,各类民族文化繁荣,而且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所以很多地方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各个乡村之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可能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赋予了我国传统文化多元性、包容性[6]。为全面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载体,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为任务和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调查研究。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调查学习小组,向每个小组分配传统文化调查、学习任务,如调查乡村的风俗、民间技艺、历史名人、历史文物及遗址等等,允许各个小组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任务主题选择。然后教师再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调查、学习的指导,给予他们一些规划和思路建议,从哪些地方着手、如何推进调查、怎样获取帮助、怎样编写调查报告等等。如可以实地走访,向地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等寻求专业帮助,或是向家中的老人、长辈等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主体的形式,直接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调查、探索和认识、了解中来。最后各个小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调查、学习情况,编写相应的调查报告,对了解到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总结,尝试分析其在地方群众生活中的精神价值等等。最后在各个小组之间,相互传阅、评比调查报告,看哪个小组的调查成果最详尽、最充分。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主观认识和了解,便会更加的深刻。

三.结语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

1.案例分析

1.1工程简介。城发青岛商业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当地规模巨大、业态最全、体验感最强的商业地标性建筑。此建筑总建筑面积226648.93m2、建筑高度24m,建筑层数为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用途为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参与的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了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

1.2本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重难点分析。(1)在东西两区基坑中间进行基坑开挖作业,需在相邻基坑支护边进行再次支护桩施工,但由于特殊环境及场地问题,无法采用大型设备进行支护桩作业,故现场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如何提高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性,这是此位置施工的重难点[1]。如图1所示。(2)通常商场设置大型采光中庭,中庭为大跨度钢结构,本工程钢结构型钢梁单根重量大,跨度大,跨度最大为29.2m,重量为8.5t,吊装危险性极大。(3)单层面积大,洞口多,施工节奏快需要防护设施及时跟进,因工序交接快,可能造成防护缺失情况下施工现象。(4)交叉作业频繁,由于工期周期较短各工序会紧密穿插,各项工序交叉进行,管理协调困难(5)防水施工、安装施工、钢结构施工破坏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消防安全形势严峻,工程全周期存在大量动火作业,动火点分布广,可能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1.3建筑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途径分析。首先,要具备施工安全风险防控的基本要求,对于建立施工过程中的应急安全预防管理方案,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等,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其次,具有安全预警模块的优势,可将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开展综合评估,建立预警信号,达到对安全管理的事前控制。最后,具有事故处理、事故分析和安全措施最大化的优势,通过模块化,制定更为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构建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1.3.1安全施工模块本项目作为商业化建筑,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商业建筑建设标准,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制定专项项目安全管理细则,包括建筑各层的高度、施工工艺和流程、建筑材料的采购质量等[2]。同时,还要依据建筑安全管理细则,加强对施工中安全风险的预判,加强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的管控,并在实际施工环节中,与多家建筑材料供应商保持良好的联系,建立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设备等应急管理及应急保障系统。1.3.2安全预警管理模块在本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采取了安全预警管理模块,高效建立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加强小组合作,科学合理地应对施工风险,积极挖掘风险源、促进安全风险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要积极对风险管理等级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分析,并结合施工风险的是否严重,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管理计划,对降低施工风险具有积极作用。1.3.3施工安全事故处理模块具体而言,当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以后,需要由施工人员就地迅速反应,并详细记录风险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及处置过程,统计人员是否存在伤亡等,第一时间开展安全事故的救援、及时疏导现场,开展急救处置工作。要加强施工安全事故局面的控制,及时地巡查,上报到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保障施工安全事故的处置合理性。1.3.4安全事故分析模块(1)需要及时地分析安全事故处理的反馈,全面地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周期,直接有效地确定事故责任人及关联人,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出具调查报告。事故发生后,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进行调查和反馈工作,加强对事故的客观处理分析,明确主要领导责任制、主要责任人及间接责任人等[3]。(2)作为主要责任人,在施工现场安全事故调查后,要明确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产生的最终损失和后果,确保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方法符合房屋建筑安全施工的具体要求等。(3)要完善《安全事故总结报告》,并在报告中,细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和归纳,确保应急处置方案工作能够符合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1.3.5安全措施模块现有的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措施主要体现的是安全管理成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落实和维护。(1)需要详细分析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明确和落实事故处理方案,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和实施。(2)要开展项目内部的施工安全集中培训,将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方案有效落地实施,完善其在安全事故作业过程中的使用功能[4]。此外,在《安全事故的总结报告》中,对所提及的安全处理措施进行事故发生后的经验总结,同时在房屋建筑建设项目上,所具备的共性较多,因此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可借鉴性也很多,属于完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块化的优化条件和基础性资料。

2.模块化管理的应用成效

2.1安全管理意识的加强。从众多实践和安全管理经验看,如何有效地降低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对于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具有积极意义。传统化的安全事故管理中,主要采取事后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但是从总体上看,风险的规避功能不足,导致施工安全管理质量不高;在本项目施工中,采取模块化管理模式,能够对施工现场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得到有效提高,要提高施工技术人员之间的配合,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保障施工技术利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传统型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的落实,需要依据现行的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并未按照具体项目,体现出其安全管理的特殊性,灵活管理能力不足。而安全模块化管理,不仅能够依据建筑法律法规进行施工安全工作的约束,同时对于明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具有积极作用[5]。

2.3人员自身能力的提升。(1)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对于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管理人员是主要的目标。结合模块化管理的理论内容,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已经逐步的加强,逐渐转变为事前控制,并在施工之前,制定全面的管理规范,对施工风险管控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不断地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性和安全性[6]。(2)作为设计人员,在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模块化安全管理模式,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环境的勘察,如施工场地、施工材料及施工技术等,进行严格的筛查,结合设计要点,实现规划设计的统一管理。

3.结束语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工程安全施工模块化管理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施工安全管理复杂性向层次化方向发展,同时能够促进施工安全管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本文基于房屋建筑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理念,提出了模块化安全管理内容及具体的管控流程,期望为同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策略[J].城市住宅,2020,27(06):235-236.

[2]乐佳.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措施[J].中华建设,2019(12):42-43.

[3]李彤曙.安全体系模块化管理的探索[J].中外建筑,2019(06):226-227.

[4]赵丽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周苗.建筑工程项目HSE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模型及模块功能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7

关键词:燃气工程;施工管理;安全生产运营

1前言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其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好坏对于城市居民的燃气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城市燃气施工工程出现问题,就会对市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燃气建设中,针对其中存在的设备管理问题、燃气工程设计方案不科学合理,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避免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施工,保障城市燃气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难点

2.1施工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其施工设备管理存在漏洞,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安全缺乏监管,使得设备存在不符合使用标准的问题,加之工作人员不能正确使用设备,进而在施工中出现失误,影响城市燃气工程施工。

2.2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存在漏洞

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存在漏洞,对设计方案不能科学的进行规划,也是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燃气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查,进而使得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不符合其施工情况。

2.3安全措施和教育不到位

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对工程的安全措施的实施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到位,进而影响城市燃气工程的施工建设。由于燃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其不安全因素对燃气的施工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燃气施工建设的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解决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策略

3.1强化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安全教育,是解决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城市燃气的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对工程施工进行安全措施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对用电进行安全管理,在用电管理中,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上岗资格证,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方可上岗。之后,在安全措施的实施中,要在带电的周围进行警示牌的树立,防止由于触电出现安全事故。其次,要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在进行施工前,管理部门要针对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对施工人员进行讲解,使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要强化安全措施的实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而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实施。

3.2加强对施工设备进行监管

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监管,规范使用标准,进而保障城市燃气安全生产运营管理质量。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设备的安全使用是城市燃气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安全规范。在城市的燃气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安全监测,定时对设备进行管理,保障设备能够随时使用。同时,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监测人员进行责任分配,一旦设备管理和监测出现问题,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进而减少其相互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的出现。此外,通过对设备管理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条例规范,对设备管理进行制度化,进而保障施工设备的质量。故此,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施工设备的安全标准,加强对施工设备进行监管,进而提高城市燃气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

3.3优化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

在城市燃气工程建设中,对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良,进而提高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中,首先要先对施工区域进行调查,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其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以及建筑物分布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包括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之后设计人员根据调查报告对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图纸设计,在没有涉及到施工安全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进一步优化施工的设计图纸和方案。此外,在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中,要对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解,使得施工能够顺利实施。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擅自改版施工图纸,防止出现施工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优化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保障城市燃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提高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的燃气工程施工中,保障燃气工程的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是我国燃气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城市居民安全使用燃气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对我国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中的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的实施以及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监管,优化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的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鑫.谈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32):00302~00302.

[2]吕慧.谈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装饰装修天地,2016(7):191~191.

[3]冯渝华.谈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1):52~52.

[4]周士崇.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130~131.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8

关键词:校园空间;绿色环保;规划设计;绿色校园

学校属于人员易聚集场所,是师生集中进行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地。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城市一样,校园也存在着由于人数众多而造成环境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尤其在20世纪末,我国高校飞速发展,校园空间随之进入到紧张阶段。现如今,土地资源短缺,当务之急是全面建设绿色校园。绿色校园于1996年首次提出,是《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的一部分。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的绿色校园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示范的互相作用。绿色校园可以被视作一个独立的、可持续发展的小社区。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在教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学生以及大学生来说,学校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生活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绿色校园在校园空间规划上应运用生态学的理念,在校园建设与管理上融入绿色环保因素,使其与校园生活和学习完美融合,不仅能为师生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更能够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一、建设绿色校园的方法

1.打造“海绵校园”

在我国一些地方,雨水资源充沛,如果学校不具备及时排水的能力,容易造成校园内涝。海绵校园能像一块海绵吸收并储存这些雨水,在需要时对其加以利用从而能够节省水资源,同时也不会像普通地面因无法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即能够减轻校园的排水压力。通过对“海绵校园”的建设,学校有应对极端降水现象发生的,能够及时排出多余的水从而避免内涝的发生。也能存贮适量的雨水,通过地下管道成为储备用水,充分利用了自然水资源,促进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利用可再生能源

使学校正常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消耗巨大的能源,怎样减小能源的损耗便成了建设绿色校园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减小能源损耗最直接的方法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可以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来维持校园日常的运作。校园里的照明设备在能耗方面占比颇多,因此可以选用一种更为环保的清洁能源代替电能,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电能相比更加的经济环保。学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废水,在对污废水进行一系列初步处理后变成中水,中水可直接用来冲刷厕所,灌溉绿植,形成一个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减少对净水资源的浪费。

3.使用绿色建材

在学校建设期间,尽量采用绿色建材,减少对传统建材的应用,降低建筑材料的浪费以及其带来的污染。在追求绿色环保的同时也要满足经济性,在预算范围内选择性价比更好地绿色建材,打造出更加舒适的校园环境。与传统建材相比,绿色建材除了注重建材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考虑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回收可重复利用,更具环保属性[1]。

4.正确处理可回收物品

学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可回收垃圾与可回收物品,这些若采取和普通垃圾一样直接处理的方式,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学校应设置不同于普通垃圾处理站的处理中心,通过向师生普及可回收物品处理的方式从而减少处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得对可回收物品的处理更加高效与精确,从而进一步实现回收计划。

5.考虑未来发展

学校在建设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考虑各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并为之预留充足的场所和资源,不浪费现有资源,不浪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绿色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各个学校都在响应进行“绿色校园”建设的号召,与此同时有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对于实现完全的绿色校园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也暴露出一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绿色校园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

目前,还有很多师生没有真正理解绿色校园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定义为校园绿化。“绿色校园”是指学校除了要发挥其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向广大师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工作还是日常的学习生活,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展开,从而能够全校共同参与到绿色校园的建设来,对绿色校园有了更深刻的同时也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真正的绿色校园的成功建设,不能拘泥于表面的绿化,必须要意识到绿色校园与文化,智能化,管理之间的互荣关系。建设绿色校园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智慧校园,特色校园建立的过程。

2.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

不同地区对于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现阶段各地区学校所取得的建设成效相差较大。对于绿色校园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应该真正地去做出改变,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学校与学校之间既要互相学习借鉴对方的可取之处,也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各个学校互相督促鼓励着学习怎样去建设绿色校园,最终实现共赢。

3.绿色技术应用成效不高

学校人数众多,用地面积紧张,学校能功耗较大,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校并未采取科学节能的设计规划,也没有很好地进行资源的回收与利用。还有一些学校仅仅是照搬理论,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因此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三、绿色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

1.节能减耗原则

在校园建设初期,对建筑原材料的运输与施工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最后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性的破坏。因此,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选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使其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

2.实用性原则

校园的空间规划设计不仅要遵从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更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设计出最合理的布局,与周围环境达成统一的同时也要满足实用性原则。

3.以人为本原则

校园作为广大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所有的设计要服务于师生,建筑的设计应遵从人体工程学,以师生为受众展开设计,力求打造出更加便捷舒适的环境,给人心理也予以轻松舒适。

4.经济适用性原则

绿色校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实现。若想赢得这场攻坚战,建设前期必须要从不同方面仔细考虑,也要注意成本的投入。成功的绿色校园不仅能够在未来减少对生态能源的损耗以及对环境的危害,还能使后期的维护与改造费用不断减少,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建设业蓬勃发展。四、绿色校园宏观空间的规划设计校园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从整体考虑,既要满足个体的独立性,又要满足内在的联系性。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空间应与城市空间保持一定的互动性,校园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使城市的格局维持完整,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2]。对于高校校园来说,校园与城市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为最大程度便利在校师生的生活,应建立起与城市空间互通的资源共享型校园。促使校园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共享设施资源,从而能够节省校内的设施建设,实现校园低碳,带动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实现日常生活低碳化。在展开校园空间规划设计伊始,首先应对整体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报告,例如该区域的周围环境、风力大小及方向、降水情况、地下水位等,根据调查报告合理规划用地的分区。例如,生活服务区对空气的污染较小,且散发的是允许往空气中排放的污染源,同时在上风向栽种具有遮挡作用的植物,可以将风引入生活区,加快了空气的流通,此时处于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更有利于污染气体的稀释,所以生活区设置在最小风向的下风侧。而在对体育活动区域进行设计时将其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教学区则处于两者之间,最终组成一个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建筑群体可采用以下规划方式:(1)自由式布局。基于环境的调查报告,综合风力地形等条件,合理布置每个分区,使其相对独立的同时整体保持紧密联系,形成最完善的空气循环系统,打造最舒适的校园空间。(2)行列式布局与放射式布局。当校园用地处于平坦地势时,富有规律的布局方式在经济与施工难度上更实用。各建筑间的间距与朝向的布置变得更加统一整齐,施工难度也大大降低。(3)混合式布局。常应用于复杂地形,是各种布局方式的综合体现,对不同方案比较从而选出最佳方案,实现建筑与环境的高度和谐。建筑的平面规划应根据分区的教学功能需求进行选择,常见的平面规划方式有:工字形、L字形、一字形、回字形等。正确选择平面规划可合理应用到自然风进行通风,例如回字形建筑存在烟囱效应这种特殊现象,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气体能够沿着通道很快从建筑物内排出,是一种改善热舒适度的有效手段。因此,应根据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选出与之最为匹配的布局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附加作用从而实现低碳环保。

五、绿色校园微观空间的规划设计

1.绿色校园的教学楼设计

师生的主要活动地点为教学楼,且其容易聚集,因此教学楼的设计必须考虑通风条件,实现交通顺畅。教学楼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学活动,所以它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采光设计出优良的采光条件。教学楼采用外廊式设计,既缓解了下课时间人流高峰期时的压力,避免了人多拥挤现象的发生,又使得空气流通更加顺畅。采用外廊式设计的同时应注意窗户的方向,若外廊式为北向布局,就需要采用南向窗,实现良好的采光效果。教学楼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自习教室、专业教室、公共教室等,不同教学性质的教室对于采光要求也不同。对于公共教室而言,占地面积大故需要更多的光源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室不同的使用性质安排教室的分布,实现自然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减少人造光源的使用,切实践行低碳环保。除了外廊式的设计,对于建筑外窗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然风来发挥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与控制的作用,也能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3]。

2.绿色校园的围护结构设计

围护结构中应注意做好墙体的保温与防晒设计。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较低,该地区学校应做好室内的保温措施,延缓室内温度热量流失的速度,起到更好地保温效果。而南方温度偏高,易出现“西晒”问题,因此在太阳辐射较强时有必要加一堵防晒墙来阻挡部分辐射,形成一个良好的缓冲区,降低建筑的整体温度。屋面不仅起承受外部荷载并向下部结构传递荷载的作用,也起着保温隔热,防水的作用。因此在屋面的设计中应注意对于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的选择。墙体,门窗等围护结构也应根据规范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正确引导自然光可以由良好的遮阳设计实现,让自然光资源更多参与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3.绿色校园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学校犹如一座小城,内部设施大致与城市的配置无异。校园里,大路小路纵横交错,可以通往校园的每个角落。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道路人车混行,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矛盾愈发严重等问题。从道路规划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大力推行环形道路网。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棋盘式道路,虽然实现了交通功能,但主次不够分明导致人车混混行,上下学高峰期容易造成堵塞。而环形道路网采用步行优先靠近校园核心区,机动车安排在核心区之外的设计,井然有序,人车互不干扰,提高了安全系数。(2)点线面结合。道路在发挥连接功能的同时也起分隔空间的作用。合理划分道路就能使各建筑分区更加清晰、规整。由一条路开始向四周蔓延逐渐形成完整的一个交通网,同时也将各分区建筑联系起来,提升了道路的使用率,最终形成完善的路网系统。(3)划分出独立的机动车停车场。充分利用校园的内部闲置空间,划分出独立的停车场,并尽量设置在校园出入口附近或环行干道旁。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挤现象[4]。

4.绿色校园的绿化景观设计

一个学校的绿化景观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的微气候。校园绿化秉承着设计理念,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人文环境,打造舒适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局限于平面上的绿化设计,可以对建筑进行立体化绿化设计,除了美化环境外,还能起到保护建筑,影响环境的作用。如在屋顶覆盖绿植,打造空中花园。也可以在建筑外墙种植吸附性强,覆盖面积大的植物。最终植物在建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阻挡太阳辐射使其不能直接照射到建筑表面,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创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5.绿色校园的设备规划

在校园中,各式各样的设备为能源消耗的一大去处,需要格外关注设备的设计问题。照明设施用电量虽大,但其节能的潜力也很大。在保证亮度的前提下,单靠减少灯具的数量来实现节能不是长久之计。开发并应用新能源,实现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才是节能减排的最佳方案。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不仅能够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照明时间合理化,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校园里的设备在按照绿色校园的理念下进行智能化设计与升级后,不仅能够提高使用效率,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使学校能源得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随着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从而获得良好的能源节约效果。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日增强,要建设绿色校园,培养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建设绿色校园的参与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绿色校园本土化,最大程度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绿色校园不同空间的规划设计,合理划分各个分区,实现效率最大化,能源利用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文博.绿色生态视角下的校园建筑设计策略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2(04):255-256.

[2]李茜.绿色高校校园空间设计的规划策略——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7,32(0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