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级论文范例

建筑初级论文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1

1.1地基基础检测机构管理有待完善

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制定检测机构以及中介检测机构两部分。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中,由于检测机构不统一,使得在具体检测流程、检测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地基检测质量受到影响,为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建筑检测行业汇总时常存在垄断经营或故意压价等行为,一些中介检测机构,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发展,甚至存在出卖检测资质现象,对工程检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地基基础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使建筑整体质量下降。

1.2地基基础检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检测人员管理方面较为松散,久而久之就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准入门槛,导致检测人员素质偏低,一些不具备专业检测技术的人员也混入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这就会使地基基础检测结果缺乏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另外,一些检测人员在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存在渎职、马虎大意等情况,这些都给检测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1.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往往与其他建筑施工项目交叉实施,因此在检测工作过程汇总,由于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给检测工作以及检测人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对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往往采用静载试验法、低应变法、声波投射法、动力触探法等,本站主要以静载实验法为主。进行检测过程中,交叉施工会给检测人员安全造成威胁,需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

2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市场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建筑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市场监督,增强对质量检测机构的约束力度。首先,要不断的增强施工企业合同意识,加强合同管理,充分利用合同制度,约束市场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规范建筑检测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另外,对于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的个人或企业,需要加大打击力度,促进建筑检测市场健康发展。

2.2加强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关系着基础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以及安全标准,而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决定着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选择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其次需要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具体培训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检测人员专业检测技术,加强检测人员对相关文件、法律、规程等的了解,学习先进检测技术;(2)培养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质量意识等,确保地基基础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2.3加强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安全防护

在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工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检测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无法对检测人员实施检测工作提供安全保障。这就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完善的安全检测制度,完善相应的检测责任制度,将检测工作、安全防护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一个统一的安全检测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安全隐患;(2)加强检测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检测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3)在进行地基基础检测前,做好相应的场地检查工作,并安排现场监察员,对地基检测工作区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测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求检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进行实时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地基基础检测工作顺利完成。

2.4及时更新检测技术以及引用先进的技术标准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建筑检测工作中,为提高检测工作精确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需要检测机构及时的对检测技术进行更新,严格的按照国家最新颁布检测规范,指导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

2.5加强地基基础检测的具体措施

在样品采取方面,第一,确保样品的质量以及代表性,为地基基础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参数;第二,规范取样操作流程,做好包括钻孔、取样等各个环节;第三,对样品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样品封存方面,对于土壤样品,采取好的样品,不论是原状土还是扰动土,都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并附上标签;取土筒所有的缝隙均应以胶布封严并涂上融蜡;若原状土取样时不满取土筒应以扰动土充填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扰动土应选择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对于岩石样品,为保持岩石样品原有的天然湿度状态,取好的岩石试件应立即包装封闭处理,其中硅质硬岩样可不作处理,泥质岩样品可用纱布包裹后全部以融蜡浇注;岩石样品标注岩石的上下记号;无论是硅质硬岩样其岩样品还是泥质岩样品均应附上标签。

3总结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2

建筑中的基础是建筑物的一种下部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则是用来支承上部结构荷载。通常情况下,地基主要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其中天然地基的埋深度不大,一般只需要采用普通的施工技术就能够满足其要求;而人工地基则是在地质特殊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施工技术手段来打造的一种基础形式,其与天然地基相比埋深较大,能够将大部分的荷载传递到深部坚实土层中。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各有不同,因此其建筑的地基基础的施工方式亦多有不同。例如,在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像软土地基这样的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地基,这种地基的抗压能力和抗剪强度都比较小,并且透水性也不好,承载力更是不足2t/m2;而面对着这样的地质条件,施工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建设之时,就必须要对地基进行进一步加固,从而避免建筑物因地基沉降而发生倾斜甚至是倒塌。

1.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一种通过排水的方式令松散的土质自动产生固结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排水固结之时首先应当在地基周围设置好袋装砂井及塑料排芯板,然后用水冲法或者沉管法形成孔,之后在孔内进行灌砂预压,从而利用真空加压迅速排除地基土质中的水,这样就能够迫使地基土快速固结,继而使土质的抗剪强度提高、沉降量降低、液化性能得到改善。排水固结法具有取材方便和施工简单的优点,比较适用于一些沼泽土、饱和粘性土、水力充填土以及淤泥地质的地基基础施工当中。

1.2换土垫层法

所谓换土垫层,指的就是清除掉原来地基中的浅层软土而采用砂石等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替换,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并减小土质的胀缩性及湿陷性,进而令地基不容易沉陷。在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当中,通常都是采用素土垫层、砂垫层、碎石垫层等垫层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浅层软弱的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等,这些垫层方法最为常用。

1.3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又分为灌浆法、喷浆法及深层搅拌法等,其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来将土粘结到一起,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或者机械搅和来改善土质条件,从而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目前化学加固法在民用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当中已经越来越常见。

1.4碾压夯实法

碾压夯实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各种机械工具的强大夯击力而将地基土碾压夯实,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其液化性能,进而降低地基土的沉降量。碾压夯实法又包括有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两种方式,其中机械碾压法是利用压路机或者推土机等重型机器对松散的地基土进行压实,而振动夯实法则是利用电动机带动振动机械工作来对松散的地基土进行夯实。

2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2.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由于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都是建立在城市的居民住宅区,而如果是采用普通的打桩机进行打桩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从而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与工作,因此人们就发明了一种噪音较小的打桩技术———静力压桩施工技术。静力压桩技术主要是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打压进地基土的软土层中,它不但噪音较小,并且还能够大大节约钢筋与混凝土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因此非常值得应用。

2.2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的原理是先在桩的顶部安装一个固定的振动器,然后令其产生振动而带动土层也受迫振动,从而使土层产生一定的收缩、位移,并减少与桩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桩在振动力与自重的共同作用下沉入进土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进行打桩时,应当先采用小距离的轻度锤击将桩沉入到土中的1-2m深度,然后再逐渐增大落距直至达到要求的高度,最后再进行连续锤击以达到要求的深度。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比较适用于一些粘土、软土、黄土以及松散砂土地域的桩基础施工当中,它具有方法简单和设备简易等优点,并且不但能够大大提高民用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效率,更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3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管理措施

3.1加强管理意识

施工单位的领导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施工管理工作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拓展知识层面、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完善管理体制

施工单位应当在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步骤中都建立起一套科学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其整个施工管理过程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竞争机制,从而改变不良的施工管理工作风气,促进各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令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3更新管理形式

一个先进有效的管理形式应当是在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正式施工之前,施工管理人员先对其实际地形和土质进行详细考察、对其整个施工进度进行详细规划、对其实际施工材料、设备及人员等进行详细安排,然后再将其中的各要素与步骤一一列出,并标出重点环节,以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全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旦发现有哪里出现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4结语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3

(1)砖基础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多见于温暖区域或干燥区域,主要涉及砖块选择-浇水湿润-基础放线-确定砌筑工艺-部署皮数杆-砖块砌筑以及后期清理等工艺流程,故有着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可就地取材等优势。通常砖基础以上为基础墙、下为大放脚为特点,其中大放脚包括间隔式和等高式两种形式,且在砌筑时确保每个皮丁转与皮顺砖处于相间状态,同时相互错开竖向灰缝60mm,并在交界处或者转角处,根据实际需要加砌1/3砖、半砖或3/4砖,若无法同时砌筑,则应预留斜槎;若砖基础有着不同的底面标高,建议砌筑时从低处着手,结合由高向低逐步搭砌,并尽量将搭砌长度控制在大放脚高度以上;同时选用饱满度大于80%的砂浆填充厚度小于10mm的水平灰缝,而在处理防潮层时,往往选用1∶2的水泥砂浆。

(2)毛石基础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虽然常与砖基础共同用于浅基础工程,但其强度良好、耐水抗冻、经济合理,主要包括验槽、选材、放线、组砌以及清理等施工环节。由于其多是以砖基础底层形式出现的,所以需要选用饱满砂浆进行铺浆砌筑,并保持80%以上的沾灰面积;必须对首个皮石块进行座浆处理,并使其大面一侧朝下,结合大的平毛石用于砌筑交界处和转角处;毛石砌筑期间,尽量保证内外搭砌,上下错缝,结构紧密,禁止先砌筑外侧后进行中间填心,选用过桥石、斧刃石或铲12I石,以及出现石块相互接触等现象;针对较大的石块空隙建议依次进行填充砂浆和嵌实碎石,严禁工序颠倒;而在部署拉结石时,应根据基础宽度大小确定搭接形式和长度,如基于400mm以上的基础宽度,尽量使用内外搭接,并将其拉结石长度和搭接长度分别控制在2/3基础宽度和150mm以上。

(3)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多见于易受低温影响或较高地下水位的建筑浅基础工程,而这与其耐水、耐久、坚固、刚性角大、形式可变等特点有直接关系,但在施工中往往选用阶梯型或梯形基础断面,并将其台阶宽高比控制在1∶1-1∶1.5范围内;有时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混凝土用量,则会选择毛石混凝土这一混合基础,其中毛石体积应小于整个基础体积的20-30%,粒径小于300mm,基础高度大于300mm,并在完成浇捣以及水泥终凝后,对外露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温、洒水湿润等养护操作。

2柔性浅基础施工技术

(1)柱下独立浅基础施工技术

矩形、阶梯形、锥形三种形式均属于柱下独立浅基础形式,而且其施工要点极为相似,即首先是在完成验槽后,及时清理基础表层上的扰动土、浮土、积水等,随后经振捣密实得到表面平整的混凝土垫层;其次是进行钢筋绑扎,此时需要在确定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的前提下进行表面弹线,以便规范绑扎,避免漏扣,其中柱插筋弯钩绑扎需与底板保持45°,并分别在距离底板和基础顶50mm处分别绑扎第一道和最后一道箍筋;为防止柱插筋发生走样和变形,还需在浇筑定位筋后设置塑料垫块;再者是模板支设,具体可以使用木模或小钢模结合木方或架子管进行加固,若基础坡度小于30°,可分别借助井字木架和300mm间距的钢丝网控制钢筋和混凝土移动;若大于30°,建议支护斜模板,结合底板钢筋和螺栓防止其上浮,并在模板上部设置合适的振捣孔和透气孔;最后是混凝土浇捣,完成杂物清理、模板润湿后,则要予以分层浇筑,为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可先浇筑一层厚度为50-100mm的混凝土加以固定,并在浇筑完一层台阶0.5h后浇筑下一层,同时加以科学、均匀振捣,防止出现漏振、过振或振捣不实;待初凝后进行7d以上的常温养护以免引发裂缝,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规范拆除模板,防止破坏其棱角。

(2)墙下条形浅基础施工技术

具体而言,该类基础虽然有锥形板、矩形梁板以及锥形梁板等几种形式,但施工流程基本一致,如杂物清理、设置垫层、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混凝土拌制和浇捣、后期养护以及拆除模板等,考虑到其与柱下独立基础施工特点十分近似,在此不再赘述,但除此之外,还有几点事项值得注意:当基础实际高度超过900mm,应将柱子四角位置的插筋延伸至基础底部,至于伸出长度可通过计算柱子受力、分析钢筋规格决定,而其他的钢筋无特殊要求,只需达到锚固长度即可;若基础高度小于900mm,则应将插筋延伸至基础底部中的钢筋网上,并使用直弯钩端部,以增强基础牢固性;同时还应密切注意钢筋模板、螺栓、管道、支架等移位、变形、走位等情况,以便予以及时加固和修整,为高效浇筑提供保障。

3结束语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4

1.1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横跨面积大,从南到北因环境不同,其地质条件也大不相同。我国常见的土地类型有盐碱地、冻土地等,常见的地形类型有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山地多伴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地基基础动工前,要充分了解和勘察当地的地质环境,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工作,既要分析所处土地类型,又要了解周边的地质状况,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排除在外。

1.2工程的连锁性

建筑施工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程,并非某一阶段工程完成便能检查出是否存在问题,而往往是后一项开始了才能发现前一项的问题。为杜绝潜在问题的威胁,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施工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在每项工程结束后,下一项工程开始时,及时对上一项工程展开细致检查。工程的连锁性相对比较繁琐,但却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良好运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1.3多发性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房屋倒塌现象十分严重,楼脆脆、楼歪歪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大多时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不当所致。由此可见,把好地基基础质量关,对保证房屋建筑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着眼全局、从小处着手,把好质量关。

1.4重要性

地基时深埋地下的工程,之于建筑本身而言是其根基,是建筑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地基不稳是导致房屋坍塌的重要因素,加强地基稳定性施工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极为重要。作为地下工程,地基一旦出现问题,则很难返修,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同时也会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和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地基基础在建筑物施工中的重要性。

2地基基础施工要点

2.1勘察技术

为判断施工现场的地质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就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结合施工平面图观测,根据不同地质类型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取样测试,确定好地质勘测点,一般来说,勘测点都是建在受力层上的,土地面积在5m以上即可。

2.2设计与挖地基

地基基础施工,是要先由设计人员将设计图画出来,在交由施工技术人员去操作,因此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一环。为确保基坑的安全稳定性,在挖地基时要将周边的障碍物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到地基施工质量。

2.3地下水的控制

地基基础是地下工程,因此其面临的最大隐患是地下水,若地下水水位高出允许范围,则会出现地基腐蚀等现象。为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高度。

3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方法

3.1换填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土地基。所谓换填法,亦称为换土法,是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挖除,回填进稳定性好的土、石等,并夯压密实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使原本满足不了建筑要求的地基土地,通过土层置换的方式,使地基土层承载力符合建筑要求。

3.2预压法

预压法是处理软土地基的常见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等重替换,为使地基更加坚固稳定,一般事先将等重的荷载压在土体上,将土中的水分排出,使地基土体压实,以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预压法一般只适用于处理10m深左右的软土地基,若是真空预压可达15m。

3.3强夯法

强夯法是法国L•梅纳(Menard)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是利用重锤在高空中的重量对地面进行反复捶打,以夯实地基土层,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采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反复捶打,可以使地基荷载力提升2-5倍,深度可达10m以上。

3.4振冲法

又称是振动水冲击法,根据地质土质种类的不同,振冲法又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振冲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中,在振填好后将密实桩体与原地基土组合成复合地基,一般处理深度为10m左右。

3.5搅拌法

搅拌法是利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软粘土及其他材料一起搅拌并拌合,通过搅拌,使地基中的水泥和土不断硬化的过程,使其凝结成水稳性及承载力强的地基土,一般可处理8—12m深的工程。

3.6砂石桩法

振动沉管砂石桩法是在振动机的作用下,将所需的工具压倒原本设计好深度,打入土中,这样一来就会将工具周围的土给挤压密实,在投入砂石等进行振捣,经反复操作直至形成砂石桩。当然也可以采用锤击沉管法,使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砂石桩法适用于松散砂石、素填土、杂填土等土层地基,深度可达10m左右。

3.7挤密桩法

它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采用冲击或振动的方法,将钢质桩管打入原地基,拔出形成桩孔,然后填入素土、灰土、水泥土等物料并加以夯实,形成所需的土桩或灰土桩。

4结束语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5

做好基础施工技术,就有助于保障工程质量,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新时期建筑项目的发展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不断地被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且工程复杂的结构,特殊化的功能,新颖化的装修,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人们对新工艺的使用还处于适应的阶段,所以只有加强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才能进一步的发挥新技术的功效。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解析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管理人员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很多时候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都是因为建设过程中基础施工环节做的不到位。

2.1手工作业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少理论知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原材料缺少科学化管理导致的极大浪费,原材料储存放置未按标准进行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合格率,影响工程进度,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造成损失。

2.2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违章操作,管理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都留下安全隐患。

2.3初期材料选用不当

目前,国家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没有进行强制性政策,但是由于相关人员节能环保意识较差,致使承包商在图纸设计过程中,为减少成本尽量不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使得在建设过程中严重浪费资源,施工措施项目周转率低且能耗较大。

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基础施工在保障高层建筑的稳固以及避免倾斜、地基下沉等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材料是混凝土,下文主要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来分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3.1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工期较长,所以要重视废渣、弃土的处理和污水的排放,严谨随处倾倒废渣,乱排污水;选择适合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可以减少基底回弹,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在卡挖土方之前,应做好地形的勘探、地质分析、水文调查等工作,根据各方信息确定最合理的开挖方式和最优的施工方案;为使施工有序进行,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要安排好施工流程。

3.2控制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及民用建筑施工工艺有最直接的的影响,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项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比如民用住宅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水泥进场时要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进场后的水泥要求进行材料复试,对于不合格的水泥,要坚决杜绝进场。民用住宅所需要的砂应该是优质河砂,对于碎石针片状颗粒状必需严格控制,不能超过一定比例。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每天进行,重量比和投料量的偏差一定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而且还要进行抗压试验,一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检查方法一般是,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在温度为20士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天养护后试验确定。试验结果作为核算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依据。

3.3注重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把混凝土浇灌到模板内并振捣密实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是民用建筑工程的基础。混凝土工程施工是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建筑工人就应根据建筑结构特点进行分段、分阶层进行流水作业施工。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必须检查模板和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各方面都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对于模板,它的尺寸、位置、垂直度的正确性都是检查的范围,这关系到支撑系统的牢固性以及模板接缝是否严密。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注意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积水更是不能有。

3.4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浇筑、捣实混凝土之后应该创造一个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一般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分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两种。自然养护主要是通过洒水的方法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促进水泥的水化,当气温比较高时,也要增加浇水的次数。蒸汽养护主要是是将构祥放在充满饱和蒸汽或者饱和蒸汽混合物的室内,在较高温度及较湿环境下进行养护,加快混凝土硬化。

4结语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6

建筑学专业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把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学生,为其从事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技能传授和理性归纳是其注重的对象,而知识传授和感性描述往往被忽视;而在美术专业美术教育中,更加注重对象精神性内涵的挖掘,注重对个人情感的释放。而建筑学专业美术教育在当前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方面,应改变传统的狭义误区,注重把学生的知识面向更加广博的方面拓展,强调学生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对国际竞争的参与能力。为此,改革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极具必要性,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二、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一)素描教学

就建筑美术课程来看,最为基础的课程就是素描课,对学生观察和写生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是其目的所在。就总课时来看,建筑学素描课要远远少于美术专业,学生美术基础几乎就是没有,而且具有薄弱的造型能力。在教学大纲中一般都是在大一设置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从建筑素描总体教学课时来看并不多,而且在安排教学上还存在分散状况,学生对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的掌握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在素描教学上,要求目的性与针对性较强就显得极为必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素描的表现技法进一步的明确,掌握物体形体的结构规律,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与理解。在实践中体会到:①在安排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遵循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规律;②选择教学内容应开始于简单的训练静物形体结构写生,逐渐过渡到大量训练建筑空间风景写生;③结合临摹和写生应是教学方法采用的方式,从而能够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相适应,为教学效果获得良好奠定基础。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建筑学素描基础教学应以学科特点为出发点,把设计类的素描作为重点,设计类素描与结构素描相仿,对物体的结构形态进行研究是结构素描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对学生设计思维进行拓展,推动其想象能力的活跃,有利于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和创作意识的培养。结构素描有利于推动学生一般造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训练,推动学生对物体形态和构造相关的比例尺度进行研究,强化物体的视觉效果,该设计素描较为理想。结构素描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以及室内外装饰等设计方面应用广泛。

(二)色彩教学

水彩画通过水对透明颜料进行调配,进而运用其绘成的绘画,绘画的艺术效果具有透明和流畅,以及轻快和滋润特征。在没有开展系统训练色彩前,学生练习的水彩渲染也极为简单。从教学实践得知,大多数同学在训练过程中对绘画技巧过度强调,致使对水彩的色彩变化等因素很难掌握。对水彩画技法过度追求往往使学生忽视基本色彩理论知识,致使在建筑表现与专业设计课上不利于掌握搭配颜色技巧,出现不协调的色彩冷暖关系等。而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水粉画作画工具,颜料具有较强的覆盖性,修改起来很容易等特点,表现力也较强,初学者掌握起来更容易些,所以一般情况下水粉画色彩训练常常被安排在第一学期色彩训练中。通过水粉画的练习对学生的色彩进行培养,学生首先在对解色彩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后,逐步开始学习水彩画。

(三)加强速写训练,快速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速写实质是学生学习绘画的最简化形式,是对物体造型综合表现的绘画方法,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在对建筑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及艺术构思表现方面,它属于主要方式,是对感性知识进行有效获得的艺术手段,也是原始资料积累的最佳途径。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中,应把结合素描与速写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美术课程中。讲授理论,对线条进行学习应是速写教学的开端,由于课时不多,而速写的学习和练习需要的时间却很多,因此速写教学在大一、大二的安排上,要求学生必须在训练方面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运用对学生作业进行查看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缺点找出来,尽力做到每次的练习都有新的进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观念认为,针对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的基础美术训练,也就是我们说的建筑美术课程,只要能让学生掌握下一阶段的专业课教学提供基础的绘画能力和欣赏能力,即具备基本的美术素养,就可以了。这恰恰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一直以来,我们没能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更具前瞻性国际视野、宏观的设计思维理念。此为建筑美术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我们的建筑美术课程正是一门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深刻的感知能力,提高其修养并且与建筑的专业课程(也包括城市规划的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的基础课程。在着重培养学生造型基础、色彩观察能力和技术性表达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常认为建筑美术,可以不考虑设计创意和设计观念的培养,认为那是以后建筑专业和规划专业教学方法中去面对和解决的事情,不在美术基础教学的讨论范围中。但实际上我们从历届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必须在基础阶段就通过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创意习惯养成和观念意识植入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

三、结语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7

1数据和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所有SCI论文检索结果都来自于ClarivateAnalytics公司的WebofScience数据库与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及InCite,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和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iors)。所谓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指刘加平院士和杨柳教授。检索具体数据基础为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下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X-PANDED),时间为2000年至2017年12月。检索策略如下:(ad=(xianunivarchitecturetechnolorxianunivarchitecturetechnolorxianunivarchitecturaltech)orog=(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technology))AND文献类型:(ArticleORReview),其精炼依据:作者:(LIUJPORYANGL)。即首先通过机构检索得出本校SCI总产出为2158篇,进一步限定作者,得到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2000年至2017年12月发表的论文检索结果。

1.2研究方法

2研究过程

2.1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科学论文的整体情况

第一,通过WOS平台提供的引文分析工具,发现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各年出版的文献数,其中2016年是SCI科学论文产出最多的一年,而总量仅为16篇,其发文总量相对全校的2158篇来说,占比为4%左右。第二,在SCI收录的科学论文中,其中杨柳教授2014年发表在APPLIEDENERGY中的《Thermalcomfortand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implications-Areview》被引频次为98。其中中国本土引用比例为24%,国际引用比例高达86%,且引用国家分布较广,主要有美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英格兰和日本等国家。第三,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所发表的SCI科学论文全部为基金资助论文,可以看出科学基金对于SCI论文产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说尤其显著。其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得到基金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超过约50%。最后,对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发表SCI科学论文的来源出版物分析得出,其中论文数占比较多的为《BUILDINGANDEN-VIRONMENT》,《ENERGYANDBUILD-ING》和《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三种期刊。需要说明的是,所得数据汇总了WebofScience中自带的数据分析得出的15种来源出版物和Incites中分析得出的18种来源出版物。

2.2绿色建筑技术学科SCI来源出版物比较分析

2.2.1中国本土论文收录百分比比较分析

通过Incites工具对比分析中国本土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本土在SCI建筑科技学科来源出版物的论文数量大多集中在高影响因子部分,影响因子最高的来源出版物为《AP-PLIEDENERGY》。同时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因子较高的来源出版物其被引频次也相对较高。

2.2.2研究方向比较分析

WebofScience数据库中提供了期刊研究方向及其影响因子。对于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来说,在不考虑跨学科研究情况下,包括建筑与建筑技术研究方向的期刊主要有《建筑与环境》,《能源与建筑》《建筑模拟》和《室内与建筑环境》;包括绿色与可持续技术研究方向的期刊主要有《可再生能源》和《国际绿色能源杂志》;其余期刊研究方向的重点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基础研究。

2.2.3期刊持久力比较分析

WebofScience数据库中除了提供期刊具体研究方向外,还提供了期刊被引与引用以及自引与他引的状况图,该图的主要作用是对期刊未来持久力:即在某种程度上对该期刊下一年能否被SCI继续收录起到一定预测作用。首先,《热生物学杂志》和《生理与行为》无论被引或者引用期刊,其持久力是最好的。其次,《室内与建筑环境》的引用期刊的持久力较好,而《太阳能》的被引期刊持久力较好。

2.2.4基金资助机构比较分析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绿色建筑技术学科领域科学论文较易被SCI收录,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基金支持的SCI绿色建筑技术学科领域论文收录百分比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中南大学学报》、《热科学》和《国际绿色能源杂志》;论文收录总数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危险物质杂志》、《生物资源技术》、《能源》。

3绿色建筑技术学科期刊投稿策略

3.1策略一为初次投稿者

对于建筑技术学科领域首次投稿者,可以选择《中南大学学报》、《能源转换与管理》和《建筑模拟》。

3.2策略二为中级投稿者

对于建筑技术学科领域中级投稿者,可以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例如:《APPLIEDENERGY》(应用能源)、《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危险物质杂志)和《BIORESOURCE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

3.3策略三为高级投稿者

对于建筑技术学科领域高级投稿者,可以选择《热生物学杂志》(JOURNALOFTHER-MALBIOLOGY)和《生理与行为》(PHYSI-OLOGY&BEHAVIOR),因为,无论被引或者引用期刊,其持久力是最好的。

建筑初级论文范文8

关键词:低碳经济;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控制措施

0引言

本论文主要讲述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问题,阐述了在工程造价编制问题上贯彻低碳经济运行的必要原因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实际论证,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供工程造价的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以及评析,从而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长远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

1工程造价概述

1.1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的内涵

顾名思义,工程造价可以简单且通俗的阐述为工程的建造总价,其实就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进行投资的一切资源进行前置预算,主要为工程建设提供一个预算投入理论依据和资金风险管控作用。因此,作为工程建设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所承载的作用是不可忽略,它甚至引导着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进度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2工程造价的具体特点

(一)整体性:众所周知,工程造价的顺利编制是建立在整体建筑工程的基础上的,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经济资源消耗的汇总。工程造价要伴随着施工进度的开展而不断开展,两者是明显的伴随关系。(二)预测性:造价预算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开工之前建筑单位对于工程成本的前期预测。根据前期的造价预算,施工单位才能在后来的实际建造过程中遵循必要的施工方案开展施工。工程造价的前期预算决定了后来的一系列施工问题。(三)分类性:工程造价的编制要根据实际的建造项目分门别类的进行价格核算与控制。在具体的实际造价核算过程中,无论是必要的施工原材料还是施工设备,人员工资,都遵循的是会计上类似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进行核算的有效途径。

2低碳经济与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2.1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是在保证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技术创新、手段发明、产业转型等手段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污染的减少和生态的保护。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这种尖锐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其能很好的兼顾经济的平稳增长又能保障生态环保效应。与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同的是,低碳经济格外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的节约,能耗要降低、污染要降低、排放要降低,最终形成了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形式。

2.2建筑行业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在此基础下茁壮成长的建筑行业已经俨然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利益方面,建筑行业所需的能源众多,不光是必要的建筑能源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能源。工程造价是建筑施工环节不可或缺的成本统计工作,在此领域内开展低碳经济运行原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减少对于生态、经济等资源的消耗。

2.3低碳经济与工程造价管理结合简述

2.3.1低碳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环保性:低碳经济的最主要目标就是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不谋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低碳经济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尽可能的降低对于生态的不良影响。(2)持续性:低碳经济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做竭泽而渔的错误行为。工程造价的编制与整体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联系紧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3)低成本性:简而言之,将工程造价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降低相关施工过程的总成本,减少其对生态资源等多领域重要资源的浪费。

2.3.2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低碳的概念核心便是节约,也就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适当的指导理论体系对绿色生产加以引导,对所投入的费用、能源、资源等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以更小的经济成本投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工程造价控制通俗的说就是对资源、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建筑行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重要影响。

3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实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艰难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提升。但与此同时,生态、资源等遭到了空前浪费与过度开采。我国在工程造价领域实施低碳运行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问题:

3.1低碳经济观念淡薄,实际运行困难重重

受我国多年以来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束缚,低碳经济观念并未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一点在建筑施工内部尤甚。长期以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过程中很少会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不要说基层的工作人员就是企业内部的高层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距,由此造成的资源流失是巨大的,情况堪忧。

3.2缺少实际的参考样本,开展效果不理想

虽然我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但实际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参考样本,基层造价编制人员不知道如何下手,从哪下手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和管控机制并未发挥充分的作用,对于频发问题的待解决环节不重视,由此造成的隐患损失更加严重。

3.3必要规范性文件和准则的缺失,实际运行失误众多

我国大力推行低碳经济运行,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文件和准则的缺失。工程造价涉及到的是人、财、物等重要资源,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其使用水平,就一定要依靠法律条文的约束作用。所以,必要规范性文件和准则的缺失致使工程造价的低碳运行很难取得实质进展。

3.4忽略客观实际,刻意迎合低碳而丧失根本原则

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发现,存在为数不多的建造单位为了迎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故意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出现偷料等欺骗行为。建筑施工开工前都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审查,但有的施工企业阳奉阴违,私自偷工减料以减少成本总额。

3.5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素质急需提高

造价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直接决定了该行业的营运生产、投资创造的能力,但是中国建筑行业由于发展相对较晚,工程造价这一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缺陷,从目前的状况来看:1.造价编制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能力认识不够,并不具备胜任的资格。2.造价编制人员对于整体的施工流程了解不充分,无法充分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3.造价编制人员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充分,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4低碳经济条件下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

4.1建立健全的法律文件,创新工程造价管控体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就一定要依靠法律条文的约束作用,相关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于频发的各种问题要记录在册,详细记清必要的情况和惩处方式。根据相关的行业准则,政府部门要建立一个以市场引导为主力的,政府积极参与支持的创新型造价管理体制。

4.2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

工程造价相关从业者以及整个行业,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从业人员必须要对自身应该掌握的职业技术掌握过硬,同时培养自身的行业基本职业操守,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施工建筑单位对所有的从业者都要进行施工技术的淬炼与提升,大力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建立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就一定要建立一个灵活、多变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一是拓宽建筑施工资料的收集与传送,具体包括了原材料、施工设备等各个方面。二是在资料汇总和处理阶段要不断创新,总结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核算方法。三是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建筑单位不仅要迎合国家对工程造价领域实施的相关法令条款,做到坚决依照国家法律进行造价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还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考量,深度分析自身的问题症结之所在,更好的为完善相关监察管理体系做准备,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各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输出。

4.4提高相关观念的宣传力度,重视实践

外界的低碳观念宣传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强大的氛围才能感染到建筑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编制工作。低碳观念的广泛传播在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对于造价编制的监督作用,收效是双方面的。

5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主要讲述了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在工程造价编制问题上贯彻低碳经济运行的必要原因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工程造价领域甚至是整个建筑行业提供一些帮助,为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产出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志光.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2]孟聪龄,李剑锋.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节能体系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3]沙凯逊,邓晓红.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建筑经济,2014(07).

[4]庄爱民.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4).

[5]张清队.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内容与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03).

[6]黄伟新.探索如何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J].低碳世界,2014(08).

[7]王维斌.探索施工中建筑工程造价如何合理有效控制[J].建筑•建材•装饰,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