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范例

建筑成本

建筑成本范文1

 

120世纪80年代,全球兴起“绿色运动”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之举,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主题。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与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因此绿色建筑的提出是我国建筑业对循环经济和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途径,也是提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2绿色建筑的起源与定义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特别是近代以来,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毁坏,能源流失、土地沙漠化、大的自然灾害(雪灾、洪灾、干旱、地震等)接踵而至,物种的生命力变得不堪一击。这一切都是人类不得不反思和总结的。由于科学、技术、社会和审美的诸多因素,20世纪初涌现出大批建筑大师和作品,建筑师们真正握住了推动建筑向前发展的动机与契机。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所有的建筑人都在思索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绿色建筑的提出就有了必然性。   关于绿色建筑,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绿色建筑是尽可能的利用建筑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流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量不破坏当地环境因子的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l】。   3新农村绿色建筑的标准我国在2006年3月7日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确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它由节地与宅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这使得对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估有了正确的依据【2】。   该评估标准的出现对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使绿色建筑脱离空中楼阁走入实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绿色建筑的标准具体表现为:(1)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资源;(2)材料回收和再生利用;(3)减少废物排放;(4)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重点在于室内空气质量、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和建筑隔声方面Il】。   4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分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能缺少科技的投入和参与。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解决绿色建筑以及各项单项技术壁垒,加强绿色建筑及其各单项技术的科学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各地农村发展建筑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绿色技术。   4.1建筑同护结构节能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结构的热功能性的提高将是绿色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功能性,主要是通过保暖隔热性能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材料;其次是采用合理的建筑节能构造。墙体保温隔热技术主要有单一前提技术和复合墙体技术。复合墙体的使用范围很广,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性和气密性,是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保持室内稳定,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   在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农林剩余物绿色建筑装潢装修材料——人造板材和木塑复合型材,应用到住宅的建筑围护结构中做建筑保温材料。农村是绿色建材(木材、竹材、植物纤维如秸秆等)的原料产地,在农村发展绿色建筑方便就地取材。   4.2门窗节能技术   建筑门窗是围护结构中热工作性能最薄弱的环节,门窗的节能设计应结合农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围护结构的情况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门窗材料、窗型和相应的节能技术,从而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4.3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位于建筑物最顶部,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是建筑物最上部其覆盖作用的构件,主要起承重和围护作用。屋面节能技术主要有传统外保温屋面、倒置式屋面、双层通风尾面、阁楼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双层通风屋面、种植屋面是很适合农村建筑的,双层通风屋面不仅造价低廉、做法简单,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房屋空调能耗,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经济适用的。其中种植屋面是利用植物来阻隔太阳辐射的一项隔热措施,在屋顶种植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附尘埃,还能调节空气湿度,使空气更加清新。虽然造价成本稍微高点,但是农民可以根据各家喜好种植蔬菜、花卉等,这样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节约用地。   4.4地面节能技术 地面的热功能性、透气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地面温度过低不但会使人感到寒冷不适,而且易患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良好的地面热功能性对室内气温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提高室内熟舒适度,还有利于建筑的保温节能。各地农村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快速再生材料。气候炎热地区的农村,可以将毛竹及其制品(竹材经脱氧、防腐处理)应用到当地住宅的建筑和装修中,如竹地板,可提高热舒适度和通风效率,这样可使村居室内空气质量优良。   4.5可再生资源利用   农村新能源的应用,首先应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我国能源严重短缺的大环境下,对太阳能的利用不能仅停留在投入产出的经济计算上,而应该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利用太阳能减少建筑能耗和改善建筑物理环境。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有被动式和主动式太阳能系统。主动式太阳能系统是用太阳能代替以往的驱动冷暖空调设备,用特殊的装置收集热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主动式太阳能系统的运用既能达到“低碳”经济的效果,又能为农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改善及应用,可以节约石化能源的消耗,也可以节约燃料费用开支,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p#分页标题#e#   4.6建筑节水   在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中,可采用节水率的概念舻节水和水资源利用部分”进行评价,其中节水率指建设项目充分“利用节水设施、非传统水源在内的节水手段实际节约的水量占设计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即总节水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用水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水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在绝大部分的农村里,当地政府为了政绩大量招商引资,结果使得很多污染等级极高的化工企业进驻农村,给农村的水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所以新农村建设中节水是非常重要的。在农村绿色建筑节水的主要途径有:屋顶花园、水储蓄和利用系统、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和利用。在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的绿色建筑建设中,对生活污采用美国阿科蔓技术处理,这一技术在国内农村尚属首应用,是目前改善自然水体生态状况的有效方法,主要点是水体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对维护要求很低,还可以在水体中放养鱼类等水生动物,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标用于生态公园的农作物浇灌、冲厕及阿科蔓处理技术的观喷泉兼充氧功能。这是阿科蔓技术处理系统用于农村流量处理的一个创新。   5.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分析   在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作为人口众多的广大农村,必须发展绿色建筑,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初期建设成本高就一味地拒绝绿色建筑。   5.1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是一种实现工项目全生命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翻新改造期与拆除期等各阶段的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绿色建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绿色建筑在一段时期内拥有、使用、维护和拆除的总成本,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提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业追捧的热点。长期以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更多的关注建设成本,忽略了建筑的未来成本,从长远的观点看,设施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要远大于它的建设成本,而且先期建设成本的高低对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的高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建设成本可能带来未来运营维护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降低。因此在项目决策开始,应将一次性建设成本和未来的运营及维护成本综合加以考虑。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既考虑了建造成本,又考虑了维护和使用成本,并且能在分析两者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总成本的最佳平衡点,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人均GDP平还很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特是农村消费市场目前受到初期建设成本的制约明显。在解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后,政府部门、农村消群体、建筑企业等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环境效益,进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使环资源管理和发展市场化,同时,强化政府功能,才能让济与环保的双重目标得以实现,为我国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f4l。   5.2绿色建筑的效益分析   在绿色建筑建设中涉及的相关主体较多,在新农村建中发展绿色建筑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获益较大的主是使用者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1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一般绿色建筑具有初始投资较大而运行和维护费用较的特点,投资回收期法从长远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建筑的经济性能,因而有助于形成新的成本观,对绿色建筑评价和分析是十分有利的。   很多人都担心按生态和可持续建筑要求盖房,造价会太。但这只是站在初期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眼光再放远一些,出10年就会跨入净收益年。根据农村绿色建筑的综合性点采用投资回收期的方法来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屋的建设投资。假设按传统建设,总投资为如一线所示,绿色建筑投资为口线,假设绿色建筑每年所省下的钱作为回收的投资,按不变价格计算,可得到一条回收累计增长率C线,C线与曰线交于一点Ⅳ点。ON'为投资回收期的年限,一般为3~5年,多则7~8年。ⅣW以后为净得益累计的增长期。由上分析一栋房子的可用年限在50年以上,那么至少40年是净得益年了,而相比之下,传统建筑却处于能耗等支出累计增长期【5】。   从建筑的收益来看,特别是建筑节能以及工作效率等,主要是长期效益,收益者必然是建筑的使用者,而不是承包商。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将部分附加成本转移给使用者,或者将部分收益转移给承包商。   5.2.2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是指建筑系统全循环过程中输入输出对宏观和微观环境造成的生态后果;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是指建成环境在与人类互动中对其产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看,绿色建筑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的外部问题,绿色建筑青着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和承诺,特别是在农村推行绿色建筑,因为农民是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了使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需要将外部成本内部化,需要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抑制外部不经济性。要使人们觉得,绿色建筑不仅对后人有利,对自己眼前的利益来说是有利的。   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绿色建筑应该在新农村房屋建筑中大量的采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环境、能源、科学技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给整个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   6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三高一低”模式。绿色建筑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使用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利用资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保,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目前我国住宅建筑市场面广量大的住宅仍在农村,所以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将成必然趋势。#p#分页标题#e#

建筑成本范文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PC构件;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阶段,2014年以来,为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其中《“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有规定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重点、积极、鼓励等推进地区分别所占比例要求大于20%、15%和10%;国办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要求要占新建建筑的30%比例。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在全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达到14%,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研究表明,建设高成本成为制约我国装配式行业发展的根本障碍。因此,为寻求如何降低成本是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工艺的重点。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阶段划分及费用构成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阶段划分

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组成相比较装配式建筑项目阶段划分大致分为决策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阶段等。

(二)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构成

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含义是装配式施工全过程总体产生的费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流程主要表现为结构构件在预制构件厂生产,成品构件的输送,及最终在施工现场连接安装所发生的相关费用总和。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包括一系列相关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如预制构件设计、生产、运输、装卸、吊装、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等几种费用。总的来说,可分为设计、生产运输、吊装安装三大费用。

二、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原因分析

(一)政策决策支持不足

对于我国来说,装配式建筑很新颖,政府的策略规划还需进一步整合,以沈阳市预制混凝土构件企业分布为例,一是根据资料显示绝大多数预制构件厂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者非核心区域,距离新建项目场地距离较远,东西两面分布集中、南北分布少,分布不均匀,运距较长。此外,预制构件的税费居高不下也是成本高的原因之一。二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大多数建筑企业难以进行装配式施工工艺,预制件厂商、建设方、承包方、设计方等参建各方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缺少组织衔接,这也反映出政府部门在装配式建筑宣传、项目参与深度、各参与方的管理组织方面还需要改进。三是政府在扶持方面还有欠缺,缺乏具体政策支持和实施调控手段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标准化程度低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链内包括:三大主要内部主体,即建设方、预制构件厂方和施工承包方;两大外部主体,即政府和技术研究机构。政府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实际的情况下,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规划、设计、构件制作、施工、质量验收等过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在设计阶段,设计方与预制构件厂家单独沟通交流,根据项目特点按照所需求进行预制构件模具设计制作,这导致了模具的浪费不能多次周转使用。另外,项目中参与的单位及相关公司企业向整个项目运行周期内没有紧密的相互联系,未形成一个相关产业链,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进行主动调控参与方之间的联系。

(三)PC构件设计缺陷

传统现浇施工工艺施工按照支模板—绑扎钢筋—浇混凝土—养护—拆模—管线搭设—机电安装等工序施工,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施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物是由不同预制构件安装组合而成,构件加工图设计内容综合了建筑、结构、机电、暖通、装修等专业,设计时设计人员是按照不同专业划分出各自的图,有专业对应规范但在专业技术问题上技术人员间缺少沟通,很容易在一个构件上不同功能需求上发生冲突。如在预制梁板设计时,设计人员只是负责整体框架的设计,缺乏机电专业知识而忽略了搭接排风机的预埋构件,由此原因导致的PC构件的设计失误,大大增加了预制构件的出错风险和设计成本,不易项目管理。其实,综合考虑还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全面的技术人才。

三、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一)政府的政策到位及适当扶持

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建筑产业化及绿色建筑理念,相关法律法规也应该进一步完善到位,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制定相关专业规章制度;组织相关小组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直线管理协调,协调预制构件厂和相关项目建设方、施工承包方之间的关系;对新型建筑产业化及绿色建筑的相关企业、项目等在审批上给予相应的流程减免、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财政方面进行税款减免、建立专项资金进行项目扶持;有关政府部门要大力推广建筑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在全社会引起响应,深入到建筑企业进行宣传,让其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和扶持导向,涉及到更多的社会企业;政府应合理规划预制构件厂位置,使其与混凝土厂、水泥厂、砂石料场的距离合理,合理设置运距可以在运距上节约成本。

(二)制定相关专业标准化

相关部门应对装配式项目中的每一个程序进行严格管控制定标准,囊括了项目的规划、设计、生产、运输、安装、销售和服务等的过程,在设计上对建筑产品、构件部件的技术文件、所用材料、工艺设备、性能、尺寸、规格等的技术要求加以统一规定;为了工厂重复生产创造条件,应加快推进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施工机具标准化,对行业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另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快落实行政职能改革进行职能转换,做好引导协调工作,在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斡旋,为项目顺利高效地实施和开展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项目产业链条。

(三)构建装配式建筑体系

对于目前的建筑产业化水平研究,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施工缺乏统一的体系,因此相关行业部门要制定统一的构件参数、配套设施、结构的形式、构件的配套工艺设备、机械设备、制作工艺等一系列的制度管理办法,建立一个成型的装配式建筑体系,让所有的过程都是在一个统一标准的框架内施行。依靠先进的组织管理、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支撑,推动装配式建筑体系建立与实行,部门与部门间、业主与各个承包商间、政府和各个参与方能够实时的进行相关交流商讨,对有冲突或不明确的地方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另外,还应培养一批熟悉建筑产业化流程、装配式施工技术、具有统筹管理的高端人才,为建筑产业化发展储备相关人才。

四、结语

建筑成本范文3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价值工程的绿色成本建筑控制,首先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节能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具体使用,并对当前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走向等做了简单分析,最终提出在价值工程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相关的看法。包括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对目前的绿色建筑的功能分析,价值工程理论的具体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成本掌控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

价值工程;绿色建筑;成本控制

绿色建筑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倡导绿色建筑的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环保型建筑的主要功能包括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以及舒适性强三个功能。目前这些功能都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实现,但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绿色节能技术

(一)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能够通过建筑空间结构的巧妙设置实现居住的舒适性,并通过对区域环境内的空气净化等措施实现健康的要求。而其多样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节能建筑技术的充分运用。当前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降低负荷。降低负荷涉及到对外墙保温系统、外窗系统以及外遮阳系统的负荷的降低技术。二是环保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技术。主要涉及到太阳能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以及中水回用系统等方面,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能源节约。三是节能系统和节能技术的优化,例如置换式新风系统的有效运用和升级。

(二)具体使用

节能技术在通过的建筑设计中有着不同的具体使用方式,但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节能技术的运用可大致分为六个方面。一是通过科学的布局减少建筑能耗,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外观和朝向的设置;二是对绿色建筑的外部进行保温能够有效减少能耗;三是对建筑的区域环境进行合理掌控以实现系统性能耗减少,主要体现在空气处理技术和室内通风设计等;四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洁净资源等,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五是引入中水体系,减少水资源耗费;六是设置科学的照明方式,降低照明的消耗,主要是通过日光的有效利用减少白昼照明的消耗。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含义是指,在建筑的整个使用时期内,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发挥在最大程度,提供健康舒适、高效节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其基本内涵可总结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般来说,其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能源节约、回归自然以及健康舒适,旨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实现建筑技术的升级和建筑功能的升华。绿色建筑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科学的节能技术,不仅实现建筑能源和使用能源的节约,还能给居住者带来良好的舒适性,以及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促进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近几年,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

三、价值工程下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

(一)价值工程理论

价值工程这一理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叫做迈尔斯的员工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价值工程的主要指导意义,是通过不同事物的功能解析的研究,最终实现在最低的成本耗费下,实现研究对象的必需功能和作用的一类技术性的经济管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价值工程这一理论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其对社会的生产和发展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而在建筑领域,价值工程被广泛认为是涉及到整个建筑过程的重要决策方法,其涉及到了建筑过程中的功能分析、成本控制等。功能和成本是价值工程的中心术语,三者的关系式为V=F/C。其中,V表示价值,F表示功能,C表示成本。

(二)绿色建筑功能分析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包含六大类,即能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区域环境、节约水资源、节约建材、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六个内容。其体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可持续使用能源系统的引用,包括环保型的建筑原材选择等。以使绿色建筑在从施工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保证能源消耗的一定控制,体现可持续性原则。二是节能功能,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节能性主要体现在使用过程中,居民的正常能源消耗的降低和控制,例如水、电以及天然气等。三是舒适功能,包括良好的采光、照明技术的采用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保证等,以使居住者有良好的居住体验。

(三)价值工程理论应用

给予价值工程的绿色建筑的理论应用,主要从分析建筑的基本作用的角度出发,充分借助社会各界的智慧,研究如何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相关资源,包括施工技术、施工原材料等,以为客户提供既节能,又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绿色建筑的造价越高,其环保功能和综合使用价值则越高。对于绿色建筑来说,价值工程是掌控建筑成本的有效手段。要从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将建筑的必需功能与客户的需求相结合,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价值工程在绿色建筑中的运用关键,是如何将科学的施工方案设计与节能技术进行有效结合。

(四)实现方式

价值工程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在保证建筑的基础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绿色建筑的使用价值,主要通过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优的技术。二是对各项技能技术的最终作用进行比较,选择耗费成本较低,同时能够促进环保性增强的技术。三是在保证建筑增量稳定的基础上,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解剖分析和优化,以通过技术效果的提升,实现绿色建筑功能的提升。四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节能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以实现建筑功能的扩大,但此时建筑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总之,其价值工程的实现核心,是在使绿色建筑功能最大化的同时,保证将绿色建筑的成本掌控在一定范围内。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经济发展与天人和谐相处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建筑对社会发展和人们居住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成本的控制是绿色建筑得以充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发展节能技术,并将其与成本掌控、项目控制等有效结合,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甘华明 单位:四川欧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闫晶等.基于价值工程的绿色建筑成本控制[J].建筑节能,2013,09:72-74.

建筑成本范文4

关键词:房屋建筑;成本控制;解决方法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想要确保健康、稳定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升盈利能力,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成本的有效控制就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以及合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管理以及控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利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式实现设定目标,提升盈利水平。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1房屋建筑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市场机制不足

经过了多年的市场化发展,建筑行业的招投标都是建立在市场价格机制上来运行的,但是建筑工程招投标方面的计划价格还是起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市场机制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自主报价的正常进行,因此现阶段市场价格机制还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机制。某些地区存在这严重的地方性保护主义,另外,招标信息传播充分性严重不足,造成建筑市场的透明性、公平性严重不足。

1.2管理方面的不足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缺少准确的认识,往往将企业的成本管理简单的归咎于财务部门,很难将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房屋建筑工程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想要有效降低成本,就要加强每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将措施落实到人。另外,由于管理不足工程建筑项目中还存在着层层转包以及偷工减料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成本的控制效果。

1.3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

从现在来看,虽然从事工程造价的人员很多(截止到2019年已经超过100万),但是绝大部分人员的工作方式就是简单的套定额,对于市场缺少足够的认知,并没有参与到建筑工程的实践中来。某些造价人员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工作,成本控制思想、理念以及方法较为落后。例如受到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等影响,并没有深入到现场进行勘察,只是简单套用以往设计方案,针对性不足。一旦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就会造成很多方面的不合理,需要进行大量变更。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同时造成整个工程的造价大大增加。

1.4成本控制体制机制不完善

项目经理制已经成为了目前建筑工程最为常用的制度之一,项目经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首要责任人。但是某些项目经理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不足,并没有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成本考核机制,缺少较为明确的权责利关系。很多项目管理中并没有将成本管理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结合,这就会造成成本超支无法追责,成本降低没有奖励的问题,很难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

2房层建筑成本控制的原则及措施

2.1建筑成本控制基本原则

虽然不同的建筑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区别,但是房屋建筑成本控制也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要遵守权责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确保成本控制有人负责、惩奖结合。(2)要遵循全面介入的原则,建筑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责任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要完成自身岗位所承担的成本控制职责。(3)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在建筑成本控制方面并非成本越低越好,也要充分结合建筑质量、建设工期等因素进行成本控制。总的来说,在建筑成本控制方面不能只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节约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降低损耗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2房屋建筑成本控制解决措施

(1)完善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完善的施工成本管理体系能够从总体上对建筑成本管理进行控制,避免成本控制出现疏漏。①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计划。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计划是房屋建筑成本控制的基础,目前很多企业的房屋建筑项目都是和施工企业签订的内部承包合同,项目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施工组织情况、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人员情况直接相关,所以项目经理明确了房屋建筑工程重难点之后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降低成本措施,同时对于这些措施所能取得的经济效果进行预估,从而制定出成本控制的目标所在,并且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②增强建筑施工作业现场情况的勘查。在正式进行施工作业之前相关人员(设计人员、造价人员、施工人员等)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情况的勘查,在此基础上对于设计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地方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升造价的准确性。例如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事故,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造成成本的额外增加,各方需要对现场施工作业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性,避免额外成本的增加。(2)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成本。要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有效分解,针对每一施工阶段来控制材料的进场数量,合理安排好施工材料的采购数量,从而减少由于材料挤压所造成的企业资金占用问题。要对建筑工程的具体进度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目标值和实际值进行比对,分析偏差原因并改善,能够为施工的连续进行提供必要的材料,避免材料问题造成工期延误而增加成本。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按照不同施工班组的具体工作情况实施有序的检查,特别是要加强施工材料领取方面的检查,要明确每个施工作业班组是否遵照施工组织计划进行材料领取,方式出现材料的浪费。(3)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从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方面更多是从建筑投资单一角度进行计算,此种计算方式所得数据准确性较差,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误差,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所以为了确保工程成本的准确性,一定要充分考量到各方影响因素,在保证工程成本准确性的同时能够大大提升工程建设速度。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重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①组织措施。在项目管理部门中设置专门人员跟踪投资控制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制定出完善的投资控制工作计划,制定出详尽的控制流程。②经济措施。制定出完善的资金使用计划,对于投资控制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同时,要针对工程项目成本目标实施风险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控制,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支出值与计划目标值的比较,发现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纠偏措施。③技术措施。如果发生设计变更一定要进行经济比较,选取最大变更方案,控制工程成本。同时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寻求节约投资的方案。另外,要对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仔细审核,要充分分析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性。④合同措施。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相应记录,确保各方面图纸能够有效保存,尤其是存在施工变更问题的图纸更是要有效保存,从而为后续可能出现的索赔提供依据。另外,要加强合同的修改以及补充,特别考虑它对投资控制的影响。(4)加强建筑工程结算的审核力度。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竣工之后的结算是成本控制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到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一定要严格遵照合同规定完成所有工程的验收后才可以实施竣工结算,同时在结算时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方法来进行。结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经过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审核签订的变更才可以归入到结算当中,同时要严格按照图纸对工程数量进行核对,对于按照工程量清单发包的工程要逐一核对实际完成工作量,之后对清单之外的部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结算。

3结束语

近些年房屋建筑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企业想要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成本控制、提升盈利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屋建筑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屋建筑成本控制解决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房屋建筑成本控制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赖宝国.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20(1):15-17.

[2]俞佳昀.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20(1):18-19.

[3]栗欣.浅析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9(1):88-91.

建筑成本范文5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建筑行业迅速发展,BIM技术作为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开始参与到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作为一种诞生于国外的新型技术,在我国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其独特的功能特点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BIM技术已经参与到部分工程施工环节但还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本文将基于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进行分析,推动BIM技术的研究工作[1]。

1BIM技术

1.1BIM技术的含义

BIM技术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型制作技术,此技术的诞生为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模型制造工具与技术发展,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同,在建筑工程领域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BIM技术将建筑的信息数据储存,并将数据信息模拟整合成立体三维数据模型进行储存。建筑工程的立体三维模型的构建以及信息数据技术的使用是BIM技术的主要内核。使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并提升经济效益,降低投资成本。BIM技术有效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根据建筑工程进展情况,在整个工程阶段都可以对BIM技术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读取或者更改,除此之外,BIM技术还有众多其他功能。第一,BIM技术可以构建出建筑工程的效果图,建筑施工负责人员可以实时进行查看。第二,BIM技术具有极高的协调作用,在工程建设中可以有效地同各个部门进行协同作业[2]。第三,BIM技术具有模拟功能以及不断优化的属性。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提前在工厂进行构件制作,在安装时还需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并全面考虑影响因素进行构件拼装,BIM通过模型技术可以对构件的预制提供帮助。通过使用BIM技术,可以为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帮助,并能有效提升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BIM技术全面协调建筑工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并始终贯穿整个施工流程,为建筑施工提供工程建设模型,减轻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负担并控制工程量,降低建筑工程中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1.2BIM技术的优势

BIM技术作为建筑产业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建筑工程行业构建了系统的信息数据平台,为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创新,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动态管理。BIM技术由于其具有可视化以及参数化的功能,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系统的三维数据模型,施工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工程的参数信息以及数据模型,使工程建设更加便捷[3]。除此之外,BIM技术还可以储存建筑工程的数据信息并实时更新数据内容,有效加强了建筑施工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实现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通过模拟功能,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现场数据模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有效加强企业对建筑工程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行等环节的管理,对建筑行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1.3BIM技术的国内使用情况

BIM技术在我国的使用与研究应用较晚,但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筑行业的重视,BIM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也得到迅速发展。众多专项会议针对BIM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进行了系统地规划,不仅要改变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方法,还要提升工程管理运行的整体水平以及施工效率。虽然目前BIM技术在我国的工程应用环节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BIM技术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根据BIM技术的应用数据来看,在我国上海已经有约32%的项目中使用BIM技术,例如上海迪士尼乐园有70%的建筑施工是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文件编制以及数据分析。在我国华北地区则为28%,华南地区为26%,北京地区达到20%左右。当前BIM技术的应用频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使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有效解决了复杂建筑面临的设计难题,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设计效率。当前BIM技术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建筑施工的使用也还不够成熟,没有建立系统的使用流程以及工作模式,仅仅能够参与工程建设的部分环节还未实现建筑施工的全生命周期应用。

1.4BIM技术的国际使用情况

BIM技术最先诞生于美国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及应用,后又逐渐在其他发达国家发展并应用,现如今这些发达国家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框架,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应用。研究人员通过模型将建筑工程信息及实际案例进行整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BIM技术解决工程建设难题的方式。同时提出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评估工作,其主要对建筑工程的功能性以及建设所需经济成本进行预算及管理。国外研究人员对于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控制这一功能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来说,很难在设计环节对建筑成本进行控制,而使用BIM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实际建设与设计预估之间的成本差距。BIM技术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2D图纸的使用盲区问题。

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建设周期短

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工厂预制作的方式对建筑施工的构件进行提前加工,加工得到的构件通过运输机等方式进行搭建。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确定了显著的成果,有效缩短了建筑施工的工期,减轻了季节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提升了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压缩了工程建设需要花费的时间。

2.2建设质量高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所需要的建筑构件统一由生产厂商进行机械加工,因此更容易对构件质量以及尺寸精度进行管控。除此之外,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需要的建筑构件加工制作主要使用混凝土以及钢筋等材料,这使得建筑的保温以及隔音的效果更好,并具有防火防虫的功能,并提升了建筑的抗震以及防潮效果。

2.3节约能源

装配式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构件统一采用流水线加工的方式生产,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力的使用。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减少了脚手架的搭建数量以及支撑木材或钢材的使用数量,现场的耗电量也有所减少,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队能源的消耗。

2.4环境影响小

传统的建筑工程主要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由于大量的湿作业环节极易出现大量的废水污水,与此同时,设备加工环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音污染以及粉尘污染,另外,为了缩短工期,会采取夜晚施工的方式,产生光污染。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由于采用预生产的构件加工方式,减少了现场施工中的大量湿加工环节,减少污水及废水的排放,减轻对施工环境的污染以及破坏。施工效率的提升不需要夜晚加工从而有效避免了光污染问题。

3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产生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

3.1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建筑成本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建筑结构的设计以及建筑施工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对建筑工程的成本需求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在设计阶段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就需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管控,建设图纸设计除了要满足既定的规范研究,同时也要考虑到构件的运输、安装以及维护等环节。从上述问题可以了解到,装配式建筑设计环节的难度远超于传统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需要面临更繁重的工作量以及更高的工作难度。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成本的产生主要包括设计人员的工作成本以及设计评审会的费用,而投资金额的多少主要由设计方案的复杂程度所影响,设计方案越复杂成本越高。

3.2生产阶段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筑工程所需的施工构件由工厂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生产。生产阶段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主要有构件生产的人工成本、构件所需的材料成本、构件的模具成本、折旧摊销费用以及企业的管理成本。这些成本主要由构件生产所需要的材料价格、构件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模具周转次数所影响。建筑构件生产完成后的运输阶段也是影响建筑成本的重要环节,构件的运输方式以及运输路线都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成本。在运输建筑构件时要考虑好构件的各项指标,例如外形以及大小等影响因素,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此外,还需要了解运输过程中公路以及桥梁的限高、限宽、限载等信息,规划好运输路线。在建筑构件的运输环节会产生成本消耗的项目包括构件临时放置所需要的仓储费、运输过程中的物流运输费以及转运或二次搬运若需要的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想要实现大型构件的安装,需要使用吊装机械等大型机械设备。通过使用套筒灌浆等技术将施工构件与地面进行连接,整个施工过程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环节会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建筑构件安装所需要的人工费、辅助构件安装连接材料的采购费用以及大型构件起吊等费用。这一阶段会影响成本消耗的因素有施工人员的能力水平以及施工技术的先进水平。

4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BIM技术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产业信息技术,这项新技术的产生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型施工理念的诞生。BIM技术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数据模型构件全面地展现了建筑工程的数据信息,并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BIM技术的使用同时具有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协同化、可视化以及模拟化的特点,将BIM技术运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管控工作中可以从多角度以及多方面完成成本管控工作。

4.1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的工程设计,需要根据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投资额度开展工作,根据初步的设计计划对建筑施工的图纸进行规划,最后根据施工图纸中的成本预算编制施工图设计中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在这一阶段,使用BIM技术进行模型构建,可以将构件的数据信息由设计阶段传递至生产阶段。而在设计阶段中,BIM技术在装配式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做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后,通过对初步设计方案的调整以及进一步优化可以帮助促进装配式建筑进一步达成设计目标,同时也可以帮助构件生产实现自动化。通过运用BIM技术对建筑构件的结构、尺寸、规格等方面进行多次测试并予以调整,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时提成工程效率。第二,BIM5D模型与BIM3D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别可以与BIM模型和工程设计进度相关联,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责任人利用BIM5D技术选择建筑工程整个过程中的任意时间点或者阶段,在这一时期没对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规划以及实际的成本消耗进行分析比对,调查差异存在的原因并运用有效手段进行调整。第三,BIM技术可以通过建筑施工的模拟数据信息,了解建筑施工的实际进度,以此来计算任意时间段或时间节点的建筑施工成本,并对预期的成本以及实际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成本之间存在的偏差并进行调整,通过BIM技术实现对建筑施工成本的动态分析以及管控。

4.2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生产阶段

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加工阶段要根据实际施工场地的特点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及说明,其目的是使建筑构件的生产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厂商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生产建筑零件。运用BIM技术进行成本管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区别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传统的工程建设通常使用二维图纸来传递设计信息,因此构件生产人员可能无法精确掌握设计人员想要传递的信息,这就会导致建筑构件的生产可能无法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这种问题的产生就会造成返工,进而延长建筑施工的工期,这都是由于设计图纸信息传递不到位而造成的。而将BIM技术运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生产阶段,通过BIM模型技术可以模拟出建筑构件的生产效果以及构件的各项性质要求,如建筑构件的尺寸、大小及材料的硬度等,将设计信息充分传达至生产环节,避免了信息的失真所导致的差错。与此同时,BIM模型技术所提供的构件信息非常精准,构件的生产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进行材料及资金的调度、技术标准的规定以及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排,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材料的性价比进行比对,进而实现装配式建筑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将BIM技术与MES等管理软件进行有机地整合利用,可以打通装配式建筑的整条产业链,利用BIM的模型技术可以直接模拟出图纸的设计效果,然后将建筑模型导入至BIM软件就可以生成各部件材料的采购清单,通过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设备以及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4.3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构件运输阶段

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运输阶段,建筑构件运输所选择的载具、构件的整体数量以及运输的批次数量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消耗。除上述几点影响因素外,在构件运输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时间的消耗,如果没有选择最恰当的运输方式以及运输路线就会为建筑工程带来额外的成分消耗。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运输要选择最经济的方式,确保构件能够及时到达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降低构件运输的成本消耗。通过运用BIM技术这种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可以推进构件运输的信息化及智能化,进而实现成本的降低。而BIM技术在工程构件运输阶段对成本管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运输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运输的起始点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地理条件规划运输路线。通过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地理信息的可视化以及模型化,构建出立体的地质模型,根据地理模型来规划构件运输的方式及路线,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另一方面,BIM模型虽然是建筑构件各项信息数据的载体,但却无法将构件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记录。而运用RFID技术可以对构件进行自生产、运输到仓储管理的全过程跟踪监控,除此以外还可以精准获取构件运输过程中车辆的实时信息。综上所述,将BIM技术与RFID技术进行整合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构件运输路线的规划水平,在构件运输过程实现成本控制及管理。

4.4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阶段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工程施工人员需要运用相关技术及工艺将构件连接或组装起来,而在这一阶段BIM技术对成本的管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我国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缺少对建筑工程成本的主动管控,同时也缺少设计成本与施工成本的实时对比。BIM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数据储存能力,在3D施工模型技术的基础上增加进度及成本就可以形成BIM5D技术,运用此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还可以完善资源、合同、成本以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其中运用此技术的成本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合同收入的技术以及实际成本的结算,另外还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比对其与设计阶段成本预估之间的偏差,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第二,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阶段,建筑构件的安装对大型机械的位置以及施工技术及工艺都有较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布局不仅可以提升构件安装的效率,还能起到降低工程成本的作用。通过运用BIM技术对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布局,根据安全要求增设栏杆以及通道,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为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三,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标准,使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以及软件平台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主要模拟建筑工程的交通情况、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输流程以及各类施工载具的运输途径,通过利用BIM技术模拟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机械碰撞,进而调整各类机械的运输途径,形成最适合建筑工程的运输方式,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第四,通过运用BIM技术模拟构件的安装情况,提前连接构件安装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以及重点环节,规划出最科学有效的安装方式,提升构件安装的效率,降低建筑成本的消耗。

5结语

当前BIM技术在我国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已经参与到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但还需要更加系统地分析及使用。BIM技术通过模型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工程质量。基于使用BIM技术进行工程建设的前提下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通过使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随着对BIM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未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福英.基于BIM技术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X):1.

[2]付澳,郭然,闫可心,等.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EPC成本管理分析[J].工程质量,2020,38(1):6.

建筑成本范文6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成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但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由于传统建筑具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耗能高和噪音大的问题[1],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绿色建筑的发展,所以建筑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需要转型升级,其中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建筑的多种优点,尤其是资源利用率高和施工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一种途径[2]。但我国所引进装配式建筑时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晚,且不管是从技术、管理及人员等方面来讲,都缺乏经验,致使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进程较为缓慢。经过相关分析得知,成本高于传统建筑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为促进建筑建造过程管理,既要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还应紧密融合装配式建筑,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动态化管理,实现成本控制,增强装配式建筑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建筑业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建筑周期短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在加工厂进行生产,以大型机械运输和安装为主进行施工,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造速度比较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避免施工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进而不断地提升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周期[3]。

1.2建设质量高

构件在工厂主要以机械化生产为主,便于控制产品的质量,由于尺寸更加精确,能够和设备更好地配合在一起,避免住宅尺寸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降低工程质量通病存在的概率。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在主体组装方面基本上以预制钢构件为主,通过一些轻型钢构件组合房屋的各个部分,使其具备多个功能,例如防火、防虫以及防潮等功能[4,5]。

1.3节约能源

构件基本上是在工厂加工,机械化生产,不断提升生产水平,避免投入过多的现场施工人员,还无需过多使用钢材和木材减少具体施工量,尤其是施工现场脚手架和临时支撑等,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现场的耗电量,节约资源。

1.4环境影响小

以往传统现场浇筑施工方法需要进行湿作业,而且作业量比较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控制好施工现场的清洁度。与此同时,在机械设备实际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也会存在粉尘污染的现象。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相比不同的是:其建筑构件加工方面主要在工厂进行,能实现养护用水反复的应用,降低光污染的概率;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且噪音较小[6,7]。

2BIM的内涵与特征

2.1BIM的内涵

在建筑信息化发展方面,BIM作为主要核心工具,具备一定的建模功能。随着软件不断的发展与应用,其中除了具有设计和施工功能之外,还有造价和运维功能等,除了实现三维设计之外,还能实现数字建造等[8]。随着BIM和云计算功能的不断发展,既要加强工程造价还应进行智能建造,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多个能力组合逐渐地渗透在项目工程成本控制中,进行合理的应用,其中在这方面主要就是拥有图形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而且通过BIM综合管理平台和各个专业融合在一起,不管是在项目设计还是施工以及成本控制中,能为其管控提供相应的数据,不断地提高运营能力,更好地进行管控。

2.2BIM的特征

建筑工程会涉及多个部门,不仅体量大,还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无法实现全面管控。加强对BIM的应用便于更好地管控,在可视化信息表达下,充分地表现出各个阶段的进程,其中BIM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体现[9]:首先,集成性。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BIM技术,一定程度上能集成多维度管控方式,尤其是设计管控、施工工程进度管控,以及时间管控等。提高各个部门对项目各个阶段管控的重视度,加大整合力度,在BIM平台中全面整合多项数据,实现项目管理,达到管控目的。其次,可视化。设计方面不同于传统二维设计,良好设计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除了能将三维图体现出来之外,建模过程与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之间具有一定联系,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就当前主流二维设计软件进行分析还缺少一定功能,尤其是光照时长功能和道路规划功能。在具体施工管控期间由于具备可视化功能,一定程度上便于进行施工进度管控。在成本控制中其设计方面已经实现对人员和材料使用量的获取,有助于提升造价预算控制水平。最后,模拟性。仿真模拟性功能作为BIM具备的主要功能,通过光照模拟鉴于建筑物接受光照的具体时长,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其判断出来,在装配式建筑PC构件设计中,通过碰撞检测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具体施工期间,为其运输和吊装车辆的运输路径模拟提供一定思路,便于构件更好地存储摆放。通过模拟建造能计算出所用人员和材料的峰值。

3装配式建筑与BIM结合的必要性

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信息数字化处理应用,尤其是可视化和可模拟以及可优化的特点,可以充分地应用在整个施工阶段中,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能让自身的价值得以展现。其中,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促进更好地协调运转作为其贯彻的重点,在同一工作平台上使各建方保持联系,加强沟通,便于更好地完善工作内容。除此之外,充分利用BIM技术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现出原来的图纸,便于提前实现各环节,尤其是后期深化设计和工程量统计等,促进施工工作有效开展,不断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预制构件加工提供便捷。

4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4.1施工前期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前期阶段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招投标阶段和签订合同阶段,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招投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除了要编制商务标之外,还应进行技术标控制。在商务标制作期间,对于以往传统造价计算工作而言,具体计算过程中造价员主要以手算为主,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这时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利用,把手算算法纳入其中,便于造价人员更好地计算,促进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通过BIM技术开展虚拟施工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实现技术含量高部分模拟,让技术标书更具有说服力。此外,加强对BIM应用还能够实现碰撞检查,完善管线方案,让招标单位更好地接受这一技术。所以BIM技术在招标阶段商务标和技术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签订合同阶段成本控制。合同签订的实施主要围绕着责任归属问题。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工程造价计算。与此同时,通过BIM实施碰撞检查避免方案中存在问题,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实施。运用BIM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4.2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对加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这方面非常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设计失误率,防止由于设计变更增加工程成本的现象。通过BIM平台,除了能实现建筑模式可视化和信息化之外,还能实现模数化。利用BIM技术实现建模分析,通过三维视图为设计人员对节点问题处理提供便捷,对预埋件位置合理布置,在空间方面检查综合管线,如果发生设计失误的现象能及时寻找出来。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让专业工程师能直观获取相应参数,便于联系交流,提高工作效率。通过BIM实现对标准化族库构建,完善构件尺寸,不断提升建筑标准化水平,降低构件成本。对于设计变化给成本带来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动态观察,便于加强对结构方案的优化调整,进而实现成本控制。

4.3生产运输阶段成本控制

装配式构件不管是在外形还是尺寸方面均要求精准化生产,因为这会给日后安装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无论是构件几何信息还是专业属性,加强对BIM平台的应用,便于向生产商提供参数,生产人员通过模型参数就能实现信息获取,进而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使其能按照设计的相关标准来进行。BIM深化设计还能实现项目资源需求量获取,结合资源的应用加强对采购计划的制定,使得材料得到合理利用。这都能给装配式建筑设计和采购管理带来便利,还能实现集成化管理。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不管是运输距离还是道路路线都关系到整个运输成本,所以既要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还应紧密的融合RFID,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且在具体运输方面预先把运输方案规划好,运输期间实现动态化监管,避免发生运输风险。

4.4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模拟性作为BIM技术最主要的一项特点,通过施工模拟,实现预制构件可视化安装,对于安装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事先了解并充分掌握,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应对方案制定,进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通过比较不同的方案,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制定安装顺序,促进施工顺利实施,不断的提升施工水平。注重对BIM技术的利用管控施工范围,实现可视化监控,通过模拟行车路径和吊车范围,加强对BIM中的算量功能的应用,全面整理资源并加以分配,实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通过BIM技术实现动态监管,在具体施工期间如果存在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可比较实际进度和成本与模型中具体情况,在模型中结合相应的目标纠正偏差,完善施工步骤,加强对进度的调整。

4.5提高施工安装水平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安装施工这一部分非常关键,当预制构件顺利设计生产完之后,应加强安装施工工作,其中,装配式施工与传统建筑模式对比具有一定区别,最主要区别就是它能实现施工安装精度,提高安装质量,提升施工效率,便于实现工程成本控制。

4.6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竣工结算非常关键,对于以往传统结算工作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是按照二维CAD图纸,实施起来非常浪费时间。但通过合理运用BIM技术,构建BIM模型且在具体核算的过程中加强对BIM软件的应用,便于更好地进行核算。

5结语

建筑成本范文7

材料费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加强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但现阶段不少建筑工程企业对材料管理不严格,缺乏严格的领料、用料制度,导致浪费严重。比如现场操作人员不经过技术部门同意、没有制定消耗定额,随意领取材料;对领取的材料不能进行充分利用,对周转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管理不善等。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责任不能追究到个人,存在有的管理人员与材料人员虚开发票,私自变卖材料、损公肥私现象等,导致成本失控。

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成本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是做好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而成本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工作制度、责任机制、工程技术规程与标准与奖惩制度等。而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现状是虽然不少建筑工程企业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成本管理制度,但是却存有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有的不健全,且已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存在不少企业虽制定了不少成本管理制度,却没能真正落实,不能真正应用到时实际工作中。

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建筑工程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都应加强对成本管理的了解与重视,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首先,注重提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对其进行指导教育,使其认识与关注成本管理观念与经济意识,自觉将成本管理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其次,加强对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操作能力,以利于其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与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利于按期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保证工程质量。

成本管理需要既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很强的责任心、高素质的人员。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应对人员上岗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人员具有足够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业务水平与成本管理能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再次,设置严格的责任机制,合理配置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增强其责任心,从而有利于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

施工成本与管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目前建筑工程企业材料浪费严重的现象,管理人员应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材料管理,制定严格的领料、用料制度,严格操作人员充分利用领用材料,减少材料成本浪费。且通过监督与管理,强化施工技术,改进工作方式,做好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以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

建筑工程企业应注重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保证其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通过健全工作制度、责任机制、工程技术规程与标准以及奖惩制度,建立统一、规范、标准、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实际工作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工程成本、工期与质量的关系,以利于提高整个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与质量水平。

建筑成本范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成本控制;工程造价

1引言

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的重视,智能建筑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技术下对增强安防措施、改善居住体验、节约能耗等方面进行改善。物联网是通过多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智能建筑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建筑内暖通空调、供水、发电、照明系统、网络等通过人工智能处理器对于建筑的整体分析和优化,可以大大节省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智能建筑的核心是5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讯自动化系统(C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火灾报警与消防连动自动化系统(FA)、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通过5A系统使建筑具有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的特点。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物联网连接量在45.7亿,到2025年将增至199亿,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对于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技术下成本控制和造价分析,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2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建筑的成本控制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建筑进行工程预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系统提高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对于智能建筑项目进行成本预算和控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一般通过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结合,以及定性控制与定量控制的结合的采用多模态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人们处理大量的系统问题,通过大数据收集资料和人工智能的科学推理,可以对人类的行为和思维进行感知模拟,对智能建筑中5A系统的精准控制。物联网通常使用射频设备、定位系统、激光扫描设备和红外感应器设备等信息通讯传感器,通过网络把所有设备都连接起来,来使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在物联网技术下智能识别、智能定位、智能跟踪、智能监控的管理体系,可以对智能建筑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让设备和系统进行信息互通和远程共享,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可以构建一个参量体系,通过参量系统优化智能建筑使用成本,给人们提供绿色环保、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3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工程造价

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参量体系可以得到大量信息,通过信息的处理计算得到成本数据和工程量,根据国家规定定额标准得到工程造价的目标函数。运用BIM智能建筑模型,合理的博弈控制函数设计进行智能建筑的造价预测。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的工程造价分析模型主要有三种,(1)通过对建筑的主要参数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模型。(2)通过物联网技术模糊控制和逻辑控制来构建模型。(3)通过物联网技术下拟自然随机最小二乘拟合来构建模型。这种方法由于计算量较大,计算复杂程度较高,无法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约束参量和工程造价预测模型的方法来提高智能建筑成本控制进度和工程造价预测准确性。

4物联网技术进行成本控制参量体系

在智能建筑中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设中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主要包括前期的投资估算、项目过程中的工程结算、完工后的竣工决算。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第一,合理分析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约束函数和参量体系;第二,为了构建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参量体系和约束模型,需要对建筑规划、消防、交通、环保等实现工程造价合理评估和预测。通过参量体系和约束模型进行智能管理控制,保证智能建筑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品质。通过构建物联网技术参数模型,保证了智能建筑材料合理选择和建筑施工成本的精准预测。在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成本控制预算中,往往忽视交叉因子对成本的影响。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网络控制,利用智能建筑自动控制网络中的三种通信协议实现效益评估,可以有效地计算出智能建筑控制成本,在构建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的成本控制参量体系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工程造价模型设计,实现对智能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有效控制和精准预测。由此可见,在物联网技术下构建智能建筑参量体系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

5智能建筑目标模型构建及设计优化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建筑目标模型,通常是采用均衡博弈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智能建筑的工程和造价,这种方法是用预测函数以及最小方差来进行成本的预测和造价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智能建筑造价计算精度。但是由于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在没有足够数据作为基础的情况下,智能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精度是不准确的。本文为了提高控制精度采用了一种在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成本约束参量。通过约束参量贡献度加权的方法建立工程造价预测和成本控制模型,在参量分析基础上设计工程造价预测和成本控制模型,构建物联网下成本控制系统得到最佳的博弈函数,得到工程造价施工优化参数。在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在施工成本,还需要对管理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通过智能建筑成本分析建立工程成本预测模型。为了合理地评估智能建筑的性能,可以采用一种分数阶差分函数的公式对评价进行有效分析,用函数公式得出智能建筑成本和建筑质量的关系。在智能建筑模型构建时,利用分析方法实现成本投入的时间序列的采集,通过智能建筑施工中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线性二乘拟合计算构建约束关系模型,可以实现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量化评价参数模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包括固定成本和非固定成本,非固定成本是由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应该对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量化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在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的控制必须满足非线性方程的连续性条件,通过连续性条件构建一个模型,由此可以得出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生产效益最大化,并且在物联网技术下实现成本与效益最优匹配,通过以上决策,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效益值和带量值可以有效均衡。此外,为了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构建模型,通过累计方差的公式对建筑成本的参量贡献度进行自适应加权处理。通过上述介绍的参数模型,可以在物联网技术下对施工成本、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进行优化,不但提高了施工质量还降低了施工成本。

6物联网技术下仿真实验和分析

为了对上述模型和参数进行检验,以及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分析的可行性,通常需要采用一种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国家预算定额可以设计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成本参量数据表。通过成本参量数据表进行物联网技术下智能建筑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仿真建模,对物联网技术下预测数值仿真,通过仿真可以得到不同的成本控制数据,为了要论证结果,可以把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仿真结果和传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成功的对智能建筑成本控制进行了优化。由此可见,通过仿真实验模拟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是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

7物联网下智能建筑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建筑业、工业、电子行业、交通行业、汽车行业都有了深入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在物联网的发展下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跟用户需求进行优化组合。智能建筑不仅可以提高舒适的环境,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筑成本,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智能建筑主要体现在系统设备自动化和通信系统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建筑会采用系统信息综合管理,对智能建筑内所有的设备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和处理,在物联网下智能建筑可以实现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通过云计算收集处理和人工智能逻辑分析决策,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8结束语

在5G通讯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会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发展,智能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智能建筑行业在不断地扩大,对于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该运用好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智能建筑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预测,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运用新的技术总结和分析,实现参量体系和数据模型不断优化,有效地实现降低智能建筑建造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建设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碧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6(06):62-64.

[2]杨乔莉.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系统设计[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