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系统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监管系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监管系统论文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1

(一)服务论

它深受英国开放大学西沃特等人思想的影响,在我国也颇有市场。有的学者把远程教育的“服务”和“质量”合而称之“服务质量”,指服务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和。有学者认为远程教育要“践行服务的理念,以教学质量为支撑,以服务质量求发展”。它们充分体现了教育服务即质量的思想,都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和评价服务质量的主体。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还应把远程教育服务社会作为重要理论加以研究,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匮乏。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服务被修改为“教育云服务”。

(二)立法论

要想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必须给予它们充分的法理地位,通过远程教育立法提高其社会地位。佘质斌从法学的视角认为应当颁布《网络教育法》,内容包括“学历教育、学习形式、专业设置、学历教育招生计划、学历教育学生入学资格、教师教学资格、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学历教育课程考试、网络教育学校年报年检和评估制度、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法律责任等。”他的主导思想是防止教育资源被无偿占有,保护远程教育办学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确保远程教育的声誉。

(三)系统论

要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不能从某个环节入手,应当从整体上着眼,做到各个教学环节协调发展。有学者认为:“我们应从系统观的角度建立质量保障的体系架构,着眼于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机制,综合考虑教育目标符合于实际的情况。”实际上他强调宏观政策调控对远程教育质量的影响。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包含相互关联的诸多要素。早在1997年英国的丹尼尔就提出评价远程教育质量的四个标准,即建校历史、排斥性入学、人际交流、教育资源。丁兴富又结合中国远程教育实际详细地阐述了这四个方面。教育质量保障不能单纯强调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

(四)发展论

这种观点是从社会需要出发的,强调社会不断发展,远程教育的质量标准也要相应变化。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市场。有学者认为:“远程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对远程教育质量观的认识要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不可孤立地看待。”质量观就是要与时俱进。基本观点是①发展是质量的前提,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谈质量;②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主题梳理正确的质量观,兼顾质与量的同时,要有所侧重;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④强调质量的渐进,只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是质量。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讲规模效益,粗放式经营。在当前高考生源下降的情况下,这种发展观缺乏生存的空间,不利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

二、远程教育质量内部因素

远程教育的质量无外乎教育外部和内部的两大因素。外部是主要的,内部是次要的。

(一)质量意识

应当说远程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学界一定关注,然而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于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相对还是不足。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共收录了178篇论文,有关远程教育质量的只有4篇,仅占总篇数的2.3%。2011年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了172篇论文,有关远程教育质量的也只有2篇,占总数的1.2%。在中国知网中,2009年是远程教育质量方面论文最多的一年。无独有偶,2010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远距离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并出版了一本论文集《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研究论文集(第五集)》,共收录了26篇获奖论文,其中只有1篇是关于教育质量的,题为《农户需求因素对农民培训绩效影响调查分析》,占论文总数的3.9%。我们必须加强远程教育的质量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其实际质量。

(二)入学门槛

招生问题是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大问题。如果学生数很少,学校也不敢提质量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招生问题的关键是用人体制、招聘体制和培训政策。董世龙、童俊敏等指出,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求学者采取“宽进严出”的入学方式,但在采取“宽进”的同时仍要坚持以学历资格作为最低入学条件,对于高升专的学生,应当要求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对于专升本的学生,应当要求具有大专学历,这样才能保证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基本条件,保障生源质量,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三)淘汰机制

任何时候任何高等学校要想保证教育质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淘汰率。否则,教育质量就是空谈。英国的开放大学质量很好,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毕业率很低。据学者研究,英国开放大学目前毕业率仅为22%,是英国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率(82%)的1/4左右,是业余高等教育毕业率(39%)的一半左右。当前我国远程教育走进了一个怪圈,如果严格要求,生源就难以保证,辍学率就会上升。如果放松要求,宽进宽出,教育质量又难以保证。反过来,教育质量不高,长远看生源又会减少。因此,在生源与质量方面,应当强调质量,否则生源终究会流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八章“继续教育”中强调:“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换言之,要保持适当的淘汰率。我认为毕业率应当控制在50%左右。

(四)支助服务

根据中国知网,这五年研究远程教育“支助服务”的文献有27篇。大家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重点在研究支助服务的意义和方法,尤其是网络服务。但是要想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要加强面授的时间和次数。瑞典的霍姆伯格采用了“不连续的面授”来定义远程教育。有学者在调查农民远程教育媒体选择的时候发现,18.69%选择广播和电视,占主导地位的是“现代教育媒体+面授辅导+实践教学”。在当前现代通信技术条件下,面授未必一定是真实的面对面教学,也可以是网络视频的面对面。美国2009年对大量数据分析发现,在线学习的学生成绩优于(传统)面授教学的学生。通过技术的进步来保障远程教育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路。加强网上的面授时间和次数,增加网上师生互动,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三、远程教育质量外部因素

(一)招生市场

由于招生难和高考生源下降,远程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成人高校之间都产生了恶性竞争。这种情况早在1999年高考扩招以后就已经出现,近年来不断加重。我国高校扩招以后,生源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远程高等教育生源不足。浙江大学一位学者指出:“有些院校为迎合一些考生的投机心理来争取生源,采取了不符合国家政策和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招生和教育形式。如远程教育办学商业化,个人中介扰乱正常的教育竞争,违规设立合作办学点,学生不学习不参加考试也能顺利毕业获取文凭等”,如打出“入学百分百毕业”、“一年包拿毕业证书”等虚假承诺欺骗学员。2011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也明确“严肃查处在招生工作中乱发广告、乱招生、乱承诺、乱收费、冒名和诈骗招生”行为,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二)监控机制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者和教授者在时空上是相对分离的。学生可以在异地进行学习,在家里完成作业,这种优势不言而喻。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分离,老师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再加上有的同学自律能力较差,所以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虽然目前很多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对远程教育质量监控很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我国需要制定出一套高效的教学监控机制,以保证和促进现代远程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已责令湖南大学、江南大学等5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停止网络教育招生,2011年68所网络学院依然有这几所高校,说明外部监管力度不大。应当动态地调整网络学院的数量和学校。

(三)教育层次

办学层次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这是我国政策环境造成的,属于远程教育的外部因素。英国开放大学有学士科目19个,硕士科目20个,以及博士科目9个,具备了完整的学位授予体系。2012年最新的排名显示,英国各大学当中开放大学的学生满意程度最高,这与其具有较高的学位授予权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国的电大在世界上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层次却最低。这直接影响到生源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其办学质量。尽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有研究生层次,但属于联办。今后,至少要独立开办大学本科层次,长远看要有硕士博士学位层次。

(四)自主办学

外部政策环境对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一方面学位毕业证发放权和学位授予权。2012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和上海等5所电大更名为“开放大学”。18其中,一个重要政策就是获得颁发专科毕业证的自主权。这也是很多电大争相竟办的重要原因。这样,才能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同时争取自己的教学管理权。开放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还应当废除以往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垂直领导的体制,扩大地方开放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重点是在专业设置上避免雷同,减少校外学习中心的同质竞争。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可能是以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存在问题根源之一。

四、结语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提高医疗技术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则是提高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1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机构一般为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二级学院,以下简称继教院)。虽然招生竞争激烈,但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清醒认识到只有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到更多的生源,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提高教育质量要有新措施、新突破。特别强调要加强教育评估监控体系的建设,有计划地建立各级质量体系标准,探索各级相对独立的督导体系,走一条以教育质量为本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要求,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系统构建质量控制机制。教育监控体系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主体是各级学校,各级学校的监控体系应该都是建立在如何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并把“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等列为重要任务。

1.3提高成人教育培养质量的保证

近年来,继教院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数逐步增多,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各个函授站,其教学计划的实施均由各函授站具体执行,继教院负责监管。依据现在这个现实条件,由传统的继教院教务科统筹管理的模式已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急需一个能够覆盖所有函授站点,并能对所有函授站点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的质量监控体系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2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

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是建立和健全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教学过程的监督既包括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4个基本要素构成。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遵循成人教育中教学的各种客观规律,根据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制定的成人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各函授站点的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调控和分析,使教学质量处于相对最佳状态,从而获得既定目标的组织、程序及方法的总和。构建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2.1明确监控目标

监控目标即全国各中医药高等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预期目标。

2.2完善函授站与成人教育主体的职能和各种制度

依据成人教育主体与各函授站的管理层次关系,逐级明确任务,确保责任到人,使整个过程可复制,保证系统的标准化。

2.3完善监控体系的信息反馈机制

做到各函授站点的教学监控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成人教育的主体,即全国各级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成教学院,以便能及时处理并反馈给各函授站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4成立专门保证教学质量的监控小组

由主管成教学院的领导、教务科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员组成。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流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信息的有效循环和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转。监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而教学质量又是一个综合指标,因此,我们在对教学质量实行全面监控时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第一,实行对培养方案的监控,讨论并验证培养方案的全面性;第二,监控过程中被监控人员的全覆盖性,既包括成教主体各部门和全体人员,也包括函授点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第三,既要监控结果,同时也要对过程进行全监控,检查的目标应由传统的教学质量检查转移到系统的全过程监控;第四,树立全局观念,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且充满矛盾的过程,过程复杂但富有阶段性的特点,在监控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主要矛盾,有所取舍,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措施

3.1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和各类制度,奠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为确保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院根据新形势、新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特点,对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进行了修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我院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邀请各专业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综合考虑成人学生在职学习的特点、学科发展趋势与行业就业需求等多种因素,以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减少了总课时,增加了实践课时,使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体现“学习导向性”和“职业导向性”。其次,我院还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如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考务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学历证件发放等各类制度,让函授站和学生明确知道标准是什么,参照在哪里,什么要做到,哪些不能做。

3.2实行每学期不定期教学抽查和年终教学考核相结合的检查形式

以往的教学检查,因为事先已通知各函授站,各函授站有所准备,不排除临时开课的可能性,检查的可信度并不高。从2014年起,我院改变了教学检查方式,根据各函授站每学期开学时上报的教学计划,采取不事先通知,甚至不打照面的突击检查方式进行抽查,这样能真实地反映各函授站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开课情况、师资配备及学生到课率,让流于形式不重教学的函授站无处遁形。以往年终教学考核效果不理想,且时间上拉的很长,考核中很多函授站点把考核作为了一次诉苦的会议,其负责人过多的都是在强调教学过程中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办学环境艰苦、硬件差、经费短缺等。反而忽视了很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如师资能动性、解决问题能动性等。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院改变传统的座谈会形式,实行年终教学考核的形式、重点、时间及基本考核指标等以书面形式告知各函授站,各函授站据此自查,填写自查评分表,从硬件、软件、管理3个方面书面陈述一年以来教学情况并盖公章交我院审阅存档,然后我院再组织专家小组对各函授站的资料进行考核监察。考核检查过程中,突出3个特点。一是成教院所有领导参与到专家小组中去,充分重视年度考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年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落到实处。二是考核过程中的全面性。即专家小组全部参加,全过程、全环节、全深入地对所有指标进行仔细考核,一切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依据,比如教学情况除要有到场教师和学生签名外,还需要有教案、教学记录和照片视频为证;考试情况需做到考勤、阅卷、统分、归档四者统一一致;除了检查督促函授站的教学情况,还深入了解学生对函授站的意见建议,这样将教学效果与工作质量统一起来,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将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将重点检查与即时检查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过去检查考核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三是开展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活动。如每年举办函授站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学籍管理人员培训班、优秀函授站评比等活动,根据不定期检查和年终考核的结果,对各项教学计划落实到位、学生反映好、社会评价较高的函授站点给予现金奖励,颁发优秀函授站牌匾,适当增加其招生指标;对各项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学生反映不好、社会评价不高的函授站点进行通报批评,并酌情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取消联合办学资格,这样既奖惩结合鼓励先进勉励后进,又把教学检查结果与考核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3.3加强主要环节如考试、毕业答辩的监控与管理

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人教育函授站点教学质量考核过程中也不例外,其不仅对各函授站点教学质量有着直观的评估,而且各函授站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着较为客观的反映。当然考试也有其问题的存在,特别是考试舞弊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其进行监管,确保考试结果的客观性,如加强制卷、监考、阅卷等过程的管理;加强试卷运送过程的管理;加强考试制度的执行力;减弱考试过后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我院对于学生数较多的函授站,采取每学期选择2~3门主干课,带试卷下函授站,统一考试、统一监考、统一阅卷统分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是全国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而且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院在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时,采取全程监控的方法,做到不漏掉任何细节,特别是对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环节做到无死角,制度到位、管理到位和学时学分制管理。如实习达不到相应的学时学分则无法毕业;毕业设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成人教育管理办法,然后结合我校的相关管理办法做到对毕业论文各个阶段须完成的工作、论文格式、篇幅、文献引用、论文所应达到的学术水平等情况进行仔细考核,并采取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组织、多级审阅、集中答辩的形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4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多严峻考验,成人高等教育的成果和信誉陷入了空前危机,只有不断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执行力度,形成监控的长效机制,规范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使目前仍处在学历补偿教育阶段的“学历导向型”成人高等教育逐步向以建设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学习导向型”和以岗位技能培训为特征的“职业导向型”成人高等教育转变[1],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一定终身学习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3

教学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对象的计划、组织、执行、监督、反馈等全部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靠管理促运行,向管理要质量。教学管理既是服务,服务于全校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以维系正常的教学工作;又是管理,是对教学工作的监管和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的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服务人员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质量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科研管理、教师评聘管理、学生评价等)、教学运行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安排、教学实践、毕业论文、学风建设等)等三大方面,是高校全部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指高校中对教师、学生以及他们的工作、学习起管理和服务功能的人员,主要包括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学生处及院(系)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专业化是在教师职业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职业是社会发展和进化的反映,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获取报酬,满足社会联系和自我需要而进行的持续的活动方式。

教师职业的前提就是经过师范教育的培养,具备相关学科课程的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教师师德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师职业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运用相关技能从事持续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从这一方面说,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不是知识、技能的创造者和生成者,具有可替代性。而专业型的教师则是专家、学者,是研究人员,体现学术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是基于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这一基本前提的。“专业”意味着经过系统培训而拥有一套专门的“知识”,具备从事特定职业的专门“能力”,并形成体现职业特点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化”体现一个历程,强调由不专业到专业的过程,是指一个普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业人员,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即群体成员获得“知识”、“能力”、“价值观念和态度”的过程。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指教学管理人员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专业性的工作,具有探索和研究的专业精神,完善教学服务与管理的功能;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过程不仅使自己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与自我生命的价值,而且利用管理工作权力,制定教学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学活动积极运行,以利于推动高校全员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二、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现存的问题

1.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术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人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就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化,教学管理工作不是学术性工作,教学管理人员不需要专业知识背景与技能,不需要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确定的事务性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工作思想致使教学管理人员从招聘到使用、再到后续发展都相对处于弱势状态,招人时既不看所学专业,又可降低学历标准;用人时只管“使用”,不管“培养”;个人发展只关注少数人的成长,大多数则较为迷茫。教学工作没有被当作既可研究又有必要研究的学术性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尤为琐碎。教学管理工作者终日忙于事务性工作,既没有外在环境的认可,也无时间思考工作的学术性、专业性,导致缺乏合理的职业认同感,产生职业倦怠。

2.素质不高

现阶段,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存在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特色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对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师生比、业务能力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数量构成、学术研究等却没有相关规定。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历、数量构成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学历水平上,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年龄较大的大多只有专科学历,年龄较轻的也大多只有本科学历,较少有研究生学历。而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既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又缺少工作经验。他们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大多靠年长者的经验传递完成工作。这不利于工作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也不利于个人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教学管理人员的来源也比较复杂:有刚毕业的本科生,有学校职工的家属,有其他岗位的转岗人员,还有一些兼职教师,可谓鱼龙混杂。在知识结构上,对所学专业没有明确的要求,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统计学、系统论、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储备。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不懂专业可以边学边练,边用边培养。这样的用人观念不仅浪费了较多的时间,最终也只能培养出完成事务性工作的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不了解高等教育规律,缺乏认识、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法传统,不利于其学术水平、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的提升,他们无法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管理。

3.队伍不稳

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管理人员对个人的发展问题比较迷茫,使得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人认为教学管理者手中有权,和各层级领导接触机会多,把教学管理职位当作跳板,为自己晋升铺路;有些人整日忙于琐碎事务,上传下达,产生职业倦怠,希望脱离管理岗位,向教师队伍流失;有些人认为晋升无望,转向无门,职业前景和发展暗淡,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些人是兼职管理工作,把自己评职晋升寄希望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应付了事。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

4.服务不强

教学管理的核心功能是服务,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一些管理工作者把服务为本的理念置之脑后,把“管理”理解为“管你”,以一种领导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不是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教学管理当作一种行政工作,甚至出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交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术性权威。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树立新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态度;要认识到管理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学会用科学的管理规范教学,用艺术的管理温暖人心。

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路径分析

1.树立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思想意识

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高校以及教学管理者个人,都应树立全面的教师专业化认识。现阶段,尤其要强化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观念。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是教学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因此,教学管理本身就是有必要研究的大课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有研究这一课题的意识与能力,把琐碎的教学工作与研究、践行结合起来,为全体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与科学的管理,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首先,领导要转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深入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案,包括编制配置、任用选拔、培训机制、课题配比、科研奖励、评职晋级等,以实现用制度约束人、用政策激励人、用感情吸引人,为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正确地自我定位,认识自己从事的是事务性工作与学术性工作的结合,努力成为教学管理研究的践行者。高校是传播知识、文化,创新思想的组织机构,需要良好的组织文化与运行机制。教学管理人员应成为营造宽松组织文化和有效运行机制的有力推动者,成为促进师生知识生成、意义建构的主动参与者。教学管理人员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和研究者。这是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2.完善招聘、用人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

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需要专业人才的储备。高校人事部门应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任用制度,并严格执行。首先,学历水平,选择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这些人有科学研究的经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新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在专业背景方面,应选择有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并协调比例关系,促进学科交叉。这些人拥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可促进教学中的服务、监管以及自身学术研究的水平。再次,具备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与技巧。办公自动化已是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当然,各高校都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及学科特点,在教学管理人员的聘用上应结合实际灵活安排。但教学管理绝不是可随意安置的岗位,而是专业性的岗位,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水平的人员。

3.完善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术活动,提高专业化水平

完善招聘、用人制度可以在源头上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然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性增长,使得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面对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十分必要。各高校应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地开展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把他们的学习、培训、进修纳入学校教师培养计划,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对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鼓励他们形成学术科研成果及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学术团体活动。鼓励、协助教学管理人员加入官方或民间的学术团体,加强同行间工作及学术的交流,发挥职业自律精神,促进互助与合作,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4.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主要是领导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单一、主观、动力性不足。为了推动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体现服务、监督、管理的功能,应确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应包括领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部分,从教学管理工作的绩效、服务、监督、学术研究等方面按比例构成评价体系,以体现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四、总结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4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

药用植物学是讲授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等知识的课程,是中药学类和药学类等专业的基础课,通常面向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开设。该阶段是学生由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时期,是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职业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药用植物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和职业素养,实现中医药人才的“三全育人”大有裨益。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报道了一些优秀的药用植物学思政案例[1-10],最新出版的《药用植物学》教材也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内容[11],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尚未见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思政案例报道。本课程教研组在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野外实践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汇总,建立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本文按药用植物学章节体系对思政案例进行介绍,以期促进我国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共建和共享,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药用植物学绪论中的思政案例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草著作中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等知识蕴含着药用植物学的萌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对植物分类、品种考证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用法的启发而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研读本草著作,学以致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精神。“神农尝百草”反映了古人的无私、无畏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人类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利用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介绍误食断肠草花、毒蘑菇等中毒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现实意义,领悟药材基原鉴别的严谨性,端正中医药工作者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完成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当前正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许多药用植物学任课教师也参与其中。资源普查的过程、技术创新和成果展现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加强对中药事业的认同感,培养作为中医药人守护人类健康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普查结果表明,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濒危,国家出台了禁止采集/滥挖发菜、甘草、麻黄等重点保护动植物的行政法规,各地积极发展药用动植物人工种养。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中的思政案例

2.1植物细胞与组织

药用植物学按“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界”的顺序学习,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体到多体,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细胞学说的意义,在于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植物细胞、组织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反映了局部与整体的系统论思想。细胞壁、纤维束和维管束的结构反映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社会分工的多元化,只有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才能维持集体的和谐发展。通过列举细胞培养、单倍体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生物技术,激发学生求实创新、学以致用的职业追求。中国药科大学徐国钧教授基于组织和后含物特征开发了中药材和中成药的显微鉴别技术,解决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难题,激励学生既要注重感性认识的积累,又要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2.2植物器官

按照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植物体和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符合人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植物种类及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均表现为多样性。同一植物类群的不同个体在器官结构上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相似性。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同一律)与特殊性(相异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理念。不同植物类群在器官结构上的差异、植物的变态器官和异常构造、叶的“异形叶性”、花的结构与传粉方式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与传粉/寄生/共生生物的协同进化。以上案例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中“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原理,也蕴含着“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人生哲理。通过介绍“国药泰斗”金世元等中医药大师基于性状特征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事迹,鼓励学生厚积薄发,敢于做“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业内大家。总书记引用汉代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中的“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激励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延绵中华文明。而植株体积的快速增大,表明植物“碳汇”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要爱护植物,植树造林,践行生态文明。叶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保障。“红花还需绿叶衬”,提示社会分工无贵贱,基层工作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植物形态,特别是花的千姿百态,让人类感受到植物之美,培养学生美育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在讲到种子时,展示袁隆平院士等育种学家培育的杂交水稻、海水稻,复旦大学钟扬教授的“种子方舟”和红树林引种,阐述“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道理。让学生理解种质资源对国家、民生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爱国情怀。

3药用植物分类学中的思政案例

3.1药用植物分类学概述

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反映了事物动态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植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反映出植物学家不畏权威、崇尚科学、推陈出新的奋斗历程,能够激发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斗志。一些植物在分类系统中地位的变化,显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高一级的阶段。我国植物学家在植物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钟观光、胡先骕、钱崇澍、陈焕镛等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开拓者和奠基者,终结了仅由西方人研究中国植物的历史。秦仁昌院士和郑万钧院士分别建立了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和裸子植物分类系统;胡先骕、吴征镒、张宏达等建立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从1930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植物学大会到2017年我国首次举办国际植物学大会,反映了我国植物学研究的突飞猛进和世界影响力的提高。《中国植物志》等著作的编纂过程反映了中国植物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态度和前赴后继、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以上案例振奋人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中医药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2孢子植物

许多藻类、地衣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可作为环境指示植物;而水体富营养化又造成水华、赤潮等现象,危害人类生活环境和水产养殖业;滥挖冬虫夏草会造成资源锐减,植被破坏。以上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中国海藻学奠基人之一的曾呈奎院士开展海藻养殖研究,开启了我国人工养殖紫菜、海带的历史;电视剧《山海情》凌一农教授的原型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研究员发明菌草技术,推动了我国和世界蘑菇种植规模的扩大。我国科研工作者将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助力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

3.3种子植物

我国分布着许多植物特有科、特有属和特有种,如银杏科及银杏,杜仲科及杜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许多植物由中国人命名或以纪念中国人而命名,如胡先骕和郑万钧发现并命名的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W.C.Cheng,陈焕镛为纪念任鸿隽而命名的任豆ZeniainsignisChun。又如,徐锦堂、徐鸿华等药用植物学家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贡献,芦广荣等名老中医药专家对中药鉴别技术的传承,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同时,植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文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书画雕刻、传说典故、民俗文化中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在讲解植物特征和分布时,可以展示以著名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的植物,既涵盖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知识,也进行了爱国、爱自然等人文教育。例如,麻黄、大麻、罂粟等是与毒品相关的植物,警示学生不要忘记当年的列强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和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的历史,告诫学生要禁毒,要学法、守法、普法,同时认识到药品监管的重要性。又如,槟榔具有致癌性和成瘾性,被土耳其等国家列为毒品,并在许多欧美国家禁售,提醒学生避免食用槟榔和携带槟榔出国,遵守他国法律和国际贸易法规。

4药用植物实践课程中的思政案例

4.1药用植物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结构观察和物种检索,除与植物“形态—结构—功能—进化”相关的思政元素之外,还涉及观察和解剖植物一般遵循“从下向上,从外向内”的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显微镜等实验工具由低级难用到高端易用的事物发展过程,能教育学生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另外,还要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科学操作仪器设备,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2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思政教育极好的课堂,涉及的思政元素包括实习地的历史、人文和扶贫成果;植物的形态美、生态美和祖国大美山河的美育;特色植物的民间用法和传说典故;实习过程中不畏艰辛、主动参与的劳动观和集体主义教育;对老一辈植物学家的缅怀和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等。

5结语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5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

药用植物学是讲授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等知识的课程,是中药学类和药学类等专业的基础课,通常面向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开设。该阶段是学生由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时期,是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职业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药用植物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和职业素养,实现中医药人才的“三全育人”大有裨益。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报道了一些优秀的药用植物学思政案例[1-10],最新出版的《药用植物学》教材也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内容[11],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尚未见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思政案例报道。本课程教研组在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野外实践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汇总,建立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本文按药用植物学章节体系对思政案例进行介绍,以期促进我国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共建和共享,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药用植物学绪论中的思政案例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草著作中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等知识蕴含着药用植物学的萌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对植物分类、品种考证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用法的启发而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研读本草著作,学以致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精神。“神农尝百草”反映了古人的无私、无畏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人类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利用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介绍误食断肠草花、毒蘑菇等中毒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现实意义,领悟药材基原鉴别的严谨性,端正中医药工作者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完成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当前正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许多药用植物学任课教师也参与其中。资源普查的过程、技术创新和成果展现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加强对中药事业的认同感,培养作为中医药人守护人类健康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普查结果表明,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濒危,国家出台了禁止采集/滥挖发菜、甘草、麻黄等重点保护动植物的行政法规,各地积极发展药用动植物人工种养。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中的思政案例

2.1植物细胞与组织

药用植物学按“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界”的顺序学习,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体到多体,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细胞学说的意义,在于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植物细胞、组织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反映了局部与整体的系统论思想。细胞壁、纤维束和维管束的结构反映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社会分工的多元化,只有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才能维持集体的和谐发展。通过列举细胞培养、单倍体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生物技术,激发学生求实创新、学以致用的职业追求。中国药科大学徐国钧教授基于组织和后含物特征开发了中药材和中成药的显微鉴别技术,解决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难题,激励学生既要注重感性认识的积累,又要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2.2植物器官

按照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植物体和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符合人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植物种类及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均表现为多样性。同一植物类群的不同个体在器官结构上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相似性。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同一律)与特殊性(相异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理念。不同植物类群在器官结构上的差异、植物的变态器官和异常构造、叶的“异形叶性”、花的结构与传粉方式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与传粉/寄生/共生生物的协同进化。以上案例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中“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原理,也蕴含着“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人生哲理。通过介绍“国药泰斗”金世元等中医药大师基于性状特征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事迹,鼓励学生厚积薄发,敢于做“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业内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汉代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中的“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激励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延绵中华文明。而植株体积的快速增大,表明植物“碳汇”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要爱护植物,植树造林,践行生态文明。叶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保障。“红花还需绿叶衬”,提示社会分工无贵贱,基层工作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植物形态,特别是花的千姿百态,让人类感受到植物之美,培养学生美育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在讲到种子时,展示袁隆平院士等育种学家培育的杂交水稻、海水稻,复旦大学钟扬教授的“种子方舟”和红树林引种,阐述“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道理。让学生理解种质资源对国家、民生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爱国情怀。

3药用植物分类学中的思政案例

3.1药用植物

分类学概述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反映了事物动态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植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反映出植物学家不畏权威、崇尚科学、推陈出新的奋斗历程,能够激发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斗志。一些植物在分类系统中地位的变化,显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高一级的阶段。我国植物学家在植物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钟观光、胡先骕、钱崇澍、陈焕镛等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开拓者和奠基者,终结了仅由西方人研究中国植物的历史。秦仁昌院士和郑万钧院士分别建立了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和裸子植物分类系统;胡先骕、吴征镒、张宏达等建立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从1930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植物学大会到2017年我国首次举办国际植物学大会,反映了我国植物学研究的突飞猛进和世界影响力的提高。《中国植物志》等著作的编纂过程反映了中国植物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态度和前赴后继、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以上案例振奋人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中医药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2孢子植物

许多藻类、地衣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可作为环境指示植物;而水体富营养化又造成水华、赤潮等现象,危害人类生活环境和水产养殖业;滥挖冬虫夏草会造成资源锐减,植被破坏。以上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中国海藻学奠基人之一的曾呈奎院士开展海藻养殖研究,开启了我国人工养殖紫菜、海带的历史;电视剧《山海情》凌一农教授的原型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研究员发明菌草技术,推动了我国和世界蘑菇种植规模的扩大。我国科研工作者将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助力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

3.3种子植物

我国分布着许多植物特有科、特有属和特有种,如银杏科及银杏,杜仲科及杜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许多植物由中国人命名或以纪念中国人而命名,如胡先骕和郑万钧发现并命名的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W.C.Cheng,陈焕镛为纪念任鸿隽而命名的任豆ZeniainsignisChun。又如,徐锦堂、徐鸿华等药用植物学家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贡献,芦广荣等名老中医药专家对中药鉴别技术的传承,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同时,植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文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书画雕刻、传说典故、民俗文化中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在讲解植物特征和分布时,可以展示以著名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的植物,既涵盖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知识,也进行了爱国、爱自然等人文教育。例如,麻黄、大麻、罂粟等是与毒品相关的植物,警示学生不要忘记当年的列强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和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的历史,告诫学生要禁毒,要学法、守法、普法,同时认识到药品监管的重要性。又如,槟榔具有致癌性和成瘾性,被土耳其等国家列为毒品,并在许多欧美国家禁售,提醒学生避免食用槟榔和携带槟榔出国,遵守他国法律和国际贸易法规。

4药用植物实践课程中的思政案例

4.1药用植物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结构观察和物种检索,除与植物“形态—结构—功能—进化”相关的思政元素之外,还涉及观察和解剖植物一般遵循“从下向上,从外向内”的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显微镜等实验工具由低级难用到高端易用的事物发展过程,能教育学生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另外,还要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科学操作仪器设备,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2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思政教育极好的课堂,涉及的思政元素包括实习地的历史、人文和扶贫成果;植物的形态美、生态美和祖国大美山河的美育;特色植物的民间用法和传说典故;实习过程中不畏艰辛、主动参与的劳动观和集体主义教育;对老一辈植物学家的缅怀和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等。

5结语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6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文化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计算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国普遍应用了起来,计算机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笔者对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虚拟网络技术;应用

0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的问题,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安全以及发展,人们不断的寻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各种技术不断的应用于其中,近几年来我国的虚拟网络技术发展,也开始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我国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现状

虚拟网络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之中,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的防护进行提升,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因为其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信息通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高效的图书管理等工作中,除此之外,虚拟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高效的而简化的特点,相比的传统的模式能够减少高难度线路的铺设,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安全的效能还更高。同时虚拟的晚咯技术对于设备的要求低、扩容性好,能够减少学校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的高额支出。因为虚拟网络技术具有以上的特点,所以在在计算机网路安全中的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的不断的额发展,虚拟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者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技术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实现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控制权,进而实现用户权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控制相协调的效果。

2虚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中的应用

虚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具有较为突出明显的优势,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这些特点,虚拟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之中,笔者对于虚拟网络技术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进行了分析,一下是笔者对于虚拟网络技术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的总结。

2.1虚拟网络技术应用在企业合作客户和企业间

在现代的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的激励,有的时候企业的内部员工之间或者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客户之间需要对于一些信息进行共享,但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私有的,不可以或者暂时不可以对于外部进行公开或者害怕泄露出去的,对于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的优势,将需要的共享的信息放在一个地方,通过权限设置使得只有企业的内部和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查看。

2.2在企业部门与远程分支部门之间的应用

现在很多的企业在各个地方都设有分支的企业部门,尤其是较大的企业部门,在这些企业部门与远程企业之间需时时的通信,汇报情况、传递决策等信息,在这些远程的部门企业需要与企业的总部保持联系,使得企业总部与分部之间保持信息的沟通以及业绩的及时的汇报等,这些状况就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技术使得企业总部与远程的分支部门之间联系起来,借助虚拟网络技术将各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联系起来,使得运用虚拟技术的局域网不仅具有高度的连通性还具有高度的加密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及时的流通之外还可以对于信息进行加密。这对于信息的交互型的企业来说十分的重要,虚拟网络技术使得信息交互及时和保密,同时能够我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商业运作的过程中在技术方面占了优势。

2.3在企业员工网与远程员工之间的应用

在企业员工想进入企业的内网对于信息进行修改的时候,像移动网店或者办公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需要对于企业的员工设置防火墙,使得企业的内网的信息的到保护,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虚拟的网络技术对于防护墙进行建设和加固,使得企业的的信息更加安全,需要进入企业内网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登录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建设的客户端进入,只有符合身份的人员才能进入企业的内网,保障企业的内部的信息安全。目前这种网络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具有低成本和高加密性的信息的特点,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的实惠和便捷。

3我国虚拟网络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各项活动中的不但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了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随着虚拟网络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逐渐广泛。笔者对于我国的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下是笔者通过分析认为的发展趋势:虚拟网络技术在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将会向着更加的安全、更稳定、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将会有很多的虚拟的网络产品以及复合型的虚拟网络设备突出,安全性应用性更强。

4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比较为明显的优势,所以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与推广比较为多,并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做出了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为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新的方向,笔者认为在未来计算机安全的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作者:韩树军 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郑振谦,王伟.简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效果[J].价值工程,2014(35):196-197.

[2]潘林.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6):31,33.

[3]张焱,姜竣博,谢鹏辉等.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8):106-107.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安全虚拟网络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科技信息化的新时代,而作为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的时候,往往也会遇到很多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做了重要阐述与研究,并对其在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远程人员之间及企业与客户们之间,以及在网络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析,并且应用的效果很好,成功体现了其安全性、可靠性。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作用效果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人类的生活中已经慢慢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带来的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着来的还有很多的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为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如何避免遇到一些威胁到网络安全的问题,是人们目前探索及创造的关键课题,而作为新型技术虚拟网络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技术之一,人们想到了很多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近年来,一种网络新技术——虚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被广泛利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这种技术主要是借助于目前社会上的计算机网络,成为有效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

2.1虚拟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与客户之间

通常,客户与企业的合作中,企业所合作的客户与企业之间要传输与分享很多的数据,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所以企业总是不会将全部的信息材料告诉客户,而是通过另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共享信息放到一个能够共享的文件夹中,如果客户想要查看共享,就可以登陆虚拟网络的客户端进行查看信息的分享,这样做可以避免企业内部信息的丢失与泄露,因为这些信息通过防火墙隔断了内部数据,所以如果客户不进行登陆就不能访问企业内部间的数据。

2.2虚拟网络技术在企业与其分支部门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上的虚拟网络技术,将各地的分支性企业机构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这么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信息的资源共享,这里的虚拟网络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局域网,它的经营模式是适用于跨区域的,甚至是跨国之间的模式,虚拟网络技术中比较常见的是硬件式的虚拟专用网络,它具有很高的加密性,而且不容易发生损坏,同时也就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问题,它的效率要比软件的虚拟网络技术高很多。

2.3虚拟网络技术在企业与员工中的应用

企业内部通常会设置虚拟网络的防火墙功能,这样,客户就能通过登陆虚拟网络客户端从而进入防火墙设备中,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还可以降低成本,用虚拟网络技术的方式使企业的采购人员与销售等其他人员进行沟通与信息的交流也是非常的方便的,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进行信息的输入,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远程的资源共享。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技术占有很大的比重,所谓虚拟技术,就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技术,用户能够在虚拟专用网络中,对局域网进行虚拟,这样传输的数据就能够保证足够安全,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方面,虚拟技术的产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得企业的信息与资源的安全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保障,而虚拟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成熟与提高,到目前为止,虚拟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在不断的上升,甚至逐渐代替了一些电信行业及其他网络运营商,虚拟网络技术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与使用,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中的亮点,虚拟网络技术也能在网络安全中发挥到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宽带技术的成熟,在各类虚拟网络技术的产品之中,防火墙软件产品和网络技术产品也成为计算机网络中的焦点所在。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在日益普及,由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人们也开始着手于虚拟网络的更好利用问题,科学合理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在掌握了它的含义的基础之上,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它,只有合理的利用它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才能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价值,在以后的发展里,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虚拟技术会更加全面的体现出价值,并且虚拟网络技术会一直都成为人们研究与应用上的热点问题,合理的利用网络虚拟技术让他更好的利用到企业的信息管理,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资源分享等方面上,让计算机网络将更高效的服务与技术提供给更多的人,为人们创造更大的利益,相信未来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光明。

作者:郭金华 蔡德饶 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振谦,王伟.简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效果[J].价值工程.2014(35)

[2]黄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3(04)

第三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监管计算机网络技术思考

摘要:

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CN技术)是当前全世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CN技术水平的提升,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过程中,CN技术能够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监管工作结合在一起,构建一套专业的绿化养护监管CN技术。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该技术进行全面介绍,总结其优势,并就其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提升其技术水平,笔者将提出远程监控、绿地数字地图绘制及小气候监测等内容,指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监管;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CN技术)是当下被应用地最为广泛的技术,其拥有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操作便捷等一系列优势。历经多年的快速发展,CN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的开发,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CN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和目标行业有机融合。当前CN技术还没有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监管有效融合,只针对此,笔者将选择天津市园林绿化养护监管作为研究背景,针对该市园林绿化养护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尝试将CN技术有效地融合进去。

1绿化养护监管CN技术的概述

1.1绿化养护监管CN技术的价值

园林绿化养护监管工作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该方面工作的信息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以往,人们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方法来传递园林绿化养护监管方面的相关信息,这些方式在信息传输量、时效性、传输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绿化养护监管CN技术的出现恰恰能够弥补这些不足,提升监管效果,扩大影响面。

1.2绿化养护监管CN技术的简述

1.2.1应用范围

从天津市的行政构成上来讲,其可以分为市级、区级与养护单位三个层面。以滨海新区为例,其下设19个街道和7个功能区,每个街道或功能区都有专门的园林绿化部门,参与养护的单位非常多,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从市级层面出发,构建一个高级的监管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以借助CN技术统筹管理所有的参与单位与部门。

1.2.2功能模块

针对绿地养护监管工作的职能,绿地养护监管CN应具备三个功能模块:一是系统管理模块,在该模块下,各种基础数据应与现实状况一致,相关的实施细则应涵盖其中,其应该具备绿地的各种参数,包括面积、植被种类、养护单位、地理位置、监管单位、养护要求等。除了这些外,为了确保整个体系能够顺利运作,安全设置与数据备份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能够减少系统面临的风险,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失。二是绿地养护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承担了大部分的监管功能,包括督查、回馈、统计、告知等,能够实现电子化办公。三是系统论坛功能,可以通过该模块来各种信息与公告,相关工作的进度情况也在此定期公布,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展在此模块下一目了然。可以说该模块是全市绿化养护监管工作的信息平台。

1.2.3运作原理

在整个系统中,绿地养护管理模块最为关键,其他的两个模块起到支撑与辅助的作用。绿地养护管理模块的运作原理为巡查-抄告-整改-回复-复查。由市级部门展开巡查工作,相关的巡查结果及时告知区级管理部门,由其落实相关养护单位的责任,并附上整改要求。区级管理部门也拥有巡查与告知的权利,养护单位有自我检查的权利。无论是哪一层级发现问题后都应该及时记录在系统内。在抄告和回复这一环节中,系统设置了照片上传的功能。可以从照片上来判断其整改效果,从而对其进行复查。回复功能的设置可以给相关方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相关问题可以更加明了。

2绿化养护监管CN技术的优劣势

CN技术的优势包括: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且系统具备的图文功能,能够使得信息传播更为有效。借助该系统,整个监管工作状况能够一目了然,全市的绿化养护工作能够统一安排,各种资源也能够合理分配。CN技术的劣势包括:输入数据的工作量非常大,且准确度难以保证,制约了检索功能的实现。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尽管做好了安全设置工作,也难免会遇到多种安全问题。

3绿化养护监管CN技术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绿地监管CN技术的有关功能外,要想有效地和整个行业融合,系统在未来应实现如下功能:一是绿地数字地图。数字地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针对公共绿地来绘制出数字地图完全能够实现,在该地图上绿地所有的参数都应该标注进去,使用者只要借助鼠标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二是远程监控网络。当前绿地上已经有很多摄像头了,借助城市安检摄像头,能够使得系统具备远程监控的功能。这一构想在实践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解决。三是小气候监测。物联网的出现使得这一设想能够成为现实。将温度计、湿度计等多种设备与网络有机结合,就能够掌握绿地附近的状况,从而根据绿地的温度、湿度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养护计划。

作者:张振 单位:天津泰达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金成泽.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园林绿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

[2]董博,苗永刚,孙仲桂.园林工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4(18).

第四篇: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也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前景。论文结合笔者研究,从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与特点入手,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子信息工程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人们在信息的获取、存储以及管理领域中,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为电子信息工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远程操作,实现信息获取、处理与存储的高效与便捷。

一、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含义

电子信息工程,指的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对电子信息加以处理、存储与使用的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主要作用就是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逐步扩散到各个领域,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能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有效改善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电子信息工程涉及众多领域,是时展与社会需求的产物。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电子信息工程涵盖范围广阔,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与处理,电子信息工程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并且借助相关的电子设备,电子信息工程还能够对相关领域内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电子信息工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其特性与快捷性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未来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就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了充分展现两者结合的优势,就要进一步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电子信息工程推动了各类新产品的开发,有效保障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推动新产品、新产业的发展与开发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可谓功不可没。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技术可谓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与指导。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才能实现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与处理。计算机网络支撑着电子信息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这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更成为电子信息工程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与基础。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之中,就可以确保电子信息工程获得互联网的支持,在高效、飞速、健康与稳定的互联网的支持下,进一步提高了电子信息工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网络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与加密技术等,实现了对电子信息工程数据与信息的保护与加密,并能够通过实时监控实现电子信息存在的隐患与漏洞,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防火墙可以实现及时更新,并将重要的电子工程信息与数据及时备份,从而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信息丢失事件的发生,这样必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

(二)在电子设备开发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各项新设备的开发、设计以及各项目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都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随着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认可,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可以说,电子信息工程在数字信号模拟以及其他诸如信息运行机制渗透中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设备开发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信干线的开发。诸如用户企业网的接入、通信干线的接入以及接线口的设置等,都是电子设备设计开发必须经历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公用线与专用线要区分开来,从而保证其发挥自身的作用。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UNIX机器衍生系统在主机与服务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因为网络结构以及通讯协议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与协商,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计算机网络用户在通信上仍然有一定的缺陷。第二,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论是在新闻的、信息的传播还是论坛的建设等方面,电子信息工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现如今,不论是机关单位、企业、高校还是个人用户,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技术变革都能涵盖其中,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与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工程的作用。

作者:那仁满达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政府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郑晓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信息通信.2015(06)

[2]李伟.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18)

[3]史媛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第五篇: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而计算机安全也备受人们关注,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是防止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丢失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本文将对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表现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虚拟专用

虚拟网络专用技术就是指VPN,是虚拟网络的一个中心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与进步,而信息安全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VPN技术是基于共同网络节点建立的,对于整个VPN网络节点连接不再使用传统连接方式,而是使用虚拟连接,使数据传输更加安全。这样,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也防止了信息受损,维护了用户的权益。

一、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特征

虚拟网络技术是当前一种运行较广的网络信息技术。该技术主要被用来开展信息管理、信息存储以及信息传输等,不管是在高校信息系统建设还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与此同时,鉴于虚拟专用网络具有简约、高效等特征,能够对传统的财政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实现资金的充分使用,能够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节省了企业与学校的成本,对于难度较大的信息载体构建有着重要意义。还有一方面,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操作简单、设备利用率高,较为大众化、普及化,鉴于以上诸多优势,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未来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成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网络技术的重要组成[1]。

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种类

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一项核心技术类型,主要用于数据保护,在隧道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应用效果。实施精密性高的加密技术作为保护,能够防止黑客、病毒、不良网络用户的入侵,防止出现信息窃取或者盗用,使重要的信息数据、财务数据等得到保护。当前,网络犯罪屡禁不止,并且网络是犯罪分子开展活动的重要媒介与平台,将对个人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加密技术在虚拟专用网络中是一个很难获取的技术,对数据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2、隧道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中还有一项核心技术是隧道技术,就是将数据资料打包压缩,实现整体性的传输,减少了数据分散造成的丢失、遗落等。由此,稳固、安全的网络信息通道构建将存在难度,在网络信息安全应用中使用隧道技术能够将局域网中的数据进行重新分装、打包,实现数据的再一次优化与组合,保证了数据安全。由此,该技术需要重新加载以后再打包,才能使数据顺利在网络中传输,重新包装以及编辑是主要过程,这一技术方式就是隧道技术,人们发送电子邮件、收发文档能够应用到这一技术[2]。

3、身份证技术。

在虚拟专用网络中身份认证技术也非常重要,其应用也非常普遍。比如,人们在网上购物、购票时都要实名认证,需要确认购买者的身份,在去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也要使用实名资料,用户在网上完成订单支付以后,会受到短信验证码,这也是身份认证技术保护人们隐私的一种方式。在电子商务不断进步与发展下,这种技术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成为保证人们财政安全的关键技术。

三、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远程分支与企业部门间的应用。

通过搭建出一个局域网络,企业能够与不同地区的分支单位进行互通,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比如,当企业要开展一个远程会议时,公司可以在总部开展,借助公司局域网就能在线传输资料、演示数据,不同地区只要有局域网就能够在线观看、参与讨论,既方便、又轻松,节省了时间与资源[3]。

2、在远程员工与企业间的应用。

远程员工与企业局域网也能够构建出相互访问的虚拟化空间,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公司内部各个成员集中到一起,共同接收信息、在线学习等,在文件传输、数据共享上真正实现了同步,使公司资源得以节省,将信息安全性提高。

3、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商间的应用。

企业发展离不开供应商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但是这些关系网络的构建则存在复杂性,鉴于供应商与企业、合作伙伴都不在同一个地区,要想见面会谈业务、商讨对策需要大量时间与财力。但使用虚拟网络则能实现远程会谈,将企业与外界关系拉近了,有利于业务的开展与市场信誉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进步,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衍生出了非常多先进的手段与技术,极大推动了各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以及具体应用。可见,在信息化社会中,只有确保信息数据安全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稳定、安全开展。

作者:邢太北 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敏.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72-72.

[2]宋岩.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23):35-36.

[3]廖孟龙.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5(23):7-7.

第六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运用

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业领域注入新鲜的活力,以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典型代表,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运用极为广泛。从现代通信工程领域的信息传递、信息维护以及电子开发领域中的电子设备开发等各方面看,都需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文章主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概述、通信工程领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运用

作为集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于一体的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各行业领域中都有所渗透,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技术保障。然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工程无论在发展或应用等各方面都不具备较高的程度,要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其中,这样才可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对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概述

关于计算机网路技术,其实质为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结合,使独立计算机能够按照一定的连接介质如通信卫星、光纤、电缆等进行连接。一般计算机网络在构成上主要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主,前者指为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处理的智能设备如现代较为先进的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而网络部分则需对各主机利用物理链路进行连接,在数据链路作用下实现通信或资源共享。另外,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其依托于现代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除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外,还肩负设备开发与维护的职责,如当前较多无线通信设备、有线电话等都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要内容。从电子信息工程特点看,由于其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融于一体,所以在特征上主要表现为:①通信快捷。从通信角度看,由于电子信息工程在信息传递中可选择光纤或无线电磁波,所以其具有信息量大以及传递速度块等特征;②覆盖范围较大。电子信息工程涉及的领域极多,在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都可被发现,为各行业领域提供技术保障;③发展速度较快。电子信息工程本身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网络技术推动下发展极快。除此之外,电子信息工程在信息处理方面也表现出精确性较高的特征,传统信息处理中的人工操作形式易产生较多错误,而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其仅需进行检查命令的设置,便可有效判断信息处理结果的准确性。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无论在通信或设备研发等方面,都难以脱离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信息获取、等所需要的时间都可得以缩短,加上信息来源渠道被拓宽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的提升,很大程度促进数据处理效率的提高[1]。

2通信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分析

通信领域中信息工程的运用较为广泛,但信息工程并不具备信息创造的功能,其需使信息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并进行传播。而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将中转站提供给信息传递过程,使所有信息能够进行交流,且在信息传递方面需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其中以无线通信技术为典型,为信息传递提供极大便利。但需注意的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包括信息系统漏洞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或网络传输线路产生的不安全问题等,加上电子信息工程中有较多黑客恶意攻击行为,容易导致整个信息工程面临较多损失。在此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将其他技术手段引入其中,如防火墙技术,其可在信息工程网络中的公共网、专用网之间以及外部网与内部网间进行保护屏的设置,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得以保障。为确保通信工程设备终端安全可靠运行,也需依托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漏洞的修复、信息内容的备份,常见的措施主要以数据库技术为主,其可将处理后的信息数据进行存储备份,这样即使出现数据丢失或被恶意篡改等情况,仍可从数据库中搜寻,为数据传输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通信工程领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多表现在WLAN技术方面,即使在较大距离范围内,城域间的通信网络仍可被连接。而连接网络的介质多表现在光缆、同轴电缆、微波信道等方面。现代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的传输介质主要以光纤为主,其在优势上主要表现为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低噪音且传输质量高等特点。同时,卫星通道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其一般对于未铺设光缆的山区较为适用,能够使广域通信得以延伸,且在光缆因自然灾害如水灾或地震情况下而受到破坏情况下,卫星通道可充当应急通信手段[2]。

3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首先体现在设备开发方面,如对于设备性能检测、参数设定较多方面,都需从计算机网络中寻找相关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设备开发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通讯干线与通讯传播方面,如其中的通讯干线,其要求针对接入线、干线合理选择公用线、专用线等。以计算机主机中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为例,其通常以UNIX与UNIX派生系统为主。实际通信过程中因协议标准的缺失,导致通信目标很难实现。而在通讯传播方面,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工程设备性能得以发挥的重要保障,以现行手机的应用为例,其在4G与3G网络切换中便需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可能。如Internet与设备连接中,可将TCP/IP协议引入其中,该协议可使数据传输更为规范。一般较多分层体系如网际层、运用层、应用层等都可作为TCP/IP协议内容,该体系在整个信息工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聚集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传输协议使文件细化为不同数据包,这样系统应用层、运用层等可准确接收这些数据包。目前,较多电子设备在传递信息资源中,也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TCP/IP协议下,信息资源的传递可得以实现。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中信息的沟通交流都需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能够推动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3]。

作者:朱宏年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范习松,张勇.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J].科技与创新,2014,22:152+154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7

摘要:

社会的发展带动市场高质量高标准的需求,桥梁作为连通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风险路段,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交通的安全性。本文按照工程质量控制阶段分别讨论工程项目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桥梁工程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引言

桥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在桥梁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其项目的质量控制,从它的形成的过程来看,可分为质量的事前控制措施、事中控制措施和事后控制措施。

一、事前控制措施

在桥梁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必须合理规划工程的总体进度和总体的防范体系,不然后续的工程质量控制会更加复杂和困难。事前控制关键是要做好人员控制和材料设备的安全控制。

(一)对监理人员的控制

为了保证安全性,桥梁工程的各项工程指标要求比较高,监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监督他人及自我监督的意识。首先在监管模式方面,避免单一的监管方式,针对人员的特殊性选用多元化的监管方式,以提高工程各层次各方面的服务质量;其次,将监管的思想渗入到工作与日常生活中,从而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后,监管部门应当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因人为因素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反之能够积极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对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往往高低不一,且大多数人员理论知识不足,为此在对施工人员的控制方面,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素质方面。首先,对于施工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面,需要其提供职业技术证书,在相关方面缺乏经验者,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训,以保证施工质量;其次,注重施工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促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同时,对于素质低下,水平过差的施工人员,应当果断采取辞退措施,以免因小失大,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对材料设备的控制

在材料和设备方面,主要是考虑到因材料设备的存放环境不适宜造成材料质量下降,甚至损伤和变质,因此,必须结合材料设备的特性,合理存放材料设备。首先,根据材料设备的耐火、耐潮和存放时间等特点,将性质相似的材料设备分别存放,以保证在施工开始之前这些材料设备的完备性;其次,在新进材料设备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产品的合格检查,并做好标识工作,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使用;最后,为了因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材料设备等的损坏,需定时对材料进行取样质检,以全面有效的控制材料设备的安全性。

二、事中控制措施

桥梁的施工往往时间较长,尤其是对于大型桥梁而言,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施工期间也伴随着各种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事中控制较事前控制更多的表现为复杂性和经常性。其主要是专注于当前的施工活动,伴随着每一项施工活动,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要做好事中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和跟踪处理,从而及时控制问题;第二,做好对于事前控制措施的整理和分析,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相关信息,并做好问题的处理和分析总结;第三,统计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其汇总至防范体系中,以完善事中控制防范系统;第四,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之后,关键要看相关领导人员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出现问题是经常性的,其问题的处理和完善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尤其是要提高相关领导人员的现场管理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修养,从而有效控制现场中的各种问题,保障工程质量。

三、事后控制措施

在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之后,必须做好施工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带来后续质量问题。事后控制措施的关键在于对事后的控制和工程质量交验控制两个方面。

(一)事后的控制

事后控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控制手段和方式来决定的。首先,对于质量问题的出现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结合事前、事中控制的相关信息,补充和完善事后控制的信息系统,以便为其他的事后控制提供主要依据;其次,要正确使用信息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工程质量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每一期工程结束之后,应当制定相关的防范计划,并做好相应的措施控制系统,以保障下一期的工程质量。

(二)工程质量交验控制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的校验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收集、分析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做好桥梁工程质量的最后验收工作和竣工交验工作;其次,结合相应的工程质量评估系统,对于桥梁的工程质量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做好相关的核对工作;最后,根据相关的国家文件和制度规定,确保桥梁工程项目质量的每一项指标都要符合相关规定,并形成相关的文字报告。同时,在竣工阶段要注重现场的后期清洁和垃圾处理,做好场平工作,以保证项目完工之后,整个工程的完整和整洁。

四、结语

建筑行业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分别论文分析桥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措施,这对于我国桥梁工程项目的质量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也为其他相关建筑项目施工提供理论参照。

作者:龚建修 单位: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明洋.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6).

[2]龙云波.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解决措施[J].交通世界:运输,2015(5):74-75.

[3]张升,陈海升.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

[4]赵山根.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

第二篇:城镇化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探究

摘要:

本文道路桥梁工程作为研究主题,探讨城镇化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及相关问题。首先对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主要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表现出的一些影响其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清晰说明新型城镇化理念指导之下的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并进一步推动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

在我国,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要让城镇化建设工作有利于人;以道路桥梁工程为例,就是要注重其路线设计、整体规划、质量控制,以此为人的出行、运输等提供更为便利的通道。然而,事实上的现状与暴露的问题表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工程质量,也浪费了许多资源、资本,后期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事故、维修等工作将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因此,需要针对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分析

在城镇化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占比较大的是道路工程,其次才是桥梁工程,因为后者的投资成本更大,技术要求水平更高,成本回收难度也大;最重要的是因为城镇化过程多以镇级、农村为主要对象;在新一轮的城镇化中才进入了县级与二三线城市;广泛的看,目前的城镇化已经涉及到了每个层级,但是实际上的推行中,速度相对较慢;这也是由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周期本来比较长的特点所决定。当前的现状表明,质量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材料的量不足、路面桥面质量经过几年的通车后有坑洼、脱皮、路基损坏等;进一步分析,就是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格、对于路面桥面填充、压实处理不过关、路基防护措施欠缺、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并且对于车辆运行的负荷未进行明确规定;而且,由于一些超载车辆故意绕行城镇道路,逃避检查与罚款,给路面造成了极大的超负荷性损坏。对造成此类质量问题的有效原因进行分析,除了技术性方面的不足之处外,重点在于缺少质量控制体系,表现在管理、工程实践两大方面。

二、具体的解决措施

1、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首先,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从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向进行思考,找寻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以人为本)、方法(体系化运营);并按照系统论的思路合理构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其次,具体的管理措施实践中,要依靠制度来加强规范性、用机制来完成应用性;具体来讲,就是要以城镇化建设本身的要义(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在制度中引入责任制度,让职能、责任联系起来,加强问责,迫使其切实负起责任,搞好质量控制。另一方面,从机制看,要将目前的激励机制、评估机制、技术监督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能够联动起来,发挥功用。比如,将道路桥梁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进行具体的罗列,细致到每一个指标,然后,通过表格法、现场复核法、报告比对法,让质量控制始终在有效的掌控之中;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分析、预测,从而做到质量控制的有效、有理有据。在制度规范、机制联动之下,可以透过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转达到监督、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的目标,为道路桥梁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2、工程实践方面的改进措施

首先,要将质量控制放置到每个环节之中,如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实施事无巨细的环节质量控制;比如,在准备阶段的材料控制,就应该利用上面提到的系统论思维,从材料的样品购进、样品实验、市场大批量采购、入库、出库、废料处理各环节,构建小型的质量控制体系;另一方面,要针对质量、数量、材料形状、均匀度、砂石含水量、混合比例等进行细致的试验、稳重、观察、评估,以使其更为明确;再如,在施工阶段,除了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之外,要对路面桥面的压实度、碾压次数、每个衔接处施工方案、洒水养护等进行全程安排,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的技术指标进行记录、复核、实证(可以采用管理中所提的评估机制),以确保施工的有效性,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等;还有,在竣工阶段的质量验收应该采用参数比较、现场测试,并加上破坏性实验,以保证其验收的完整性(可以采用随机随路段的抽样验收)。其次,要增加维修养护,这个方面需要通过明确、清晰、有条有理的预算制度来加以推进;因为城镇化过程中的道路桥梁工程中,质量维护多采用走形式的方法,从中套取财政资金,因此,要在公开、权威、透明的三原则下,以新的预算制度来加强对道路桥梁的维修养护,并使其落到实处,真正达到保障其质量、延长使用期限的目标。第三,应该增加负荷测试,并规定负载量,减少类似超载等造成的破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因阶段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问题;通过上文分析可以认识到制度、机制、路面、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一攻克;比如,引入责任制度;比如,制定细致的考核评估机制;比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对道路桥梁路面的维护保养工作,因为目前的现状表明超载问题、破坏问题、修整问题都比较严峻;因此,要从整体上进行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通过可操作性强的体系来实现对其质量的有效控制。

作者:蒋健侯 艾汝 单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4(2).…

[2]燕金恒.浅析道路桥梁工程结构设计的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

[3]李冰蜜.道路桥梁工程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

第三篇: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桥梁工程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桥梁工程施工工序繁琐且复杂,施工过程质量风险控制点较多,一旦出现失误,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工程本身的质量,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在对桥梁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几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进行风险的预防,以期达到施工质量目标。

关键词: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风险;应对;策略

一、引言

风险,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存在,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都将或多或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对于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桥梁工程,由于其在跨河跨沟方面的独特优势,其在实际建设中应用得越来越多。但由于桥梁工程本身具有施工过程复杂、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诸多特点,理应对风险进行更加严密的把控。一旦桥梁工程发生风险事件或安全事故,轻则桥梁损毁、引发交通事故,重者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减少或者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的损失,使得对于桥梁施工中质量问题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桥梁工程风险管理的特性

风险,其概念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范围以及特定的条件下,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导致最终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的偏差。一般而言,桥梁工程风险具有潜在性、客观性、随机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等多种特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分析工程项目所有潜在可能发生的不确定风险因素条件下,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管理等工作,同时做好必要的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应急措施,从而确保能够在风险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就桥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而言,其与一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基本一致,但由于桥梁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风险管理的每一个阶段与一般工程项目也有一定差异。

三、桥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1.项目风险识别为了更加直观地识别风险,可将工程项目风险按目标分类分为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费用风险三大类,接下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1)对于影响桥梁施工进度的因素而言,可从桥梁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素质、机械设备、项目业主、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多方考虑。可用检查表的方法先对各个因素进行大致识别,对于那些可能转化成进度风险的因素再单独做仔细识别,这样可以避免从大量因素中寻找本项目风险因素的盲目性。(2)就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的因素而言,引入质量管理的4M1E理论,分为:Man(施工人员)、Machine(施工机械)、Material(施工物料)、Method(施工方法)和Environment(施工环境)等五方面。同上所述,也可以先用检查表法做出粗略风险识别,之后再用流程图的方式对具体某个风险进行识别。(3)对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费用风险而言,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项目外部因素,主要有施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涨价、相关法律法规修改、极端恶劣天气等等,就项目业主方面而言,主要包括项目投资计划不合理、项目组织管理及合同管理混乱、施工条件不合规、对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处理方式不规范等;设计因素,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有误导致返工或者经济性差;施工因素,例如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导致最终返工,从而增加费用风险。上述4种方法同样也可以采用检查表法。

2.风险评价对桥梁工程而言,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主观评分、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MonteCarlometh-od(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故障树法和决策树分析法等。应该根据项目不同的风险分类,在建立相关结构图的基础上,对桥梁施工风险管理中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其中层次分析法主要是根据风险识别的一级风险、二级风险构建对比矩阵的风险层次递阶结构,由专家判断各级中各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并建立风险因素总权重表;而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根据风险识别中分析出的风险层次递阶结构构建因素集,将因素集分为类似于很大、大、较大、一般、小、很小等一级、二级风险因素评分集,由专家判断各风险因素严重程度,通过单级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双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评价桥梁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

3.风险处理所谓风险处理,就是对项目所面对的风险提出具体处置意见和处置方法的过程。首先需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确定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再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一起考虑,从而判定项目风险的危险等级,最终决定采用何种措施来处理风险,以期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发生损伤。(1)桥梁工程设计阶段风险的处理。首先应在桥梁工程设计前,全面收集各方面原始资料,避免由于各种工程基础资料遗漏而导致的设计风险,特别应重点收集该段水上通航数据资料、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其他工程地质资料等。要组织桥梁工程领域专家评定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充分论证,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集思广益,全面考虑并处理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严格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图纸的会审制度,组织多部门人员一起从不同角度探讨设计中的问题,力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正;同时,在实际施工前,应加强施工图的设计文件与实际施工现场的核对,一旦发现有偏差,应及时反馈,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施工设计中未预料的风险因素存在,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并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尽可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2)桥梁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的处理。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而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要做好施工技术各层次的交底工作,加强现场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安全教育以及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工程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做好施工细节管理,现场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对于那些自身无法完成的施工难度确实较大的项目,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及时采用专业分包方式让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从而尽可能减少由于技术方面的高风险造成的损失。(3)桥梁工程施工自然灾害风险的处理。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风险转移或缓解的措施降低损失。首先在桥梁施工设计阶段,应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准备充足的物资,避免因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无足够的物资从而引起工程停工、延期;另一方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自然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尽可能在发生自然灾害前可以得到警示;其次,若该工程预测的自然灾害影响程度会较大,如有必要,应进行投保实现风险转移。

4.风险监控由于桥梁工程施工环境普遍较为复杂,面临的风险因素也较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风险监控的强度和力度,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高危风险的影响因素,应更加密切重视,要进行实时监控,在监控的同时还应该对工程项目中隐藏的风险因素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在投入运营阶段,应该通过运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对桥梁开裂程度、应力应变以及弹性模量等相关指标进行实时收集数据并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桥梁安全运营。

四、结论

桥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交通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促进国家的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出行质量。但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风险的偶然性等原因,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很多。因此,对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降低和减少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在分析桥梁施工质量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及风险监控等方面,阐述了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相关问题,提出应该结合具体每座桥梁施工过程的特点,分析其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进而提升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促进桥梁建设的健康蓬勃发展。

作者:莫垒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

[2]陈自力.桥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杜得龙.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阶段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姜宁.桥梁施工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J].交通标准化,2014(6):165-166.

[5]滕淑润,白新龙.故障树_层次分析法在桥梁施工风险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第四篇: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

桥梁工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熟练的掌握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并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桥梁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更好的保证桥梁的工程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并分析了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案。

【关键词】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城市会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加大对桥梁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发现,桥梁工程建设中只有融入现代化施工技术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桥梁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

2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必要性

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压性,性能比较好,成本适中,取材范围广且后期养护费用较低。同时,桥梁中融入混凝土技术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应力的恒定,质量的稳定性不容易受环境和负载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有一些因素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比如温度和水位的变化等,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所以近几年来我国的桥梁工程中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技术。

3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原材料的制备技术

混凝土作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其主要的来源一般为直接购买原材料或者施工单位自行的进行配置。在偏远的地区或者山区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就需要采取自行制备的方式。而这里就需要掌握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在实际制备过程中,掌握好各种材料的用量最为关键。一般而言,桥梁施工中的原材料主要有骨料、混凝土和粗细集料和水,其中水胶比为0.34,灰骨比为0.17,粉煤灰的替代量为50%,强度约为10MPa,pH值大于10.5,孔隙率约为35.5%,其中主要采用普通硅盐酸水泥,细集料的级配在5~10mm之间,约占整个集料的20%。粗集料的级配在15~20mm之间,约占整个集料的80%,并在制备之后及时的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用于桥梁工程的施工。

3.2具体的应用

由于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制备好混凝土的同时,就要及时的将制备完成的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主要是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工作到位。在浇筑过程中,一般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但是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尤其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较多,所以在施工中还应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预防,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例如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点,当外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就会导致混凝土变形,此时就需要在浇筑的同时加强对其温度的保护,才能更好地提升其浇筑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所浇筑混凝土的养护,通过强化养护,不断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特别是应加强早期性养护,才能更好地强化桥梁工程的质量。

4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问题

4.1混凝土抗拉力不足,桥梁面开裂

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桥面开裂的现象,导致桥面开裂现象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混凝土的拉力不足。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砂子和水按照比例混合而成的,其中砂石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砂石的质量和所占比重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收缩性。一般情况下,用水泥浆对骨料表面或者骨料之间进行填充,并起到润滑的作用。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骨料和水泥浆咬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较高的强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抗拉性比较低,在受到压力时,比较容易弯曲变形,从而出现裂缝的现象。

4.2混凝土弹性较差,桥梁面形成裂缝

要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在混凝土之中掺入适当比例的掺和料,但是这种方式会降低混凝土的弹性,使得混凝土很难符合桥梁施工的标准。众所周知,桥梁工程需要承载较大荷载,且受力不均情况十分常见,一旦有过大重力作用于混凝土构件上,就会导致桥梁表面出现开裂。

4.3混凝土的收缩性导致桥梁面变形

混凝土也会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当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会出现收缩或者变形的现象,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较强的应力,大大降低了混凝土抗拉强度,进而导致裂缝产生。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温度变化极易导致混凝土出现结硬现象,随着内部水分的不断蒸发,湿度也逐渐降低,体积变小,产生收缩裂缝情况。

4.4混凝土施工工艺不规范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的工艺以及程序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施工,则会降低桥梁施工的质量,导致桥梁在使用时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5关于如何加强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几点浅见

5.1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强化质量控制责任

桥梁施工企业在进行桥梁施工之前要确定质量控制目标,从而进一步的对质量控制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分解质量控制责任,将责任的划分具体的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之上。通过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强化,来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

5.2切实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自行配置混凝土,所以要对混凝土配置中所需要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从根本上保障工程的质量。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要货比三家,并在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加强检测和管理,保证原材料达标。在混凝土拌合之前,应通过工地试验室对其配比进行科学的确定,且及时将制作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

5.3切实加强每道工序的控制

由于混凝土施工的工序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混凝土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在确保路基处理达标的前提下,采取试验的方式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顺序,才能进行大面积的浇筑,且每一道工序必须经过自检、复检和终检,只有上一道工序质量达标之后,方能开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而且施工过程中严禁出现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的现象。而对于重点部位的施工,还应设置旁站监理制度。浇筑结束后,及时进行振捣和养护,才能更好地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得到控制。

6某公路工程实践

某桥梁改造工程施工中,施工方为了更好地确保其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工程开工之前就对其存在的病害进行了分析,并在工程实践中切实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重视对其质量的控制,取得了有效的成效。以下就该工程的实践做出以下分析。

6.1存在的质量问题

(1)裂缝问题,裂缝问题是本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主要是在结构裂缝中出现,这一问题的出现极大的影响这一桥梁工程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桥梁刚强度的降低会导致其寿命较短,所以施工方高度重视,并从施工技术和混凝土质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2)锈蚀问题,由于混凝土施工中需要的钢筋能有效的强化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和强度,但是由于裂缝的存在,极易导致钢筋锈蚀的出现。(3)蜂窝问题,混凝土路面和桥梁在车辆荷载之下,会产生局部松动的现象,从而导致蜂窝现象的出现,施工方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比例控制不当,加上振捣不充分,易和性较差,从而导致蜂窝现象的出现。(4)麻面问题,施工时存在许多麻点和小坑槽,受车辆荷载的影响,麻面面积会不断扩大,而且内部结构也遭到了破坏,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主要是由于拆模时不够仔细,在模板上粘附着混凝土,导致其表面受到破坏,加上振捣过程中存在不足,导致气泡没有完全的排出,而这就会在模板的表面产生麻面。

6.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质量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改造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处理和预防。①为了预防再次出现裂缝,在凿除存在质量问题的路段之后,及时的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尤其是混凝土的拌合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对水灰比进行了严格的测定,从而确保其强度,并在整个混凝土施工中切实加强对其温度的控制,最大化地保证了裂缝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②切实加强桥梁钢筋的防腐处理,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施工符合工程质量的需要,并在本次工程中对桥梁钢筋采取了电化学防护法,有效控制钢筋腐蚀。再次是保证水泥和砂浆的科学配比,在拆模的过程中,仔细认真,防止模板将混凝土带起。在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严密性和充分性,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在进行振捣时,要保证钢筋周围预留孔洞处的混凝土填充密实,振捣完成之后再浇筑下层混凝土,保证振捣均匀,并防止混凝土中混合杂物的现象,最大程度减少孔洞的出现。

7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桥梁混凝土施工水平非常必要,施工企业可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混凝土养护,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谭天水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徐学明.浅谈如何做好桥梁工程中施工技术与质量的管控[J].广东科技,2012,09:100+107.

[2]李伟华.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5,02:137~138.

[3]夏峰.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J].江西建材,2014,04:200

第五篇: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探讨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和桥梁是城市的重要交通途径,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仍然存在诸多质量问题急需解决。本文简单分析了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并探讨了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以及相关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策略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城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桥梁道路承担的交通压力日趋增加,因此,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以及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行情况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市政府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控制,能够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行,提高城市道路桥梁的运输效率,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市政府道路中桥梁工程施工以及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

1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

1.1施工工期短

由于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大部分在人们居住的区域中进行,工程的施工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例如形成交通阻碍等,因此政府对桥梁的施工工期进行了规定限制。道路桥梁工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这样强制性的缩短工期,使得工程准备时间不足,拟定的施工方案不够完善,从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地下管线复杂

市政府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煤气、供热等各种基础设施管道,这些管道的布置错综复杂,严重制约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地下管线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地下管线被意外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被影响。

1.3施工现场闭塞性

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贯穿城市的各个角落,包括地形狭小的区域,一些施工现场受到周边房屋、建筑的影响,给施工造成一定的阻碍。对此,一些区域甚至要进行相应的征迁工作,将旧建筑及房屋进行拆除,如此就增加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时也对部分居民造成严重困扰。

1.4施工材料成本高

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做基础,一些建筑材料的价格昂贵,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又必不可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施工成本。对此,施工单位需要进行科学选材,尽量选择经济实惠的施工材料,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资金投入,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2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路面坍塌问题

土路压实是道路桥梁工程的一项基本工作,如果土路床的压实工作不到位,很可能造成路面坍塌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在没有确保土路压实的情况下,直接将表面结构(例如混凝土结构)铺设在土路上,就相当于在软地基上直接铺设道路,在雨雪等气候的影响下,一些积水渗透到地基,使得地基下层结构变得疏松,将会导致路面发生变形坍塌。此外,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还需要预留公用管线的检查井,由于检查井的直径一般较小,在对其四周进行压实处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当通过的车辆较多时,对其造成严重的碾压,很可能出现井边塌陷的问题,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2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裂缝现象说明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达标,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裂缝问题,将对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埋下安全隐患。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道路或桥梁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泥浆的内部温度较高,在路面完成拆模后,外面的泥浆温度急剧下降,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差,从而使得混凝土在表面膨胀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缝。此外,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放线工作不到位,降低了预应力管道的圆润度,甚至导致弯折问题发生,从而致使预应力钢筋出现偏移现象,同时腹板抗剪能力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裂缝问题难以避免。

2.3回填土沉陷问题

在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发挥着重要作用,道路桥梁的使用质量及使用寿命直接受到路基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强度的影响。由于城市地下布设着众多的供水、供热、电力以及通信管道,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设计中要充分对这些地下管线进行充分考虑,在管线埋设中要进行回填操作。在回填操作过程中,如果回填土的厚度、压实度以及倾斜碾压工作没有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很可能造成沟槽处的路基沉陷问题,从而对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加强施工前的设计工作

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最关键的第一步是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设计质量:首先,通过相关的专业讲座及研讨会,加强对工程项目设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提升整个设计团队的综合业务素质,从而实现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全面提高施工项目的设计水平,为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对市政府道路桥梁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执行力度,要结合施工路段的实际交通情况,以道路承载能力为设计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布置,例如,对于一些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要适当提高道路承载能力,从而保证设计要求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2严格遵循施工工艺

道路桥梁工程涉及多个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需要处理好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施工操作进行有效监督,将施工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有效关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建设,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施工单位还要提高对细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国家、行业制定的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作为依据,严格控制和管理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对地下管线的沟槽进行回填土处理时,要严格根据施工设计标准,加强对回填土的填料强度、回填厚度、压实度等方面的控制力度。此外,施工设计人员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进行创新性发展,并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提高施工质量。

3.3控制好材料与设备的质量

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材料和设备做基础,道路桥梁工程更要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控制力度。施工材料的引进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保障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达到施工设计的相关要求,从而为道路桥梁的施工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设备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保障,在材料的运输、使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要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保障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3.4促进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是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有效的保障,施工单位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道路桥梁施工人员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施工单位要严格把关施工人员的录用资格,同时要对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考核,从整体上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施工单位还要给施工人员在生活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友爱、团结的同事环境,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控制和管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将项目责任制全面落实到施工现场,将目标责任细分、细化处理,使其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最终使工程的质量得以保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壮大对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单位必须要结合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特点,认真分析和总结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控制策略,加强工程的设计工作,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施工,控制好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提高市政府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清艳 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亮.浅谈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2,01:186.

[2]高志萍,姜鑫.浅谈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22:54.

[3]万鹏.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6,06:231+234.

[4]陈晓.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策略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5,35:223.

第六篇: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

桥梁是地区之间进行文化经济交流和人员货物运输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桥梁建设质量和建设规模不断提高和扩大。但是,桥梁质量问题仍是屡禁不止,这些质量问题不仅会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对车辆行人产生极大的安全危害。鉴于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当前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

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1.城市和桥梁施工现状

桥梁建设质量事关人们的出行安全,桥梁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焦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桥梁事故问题屡禁不止,桥梁质量问题跃升为人民群众和社会问题的主要关注焦点。桥梁建设质量问题不仅浪费资金和资源,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进行高质量的质量管理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心声和要求。市政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时间要求较紧,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而偷工减料、违反施工要求,导致桥梁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和质量问题。桥梁工程质量保证的第一环节是桥梁工程的设计阶段,尤其是部分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桥梁工程,其对工程设计质量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必须重视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从这两方面来保证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

2.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项目及影响原因

2.1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项目

对于市政桥梁工程来说,主要的特征为流程较为复杂,难度系数较大,施工时间比较紧张,造价和成本较高,涉及诸多施工部门,品质要求较高,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等,因此,需要市政桥梁工程管理进行更多内容的干涉,进行施工技术、成本、品质等多方面的管理。只有对施工管理进行科学地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2.2对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影响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点,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部分施工单位即使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只是浮于表面,根本没有将制度有效地实践于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没有制度做靠山,那管理工作将混乱不堪、寸步难行。以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管理为例,缺乏有效的管理,施工人员必然无法准确找到自己的岗位,缺乏严格的监督,工程安全问题将剧增,施工进度将严重落后于施工计划,这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质量,还将导致该桥梁工程口碑的下降和人民群众的不信任。第二点,工程监理单位没有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能。监理单位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监督,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是其单位存在价值所在。但当前存在部分监理单位,监理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根本无法有效地执行监理任务,甚至部分监理单位收取贿赂,给不合格的桥梁工程“质量合格”标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意见有分歧,沟通障碍也会影响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3.1强化对于市政桥梁工程的裂缝问题的处理与管理

首先施工图纸是整个路桥工程的施工指向标,它是影响路桥工程质量的源头所在。若是能够从这一源头对路桥裂缝问题进行控制,那路桥裂缝问题将大大减少。所以,必须保证施工图纸设计质量,重点考虑裂缝问题,图纸设计要注重细节,考虑周全,避免路桥发生结构性的突变。要保证桥梁工程施工材料的合格,严格把关建材质量,避免不合格的建材进入到桥梁施工现场。重视防范裂缝产生的桥梁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如桥梁排水系统,完善的桥梁排水系统能够避免雨水渗入到混凝土空隙层中,而且能够降低冬季冻胀问题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桥梁工程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其规范桥梁的现场施工操作,严格按照规定施工程序进行施工,以高度的科学施工要求来避免桥梁裂缝产生,保证桥梁建设质量。

3.2对于市政桥梁工程中的跳车问题的改善与预防

市政桥梁工程在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跳车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软基的处理,根据软基的实际状况选择科学的方法处理灌浆,其次,对于桥梁工程的路基制定预防方案,提升基土的密实度、降低路基土的自重,以此实现降低桥台被路基沉降的控制效果,不仅如此,还应当强化对于桥梁路面的处理,通过搭扳的设置,保证路面的柔韧性在适当的沉降范围之内,使得桥面的刚性适当,有效降低桥头的跳车问题的出现。

3.3强化对于市政桥梁工程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属于耐性较好、承载力较高、强度较大、成本较低的材料,在当前桥梁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一旦混凝土桥梁道路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还将导致路面使用寿命的降低。为了避免混凝土道路桥梁的裂缝问题,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被研发和使用,但混凝土施工的程序较多、施工步骤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关系到道路桥梁质量的关键所在,若是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那就无从谈到管理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此外,混凝土原材料配比比例的不同也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差别,砂石直径的大小是关系到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直径过小会导致混凝土水泥和水的含量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砂石直径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就越低,其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砂石中的泥土含量和云母含量都相对较高,这两种物质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结语

随着道路桥梁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更应该重视路桥的建设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存在质量问题的桥梁工程。市政桥梁的质量管理必须从质量管理制度的健全、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原材料、施工工艺等对其进行控制,这是保证市政桥梁工程质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作者:杨荣超 谢军 单位:济南齐鲁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8

近来,由沈壮海教授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对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作用。该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细致探讨,作者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观点新颖,论证深刻,思想敏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共分为六章,在导论部分作者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本质、研究意义、研究论域、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内容。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外思想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科学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等方面的有效性。第三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构成和有效性。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教育性、教育结果有效性的表现及评价、教育有效结果对个体与社会需要的满足性。第五章重点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中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主导主体问题、要素效能问题、结构匹配问题、过程的充分性及可持续性问题、合力构成问题和生态契合问题等。第六章阐述了切实增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具体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增强有效性、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造就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与模式转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性等。最后附录了几篇关于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以及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科学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主客观自我追求和时展等多方面的必然要求,其研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环境、社会群体、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其中政治教育主体因素有:教育队伍稳定性差、理论素养不高、科研水平低下等;教育客体因素有:大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强、有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等;教育介体因素有:教育目标欠科学、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手段缺乏整合等;教育环境因素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转型引起的思想观念波动、网络时代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还有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方式与载体等方面的因素。还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学评价内涵、含义、原则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其科学评价原则为导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等,科学有效性评价的依据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教育观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借鉴,其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妨采取以下策略和途径:首先,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氛围;积极构建政治教育新平台,提高师生运用新媒体的媒介素养;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加强新媒体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教育目标和内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创新。

总之,这部结构严谨的著作选取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性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践与学术价值。

作者:卢静 庄杰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挑战。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国内就业形势的严骏,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学生的心理不稳定因素增多,使社会也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待解决的难题,这也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提高创新能力、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新思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正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思想也面临着多元化趋势,思想的多元化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学生徘徊在多元的思想中,难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如何让学生鉴别和抵制不良思想,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正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世界正逐步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不只体现在政治经济上,也明显体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而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输出他们的文化和价值取向,西方社会奉行的霸权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腐蚀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知识的传播也更快速。人们获取知识途径更加便捷,获取的知识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元,这就使得人们的思想也朝着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形成和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刻,思想还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面临来自国外的冲击,国内的经济政治环境对其也有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社会地位、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及文化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此外,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思想文化方面也不同,这种不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良思想

高校大学生在整体表现上积极向上,他们热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思想,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主流价值观之外,也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种不和谐在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导致大学生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压力产生情绪浮躁、心情低落、前途渺茫等消极心态。对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进行总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主义的思想观念倾向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目前高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主观主义思想强烈,不懂得分享和考虑他人感受。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自我主义也容易导致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容易不知所措和听信他人。

2.道德观念淡薄

大多数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是非对错判断不清,对于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熟视无睹,缺乏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中的精华不去了解和学习,有的甚至嗤之以鼻。

3.思想观念混乱,缺乏信仰

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更加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过多的思想观念也容易产生混乱,无法形成一个明确信仰。现今许多大学生没有信仰、无所顾忌,容易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大学生犯罪事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一代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国家支持。高校教师应思考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新思路,更好地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1.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关系,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或者画重点应付考试,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用丰富的知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善于运用新型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教师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道德上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学习,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教授我们如何正确地分析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准确地解决问题。一切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学习理论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明辨是非、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便利作用

网络目前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便捷工具。对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高校大学生来说,网络已融入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还是休闲娱乐,网络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如何开辟网络这一新型的教学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服务,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可以建设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网站供学生交流和学习,也可上传经典著作、党章、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等,发表一些国内外热点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交流,使网络成为一种很好的交流和学习工具,而且不仅局限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和教师在线上互动,解决问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把握好这种教育方式,使网络中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内容,兼容并包各种不同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成果,努力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4.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灌输型教学,不管学生是否理解都一味地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和学生进行对等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教学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这样才能针对学生个人的思想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思想政治课程的难点和重点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接受教育,热爱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和完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传统的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流传下来了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教育素材,这些也可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方面的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6.将校园教育延伸为社会教育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同时,要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学科,只有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关系到他们今后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目前学生的思想和发展趋势,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政治状况,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只有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作者:徐巧月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朝忠.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马培孜.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0.5]25号)[Z]

第三篇: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摘要:

近年来,网络、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一系列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体系的新型媒体形态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意味着整个受众群体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的革新,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的认识与体验更加深刻,新型媒体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年轻一代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目前教育领域也不断地引进媒体教学方式,就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各类新型传播载体如交流工具微信、综合性交流平台易班等的引进,使课程的传播更加广泛与深入。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文化传播;新型载体;微信;易班

媒体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也分别代表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与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下互联网高速发展,将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从边缘推向主流,在这里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者,并可以对任何事件进行个人评论。新型媒体的这一双向互动性特点使得受众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与存在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网民数已突破4亿大关,并以每两年近1亿的速度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12月网民数量接近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达到26.2小时。高校大学生是手机网民用户中的主要群体,毫无疑问,新时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使新型传播载体在教育领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成为目前教育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微信与易班为例展开对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文化传播新型载体的研究。

一、微信对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

1.对微信的阐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继QQ之后的又一创新型交流互动应用程序,2011年1月一经推出便火爆占领市场,截至2016年6月,微信用户突破7亿。它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文字等各类信息,与传统的短信交流方式相比,更加灵活、快捷、实惠。它同时也增加了“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工作平台”等多种有趣的社交插件,使用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分享到朋友圈,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为受众带来全新的移动沟通式体验;可以通过“摇一摇”的有趣方式快速加同时在使用这一插件的人为好友,完全突破空间与距离的局限性。

2.微信对思想政治文化的创新型传播

基于微信功能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完全捕获在校学生的好奇心理,于是学生群体便首先成为微信的忠实用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微信无疑成为了良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使知识教育与娱乐互动融为一体,最终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的老师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好得多。一般而言,作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他们总会对新鲜事物充满猎奇心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厌倦与叛逆心理,尤其是思想政治类课程,课堂的氛围多数是老师在台上说个不停,而学生更多的是在台下睡觉、玩手机甚至是逃课。每到考试时间,学生会选择熬夜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发挥该课程真正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借助微信这一新型传播平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再显得呆板无味,而是充满乐趣,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广泛而有效的传播。

(1)发起群聊。这一功能与QQ建群的方式类似,但过程更为简单、灵活。用户可以随时与特定好友发起群聊,对话题展开充分讨论,在传统的课堂上,如果老师就某一问题让台下的同学谈谈自身看法,能够举手积极回答的同学微乎其微,其中最大的原因出自于学生内心对面对面交流的抵触与恐惧。而微信的群聊方式可以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如果老师想要就某一思想政治问题收集同学们的看法,只要发起群聊,学生会自然消除角色的高低和回答对与错的顾虑,更多学生会选择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看法适当鼓励与肯定。这样的教育传播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含义,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找到存在感。老师还可向学生布置思想政治相关作业等,这样他们对完成作业会更具积极性。

(2)朋友圈信息的分享。这一功能与QQ空间类似,但微信的朋友圈形式更加多样化,视频与图片等上传更加简单、快速。就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如果仅靠老师将知识与道理直接讲述给学生,学生很难领悟到现实的教育意义。老师不妨在微信上多多分享一些关于思想政治的有趣故事或视频,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进而得到其更多关注。通过感人的文字故事或视频演绎,反而能让学生沉下心来反省自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老师也会在无形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对自己的课程更感兴趣。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将此信息进行无限分享,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易班对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

1.对易班的阐述

易班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依托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在这一社区内集结了BBS、SNS、博客、微博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掌上易班等多个板块。通过该网站,各大高校辅导员、教师、学生可随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实现丰富资源的积极共享。此网站是上海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可以说是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型尝试,具有明确的受众定位,使社区话题更具针对性,不但为老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行业交流平台,更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良好学习交流机会。

2.易班对思想政治文化的创新型传播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学校、个人,都应具备开放性的学习思维理念,而不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在当下数字信息化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开放性学习与生活方式,买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网购实现;资金交易我们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快速转账或付款;阅读我们可以通过电子书实现……足不出户、省时省力似乎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典型标志。同样,学习也类似,提高英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美剧、网络在线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答案。而网络虚拟社区——易班的出现正是为高校师生互动与学习搭建了一座桥梁,最终实现足不出户、知识精通。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可主要通过易班网的以下功能得以实现。

(1)虚拟班级的设置与互动。易班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班级功能,通过这一虚拟论坛,可以使每个注册的同学找到自己所对应的班级,同时可以帮助辅导员管理整个班级的大小事务,可具体通过话题、相册、网盘等方式来实现事务的通知、开展活动、资源共享、提交作业等。易班虽说是一个虚拟班级,但对其管理都应具备现实当中的管理思维与模式,在这里大家更具平等与公平的意识。这一环节也是对学生自身思想和品德的锻炼与考验,如果多数人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遵守网站的各项规定,并自我约束,就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所以易班的虚拟班级设置在无形中为高校学生上了一门生动并具实践性的思想政治课程。

(2)个人主页的管理与完善。在个人主页当中,可以对个人资料信息进行详细设置,当然也可以随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博客、学习心得与收获。其中你的分享会得到网路的关注度,也就是“社区”榜单,使个人内心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与QQ空间所体现的功能十分类似。但关键在于它的针对性较强,主要以互相探讨、学习为主,所以这里对注册使用者的个人素质与道德具有一定的考验性,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这一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3)易班论坛。这里主要包括社区服务,如易班活动、新人专区等;大学时代,如外语学习、大学生活等;生活资讯,如流行都市、美食共享等一系列板块,在这里你总能找到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更加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与对生活的热情度,最终提高思想道德的层次与境界,只要我们多加留心,生生处处皆文化。综上所述,易班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先进性平台,解决日常学习问题的有效工具,开展各项活动的方便途径。各大院校也可根据易班的创新思路来建设适合自身的校园网站论坛,培养本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

三、总结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型的网络传播载体虽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网络优势下也存在着多处弊端。如网络信息更新的快速性极易造成信息碎片化与失真,直接扰乱学生的视听,用错误意识形态腐化青年学生的心智;将一些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偏差归结于国家意识形态问题,淡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影响他们对整个事件或某个人物的好坏判断,混淆视听。正确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载体展现其魅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本身的穿透性吸引青年人,感染青年人。网络上的一些极端化不良行为会对学生的价值道德底线造成一定的挑战。大学生正值迷茫的青春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与判断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更是网络忠实的追逐者与拥护者,所以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如“郭美美炫富”一事就曾引起不少大学生的争相模仿,更有甚者会将自己的不雅照与视频公布于网络上,受到舆论谴责。这样的行为使学生严重忽视了个人价值观与人生观,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阻碍。所以面对丰富的新媒体传播载体,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认清事物的利弊与本质;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个人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控制力,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使新型载体成为自己学习、提高的工具,而不是受其所控,失去目标、迷失自我。

作者:袁贵彬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6-01-22).

[2]马钦果.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J].青年记者,2011(23).

[3]王强,朱惠斌.论微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

[4]梁臻.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2(10).

[5]郭娜.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探讨[J].科技资讯,2014(27).

[6]严英.论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J].中国报业,2013(10)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系统管理思想,而且其在新形势下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又是对这一系统管理思想的应用。以系统管理视野,分层设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实现“塑造完整的人”的价值追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问题的提出,是新的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格局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有效性弱化问题的理性回应。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这种变化,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更要从教育目标层面做出整体谋划,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现实境遇下,运用系统管理理论的方法、观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问题,不仅能够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还能够积极引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系统分析

系统管理理论源于系统论和控制论,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最早由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弗雷蒙特•卡斯特等人提出[1]。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集各学派的优点于一身,寻求通用模式,以整体观来研究组织内部结构及其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一个组织是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与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动态的联系和作用。系统管理理论归纳了管理的整体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并以强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为重要特征,重视从整体角度研究组织,向社会提出了整体优化、合理组合、规划库存等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对于整个教育过程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其发展完善可以借鉴系统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3]。宏观上,这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子目标组成的层次复杂的整体,通常称之为总目标或根本目标;微观上,总目标分解为了若干子目标。子目标虽功能各异,但它们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凝聚、纠偏、激励”的整体功能[4]。也就是说,每个要素抑或子系统都在自己位置和维度上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但它们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主旋律而产生出的协奏曲,从这个角度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鲜明的系统属性。系统管理就是要合理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具体目标的各个击破以实现总目标的过程。系统管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目标内涵拓展、实效增强的方法论基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系统性,在系统管理理论的导向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学理论析与实践考察,切实将系统科学及系统设计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系统管理理论有利于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内涵。系统管理理论的精髓在于:任何复杂系统都是由各个要素组合而成的整体,各个部分的相对独立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环环相扣。具体而言,系统整体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各部分的综合功能。实践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合力不足,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性没有得到共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解读要体现跟随形势而变的创新思维,不断拓展目标体系的内涵。第二,系统管理理论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是指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重点等问题,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危机预警、教育质量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自觉地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别制定各子目标解决方案。这些举措的系统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新问题,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系统管理理论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际效果。在系统思维框架下,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谈心、校园活动等常规形式,而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对文化育人系统内各要素的强化、渗透、互补、重组,以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首先,建立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动员全校乃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建筑雕塑、自然景观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作为“静默的师者”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除了教师队伍,学校的工人师傅、驾驶员、宿管阿姨、食堂工作人员、清洁工也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彰显着学校的整体文化底蕴,对学生也有示范作用。从这个角度,通过组织、利益关系以及情感、文化的力量,对系统中的子系统进行调控,最终达到各子系统功能的耦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而且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系统优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现代科技的“工具理性化”态势使人类的生存空间愈来愈被“物”的世界所填充,作为主体的“人”已被无情地分解为“碎片”或“单面人”,导致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精神危机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同时,渗入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教育等领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集体主义精神、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造成冲击,一定程度上否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道德说教。作为一种“人之为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致力于人的精神生成、人性扩展以及实现人的完整性、价值性的任务。由此可见,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目标基础之上,“塑造完整的人”应当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新的诉求。目标定位应遵循从“个人”到“个人的社会化”和“成为有个性的人”、再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序列,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人”为真正关注点的人学思想[5]。现代系统管理科学中的分层目标结构告诉我们,目标是由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所构成的一个层次复杂的系统,不同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层次之间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协同共进作用最终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系统内部层次性的缺乏不仅降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操作性,广大师生都曾感到“目标过于高远、笼统、求全,而没能使其分成类别、层次、形成序列”[6]。以系统管理的视野,“塑造完整的人”的总目标应在整体与部分、同质与差异的互动关系中推进,同时糅合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兼顾广泛性与先进性,科学设计分目标。

(一)塑造“道德人”

“道德人”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体现,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具有法律意识、权利意识、道德精神并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传统政治思想教育是站在执政党、国家政权及其相应的政治原则的立场上,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历史重任。“道德人”教育则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前沿阵地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法制意识、道德自律及政治人格,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道德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应聚焦时代课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社会共识问题、宗教问题、教育国际化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按照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座谈会讲话中的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工作全过程,时刻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与坚定的政治信念,从体制机制完善、建设课程群,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塑造“知识人”

“知识人”即成熟理性而有文化内涵和专业素养,能够以独特的思想智慧促进个体生命的自我觉醒,并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克尽社会责任的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的知识人,以更好地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服务保证。在当今知识爆炸和学科林立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教学和社会服务各方面,不应仅仅让学生深入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构建某个知识框架,并进行价值观教育。根据所属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时代要求培养出能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的人,推动“自由而全面的人”与高校专业危机之间冲突的有效和解。

(三)塑造“审美人”

从古至今,“审美教育”一直是中外思想家、教育家探讨的一个思想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意向,席勒的理论也指出,现代人要通过对艺术价值的追寻,来弥补天性中已经被破坏了的完整性,同时强调政治层面的要通过人的性格的高尚化,而性格的高尚化则只能诉诸艺术和美。人是身体、理性、道德、审美、精神、灵性的整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美引善”,使人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自我生成、自我解放与自我发展,并自觉朝向对人类永恒理想与完美人格的追求。因而这一层面的目标与“塑造完整的人”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反观当前的教育实践,学校审美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工具理性主义和目的论先行,学生中间存在缺乏审美认识、对此关注不够、缺乏对于生活之美与尊严的追求和培育。这三个层面的目标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并内在生成由低级到高级的序列,共同构成了纵向互联、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目标系统———以传递道德知识、价值准则为手段的“道德人”培养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内化与调节的动力;个人全面发展也不只是依靠专业知识的掌握,因为一个人如果仅仅具有理性思维方面的能力往往会引起心灵另一部分能力(能产生高级意志状态那一部分能力)的衰退;而塑造完整人格的质量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的综合作用有关,审美活动将是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层次性是系统的重要属性,正是这个属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存在塑造“道德人”、“知识人”与“审美人”三个层次的目标,这一目标系统中诸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从外部约束到内心自觉、从行为到理念、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结构。只有准确把握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联,运用系统的整体性和集合性原理,发挥整体合力,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应特别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层次性原则,否则会在其总体运行中出现紊乱和无序,使各种教育力量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相互抵消,出现总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的情况。

作者:蔡磊 赵丁海 乔学斌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维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

[2]杨柯.系统管理理论大师:卡斯特[J].管理学家,2007(10):16-18.

[3]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04.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2-18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94.

[6]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214.

第五篇:新媒体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

每种新事物的诞生,都会带来相应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既给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合理正确地运用新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路径分析

一、引言

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具活力同时也是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阶段。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高校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很快,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做的不好,很可能影响学生以及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者,可是自从中国高校扩招以来,辅导员的数量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成比例关系。虽然学生越来越多,可是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1]另外高校对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不够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呆板与机械。有些高校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敬业精神,另外现在的教育环境相比以前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太大提高。[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思考

时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毫不夸张地讲追求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科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可能,但是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评价标准、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上的困境。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依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放在首位,如果不关注时效性,只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任务,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做不好。

四、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网站等为代表,这些工具和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优势,它的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所以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虽然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欢迎,也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它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

第一,创新性使用新媒体工具。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开阔思路,养成使用新媒体工具的习惯。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如班级、团委、学生会、学院、学校等组织可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展开讨论,定时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趣和有用的。

第二,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高校辅导员在利用新媒体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高校辅导员只要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监控的日常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新媒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新媒体行为就可以了。辅导员一旦发现对网络中的一些有害信息,要及时进行“消毒”工作,强化正面引导。通过谈话等形式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在高校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媒体环境,营造一个完备的新媒体监管的体系。同时,大学生要提高新媒体自律意识,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强调大学生自己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大学生参与进来,才能使辅导员的教育更加有效。

第三,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创新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培养一支既具有了解学生思想、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了解新媒体的使用规律,又熟悉掌握新媒体传播特点、熟练掌握新媒体使用技能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要对思政工作者相关培训,同高校辅导员也要积极提高自身更方面的素质。双管齐下,高校建立这种高素质队伍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意义重大。

第四,发挥大学生优秀代表的号召力。大学生一般都有崇拜精神,所以学校可以从学生选拔和培养出骨干分子,充分发挥他们在现实生活与新媒体环境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大学中的“偶像”。大学生偶像要树立大局意识,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和严谨科学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领航人”,投入新媒体的引导工作中去。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这种机制下,越来充分发挥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自我管理、自我开发的功能,同时这种方式与校方的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也间接地强化了校方管理的权威性和公平。

五、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及时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时效性。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抓住现实中的争论焦点,充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学校在注重实质内容的掌握外,也要注重这些教育内容表现形式的形象性、新颖性、使思政教育更具人情味、亲和力,从而增强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枯燥的、单一的形式向生动的、有用的方向转变。

作者:白文正 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陈木龙.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求实,2011(2).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研究

[摘要]

思政的网络化是社会的网络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论教育的网络化,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网络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已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实现高校思政的网络化的理论依据,在于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域,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中缺场,必然危机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比照现实世界思政教育体系,建立和健全网络世界的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理论;机制;保障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推动人类进入网络化社会,网络世界已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社会的网络化要求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相应的网络化,这已经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据201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6年6月,在我国7.1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25.1%;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在这一青年网民群体中,各类高校学生显然占据较大的部分,而且他们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也是当下和将来我国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承载者。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许多高校成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门队伍,偏重于实践教育、案例教学,利用网站、微博、微信、Mooc等平台把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对利用网络来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在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其效果有限。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整个国家的意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理论依据

(一)思政的网络化是社会的网络化以及教育的网络化的必备内容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生存和交往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以及交往规则及价值格局等都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刻冲击,社会网络化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网络开放,隐匿,自由,虚拟等特点使得网络空间除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充斥着各种暴力,色情,反动等垃圾信息,危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因此健全网络世界的思政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在网络空间里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御暴力、色情、危害社会政治稳定等信息。

(二)网络世界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域

当今社会的竞争已经从现实世界日益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世界各国都开始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也就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争夺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空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在互联网领域宣传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以在无形中摧毁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由于网络本身自由开放的性质,无法控制和管理的特点为西方各国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因此网络世界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场域。浩海如烟的网络信息增加了国民明辨真伪,善恶的难度,并且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所以抢占网络空间领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作为青年网络群体精英的高校学生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承载者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是时代的轿子,走在时代的前沿,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开拓创新。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突出,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为祖国建设奋斗做贡献的决心和勇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意识形态竞争中始终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有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具体机制

(一)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主体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的承担者,客体是主题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指向对象。”[4]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被教育者是客体,而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虚拟的世界里,教师的主体地位弱化,出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的趋势。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首先我们要高扬以教师为代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主体性强弱决定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主体地位提高,积极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平等互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网络传输教育信息,学生及时对教育信息做出反馈,这样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二)全面涵盖高校思政网络化的教育对象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现网络现代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网络化的必然要求。网络的出现打破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阻隔之墙,使得高校与社会链接更加紧密。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凝聚社会力量,构建校内校外共同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相互合作的作用。形成一个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的全面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的充分网络化

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负面和西化意识形态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指明方向,所以我们要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网络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网络化。利用校园红色网站,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新形式上传到网络空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优秀事例,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行。

(四)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组织方式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需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深厚,计算机能力水平高的队伍。着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教师队伍,兼职辅助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实现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与专业网络管理员通力合作的组织形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紧密结合,推动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五)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方式和手段

构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首先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责,定期开展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培训。其次支持学生管理网站,引导学生使用网站。利用校园网站,微信等手机客户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言论,在互动交流中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同时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参与校园网的维护和建设工作,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六)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评估和反馈。

高校建设网站比较容易,而使网站蓬勃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推动网络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将宣传,引导,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高校网站管理者要鼓励学生对网络运行建言献策,并定期总结校园网站、微博、微信、BBS等平台上的信息,及时回复反馈学生及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高校要引入考核激励制,定期对校园网站进行评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以促进校园网络更好的发展。

三、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保障

(一)加强高校计算机设施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高校加强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高校教务机构应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配备计算机和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随时随地的了解最新讯息和学生的网络状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除此之外,高校应积极安装监控系统软件,防止各种有害和反动信息进校园。高校通过对信息源的控制,让大学生浏览健康的网络信息。

(二)积极开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内容

虽然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大多网站内容单一,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思想政治主题网站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主体思想为主线;大力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时上传国家重大热点政治时讯,将课堂搬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社区讨论,聊天群,微信留言讨论解惑。

(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资金投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资金投入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引进,思想政治专题网站的维护以及网站的推送宣传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高校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来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参与到网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中,形成依靠学生建设网站,支持学生管理网站,指导学生使用网站的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管理网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在学校网站上开展理论宣传和学生互动沟通,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四)定期开展教师网络教育的技术培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力量,而教师更是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建立健全网络世界思政教育体系就必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计算机技术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高校思政教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十分丰富,但对于网络的运用十分的生疏,因此高校要定期聘请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思政教育教师可以熟悉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有能力单独解决各种基础网络教学问题;也能够不断丰富思政网站内容,使的网站更加生动有趣,更具系统化,规范化。

(五)打破时空界限,创新学习方式

建立系统的网络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打破传统思政课上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时间界限,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保证。大学教学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教学模式,大学生仅仅学习教师上课所讲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建立健全网络世界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解答疑问。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世界没有时间的限制,网络学习是一种新的符合时展的新模式,也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学习保证。

作者:王康盈 姚伟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丽霞,李雪飞,王爱华.浅析中央四代领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阐述[J].青年文学家,2009(2),47.

[2]彭伟,李刚.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3]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11.

[4]黄一玲,焦连志.网络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2(4)

[5]陈少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1.

第七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摘要: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在当今多元化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之下,政治思想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等,加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滞后和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造成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分管理者因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路径和对策,是当下紧迫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建设路径;对策

新时期我国科技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深水区,世界趋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都给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代以九零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前卫,主体意识增强,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由于不能与时俱进,管理思想严重落伍,管理水平落后于时代变迁,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严重滞后。还因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缺乏思想沟通与交流,不了解当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从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和管理队伍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工作实效等方面的建设,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在新时期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管理者的思想政治信念不坚定、政治立场容易动摇、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水平过低等。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环境影响,腐败现象也开始滋生慢长,如收受部分学生财物导致各种奖学金分配不公,学生敢怒不敢言,这种现象甚至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形象。现行高校干部人事制度也有很大缺陷,如用人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一些贪污腐化干部任人唯亲导致的优秀人才无法进入管理队伍。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思政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但问题依然存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还缺乏整体性的科学规划。近年来高校都在选拔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担当起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他们学历层次高、教学业务强、思维敏锐、具有开拓精神,但是他们往往容易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与科研上,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上松懈,再加上他们缺乏明晰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思路,所以管理工作不到位。其次,管理工作存在效率与效果不兼容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过于简单化和注重短期管理效果,行政化的量化管理忽视了管理质量和长效性,同时还难以顾全管理效率。第三、整体作战能力与承载任务不相协调,从个体管理者来看,管理者的素质和肩负的责任不相适应,有的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管理知识经验,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意识不强,工作方式方法不对头,组织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第四、管理缺乏人文关怀和科学的运行机制。领导者往往以管理者和负责人自居,教师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转换层,学生处于被严格管理的位置,因而严重缺乏人文关怀。由于管理没能进入高校管理工作的主干道,所以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好坏一个样,缺乏激励机制。还有思政教育管理的集权过于集中和管理缺乏抓手,从而导致管理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正面形象有待提高;管理队伍培育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步伐。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路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政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依靠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这个客体,搞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归宿,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指导思想。首先,要强化尊重意识,尊重建设主体学生、尊重建设客体管理者,获得别人尊重是一种心理高层次的需求,获得别人的关爱与尊重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归宿感、幸福感和愉悦感,这样才会大大促进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尊重意识有助于广大管理教师客体心理认同感和个性的正向发展,作为领导者要尊重管理者的人格和权利,虚心接受他们提出来的建议、要求与建设措施。引导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队伍建设各项决策、决议和执行等各项工作,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保障他们的正当权利。其次,还要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来说,不仅仅是管理者,更多的是服务者,管理过程中注重育人。只有不断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才能让管理客体感受到管理队伍建设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而主动接受任务和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最后还要树立柔性管理理念,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柔性管理,可以化解更多的师生矛盾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和原则,密切关注管理客体的心理品质、思想动向、性格特征等个体情况,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文化建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更加卓有成效。

2、科学理论指导途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研究成果、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率,促进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首先是系统论的科学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管理功能的发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与外部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学生组织工作管理、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构成了统一整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坚持系统性准则。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1、统筹兼顾专职、兼职、后备多维力量,以加强管理队伍组织结构。作为高校应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需求,组织系统内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根据高校发展现状各目标,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和任务,有意识地调配人员和资源并合理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科学设计与优化。按照教育管理组织设计的完整统一、分级管理、权责一致和精干高效四大基本原则,在组织结构上统筹兼顾专职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和后备管理人员等多维力量,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这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性和需求迅速扩大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力量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高校除了一些专职管理人员之外还应该适当聘请兼职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可以来源于高校退休教师。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管理体制。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党务、政府、社会、专家、从业者多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实现各部门明确职责,一岗两责制度,从不同角度搞好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抓好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意识。在制定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确立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实行党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统一领导,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领导,这是建设队伍的关键。其次要发挥校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坚持校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学校行政管理的全面负者制,充分发挥校长的指挥作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作为校长应该全面负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素质,积极抓好管理者的业务进修工作,以提高其业务素质。校本教研主要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展开讨论,研究对策。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之一。集体备课的目的主要是让老师们共享资源,就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做一些共同探讨和研究,最后设计出较好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展开的。横向就是教同一门课程的老师们一起备课,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本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纵向集体备课就是同一专业的老师在一起备课,研究课程中有重复和联系的内容。以便老师之间互相配合。确定什么内容由哪位教师加强,哪部分内容在什么课上略去,而在另一门课上加强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在新时期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管理,也有利于思政管理队伍管理质量的提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大力促进高校整体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步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走上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铺路搭桥。

作者:郎彩虹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顾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1).

[3]熊丽娜.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J].前沿,2012,(8).

[4]王静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J].民族论坛,2011,(7).

第八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实践

【摘要】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日渐加快,我国也逐渐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并且接受着通常只会浏览满足自身需求和利益的信息。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乐观,许多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逐渐失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产生厌倦,甚至于产生抵触的情绪。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制定,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且能够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理论;实践

所谓的可接受性,主要指的是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后而产生的智能化反应的现象,也就是说智能化生物能够将所接收到的外部信息通过感官器官传达给大脑的神经系统,然后这些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经过处理储存下来,并利用一定的形式反馈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接受性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其进行准确的认识、理解与落实,便能够将思想政治的作用和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使其理论能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1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具体因素

1.1教育者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具有非常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有着明确的活动状况。同时,教育者作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传授者,必须要有足够强烈的思想政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1.2受教育者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要致力于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而努力,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还要做到对教育者的绝对尊重。高校只有对受教育者的地位足够的重视,使其主体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顺利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3教育内容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者将有关思想政治的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作用。因此,其教育内容要具备一定的可接受性,并且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政治价值,即通过接受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1.4教育环境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其教育环境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对教育者的引导,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高校只有保证教育环境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教育的目的,可接受性才能具备。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实践

2.1不断提高教育者的基本素养

教育者基本素养的不断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育者基本素养的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

2.2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一方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要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并且能够根据受教育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从最根本上帮助学生接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

2.3不断优化教育内容

实现对教育内容的不断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将人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反映出来。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十分的明确,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与补充,使其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有序开展,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2.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显然,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将十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现如今,高校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并且不断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3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社会的具体要求制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十分的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当代大学生进行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基本思想政治道德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营造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其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综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当代的大学生,并且通过运用一定的情感陶冶法来逐渐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本文通过简单的论述可接受性的基本内涵,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具体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充分的思考,从不断提高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以及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作者:董伯文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一凡.基于可接受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陈立军,何国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理论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3,03:14~17.

[3]李镜,孙旭生.可接受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研究[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2012:5.

[4]李金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理论与实践[J].神州,2014,14:133.

第九篇: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要]

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软件(APP)强势崛起,新媒体技术也随之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该项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隐形”教育显得非常必要,使得发挥其隐形教育的强大功能也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大成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1]。如今大学生主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大学生获取现代资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渠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想要培育杰出的人才,就得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因此,如何通过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高校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一、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对于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学者认为:“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为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的目的。”[2]不同的学者对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的观点,但整体而言,“所谓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潜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它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而是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形式”让受教育者沉浸在教育的氛围当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是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作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双重特点,也有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信息存储时间长、全方位开放等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和优势,新媒体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快速高效的网络环境迎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进而催生了大学生做事情讲效率的观念。其次,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符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强化了学生使用新媒体作为求知工具的意愿,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品质。再次,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潜移默化的提醒着同学们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加快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看到新媒体有着强大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不可轻视其带来的巨大挑战和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工作系统,优化网络运行的监督机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各项功能,是进一步做好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障。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状,也改变了高校教书育人的环境和工作模式,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大的隐形育人功能,创建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环境是大势所趋。

(一)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管理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应强化现代化网络教育意识,同时对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有整体性的理解和认知,并应具备良好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教师管理队伍应责任明确、分工清楚,在各自岗位上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具体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各位教师应适时掌握新媒体的发展动态,了解网民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最终运用网络语言,以引导、启发、熏陶等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引领,使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所欣赏、喜欢和接受。

(二)建立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教育系统

通过建立新型网络系统,全方位开发新媒体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新媒体这一载体传送到学生中间。要设计好这一立体化的新媒体教育系统,需从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完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巧妙开发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板块,使同学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的运用中来。同时,将生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潜隐在网站的日常使用中,使大学生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熏陶,获得教育。第二,注重新媒体的普及,开辟手机作为新媒体的育人途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运用手机上网获得资讯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因此,建立各层面的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关注有益于身心成长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创建有教育意义且能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型新媒体十分关键。第三,加强各类新媒体资源的宣传和利用。通过考察研究,了解点击率和使用率较高的网站以及各类手机软件,挖掘其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链接和推广宣传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关注,使大家能在使用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感悟和道德的提升。

(三)深入研究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与创新新媒体教育的方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育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而且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通过加强监管和制定法规等方式优化了网络环境,开辟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新媒体育人道路。大学生能够快速地吸收新媒体带来的正能量,整体思想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如果把握不好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使飞速发展中的新媒体技术超越了高校教育的可控范围,就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因此,开展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模式,使新媒体成为行之有效的育人载体和工具。

(四)重视校园新媒体监管与网络法制教育建设

新媒体发展至今,各种各样的新媒体通讯和门户网站快速发展,如今网站和手机APP软件更是五花八门,不仅有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网站和软件,还包括一些赌博、情色等违法网站和软件。但是,由于国家的正确舆论导向,加上强有力的新媒体监管和法制建设,使得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大都是正面、积极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认知的提高。但由于新媒体传播快、范围广,而且技术手段多样化,使得一些消极、错误、负面的思想和言论依然能够传播。在如此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尚未踏入社会,心智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从而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进行校园新媒体监管和实施网络法制教育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各高校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引导广大学生文明上网。目前由于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教师真正投入到新媒体教育和监管的时间并不多,难以创建出有效的教育监管系统,因此,扩充这支队伍的力量是做好新媒体教育和监管的前提和基础。现在,许多高校都会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媒体推广等活动加强大学生文明上网、守法上网的教育。这样不但能教育学生在运用新媒体时注意道德原则以及必要的法制观念认知,还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学生加入到新媒体监管和教育的行列中来。高校里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责任意识,经过学校的不断强化教育,这些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大大增强,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一些优秀特质。学校可以通过这部分学生随时掌握校园新媒体的动态,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违法言论、错误观点以及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最终形成一种自学自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做好新媒体监管和网络法制教育是实施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障。而要真正开展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以及教师的统筹监管以及教育引导以外,更需要大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合力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邓经华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

[2]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第十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创新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文章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表现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统一共同体中连绵不断文明史积淀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精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这充分表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在社会急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大学生面临更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选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撞击,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出现某种偏差,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式微。

一、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表现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态度

一是忽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在社会急速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实际和个人化。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习得对自身发展的作用,而认为传统的文化知识对他们日后事业的发展没有帮助[2]。二是漠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涉猎。在大众传媒日益世俗化的今天,有目的地阅读是涉猎优秀传统文化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据一些高校调查发现,“只有30%的大学生主要靠书籍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甚至在其读书生涯中有13%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古代经典著作[3]。三是轻视相关传统文化课程。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内容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大学课程中非文科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大学语文教学及各类文化知识讲座。但在面对这类知识学习时,很多学生关注的是能否顺利拿到学分而非真正知识的掌握。在对大学生“喜欢通过哪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中显示,“听相关课程”只占到“9.4%”[4]。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成因分析

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近现代时期,伴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衰败,西方社会以其强大的自身影响力占据发达经济和生活方式的话语权。以美欧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兜售符合其自身国家利益的文化行为、文化价值,在中西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中,西方文化对放眼看世界,注重汲取多方知识的大学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强大冲击力。二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制约。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热衷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追赶世界发展潮流以及产生的思想文化模式,而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生发的土壤则无暇回顾,或对传统文化成果保持着一种固有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三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被割裂。教育教学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应贯穿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但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成效凸显,而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等方面的长效培育则显得利益不足。从而导致大学教育内容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无法形成系统,被散落在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课等课程体系中。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匮乏。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更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内容与自身价值之间的取舍关系及乐活的人生方式。大众媒体为适应普遍的价值取向过度宣扬经济财富、娱乐生活等内容,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展示在每天大众海量接受信息中则寥寥无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但在社会转型期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弊端更为显见,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被逐渐边缘化,丧失了其应有的教化育人作用,使得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意识形态斗争时无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思想给养。一是知识教育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贡献。知识教育的霸主地位使大学生对科技力量对人及社会的促进作用感同身受。故大学生在对科技力量顶礼膜拜的同时会使自己陷入有知识无思想,有技能无文化的境地。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思想意义的忽略阻碍价值判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在爱国传统、道德情操、品德修养等多方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自上而下灌输式的宏大政治教育忽视传统文化散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的文化体验,从而使学生忽视从个人修养等方面加强思想品质的建设和提高。三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衡量标准的失范限制教育选择。高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更多以量化方式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而德育的考察很难以定量方式呈现个人内心世界的状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磨砺和传承来奠定个人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来检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和个人自然更多选择更快带来经济效益的应用型知识,从而制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阻碍其价值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由于教育者的认识度及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度不高,使得高校未能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机制,即使偶有开展但实际效果却不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占据统治地位,文化教育逐渐由中心向边缘退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文化教育的知识传授和精神培养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不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奉行社会政治本位。以政治境界统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政治主导意识的传播,忽视对大学生立志、立德的人格关注,重视政治理论对象、概念、逻辑的建构和学习,忽视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辨别能力的培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解释力不强。在传授方式上,重视显性教育效果,忽视隐性教育效果。教育者试图通过课堂讲授及试卷考核等方式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和观念,但实质则窄化教学范围,削弱教学吸引力,使教学沦为专业课程的附庸。在功能判断上,重视理论教学,忽视社会生活。教学中一种承袭传统之教的做法是继续政治研判的标尺裁判一切言行,回避丰富多样的社会现实,其意识形态收效就会大打折扣。[5]如果不能解决学生面对多样性社会生活时的人生困惑和疑问,思想政治教育的退场和沉默则会成为必然。在角色定位上,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实践。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成为教学客体。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无法与自身实际体验相结合,无法在社会实践叙事中重构自我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资源整合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功能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高校各学科之间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及高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教育资源缺乏整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不能很好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旅游等丰厚资源,导致教育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四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如不能从理论高度给予学生面临困难的实际指导,则思想工作难以奏效。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策略

社会生活的发展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革除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重视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不仅囿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信念执着之才,还应着力完成对兼有丰富内心情感、独立人格尊严和蓬勃生命力之全人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要“育政”与“育德”合一,使学生能够明白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的重要性。

2.加强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历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立足点。学校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运用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发挥精神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借鉴,为民族复兴构筑强大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动力。

3.建构文化自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不仅包括教育和意识形态功能,还应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后付诸具体的行动行为。在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构建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是全方面的、架构性的,使学生个体在教育中对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给予正确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加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国观。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民族的各个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虽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以统一、稳定、发展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从儒家思想对“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描写到历朝历代爱国主义经典诗文的涌现,以系统化和鲜明化的特征感染、激励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挚爱之情。

2.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培养大学生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认知。通过公民教育、法律教育、文化教育等内容引导、修正大学生在维护法律道德、彰显公平公正、追求民主自由等方面的社会行为。

3.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帮助学生客观认识生活在社会习惯和社会传统之中的现实境况。只有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近代以来社会发展脉络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明确奋斗的政治方向。

4.加强文化艺术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在鉴赏的基础上实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审美标准。

5.加强传统文化中情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说理方式。儒家核心“仁”思想即是爱人的思想,是对亲情人伦的热爱,是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热爱。营造有爱、和谐的教育氛围,打破大学生自私、冷漠的情感痼疾,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1.重视教育过程的隐性化。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深藏在典籍纸堆中,还通过伦理道德、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浸润着中国人的情感、思维、行为诸多方面。每个中国人既是传统文化的塑造者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借鉴隐性教育持久和深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也是关乎思维惯习、行为养成和价值信念的传导,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所启迪的是思想政治道德的智慧,所习得的是知识论与方法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7]。

2.重视教育过程的内省化。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向内的扩充性。将内省化的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相结合,通过内心的自我感悟追寻精神世界的自我超越与自由,建立强大、丰富、完美的个人精神世界。

3.重视教育过程的知行合一。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仅是习得真理性知识而是如何提升道德素养、塑造高尚人格。在内化为自身思想同时更需外化为身体力行的实践中。通过行动的自觉超越自身思想的局限,在实践中体验理想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四)搭建多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加强家庭基础教育。古人重视家庭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家庭影响同国家兴衰放在同等地位。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中第一堂课,家长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格对子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

2.加强学校主阵地教育。古代先哲重视教化的作用,将学校教育作为“明人伦”地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学校第一课堂主渠道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班(团)会、人文讲座、学生社团、现代媒介等途径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价值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另外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通过入党仪式、庆典活动、校史展览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道德、个人品德等融于寓教于乐中。

3.加强社会教育系统建构。古人认为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政府职能的调控,社会企事业团体的配合,积极营造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的社会风气。

(五)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必须建构以人为本的导向机制。这要求构筑以学生为本体的有效评价机制,设置面向学生课程的指导机构并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评判更是个人内化为德行外化为行为的真实体现,它无法短期内通过定量分析来获得。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激发其自身自我建构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判的能力。其次是增设面向学生课程的文化指导机构。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编写贴近本校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关于思想、情感、行为等问题,兼容并包的教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并检测其实际效果。最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理论视野和授课技能,将优秀文化成果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意。

作者:谢莉莉 窦淑媛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96.

[2]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广东10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6).

[4]石书臣,张杰.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