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范例

会计专业毕业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1

1专业课程体系混乱

专业课程体系是反映一个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最能体现一个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内容。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混乱,原因主要是传统会计与新技术下会计的冲突。传统会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具有较为完整、条理清晰的课程体系,但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高职会计人员在没有完全弄清新技术对会计影响的情况下,贸然进行课程体系的改建,造成在打破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没有建立起新技术下的会计课程体系建设,在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走访过程中,当问到为什么要设某门课程时,大多数回答是为了体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要求,但是课程的内容又与新技术没有多少关系,说白了就是为了给别人看。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既没有合理的会计逻辑性,也没有完全体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课程内容上文不对题

经过走访调研,在了解多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情况后发现,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为了招生等各种原因,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名称千奇百怪、内容五花八门,就像马戏团的小丑,为了博取别人的高兴,而失去了教育的本身。就像有的设置了《电子核算与电子支付》,根本没有相应的实验室的配备,老师私下告诉我说这门课就是在上《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还有的学校为了体现自己跟上了会计改革的步伐,完成了核算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课程名称乱加管理、分析等字眼。把《成本会计》改成《成本会计分析与预测》,而上课内容一点没变,教材还是原来的教材、课件还是原来的课件、线上课程就是改了个名字。

3教材建设上没有特色

高职会计专业在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设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在教材建设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体现了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但教材的同质性比较高,特色不够明显,特别在体现服务区域性经济方面没有专门的教材。高职教育有个较大的功能是服务区域性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术、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但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校高职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都是全国通用的教材,个别有自己老师编写的教材,也多体现出同类教材的同质性,没能体现地方经济的特色。

4实验室建设没有体现综合性、新技术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配套建设,在软件建设的基础上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建设。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还停留在过去的会计手工、计算机+软件的模式,没有仿真型的实验室,没有体现综合性的生产实训条件,更没有体现出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等新技术要求的实训条件。

5教师队伍老化,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最普遍、最古老的专业。教师在同其他专业相比,平均年龄最大,知识相对陈旧。由于大多年龄在50岁左右,创新、创造能力相对不足,但由于教师人数的限制,又无法大规模补充新人。造成教师队伍老化,进取心不足。

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比较单一,有的还停留在一本书、一根粉笔和一杯茶的教学状况。还有的就是通过课件照本宣读,只是把教材的内容搬到了课件上。7学校其他部门配合不力课程建设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大多数高职院校部门之间还没有这样的配合意识,还停留在“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状况,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举步维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课程体系要有逻辑性,课程内容要结合会计原理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协调安排,其他部门要通力配合。而以上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既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有老师自身的问题,也有其他部门配合不力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好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8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高职会计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传统会计的课程建设方面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是比较规范的。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会计专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原来侧重于核算的大量重复工作已经逐渐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所替代,而这部分内容正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简单地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直接替代这部分的内容,而是要考虑直接去掉会计核算之后学生怎么来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怎么融入会计专业,而不是直接增加进去新技术的知识,那样就不是会计专业了,那就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了。所以经过调研,我认为高职会计专业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像本科院校现在的形式,向管理会计转型。高职会计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不能丢,这是高职会计的根本。要懂一些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财政税务知识,扩大就业面。

9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任何工作要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组织保障工作是不能少的。要做好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应该建立以主管教学院长挂帅,教务处牵头,人事处配合,二级学院、专业及其他部门协调完成。主管院长做好协调学校各方,配置学校资源的工作。教务处要做好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专业共同的要求,保证课程建设的统一性。人事处要保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奖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二级学院和专业主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在教务处制定的框架范围内根据专业特点来完成课程建设工作。其他部门做好本部门对接的工作。

10如何发挥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2019年教育部提出“三教改革”之一就是教师,教师解决了教学工作中谁来教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内容,如何发挥教师的课程建设积极性,是首要解决问题。人都是需要鼓励的,需要被认可的,特别教师对于职称的渴望是最直接的刚性需求,人事处在职称评定上制定条件时侧重于课程建设,在待遇上做到多劳多得,激励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

11解决好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问题

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看似三个问题,其实是三体一元。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在的教材建设已经不仅仅限于编写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和一套PPT课件。而是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等融于教材建设,相当于国外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包,包含了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资料、资源。所以说如何组织教师编写既符合会计原则、应用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又能完美融合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能较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立体化教材,是当务之急。

12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下实验室建设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2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1+X证书制度弥补以学分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考核中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级,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会计行业对专业技术有着较高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又给传统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高职院校要想增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就必须要从深化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培养入手。基于1+X证书制度做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与产业需求不一致。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培养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毕业生职业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对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一致,无法形成无缝对接。第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部分会计专业教师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三,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很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缺乏实践岗位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理论层面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互脱离,双师型教师队伍配置严重落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结构不够合理,中、高级职称占比相对较低,初级职称占比相对较高,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水平有待提高。

21+X证书制度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其主要过程是积累、认证并转换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中体现出的学习成果,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的无缝衔接与有机融合。通过此培养模式,能够进一步夯实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与应用,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1+X证书制度的关注重点在于有机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在于紧密结合专业学科教学与职业技能标准,使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1+X证书制度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日常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即获得岗位胜任能力的有效证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基于1+X证书制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准确捕捉市场发展态势,决定了1+X证书制度本身是一个动态化的可变动指标,以此为基础搭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满足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学资源,推动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发展。

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改革并优化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重点强调会计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等级证书,并以此为基础完善课程设置。例如,可添加一些以实训操作为主体的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及电子仿真系统实训课程,为会计专业学生模拟一个相对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实务。同时,将会计师职称证书、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等,作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衡量标准,为技能设置一定的学科分数,使会计专业学生认识到专业学分考核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更好地落实1+X证书制度,打造更加丰富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升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会计教师应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课堂、在线开放平台等教学助手,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引进企业新技术,做好校企资源的共享共建,全面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学资源,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改变传统的考评方法,转变为平时评价、过程评价、总结评价的考核模式,按照2:3:5的比例进行分配,优化人才培养考评体系。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可以派缺乏实践岗位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其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并将挂职实践情况、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情况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并丰富教学经验。针对初级职称占比相对较高的问题,可采取前辈带教的模式,让资历更深的前辈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帮助其早日完成职称晋级,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4结语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3

1.选题依据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是按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安排部分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课课时数所占比重较少。②忽视知识应用,学校教学与工作岗位衔接性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③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④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当前,高职会计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等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多,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着失去市场的危险。同时,在知识经济年代,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法进行更新的研究创新。本文立足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实际,以教学效益的提高为中心,提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效益研究”这个课题。以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摸索有效教学方法;求新的实验与实践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等为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价值

①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面貌,提高了教学的效益。使得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真实的发展。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力图把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题研究情况介绍

1.学校及课题组简介

本校是国家高职高专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为精品建设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教研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讲师/会计师)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人。其中1位为省级学科带头人。近年来,课题组成员开发校本教材3本,公开共10余篇,并参与了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注重教研教改工作,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制定了规章制度,重视对教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和力量支持。在经费预算中列有专项教研经费,且逐年增加,并按照示范性学校和精品专业建设要求保障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同时,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在专业技术上给我们以大力的支持。制定并实行下列各项课题研究制度:例会制。每学期召开至少3次课题组工作会议。听课研讨制。每月轮流听2节课题组内研讨课,课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进行研讨。奖励制度。课题组根据各成员的表现积极向学校推荐科研先进个人,并给予奖励。

2.研究过程与方法简介

通过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方法,做好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计划制定与分工研究工作。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社会需求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析高职专科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及效果。制定高职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与培训、考核的方案;从业资格证考核培训方案。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开始实施,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效果。创新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方案、学生手工会计核算技能训练方案、高职专科会计专业学生电算化技能训练方案。制定高职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考核方案。

三、调查研究情况分析

1.社会问卷情况

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25份,问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问卷对象为周边企业,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单位等,涉及的人员有单位领导、企业财务负责人、往年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等。其中在收回的问卷中,单位负责人35人,财务部门负责人40人,毕业生36人,其他为一些与财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人员。从调查问卷的情况看:社会各界领导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评价主要集中在工作态度评价方面,他们认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是正面的,满意度高达95%。对他们工作态度感到不满意的领导只有2位,主要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的两位会计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纪律遵守不够严格,这两个单位都是事业单位,会计都是女同志,这可能与其家庭以及单位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关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员业务水平,领导基本上是认可的。财务管理负责人对于问题的看法与单位领导有所差别,他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多年来的业务水平基本上合格,但是个别人不善于学习,业务水平跟不上现代会计管理工作要求。他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人员工作满意度为91%,业务满意度为86%。他们对于高职院校会计的学习能力满意度不高,仅有65.3%。会计管理负责人对于会计的实际工作了解较多,但是容易受个人关系的影响,所以结论要辩证对待。高职院校往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工作满意度较高,达到94%;他们对于自己目前的福利水平也比较满意,社会尊重感也较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较高。反映毕业生的自信程度。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高职会计毕业生普遍反映:他们的会计知识主要是在实践工作中积累出来的,高职毕业初期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在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当中,有57%的人员在10年内走上了单位财务负责人之一的岗位。从会计管理与工作人员对高职会计专业实习生的评价来看,超过80%的人员认为高职学生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处理难题的能力非常差。从其他人员的调查来看,他们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不如以上几类,满意度低于75%。大公司大单位对于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他们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员满意度不如其他中小企业与中小事业单位。可见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与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层次上存在差异。

2.学生问卷情况

针对本校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分布在一二三年级,收回300份,全部到位。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数据统计呈现如下特点:在对会计专业前景目标上看,89%的学生对专业本身的信心是足的,他们认为只要认真学习,会计专业未来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对于未来的收入,很多学生给自己定位的5000元以上比较普遍,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希望达到15000-30000的高薪。在专业发展趋向上,学生在会计资格考证上的积极性非常高,88%以上学生在积极筹备考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学生对于实践实习活动的机会非常重视,24%的学生利用过假期自我安排实习活动,可见学生意识到实践活动对于专业的重要作用,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够迅速与社会需要接轨,把就业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在“你认为会计行业是否一定要做适当的假账”问题上,58%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做一些违规的账务,反映思想教育的缺失。在自我学习上,学生普遍反映自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安排下学习,进行自我学习的学生人数只有41%不到,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听讲的学生人数65%以上,能够发言或者讨论问题、质疑问题、发现问题的学生只有11%。自主选择一些相关书籍进行学习的学生只有4%多一点。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在对学校的教学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满意度较低,7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让人“提不起兴趣”,66%的教师教学中不善于组织学生活动,10.5%的教师从来在课堂教学中不举例实例说明问题,34%的学生反映自己经常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内容,25%的学生怀疑所学的这些课程对未来就业帮助不大。在教学建议上,学生100%要求教师能够改革课堂教学,91%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不要“一言堂”。学生97%希望学校能够加大实习或者实验活动内容,减少理论课程的课时。98%的学生希望能够经常到各单位学习,跟随专业会计了解社会实际知识。

3.教学调查情况

通过对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控,教学资料监控以及课时计划等的分析。发现会计专业的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重视集体智慧的融合。教师基本上都是“各扫门前雪”,教师的教改意识不强,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尤其是理论课程的教师,与实践活动严重脱节。思想品德等公共课的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发展与知识素养的积累。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功利性过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的教学模式改革在30%左右的教师中开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没有形成气候,学校的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工作跟不上课改的需要,课改还是局限在学校口号、个人行为的层次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实践活动开展不足,学生与教师都感到实习的机会与系统性不强,需要加强。但是因为客观原因如单位落实,经费保障,课时计划等,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

传统的会计教学工作一直缺乏客观的调查分析,是关起门来教书。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为进行改革优化提供了依据: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同度,社会声誉良好。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学习与社会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无法直接从事会计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在社会中再学习才能够适应需要。这意味着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实际上距离社会发展差距很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急功近利现象严重。不重视公共课的学习、实践活动得不到满足、思想教育不到位,终身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与社会需要存在的差距在于学校课程体系落后,理论课程大于实践课程,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可见学校应该改革教学目标,挑战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重视公共课教学的实效性。学校教学模式落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意识不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学校的教学管理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课程计划与设置不科学,实践活动安排少,层次低。教学评价体系陈旧,不利于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学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教科研能力与改革能力,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

2.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思路

对高职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对会计专业教学的计划、培训考核的方案、从业资格证考核培训方案等进行重新分析研究,创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比例。加强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使学生在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就能获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依据,构建体现会计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其次,课程设置体现特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应按照地区、行业或企业的特点,根据社会要求及时调整,既着眼于学生会计通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兼顾某地区和行业能力需要,设置外贸会计课程、连锁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设置不能一刀切,而应采用多方向模式,使学生既要有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又有具有一定的就业弹性。再次,课程内容要及时调整。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提高。例如:外贸会计要求在具备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外汇业务核算,出口商品收购核算,出口货物退(免)税核算,进出口业务会计,加工贸易会计,样品、展品、包装物、物料用品和低值易耗品核算,工业企业成本会计,进出口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等业务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在外贸会计课程中增设这些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时去掉一些不是十分实用的课程。

3.为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

通过对教学及管理实践的改革实验,把理论研究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有机结合,对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实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对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课堂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并制定以学生自主学习、以实践体验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规范课堂模式中各个课堂环节与学案、作业制度要求等。首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学习主体,以实践活动为教学内容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在课堂上“先学、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及时要求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布置教学案让学生自我解决一些问题,实现“先学”;课堂中师生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开展讨论与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后教”;教师布置部分课堂作业,让学生过关训练,实现“当堂达标”。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提倡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学,学会解决问题。同时重视思想道德在学科中的渗透,提高学生作为会计人才的觉悟。

4.提出了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议

首先,构建完善的课程实施计划与评价体系。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计划方案体系。所以在实践教学上,提出了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与实践活动课时的要求。提高实践性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对现有的学生技能训练方案、手工与会计电算化技能方案等进行分析优化,制定全新的实践教学方案体系。同时,构建高职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考核方案。

其次,创新实习活动方式。针对当前实践活动存在的客观困难,课题组提出了“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活动与财务公司融合,让学生直接走进财务人员与市场当中进行锻炼。提出开展“财务工作专项比赛”“学生创业大赛”活动,构建学生专业实习活动的平台,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提出“改革学习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把学生实践活动纳入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对待。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主力军。据调查,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量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主要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会计专业毕业生质量达不到市场需求造成的。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调查分析

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所以,用人单位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对河南省多家企业和我省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分析详细的数据信息,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课程的安排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

笔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收回问卷121份,回收率80.67%。调查结果如下。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出纳占调查人数的一半,其次是会计核算岗位,大约占毕业生的四分之一,还有一些毕业生从事销售、仓库管理,内部审计,企业管理等其他岗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与现实的实际工作相脱节,岗位针对性比较弱。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

笔者对河南省各类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向各个企业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人事部负责人发放,这些人员具有较高工作经验和水平,他们对单位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能力,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主要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工作技能和素质能力十分看重。

①理论知识要求

根据对用人企业调研发现,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会计职场从业人员是否拥有财会专业的资格职称证书,比如初级会计师证书、中级会计师证书等专业资格证书。想要通过这些资格考试,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包含会计基本核算、税费成本核算、经济法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除此以外,企业还要求财务人员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等基础技能。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几乎全部认为会计人员除需要具有专业领域的扎实的基本功,如财经法律、财务核算、会计电算化知识,还应该具备其他领域(企业管理,金融、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②工作技能要求

企业财务部的工作内容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多项工作技能,如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和一些计算机应用软件,独立的办理一些银行业务能力,根据不同经济活动做到举一反三,并能完成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能够运用所学管理知识预测企业相关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等。虽然用人单位对于财务工作者的要求也会略有不同,但所有企业都十分看重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只有工作成员的水平比较高,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团队协作能力。

③素质能力要求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善于沟通合作,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再学习能力,具有开拓的创新精神,能够用较高的职业素养解决实际具体的业务问题。可见,与业务素质相比,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更为重要,高职会计专业除了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有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以高职毕业生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来设置。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企业对会计人才规格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实用型会计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践操作能力,满足中小企业经济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与普通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

据调查,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内容与企业要求的实际工作任务有相脱节的现象。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其课程内容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紧密协调。近年来,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受办学条件不足,对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认知和课程设置存在偏差,课程内容无法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课程实施方法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

据调查,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电算化实训、会计模拟实训、会计分岗实训)等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依然单一。从课程设置上看,实训课程包括了一些实践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践活动由于学校设备条件原因,无法真正实施,落实到位。例如,高职学院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操作,一般是在学校教室内进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阅读经济业务的描述,一人独自完成各项凭证和报表的填制等全部账务处理。学生通过实训课程无法体会到岗位分工和协作的情景,不知道会计资料是在企业内部如何传递。另外,一些学校对学生毕业实习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导致学校实习过程多为应付了事,能让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实践锻炼。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许多因素需要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同时,很多因素也为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尽量遵循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的需求,注重实训课程、技能课程的开发,使课程内容零距离的接近实际工作。我们认真分析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客观需要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道德、素质等素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接近实际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目标设计,不仅要体现就业导向,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将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和工作岗位进行对接,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上要要体现职业特点,还要兼顾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建立接近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出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会计岗位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当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既需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性质,有需要要体现其职业性,加大实训练习,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以市场需要为原则,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使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市场需要。

(三)根据市场需求的工作任务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

市场需求的工作任务能反映出该职业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它是确定学习领域的基础。职业院校课程安排应把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将工作项目对应学习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主要岗位工作——出纳业务、会计核算业务、申报纳税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工作任务出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制定出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如:出纳业务——熟悉办理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收付的具体流程并会登记日记账。会计核算业务——掌握对日常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够填制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申报纳税业务——了解税务改革最新动向,计算日常核算中常涉及的税种,正确熟练申报各种税金。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企业的资产统计管理,进行企业资产的购置、清理、报废、租赁,做好对各类资产的分析和上报。

五实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保障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以保障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道德规范。要切实推进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就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去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鼓励老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核企业实践,激励老师考取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税务师等资格证书,强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加强校企共编实用教材

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和企业相关专家,共同组织编写高质量的适用教材。教材应以会计岗位中所涉及的各项任务为主线,根据企业对企业实际运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根据会计工作岗位要求设计,让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能够得到理论的讲解和配套的实训练习,把一些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渗透其中,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会计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实际动手能力很重要。因此,仿真的实践环境是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在原有的手工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的基础上,应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熟悉业务流程,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需求,同时根据河南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发现了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改革是职业教改的重要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注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课程设置和企业需要之间相互协调。在高职课程设置中,用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代替传统课程体系中的学科知识,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的企业工作情境中体验真实的财务工作内容,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性特征。

参考文献

[1]马英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宋睿.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纳税,2018,12(31):71-72.

[3]杨海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专业胜任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商论,2018(28):182-183.

[4]徐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97-198.

[5]苏月.浅析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32):39-40.

[6]周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郑州市S学院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70-78.

[7]吕月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

[8]姜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9]陈玉峰,孙琳,刘俚燕.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新会计,2013(04):77-78.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是高等职业学校最早建立的一批专业,所以具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也是高职院校校为完善的学科之一,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会计人才能够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在变化,所以为了适应这项变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培养方向上也在调整。2017年以前,我国对会计专业设置了资格考试,也就是毕业生必须取得会计资格证才能够从事会计岗位,但是从18年开始就将这项资格证考试取消了,也就是说放开了会计岗位的入职条件。这一变化表明当前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的需求,更加重视会计人员使用计算机以及财务软件和交流信息等综合性的能力。所以,对会计专业的培训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加强实践教育,改善实践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实训内容单一陈旧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是一系列的实践培训课程,因为知识部分重叠,所以部分培训内容具有重复性。基本会计、综合企业会计等实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手工或计算机会计处理水平,通常都会使用固定路径,并不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思维创新的能力;其次,出纳和业会计综合实训出纳部分存在重复,而财务会计培训的大部分操作内容都与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有关,此外,个人学习课程,例如点钞、珠算教师很少上课,学习方式就是自学,但是并未节省课时。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会计专业讲授的理论课程通常包括一部分实践课程,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常占实践课程的20%至40%,这部分实践课程尚未完全得到挖掘,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简单的实践方式,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听懂,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听课,实践部分没有真正参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弱,知识获取能力有限。

(三)未创设实践模拟环境

会计实践教学必须要创设情境,也就是通过模拟实践授课,教师的职责是建立会计方法和业务,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但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各项业务操作也很少有交集,所以和实际岗位操作差别很大。学生没有感觉到原始凭证所代表的实际经济活动,也不知道原始凭证的来源以及功能。对收银员,会计和财务部门主管之间的分工不清楚,无法确定会计操作在商业链中的作用,也并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真实岗位操作中的业务交流和团队协作。传统会计实践教学只涉及会计电算化设计思想水平,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电算化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二、校企合作必要性

(一)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可有助于培养大量实用技术人才,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强大,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政策后,已然成为“全球工厂”,但是严重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就必须直接从院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能解企业缺少人才之渴。企业可以在职业指导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双赢

1、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侧重于大学的自主培养,几乎没有考虑到“校企合作模式”的要求。校企合作着眼于业务需求和业务所需人才培养,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实习,改变传统“封闭式”培训模式。创新了例如“定制式”和“订单式”的合作模式。同时,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联合人才培养教育活动,扩大了最初封闭的教学领域,扩大了实践教学的场所,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可以利用企业管理资源,让高级管理人员聘任为“特殊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实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迅速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和管理提供第一线服务。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有机融合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企联合组织的框架内参加实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技能,这是因为高职培养的学生必须比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仅仅靠坐在教室里看书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只能通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反复培训才能具备。校企合作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企业以及社会资源会得到倾斜,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夯实专业实践基础。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会计教育亟待改革,才能够跟上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如何进行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校企合作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完全可行的路子。校企合作注重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切实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关路径如下:

(一)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推进课证融通

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的1+X证书制度不仅反映了教育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的联系,而且突显了职业培训的必要性,人才培养一定要重视企业证书认证标准,必须在教学中设置证书认证标准课程。教学的内容包括企业工程师的认证标准。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体系,学习发展与认证标准之间的“整合共生”已成功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建立可以是企业或行业组织,但无论专业能力水平证书的类型如何,都需要企业的参与。高等专业教育机构应以1+X证书体系试点为出发点,指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校企共同开发企业课程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会计课程,通过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逻辑来开发和组织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支持开发工作场景的活页式、手册式新型教材,适合于在学校或企业内部进行技能传授的需要,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序列。

(三)整合单项强化训练,增加实践能力培养强度

当前,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采用“2+1”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校外实习一年,根据实践培训的特点,最初的两年半的课程被迫减少为两年,整个课程时间缩短了接近20%,这对于实训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因为这也意味着实训的课时也在明显减少。鉴于很多单项训练存在重叠和重复部分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可以把一些单项训练综合成为一门训练课程。在有限的课上时间内充实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上能够掌握教学的重点,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用在课下进行实训训练,能够丰富学生的空闲时间,还满足练习强度需求。

(四)整合理实一体课的实践教学

改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理论教学,而实训部分只是辅助教学作用现在要改变这种精确模式,把实训教学作为主导部分。在课堂上光听是不可能理解老师讲解内容的,实践原理与生活更近,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慢慢学习。高职专业课教学再也不能坐听,必须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实训室内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夯实理论。当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技术技能项目的实训学习条件是不同的。改造教室为实训室,要根据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项目需要而改造。

(五)利用企业开发的教学软件,整合专业实训课程

整合会计职位基础培训,财务会计培训,成本会计培训,出纳培训,电算化培训以及企业会计培训,突出实训知识点,有效结合学习理论知识,让二者合为整体。在在实训教学中合理利用培训软件,例如“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通过单人多岗、多人多岗,让学生在进行工业企业工作时,了解商业企业核算工作。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两年内可以开展两个主要的实训项目。

(六)融合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打破专业壁垒

在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设计中,可以突破本专业的限制,更多寻求与其他专业之间的结合,这样一来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并非单单指会计专业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可以采用ERP沙盘模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应用程序平台来模拟业务竞争。此模式培训的最重要功能是“模拟实际工作情况,并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学习”。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转变角色并成为企业的员工,他们能够在岗位上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还能够融入整个工作环境中对遇到的问题独立解决,可执行能够通过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主动的工作状态与单纯学习理论课程时被动接收的状态大不相同。在这种真实的学习情境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解决分析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让既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也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开展工作,能够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生产计划和管理理念等开展工作,达到财务业务一体化。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在变化,所以为了适应这项变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培养方向上也在调整。高等职业会计教育亟待改革,才能够跟上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如何进行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校企合作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完全可行的路子。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联合人才培养教育活动,扩大了最初封闭的教学领域,扩大了实践教学的场所,提高了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注重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切实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改革措施,探索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娜.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21):375-376.

[2]张仲雯."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1(02):247-248.

[3]张梅.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34):3.

[4]刘宁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科学与财富2020.01(02):6.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6

[关键词]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应当具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熟练的账务处理技术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会计操作岗位,具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出纳员、银行柜台出纳员、商场收银员、车间核算员、仓库核算员、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员、往来结算员、收入核算员、税务核算员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而言,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发展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在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被提上日程。在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必要,而且急迫。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实践教学以企业师傅为主,理论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认真贯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证融通的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积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更强调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现代学徒制概述

自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我国正式实施。2015年8月,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期望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带动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范围的应用。2017年8月,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逐渐在全国各专业普及。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目的在于促进产教融合、推进校企深入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企业师傅为实践教学导师、学校教师为理论教学导师的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学生学习以实训技能为主的现代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能够提升用人单位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实现会计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业务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3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要求会计专业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模式有很大不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更加及时地关注行业的变化、就业形势的变化,适时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更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对自己的授课计划和内容进行调整。适应了按部就班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对这一变化很不适应。

3.2校企合作单位难以找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企业参与培养过程。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主体之一———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学徒制不仅是“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更是“由企业”和“在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然而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参与企业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理想。

3.3学生职业意识不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求日益提高。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这不仅要求毕业生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求有较好的职业意识。其中,职业意识尤为重要。职业意识不仅能够减少会计专业学生盲目学习现象,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缺乏目标,学习习惯也不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职业意识比较薄弱。已有数据资料显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较高,很多学创新创业中国市场2021年第7期(总第1070期)校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就业的质量参差不齐,岗位也千差万别,甚至很多学生并没有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学生换工作频率也很高。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没有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比较薄弱。

4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策略

4.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现代学徒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学徒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变革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应成为探讨理论知识的伙伴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知识的主要源泉,而将成为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辅导者。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必将被社会淘汰、被新课程淘汰、被学生淘汰。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上课,表现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以讲代练。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命令和行动统一,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而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则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统一管理的模式,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训练技能,充分发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体性。教师应该意识到,随着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求的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的实施和完善必将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特点、掌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4.2积极寻找校企合作单位。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不仅要扩大企业参与的广度,还要深挖企业参与的深度。根据国际通行标准,一个行业中参与学徒制企业占比是衡量一个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程度,比如教学标准及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结果的考核等,也是衡量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的重要标准。虽然会计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寻找合作单位有较大的难度。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现代学徒制则无从谈起。根据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小微企业或者代账公司为合作企业。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不设置会计机构,甚至不聘请会计人员,请专业的代账机构代账,这一类企业容易成为学校合作对象。在合作过程中,虽然企业也有隐私泄露的风险,但是小微企业核心商业机密少,而且资金有限,更加关注成本效益的配比,与学校合作代账成本较低,大部分学校甚至不收取合作公司的任何费用。所以小微企业往往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与学校合作。代账公司所账务一般也是小微企业,基于同样的原因也会倾向于和学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对学生要进行保密要求,要求学生不能泄露代账公司的相关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作为会计的基本素养,本来就需要为服务单位保守秘密。因此保密教育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一部分。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7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实用性;对比

引言

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务,还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也要更注重理论和实务方面培养,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更符合人才发展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立志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虽然本文是研究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比,但二者关联密切,同等重要。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关系

会计的基础理论一般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会计假设和职业道德等等,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日后工作具有重要帮助,会计从业人员也是需要依据理论进行工作。会计实务包括财务报告、企业融资、报表分析等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会计实务需要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充分掌握会计实务,也能提升会计理论知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存在天然的内在关系。会计实务是根据会计理论进行工作的,但会计理论与实务又有密切关联。在研究相关理论时,要以了解会计实务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增加实践应用能力。首先,根据会计理论,形成会计规范,会计规范对会计实务也有指导性作用;其次,会计理论体系,也会规范基本理论,这二者都与实务密不可分,会计规范需要借助会计准则帮助。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就会计理论与实务达成共识,但我国会计理论已与国际接轨,不但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技能,也在引进时不断改革和完善符合我国制度和发展的会计理论。

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具体作用及社会功能分析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具体作用。所谓会计理论,一般是指基础会计知识,这些会计知识是根据经济学原理衍生,不但会包括会计行业规则,也会包括一些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等等。这些基础会计知识可以帮助会计认知自身价值,会计会根据岗位职责,不断协调各部门间关系。首先,会计从业人员可以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规范会计工作,展开会计实务;其次,会计不断增加对实务的了解,也能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会计的行为理论与会计实务同等,二者原理相同,也就是说会计行为理论也是会计实务。因此,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为基础,包括核算与管理相关的等等内容。会计理论能帮助会计归纳和整合数据知识,也能指导会计工作,还能预测相关数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必须拥有会计理论才能展开实务工作。由此可见,会计行业实践性是非常强的。

(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社会功能。一般会将会计系统分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理论主要是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实务主要是包括一些企业,虽然具体工作岗位不同,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研究机构更侧重理论知识,企业更侧重实务。但相关的从业人员理论与实务都要略知一二。也有一部分人精通会计理论与实务,这一少部分人才不但能推动会计行业发展,还能不断摸索新的理论与知识。这些人才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同样强悍,不但属于高等教育人才,也属于优秀的专家学者。但由于一些人才提出的理论过于先进,很多企业在当时不能认可这些实务,但经过历史证明,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这些理论可以不断指导行业发展,因此对社会的价值无法估量。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在提出理论时并没有获得相等的荣誉和掌声,但是学者仍然在不断研究先进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这对会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些优秀人才,不需要掌声与鲜花,只为科研和行业发展作出努力。会计行业作为实践性十分强的工作,相关从业者必须同时掌握会计理论与实务,才能为领导排忧解难,促进企业与研究机构不断发展。

三、会计理论与实务实用性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方向及成因。一般会计理论与实务是依靠教育不断传承与发展,目前高等院校以及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其中都会有会计专业,同时,由于会计行业十分热门,社会上也会存在很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会推出一些培训证书,吸引人才就读。会计专业人才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可以选择不断进行深造,选择较多也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可能。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中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会在中小型企业就业,但从业的范围比较广,有很多毕业生没有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相比较而言,高等院校毕业生虽然也大多选择在企业就业,但相对选择要比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多。但研究生博士和硕士相对选择更多,随着人才不断接受再教育,眼光和视野也会得到扩展,很多女性研究生会选择从事教育行业,也有一些会选择研究机构。如此不难看出,有一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而选择接受社会培训的人员一般都本身从事会计行业,才会选择进行培训。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与会计行业本身有关,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很多企业会要求会计拥有执业证书,而相关基础执业证书获取难度较低,但随着职业证书的不断升级,获取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为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更高难度,虽然所有企业都需要会从业人员,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从未放低,基础会计工作比较好做,又容易上手,因此很多觉外人会认为会计工作难度较低,发展较小。这也导致会计从业人员以及会计专业发展停滞。

(二)各类院校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现状。由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更重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各类院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很多专家与教育学者都会重视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教育,只有会计从业人员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增加实务能力。根据市场调研发现,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础工作能力都较强,但却缺少长期发展动力,这也导致多数基础会计工作从业者能力一直没有提高。而学历较高的毕业生一般不会从事基础会计工作,但由于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会计专业毕业生选择并不多。首先,会计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紧密结合,这样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并根据岗位需要不断调整工作状态;其次,很多院校都开始展开校企合作模式,希望学生可以提前步入工作岗位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调研发现,目前多数院校都开始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能力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毕业商业能有更多就业选择。而且相比较而言,各类院校更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希望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当然,其中不乏存在一些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教育课程。

(三)会计从业人员现状以及行业性别比例。由上文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很多实践能力非常强的会计人才已经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这些人才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都非常强,学生和企业都比较满意目前现状。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自恃甚高,但经过市场洗礼之后,会发现目前就业压力非常大,一般都会选择基础岗位进行过渡,通过不断工作也能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经过对会计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女性学生远比男性学生要多,首先,女性比男性更细心;其次,女性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很多女性都不追求过高的发展与前景;最后,相比较而言,一般基础岗位工作企业更愿意用女性员工。因此,会计行业的从业者女性会占多数。

(四)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不断促进会计行业发展。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重要,各类院校在展开教育时,必须理论与实务并重,才能提升人才就业率,为社会输入实践型人才。虽然一些高深理论对人才继续发展十分有利,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对学生更为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地基学生才能稳扎稳打的不断前进。各类院校也在不断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团队,只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而且国家对教育也一直很重视,一直在加大培养和教育投入力度,这对人才发展十分有利,由院校与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基础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一般都有规律可循,因此,会计人员一定要储备大量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会计规则,了解如何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是了解理论知识,才能掌握理论知识,并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证,会计实务中也会有一些理论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将会计理论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提升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充分融合,虽然具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充分掌握基础知识,长期持之以恒的实践,便一定能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元午.会计基础理论及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9(09):7-13.

[2]庄鹤.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9(34):58.

[3]周卫华.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影响的演变与发展[J].会计之友,2019(05):120-124.

会计专业毕业范文8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市场需求

1调研背景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技术、RPA技术等会计新技术相继产生,带来了会计行业的全新变革,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提出新的要求,而会计专业教育在新技术下的改革是必然趋势[1]。在“怎么改”之前,应清楚“为什么改”,因此追溯到会计人才市场,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等能力素质要求是必要的。对于旨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为培养新时代下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开展会计专业市场调研分析,以此为支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2调研情况

2.1调研对象。调研目标是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结合调研目标,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新疆制造、商品流通、服务等行业的15家企业,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调研对象分布广泛,被调研人员包括基层财务人员、财务主管等。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2.2调研分析。2.2.1岗位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财务岗位需求最多的为财务会计岗,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财务会计岗、出纳岗、税务岗、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岗占比达30.13%;出纳岗占比21.73%;税务岗占比18.53%,管理会计占比13.04%,财务管理占比8.7%,审计、统计、文员占比较小。问卷访谈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特别是财务公司需要财务会计、税务、财务管理知识技能均具备的综合技能型人才。2.2.2专业能力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集中在财务会计、出纳、税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报表分析等。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一是账务处理能力,包括熟知财税政策,熟悉账务处理流程,票据整理与审核,正确建账,财务核算与制单,生成报表,了解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和凭证传递中各个岗位联系,审批流程,具有一定的财经写作能力,能够使用智能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二是报税能力,熟悉涉税政策,税务核算,基础的税务筹划,准确开具发票,纳税申报表填制与申报。三是办理银行结算,会填制结算单据。四是办理工商和社保业务,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五是具备基础的财务分析能力,和财经写作能力,能够做出财务分析报告。六是计算机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软件。2.2.3职业证书要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33%的受访企业对会计初级职称证很重视,16.67%的受访企业对会计职称证书无要求。访谈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对于国家启动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表示很支持,获得证书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专业技能,能够掌握工作流程,具备上岗前的知识技能储备。同时获得初级资格证书、岗位群对应的专业群范围内不同领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且具备相关实习经历的学生是企业所青睐的。2.2.4综合素质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还非常注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素质,此外,访问结果显示企业对的自主能动性、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比较看重的,而部分大学生欠缺这样的品质。因此,在培养学生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性技能人才。

3调研结论

3.1岗位需求的不匹配。从对企业招聘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调研来看,企业提供的该专业岗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计岗位,主要包括出纳、财务核算、纳税申报、报表分析等,工作内容涉及成本核算、货币资金业务、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核算、总账、报表、财务分析、纳税申报、税务筹划。这些工作岗位形成了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群。二是与会计相关的拓展岗位,主要包括仓库管理、档案管理、统计、市场营销岗位等,工作内容涉及仓库管理、档案管理、市场调研、统计与分析、商品销售与客户管理前厅服务、办公室事务与文书处理等。这些工作岗位形成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拓展职业岗位(群)。多数企业希望学生能够完成一个项目的的工作任务,而不是仅限于某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更需要综合性技能人才,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完成工商业务、财务业务、税务业务、报表分析、决策支持等一系列工作流程。

3.2技术技能培养的欠缺。调研中发现,多数企业认为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不够,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顶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有待提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条件下,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但目前的会计实践课程安排的学时占比非常少,实践课落到实处是实训课程,从实训课程安排来看,既未按照工作任务流程设置纵向一体化实训课程体系,也没有按岗位群为导向设置横向全面的实训课程体系。导致校内专业实训课程的效率低下,学生拿到毕业证工作的适应期较长,单位满意度低。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否跟上时代的变化、企业新技术的变革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

3.3素质能力培养的欠缺。调研中发现,企业都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能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考察的周期比较长,对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岗位。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安心工作,跳槽情况比较严重;有些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各种方式和适量课时进行全方位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存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爱岗敬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4教学建议

4.1全面展开1+X证书制度。从调研结果来看,虽说目前新疆地区的中小企业并未全面走入智能化时代,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技术、RPA并未全面普及,但是智能化时代到来对会计行业的变革是种趋势。随着市场不断的规范化,制度的不断优化,社会共享服务的发展前景下,做好迎接财务云、RPA等新技术的到来,职业院校提前做好新技术的人才储备。而1+X证书制度的到来,是解决学校触摸到新技术的有效捷径,增进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并通过课程的变革,根本性地将新技术教授给学生[2]。同时,将1+X证书内容融入实训课程中,实训课程做实做深,学生能够真正学到技术技能,实现实训课程的意义。因此,对应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全面大力的开展专业群内不同领域的1+X证书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的双师资格完全可以结合1+X证书制度,教师接受1+X证书培训的同时,也是获取技术技能的途径。

4.2做实做细实训课程体系。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着力点不仅在于某项技能的学习,还要将这些技能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的内在联系,设置成一条“流水线”上的、有前后关联顺序的系统性技术技能。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实现教学做一体的特点,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实现课堂同步实践、阶段岗位实践、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密切配合。将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3]。突出技能训练,结合企业实际拓展课程内容,学生真正学到会计技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