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例6篇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文1

自信是克服困难的巨大动力,是发挥个体潜能的前提,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一代新人,是祖国的栋梁之才,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因此教师应当把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往看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部分学生惧怕学习数学,那么数学老师更应该把帮助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自己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帮助过程,让孩子在体验中逐渐形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中正确认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数学。有的学生再信心十足,最终也成不了数学尖子。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对学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更不能指责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横向比较,必须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每个学生只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都给予肯定,就应该承认他是能行的。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教师应像对有些学生得了100分一样为他感到高兴,给予表扬。教师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才能看到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才能真正鼓励孩子们都能说:“我能行”!

二、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这部分学生,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再降低知识的起点,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而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知识起点。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我常常会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课的节奏。教师在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应关注“学困生”,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后用爱心给学生补课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再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上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对“学困生”必须予以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课是教师的职责,补课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当然这个补课绝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作业,而是基于是学生的基础不好、贪玩或者是行为习惯不好进行“对症下药”。

四、不吝惜表扬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文2

一、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保教人员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也相对弱一些,保教人员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加强保教队伍建设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加强保教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保教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坚持以人为本,与孩子民主、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亲相爱。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定期开展保教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很重要。对于发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真正提高保教队伍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育儿,德育为先。

(2)提高保教队伍专业水平。幼儿园要加强保教队伍业务建设,给全体保教人员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树立自信,促进保教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保育员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起探讨,研究解决的策略。

幼儿园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教师,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请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使其快速适应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了更好地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素养,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如让保教人员积极参加园外的学习活动,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培训等,更新保教人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促进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以创建为抓手,促进专业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创建,对照相关标准学习,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规范,有利于提高保教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保教人员要注意反思工作,及时总结、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注意积累。同时保教人员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将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小课题,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实践与探索,总结经验,解决困难,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作为保教人员,要通过学历进修等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阅历,提高业务水平。幼儿园也要给保教人员积极创设继续学习的平台,优化途径,促进保教人员能不断提高。

二、 优化教育环境创设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对纯理论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学到相关的知识。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环节。同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不同的领域的渗透,给幼儿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学习,学会探索,通过体验,获得知识和经验。

(1)主题教育生活化。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少,在主题教育时,孩子对相关内容不熟悉,这时,教育生活化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学习春天的主题时,可以让孩子走出校园,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找找春天的变化,说说春天有哪些具体的、可以看得见的变化。例如哪些花是在春天开的,哪些活动适合在春天进行,春天里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等,让孩子通过学习春天的儿歌的交流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画一画春天的景色。教师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布置班级,让春天住进教室里。教师还要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学习主题相关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注意归纳,让孩子知道春天的代表性事物:柳树发芽了,燕子飞来了,花儿开放了,蜜蜂忙着采蜜了等,真正让孩子融入到春天中,体验到春天的感觉和气息,了解春天,让春天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出来。

在每个主题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相关成果进行整理,并将优秀作品等布置到主题墙上,激励孩子不断努力、创新;各个活动区域可以相应调整,让孩子可以继续利用晨间、课间等时间操作练习,增加相关知识经验。

(2)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不断改善游戏形式,优化游戏教学途径,充分发挥游戏育人功能。通过实践与探究,自主游戏,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例如在孩子对数字有了一定的概念以后,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实践、体验数字的魔力。如开超市,玩购物游戏,可让一部分人扮演营业员,一部分人扮演顾客,通过物品的买卖,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际、沟通、相处,如何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招待顾客等。通过超市游戏的设计,还可以开发相关配套设施,如开银行、治安岗亭等服务窗口等,丰富游戏区域,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体验逼真的生活情境,从中学到相关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3)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除了班级和区域环境的布置,校园的整体环境也是育人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将整个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按年龄段,分层、分主题,将幼儿园进行布置,渗透德育,让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起到育人的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家园互动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对此,加强三者之间的结合,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各年龄段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观校园,观摩晨练、课堂教学、游戏等活动,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规律。通过与保教人员相互交流、反馈,共同探讨,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2)科学育儿专家讲座。如何科学育儿,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可涉及的,有的家长缺少相关的指导。对此,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来园向家长介绍如何科学育儿,例如如何防范意外事故,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自救互救的技能等,增强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意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起到了导向作用。

(3)家教心得交流。在每个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之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何让那些好的家教经验让更多的家庭得益,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呢?为此,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代表交流分享家教心得,大家一起探讨科学育儿经验,共同重视幼儿教育,培养孩子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请家长撰写家教随笔,刊登在校园网站上、园刊上等,相互交流、分享。

(4)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对此,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增进亲子互动和交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文3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无论如何,在教育中,人是第一位的。教育应该从人出发,又回到人。有位校长说,搞素质教育可以,但我们这个地方很穷,我们要把孩子们更多地送到大学去。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推进素质教育与老百姓的利益并不对立。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让孩子们上大学,也不会影响孩子们上大学。其实,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教育实现老百姓的近期利益、长远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什么是近期利益?当然是让老百姓的孩子更多地通过良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学校,让那些考不上学或者不愿意继续深造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他们走向社会、谋生与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什么是长远利益?就是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老百姓的孩子当前的升学需求,还要考虑孩子们将来的谋生、就业、创业的本领。因为高中阶段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阶段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升学需求,只进行应试训练,而不关注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孩子们升入大学,直至走上人生道路,就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掉队。什么是国家利益?就是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我国走向现代化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存在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国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现代化进程。说到底,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我们说,离孩子们近些,离真正的教育就近些。那么,教育就必须从孩子们学习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真正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孩子们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升学和终身的发展负责!为孩子们今天的学习负责,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好国家规定的课程,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们明天的升学负责,就是要让那些愿意继续深造的孩子,能够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为孩子们终身的发展负责,就是不要因为孩子们近期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而牺牲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危及孩子们的长远利益。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说到底,就是要离功利主义的教育远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必须为孩子们考虑得远一些。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上大学之后的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上了大学不知道学习,无所事事;我们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学校门,就加入失业大军;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千辛万苦找到一个工作后,又无所作为,甚至被淘汰;我们要考虑到由每个行业的每个人构成的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如何,不能让我们的国家长期受制于人……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文4

关键词: 幼儿教学 好习惯 培养策略 重要性

一、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性格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原本像一张白纸,简简单单,老师与家长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会什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幼儿时期的教育直接决定孩子后期性格形成,自幼儿时期开始便要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作为教育的重心。让孩子在幼儿时期便做一个有爱心、懂是非、有羞耻心与自尊心的孩子,并让这些好习惯陪伴孩子今后成长与学习。

二、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如今许多孩子非常自私,一味想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却不愿意做任何付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抵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爱的教育,没有形成区分善恶和是非的能力。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淡漠、冷酷,甚至缺少爱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辨是非呢?我们可以从独生子女的通病中归纳其原因。

(一)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都表现出一种“四二一”综合征,就是在这个家庭中,无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是父母,都对孩子过分宠爱,他(她)要什么便给什么,久而久之养成“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坏习惯,这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二)有些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以至于孩子一味追求高分,却不知道如何做人。

(三)有些父母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无形中自然而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

(四)学校在爱的教育方面只有理论教育,孩子们缺少行为上的规范、指引。

三、好习惯培养的策略

面对孩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渐渐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充满爱心的好孩子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动之以情,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较大难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使他(她)保持善良、充满爱心,这是避免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及做出残忍行为的有效措施。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和老师要及时伸出援手,并以实例教育孩子,使他(她)在别人面临困难的时候不至于变得淡漠,而知道同情和关心别人。想要让孩子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就要从小让孩子学会如何关心和关爱别人。小时候关心自己的小伙伴、小朋友、小动物和父母、长辈,长大了懂得爱国、爱家乡、爱生活。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熏陶和教育,才能让孩子保持一颗仁爱之心,不至于变得自私自利和残忍淡漠。

(二)晓之以理,培养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要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告诉他(她)如何区分正确和错误,判断是和非。可以从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电视节目着手,在孩子听故事、看动画片的时候指出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评判能力,让他们明确道德标准,并用这些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让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指导和训练,社会中很多人的行为都可以成为榜样或反面教材,家长应抓住机会,给予正面引导。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评判能力便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同时能够理智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情心不会被滥用。

(三)教之以礼,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和自尊心。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幼儿期都会表现出丢脸、难为情等情绪。对于这些情绪,我们应该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以免让孩子遭到不必要的谴责和非议,同时让他(她)知道哪些愿望、想法是不应该产生的。著名英国教育家洛克有过这样的言论,人们真正的约束来自于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想见恶于人的畏惧心。这比让那些犯错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教育下认错、道歉和保证更有用。就是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在他做错事的时候给予正确引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人。只有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孩子才能知错就改,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不能太过溺爱,有平等观,并有良好的修养,例如:当两个孩子因为玩玩具发生争抢时,教他们不应该用武力解决,而应该相互商量,轮流玩,通过猜拳决定谁先玩。知道如何和他人商议谈判的孩子,心态往往更平和、沉稳,这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如果孩子争抢玩具并造成不太好的后果,则可以给予一些批评,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和小伙伴相处。有时候也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如一只小鱼孤独游戏不开心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自私不好,分享会更快乐的道理,这样孩子的矛盾就能轻松化解,同时让孩子从不好的情绪里走出来,而不是命令孩子停止争吵。这样做孩子会感觉到家长的尊重,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平等,多表扬孩子,孩子自尊、自爱,重视自己的名誉,不做那些受谴责非议的事情,并约束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自尊心和羞耻心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尊心才会产生羞耻感。自爱是爱心教育的先决条件。

(四)习之以常,让孩子将仁爱当做一种习惯。习惯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仅重要,而且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让他(她)学着关心别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也许在一开始,孩子的行为只是一种模仿,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她)知道这种做法是对的,可以让人感到开心。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读儿歌等方式教育孩子,使其形成一种微妙的意识,进而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和关爱别人。幼儿时期孩子都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很多行为都会参照家长的行为,并把家长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榜样。正因如此,父母必须首先懂得如何关心和关爱别人,并养成仁爱的好习惯,使孩子在长期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好习惯、好品格。

五、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幼儿逐渐成为家长们心头的一块肉,手心里的一块宝,倍加珍爱、格外疼惜。正因如此,一些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落下了一身毛病。幼儿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具体特征,试着从思想上使他们养成一种好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从而令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

参考文献: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文5

一、重养轻教――溺爱型

1、 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学生性格孤僻骄横

我们在许多漫画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爷爷管爸爸,爸爸管儿子,儿子管爷爷,爷爷再教训爸爸。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确实如此。有爷爷奶奶的无知的保护和过度的宠爱,说一不二,要什么就必须给买什么,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全家从爷爷、奶奶、姥姥到爸爸、妈妈全体齐动,直忙到孩子不闹为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件事;孩子跟妈妈要五元钱,妈妈兜里只有2元多一点,孩子接过钱一看钱不够,二话没说,当场将钱撕得粉碎,妈妈伤心的掉下了眼泪,但最后还是将五元钱递到孩子的手里。孩子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孩子这样无礼貌、这样专横与韧性,难道与家长毫无关系吗?这能体现出当前的素质教育吗?孩子过度任性会导致他不与人密切来往,对任何人都专横,那么如何与人合作与交流,如何成人成才,所以说家长也应注重素质教育,积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从孩子全面成长的角度去教育他,不能惯之成性。

2、生活上过多地关心爱护,使学生缺乏自理能力。

独生子女吃的是全家最好的,家长生怕亏了自己的孩子,宁肯自己不吃,也要让孩子吃上最好的。独生子女穿的也是全家最好的,家长宁肯自己穿旧一点,也要让孩子穿上最好的,而且是只要孩子想要买什么,那就必须得给买什么。价钱问题不是第一位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我们高中二年级学生有90%多的学生在家没有做过饭,有77%的学生不洗衣服,甚至有60%多的学生早晨起床后被子还要靠父母操劳。这正与素质教育相悖离,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家长一味的包办代替,对子女成长是一大严重的阻碍,他们失去了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失去了创造的机会,若家长在此不包干,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样对他们会大有裨益的。

3、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下降。

优越宠溺的生活环境,孩子孤僻骄横的个性心理,使得学校的教育工作越来越艰难。从学生的思想品德上看,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别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明知自己做错了事,就是不肯承认错误,也不检讨自己,反而把错误和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也有因为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离家出走或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60%的学生知心的话不跟父母、老师讲,有20%的学生有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说。从学习上看,学生厌学,胸无大志,不能吃苦耐劳,经常知难而退,所以学习成绩不见长进,却讲究消费花钱大方,玩游戏机成僻,或导致半途而废、成为问题学生。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生理到心理,从学习到适应社会,要求每个学生有抗挫折能力,勇于承担错误,知错就改,同时要做好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能滥无节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品质。

二、要求过严――干涉、否定型

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材,费尽心血。学习成绩好,父母双双尽开颜,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不分青红皂白,轻则训来喝去,不依不饶;重则拳脚相加,皮开肉绽。为了孩子能把学习成绩提上来,家长们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的一切活动时间:不准看电视,不准看课外书,不准和外界通信结交朋友等等。总之不准孩子有自由活动,一切都在家长的监督之下。为了能将孩子的学习抓上去,将孩子钉在板凳上,尽管孩子在学校钉了一天,家里还要再钉到深夜。似乎只要能把孩子钉住,他们的前途就一定会金碧辉煌。在调查中我们了还了解到,有85%的学生放学回家后还要再读到深夜,而这些学生多数是被家长逼迫的。调查统计,有95%的学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100分,有92%的学生家长盼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古语就是用来感叹父母之“爱”,父母之“望”。这个“爱”字和“望”字的背后潜含着多少孩子哀怨的目光。金华的悲剧应让人们深思,应让家长们觉醒。管教过于严厉,要求过于严格,实在是拔苗助长,使孩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孩子社会道德的养成。也是孩子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毅力的原因,最终的受害者就是家长们最心爱的人――孩子。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过多要求子女。人的成长有一定的生理规律,十岁的孩子不能做成人们做的事,他们的承受能力也不允许。所以,家长们应适当让学生得以休息,要重视素质教育中的愉快教育,子女们身心活跃了,精力充沛了,全身心投入学习或工作才会有成果的。适当减轻子女的心理精神负担,从多方面要求与影响,对其成长才会有利,并且他们也会懂得成才的道理,努力成长,积极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

三、只养不教――放任型

家庭是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家长要以身立教,给孩子起榜样作用。所谓境教就是运用环境教育孩子,精神环境里主要是家风教育,虽然它是无形的但却有深刻的内涵、巨大的能量。有些家长不注意家风建设,对孩子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家长文化水平低,受教育少,却又不研究如何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调查统计可以看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家长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6%,专科以上占15%,高中学历的只占30%,高中以下的学历却占50%。这样的学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有文化又不懂教育,不管孩子思想如何?品德如何?只要吃得好穿得好就行。孩子犯了错误视而不见,老师找到家长,或百般推辞或替孩子袒护包癖。更有甚者对老师不满,找老师茬动手打骂老师。这样的家庭环境教育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会使学生产生自私心理,不再仁慈,不再会去关心他人,事事时时以自我为中心,不利其成长,与素质教育相违。

第二、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是孩子的活科教书,是无声的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最初认识社会的桥梁,只要父母才是孩子健康心理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家教无小节,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甚至胜过学校老师的几年教育。有个故事讲,一个孩子在树上偷苹果,管理员说:“下来,不然我告诉你爸爸去” !孩子说:“甭告诉了。”伸手一指,原来他爸爸在另一棵树上偷苹果呢。孩子之所以能这样做,和爸爸身教有直接关系,而且,孩子发展下去一定会超过爸爸。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学生学习不好,却经常组织同学玩扑克和麻将,经批评教育才知道,他的牌技是父母教给他的,家里玩牌三缺一时,就叫孩子上场凑数,长此以往,孩子玩牌成癖。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得出,有35%的学生家长经常组织人在家玩扑克玩麻将,更有甚者忘了给孩子做饭,孩子放学回来没有饭吃,家长随手拿出赢来的钱让孩子自己去买点零食吃。给孩子心里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父母之间关系紧张,感情恶化,父母离异容易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重创。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民主型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去教育孩子,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调查我们了解到,有近10%的学生家庭父母之间经常闹矛盾、吵架、离婚。而问题学生中父母感情破裂、离婚的比例约占80%左右。这就更加说明家庭和睦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先决条件。

家长们的情绪波动不应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是无形的,变化很快但不易发觉,这就要求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养不教父之过。未成年儿女们的心理非常脆弱,承受力很小,经受不起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此时父母若再给子女增加心理压力,他会彻底崩溃,走下坡路,父母关系紧张,社会会产生舆论,孩子心理会有一定压力,进而对家庭和社会形成逆反心理。在这种心态下,无法接受社会的正常教育,那么何谈素质教育,何谈子女成才呢?所以家长应给子女创造良好情境,使学生拥有正常最佳的教育。

四、 民主型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文6

【关键词】赏识教育 教育 赏识过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07-01

赏识教育是由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的周宏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打开辞海,“赏识”意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和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起初赏识教育主要是针对后进生,多鼓励激发其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逐渐发展为对全体学生包括家庭教育。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所谓“赏识教育”。我们几乎都是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声情并茂地说:“你真棒,顶呱呱!”有些家长甚至连自己孩子发脾气耍赖都不放过“赏识”的机会:“宝贝你真有个性”!更有甚者,有些爷爷奶奶疼孙子,即使孙子打了自己,还要说一句“打得好”!这种赏识教育长大的孩子大都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天不怕地不怕,但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孩子只能听好话,经不起任何批评,更谈不上任何挫折了。过度赏识的孩子通常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过度赏识孩子,会使孩子的耐挫能力减弱,逆商低。

过分的赏识教育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一切都很棒,完美无瑕,而实际上这样的孩子经不起任何挫折,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一下都会落泪,就不要提“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了。正如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提到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成分,现在的小孩子赏识过度,经不起任何学习之苦,因受不了学习之苦而轻生者时常见诸报端。再看看我们国家现在的离婚率,回望过去10年,结婚率有升有降,但是离婚率只升不降。80后是离婚的主力军,90后则更加任性。离婚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80后,90后肩膀太脆弱了,担不起一个家庭的担子,受不起任何挫折,婚姻里一点点的不如意都可以成为离婚的导火索。寒梅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是要付出泪水和汗水的。

第二,过度赏识孩子,会让孩子的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无法正确评价自己。

笔者的孩子刚满两岁,奶奶对其比较宠爱,不论做何事,奶奶都以“赏识”为主,总是竖起大拇指表扬一番,极少批评。孩子和我在一起时,他能力范围所及之事,我便不表扬。但孩子自己会竖起大拇指要我说他“顶呱呱”。我感觉孩子已分不清什么是真正该表扬的,什么是他自己应该会做的。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家庭都有,赏识过度的孩子往往会看不清自己,笔者学校也有这样的学生,非常自负,认为班上的学生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但他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非常不理想。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孩子为中心,随着音乐任意摆动身姿,也全家鼓掌,其实是在误导孩子,让他误以为自己舞姿优美,是个舞蹈天才。要让小孩子对自己有个正确评价,多鼓励他,表扬他帮助其树立信心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也要引导他们不断反省自我,找出不足之处,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赏识让孩子“一叶障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

第三,过度赏识孩子,让孩子一人独大,自我膨胀感增强。

一个成人如果受到的赞美过多,就会自我膨胀,飘飘然,更何况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呢?过分赏识会让他们无法对自己准确定位,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现在的小孩子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听不进去,甚至对着干,跟老师拍桌子,目无尊长,其根源就在于早期家庭教育中赏识过度,在家不敬父母,出门不敬长辈,在校不尊老师。一个不懂尊师的人是无法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问的,所以这样的孩子结局肯定不会太理想。有些孩子家长赏识过度,什么都表扬,最后孩子变成了一个什么都要表扬的孩子,甚至做任何事以获得表扬为目的,不做自己的分内之事。一个个“小公主”、“小皇帝”就这样在赏识过度的家庭教育环境下诞生了,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成了一种习惯,一放到社会上就成了无法适应社会的牺牲品了,所以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万万不可过度赏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种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网传的德国妈妈岗位说明书上的62条德式教养规则中的第27条规则便是“缺少体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古人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对于赏识教育,要用之有度,适当辅以惩罚和批评。

参考文献:

[1]薛超,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2010.08

[2]陈晓利,刘丽娟.论赏识教育的副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