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教学范例6篇

新闻专业教学

新闻专业教学范文1

关键词: 新闻专业 案例教学 应用

新闻专业教育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专业,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媒介竞争与发展日趋激烈,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才能,较强新闻洞察力与敏锐感的人,已经成为新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范畴。因此,新闻专业教学面临着如何将新闻理论与实际结合,如何将新闻专业学习运用到实际采访中,如何培养新闻素问题等问题。由此而言,新闻专业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革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新闻理论形象化,枯燥的新闻课堂活泼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学中被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模拟案例等方法,将生动的案例贯穿深奥的理论知识中,从而让学生深刻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通过某个话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形成课堂中的互动,使教学深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将现实生活场景和案例引入教学中,贯穿于理论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三是通过情景模拟,教师示范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

2.案例教学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容易流于形式般的讲授理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易提高,容易出现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而讲台好比舞台,课堂简短几十分钟的讲授,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目光,就需要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将精彩的将理论知识融于案例中,这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听课的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实践教学模块也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模块。通过案例教学法,将情景再现于课堂,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3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堂讲授时间短暂,加之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学生脑海中,往往是一带而过,未能留下深刻印象。案例教学,能将形象化的实例带到课堂中,并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加之课堂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能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熟记于心。

2.4有利于形成课堂中的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应该是传与授相结合的,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不应该是单方面地教,自顾自地讲课,沉醉于一个人的世界。而学生更不可以忽视教师,无视课堂教学的存在。案例教学,可以融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分析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可以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形成良性的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如何在新闻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通常高校新闻专业会开设以下主要课程: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业务、新闻编辑、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大众传播,等等,涵盖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在新闻专业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成为许多教师讨论教学方法的重要问题。

3.1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新闻理论知识。

书本上的新闻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且不易理解的。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成为知识的储存器。许多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嘴上能说出很多新闻学概念,可是动手能力却很差。通过案例讲授新闻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述《媒介经营管理》这门课程时,可以通过讲授学生所熟悉的凤凰卫视的资本控股经营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相关联的一系列媒介管理的基本概念。这样课堂气氛就不会枯燥乏味,这样的理论讲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2通过情景模拟重现新闻现场。

据近几年新闻专业学生就业调查,许多学生毕业后未从事新闻媒体方面工作,原因在于很多学生连一个采访都无法独立完成,业务知识非常欠缺,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新闻专业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情景,重现新闻现场。例如可以模拟《焦点访谈》的现场,让一部分学生当记者,深入采访某个话题,学习和锻炼新闻的洞察力,锻炼提问能力和反应能力。让学生明白一个新闻现场,要注意和抓住哪些新闻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如何把握,如何面对采访对象,怎样让采访不冷场,如何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3.3通过小组讨论形成主要观点。

新闻专业学生往往要求具备口头表达清楚、反应敏捷,新闻敏感度高,洞察力强的特点。讨论案例是指对某一内容进行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强化学习效果而组织学生对某一案例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主要观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经常运用此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碰撞火花,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其学会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好思路,应变现实环境。

4.在新闻专业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方面

4.1选用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近、难易适中的案例。

案例教学不可以盲目选择。不能纯粹为了讲解案例去讲,而应该根据实际授课需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近的案例。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现实感较强的。因此案例选择尽量避免选择那些疑难案例,超出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案例教学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仿佛听天书一样,那么讲授就没有任何意义。

4.2案例选用要有时效性,具有时代感。

新闻专业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专业,俗话说过时的新闻不是新闻,也是这个道理。要培养学生对新闻价值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案例时不选择缺乏时代感,很多年前,且过时的新闻案例。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4.3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总结问题。

教师的课堂讲授务必是调理清楚、主次分明、思维清晰的。尤其当讲授案例时,切忌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有些案例比较难,要条理清楚地向学生解释,有些案例比较复杂,要尽快给学生梳理出思路。要抓住案例当中所反映的问题本质,深入透彻地与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进行了解。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得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锻炼逻辑思维,形成良性互动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燕娜.案例教学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长治学院学报,2011,4.

新闻专业教学范文2

关键词:新闻专业 文学课程 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新闻类专业,新闻类专业与中文传统专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部分高校的新闻类专业都脱胎于中文专业,在专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中文类教师转型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专业进入稳步发展之后,中文类教师依然承担着新闻类专业基础课的任务。多数院校新闻专业开设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在内的文学课程①。作为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文学课程的设置可谓内容庞杂、样式各异。但是,当前新闻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表现出了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以及评估考核机制缺乏等问题,导致了教学实践中新闻专业的学生对文学课程兴趣不高、收获不大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帮助学生认清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意义及价值,怎样克服文学课程教学中的种种弊端,让新闻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摆在广大文学课程教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意义及价值

当前,多数地方院校新闻专业的文学课程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的,这对于新闻专业学生全面打牢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继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和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文学课程是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也是新闻专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客观必然。一般来讲,语言文字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新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围绕着“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能力展开的,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无不以扎实的文学功底为前提。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媒体的迅猛发展,当前新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具备更加全面的科技素质,然而,作为新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支撑的写作能力、编辑能力、评论能力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据此,在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打牢语言文字基础,开阔眼界、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写作评论、语词运用和积累创新等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文学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开设文学课程是培育新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根本途径。人文素养是培养新闻专业学生职业精神、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前提条件。普利策认为,新闻永远是文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社会力量,新闻专业是所有职业中最重要的职业,要具有最渊博的知识和最高尚的品格。特别是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渊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编辑或者记者能够开展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素质和精神。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掌握如此众多的科学门类和如此丰富的知识显然不切实际。文学课程的开设恰恰可以弥补和排除这种不足。文学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信息,学生通过文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还可以汲取文学中的精神财富,全面提升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建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等。

(三)开设文学课程是实现新闻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当前,多数地方院校新闻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能力,能在新闻单位、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媒介传播的专门人才。”这其中,“能在新闻单位、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媒介传播的专门人才”是新闻专业培养目标的落脚点。然而,据来自新闻媒体一线部门的反馈信息看,新闻专业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撰写深度报道、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体新闻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相关部门严重缺乏的“多能”甚至“全能”人才。通过文学课程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鲜明的个性,实现“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②此外,文学课程对于新闻专业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是新闻专业学科发展的有利支撑。

二.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现状和教学效果评价

新闻专业最初是作为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出现的,因此,在我国多数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由来已久。经过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不懈努力,新闻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部分院校由于领导思想不够重视、教学指导思想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新闻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错位。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新闻专业的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新闻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与法规,素质高、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网站等新闻媒介机构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采访、写作、编辑、节目制作、策划、主持工作;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的策划、制作工作。就目前新闻类专业文学课程的设置看,部分高校课程与中文专业没有差异,而多数的文学课程,依然是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讲授方法和讲授内容来设计,根本不能突出应用型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单一。从当前教学模式看,一直以来沿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力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以黄淮学院为例,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均开设中国文学作品选讲课程,然而,由于教学目标设置错位,当前的课程内容庞杂、重点不够突出,与新闻专业的特点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很好的适应新闻专业教育的需要,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当前形势发展联系,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当前专门为新闻专业文学课程培养的师资力量比较少见,③封闭式、内在式教育倾向仍然突出,④教师往往是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趣味性较差,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新闻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三)评估考核机制不科学。如果说教学模式单一是造成当前新闻专业文学课程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对于课程缺乏有效管理,特别是缺乏相关评估考核机制则进一步恶化了这种境地。当前,对文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考核仍然处于传统模式,简单的“线型管理”对于最具有发散特性的文学课程进行评估考核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当前我国多数地方高校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关教学评估的规章制度比较粗疏,对于课程考核的检查监督和评估考核程序缺乏规范性,导致了新闻专业文学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相应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对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几点思考

新闻专业文学课程改革是适应信息化时展和媒介融合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培养新型新闻工作者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和对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施教学改革试行效果分析,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合理制定教学大纲

转移教学重心,要针对新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当前新闻专业学生使用的文学教材组织重新编撰,突出新闻专业的特色和重点。以黄淮学院为例,《中国文学作品选讲》开设时限为半年,学时60。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解的,因此必须要对作品进行合理的选择。作品选讲课程,很容易给人一种教师可以随便讲的感觉,但是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因此要合理制定教学大纲,相对规范上课内容。如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优秀的作家作品的理解,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一方面也应强化文学作品艺术手法如对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对偶、顶真、仿拟、双关等辞格的讲解,适当增加语言规范和法规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现代社会对文学经典反复改编影视剧的现象,适当加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比较、看待改编剧等,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二)深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注重作品内涵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如《诗经・氓》,中学讲解注重藉此介绍《诗经》相关知识,作品的结构、章法、赋比兴的艺术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展开古今爱情观的讨论,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同时对了解大学生心理、情感状态有一定的帮助;再如《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大家对人才观的讨论,适时加以引导,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注重作品的美育作用。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改革当前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组织专家讲座、影视教学等,增强文学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的意境制作FLASH,或者对叙事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等,让新闻专业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三)适度引入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起到导向作用。在开学之初向学生说明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打消部分同学对于课堂模式改革的顾虑,积极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奠定基础。传统的考试基本是平时成绩占30%左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基本由期末的一张试卷决定,这很难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文学课程。因此,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丰富平时考核内容,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参与程度、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对于新闻专业文学课程考核,不仅要把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还要把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使之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新闻专业文学课和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师不分家,造成了教授新闻专业学生文学课程的教师不懂新闻的奇怪现象,导致了教学重点主观化和偏移化,不能很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因此,要想有效提升新闻专业文学课的教学效果,还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学队伍。

注 释:

①以河南高校为例,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均开设《中国文学作品选讲》和《外国文学作品选讲》课程;许昌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讲》等课程;南阳理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洛阳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文学类课程。

②参见奚路阳,王哲平.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的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1(10)

③与此类似的还有相关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参见洪冬.高职新闻专业新闻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9)等。

④如黄淮学院就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了一些业界具有高级职称、实战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编辑、记者等进入课堂,但这在全国新闻专业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制度化、规模化、结构化。

参考文献:

1.苏焘.新闻传媒专业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策略新探[J]语文学刊,2011(13)

2.胡连利.美日两国新闻教育的共性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1997(2)

新闻专业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新闻学;英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133-02

新闻学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在第三学年作为选修课开设。该课程的设置,从语言学习角度讲,旨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从新闻学专业学习的角度讲,通过对新闻英语独特的词汇特征、句式特征和语篇模式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新闻英语的报道及写作理念,把握西方新闻传播规律,从而开拓跨文化视野,培养国际化新闻从业者所具备的素质与技能。

新闻英语作为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教学难点。与作为公修课的英语课程相比,新闻英语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笔者对南阳师院2006级、2007级和2008级学生共3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91%的学生对这门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7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较难,51%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73%的学生认为课程评价体系需要继续改进。

认为课程内容较难的主要原因是新闻英语中大量的专有名词和新词以及错综复杂的新闻背景知识,使很多原本英语基础不错的学生感到这门课虽然有趣但难度过大;而认为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了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认为课程评价体系需要继续改进,是因为这门课程是考查课,考查方法停留在单一的传统开卷考试的方式上,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基于这样的教学实践反馈,笔者经过认真探索新闻英语教学的规律,针对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新闻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界定,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评价的改进和师资水平的提升提出了相关的思路和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把握新闻英语的报道写作理念以及西方新闻传播规律,全国80%的新闻系都开设新闻英语课程,但多数学校直接把它作为选修课或是考查课,每周两节课时,而且教学内容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教师来说,难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有效讲解新闻英语所涉及的复杂语言和文化背景,于学生而言,本来就不重视选修课,再加上英语水平差距大,难以深层的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点,从而失去对新闻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精通新闻业务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够应对传播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具有国际眼光和传播意识的新闻人才。根据新闻年鉴记载,早在1943年,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就已将新闻英语设置为必修专业课。因此,要在观念上重视新闻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全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素养的原则,把新闻英语设置为考试必修课,并适当增加课时,从学生入学第一年就根据其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学习,依照各班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年级的递增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进行相关的新闻英语的听力、阅读、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新闻敏感性,养成良好的新闻思维。

二、界定教学内容,规范课堂教学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各高校新闻英语教学内容各有不同,一部分高校注重英美报刊文章的阅读,另一部分高校教学则以阅读新闻学理论著作的英语版为主要授课内容。

无论哪种教学内容,都是新闻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英美报刊文章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英语的结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特色,掌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英语新闻的专业术语,而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版的新闻学理论著作,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新闻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为学生独立阅读专业外文资料,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从学生入学时即以大量时效性和现实性强的英语新闻作品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讲解新闻学专业知识,同时引领学生进行新闻英语的采访、写作和播报,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进而引导其阅读英文版的新闻学理论著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英语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新闻英语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笔记的教学模式,就容易把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的知识作为授课重点,造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和被动,而且传统模式只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缺乏听、说、写的训练,难以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到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第一节课即通过调查问卷、代表发言、现场讨论、角色互换等互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实践试题等与学生一起讨论,让他们对这一课程提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拿出自己的建议,从而形成一个学生想要的课程架构,然后根据教师准备的课程体系整合。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并且注重运用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所需案例多从报刊、网络获取,同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需要进行修改(汉译英、英译汉、改写、加载字幕等)。而且利用多网络的交互性,建立建立新闻英语上网教室和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与学生在课堂以外通过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方式进行更多、更有效地沟通,使新闻英语课堂有效地延伸。

四、改进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热情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保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目前实施教学评价时,往往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而且主要是笔试。这种只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且只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而忽视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因此,教师师要不断更新评价理念,要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采访模拟、播报练习,角色表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的进步与不足,学中用,用中学,有针对性激发其扬长避短。

五、提升师资队伍,培养复合型教师

提高新闻英语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新闻英语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新闻学专业英语课程是新闻和英语的交汇体、结合体,需要既谙熟新闻知识,又精通英语的教师。目前,担任新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少部分教师来源于英语专业,大部分则由新闻学专业的教师担任。英语专业的教师精通英语语种和教学,但是不大了解新闻学的专业知识和新闻系学生专业的特殊需求。新闻学专业教师多是研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不精通英语,并且缺乏实践演练。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选送英语水平较好的新闻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英语培训或进修,进行集中的强化培训,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培养,英语水平就能达到专业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省外同行、省内同行进行教学上的交流活动,举办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同时招聘英语新闻媒体的资深记者走进课堂,联合相关英语新闻媒体开展业务活动,进行实践练习。

新闻专业教学范文4

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开启,中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影响力尤为明显。尤其是专业教学实践路径的探索,备受关注。当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已经步入到新媒体时代。各个阶段的新闻传播专业,都引起一线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实践教学路径的研究和分析,更是尤为瞩目。作为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我们要全面剖析新闻学的教学现状,深入到教学实践中,紧跟时展的脚步,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传播载体,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探究,更全面地感受社会变迁的气息,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给学生说话的权利,指引学生对不同的新闻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顺利地完成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任务。下面,笔者就以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为契机,就其教学路径,进行科学而全面地分析。

一、抓住新闻传播专业的主旨,融入时代主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领域与新媒体背景已经完美地融合起来。中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学实践,逐渐与时代接轨,富有时代的特色,能够牢牢地抓住专业的核心,把时代的主题展示出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对不同的新闻发表不同的观点,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在实际的高职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中,一线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的变化规律,充分体现信息化的特色,把更多的信息引入到课堂中,丰富学生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闻事件,加深学生对新闻知识的印象,清晰地呈现知识,为新闻传播专业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例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带一路”这一新闻,为了让学生对其详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和寻找,把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刻画出来,从而展示新闻的时代性。[1]

二、寻找新闻传播专业的契机,彰显创新本质,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

学生意识的开发和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融为一体。教师只有寻找机会,让课堂与教学、与实践融合起来,把创新思维渗入到教学中,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表现欲才会不断地增强。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科教学实践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把握问题的出发点,潜心研究改革的方向,不再单纯地沿用灌输式的教学,而是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把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讨论,让学生把对不同新闻的看法,通过专业性的语言陈述出来,让学生的新闻思维更为灵活,这样能够把创新的本质展示出来。例如,就我国70年大庆的新闻来说,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完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地谈一谈自己心中对祖国的情感,找准机会,引发学生对军事力量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写成文章,形象、具体地描述出70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2]

新闻专业教学范文5

一、新闻专业教授语音知识的目标 

笔者在百度文库上看到一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大纲”,其中,语音部分的大纲如下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重点讲解声调发音、音节书写、语音变读和规范化,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完整的了解,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常用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教材,对语音部分的说明如下: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为表音工具,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刻的了解,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新闻专业的大纲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纲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那么,按“新闻与传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教学,只会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在以记者、编辑为主要就业目标的新闻专业的课堂上给学生详讲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且在考试中提出默写要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以为,新闻专业对语音知識的实际需要决定了新闻专业讲授语音知识的目标。实际需要决定于未来职业的需求。新闻专业学生主要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也有一些从事主持人、播音员工作,这就决定了新闻专业讲授语音知识的目标。 

一个目标是新闻写作,主要是制作新闻标题。比较经典、传统的新闻标题,往往是以语音知识为基础的,缺乏语音知识,就可能制作不出来经典的新闻标题。比如,195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新闻引题“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新闻标题“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这些新闻标题都讲究叠音、押韵。1995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新闻标题“兰佩紫菊簪黄千金觅红装谁为新人做嫁裳”,就讲究平仄和押韵。1982年1月22日,《羊城晚报》新闻标题“即将来临的广州花市情况如何(引题)为君报道春消息今年花胜去年红(主题)”;1982年12月10日,《文汇报》新闻标题“春风熏得远客醉直把店家当自家(主题)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副题)”;1999年3月11日,《钱江晚报》新闻标题“知否,知否,绿}肖红瘦(主题)连绵阴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华商报》2004年8月4日头版头条新闻标题“国足赢了全国人民笑了;国力走了陕西球迷哭了”,主标题都讲究平仄。这些标题读起来都很好听,但要有语音知识作基础才能做得出来。另外,新闻正文写作中有时也用到语音知识,这可以作为语音教学的一个小目标。 

另一个目标是通过普通话测试。根据2000年10月3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用普通话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播音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各行业据此制定了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部级、省级广播电台、播音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即97分及以上);节目主持人、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乙等(即92分至96分);话剧、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配音、表演演员,影视表演专业和主持、播音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即92分);解说员、广播员、话务员等,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二级甲等(即87分)。 

二、新闻专业语音知识的教学内容 

目前,新闻专业并无专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各大学一般选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新闻专业现代汉语教师必须根据新闻专业学生的未来需要对现代汉语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讲解适合新闻专业学生的内容。 

要从事新闻记者、编辑这一职业,就必须经常性地写作,也要制作朗朗上口的新闻标题,押韵、平仄知识就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元音的发音,韵母的发音,韵母的结构、押韵和韵辙、调类和调值,普通话的声调,古今调类和四声平仄等。另外,语气词“啊”的变读规律和字形变化学生也应该掌握。 

要想成为合格、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就必须要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应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一是对单音节字词的朗读。教师可以选100个音节,训练学生在3.5分钟内读完。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如下音节:贤、润、染、亭、哑、铸、狂、饱、敬、疮、铁、日、后、挽、罗、并、游、乖、凑、稳、仲、君、垦、屈、掐、酱、峰、账、焦、所、惯、椰、铂、碰、暖、碍、离、扑、龙、鸟、瘸、蛙、戴、密、帆、萌、承、滨、盒、专、栽、额、此、艘、雪、葬、夸、肥、薰、硫、宣、表、嫡、迁、套、滇、自、您、砌、藻、刷、坏、虽、滚、杂、倦、实、扯、寡、猫、屡、弓、拿、物、粉、葵、躺、肉、窘、内、雄、伞、摧、魄、而、沈、麻、养、盘、虎。

        二是对多音节词语的朗读。教师可以选100个音节,训练学生在2.5分钟内读完。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如下音节:勾画、儿童、症状、刚才、松软、撒谎、下来、半截儿、穷人、咏叹调、愉快、吵嘴、乒乓球、少女、原则、外国、篡夺、富翁、傻子、被窝儿、老头儿、群体、干部、乳汁、对照、未曾、感慨、家伙、灭亡、运输、连绵、小腿、戏法儿、牛顿、沉默、侵略、昆虫、意思、抓紧、机灵、声明、患者、觉得、排演、持续、佛像、赞美、红娘、昂首。 

三是对短文的朗读。教师可以选多个音节,训练学生在4分钟内读完。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如下音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以上三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学时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要求多选几组进行训练。 

四是命题说话的训练。教师可以多准备几个话题,比如,“我喜欢的节日”“我喜爱的动物”“我喜爱的植物”“我的理想”等,训练学生在3分钟内表达完毕。 

三、新闻专业教授语音知识的方法 

新闻专业教学范文6

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媒体的不断发展下而日益革新,博客也逐渐融入了绝大多数网民的生活,不经意间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所知,为人们所用。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形式和功能也日趋多样化,利用博客,不但可以写日志还可以设置分类、布置超链接,甚至通过创建群组博客来开展分组协作等。因而笔者认为,博客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博客自身的功能使其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博客记录现有的实践教学方式,为教师教学提供反思平台。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原有知识进行反思,并在此反思基础上完成自我知识的更新与重建。因此,反思也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肯定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或者出现一些不适应现实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比如改革一些业务主干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量化考核方式;改革写作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写作作为实践训练由课堂开始贯穿始终。又如举办各种论坛以及与媒体合办节目等,让学生呼吸到本专业的最新知识空气,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新闻传播专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碰到并通过记录、思考、评价形成的解决方法中的一部分。

博客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博客又是基于网络技术,随着3G、WIFI无线等技术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博客也借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无处不在。任何博客日志都可以很快地被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访问到,并随时可以对博客日志进行回复、评论,并进行在线或离线对话。博客日志的对话功能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反思能力,教师浏览博客日志并发表回复、评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反思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基于此,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平台,可以帮助修正当前实践教学工作,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利用博客完成实践课程中显隐知识的转换,有助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并且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相互转化,而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大大节省这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对自己知识的识别、获取、转化、学习、利用、创新的一个过程。而基于网络技术的博客,对博客内容更新、管理、评论等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无论在哪里都方便记录、管理、思考,因此,通过博客来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是属于理论实践并重的课程,既强调传播学、新闻学基础理论这类显性知识,同时又强调操作性、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一类通过实践教学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博客正好为信息环境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手段,而在使用博客过程中信息资料就不断转化融合为学生的知识。博客作为信息化的工具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实训的效率,从而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利用博客改革以往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怎样的评价才是真实有效的,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是以考试分数而定,成绩一般就是最后的期末考试再加上出勤情况,但对于新闻传播类课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既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博客记录学生的整个实践课程学习过程,可以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

例如利用博客管理系统,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实践课程电子学习档案,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更长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资料进行累积, 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学校和老师利用学生的独属电子档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博客本身具有留言、评价的功能,可以指导学生在博客系统中开展自评、互评。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又可以与同学进行横向比较,确定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照老师的讲义死记硬背,不得要领,又集合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机器评价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的优点,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避免学生为考分而学的功利性。

利用博客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时积极参与、协作学习。新闻传播教育倡导“走出去”教学,尤其看重社会媒体实践,一到假期,各大媒体往往人满为患,有些部门的实习生远远超过记者人数,可见新闻专业学生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之高。但奇怪的是,学生们的职业热情在课堂上往往不见痕迹,各大院校新闻专业课上不乏老师讲课、学生读报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加以引导,适时使用新媒体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主动进行学习。

博客平台主要是为新闻传播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共享、探讨的平台,由于博客群组是一个共享型的开放网络交流平台,学习更强调的是共同体的协作学习,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协作教学环境不足的缺陷。当学生在课后碰到疑问也可以通过博客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其他同学也可以避免重复问相同的问题,通过看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的指导即能得到解决方案。

利用博客的网络优势,组建学生第二课堂。一些新闻传播系会制定本专业的相关课外阅读指导书目,并装订成小册子,新生一入校,就发给其一份。读书指南从经典著作及新闻理论、新闻实务、中外新闻史、新闻人物、新闻边缘学科、文学、广告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精选出若干本著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希望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扎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系里设有课外阅读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每年底在全系组织学员开展一次读书回顾总结活动。但新闻传播专业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专业,一些前沿的领域内容不断更新,课外指导书目也因此会变化,纸质册子不能即时把这个变化传递给学生,而博客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在网络上课外阅读指导书目,既环保,又能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资讯,很好地为学生组建了第二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博客的出现与发展给个人学习、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以上我们谈了新媒体博客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方面的作用,通过引入博客丰富了以往的实践教学形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上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虽然利用博客参与教学的效果和应用改进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挖掘,但这一应用思路可以在今后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关于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思考》,《青年记者》,2006(10)。

2.张蕊:《关于改进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今传媒》,2010(4)。

3.王文科:《我国新闻院系新闻实践教学之一瞥》,《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