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心得体会范例6篇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范文1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1

 

一、学好地理,首先要摆好心态,保持对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学习多问为什么:例如在学习洋流时,就要问: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受什么因素影响,如果洋流改变了方向,将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步步追问,知识就联系起来,即复习了旧知识,也学习了新知识,还使知识联系了起来。做到了举一反三。

 

二、学好地理,要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时不能只图快,要建立知识框架,明确目标,发现问题不逃避,遇到难题不泄气,而是把他们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在老师讲课时,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学习。要有质疑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独特的观点就要及时提出,及时探讨。要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使地理知识鲜活起来,利于记忆。

 

三、复习是前进的第二动力,首先要图文结合通读教材,系统复习,通过做题把的重点、易忘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同学交流复习情况,从对方那里发现自己复习的漏洞,使自己的复习更加全面。同时要有意识的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日常发生的事情或现象。例如:11月初降得一场大雪,就要与冷锋知识联系起来,想到是寒潮来袭,再想到寒潮的危害,这样多想多做多联系。就会使学得的知识牢牢记在心中,当然这需要发挥主动求知精神。

 

四、学好地理,要会用地图,地理好多知识都是用图的形式展现,要是能学会利用地图进行记忆,则会事半功倍。另外学习地理还要要灵活运用知识,多动手、动脑,要有错题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2

 

xx年x月x日我参加了xx区“青峰杯”初中地理“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四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

 

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3

 

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心得: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下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经常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4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应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5

 

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课程标准从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七个模块的课程要求。由于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啊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范文2

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实现情感目标呢?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如果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并热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对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淡化师生界线,是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高中物理本来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有众多的物理概念和公式需要灵活掌握,所以有很多学生不喜欢物理,认为它太难了。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静下心来,与学生平等交流,多换位想一想学生的难处,运用各种方式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为其学习高中物理创造良好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环境。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

情感教育要发挥作用,教师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与沟通工作是关键,教师要尊重后进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并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人格的活水来滋润他们的心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后进心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可以用一些伟人的故事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只要方法得当,后进生就会像被点燃的干柴,爆发出青春的动力和华彩。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并关心后,学生一定会在教师的善意关怀和真诚爱护下敞开心扉,乐于接授教师的教诲。当师生关系达到这种程度以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更浓,其积极性也会增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的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等等。物理课程中包含有这些内容。例如,《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对小7L成像的解释;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和思维形式,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毁灭世界,通过对核能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也就是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体验学习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课中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物理中充满了美。在中学物理课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如简洁、对称、对立统一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化解学生的情感困惑

高中生的年龄段是其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的阶段,教师一定要在熟知学生情感困惑的基础之下,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要想改变当前学生对高中物理“学而无趣”的现状,除了对其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两者合力,才会让学生产生“学乐俱得”的效果。在学习状态中,内因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激活状态,达到“学用兼收”的效果。很多高中生自尊心极强,性格也显得孤僻,还经常抱怨同学不了解自己,父母不了解自己,教师也不了解自己,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教师应该多与之沟通,打动其封闭的心灵,鼓励他们多学习新知,多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取向。例如,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就集中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矢量”问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新东西,理解上都存在困难,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能明了的,要经过反复的纠正和体会才能较好地掌握。

五、情感教育要注重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学习中的多次失败、屡遭挫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兴趣低落的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检测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把握试题难易度,不让学生考得一塌糊涂,觉得自己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结果中知道自己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物理的内在情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思维中闪现的点滴火花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充满着期待,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既有安全感、尊严感,又有积极性和进取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还要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要耐心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情感教育体验;中学生;核心概念;教学模式

本文以下简单的概述了情感教育体验,并且将生物教学的核心概念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将将情感教育体验融入到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中学生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陈述,最后,将情感教育体验融入到中学生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综合阐述。

一、关于情感教育体验简述

所谓情感不是凭空而产生的,其本质离不开“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体验而体现于人们大脑的一种普遍反映活动方式。关于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们的各类情感而使得学生们全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教师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感以外,还要给予学生们体验情感的机会,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情感教育下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关于生物教学的核心概念分析

生物教学核心概念是指生物教学内容中关于概念性的知识,其包括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相关理论等知识,这些内容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整个生物学科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反映出生物学科的逻辑结构。因此,在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学教师需要把握生物教学的核心概念,并且采取相关有效教学方法将这些重要内容传授于学生们,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教学内容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成绩。

三、试析将情感教育体验融入到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必要性

由于生物教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其核心概念内容进行深刻领悟是实践的关键基础。根据目前生物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学教师仍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要求学生们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内容,而没有采用其他有效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记忆,以至于使得学生们的思维模式过于死板,并且其认知能力也被局限,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受到了限制。因此,应用情感教学体验来融入到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掌握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另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生物科学的精神,从而有效的将所有学生们培养成符合21世纪的全能性人才。

四、关于中学生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模式的选择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因此,教学教师在选择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结合提高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模式的教学目的进行选择,并且注重学生们的体验以及能力的培养,严格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而鼓励学生们之间进行合作式学习、自主交流学习、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另外,教学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通过这些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使得学生们能够掌握到最新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动态,从而使得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1.合作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们之间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同时,教学教师会根据学生们小组间的表现而进行评价、鼓励的教学模式。这一中国教学模式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了增强,而且还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敏锐度。

2.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需要教学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学习,在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策略,从而使得学生们更易于理解与掌握教学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自主完成任务的信心。

3.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教师来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学习的,学生们应用探究方法来主动获取生物教学知识内容,并且可以亲身来体验实践活动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稳固而掌握教学内容,因此,这一教学模式使得生物情感教育体验与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能够完美结合。

五、试析在中学生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模式中融入情感教育体验

将情感教育体验融入到生物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组织教学、课堂评价,例如:学生们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方式主动预习了教学内容,然后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学教师组织学生们之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式学习,并且通过探究式体验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最后,教学教师会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且将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出、分析,从而使得学生们不有效的掌握了生物教学中内容,因此,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将情感教育体验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在开展生物学科核心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方法来对生物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其次,在教学课堂上,教学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式探讨,最后,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来让学生们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来稳固生物学科的教学理念,从而有效的将情感教育体验融入到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学活动中,因此,通过情感教育体验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而且还有效的改善了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

[2]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范文4

一、高中生学习物理心理障碍成因

探究高中生学习物理心理障碍成因,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优化物理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认知狭隘,求知热情消退

高中阶段正值人生求知的最佳时期.然而,受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高中生对于读书求知存在狭隘地认识,以纯粹的高考、名校等功利思想来对待学业,对物理学习的求知热情消退,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相应消减.在《重力势能》的学习中,教师引导认真观察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大多数同学对“下坡容易爬坡难”的生活现象深有体会,却懒于思考其背后的物理规律:爬坡时要克服地球引力向上做功,下坡则是由地球引力对人做功.教师进一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某同学沿两条不同的路径从山的H1点跑到山的H2点,重力做的功为多少?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公式:WG=mgH1-mgH2,得出准确的结果.然而,极少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及结果缺乏深入探究的热情:假如H1点到H2点不是两条路径,而是N条路径,其重力做功会不会有所不同.经过探究,N条路径的重力做功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进而提高对物理学科的求知热情.

2.方法错误,学科自信丧失

高中物理强调对概念的理解与规律的运用,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把握,其方法尤为重要.一些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不够成功,其根源在于学习方法的灵活性不足,单纯依靠拼时间,刷考题,以题海战术来应对高中物理学习,而不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总结与归纳.久而久之,物理学习效率不够,学科自信丧失.学习《力》,讲述力的基本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学习《直线运动》,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引入运动学的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并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平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这些章节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因此,高中生要想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就要熟知概念,理解规律,熟练方法,进而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物理知识体系,从微观角度能够正确运用规律解答物理难题,提升学习地自信.

3.难度加深,探究乐趣减少

喜欢挑战物理难题,从中感受探究乐趣的总是少数的优秀学生,大多数高中生则愿意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内,进行相对简单的学习,自己已经学会的不厌其烦地再学,而没有学会的则不敢深入探究,即学习物理中不突破固有的“心理舒适区”,感受挑战失败后的挫折.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理解与运用存在问题,不少人会根据“即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一守恒条件,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物体的加速度等于g,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物体的加速度大于或小于g,则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大于或小于g,是不是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随着物理学习难度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增强,不少学生容易不假思索而简单地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对学生的思路善加引导,使其感受探究乐趣.

4.交流减少,课堂效率降低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竞争压力大,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相互的情感交流少,正常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精力远远不够,一些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难免会形成孤僻的性格,长此以往,固有的交流问题成为困扰学习的严重障碍,学习压力得不到缓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超重与失重》的教学中,采取“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使其上下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超重与失重?它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使思路层层深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思考状态,以问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超重与失重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二、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成因的启示

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具有普遍性与典型性,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学要有所调整,将学生的心理要素作为教学的研究对象,加以重视,对学生的厌学情绪防患于未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探究乐趣;引导学生走出个人小圈子,积极融入集体交往中.

1.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因素的研究

针对高中生的厌学情绪,物理教学研究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做到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心理的影响,使其认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消除固有的狭隘认知与功利心理,增强求知热情.

2.将合作探究学习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既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又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交往形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既体会到了求知的成功,又获得了人际交往的认可.

3.高中生的情感障碍严重影响学科教学

学业的繁重,高考的压力,使高中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重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的疏导,使其形成一种健康、自然、轻松的成长心态,来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与难题,丰富交往形式,人际交往中学会寻求家长、老师、同学的援助,以消除其情感障碍对学科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高中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从教师与教学的角度,加强对高中生学习物理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主要从情感激励、方法点拨、兴趣激发、课堂优化方面,使其积极面对问题,提升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感受探究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1.情感激励,使其积极面对学习

不少学生对物理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加强情感激励,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面对物理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对《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进行专题归纳时,不妨引入高考题目来激励学生:(2014年全国卷Ⅱ卷)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而有些学生面对问题难以形成思维突破,教师引导其建立平抛运动模型,通过模型求出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教师顺势点评该同学能够灵活运用模型,将高考难题正确解答出来.这样,基础程度较弱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情感激励,消除对物理的畏难心理,开始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寻求提高的方法.

2.方法点拨,使其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由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后者的难度较大,也更精确.以摩擦力的学习为例,初中物理仅仅是粗浅地涉及增大与减少摩擦的方法,而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状态的相关性.理解难度的加大,知识难度的加深,必然要求学法的精准.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的点拨,在问题中突出物理思想的渗透,使其深入领会问题背后的知识考查,贯通教材与考试,做到应对自如.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求这一过程A上升的高度.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知到:考查的属于含有弹簧的临界平衡问题.正确理解考查知识点的所在,然后分析两个状态弹簧的状态和弹力,再由几何关系研究A上升距离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这样,在教师的方法点拨下,学生思考起来,游刃有余,做起题来,得心应手,自然提高了学习信心.

3.兴趣激发,使其感受探究乐趣

物理是典型的自然科学,与实际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探究乐趣无穷.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对物理的探究不仅仅是聪明学生的专利.教师可以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物理小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直观、形象、鲜明的物理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探究的乐趣,如对抛体运动规律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平抛和斜抛运动的规律,加以试验演示,进而以演示实验带动对知识体系的全面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深入探究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此外,教师应将生活现象与物理学习紧密相连,如以杂技表演来探究物理学的受力分析.这样,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学生将会从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与成功.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物理教学 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决定人成功的因素是动机、性格、情感、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在初中阶段,绝大多数同龄人的智力水平差别较小,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因此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凡是有成就者,不只智力超群,而且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都有明显优势,他们都具有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这说明在智力相同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往往对学习和事业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动机,顽强的意志,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持久、稳定的巨大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也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为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做法:

一、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是学生学好物理强有力的保证!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是克服困难的保障,对于刚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意志比较薄弱,初学物理时,对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真正需要动脑筋分析相应的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和计算时,则出现气馁和畏惧的情绪,知难而退,缺乏信心和毅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跟他(她)分析原因,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用“显微镜”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培养自尊心和上进心。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我要学生朗读“牛顿的故事”、“阿基米德原理的由来”、“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科学家靠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战胜自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尤其是对物理学习的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是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物理成绩不甚理想,对这些学生因学不好物理而给他们带来的焦虑和痛苦我感同身受。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火花,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信任的,是对自己充满着期待的,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既有安全感、尊严感,又有积极性、进取心。更为重要的是我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尊敬、理解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被动学习,只能扼杀学生探究欲望。兴趣作为一种自觉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唯有学生热爱物理,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有主动、持久的钻劲和毅力,在热爱中追求,在追求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教师的教学艺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直接影响。物理教师都要具有较强的施教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创造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渲染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拨动学生的心弦,牵引学生的思绪,并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最优化,使学生始终都有一种新奇感,感觉到上物理课是一种享受,学生自然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课堂实验的趣味性

要让学生喜欢物理,首先要创设一个学习物理的情境,而物理实验是创设学习物理情境的主要途径。因为物理离不开形象思维,而物理教学正是借助于形象化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物理现象通过演示、学生亲手操作,在课堂上生动体现出来,使学生得以体验,产生惊奇,继而深思,常能有效激发兴趣。如在学习保险丝的作用时,在一个装有火线、地线、保险盒、电灯、插座的照明电路示教板上,进行“短路”演示。按下保险丝,接通电源,电灯亮起来。取一插座盖,用绝缘钳子将插座两金属片短接,只见火花闪亮,“辟拍”一声,一股青烟升起,电灯熄灭,保险丝断了。重新接好保险丝,电灯复亮。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另外,再利用第二课堂,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指导学生定期出版物理专题板报。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会在课余时间积极找实验材料,进行设计和实验,同学之间相互比试和商量。当学生的作品能得以展示或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力也就相应得到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介绍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学完“物态变化”后,学生对蒸发、液化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当问道:同样是人从嘴中喷出的气体,若缓慢哈在手上感觉暖和,而快速吹在手上却感觉凉爽,为什么?此问题学生感到熟悉,一时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说明哈气和吹气是不同的,哈气是液化放热过程,吹气则是加速蒸发过程。通过这样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唤起学生学习乐趣,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适时给学生介绍生活、生产中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小巧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学确实是探索自然奥妙的有力武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学习。或结合教学内容举行科技知识讲座,介绍现代科技动态,让学生了解所学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为科技发展而努力学习的兴趣和决心。

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动机,教师应正确引导和利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介绍奇异的自然景观,物理奇观,物理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奇闻秩事等,常能引发学生的好奇,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课。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培养; 学习; 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04-001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物理学习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物理学习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行为,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及分析

许多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时兴趣很高,但是随着难度的增加,不少学生都会遭遇学习挫折,物理学困生往往会一旦物理成绩不好,就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产生习得性无力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有些学困生常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物理,缺少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和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遇到具体问题时无从下手、上课听讲缺少主动思考、作业敷衍了事、考试考不出应有的水平,表现出对物理学习和考试焦虑或恐惧的心理特征。

我们发现学困生并不是不想学好物理,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不好,没有信心,缺乏勇气。所以,帮助学困生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

引导学困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积极归因,比如学生解题正确率高了,告诉学生这是努力的结果;正确率低了,要帮助他们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教会他们一些实用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物理学习的暂时落后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学习方法欠佳等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积极的归因能保证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逐步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断激发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

第二,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班杜拉认为,实践的体验是形成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来源,增强个体的成功体验,可以有效增强人们的自我效能感。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让他们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通过实验成功获得体验。如:在《力的分解》的学习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及确定两分力的方向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们让学生用铅笔尝试力的分解实验(如图1),当重物压在由棉线和铅笔所构成的三角支架上时,会产生中指被拉,掌心被刺痛的感觉,从而感受到力分解的效果或方向,学生亲身体验之后,这种感觉很难忘记,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成功获得自信心和愉悦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第二,分解目标。分解目标就是为了不使他们被困难吓倒,我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分成每节课的目标和单元目标,与学生共同拟订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案。第三,调整难度。当学生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时要降低难度,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变得自信、能力增强时,要保持适度的难度,有一定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在自己身上会产生间接的强化作用,并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时常留意收集报刊杂志上与自己的学生情况接近的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向学生展示他们成长的经历,让学困生实实在在地从与自己差不多的人身上看到希望,受到激励,从而定下自己可能达及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

第四,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首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困生,给他们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要认识到学困生也是潜力最大的学生,他们的上升空间最大。其次,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赏识对于人的情绪就像阳光对草木一样,能激发人的心理需求。我们经常见到“学困生”因得到某科老师的赏识而爱上这门课。因此,当学困生有了一点积极的变化和进步,老师都应该用赞美之辞及时强化。在他遇到困难难以坚持的时候,老师的关注、鼓励、引导就更为重要了。当然,作为老师还得心细一点,要善于发掘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经常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学习生活中的兴奋点被开掘出来,学生就会自求再获成功,并为此而全力以赴。

第五,教会学生物理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力保障。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观察训练、思维训练、应用训练,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具有了这些能力,才能称得上“会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培养和提高。物理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决定着是否顺利地、有效地完成教学认识过程,这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物理定理、性质和公式,不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实验、推导过程。物理学的发展并非是无可怀疑的真理的单纯积累,而是一个充满了猜想与反驳的复杂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交流思路与策略,既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也能从中吸取别人的长处,还可以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

总之,当学困生的“习得无助感”被克制,自我效能感被高度地焕发出来,真正成了自我的主宰的时候,教育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那么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做别的什么事情,他们会始终斗志昂扬,百折不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