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范例6篇

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

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范文1

一、《指南》领域内容全面,体现教育价值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与《纲要》精神相一致,不过《指南》每个领域里的内容划分更为全面,如健康领域的内容包括: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语言领域的内容包括: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社会领域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科学领域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数学认知;艺术领域的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些内容都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心中必须牢记这些内容,不仅要牢牢把握好每个领域内容的特点,而且要注重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体现教育价值。

二、《指南》目标制定合理,符合年龄特点

《指南》中说: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通过细细看来与学习,发现目标制定的确非常细致而明确,且小、中、大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是呈阶梯式的逐层提高,非常合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牢记每个领域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因为它是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等的支撑点,学习了《指南》中的发展目标,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等都有据可依。我相信,今后的教学中“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会逐渐消失。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目标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指南》教育建议有效,实现指导意义

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指南 儿童健康 共同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的感悟是;

一、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1)《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寓学于乐。

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我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区域供幼儿选择,在同一个区域中还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下学期《小鬼显身手》主题中,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开设了各个区域,在美工区的设计区中,有服装、鞋子、房子等不同设计,并且在每一个区域都有范图、半成品、成品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玩法,使他们对游戏充满了乐趣。

(2)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3)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

二、在教学中,多与与幼儿交谈、交流。

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我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会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会问你一些有趣的问题,和他们一起分享、交流、探索,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三、和家长需共同关注的问题

(1)“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建议中提到了“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这虽是属于幼儿自我防护的范畴,但我们也要让幼儿树立正确、科学的性启蒙教育。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多关注幼儿性启蒙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消除身体的神秘感,这对于幼儿是很有价值的教育!

(2)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的知识储备特别重要,于是对数学、拼音的学习,有更为强烈的需求。但我明确,在幼儿园“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对于幼儿是不适宜的,也是我们应该杜绝的。在家长会上,我用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把幼儿园严禁“小学化”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转变观念,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价值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起良好习惯。

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范文3

通过专题班学习,本人较系统的学习领会了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结合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为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效的强化相关规划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为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既是重大经济活动,也是重大民生工程。规划的目的是解決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必须军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体编制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坚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落实国家战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为一体,切实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规划。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下笔,使制定的规划精细合理,真正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体现规划的人民性。

二、要以可持续为发展,做好国土空间编制规划。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建立一个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精准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偉、社会规律、文化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脱离客观实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

要坚持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我们要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三、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难题。

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范文4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术语。它包含了很多的理解和看法。从哲学角度讲,发展是指事物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或运动。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对现实世界运动基本方向的如实反映。但就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符合社会规律的变化,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别无他求的唯一选择。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人们现在的使用,着重是从社会的经济发展角度来讲的,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来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相互区别。它们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层次的概念,区别则是在时空上的差别。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无限生存应该具有的一种发展观点。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上会议上的讲话)。二者相比较,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关系

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整体于部分的关系,它们处于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层次。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离开可持续发展,发展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发展,就是片面的发展或暂时的发展,就会出现发展的停滞或中断。可持续发展是对发展的延伸和扩展。是对发展本身的形态描述的一个具体方面,更是对发展最终结果的本质揭示。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提供量的积累,提供发展的物质材料;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准备质的条件,不断的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关系,促使发展的持续性和永恒性。可以看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它们既互为条件又互相制约。所以,我们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一辩证关系,一定要认真解决好点和面,暂时和长远,一时和永恒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范文5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第二语言习得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21-0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融入了社会学理论,这与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认知不断深化分不开。主导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二十年的普遍语法(简称UG)对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Chomsky认为某一共同的语言原则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的,UG认知体系是每个学习者固有的心脑语言机制,是由一套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广义规则和原则构成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呈现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不仅展现了这一问题的多维视角,而且也是对语言习得认知过程复杂性的全新解读。20世纪7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内的互动研究中,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的大量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对互动与习得、互动与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习得和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互动研究做出了贡献。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同样关注互动的研究,但更综合了互动发生的社会因素,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前提,立足于学习者在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哲学的高度把社会属性作为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出发点,这也是有别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研究的。

根据Vygotsky的观点,社会语言和心理语言的链接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这个过程来实现,语言学习者对社会语言的认知任务通过语言学习的中介成为心理语言活动的参与者。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介、控制、内化、临近发展区、搭手架、私语 、内语、活动理论以及心理发展研究等,这些概念之间相互联系。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很重要的思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者的“实际发展水平”是由其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介于类似Krashen的“i+1”,即:儿童在外界外力帮助或是与水平较高的同伴进行合作时所能达到的高于自己实际水平的水平。在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学习者的认识和认知也是不断发展的,二者互相促进。由于存在学习者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最近发展区也不同:语境不同,同一个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也会有所不同。最近发展区也是一个在互动条件下个体认知能力的高级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最近发展区内,认知的发展前提条件是教师和学生对某种文化工具的共享。以此文化为中介的互动学习活动环境下,当学习者对文化活动进行内化时,认知的发展就产生了。因而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是从这种互动中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学习者对社会文化的互动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进行自己的经验整合构建出自己的思想。因此,最近发展区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也从很多角度研究了课堂互动。

基于交际法的课堂互动研究结果在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上不再始终遵循传统的以教师权威为主,而是在以小组形式的交际活动中提供给学习者分组完成以某一交际为目的的任务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享有交际的机会,以达到习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交际任务的设计者和促进交际完成的推动者,根据Nunan的观点,如果说从学习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正比例增加的学习责任来说,交际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Chaudron又指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其实仍然是把知识被动地传授给了学习者。Larsen-Freeman的研究表明了在交际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同时也减少了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Van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结果离不开互动、参与和协商。社会文化理论在解释课堂互动环节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因为在这一框架中由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把学习的过程还原到了社会文化语境之下。在解决问题时,有效的互动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支撑工具。互动并不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发展,互动对习得的影响要通过一个心理过程。第二语言学习首先发生的前期是一个社会化的计划和发生在学习者之间的一个心理的机制。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并不是个体心理过程如何内化和传递社会互动,而是在心理机制和这种机制的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社会互动经验的复制,这种互动是在心理机制的加工后产生的。

Vygotsky提出高级的心理互动机制是发生在学习者个体之间而不是学习者内部。人类的行为受心理机制的引导,如语言符号。尽管最近发展区最初是建构儿童如何和成人互动的,但对第二语言习得仍然是积极有效的。很多研究者如Lantolf,Schinke-Llano等都采用了社会文化理论来研究第二语言习。Tharp & Gallimore年进行了教师引导以“他者监督”的辅助教学形式进行的推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达到最终学习者“自治”的解决问题的研究。Wells也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能够让学习者发挥潜能在特定学习任务下进行互动。几项实证研究表明合作互动的监督者可以不单靠专家来完成Lapkin。Donato通过课堂语法概念的讲解进行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研究,结果表明在语法讲解的互动中教师和学习者如何通过意义的协商互动。基于大量的关于互动的研究,近期的关于互动的研究已经转向了通过语篇手段,教师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发挥支架的功能来更好地辅助互动活动推动教学。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启示在于语言教学中,教学的引导者要关注的不仅是语言输入环节的语言材料,更多地应该关注语言学习者本身,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创造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与发展的尽量贴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意义是通过互动中的参与和协商完成,教师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主体学习需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帮助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内化知识。对于互动对习得的研究,笔者对CNKI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发现国内对最近发展区视角下研究“课堂互动”的论文都集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环境下采用课堂观察和描述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关于教师话语数量的研究、提问方式和反馈的研究。在国内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方面,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总之,尝试探索性的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来研究汉语环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刚刚起步。我们期望这一理论在未来的研究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从而为中国外语教学寻找到更多的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建设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回维茨基著.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余震球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张福慧、魏惠琳.最近发展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诠释[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

[4]Larsen-Freeman,D.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5]Lantolf,J.P. and G. Appel. Vygotskian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M].Norwood: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4

[6]Roland G. Tharp. Rousing minds to life. Teaching,learning

学习与发展学习心得范文6

【关键词】 团队 团队学习 认知水平

引言

1990年,国际组织学习协会(简称SoL)的创始人和主席Peter Senge在其著名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最早提出了团队学习的概念,他指出团队而非个人是现代组织中的基础性学习单元,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的重要形式。在Senge研究的基础上,各个领域和学科都出现了大量关于团队学习的文献资料,团队学习成为研究者的一个炙热关注点。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团队学习对企业发展、组织绩效等的影响,对于成员发展的影响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团队学习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团队学习与成员发展关系作进一步的阐述。

1 个人发展相关理论

1.1 个人发展的概念

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是指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他人沟通等方式提高自我意识、实现个人才华和发挥潜力,实现愿望或加强身份等等。个人发展并不局限于自我发展或自我帮助,它也有帮助其他人进行个人发展的内涵,包括向他人推荐个人发展方面的方法论、相关项目、工具、技术和评估系统。

1.2 个人发展的框架

(一)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如果倾向于保护个人,创造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环境,那么个人在此大环境中就能得到良好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也是影响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的快慢影响着个人发展的速度。另外,社会职业价值观、经济形势与产业政策、技术走势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发展。

(二)企业因素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发展阶段等等因素对个人的发展。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表现在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或价值体系上,若员工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相同那么他们的员工就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员工个人的发展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等等,企业可藉由在线实时信息掌握员工个人发展计划的落实程度与各阶段设定的目标,这样不仅能让员工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更能够增加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感,有利于企业吸引与留住人才。

(三)个人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受教育程度、个人态度、价值观等等。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首先是遗传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也最直接,两因素的影响奠定了个人性格及未来对事情的看法。另外,个人受教育程度影响着个人的素质以及在职业生涯中的走势。

2 团队学习

2.1 团队学习的概念

自从1990年Senge在其著作中提出团队学习的相关理论之后,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团队学习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别从行为取向、信息加工取向、结果取向三种取向做了相关阐述,总结如下图: 基于以上三种取向对团队学习概念的相关阐述,团队学习是指团队成员之间基于自身知识和技能通过与他人共享,使得集体和个人在此过程中都获利的过程。

2.2 团队学习的影响因素

2.2.1 社会因素

团队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人进行知识共享、信息交换的人员互通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团队学习不仅受组织和团队内部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外部特定环境的影响。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表明,社会文化多元性、团队外部资本等对团队学习都显著影响着团队学习能力(Watson,BarNir,2005;卢晓君,2010:彭灿等,2011)。因此,对团队学习能力的开展不仅要依据企业内部环境而且要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接受考验,以便更适应社会发展模式。

2.2.2 组织因素

组织结构模式、工作岗位、交叉培训、学习环境、组织文化、组织氛围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团队学习。组织结构模式从原来的直线式变为了现在的扁平式、网络化更有助于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学习。Argote等(1995)通过对成员交换工作发现,交叉培训有助于个体知识在群体和不同个体之间传播,有利于团队学习的开展。陈国权(2008)研究表明组织任务绩效与情景绩效对团队学习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环境、认知风格等也都显著影响着团队学习能力(Ahmed,Zairi,1999;陈国权,蒋璐,2008:Andrew,2008)

2.2.3 团队因素

团队目标、团队规模、领导风格等都是影响团队学习的团队影响因素。团队心理安全、团队授权等因素对团队学习都有显著的影响,成员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放开心态讨论缺陷和失误,在经验中得到更好的学习,团队授权水平越高,越能激发成员的学习行为(Edmondson, 1999, 2002: Zellmer-Bruhn&Gibs on,2006)。团队凝聚力对团队学习也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分析,团队凝聚力对团队外部学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Lent,Schmidt,J.,2006;Wong,2004)。团队领导风格(无论是民主型还是变革型)对团队成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团队学习能力(姚静,2004:莫申江等,2011)。另外,领导学习能力和领导成员关系(陈国权,赵晨,2010)、团队流程创新(Zellmer-Bruhn&Gibs on,2006) 、团队规模 (vanEijl,Pilot,&De Voogd,2005等因素都对团队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2.4 个人因素

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学习水平、认知、态度、目标取向、异质性等都是影响团队学习的个人因素。团队成员的个人因素来自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研究表明习惯性防卫(defensive routines)是根深在成员心理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为了保护自己而无法正视自己的心智,导致与其他成员在心理上产生断裂带,导致团队内部无法正常沟,阻碍团队学习(Argyris&Schon,1978:Senge,1990)。Gib-son (2003)等个人的一项研究专门讨论团队成员在人口统计特征上的差异对团队学习的影响,其用子群强度(团队成员在人口统计变量特征上相同的程度)来表示团队的异质与同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水平的子群强度最有利于团队学习。Ellis (2003)等人的研究表明团队成员的认知能力水平与团队学习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团队成员的个性特征中宜人性和开放性等个性因素与团队学习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团队成员异质性(Ellis et al,2003)、个体的目标取向(Hirst,vanKnippenperg,&Zhou,2009)等个体因素或者变量都对团队学习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3 团队学习对成员发展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所从事的活动,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发生。相关的心理学家表明学习就是在其他人员或者环境的经验作用下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任何行为的学习都是为了获得强化物、得到报偿,以满足个体的内心需求。行为人个体不仅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要通过观察或者聆听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经验而学习。团队学习是一个单位的集体性学习,它是学习型组织进行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便于单位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对组织与个体来说是双赢的选择,也是双赢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团队学习对成员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获得与人相处的技巧

团队学习过程中,成员在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通过相关信息沟通,放下自己心中的芥蒂,敞开心扉与人交流相关经验。在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协商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人的气质类型、沟通风格等,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与人愉快相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由于各个人的性格、习惯、气质类型等不同,在工作关系中应该学会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理念。在此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高度的自主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又要有高度的配合性。保持自身性格和习惯,看到自身优点和不足,发扬优点,避免不足;从他人身上提取精华,学习他人身上自身没有的优点。在工作中,改变自身不足,灵活与人沟通,获得与人相处的技巧,以便于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更好的与他人相处。

(二)提高认知水平 通过团队学习,成员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身团队独特的共享心智模型(sharedmental models,SMM).了解队友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对其作出判断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的期望作出判断进而影响自身行为。知识的共享,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的知识,并得到信息的反馈。知识的共享,不在于你认识了什么人,而在与什么人认识你;不在于什么人影响了你,而在与你影响了什么人。团队成会员知识只有通过分享知识、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得到发展,知识的共享范围越广,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识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成员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面对面或者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知识的共享,提升自身认知水平,学习新的知识与个人已有的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知识;此外,在共享的过程中得到共享对象的反馈,个人的知识与反馈的知识相互碰撞调和,促成知识的创新。

(三)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

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成员间通过分享知识、获取新信息不断地学习新东西,了解新情况,掌握新本领。努力拓宽自己学习与实践的领域,力争使自己具备适应多方面工作的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运用到工作当中去,以敏捷的思维和眼力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价值,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通过大量的学习,积累各方面知识。加强学习是提高个人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重要手段。在积累大量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实现个人价值,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四)扩大自身心理弹性

具有较高心理弹性水平的个体,表明其在认知、豁求强度、情绪激活、应激方式以及人格特质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均达到了对外界环境的最佳匹配、调控与适应,且能够以最有效的途径外化出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是其心理弹性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水平日趋提高与完善的过程。心理弹性应视为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一个核心变量,同时也是个体人格与认知水平的一种综合体现。通过团队学习,不仅会得到来自团队内部的知识,而且会增加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并在变化中达到对环境的动态调控和适应。增强自身弹性,心理承受能力,以便于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上一篇陶瓷壁画

下一篇荀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