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评价范例6篇

学习与评价

学习与评价范文1

1 本人性格开朗、自信热情、做事稳重、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富有时间观念,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及企业忠诚度,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交际,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坚信工作的人生最美丽。

2 自我评价 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的实习和 兼职 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指导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 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得更加完善。

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阶段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教师运用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评价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学习与评价范文2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反思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迫切,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也是日渐高涨。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外语人才的培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具有终身性特点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纳入到了培养目标当中。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明确地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突出出来,并在教学评估中指出应当将学习档案记录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估方式,将其与课程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估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学习档案进行相关的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就显得非常具有时代意义了。

1. 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档案袋英文中为portfolio,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其技艺和成就。它所选择或提交的东西,是由出示档案袋的人自己创作的。近几十年来,档案袋评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教育上的档案袋评价也是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但它们的目的和内容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关于档案袋的定义,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是这样解释的:“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通常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2003: 51)。。

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可以这样说,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师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档案袋评价的最主要特征是促进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的过程与发展、学习、教学是相继连续发展的过程,是同时产生与发展的。。这种评价方法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诸多弊端,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及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多元智能理论与档案袋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内省智能(Gardner, 1993)。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加德纳和其他人在“哈佛零点项目”,研究了评价多元智能的方法。

多元智能评价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则:一、抓住随时间成长的评价。多元智能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业成长的长期观点出发。运用学习档案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作品进行长期连续地观察。二、评价是多元的。从内容上来看,对学生在某一领域内的表现不仅仅是用单一的分数来评价,而是设计该领域的内容和技巧等有关方面;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它包括教师、家长、同学和自我评价。三、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四、重视非正式的评价。如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五、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形成自动自发的学习。因此,学生需要机会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评判自己的成就(伍芳辉, 2004)。

多元智能评价中经常使用档案袋。在其1993年的《多元智能》一书中,加德纳就倡导各大学在招收学生时,将档案袋所反映的学生的表现作为依据之一,并结合其他质性评价方式取代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同上:184-186)。

3. 档案袋评价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3.1 档案袋评价的优势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档案袋评价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档案袋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及同学的需求、目标、强项、弱项等进行思考,并评选出自己及同学的最佳作品,同时说明这一作品被认为是最佳作品的理由。不难看出,档案袋本身并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简单记录,它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将有所提高,同时,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档案的建立过程中也逐步得以提高。

第二,档案袋评价有助于使问题和目标变得更加突出和具体。有了档案袋,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历在目,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也就不再只是处于朦胧之中,学生和老师均可以根据这些具体的困难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得对学生进行指导。档案袋还有利于师生将困难与目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目标的可行性。

第三,档案袋评价具有发展性、多元性、多样化和全面性。评价功能的发展性:档案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某一时刻的实际表现,更注重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的水平上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档案袋评价中,评价主体不再是以教师或管理者为主,而是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被评价者也因此有被动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方法不再以量化方式为主,而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评价角度的全面性: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过去”,更面向“未来”,重在对发展过程的评价。

第四:档案袋的建立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4. 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档案袋评价方式,尚面临着许多挑战。来自师生教学和学习观念转变的挑战。目前国内关于自主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等都仍主要停留在讨论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仍是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主, 教师身上体现不出“学”的角色,学生身上体现不出“教”的角色。此外,学生仍然习惯于把教师看成一个权威角色,而不是一个学习伙伴和指导者的角色。

来自教师反馈策略匮乏的挑战。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受到过专门的反馈策略培训的教师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主要体现在课堂回她答问题及书面作业中。而在书面作业中,大多数教师又只是给一个“ Good”,“Not bad”等简单的总体评价,根本不存在具体的指导。这种现象虽然与某些教师的责任心不无关系,但也提醒我们应当加强对教师进行反馈策略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和选择个性化的活动方式、提供评语等各种形式的反馈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技术方面的原因。

5. 结语

尽管档案袋评价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但是,在教育界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档案袋评价必然成为发展和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有效且必不可少的评价工具。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更是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形成性评价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得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而且考察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的反思和成长,从而为其终生学习打下个方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罗少茜. 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学习与评价范文3

评价;活动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B)―0031―01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强调“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整合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一、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与评价中

1.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历史研究性学习其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置。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料;对教师而言,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与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以教材为蓝本,丰富学习模式。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会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效。研究性学习的出现,有助于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拓展学生的思维。新的历史教材在这方面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例如当下历史课程中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结论,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次,选择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训练,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与这一专题相关的知识,并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的过程。最后,以教材为蓝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互动,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中,互动是其一个重要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互动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由于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自由选题、自由创造的原则下,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再简单地以知识传授者和学术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间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为课题,并为学生提供选材的帮助。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指导,为学生的讨论以及撰写的历史小论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切实发挥好“导师”的作用。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学习与评价范文4

一、 小组评价,培养合作精神课堂既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

然而,课堂中的评价却能促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我在课堂上常采用分组评价的方式促进合作,也就是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各个方面(如:纪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作业完成等)进行评价,评价时采用分值形式,先给各组一个基础分,在每节课上对于各组的评价项目进行不定时的量化。教师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游戏、比赛,通过“猜谜语”、“送信”、“夺红旗”、“接力赛”、“对口令”等形式,以促进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由本组同学帮助后能完成也给加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 个人评价,培养创新精神个人评价是根据个体内差异法进行评价

个体内差异法是将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的一种评价方法。她是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评价时充分考虑了评价者的个性差异,因而更合符学生的实际。这有利用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求知欲、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并不会给评价者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造活动中去。如:对学困生稍有进步就鼓励他:“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在鼓励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找出不会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巧设障碍,让他们感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对学生有奇思妙想、精彩的发言,教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复习20以内的数时,请学生给1~20这些数分类,教师估计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按位数分,1~9是一位数,10~20是两位数;另一种是按单数、双数分。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位学生把1、2、3、6、7、8、9分为一类,其余为一类。问他分类的标准,原来他是按书写笔画来分的(非常有创意!)。这时教师要“狠狠”地表扬:“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老师真佩服你”、“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等,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评价,但对学生来说却无疑是给他们注入了催化剂。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气氛比较尴尬的时候,作出一些另类的评价,例如,在一次课堂上,遇到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经过几次启发可举手的同学还是不多,这时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却卡了壳,教师这时侯千万不要随意请他坐下,更不要进行批评。便说:老师为你这次勇敢的举手、大胆发言感到高兴,敢于举手发言就值得大家学习!只要这样长期坚持对学生个人作好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业评价,规范学习行为

三、作业评价,规范学习行为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教与学信息反馈的一个窗口

学习与评价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育评价;档案袋评价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特质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推行“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这是一种旨在把握每一个儿童学习的评价。这里所谓的“档案袋”是指针对某生从事的学习活动,旨在用于其评价、信息与表彰以及回顾学习过程而收集的“收集物”──作品与工作案例。这样,“档案袋评价”大体有双重涵义与作用。一是归纳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与交流及学习者自己编辑制作的作品;二是对于学习者与教师来说是进行多元评价的素材。“档案袋评价”之所以应运而生,大体出于两个原由。一是对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回归基础”运动中过分的“标准测验”学力竞争的一种反思,作为替代性评价的一种摸索;二是寻求儿童“理想学习”和“真实学习”,以替代扭曲了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尝试。后一个原由是更深层的,牵涉到学习观的转换以及由此而来的教育评价观的转换。

所谓“学习”,一般定义为“基于经验的行动变化,即便当事人未经觉察或并无学习意图,但在一定的经验前后在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变化”。[1]然而这种界定,缺乏对于学习者的整体把握,也缺乏奠定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视点。即便高喊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性”之类的口号,也是同样情形:缺乏自觉地把握“学习”的涵义、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的觉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死记硬背的“学习”无助于学习者智慧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那么,如何创造、如何援助“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自然成为新课程的核心话题。

这个话题,首先是一个转换“学习观”的话题。[2](80)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因此,学习者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与知识的获得并不仅仅限于头脑中的“信息处理”。我们不妨把信息处理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作一比较。信息处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知识正确地反映了外部世界;被记忆所摄入、积累和汲取的是创造新知识的基础,是以相对不变的方式起作用的;2.所谓获得知识,就是指汲取了某些正确地反映了存在于外部世界的部分;3.难以培养运用自己所获知识的愿望;4.容易同现实世界和情境中的意义割裂。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所谓知识,并不是存在于外部世界的某种东西的模写;学习是立足于业已建构、阐释的知识之上建构的;2.新的经验与素材是在业已建构的认知构造与体验世界的交互作用之中得以解释,并引入了某种独特的表征的;3.学习者拥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与视野,在业已解释的知识之上建构的世界与他者的持续的交互作用之中,能够使得我们关于世界的表征得以确凿;4.借助专家的支援,学习者能够建构知识;5.“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基于参与的知识建构”、“实践性知识”构成了关键的概念。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者的学习与知识是在有内在必然性的某种“情境脉络”(real-life stuation)之下加以创造的。在这里,基于每一个学习者的情感的“接受”与“确信”构成了基本的环节。因此,所谓学习,并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体系学习有价值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培育学习者主体。因此,需要矫正过分依赖于抽象的教科书知识的偏向,考虑到学习者所在的生活与现实环境下的文化背景。这样,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的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同儿童个人世界的关联。学习者拥有的各自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学习风格与能力、动机、感情等等,是千差万别的。2.知识是建构的。所谓学习,是建构知识、意义与理解的建构式的过程。3.重视合作与沟通的过程。学习是在积极的人与人的交互作用过程之中进行的。4.重视超越了学校的学习活动的价值,学习是情境化认知的连续性与情境依存性。5.所谓学习,基本上是一种自然过程。

事实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我们提出了如何培养“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的课题,亦即寻求这样的“学习”:基于体验与活动的、关注学习者内在的兴趣爱好的学习,以及关注学习者的整体的成长与发展为轴心的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这种发展学习者经验的新学习观所要求的“学习”具有如下特征:1.通过体验与活动的学习,因此,不仅是头脑认知的操作,而且身体与情感也融为一体;2.学习者的成长、自我形成不应当视为单纯的学习者自身的内在成长,而且在同自然和种种他者的沟通与社会参与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关系”“情境”和“场”对于学习具有重大意义;3.不同于以往分科主义的分化的学力和学习,代之以整合知识、学习者整体的成长和“生活方式”也纳入视野的学习者综合化的学习与学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学习,也就是加德纳(H.Gardner)所追求的“理解的教育”“理解的学习”。按照加德纳的界定,所谓“理解的学习”,隐含了四个操作要点:[3]1.联接学生的旧有经验与生活世界;学生作为“直觉学习者”,并不是空空的容器等待学校课程来填满,在学习时,他已拥有自己的知识、价值态度和行动能力,去诠释、建构、转化或抗拒教学的内容;2.以多种表征方式呈现教材,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强项智能展开学习的探求;3.提供现场化、临床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世界里学习;4.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得的知识能力应用到新的情境或实际生活情境之中。

随着“学习观”的转换,接踵而来的话题就是“教育评价观”的转换。这是因为,要发展每一个学习者的经验,创造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就得洞察“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借以判断哪些是有意义的或有价值的经验。然而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把学习者简单地“等级化”“分数化”,这种狭隘评价方式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评价方式。

二、教育评价观的转换与档案袋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文献中“评价”(assessment)替代了“评鉴”(evaluation),成为频繁使用的术语,这意味着教育评价观的根本转换。[2](81)所谓“评价”,是指在复杂的连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旨在做出更好的判断而收集、解释和利用信息。评价是基于师生“进行中的对话”,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共同围绕评价所得的信息相互对话的活动。这种评价的特质是:从广阔的脉络与范围来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关注学习者各自的差异;学习者拥有自我评价的目标;学习者对于学习的进程做出自我评价;描述优劣得失;学习的评价与教学一体化。这样,教育评价正在经历如表1所示的发展过程。

表1. 教育评价的发展动向

“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评价方式,集中体现了上述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它作为“等级化”“分数化”评价的一种替代,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4]这种评价方式着力于收集显示某学习领域里学习者的努力与进步的作品,调查每一个学习者获得的经验及其疑问和兴趣,探究各个时段的学习过程,通过编制“成长档案”,来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图1)。

图1.学习者的学习轨迹

档案袋评价的档案可以分三类。一是学习者用档案。可以明示每一个学习者的内在的脉络和学习的轨迹,是学习者自身的东西,构成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资料。二是教师用档案。如何培育学习者的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材、素材,班级学生的资料与摘录,自我评价的资料。三是共同档案。记载有关每一个学习者的老师、同学伙伴、社区人士、家长等的思考与愿望。通过相关人员共同制作的共同档案将成为激励学习的场所,信息交换的场所,也就成为维护和推进学习网络的媒介。

档案袋评价的实施主要有如下七个要件(主要成分):1.确立明确的评价目的、内容、主题,保障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2.发展清晰明确的说明或是使用指南,选择广泛多样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样本;3.依据所收集的作品样本的性质归类存放;4.师生合作明确评判作品质量的标准;5.在教师指导下总体地或是分项目地评价作品;6.举办作品交流会;7.鼓励家长参与评价的过程。

档案袋评价往往着力于学习者“核心技能”的考察。据日本教育学者寺西和子介绍,在日本“综合学习”中采用了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并且列举了所要培养的“核心技能”(如表2所示)。[6]

表2.“核心技能”及其评价项目

三、档案袋评价与“7P模式”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计划、选择、反思的过程,一种把握学习者学习轨迹、推动“学习网络”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有其巨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它拥有如下特质。

1.培养和把握学习者自身实力的评价。标准学力测验不仅不能充分地评价学习者的能力,而且使学习陷入竞争性学习,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在测验中,不仅不能把握作为学习者的智能的重要的分析力、复杂的问题解决、表现能力、综合能力、合作能力等等,而且学习者自身也不能正确地评价建构学习的能力与成就。这些能力由于难以分数化,一向受到轻视。但是,以实力为核心的技能、表达力和态度等,对于每一个学习者的成长来说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培养每一个学习者的身心一体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考力、持续能力、灵活性、自信、表达力等高度复杂的智能和知性,是今后直面的课题。

2.把握学习者在“现实脉络”和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把学习者的学习视为离开了脉络的抽象的一般知识的授受。重要的是,培养每一个学习者超越狭小的课堂空间,以更广阔的世界和社会的“场”与“情境”,亦即以社区与整个学校作为学习者学习的“舞台”,建构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自身潜心自己的体验与活动,从而不断有所“发现”,同时不断建构“脉络化的学习课题”──的能力。这种学习超越了单纯的传递教科书知识的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了“脉络化的”(contextualized)学习。建构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和培养表达、交流的能力本身,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

3.描绘学习者“真实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档案记录了每一个学习者学习的轨迹,例如,从单元初到单元结束,该学习者的疑问、兴趣爱好、所想所感、体验与活动、观察调查的结果、访谈录、剪报和互联网信息的汇总、老师与同学的忠告、自己的学习总结、作品等等。学习者在这里是名副其实地作为“学习的建构者”“活动的探究者”来描绘学习的过程与轨迹的。

4.有助于培养每一个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的评价。学习档案不仅提供了每一个学习者的知识,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生生不息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反馈,将激励学习者成长的勇气,通过“回顾”,冷静地洞察自己的学习,发展元认知。

5.成为同其他同学、老师甚至家长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资料,有助于合作式信赖关系的培养的评价。以学习档案为媒介,师生以准确的话语为基础展开沟通与对话。也可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容与方向的交谈的资料。在这种对话过程中,产生相互信赖的关系。

6.这种评价并不是游离于“教学”的,而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学习者自身参与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通过建档活动,体悟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事情。

档案袋评价既非一堆档案夹卷宗,更非剪贴簿。而是“实作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与“真实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的结合。[7]近年来发达国家发展的种种质性评价的评价技术,诸如“7P模式”,[8]其基本精神都是相通的。

1.“档案袋评价”──书面案例中所保存的学习者的作品、评价卡、收集的资料、作为活动记录的照片和记录等等,根据这些资料,师生围绕学习成果展开对话。其长处是表现学习者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过程的情形,可以把握学习者长期成长的面貌。因此,也有译成“作品集锦评价”或是“成长档案评价”。

2.“剖面评价”(profile assessment)──根据各个单元所要培养的能力,而准备若干项目作答并加以评分,其结果用剖面图显示,由长短的直线或起伏的折线,显示个体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可看出个体本人在各种能力上的差异。这是一种有助于把握学习成果的某一侧面,设定后续学习课题的评价方法。由于评价视点明确,便于向家长交代,提高教学的效果。

3.“实作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主要运用观察法,评价演技、实验、观察、讨论、发表之类学习者的具体活动(实作)的评价。在戏剧、演奏中进行试唱试奏审查中运用此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活动水准。

4.“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同其他评价方法密切相关。是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朋友的合作性、课题意识的深度、学习的充实感等等用5级记分加以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的即时改进。

5.“产品评价”(produce assessment)──围绕学习者的“最终成果”──作文、报告、劳作、模型、绘画、雕刻、CD和网页、乃至烹饪和建筑作品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可以使学习者领悟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6.“项目评价”(project assesment)──以综合性主题为中心,就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状况进行的自我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划实践能力。

7.“品格评价”(personality assessment)──以年表形式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不同视点加以评价的方法。

总的看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是相对的两种评价方式。前者基本上是“针对后者的偏失而表现的一种反动”。[9]其优点是:第一,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兼顾认知、情意、技能的整体的学习评价;第二,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肯定个人的努力进步与整体成就,呈现个别化的学习进程;第三,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内容的设计、作品选择标准及档案评价标准,激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督导、自我评价的主动学习的潜能;第四,建立相关资源库,达成资源共享的目的,提升学生沟通、合作、表达及组织能力。档案袋评价有可能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激荡师生智慧的艺术,是我们的新课程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东洋.心理学事典[Z].东京:平凡社,1981.81-82.

[2]寺西和子.学习观的转换与教育评价观的转换[J].授业研究,1999,(4).

[3]加德纳.超越教化的心灵[M].台北:远流出版社.

[4]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04.

[5]W James 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58-159.

[6]寺西和子.美国21世纪普通中小学(公立)的综合学习[J].授业研究,2000,(2):80-81.

[7]王咏.教学创新多元评量──档案评量评析[J].中等教育,2002,(8):56.

学习与评价范文6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让学生学会评价,把评价与学习过程融合起来”作为努力方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评价,同时畅通渠道,让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使教学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评价

学生有可能学会评价吗?就评价内容来说我们有的教师生硬地把评价的内容按三维目标单列出来,并分别加以评价,这无疑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这样的评价,别说是学生,就是教师操作起来都不胜其烦。其实我们的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及程序,并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小学生大都是有好胜的,有进取心的,困扰他们的往往是他们不知道这些知识技能要掌握到何种程度。一旦他们对自己学习的程度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对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掌声、小红花”等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实在、更持久。而主要抓住知识技能进行评价,把那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在里边,使评价的标准具体化,一般来说学生是能够掌握其评价方法的。同时我们在教学生学会评价时,还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删繁就简,提纲挈领,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也就更容易些。

语文教学的内容可说是既繁又杂,有拼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等。如果再加细化,每一方面又可生出许多内容。究其实质,语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听、说、读、写、思进行的,而且其中的听和思往往是通过读、写、说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读、写、说的评价,一般都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对它们评价呢?现分述如下:

1.读

读大致可分为出声读与默读两大类。对于出声读,我们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如低年级在预习课文时只要他们能正确地把课文读下来,不丢字落字就可以了,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教学生根据星级来评价朗读的程度,其评价标准可以是:

一星级:大致能读下来,个别漏字、添字;

二星级:能读下来,不添字、漏字;

三星级:不添字、漏字,能根据标点处理停顿;

四星级:朗读通顺,语句流利;

五星级:朗读流利,富有感情。

关于默读,课标对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

高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默读的核心要求是思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段的基本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来评价默读的掌握程度。如对低年级,在不出声、不指读的基础上,可根据各人感知到的文中的信息材料的多少评价其默读质量。而中年级学生可通过默读说说“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年级学生除了强调速度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说说“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表达方法”等,以评价默读的质量。这些要求虽然不同,但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学生要掌握其评价方法是可以的。

2.写

写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种书面作业当中,引导学生对写的作业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姿势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整洁、规范;

有没有错别字;

是否符合要求。

3.说

“说”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体现于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对说的评价可以随时进行,而且学生有了对说的评价意识,就会提醒自己要努力达到要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随机的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对说的评价,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说的声音、表情、态度、语气;

说的内容、条理、层次;

说的观点、看法、理据。

这些方面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只要我们耐心地加以指导,学生是可以逐步学会对说进行评价的。

二、畅通渠道,让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开放性的,及时的学习评价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具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应当畅通评价的渠道,让评价贯穿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后的作业,从校内的学习到校外的活动,都能及时得到适当的评价,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下面简单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1.自评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测自评,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还可评价自己的书写、朗读等。

2.互评

学生学会评价后就可进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互评的方式是最常用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可进行。如学生经过预习后同桌可以互相评价,并以星级记录在该课题目上,如果学生对互评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再评。

3.家长评

学校可利用家访或教师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特点,并参与评价,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促进者。

4.情境评价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评价。情境评价是语文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有效地把评价融入语文学习当中,起到较好的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5.展示评价

(1)可按照写字、朗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设计表格,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只要达到相应的程度,就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自己喜欢的标志。

(2)在班级设计展示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

下一篇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