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论文范例

学习语文论文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1

1.常规分组

语文教学使用合作学习的频率较高,为方便课堂分组通采用常规的分组方法,比如,一般情况下,老师考虑到学生间能力、性别及个性等因素差异,在排座时已做了统筹合理的安排。老师可按学生座位的就进原则将其分为4人小组或2人小组,来进行学习任务的讨论。这样分组有利于老师的课堂操作,保障了教学秩序,为学生节约精力和时间。

2.分项分组

老师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家庭背景等,来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成绩上,优异的尖子生配合成绩一般的后进生;性格上,有古灵精怪的小调皮配合严谨踏实的小博士。将这些不用类型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小组成员带来新的学习体验,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实现个个都提升人人见发展的教学目的。

二、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

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小组合作时间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模式通常是在学生解决综合性较强的学习问题时运用,所以老师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准备时间,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充足的小组合作时间能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习成果的有效性,有效发挥其个体的价值及作用,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老师可留出10分钟的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阅读,之后做组间的自由讨论,对文章发表见解及做出归纳,最后得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做班级汇报。通过教学实践,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为学生清除小组合作的障碍

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老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自身价值,不能让优秀生压制后进生,避免将合作学习化作优秀生的独自表演,比如,老师可以通过提升后进生的自信度、建立学生间的平等互利关系等方式,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让每个成员都有为小组做贡献的积极观念。

三、运用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

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对课文进行角色表演是一种很好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演员间有相当高的默契度,有思想、语言、情感上的交流。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角色表演的合作性质更为重要的要体现在学生对文本剧情的角色协作上。比如,在课文《一半蜡烛》中,为了强化学生对文中人物和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情节的理解,老师可安排各小组学生从各角色的特性出发,认真阅读文本言句,交流并深刻体会相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分别对进行相关角色进行扮演,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进行交流辩论,实现自我观念的提升

交流辩论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合作学习模式,老师用课文中有发散性的问题提问学生,并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各自小组内畅所欲言发表见解,让成员间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进而使其受到启迪并对问题产生新的观念和看法,比如,课文《三袋麦子》中,学生对小猴、小牛、小猪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此时,老师可让学生分小组对小猴、小牛、小猪的做法进行思考并作讨论发言,让各小组成员在思考及辩论的过程中吸收他人的观点,实现自我观念的提升。

四、结语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2

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有四种主流观点。首先,合作学习本身是一种教学的形式,使用非常灵活,可以适用于每一个年龄阶段或者课程的教学当中。其次,合作学习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其特征便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相互合作,多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再次,合作学习是集合要素,它主要是以小组作为一个主体,成员开展合作,互相帮助最终达成自身学习目标,也达成小组学习目标。最后,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体现。它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力等因素分组,成为一个团体的教学活动。

二、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曾经被称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被证明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以下四点意义:

(1)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互取其长,共同进步。

(2)可加强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新课改明确要求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要进行重点培养,语文课程在该方面有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便是对人格的一种锻炼。

(3)语文教学活动的需要。语文课程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读写表达水平。很多的语文知识掌握的前提便是背诵,在合作学习当中可以轻松解决背诵难题。小组成员之间先熟记自己部分

(4)合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背诵当中,掌握到别人的部分。反复记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强化教师职能

在合作学习当中不仅只依靠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进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教师对于合作学习内涵的掌握。此外,教师要为合作学习创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除了在学生之间建立,师生之间也应当建立。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公平与民主,信任与负责。例如,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公平的看待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进行划分。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自己的优势特长,不能够单凭成绩进行不合理分类,忽视成绩不好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自己的意见进行考虑。

2.小组模式应用

合作学习开展的核心要素便是小组模式的应用。小组模式必须要注意到三个关键点,即人、目标、协调。小组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的组织原则要本着集合各类学生的优点出发,带动相互之间的促进。例如,在四人小组层面上,可使用“一优,二中,一差”的模式。由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再使中等能力学生产生辅助作用,并且还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3.提升合作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

开展合作学习评价工作能够给小组之间带来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现实中,不少教师认为合作学习的评价工作十分复杂,不能够进行,从而忽视了对其的评价工作。但合作学习评价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语文老师在评价时注意几点。首先,要明确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它不是要求学生成功,而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除了从知识层面进行考量,还应当从学生的思维进步,交际、表达能力的进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次,严格掌握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原则,合作评价的成绩要结合每位组员的表现以及小组的综合成绩得出,以增强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力;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老师的评价不能单单仅从最后的考试得出,还应当关注学生们在整个合作过程当中的表现;发展性原则,即重视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的发展动态。

四、结论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3

1.自主学习适应经济社会

当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科技社会,“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

2.自主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主观上比较容易接受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知识。自主学习正是运用多种方法来简化课堂知识,促成学生有效的自主参与。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是课堂教学效率优质、高效的保证。

二、自主学习可行性策略分析

1.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强大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

(1)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计算机网络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与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教学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录像等,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来传递信息,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从视听多重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课堂。

(2)语文教学中巧设悬念

大家在收看电视剧时,节选片段配上精彩的解说,往往总会激起人们收看的兴趣,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电视节目预告。往往是几个精彩的镜头或画面把我们的兴趣及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得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的时候,如果能恰如其分的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讲读语文课文之前,可先把文章中的亮点、事情的高潮与结尾中的某个部分讲述给学生听,激起学生阅读全文的欲望。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2.营造阅读气氛,体验语文学习乐趣

领悟文章含义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阅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化静为动,将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感情的语言,还原作者的感情。阅读文章可以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内涵,是体验文章感情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通过形象思维,将文章中的人、事、物等等变成可以看到、听到、感触到的客观存在。运用联想和想象,真切的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从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兴趣只是激发学习的一种动力,要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一直保持自主学习的势头,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及学习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要充分授以其方法。诗歌、文章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方法学习,避免在学习中出现能理解但是不能做题的现象。现代高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领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自我领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幻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尊重个性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和领悟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自我,体验创造的乐趣。可在课程设计中导入体会学习所需要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对文章中感受最深的一点?等等这样的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们阅读中体会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挥。

三、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

教育的改革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着漫长变革的过程。课程改革需要遵循规律的客观性,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开展教育工作,避免一些学习的误区,才能在教学效率中事半功倍。

1.自主学习的自流化

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就可能出现不给学生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提示,没有要求。使得教学课堂变成了典型的“放羊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这种方式让课堂失去了控制,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是无法替代,不可或缺的。

2.非教学活动过多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4

(一)教材篇幅少,所占比例小。

大学语文教材有上千种之多,高职院校所用教材也不一而足。为说明问题,在此选择内蒙地区六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作为样本。戏剧选文总体偏少,有的教材能够顾及到选文的涵括性,如刑福义主编的《大学语文》,古今中外都有所涉及,但有的教材存在着明显的内容缺失,如杨建波主编的《大学语文》着眼点都在中国戏剧上,黄春慧的《大学语文》则只选择了一篇古希腊戏剧,孙艳虹的教材则一篇不选,当然,这与编者编书的宗旨有关,这里的出发点不是要评判孰优孰劣。只是作为大学语文教材,笔者认为应该给戏剧留有一足之地。

(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紧张,教法单一。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一般的高职院校一学期只安排30个左右的课时,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教师无法全面展开戏剧的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计划,把节选的部分做一讲解,只是鉴赏式教学,无法兼顾戏剧的表演性,学生对戏剧的认知并不深刻。另外,大多数的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单一方式教学,戏剧本身的丰富性无法得到展现。

(三)学生阅读量少,存在“时空差”,对戏剧学习不感兴趣。

古典戏剧,特别是中国戏曲距离现代时间久远,学生普遍缺乏戏曲鉴赏常识,对这种高度程式化的舞台艺术存在一种“疏离感”;另外,教材中的戏剧文学多是节选一节或一幕,学生只是做有限的阅读,他们不会花费时间主动去找全本来读,这样就影响了对整部剧的理解与把握。从根本上讲,戏剧文学文本意义的实现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

二、对策

(一)建立戏剧教学资源库

第一,集中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学课件、课堂实录、影音资料等,凭借“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突破教学的瓶颈问题,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

1.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包括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库、文献库和学习指导等。电子教材主要选取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篇目,供师生阅览;电子教案主要针对选定的篇目制作,给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指导;文献库主要是汇集古今中外戏剧文学作品,尽可能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学习指导则是提供丰富素材,比如关于古希腊戏剧、中国戏曲等相关知识链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戏剧。

2.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是对选定的经典篇目进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改变“粉笔+黑板”的枯燥教学形式,将戏剧的人文性、丰富性最大程度的展现,增加学生对戏剧学习的直观性,提高学习兴趣。

3.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主要针对重点难点作品,教师进行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解读,供学生进行对比选择学习。

4.影音资料。

影音资料主要包括音频和视频资料:有戏曲选段、话剧、影片等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既有平面的阅读,又有立体的阅读。第二,开设网络课堂,构建网络平台。除了教学资源分类、整合、共享外,还要创设“戏剧教学在线”、“戏剧教学论坛”等互动平台和交流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学习探讨。借助媒介的互动性搭建起思考交流的平台,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学习戏剧的多元化途径。

(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拓展教学空间,把戏剧教学延伸到课外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5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简单地灌输、传递知识的过程。其二,学习是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也不是新旧知识的叠加,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对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改造、吸收和创新,从而获得自身的独特理解,构建自身的知识意义和体系。其三,学习效果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则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中,学习是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下,通过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建构知识意义和体系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主义理论家冯•格兰塞斯菲尔德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中,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是对传统认识论、教育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它给我们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改革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参照和启示。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知识和学习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创新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课程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参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

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多维度理解阅读文本创造条件。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吸取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正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和吸取对话式阅读教学法、探究式阅读教学法、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等现代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求。

第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6

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作文写作为例,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主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条主线入手。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好,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就应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去亲身观察,绝对不能总是让学生们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着那些基础知识,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写作是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关键。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在教室与课堂上去凭空想象。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意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最好是让学生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应该作为首要课题。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其次,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唐诗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也曾经想过,这些这么久远的知识我们学习有什么用呢?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目的则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描绘现实的生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以体现,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学习写作也是要能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际应用中也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究

在新教育理念下,合作学习己是广大教职员工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事实上,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数合作学习背后也隐藏着忧虑———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如何建立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方案,是广大教职员工苦苦追寻的目标。接下来,笔者将从合作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有效调节控制主导以及合作学习成果多元评价三方面入手,谈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关合作学习实施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1异质分组,人尽其才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进而提升实际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辅助于大家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高质量、高成效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分组人数不宜多,应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分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管理、组织和实施,才可以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分组情况为:我任教的班集全班六十个学生,男生有三十一个人,女生有二十九个人。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每组分配四个人即四人组,其中有一组组员为三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外,其余每组组员均为二个男同学和二个女同学,每组男女搭配分组方式主要用意在于利用女同学文静乖巧的性格能够制约男同学好动不专心的毛病,同时也可以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根据每个同学的知识和能力强弱,每个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以及个性活泼的学生、个性文静的学生交叉参差分配,促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通过根据学生性格、知识和能力分配的学习小组,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文静的学生影响活泼好动的学生,才能不断缩小学生间的整体差距,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高效率进行的前题和关键因素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调控,教师主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站在一旁看学生们讨论,而是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将整个讨论过程调节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进而保证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主题,营造一个相应的学习氛围,在自己的主导地位中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探究学习新方法。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没有将课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们:如果你是作者面对又大又肥的“鲈鱼”之类的诱惑会如何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的情况?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假如现在的社会没有道德约束,将会是怎样?这些问题,都需学生仔细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我又将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划分成正反两个大组,两个组通过“赞同———不赞同”的辨论形式,将以上问题争辨的明白透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辨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辩论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起到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换贏得两个思想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学生们很快明白了“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节控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话题,营造良好的学配氛围,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正确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多元评价,正面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面评价和激励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主要方法。只有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针对合作学习情况通过组内自我评价、组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几个方面的多元评价,查漏补缺,终结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经验继续发扬,摒弃学习过程中不好的东西,持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才能越办越好。比如,每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及组员参与教学的亮点充分肯定,如:资料收集全面充分、组长协调组织得当、资料总结归纳恰当、总结演讲员表达清楚、辨论员口齿伶俐等等都可算作合作学习的亮点。对于小学生给于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暗示非常必要,常常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以及口头的表扬,并配备适当时必要的物质奖励,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源泉。针对每一次的不足也必须认真总结,如:(1)小组合作不足,有的小组表达建议仍然是“我觉得……”、“我认为……”没有小组合作概念;(2)资料准备不足,有的组员趁机偷懒、不作为,没有认真去做收集资料这件事或者收集资料方向跑偏的问题,进行问题原因查找,扬长避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对小组及各个组员参与情况的多方面评价是非常必要,只有合理评价,充分肯定,正面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组内每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人尽其长,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共嬴、共同成长的目标,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不断增强。合理的推行及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崔光汇 单位:云南省会泽县水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冬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上),2011(03).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8

不少教师在重点实施体育游戏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体育技能的协调融入。有的体育游戏过于注重娱乐性,反而和教学内容产生了脱节,更淡化了体育技能的掌握目标,这对学生来说,虽然情绪是放松了,快乐也体验了,却在玩乐后不知道学了什么。这种情况即是本末倒置,体育游戏的实施要以教学基础为牵引,体育技能的融入要在游戏动作上找准平衡点,让游戏规则与运动技能重合于某点,让学生在游戏进行中熟悉技能,在技能掌握中投入游戏。此外,教师不但要设计好游戏的两面性催化力,还要做好启示性引导,清晰有序地将学生带入到运动重点中。例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我提出先玩一个游戏“坐的快”,我让学生请出两个代表站在垫子前,比赛谁先在口令后坐到垫子上,然后我再和胜出的学生重新比赛。不同的是,我用一个利落的前滚翻动作“秒赢”了学生,学生们在一片惊讶声中也明白了这节课的重点,我告诉学生:“老师赢的诀窍就是低着头看天空。”也就是趴在垫在上从双腿间望天空的前滚翻“绝招”技巧,在游戏引导下练习效果异常令人满意。

二、增加人文信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虽然首要注重的是趣味性,但也不可脱离了深层次的引导,不然,游戏设计就容易流于浮夸,缺少内涵。体育运动绝不是“蹦跳几下,花力气,不用大脑”的简单思想所能概括的,也不仅仅是技能的比拼,力量的展示,更凝聚着体育运动独特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游戏中导入人文信息,更能发散出体育运动的深度价值。学生只有形成优秀的体育素养,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精神运动相结合,塑造人格魅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人文信息的导入要有针对性,要有情绪触动点,要有由浅入深的发散效果。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时,不少学生不能面对“过杆”环节,害怕失败受伤的惧怕心理让他们放弃练习。我于是设计了“跃龙门”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能够顺利过杆则算作跃过龙门,如果失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如果自动放弃将没有机会,并且会拖小组的后腿。游戏果然凑效,原本心怀恐惧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也肯硬着头皮上阵了,一次不过杆的学生也鼓足全力准备第二次,学生们将鲤鱼跃龙门不畏困难的精神和集体竞争意识发挥到了最高点。

三、导入游戏评价,完善学生运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