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专业排名范例6篇

中国法学专业排名

中国法学专业排名范文1

[关键词]德国CHE大学排名;价值取向;特点;启示

一、德国CHE大学排名

德国的大学排名开展得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经费资源相对短缺,在竞争和追求效率的压力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评估运动逐渐被拥有浓厚大学自治观念的德国高等教育界及其公众所接受。其中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的大学排名评价的学科覆盖面广、指标参数客观,排名方法新颖,是德国国内相对全面和权威的一个排名机构。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下文简称CHE)成立于1994年,由德国大学校长联合会议(the German Retort's Conference)与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联合组成,属于非营利的公益性组织。其主要的职能包括:发挥思想库角色,设计德国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参与推动实现大学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改革计划;对大学的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服务;从事德国大学排名活动[1]。以咨询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大学排名是CHE的一项主要工作。据调查,评估结果对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强,2005年至少有1/3的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时参考了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推出的大学排行榜[2]。

二、德国CHE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

德国CHE大学排名在价值取向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学排名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排名对象和排名处理三方面。

1.排名服务对象:中学毕业生、大学新生,而不是高校

强调大学排名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是CHE大学排名独有的特点。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中,中学毕业生和大学新生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性,一些学生可能倾向于大学的研究实力,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大学的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或地理位置。例如,受德国特定学制影响,急于就业的学生就倾向于选择学习期限较短的高校。德国CHE大学排名强调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关注点,不仅对各个大学的不同专业给出分层排名,而且将学生分为了“研究型”、“实践型”和“速成型”三类,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关评估指标。对不同学科专业进行分层排名,可保证学生在选择或重新调整大学专业时所依据的信息全面、准确、可靠和科学。

2.排名对象:学科,不涉及大学综合实力

德国大学的复杂性和学生选择的差异性使得CHE在进行大学排名时更倾向于学科排名而不是综合排名。他们认为不同大学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学科,而各学科之间也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CHE认为,综合分数的计算可能会使学科的优势和不足相互抵消,导致学科间的差异和特点变得模糊不清。给大学一个综合分数对于希望从事某个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3]。所以,德国CHE大学排名在大学(Uni)和应用技术学院(FH)分类型高校的基础上,分年度对不同学科进行具体排名。自1998年以来,德国CHE先后对近300所德国高校35个学科进行了排名,并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每隔3~4年适当调整子指标重新进行评估,迄今涉及学科的学生占德国大学生总数的75%。为适应高校国际化发展,促进大学生流动,从2005年起CHE还增加了对奥地利、瑞士高校的经济、法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的排名,扩大了横向对比[4]。

3.排名处理:只分层,没有具体名次

目前国际上的大学排名大多都给予大学具体的排名名次,这种精确名次的排名方式却往往无法正确反映大学的质量,这也是很多大学排名遭到专家、社会大众质疑与批评的重要因素之一。CHE大学的排名采用了分层的处理方式,将参评的高校分为了三组:高组、中间组和低组。这样,各高校的层次与差距即可在分组中体现,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而被分在同一组中的高校综合实力不会有明显差异,反映在更细化的学科排名中,既体现了大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又避免了大学之间因为几分之差却排序相差甚大而引起的误导。

4.排名公布方式:环节公开化,“提示下个人排名”的服务方案

德国CHE大学排名力图以更大的透明度为学生的选择起到咨询与引导作用,这种透明度和引导作用,还体现在其排名服务方案的公开性上。在CHE大学排名公布的网站上,浏览者可以根据所需点击链接,如专业、大学、地点、就业数据等,还可以根据语言文化科学、工程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科学等学科来查询参与排名高校的专业情况。或根据其他相关选项如学习建议、排名概况、在提示下个人排名、排名上升和下降、单项排名等进行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在提示下个人排名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浏览者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查找。根据提示信息,浏览者可以最终看到自己选择的项目的学校排名,有些UNI的专业有时候还不如一些FH的,这在德国很正常,并不是老牌学校的专业就很强。

三、CHE大学排名价值取向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大学排名中的价值取向失衡现象

大学排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国外排名相比,我国大学排名受观念和体制两大障碍影响,排名价值取向严重失衡。

第一,我国大学排名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数量取向。学校规模、科研成果数、学科数、经费数额和反映办学条件的物质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排名结果。一所大学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体,评价一所大学,既要有数量指标,也要有质量指标,我国大学排名,无论是人才培养评价还是科研评价,都以数量为重点,在进行教育质量评价时,多数评价隐含的假设是学生质量上的差异不显著,因而学生数量上的差异就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学生数量和院校规模就成为大学排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5]

第二,我国大学排名主要以科研实力的数量指标来反映大学实力,按照以科研为主的指标体系进行简单加权排出来的只是计量指标排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排序。我国的大学排名很少细致地评价生源、课程、毕业生等反映人才培养的指标。北京邮电大校长林金桐直言国内《2004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体系有三处硬伤,一是没有学生选择性意见,二是没有毕业生毕业率,三是没有毕业生就业年薪。[6]

第三,不同类型大学的可比性问题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虽然2002年大学园首次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专业型大学分类方法推出了第一个中国研究型大学排行榜,但其分类的合理性还需要实践来检验。大学个性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学科结构不同,而大学排名对各门学科并非同样重视,存在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自然》和《科学》杂志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诺贝尔奖也以理科奖项偏多,采用这些评价指标对文科力量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科类大学不公平。

转贴于  2.对我国大学排名的几点启示

(1)大学排名必须明晰自己的服务对象。任何大学排名都是围绕一定目的进行的。在我国,通过对大学科技实力(或学术质量)的评估为大学排序,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排行的突出特征。虽然,我国许多大学排名的目的是寄希望于“引导学生择校、引导民间的教育投资流向、促进大学竞争、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的作用”[7]。但在实际排名中却过分强调大学本身的特点而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德国CHE大学排名旗帜鲜明地将中学毕业生和大学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强调排名首先为他们服务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2)大学排名应增强排名对象的可比性。随着大学评价内容的丰富,以及评价对象范围的扩大,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可比性问题日益突出。任何非单因素的大学排名都有主观性。只要不是单指标排名,就必然需要对多指标进行加权处理,而权重的确定要根据评估目的就必然带有主观性。所以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不同导致评估结果的大相径庭进而引起激烈争议也是在所难免,如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2002年度中国大学100强》中排名第三的南京大学,在深圳网大公布的“2002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却名列第五,而在网大排行榜上列第9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却只能屈居《2002年度中国大学100强》的第44位。目前,虽然我国的大学评价的分类、分学科、分专业评价的趋势正逐渐出现,但尚没有得出权威的大学分类标准,有待继续在实践中做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德国CHE大学排名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而将高校分为三种不同类型,这对于高校多样化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在一定意义上,对解决困扰我国大学排名的可比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增加排名细节查询,增强大学排名透明度。将评估结果通过适当途径予以公布是大学排名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学者认为“我国政府更多地把评估看作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门科学,因此很难保证评估的客观和公正”。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大学排名虽然也强调为中学生及其家长选择高校而服务,但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些大学排名结果在学术期刊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取向。此外,公布在报纸或网络上的排名基本也只是结果的呈现,评价环节的信息透明度几乎为零。而在德国CHE大学排名公布的网站上,浏览者可以根据所需信息进行“自助选择”点击链接,从而获得查询者想得知的详尽信息,这一做法可谓是独一无二。中国社会信息的透明度低,也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高校信息数据库,客观上为大学排名的信息收集带来了困难,更对大学排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产生了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德国的评价体系,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评价体系,优化我国的大学排名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EB/OL].ed.sjtu.edu.cn/news/2006.05/CHEopportunity.htm.

[2]德语国家最新大学排名榜启示[EB/OL].news.sina.com.cn/c/edu/2006-08-16/15539766652s.shtml, 2006-08-16.

[3]李文兵,沈红.德国CHE大学排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4):30-33.

[4]孟虹.德语国家最新大学排名榜启示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07-07.

[5]韩飞舟.国内大学排名中的价值取向失衡[J].现代大学教育,2006,(3):22.

中国法学专业排名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排名;全球比较

早在20世纪初,高等教育排名就已经存在,但学术界普遍将1983年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公布的高等院校名次作为第一个全国性大学排行榜。接着大学评分体系相继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欧洲、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出现。[1]

一、高等教育排名的基本类型

归纳现有高校排名,依据评价标准是院校总体水平还是个别专业质量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前者又按照全球范围还是全国领域进行区分,由此共形成三类大学排行榜。

(一) 全球大学排名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以及荷兰莱顿大学是全球大学排名的先锋。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为例,入选院校必须符合两条要求:一是高校必须从事本科教育,这排除了部分主要以研究生为对象的院校如伦敦商学院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二是每所院校至少拥有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和信息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和艺术学科五大领域中的两个学科。世界大学排行榜依地区和学科分别排序,前者覆盖欧洲、亚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共200所高校;后者包括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健康、物理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各列出前50名大学。通过计算5个类别中13个指标的综合得分对大学进行评估,各指标比重依次为教学 (学习环境,30%)、科研 (数量、收入和声望,30%)、引用率(科研影响力,32.5%)、工业收入 (创新性,2.5%) 和国际性 (教师和学生,5%)。[2]

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于2003年首次在网上公布,此后每年更新,共由三类组成:一是院校排名,涉及17个国家的500所顶尖高校;二是领域排名,涵盖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商学;三是学科排名,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 (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 (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 (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 (医科)、社会科学(社科)。主要指标和权重分别为: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10%)、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20%)、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量(20%)、《自然》 和 《科学》 杂志上的折合数(20%)、被科学引文索引 (SCIE) 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收录的论文数(20%) 和上述5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10%)。[3]其中,60%来自于计量指标,30%基于获奖情况,10%为不受规模影响的数据。领域和学科排名与院校排序稍有不同,选用各领域中的顶尖期刊而非 《科学》 和 《自然》 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数量,由于工程学不设诺贝尔奖项,因此用外部科研资金替代。

(二) 全国大学排名

全国大学排行榜的代表性案例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福布斯》的全美高校排名,《泰晤士报》和 《卫报》 的英国大学排名以及德国高等教育协会的德语院校排名。《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 会分别列出最优秀的本科生院和最好的研究生院,前者分为全国性大学、地区性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地区性学院、商业计划和工程学计划6类;后者涉及商业、科学、法律、图书馆和信息、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工程学、卫生健康、教育、公共事务和艺术等领域。具体指标为:同行院校质量评估(25%)、学生保持率和毕业率 (20%, 基于院校的使命和类型)、教师资源(20%,班级规模、学术职员收入)、学生选择性入学(15%)、生均教育经费(10%)、超预期毕业率 (5%) 以及校友贡献率(5%)。[4]《福布斯》 杂志则从学生的视角对660所本科院校进行了排序,即列入 《世界名人录》 的校友数量(25%)、从专门网站上获得的学生对教授的评价值 (25%)、四年毕业率 (16.67%)、获得全国性竞争奖励的人均值 (16.67%) 以及四年累积学生贷款的平均值 (16.67%)。《福布斯》 除了对公立和私立进行区别之外并未划分高校类型。

(三) 全球专业排名

在有关学术领域的排名中,商学特别是工商管理硕士或者商学院最受关注。英国的《金融时报》 和 《经济学人》 以及美国的 《商业周刊》 等报刊都设有专业排名,并拥有自己的方法和数据。如 《金融时报》 就有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管理学硕士、非学位高层经理课程和欧洲商学院5项排名,前4项为全国范围,最后1项仅限于欧洲。《金融时报》 的工商管理硕士选取20个指标的总分作为排序依据,其中40%的得分来自与研究生工资相关的2个指标;10%为教师人均在40种学术和专业刊物中发表文章的数量;剩余50%均分散到各指标中去。表1反映了全部指标及其权重。

中国法学专业排名范文3

一、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现状

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及欧洲多维度大学排名(U-Multirank)等国际性大学排名目前都已涉足学科领域及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与会的排名机构和专家认为,对于学生和家长的求学选择、大学领导者的管理决策、科研人员的同行比较和国际合作而言,基于学科领域及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提供了更为具体可靠的信息,这也可以弥补综合性排名的不足。上海交通大学程莹博士认为,基于学科的排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大学的学术单位,如学院、系或专业的排名,这种排名在收集数据方面困难较大,往往需要权力机构组织实施;另一类是纯学术领域的排名,范围可由大至小,对于排名机构来说可操作性强。目前,各大排名所采取的大多是第二类方式,数据大多来自于第三方或公开数据,如文献数据库分析、学术专家和雇主的声望调查、生师比等。

在分类上,不同排名机构既有按照5个学科大类划分,也有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标准教育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学科划分(见表1)。

在评价指标方面,几大排名机构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指标多取自其大学整体排名所使用的指标体系。上海交通大学采用的指标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数(Alumni)、获诺贝尔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数(Award)、各学科被引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HiCi)、SCI或SSCI收录论文数(PUB)、影响因子前20%期刊数(TOP);QS采用了学术声望、雇主声望、篇均引用率和H指数4项指标;USNEWS采用全球科研声望、地区科研声望、学术发表、归一化引用影响指数、总引用数、高被引(前10%)论文数、高被引论文占比和国际合作8项指标;在学科层面上,U-Multirank仍采用5个维度(教学、研究、知识转换、国际化取向、地区参与)38项指标建立个性化的排名。

与综合性排名采取的“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不同,排名机构考虑到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因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赋予评价指标不同权重。USNEWS按照发文特点将21个学科分为软科学类(包括数学、计算机、工程、社会科学、公共卫生)和硬科学类(除软科学类所有其他学科),对其涉及学术产出的4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见表2)。QS在36个学科的评价中赋予4个指标不同权重,整体而言,艺术与人文领域的学术声望占更大比例,工程类和管理、法学等雇主满意度所占比例较高,生命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引用和H指数所占比例较高。

二、对不同学科领域排名的看法和建议

由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体现了多样化特色,并在此方面不断完善。会议选择工程、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的专家提出了在不同学科领域内排名或评价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性建议。

工程学科的特点在于科学研究与产品设计并重,与工业应用和社会实践发生最为直接的联系。面对当前主流的排名方法,工科存在单篇引用率不高、学生就业需求高于发表需求等“弱势”。针对目前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丹麦奥尔堡大学布莱・伯吉格(Frede Blaabbjerg)教授建议在排名中增加以下指标:经费的使用效益,产生的社会效益;学生就业率(短期、长期);专利、技术转化、企业创办;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

医学学科的评价体系同样面临着挑战:在研究方面,不同于大学的其他领域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间存在显著差异。欧洲医学协会主席文森佐・柯斯提格理欧拉(Vincenzo Costigliola)认为,在医学领域,患者始终应被放在首位,并针对医学博士、部分医学服务,尤其是跨国性医学服务和医疗机构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接待能力、后勤、技术创新与发展、经济上可承受的医疗服务都应在医疗机构的评价中予以考虑。

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产出的表现形式不同,基于不同的需求和论述方法,期刊论文、论著和学术活动对于学科的影响都非常重要。人文和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的贡献及社会的影响见诸于媒体、网络终端、公众活动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研究领域横跨了时间和空间、思想与现实。英国人文科学中心与学院联盟负责人、伦敦大学教授罗杰・凯恩(Roger Kain)介绍了英国科研评价体系(REF)目前对定量评价的态度,认为尽管定量评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受评价指标和数据所限,大部分专家对定量分析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和可能产生的不公平表示担心,同时认为定量分析无法替代同行评议的多样化和细致性。他建议,定量分析的使用必须基于准确可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数据类型、数据语义学方面需达成一致。丹麦科研与科研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杰斯珀・温特伯格・施耐德(Jesper W. Schineider)在其报告中表示,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恰当评价应当基于各种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形式和不同语言的学术出版物。

三、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尽管人们对于现有世界大学排名体系的质疑不断,对世界大学排名的关注度却日益提升。与会的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排名使得复杂的高等教育机构以简单的形式得以呈现;同时,市场手段和媒体作用使得一些世界大学排名得以迅速传播。各国教育和科研主管部门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在战略制定、绩效管理、学科自评、国际合作中使用世界大学排名,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科研与技术转化部门负责人露西・萨凯蒂(Luciana Sacchetti)认为,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在学科自评以及国际地位认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科自评过程中,90%以上的学科采纳包含世界大学排名的自评报告。罗马尼亚巴贝什―波亚伊大学(The Babes-Bolyai University)的保罗・塞班・阿加基(Paul Serban Agachi)教授在其报告中介绍了利用排名加强大学内部质量管理和科研建设的显著成效。他建议,大学应携手面对由世界大学排名引导的世界高等教育新趋势,每一学科都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改善大学内部治理,加强质量管理,做好阶段性检查和适时调整,使学院设置更加灵活自由。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维克多・科克沙罗夫(Victor Koksharov)介绍了世界大学排名在乌拉尔联邦大学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战略转型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由于世界大学排名的局限性,如对数据真实性和覆盖面的疑虑,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不透明,在大学比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导等,学校可以通过以下要素加以补充:逐步由教转向学;突出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在大学构成中的重要性;加强大学在地区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战略体现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资源配置向重点领域集中;二是扩大国际合作,该校针对金砖国家的一流大学拓展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

世界大学排名满足了公众对大学的透明度和信息的需求,也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新的重要工具。然而,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当大学排名在不断向前的同时,公众在对排名的使用上有理性的认知。2006年的IREG“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和2009年的IREG“排名审核倡议”(Ranking Audit Initiatives)为大学排名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提供了指南,并启动了独立专家组对排名专业性、透明度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审核。在此基础上,本次会议《学术排名利益相关者指南》(Guidelines for Stakeholders of Academic Rankings),旨在引导使用者对学术排名予以合理的解读、使用与应对。该指南对大学排名的定义(运用商定的排名方法对高等教育专业、活动、机构或体系的数量性评价),类别(单维度排名、多维度排名),大学排名20余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大学排名在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清晰的表述。IREG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认为,对大学排名的合理使用和解读可作为评价高等教育的重要工具,并有助于增加其对提升大学排名的作用,使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四、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

发展趋势及前景

伴随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学排名势必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学科领域内不断深入。学科是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核心,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在更为具体的层面上反映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排名作为其他评价工具的有效补充,能够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学科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会议报告显示,在对伦敦、巴黎、米兰、罗马、莫斯科等地学生的调查中,多于78%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较大学综合排名更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大学管理者和学术人员而言,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分析。

中国法学专业排名范文4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关于做好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20〕38号)和学校《关于做好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的通知》(教通知〔2020〕122号)等文件精神,做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推动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推免工作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二、组织与领导

1.学院成立推免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擎、院长张朝晖担任组长,由副院长李希胜、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程海雨担任副组长,2017级辅导员杨志方作为小组成员组成。学院推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推免工作政策和计划,制定本学院推免工作方案。

2.学院领导小组负责我院推免工作的动员、审核、推荐和材料报送等工作。

三、推荐条件

1. 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读2021届(2017级)本科生(高年级已经历推免降级到该年级者除外)。

2. 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3. 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品行表现优良,无未解除的违规违纪处分。

4.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5. 学习成绩优良,专业综合排名达到申请推荐类别的要求。

6. 身心健康,体育课成绩合格。

7. 其他条件详见《关于做好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的通知》(教通知〔2020〕122号)中附件1中“推荐类型、推荐单位及要求”。

四、排名依据

1.各专业学生的综合排名依据由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和附加分两部分组成。

2.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由专业教学计划前三年的必修课和实践环节相关课程组成。

3.拥有个人获奖证书的学生可以获得附加分。其中,部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三等奖以上者,最高加1.5分;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市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三等奖以上者,最高加1分;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校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二等奖以上者,最高加0.5分。(加分细则见附件)

4.艺术团学生参加部级和省部级艺术比赛获奖者,经校团委认定,可参照学科或科技竞赛获得附加分。(加分细则见附件)

5.全程参加国内交流项目,成绩在同一接收学校本专业参加交流学生中前40%者加1分,其余加0.5分;全程参加一个学期以上的国际交流项目,成绩优秀者,加1分。(依据教务处下发国内交流加分统计)

6.附加分累计不得超过3分。

五、推荐类型、推荐单位及要求

1.普通类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由学院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30%以内。

2.教育部民族司下达招生计划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由学生工作部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30%以内。

3.学术专长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和教务处负责推荐,专业综合排名前40%以内,经三名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

(1)获得部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二等奖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SCI、EI(不包括会议)论文。

(3)作为第一发明人(或指导教师为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

4.学生工作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人事处和学生工作部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5.支教团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负责推荐,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6.列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理科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黄昆班的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学院根据学校规定开展推荐工作。

7.艺术特长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负责,特长生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80%以内,非特长生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六、推荐办法

1.2017级本科各专业根据本办法的排名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上报教务处备案并进行公示。

2.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指标和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各类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并分配到相关单位。各相关单位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学生依据公示的工作方案进行申报。

3.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类型的推荐免试研究生进行申请,按要求向各相关单位提交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4.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网址:yz.chsi.com.cn/tm)查询招生单位的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

 

 

 

中国法学专业排名范文5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渐放开,招生规模(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不断扩大,办学模式和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高校发展中的每一步都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和热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逐渐开始出现许多问题,如何保证在质量和数量之间取得一个双赢的局面等许多问题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需要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1],从课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专业建设水平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和发展水平,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985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2]。经过14年的发展,985工程稳步推进,使一批学科专业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对985高校专业建设成果进行评价,有利于弄清国内较高水平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对政府、高校制定更科学的发展路线和改革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评价方法设计

(一)评价对象

985工程共实施两期,第一期确定了33所高校[3],第二期增补6所高校[4]。其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军事院校,因涉及众多保密资料,通过公开数据源获得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信息无法反应真实信息,因此,这里所指的985工程高校仅包括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之外的38所高校。在专业的确定上,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9月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共涉及12个学科门类(军事学门类除外),2012-2013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对象是新目录中94个专业类的428种专业。根据数据处理后得到985高校2011-2012年有招生的专业共315种2 436个专业。38所985高校的专业评价是2012-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专业评价的一部分,评价结果所反映的是985高校开设专业在全国所有本科院校开设专业中的相对情况。

(二)指标体系

为反映高等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实力,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主要从师资建设、学生状况、教学和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权重的设置上,教学和科研水平最能够反映专业的建设水平,且本科阶段更应该重教学,因此教学水平在所有指标中权重最大。与此同时,考虑到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与本科教育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所以表1中也包括了部分研究生阶段教育的主要指标,如博导数、学位点、重点学科、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同样,也考虑了自然科学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评价数据来源的公开性是保证结果客观的重要基础,此次评价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渠道,包括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汇编、年鉴、报表等),国内外有关数据库(SCI、EI、CNKI等),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网站,国家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因此,原始数据均可重新验证。关于数据处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筛查,处理了异常的数据,有的与其他的数据来源进行核对,有的则与相关学校联系进行核实。

参照指标体系可以发现,某些反映专业基本条件的指标主要考虑往年发展的存量数据,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以当年度师资方面的增加情况反映专业实力,因此该指标均以存量数据为评价依据;在科研水平中的众多数据则更侧重反映该专业当年度的发展状况,如权威、核心期刊论文数,获准专利数等指标则主要采用增量数据。对于具体的某些指标数据,如教育部人文社科奖隶属科研获奖中,但该奖项并非每年都评选,因此选择距评价开展年度最近的一次结果为评价依据。

(四)评价结果的表示

单纯用排名表示评价结果,过于强调评价对象的先后顺序,不利于整体分析。因此,2012-2013年本科专业评价采用5星、4星、3星、2星和0星衡量高校学科专业质量的水平。在获取原始数据后,通过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获取该专业在2012-2013年大学评价中的得分,然后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名。5星表示重点优势专业,指排名前5%的专业;4星表示优势专业,指排名5%~20%的专业;3星表示良好专业,指排名20%~50%的专业;2星表示一般专业,指排名50%~80%的专业;0星表示排名80%~100%的专业。从总体看,专业星级的比例呈纺锤形分布。

三、985高校专业优秀率与星级分布

(一)专业优秀率分析

专业优秀率是指某个学校所有专业中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优势的专业占该校年度招生专业总数的比例,反映到专业评价结果中,即某个学校5星与4星专业数量占该校专业总数的比例。专业优秀率能够反映一个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是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以及学科专业建设的结构和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专业优秀率计算一般以全国开设数量在5个高校以上的专业为基础进行计算,某些特定的开设数量极少的专业恰恰说明了开设院校在这个专业上的特色和实力,但为了使各高校之间的专业优秀率更具可比性,在计算时剔除了全国招生学校在5个(不包括5个)以下的专业。

表2 列出985高校的专业优秀率,其中排名为985高校内部专业优秀率排名,即使是排在985高校最后的中央民族大学的专业优秀率也有32.43%,远高于全国各高校平均专业优秀率20%的水平,但985高校开设专业的总平均优秀率为62.35%,仅20所高校超过了平均水平,说明各个高校间的专业建设成效仍存在明显差异。结合2012-2013年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6],可以发现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与专业优秀率的排名不完全正相关,按照大学综合排名和专业优秀率的关系,大致分为以下四类:(1)排名高,专业优秀率也高。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这些学校不仅综合实力强,而且学科专业建设也均衡发展,学科建设整体水平高。(2)排名高,专业优秀率较低。如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表明这类学校建设重综合、全面,但特色、重点相对不够突出,优势学科不够,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有待提高。(3)排名较低,但专业优秀率高。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等,这些学校往往设置的专业数量不多,总体排名也不在最前列,但却少而精,尤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有36个专业,但优秀率达到88.24%,排名第三。(4)排名低,专业优秀率也低。如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这类学校要想进一步发展成为一流大学,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从软、硬件方面共同协调发展。

利用对应分析得到的38所高校星级分布对应分析二维散点图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985高校间在学校整体的专业结构布局上的相似性。左下角的象限为5星专业显示度比较高的学校,尤其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距离代表5星的节点最近,组成了一个圈子,说明这几个学校全国最优专业的数量很高,占该校专业总数的比例也高。左上角的象限中,各学校距离5星、4星数量占全部的比例基本相同,如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图中与表示5星的点和4星的点距离均差不多,这部分高校主要是优秀率较高,专业建设成果较突出的学校。

右上角象限中多为4星专业占学校全部专业比例较高的学校,其中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的表现比较特别,两个学校专业建设成果较类似,其专业优秀率主要是靠4星专业数量做出的贡献,这两个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拔尖专业明显偏少。代表0星的点和2星的点集中在右侧两个象限之间,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很近,如果从中心点开始画向量,指向0星的向量和2星的向量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根据对应分析中余弦定理,两个属性点向量之间的夹角越小,则两个点之间越相似,0星和2星在38所985高校中的表现具有十分类型的特征,围绕其周围的节点所代表的学校如北京理工大学等均存在专业短板。右下角象限中距离3星节点的学校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专业建设成果相对不明显。

(三) 0星专业分析

从常规看,985高校代表了中国高等院校最高水平,其专业实力从理论上讲应该较少或极少有0星专业,因此对0星专业做特别分析。从评价结果看,出现0星专业主要有3种情况。

一是专业实力确实较差。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偏理工性质的大学开设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和偏文科性质的大学开设的理工类专业。

二是全国范围内开设数量较少的专业。有些专业开设的学校数量非常少,本身就代表其特色,虽然被评为0星,但不能够认为该校这个专业较差。如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被评为0星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仅有12所高校开设;中国海洋大学评为0星的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仅有8所高校开设;湖南大学被评为0星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仅有18所高校开设。

三是开设时间较短的专业。有些专业属于传统性较强学科下的新专业,设立时间不长,仍处于发展阶段,故而也出现被评为0星的情况。如北京理工大学的材料化学专业,该校材料学为国防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但从所属的同类专业看其特色主要在工程方面,材料化学是2003年最新设立,是同类学科下最年轻的专业,其实力较弱;又如中国海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隶属该校海洋工程系,该系其他专业均比较优秀,船舶与海洋工程为2003年新设,为该系最年轻的专业,实力较弱,故而也被评为0星。

四、专业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从专业开设学校的数量看,并根据985高校和非985高校的性质,可以将所有的专业归纳为4种类型,即全国大部分高校均开设的专业、全国少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985高校特有专业和985高校没有开设的专业。

(一)全国大部分高校均开设的专业

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的专业,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要求一般,专业具有普遍性和普及性,此类专业是所属学科的主要且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主要为本科教育中的公共课或者热门专业,主要如英语(63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79)、市场营销(467)、法学(458)、数学与应用数学(441)、国际经济与贸易(433)、汉语言文学(42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00)等50个200所以上学校开设的专业。图2以英语专业为例,统计了985高校的排名与星级分布情况。在全国639所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中,38所985高校的英语专业基本属3星以上专业,大多数类似专业同样遵循这样的特点。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在理工科院校同样表现十分突出,一方面是由于这类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容易受到更多关注,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理工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正朝着综合全面方向发展。而文法类高校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全国大部分高校均有开设的理工类型专业上表现出了明显弱势,明显表现出学科间差异,即使在受到国家重点支持的985高校群体中仍难以避免。

(二)全国少数高校开设的专业

全国少数高校开设的专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数量从数10到200不等,专业应用性很强,专业建设两级分化较为严重。这类高校的情况相对特殊,以测绘工程为例(如表4所示),全国共有89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包含6所985高校,除重庆大学外,其他5所高校均为优势学科。通过对这类专业考察后发现,这些专业大多数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对硬件的要求一般较高,985高校的此类小规模专业往往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术骨干;通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机制创新为指针,985高校在这类专业上一般均制定了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专业建设目标,因此优势比较明显。

(三)985高校特有专业

表5列出了985高校特有专业的名单。这类专业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专业化程度极强,多数属于学科类下细分程度很高的专业,由于专业性质与学校支持政策和办学资源的限制,一些专业仅985高校才有开设,比较突出的有天文学类专业,在最新的专业目录中,属于学科大类,下属天文学一个专业,全国仅有3所高校开设;北京大学东语系开设多门专业,全国并无其他院校有相应的师资,因此也在全国独一无二;985开设的这类专业大多数是学校具有一定历史积累的传统优势,代表了学校的专业特色。

(四)985高校未开设的专业评价分析

除以上三类专业,还有一些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但985高校没有开设的专业(不包括国家控制类专业和学校自设特色专业)。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一般较少,多数专业只有10个以内的学校开设,且这些专业颇具专业性和特有性;也存在一些专业有较多学校开设而985高校没有开设,如投资学专业国内有26所高校开设,运动科学专业全国有25所高校开设,建筑电气与智能专业全国有23所高校开设等。专业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即全面性,对于这些专业,985高校如果有相关或相近专业,则需对这类专业引起充分重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设这类专业有助于985高校形成专业集群特色。

五、结语

中国法学专业排名范文6

行政管理专业国家线(2010年)

类别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A类考生 330 46 46 69 69

B类考生 320 43 43 65 65

C类考生 310 40 40 60 60

行政管理专业国家线(2011年)

类别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A类考生 350 55 55 83 83

B类考生 340 53 53 80 80

C类考生 330 50 50 75 75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三区工作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1省(市);

二区: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10省(市);

三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A+、A类院校分数线

排名 招生单位 2011年分数线 2010年分数线 排名 招生单位 2011年分数线 2010年分数线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1 中山大学(A+) 340 60 60 90 90 330 50 50 90 90 14 厦门大学(A) 360 60 60 90 90 350 55 55 90 90

2 北京师范大学(A+) 335 50 50 90 90 320 50 50 90 90 15 四川大学(A) 360 56 56 84 84 350 54 54 81 81

3 中国人民大学(A+) 360 60 60 90 90 345 55 55 90 90 16 南京大学(A) 355 55 55 90 90 340 50 50 90 90

4 北京大学(A+) 350 50 50 90 90 350 50 50 90 90 17 重庆大学(A) 350 50 50 90 90 330 50 50 80 80

5 华中师范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18 浙江大学(A) 355 55 55 95 95 340 60 55 90 90

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19 清华大学(A) 360 50 50 90 90 350 50 50 90 90

7 武汉大学(A) 360 60 55 90 90 345 55 50 95 95 20 南京师范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8 *吉林大学(A) 355 55 55 90 90(83) 330 50 50 90(75) 90 21 郑州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20 43 43 65 65

9 湘潭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22 山东大学(A) 360 50 50 90 90 330 55 55 85 85

10 华中科技大学(A) 360 60 60 90 90 345 53 53 90 90 23 西南交通大学(A) 340 53 53 80 80 320 43 43 65 65

11 暨南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24 兰州大学(A) 335 50 50 80 80 310 40 40 60 60

12 电子科技大学(A) 330 50 50 90 90 315 50 44 70 70 25 南昌大学(A) 340 53 53 80 80 320 43 43 65 65

13 东北大学(A) 355 50 50 90 90 330 48 48 72 72 26 复旦大学(A) 350 55 55 90 90 360 50 50 90 90

*吉林大学括号内分数为统考科目复试线。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B+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汕头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西大学 深圳大学 内蒙古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贵州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燕山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辽宁大学 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B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西南民族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湖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河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华侨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安徽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C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武汉科技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云南财贸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贵州财经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延安大学 河北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福州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注:以下15所高校为自主招生划线(排名不分先后)

招生单位 2011年分数线 2010年分数线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哈尔滨工业大学(B+) 355 50 50 90 90 345 50 50 85 85

同济大学(B+) 365 60 60 100 100 330 60 55 90 95

上海交通大学(B+) 350 50 55 90 90 350 55 55 85 85

南开大学(B+) 370 60 60 90 90 350 55 50 90 90

湖南大学(B+) 360 58 58 100 100 330 50 50 85 85

天津大学(B+) 360 55 55 90 90 340 50 50 90 90

东南大学(B+) 360 50 50 90 90 345 50 50 90 90

西安交通大学(B+) 370 60 60 90 90 360 45 45 75 7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 340 55 55 90 90 330 50 50 85 85

大连理工大学(B+) 340 45 45 90 90 340 42 42 80 80

中南大学(B) 350 55 55 90 90 330 51 51 80 8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 320 50 50 90 90 320 50 50 90 90

华南理工大学(B) 345 50 50 90 90 340 50 50 90 90

北京理工大学(B) 345 55 55 83 83 335 50 50 75 75

西北工业大学(B) 348 50 50 90 90 340 50 50 85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