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情故事大全范例6篇

经典爱情故事大全

经典爱情故事大全范文1

[论文摘要]电视剧《杨靖宇将军》艺术消费和接受活动大获成功的启示是:“红色经典”创作主体的艺术情感价值取向必须具有诚挚性与高尚性,才能以正确的叙述者“声音”艺术真实地讲述典型环境之典型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及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故事内涵。而且,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要积极地融入新的创作元素来推陈出新,让昨天的英雄深切地吸引、感染今天的观众,最终实现其艺术价值。 

 

“叙述即讲故事”[1],“红色经典”首先要吸引人,然后才能打动人,因而创作上必须讲求故事性,把握好叙述形式才能赢得观众。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台隆重首播的鸿篇巨制革命历史题材大片《杨靖宇将军》,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赞赏。其成功经验就是故事性强,情节精彩,叙述形式匠心独运。可见,“红色经典”故事叙述不能为了过分讨好观众而刻意媚俗,不能“戏说古人式”和“以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诠释”随意胡编乱造,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主体要在营构“红色经典”的故事情境中,表现对“激情燃烧岁月”社会生活内涵的正确认识与感悟,“诗意的裁判”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融进新的创作元素来摆脱“讲故事”的陈旧感,符合大众欣赏趣味。 

 

一、“红色经典”创作主体的情感价值取向只有诚挚性与高尚性,才能以正确的叙述者“声音”艺术真实地讲述典型环境之典型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及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理想追求的故事内涵 

 

叙述者的“声音”就是叙述者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故事。高尚性是指情感的“善”与“美”,美好的情感实际上是创作主体高尚人格对作品的投入;诚挚性是指主创人员把握“激情燃烧岁月”的生活要出自真情而非假意。文艺界当今流行“解构”。消解政治,娱乐至上,嘲讽崇高与理想,不少严肃、高尚的东西被“解构”得支离破碎,一些编导功夫在“恶搞”,使得很多“红色经典”虚假失真,与“火红年代”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剧情根本无法看早已成为“通病”。戏不惊人死不休,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个别人猎奇的变态心理,制造看得血脉喷张,大呼过瘾的收视效应,他们将艺术创作提升到一个登峰造极的畸形层面,打着“人性化”的幌子扭曲人物形象,随心所欲“戏说红色经典”。于是,深入人心的杨子荣唱着酸曲黄调出场,作风散漫,吊儿郎当,捉弄报复战友,还与座山雕的小老婆吊膀子。《红色娘子军》“打碎铁锁链,妇女翻身闹革命”。血与火斗争的残酷荡然无全。《野火春风斗古城》非要削弱原来的“策反”主题,画蛇添足“惊险细菌战”。草莽英雄李云龙经常歪戴帽子,爱喝酒,爱骂人,“冲冠一怒为红颜”,“明知不敌,也要亮剑”,擅自发起牵动整个西北抗日战场的“平阳大围攻”。一个个离经叛道、桀骜不驯、粗俗野蛮、愚昧无知、痞子气加流氓气的“英雄”层出不穷……如此“讲故事”是多么的荒诞无稽。戏说古人可以,但不能任意戏说“红色经典”!难怪观众骂声一遍,难以容忍。 

这些“红色经典”遭受“冷遇”黯然收场的弊端是:主创本身情感价值取向欠缺诚挚性与高尚性,导致叙述者“声音”偏颇“不会讲故事”。“我手写我心”,你自己都不相信“红色经典”洋溢的崇高革命理念,你对“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嗤之以鼻,你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铁杆”信奉者,自然就不会为“红色经典”人物铁肩担道义的英雄行为所心灵震颤,也无法理解他们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你凭主观臆断推测炮制出来的“故事”怎能吸引和感动观众?一个国家和人民要屹立在世界之林,要在地球上生存,绝对不能没有一种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灵魂,必须有一些超越性的价值。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撇开政治教化因素,你可以不信仰共产主义,不关心政治,但是决不能否认“红色经典”人物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百折不挠的理想追求:不能磨灭英烈们为民族自由解放和国家独立舍生取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誓志为人不为家”[2],革命者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艰辛危险的人生道路。那是一种百世流芳的人格、精神和力量,事实上这已经是一座高不可及的丰碑,让所有人都举头仰望,永远教育鼓舞子孙后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缅怀和讴歌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那些自以为高明的编剧,否定了革命前辈甘愿为理想、为真理、为正义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红色经典”的精髓也就消失殆尽,英雄的精气神也就湮灭了。叙述者肆无忌惮“戏说”、“恶搞”“红色经典”的“声音”让正直善良的观众极端反感,他们理所当然拒绝与你杜撰的乱七八糟“故事”产生互动共鸣。 

艺术创作主体应该成为人类灵魂的关注者和文明建设的促进者,“拍出杨靖宇的民族精神是我的最高目的”,[3]该剧主创人员都是杨靖宇的崇拜者,他们以敬畏“红色经典”叙述者的“声音”进行严肃的艺术创作。真情来自体验,“高峰体验”是产生真情的最佳境界。拍摄环境的艰苦,使之更加切身体会和感受到英雄超常承受力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因而能够从生活实践出发,更生动、更鲜活、更质感地讲述将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剧情主旨才能真实、张扬、乐观、浪漫,悲壮、英勇!倘若编导随波逐流,以所谓现代人自我价值取向“理解”的叙述者“声音”去“戏说”,必然为广大观众所唾弃! 

 

二、“红色经典”故事应当老树新花,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要积极融入新的创作元素来推陈出新,让昨天的英雄深切地吸引、感染今天的观众,从而使到传播、消费与接受活动得以实现,并最终成功实现其艺术价值 

 

叙述话语是叙述者说出来的话;叙述动作就是以什么方式“讲故事”。它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观众的态度和评价。《杨靖宇将军》老故事里挖掘新看点,剧情融入新元素,以全新视角和形式全方位地讲述抗日志士的战斗历程,完全颠覆当下“红色经典”惯用的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套路,不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真实生动,形象到位,“好看到极点”,[4]自然很容易让接受者从心理上产生共鸣,净化、领悟、延留。 

首先,注重“活动画面”自身形式独立审美价值,运用画面艺术把情感的“裁判”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阐发相交融,情、理、境一体化地打造“红色经典”视觉形象的叙述语言。 

影视是画面语言艺术,其表层结构特点就是将要告诉人们的东西通过画面话语来实现,把叙述的事情让观众看得到。每一个画面就是一个词句,它将创作主体所有的艺术追求转化为画面语言,通过画面组合“讲故事”。相比新版《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等“红色经典”画面语言普遍单调呆板,拖泥带水,缓慢粗糙,蒙太奇和镜头活动手法落后,内容空洞无物,机械图解革命故事,视觉形象模糊,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活动影像严重失真,该剧画面语言精美绝伦,美不胜收,镜头组接流畅自然舒展,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气势恢弘的枪林弹雨战斗厮杀场面中,融进白山黑水最优美的自然风光,奇景、奇情、奇彩结合,把东北冬天最美丽的景色与残酷的战争场面天衣无缝地融合一体,生动地谱写了一曲回肠荡气的英雄赞歌!尤其是将军生命最后时刻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寇周旋,展开殊死惨烈博斗的战斗场面,把属于精神领域里抽象的东西通过画面变成人物的具体动作、表情和言语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客观的景、物、人、事与主观的情、意、理、志自然组合,巧妙地将“景”与“意”有机统一形成富有韵味的艺术境界。寒冬腊月的深山老林,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山林之王”驰骋莽莽林海,跋涉广袤雪原孤身战斗,一组组战斗画面壮怀激烈,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啊!一边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高山密林,雾松冰挂,玉宇琼花,晶莹剔透,银装素裹,天寒地冻,奇寒奇景,“江山如此多娇”!一边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孤悬敌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天天爬雪山,日日过草地,无衣无食,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全军覆没,以身殉国的奇人奇迹。雪皑皑,野茫茫,“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的将军爬冰卧雪,满脸冰霜,眉毛胡子白花花,以暴风雪为伴,以棉絮树皮蒿草为食,冒寒风,趟冰河,钻山洞,一次次机智勇敢地甩掉日寇的追杀,牵引拖垮众多追击他的敌人,战至最后一人,留尽最后一滴血!场景是人物行为与环境的组合,叙述语言通过逼真的战斗场景表现为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以审美视角的艺术画面述说跌宕起伏的剧情,达到叙事真实和抒情真诚。行云流水般精美的画面语言使得观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耳鼓里不断回响起将军铿锵有力,代表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向日本侵略者发出的威严怒吼:“告诉老天,告诉大地,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们,我们是这里的主人。谁敢上咱们家门口来撩搔,那怕只剩下一个喘气的人,还是一个字,打!”[5]还有,将军倒在洁白的雪地上,高大的身躯直挺挺靠在巨石犹如一尊雕像的定格镜头经久难忘!人们从中获得了故事深层结构的真谛,既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情怀,又在视觉上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全新享受。 

其次,“鸳鸯蝴蝶派”多角恋的噱头并非提高收视率的“灵丹妙药”,尊重历史事实讲述革命者纯洁传统,质朴无华的婚姻爱情故事。这样的叙述话语更能很好地真实表现“红色经典”真心英雄的人格魅力,并且更为观众所接受。 

“戏不够爱来凑”,“红色经典”创作与翻拍总是免不了落入“革命加恋爱”“滥情”媚俗的故事窠臼。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似乎非英雄美人,才子佳人式的三(四)角恋爱就不能叙述成戏。新版《林海雪原》不惜用整整一集的情节让少剑波和白茹谈情说爱;《苦菜花》里朴实的母亲居然冒出一个地主儿子的初恋情人《红色娘子军》浓墨重彩洪常青和吴琼花的战地情怀;《铁道游击队》中刘老洪与芳林嫂的爱情更是大肆渲染的主要戏份。编导们一味把主人公的情感叙述作为创新手法之浪漫,以及求新求变不甘庸常的胆识与追求,其实反而弄巧成拙,有损这类题材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真善美的塑造。

提高收视率绝非“华山一条路”,本剧在“讲故事”上最为大胆的举动当属“逆流而上”,将无中生有不利于表现民族大英雄的爱情元素全部剔除,别开生面地展现铁血将军平凡的情感生活。他们敢于拒绝为了追求情节好看和曲折离奇而肆意编造感情戏,摒弃损害英雄形象庸俗的“爱情味精”,讲述“红色经典”情感故事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杨靖宇不谈爱情。我们就是要告诉观众,并不是只有通过爱情才能表现英雄的人性化,那个年代的爱情更应该是‘大爱’至上”[6]。无情未必真豪杰!他也有天伦之乐,儿女私情,但是满怀“平靖宇内,痛击日寇”的革命抱负,舍小家顾大家,与妻子儿女老母生离死别。自古忠孝两难全,一张充满温馨亲情的“全家福”紧贴胸前,伴随着将军在抗日救国战场上出生入死,抚摩端详“全家福”思念关内中原的亲人,是他戎马生涯的精神安慰。血雨腥风,战火分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生活是党的生活,他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7]将军率领抗日联军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生存环境,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者,普通的家庭生活都顾不上,那还能惬意地卿卿我我?将军是一个才华横溢雅儒的知识分子,短暂的一生中只有一段旧式的包办婚姻,可是两情双悦,相濡以沫。他深情地给刚出生几天就与父亲分离的女儿起名“躲儿”,以怀念为自己奔走革命而东躲西藏受苦受难的亲人。将军与部下的女战士是同生死、共患难的革命战友情!他的理想是高尚的,感情世界是朴素的。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样的爱情故事才是情深意长,动人心扉!如果罔顾历史事实硬要拌上“战地爱情”,则是对英雄的亵渎。不是说“红色经典”不能言情,革命者只能清心寡欲,共产党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教徒”,而是战争中的爱情要分清场合对象环境,当然也不能搞成“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的主人公那样不是“和尚”就是“尼姑”。“挥剑斩情丝”,叙述话语非常新颖脱俗,感人肺腑,人物刻画更加鲜活生动,情节更加真实可信,使得长期饱受“滥情”故事疲劳轰炸的观众耳目一新。 

再次,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始终大张旗鼓地弘扬“红色经典”典型人物革命英雄主义和至高无上爱国主义精神的完美品格!以此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和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 

故事由一系列的事件组成,情节作为对故事叙述进行艺术处理的结构,是讲述事件过程中所有技巧的总和。“行动元”则指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的行动要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角色即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亦即“典型人物”,是形象的基础,表现为人物“怎样做”。由于人物是事件和情节的动因,故事的第一要素。有些“红色经典”编导借口人物性格过于完美是很大的缺陷,故事有遥远的距离感,令人可望不可及,故而极力强调角色因为缺陷才会让人记住,极端的性格放在生活中是不可爱的,但放在戏剧里才是有魅力的,便一相情愿地给角色添加“缺点”,美名其曰“注入新鲜成分”,用作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和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去“讲故事”。“英雄也是人”!于是,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要最大化地去掉脸谱化和概念化,增加生动化;对英雄的仰视要恢复到平视,对敌人的俯视要回到正视。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人物形象面目全非,无论新版杨子荣,还是原创张国荣版《红色恋人》等,讲出来的故事统统变成演员的本色演绎,而不是“这一个”的倾情叙述,毁灭了观众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红色经典”英雄形象及其津津乐道的故事情节,导致影迷们由于极其反感角色被过分剥离历史真实的“注水”而逐渐流失。 

《杨靖宇将军》的主创吸取教训,承继“红色经典”精神并准确把握历史史实,从观众欣赏要求和电视剧创作规律出发,一直保持清醒的正面叙述视觉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以第三人称隐藏叙述者的身份,从零聚焦全知全能式叙述方位出发,提炼出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去构建故事的深层结构。“今天,把我们东北老百姓敢挺起腰板做人,张着大口喘气,放开声音张扬的民族英雄,最后六天的生命经历讲给你听”[8],伴随着叙述者沉重的画外音,以天上飞机轮番轰炸,地下铺天盖地的日本鬼子铁桶般拉网式围追堵截将军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情节高潮倒叙开场,然后再按照主人公临危受命抗日救国的事件发生、发展进程的“故事时间”展开广阔的叙述,全方位地反映其波澜壮阔捍卫民族尊严的事情经过,还有不时穿插画外音来加强全知全能的叙述效果,最后又以将军壮烈牺牲,纷飞大雪为千古不朽的英灵送葬的尾声照应开头。经过“文本时间”精心谋篇布局地“讲故事”,叙述话语很好地展现“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复原当时的情景,杨靖宇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表现什么样子”的艺术魅力[9]!极其“生活化”地塑造了革命先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大形象及其伟大精神。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少数没有争议的英雄!轰轰烈烈的革命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文韬武略,精忠报国,智勇双全,率性刚毅,铁骨铮铮。高风亮节,气壮山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战斗如何残酷,始终忠贞不渝,矢志不移。从带领十几人的游击队到发展统领上万人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转战林海雪原,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牵制日寇五十万关东军入关。“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即使牺牲后也让敌人震惊,全体日本官兵脱帽致敬,俯首跪地表达对华夏大英雄的衷心敬仰。他没有太多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这个人无论政治上、军事上、生活上都挑不出毛病,所以我就说杨靖宇是个完人,比较完美的人”。[10]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在于始终坚持一个非常纯朴的信念:“打鬼子,打鬼子,还是打鬼子”,“把侵略者赶出中国”![11]他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心中永远装着别人惟独没有自己,隐姓埋名,背井离乡,舍家弃业,舍生忘死,救国救民。头可断,腹可剖,民族气节是生命,“不图封侯觅雪耻,愿将此身长报国”!他是真正有血性的中国人!真正伟大的共产党人!融国魂、军魂、民族魂为一体,早已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光辉象征!该剧主创人员勇于抵制“注入新鲜成分”的时尚,叙述动作坚决褒扬“红色经典”代表人物完美无缺的人格和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操,讲述角色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做什么”与“怎么做”,用主人公的行动把故事核心要素即对敌斗争事件串连编织成情节,以彰显人物“为国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的崇高民族气节为主导因素,推动情节发展和突出对敌我双方人物的影响,乃至对整个故事发生作用的角色地位,这样的行动元,功能和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再加上演员出神入化的演绎,终于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天地间恭敬你的民族自豪”![12]人们渗入骨髓地从将军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坚强傲骨,为其超常的钢铁意志与执著的精神所感动和振奋,为有这样顶天立地,光照千秋的民族大英雄而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也越发感慨今天自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尤其是现在日本首相接二连三拜“鬼”,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激发爱国心,唤醒民族魂,让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世世代代,永不磨灭! 

“记住他的音容、记住他的身影、记住他的眼睛、记住他的英名”![13]撼人心魄的英雄史诗《杨靖宇将军》艺术消费和接受活动大获成功,获得了第六届金鹰奖最佳电视剧提名[14]。事实胜于雄辩,情节才是电视剧(电影)叫好(叫座)的关键,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感动和欢笑,毫无疑问普通观众都是冲着情节“追看”电视剧的,所以“红色经典”创作与改编只有“会讲故事”,尽量在满足现代观众欣赏习惯的前提下,重现故事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并且在尊重历史的同时适当增加“生活化”的艺术真实,“旧瓶装新酒”,让昨天的英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深切地吸引、感染今天的观众,其艺术消费和接受活动才能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普安迪,美国叙述学家。 

[2]赵一曼,《抗联:一支有文化品位的军队》,《中国艺术报》第403期。 

[3][6]导演李文歧采访,央视网站,/default.shtml. 

[4]央视网站论坛,《英雄光辉永不灭》。 

[5]台词。 

[7]杨子荣靖宇将军这孙马继民,/default.shtml. 

[8]剧中画外音。 

[9]演员巫刚采访,央视网站。http;///default.shtml. 

[10]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原中纪委常务书记韩沅,央视《永远的丰碑》。 

经典爱情故事大全范文2

[关键词]典雅爱情观;凯尔特神话;圣母崇拜;贵族宫廷

所谓“典雅爱情观”,是一种中世纪曾广泛流行于西欧的爱情观念,这种爱情观推崇年轻骑士和已婚的贵妇人之间的爱情,强调精神层面的恋爱而不突出恋人之间的肉体关系。这种爱情观还常常将女性过度理想化,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在爱情游戏中完全占据主导地位;而全副武装的骑士在爱情游戏中却常常扮演弱者的角色,心上人的一颦一笑都能让其赴汤蹈火。那么,这种在今天看来完全是提倡“婚外恋”并且有些畸形的爱情观,为何会产生于中世纪的西欧呢?下面,我想从文化源流和社会现实两个层面,对典雅爱情观的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典雅爱情观的文化源头

一种社会观念或文化现象,其形成一般都会有文化层面的原因。而典雅爱情观的形成,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简要地列举几个典雅爱情可能的文化源头。

第一,古代的凯尔特神话故事。说到典雅爱情,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圆桌骑士兰斯洛特和亚瑟王的王后圭尼维尔之间的爱情故事。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故事和一个更早的凯尔特神话――《芬尼亚故事》中某些情节的相似性。《芬尼亚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英雄芬恩(Finn)和他领导的“芬尼亚勇士团”的冒险故事。在一些爱尔兰的文学作品中,芬恩被看作是一个生活在公元3世纪的历史人物,但有人认为他作为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在这之前几个世纪就已经存在了(1)。在《芬尼亚故事》中,芬尼亚勇士团有一位名叫迪尔姆德(Diarmuid)的英雄,他曾被一位仙女赐予一颗具有魔力的痣,任何女性只要注视迪尔姆德脸上的这颗“爱痣”都会马上爱上迪尔姆德。在勇士团领袖芬恩的婚礼上,新娘格罗妮娅(Gráinne)见到了迪尔姆德并爱上了他,她用一个“誓约”(盖尔语作geis)命令迪尔姆德带她私奔。按照当时的习俗,如果拒绝“誓约”,迪尔姆德将丧失英雄的荣誉;而如若接受这一“誓约”,迪尔姆德又将成为背弃领袖的叛徒。面对两难的选择,迪尔姆德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决定带格罗尼亚私奔。芬恩因此非常愤怒,他假装原谅了两人,但最终还是借一次狩猎野猪的机会害死了迪尔姆德。这个事件暴露了芬恩性格中的阴暗面,并最终成为了芬尼亚勇士团盛极而衰,由正义转向邪恶的分水岭。而在一些关于亚瑟王的故事中,也正是亚瑟王、圭尼维尔和兰斯洛特之间的三角关系导致了圆桌骑士的分裂。这种君主、君主配偶和勇士之间的三角关系,还是其它很多凯尔特神话故事的主题。这种三角关系,虽然和后来中世纪传奇故事中的典雅爱情还有一定区别,但显然已经包含了其中的一些要素。如果说亚瑟王的故事尚且还披着一层基督教的外衣的话,《芬尼亚故事》等凯尔特神话故事却完全是前基督教的。可见,产生于基督教背景下的典雅爱情观,其中却包含着一些前基督教的异教文化因素。

第二,基督教的两性观。对于女性,基督教一直抱持着一种非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当初在伊甸园里正是夏娃经不起蛇的诱惑,怂恿亚当和自己一起偷吃了禁果,才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犹太教和基督教认为,女性必须承受生育的痛苦,正是因为她们的罪比男性更大。但另一方面,耶稣基督又是通过圣母玛利亚的子宫孕育并降临人世的,而男性在这个过程中并未起到作用,这又使得基督教世界保留了出现女性崇拜的可能性。这里,我先谈第一方面对于典雅爱情的影响;而关于圣母崇拜的内容,我将在后面单独讨论。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位基督教徒特尔图良(Tertullian)曾说过:“女人啊,你是魔鬼的大门,你把连魔鬼也不敢直接攻击的人引入歧途。上帝之子不得不死是你的罪过;你要永远举哀,永远衣衫褴褛。”(2)而基督教对于女性的谴责,很多时候是和对的谴责联系在一起的。正统的基督教观认为:“人类的是有罪的;不反对婚姻,但独身更好;牧师则有独身的义务。”(3)所以,典雅爱情虽然克服了“厌女症”的情绪,但是提倡的仍然是骑士和贵妇人之间精神上的恋爱而非肉体上的结合,可见仍未摆脱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的影响。。

第三,圣母崇拜的影响。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我之所以没有把圣母崇拜的影响归入基督教因素中,是因为这种思想的根源可以在基督教产生之前的异教文化中找到。表面上看,耶稣基督是身为处女的玛利亚因上帝的意志而孕育的,这种“圣灵受孕”把她和包括夏娃在内的背负着原罪的女性区别开来,使得早期基督教徒当中产生了很多圣母崇拜的思想。但事实上,圣母玛利亚之所以受到崇拜,正是因为她生育了耶稣;这种情结,恐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人类对于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上去。此外,如同诺亚方舟的故事在两河流域有更古老的原型一样,“处女生子”的情节,也不是基督教的原创,上古时代中东关于牧神阿蒂斯的神话故事当中就有类似的内容。(4)罗马帝国分裂后,西方拉丁教会对于圣母崇拜虽然未明确表示过反对,但至少也是抱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的,这使得西欧的圣母崇拜只能在部分人群之中以类似“地下文化”的方式存在。但是在东方,在拜占庭帝国所统治的地区,圣母崇拜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土壤:埃及产生过曾风行整个地中海沿岸的伊西斯女神崇拜;而中东地区对于大地女神、丰产女神等的崇拜也由来已久。因此,圣母崇拜的思想,在拜占庭帝国比西方各国流传得更广,影响也要大得多。大概到十世纪之后,尤其是开始之后,西欧和拜占庭的交流逐渐加强,使得拜占庭文化传入西方,这其中也包括圣母崇拜的内容。此后,西欧的圣母崇拜风潮逐渐兴起,圣母玛利亚取代夏娃成为很多基督徒心目中的第一女性形象。圣母崇拜,使得西欧骑士心中被教会压抑的母性崇拜和爱慕异性的本能找到了一个出口。而典雅爱情观,不过是这些本能在教会高压之下的另一种扭曲的表现形式――重要的不是骑士爱慕的贵妇人本来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一个陌生的女性名字能够在骑士心中激起怎样的美好想象。因此,在关于典雅爱情的文学作品中中,女性往往不是以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姿态出现,而是被被骑士过度理想化,成为散发着神性的光辉,高高在上的女神一般的角色。

二、典雅爱情观的现实根源

一种观念能够形成并传播开来,除了文化上的因素,必然还要有社会现实层面的原因。典雅爱情观的形成,当然也是和西欧当时具体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面,我就简单地列举几个典雅爱情观的现实根源。

第一,将爱情和婚姻完全割裂开来的社会现实。在封建势力林立的中世纪西欧,对于一个贵族来说,婚姻主要是政治结盟或扩张领地的工具。对于一个男性贵族来说,在缔结一桩婚姻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领地继承权,己方领主和家族成员的意见,而不是女性的容貌和性格;对于更不自由的女性来说,婚姻的决定权更是操控在作为保护人的父亲、兄弟以及他们的领主手里。所以,在中世纪的西欧,贵族之间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罕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贵族妇女或是骑士,其向往爱情的本能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反抗的念头。然而,面对来自宗教和社会的强大压力,如果想用实际行动反抗这种现实,如与情人私奔,则很可能会被当成通奸者面临残酷的惩罚。因此,这样一种反抗情绪,只能存在于头脑之中,时不时用委婉的方式流露出来,逐渐形成一种形而上的观念。吟游诗人或写作小说的人捕捉到了这些东西,并用诗歌和小说把它们表现出来,这就产生了以典雅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又进一步推广了典雅爱情观。

第二,贵妇人在骑士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中世纪的西欧,骑士家庭的男孩也不是生来就拥有骑士头衔。他们必须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和训练,为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士做好充分的准备。骑士和贵族家庭的男孩,大概从七岁起就要被父亲送到领主或其他贵族家里,作为一个侍童,接受所谓的“骑士教育”;而负责对幼童进行初期教育的,正是领主夫人,这一阶段一直要持续到侍童十四岁成为骑士扈从为止。(5)领主夫人对侍童的教育,除了和社会道德等内容,还包括向这些未来的骑士灌输保护女性、为了满足女主人的要求应不惜赴汤蹈火这一类的观念。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势必会对骑士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但产生出一种对于年长女性的依恋之情,也把女性至上的观念深深植入了骑士的意识之中;而这些普遍存在于骑士心中的萌芽一般的情愫和观念,正是典雅爱情观得以形成的心理基础。

第三,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早在古典时代,在日耳曼蛮族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就比希腊罗马的妇女高。到了中世纪,这种传统的表现之一便是女性也能拥有对领地的继承权,尤其是在没有男性继承人的前提下,女性也能成为领主。然而,中世纪的早期,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继承人只能通过婚姻,让她们的丈夫来承担与她们死去的父亲受封土地相当的军事义务。(6)然而,期间,大量的贵族和骑士前往中东作战,其中很多人再也没能回到欧洲。因此,欧洲出现了很多失去了男主人的封地,原领主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代替他们承担起了管理领地的职责。例如狮心王理查的母亲爱莲诺(Eleanor),拥有法国安奎丹的富庶广阔的领地,先后嫁过法英两国国王;在理查参加期间,她有效地稳定了安奎丹和英国的局势,在身后给自己的儿子强有力的支持;而在理查东征归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俘虏并被转到法国囚禁之时,又是爱莲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集巨款将他赎回。总之,这一时期,一部分贵族女性走上政治的前台,展示了她们特有的完全不同于男性贵族的魅力,这也为典雅爱情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四,贵族宫廷的兴起。中世纪早期,由蛮族勇士转变而来的骑士不知礼仪和修养为何物,也不懂高雅的娱乐活动,只知聚在领主的城堡中暴饮暴食,烂醉如泥。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典雅爱情观显然是没法产生的。然而,随着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摩尔、阿拉伯和拜占庭的宫廷文化的传入,贵族宫廷开始在欧洲兴起。12世纪以后,法国的安奎丹、勃艮第等公爵的宫廷,安茹、香槟、诺曼底的伯爵的宫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宫廷,以及巴伐利亚、布伦瑞克等地的宫廷,都逐渐成为了文化活动集结的中心。在这些宫廷当中,贵族和骑士们穿上华丽的服装,头发和胡须都经过细心修饰,同时还学会了得体的举止与谈吐。此外,宫廷宴会是美丽的贵族妇女展示女性魅力的舞台,又是富有才华的吟游诗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可以说,形成典雅爱情观所必须的各种要素,正是汇集在了各个贵族宫廷之中。宫廷既为典雅爱情的形成提供了素材,又为它的传播提供了市场。上面提到的爱莲诺的安奎丹宫廷,甚至还曾设立过由贵妇掌控的专门用来纠正骑士粗鲁言行的“法庭”,被“审判”的贵族和骑士必须诵读向女士表示忠诚的诗篇,并将宫廷礼仪演示一遍直到贵妇们满意才能离开。(7)可以说,12世纪的贵族宫廷之于典雅爱情和骑士文学,就如同17、18世纪的法国沙龙之于启蒙思想。

总而言之,典雅爱情观的产生,是多种文化因素和社会现实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文化上来说,凯尔特神话、基督教、圣母崇拜等都可以算作是典雅爱情观的源头,对于典雅爱情观的形成,它们的作用是无形的,但却又是不能忽视的。而从社会现实的层面来说,典雅爱情观的形成又离不开贵族的婚姻状况、女性地位等具体的社会现实因素。而贵族宫廷则成为了上面各种因素汇集的地方,对典雅爱情的产生具有最为直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索托、让・帕特里斯・布代:《法国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荷]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3]倪世光:《铁血浪漫:中世纪骑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注释:

(1)《史前英雄:凯尔特神话》,荷兰生活图书公司编,费云峰、张晓宁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第56页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第66页

(3)唐绍洪:《论早期基督宗教的伦理观》,《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三期

(4)(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506页

(5)汪丽红:《骑士――且歌且战的西欧贵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经典爱情故事大全范文3

摘 要: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疾病与爱情的关系非常密切。论文从肺结核与爱情、非典与爱情、爱情病三个层面和个案入手,描述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中蕴涵爱情与疾病密切关系的相关文本和现象。而在两者密切结缘关系的背后,论文从“爱与死”、“病杀”与“爱情化石化”等层面指出疾病与爱情结缘的深层文化和美学意蕴。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爱情与疾病的联姻也屡见不鲜。古今中外文学史中有不少将爱情与疾病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疾病与爱情的结合大都以相思病表现出来。所谓相思病,是“情爱之念受到一种较难纾解、无可逃脱的稳定性心态。这一心态对人的生理器官正常活动产生了破坏力,使之精神恍惚,生幻致梦,久之则导致器质性病变,‘然成一病’,是谓相思病”①。英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托里斯博士认为:相思病与精神病很接近。严重者可致命。在西方文学中,爱情与疾病的关系较为典型地体现在几部以霍乱为背景的小说中,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让·吉奥诺的《屋顶上的轻骑兵》。这三部小说都是以霍乱作为故事背景展开故事,并且其中都有关于爱情的故事。《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屋顶上的轻骑兵》的中译名都是《爱在瘟疫蔓延时》。疾病与爱情的密切关系历来是诸多哲学家、文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有一本书的名字干脆就叫做《有一种病叫爱情》。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情是一种病”。而托马斯在《魔山》中借人物之口说:疾病的症状不是别的,而是爱的力量变相的显现;所有的疾病都只不过是变相的爱。

一、 现象与文本

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疾病与爱情的关系表现为多个层面。在这里,主要以肺结核与爱情、非典与爱情、相思病三个层面为例子和个案,指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疾病与爱情存有密切关系。

肺结核与爱情:肺结核与浪漫爱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作品中得到了较为突出的体现。浪漫主义作家大都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曾用“浪漫主义病院”来形容德国的热情的浪漫主义作家的聚合。而从病理学的角度看,肺结核与爱情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法国著名性学家伊凡·布洛赫在其经典著作《我们时代的性生活》中提到肺结核是性欲望的一个重要成因。现代小说中的肺结核患者的浪漫爱情故事印证了疾病与爱情的亲密关系。比如,穆时英的小说《公墓》中的“我”和玲儿姑娘的爱情是与玲儿姑娘的肺结核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王独清的小说《三年以后》中的“我”的爱的对象女居停主人也是一个肺结核患者。这两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怀有爱意的男性与患有肺结核女性之间的爱情。叶灵凤的《忧郁解剖学》和《肺病初期患者》中的主人公也是肺病患者。《忧郁解剖学》中的顾君逸与肺结核美人吴静娴之间的爱情凄凉而温暖。《肺病初期患者》中的两位男子同时爱恋的少女兰茵也患有肺结核。郭沫若的《落叶》讲述的是肺结核患者洪师武与日本看护妇之间的爱情。巴金《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也是一个肺结核患者,他与李静淑之间的爱情激烈而悲情。在这些小说中,爱情都与肺结核纠结在一起。男女之间的爱情热烈而美好,而其结局是患病主人公的病亡。可以说,在很多现代文学作品中,肺结核的发生与爱情故事如影随形。

“非典”与爱情:“非典”与爱情与疾病与爱情家族中的新添成员。“非典”事件是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突发事件。在和平安宁的日子里,“非典”的降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对爱情的冲击更是非典的重要影响。“非典”对生命的威胁让人类对人间真爱空前珍惜,同时也让无爱的婚姻和平解体。而这一切都是在生命和爱的名义下进行的。石钟山的《“非典”时期的爱情》中的“非典”成为改变平凡婚姻的调节剂。七年之痒的夫妻关系平淡,缺少激情,双方约定和平离婚。而“非典”的到来让夫妻双方互相体谅了对方的苦楚。分手之意渐渐地被留恋之情所取代。“非典”使爱情摆脱了枯淡,重归激情与温情。在徐坤的《爱你两周半》中,“非典”则使无爱婚姻归于解体。“非典”之前,丈夫顾跃进与妻子梁丽茹情感冷淡。“非典”之后,物是人非。在经历了生命之大转折之后,梁丽茹与丈夫顾跃进和平解除婚约。胡绍祥的《北京隔离区》和倪厚玉的《“非典”时期的爱情》讲述的都是“非典”对年轻人爱情的影响。《北京隔离区》中的护士白岚和新闻摄影师陆风深深相爱。白岚和陆风在经历了“非典”的磨难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从被隔离到团圆,“非典”是形格势禁的罪魁祸首。“非典”让这对爱人更加珍惜生命和爱情。《“非典”时期的爱情》中的诗人紫野和女研究生吴月清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相思长跑,终于有了眉目时,却双双遭遇“非典”。“非典”时期的爱情小说大都被冠名为“非典时期的爱情”。这些小说既是对文学经典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爱在瘟疫蔓延时》有意或无意的模仿,也是“非典”时期人类情感流露的自然写照。“非典”一时成为表达爱情主题的重要时空场景。

相思病:除了肺结核和非典结缘之外,爱情本身就是一场可怕的疾病。江灏的《爱情病人调查》②和于艾香的《爱情是一场病》③中的爱情都是以疾病的面孔出现的。《爱情病人调查》讲述了一个个为情所困的爱情病人。这些病人的共同特点是情感危机导致精神疾病。爱情的发生是美好的,而变异的爱情却是人的情感和精神戕害的杀手和毒药。《爱情病人调查》通过活生生的爱情病人患者的实例,表现了爱情的狰狞和凶残的一面。而在于艾香的《爱情是一场病》中,爱情的发生更是以一场疾病的形式降临的。真爱在一些男性眼中已经成了一种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的疾病。

二、 疾病与爱情关系深层蕴涵解密

在了解了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疾病密切联姻的事实之后,我们还需要对疾病与爱情主题深层蕴涵进行考察,从而破解这一种重要文学现象背后的哲学与美学密码。

爱与死:旷世奇恋往往与死纠缠在一起。生死恋是许多爱情故事的经典情节模式。艺术作品中爱而不得、双双殉情的故事更是感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我们所熟悉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几乎都是以死来做结尾的。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刘兰芝与焦仲卿,不是双双共殉情,就是生死两茫茫。爱与死的密切关系不仅是一个文学命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吸引了很多哲学家的关注。比如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说过:“从更深刻的意义看,爱与死常在一起。可以这样预测:爱与死的深刻联系定是世界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④他认为“爱与死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体现。……爱与死构成人生存的悖异:爱渴求圆满和丰盈,却又伏着致死的毒刺。爱为了不朽而存在,但也孕育了死。”⑤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蒲鲁东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爱即死亡。在文学作品中,当深爱的人因为患病而死去,留下千古情种悲痛欲绝,或者在爱人死去之后,对方也殉情而去是爱与死故事的重要情节。这种情爱模式在影视文学中也大量存在。如日韩电视剧中的白血病情节是将爱与死紧密结合赚取观众热泪的典型。美丽的生命在绝症的暴力作用下日渐凋零,爱情之花却随之繁盛,直到最后当生命被迫中止,爱却因此获得了永恒。美丽的爱情永远定格在对亡人绵绵无绝期的思念之中。

“病杀”与“爱情化石化”: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现实生活中固然美好,而在艺术中却显得过于常规和完美。同时,朝朝暮暮的流水式爱情与大悲大喜的戏剧式爱情比较起来,后者更受艺术家的青睐。为了让爱情保鲜,永远保持在最美好的时刻,很多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只写爱情,不写婚姻,甚至在爱情即将向婚姻延伸时即刻打住,宁可破坏爱情的完满,也不让爱情走向琐碎庸常的婚姻。爱而不得,怀着永世的相思谢世才是艺术家心中理想的爱情模式。爱而不得依赖于爱情故事中的阻隔机制。所谓阻隔机制是阻挠爱情双方情感顺利发展的情节机制。该机制的实施是通过诸多阻隔因素实现的。其中既有外在的客观因素,也有内在的主观因素。外在因素如天灾、战乱,内在因素如一方的自杀、负心等。在此,将爱情的阻隔机制称之为爱情的“化石化”处理方法。所谓“爱情化石化”,就是在爱情缠绵悱恻到最好处之际,突然将爱情之蜜弦斩断,使之在最完满最美丽的时刻被封存为“爱情化石”。这如同在遥远的远古时代,突发的天灾人祸将美好的生命埋葬,收获的是几亿年之后的珍贵化石。古往今来的爱情经典大都是爱情化石。即在爱情之花开到好处时,偏偏狠狠地用力,将其摧残掉,使其成为盛期凋零的玫瑰,世人也因此只永远记住了玫瑰的芬芳和美丽。一种彻骨的永恒的悲剧感油然而生。如果没有这破坏,等到玫瑰自然凋落,世人将看到她的衰败。爱情化石化的重要方法是“病杀”。在不崇尚自杀的中国文化中,文学家就设计了“病杀”的情节。“病杀”替代“殉情”成为现代爱情化石化的重要手法。比如,张爱玲的小说较典型地体现了“病杀”与“爱情化石化”的特点。她笔下的情爱故事大都以有情人不成眷属结尾。张爱玲似乎总是跟美好的事情扭着股子劲儿,往往在事情到达好处时偏偏来了个大转折,将通天大道扭转到悲剧性的小道上去,让人扼腕叹息。如《花雕》中的郑川娥在婚恋到达好处之际,突然得了肺病,日渐严重,后来转化为骨痨。终于将婚事耽误了,男方另找了人。生病毁灭了郑川娥的美好生活。《多少恨》中的家茵和夏宗豫两情相悦,却因为夏宗豫患第三期肺病的夏太太苦苦哀求,家茵放弃了这份感情,远走厦门,留下夏宗豫独自惆怅。《半生缘》中的沈世钧和顾曼桢原本恋情迅速升温,即将结婚,却阴差阳搓,双双隔绝,终致后世悔恨。在我看来,对沈顾之恋构成破坏的主要是疾病。在《半生缘》中,很多人都在生病,如曼璐的病,曼桢的病,顾妈的病,沈父的病等。这些疾病不断地推动故事朝着阻隔爱情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沈顾二人有情人不成眷属。《金锁记》中的长安本来和童世舫已经定亲,但是因为她的母亲放出她吸食鸦片的口风导致童世舫对她敬而远之。破坏长安爱情的是她母亲的精神疯狂。在这些美好故事进展的背后总是暗藏着很多破坏性情节,最终,有情人难成眷属,无情人阴差阳错。花好月圆是张爱玲小说永远无法实现的情爱神话。正常人的男婚女嫁的平常故事在张爱玲这里总是走了样,跑了调,变得惊心动魄,险情连连。所以说,这几部小说都是爱情被“病杀”的代表性文本。

无论在文艺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才子配佳人、君子配淑女、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婚恋模式。为什么很多小说要打破这个美丽的梦想,使圆满之爱情被扼杀、畸变为爱情悲剧呢?这与艺术家的美学追求有关。很多小说家所追求的是绚烂之极的美,是昙花一现的美,是瞬间而永恒的美,是千载难遇的绝美。而这种美感体验往往获得于“浪漫爱情毁灭于最炽烈之际,美陨落于最渴求之时。”⑥除了瞬间绝美和永恒之美外,“病杀”手法使得爱情保留在残缺美状态。残缺美是很多小说家所追求的美感体验。比如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鹃曾经说过:“看满月不如看碎月,圆圆的一轮像胖子的脸一样,又有什么好看的,看它个残缺不全,倒觉得别有韵味呢!”⑦而在残缺美的构建过程之中,疾病的阻隔以及由此而来的残缺的、隔绝的爱情是促成这种美学特色的重要因素。

所以,无论是大团圆式的完满的爱情故事,还是被阻隔被化石化的具有残缺之美的爱情故事,都是爱情苑林中开出的婉媚多姿的芬芳之花。它们所体现的是艺术家对生命、爱情和艺术的独特体悟和美学追求。

①王立:《略说古代文学中的相思病》,《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第44-50页。

② 载《钟山》2000年第5期。

③ 载《当代小说》1994年第12期。

④⑤ [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徐黎

明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第198页。

经典爱情故事大全范文4

[关键词]童话原型;续写;改编;生存困境

以《人猿泰山》(Tarzan)而成名的导演凯文·利玛,在并不算多的电影作品中都集中于动画类型之上。根据资料显示,《魔法奇缘》的成功导演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他看来,《魔法奇缘》中来自于动画世界的人物都变成真正的人的这种转变,代表着整部影片的核心内容,也是主角一直挣扎的矛盾之源。利玛表示,如果想更清晰地突出童话世界的美好,就应该把现实世界选在最急功近利的纽约,那里的人备受压抑,也与幸福无缘……正是在导演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白雪公主的经典童话原型才得以在《魔法奇缘》中加以续写与改编。

虽然白雪公主的经典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并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大多数学者多以其故事原型来解读文学作品,却很少人关注其故事情节在电影剧本中的续写与改编。本文通过探究白雪公主的故事原型在《魔法奇缘》这部成功的电影剧本中的续写与改编,引发人们穿越影片本身思考当下的生存困境。

一、安达拉西亚王国:对经典童话原型的续写

白雪公主的故事原型深得人们喜爱,这与近年来迪斯尼经典影片不断地走进人们生活深得观众喜爱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满足了人们集体无意识下的未泯童心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这正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原型在《魔法奇缘》中得以续写并赢得无数好评的关键。

在安达拉西亚王国,美丽可爱的吉塞尔拥有一个完美公主应该具备的一切:美丽的容貌、纯洁的心灵、动听的嗓音以及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有朝一日能和真爱分享最甜蜜的初吻的期待。同时,爱德华王子也喜欢用歌声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并希望寻找一个能够和他对唱的女性。所以当爱德华王子听到吉塞尔的歌声时,急不可耐地一路找来。不幸的是,巨怪先他一步抵达。导演便借用传统童话中的“英雄救美”故事——爱德华经过了一场恶斗,并在与吉塞尔的四目相接之时,赢得了公主的芳心……虽然只相识了一天的时间,吉塞尔已经和爱德华定下终身的誓约,相邀第二天举行婚礼。“一见钟情”承接了传统童话故事中的美好。然而,在去婚礼的路上,吉塞尔公主却遇到了邪恶的娜丽莎女王,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巫,她不能容忍威胁到了其王位的吉塞尔,化身为一个老乞丐婆婆,将吉塞尔推进了无底的“许愿井”……

“许愿井”的设置,正是因为传统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中公主和王子的爱火引起了王子的母亲——邪恶皇后的极大不满而致。因为妄图控制一切的女王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被别的女人所占有,变态的欲望加上强大的力量的结果就是无可拂逆的征服。于是,导演便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让邪恶的化身为老乞丐婆婆的女王轻挥手指,公主便被驱逐出了这个梦幻的童话世界而来到了现代的都市——纽约。而这一挥手,也拉开了导演对传统童话故事中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加以改编的序幕。

二、现代都市纽约:对经典童话故事的改编

现代社会的世故与童话世界的纯真是完全相悖的,这也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不得不加以改编传统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导演认为,“将那些天真到无可救药的人物放到市侩的现实世界中,而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就是在这两个天差地别的世界之间,找到一个介入的平衡点”。这正好与《魔法奇缘》的编剧比尔·凯利(Bill Kelly)的初衷相契合。在比尔·凯利(Bill Kelly)看来,要想让只存在于想象虚构的童话世界纯真无邪的人们在世故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必定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而要解决其中的障碍,必定需要童话向现实的过渡,因此,主人公也就需要首先生活于童话的“假设”之中。而这一创意,正好被迪斯尼的制片人巴里·约瑟夫森(Barry Josephson)看重并购买。因为在制片人约瑟夫森看来,将传统动画中的公主原型带进现代生活,是最令其着迷的。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才使得影片中吉塞尔公主以一种婴儿般的天真无邪透过“井盖”来到了纽约的现实世界里,改编成为剧情得以继续的关键。

(一)改编之一:环境——从单纯到复杂

现实的物欲、虚伪、浮华一拥而上取代了童话世界的纯真。童话中,幕布拉开的刹那,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单纯美丽的童话世界:在安达拉西亚王国,小动物们正在帮美丽的公主寻找她心目中“白马王子”完美的五官,小白兔、母鸡、松鼠、青蛙、刺猬、梅花鹿都来帮忙,终于找到了一双象征真爱的完美嘴唇……

除此之外,王子骑着白马,放声高歌,风度翩翩,在危急时刻接住从高空坠落的吉赛尔,实现了“英雄救美”,并因此私订终身,许下明天就要结婚的诺言。在影片中,导演借助纽约市中心的“井盖”巧妙改编了白雪公主的童话原型,现实世界中,公主在陌生的环境中不断遭遇着迷茫和无助。寻找“城堡”的路上引发的交通堵塞遭遇大多数人的冷眼旁观,貌似善良的老人却抢走了小动物们为她的婚礼准备好的王冠发卡……除此之外,影片也改编了童话中公主至死不渝的专情。例如,公主在与律师相处中不禁对他芳心暗许;王子在看到公主变心之后也迅速寻找到了“另一半”并将其带回安达拉西亚王国……童话与真实,背叛与坚持,理想与现实,真爱与浮欢交织出一段别具一格的魔法奇缘……

(二)改编之二:王子——从风度翩翩到洋相百出

传统的白雪公主经典故事中的王子,被称为“白马王子”,可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地位。而在《魔法奇缘》中,导演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再是风度翩翩帅气洒脱骑着白马的王子,倒是洋相百出的爱德华王子。王子为寻找公主的踪迹穿越“井盖”来到现实的纽约世界,一副乡巴佬进城的架势。用剑指着修路工人,将其称为“my present”(我的臣民);站在前进的公交车上,将公交车视为怪物,用剑穿透公交车顶,差点伤害到一个无辜的老婆婆;将电视误认为魔镜,希望以此找到公主的下落;把吉赛尔公主的好朋友花栗鼠对有人即将陷害公主的描述想当然地认为是在夸奖他帅气;在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自己的爱人却和情敌罗伯特在一起时,又要拔剑决斗……在王子背后,导演给了观众无数嘲笑王子古怪行为的细节。在改编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编剧比尔·凯利(Bill Kelly)的预言,即要想让只存在于想象虚构的童话世界纯真无邪的人们在世故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必然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王子在现实的纽约遇到的种种障碍,正是导演对传统经典白雪公主故事的改编,或者说是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对传统的颠覆。

(三)改编之三:公主——从人见人爱到滑稽怪异

传统的白雪公主经典故事中,白雪公主是人见人爱的,除了恶毒的后母。在《魔法奇缘》中,公主吉塞尔,身上有着毫无原因的快乐和纯真,相信“真爱之吻”就在不远处等着,相信爱情会让人自由快乐的歌唱。在被恶毒的王子的后母推进万丈深渊之后,开始了自身的改变,导演也开始了对传统经典故事的改编。

公主吉赛尔一来到了现实世界,便造成了市区的一片混乱状态。她惊恐地想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却造成了交通堵塞;她撞到了街边的摊位被冠以疯子的罪名;她在混乱中遇到了Grumpy(童话故事中七个小矮人之一),却遭遇了“小矮人”质疑地却从她的裙子下钻出的讽刺;做着美梦的吉赛尔在凄冷的雨中继续寻找城堡,却误把城堡广告牌当做城堡,并爬了上去,现实中的罗伯特将其看成“人体模特”……

在导演凯文·利玛看来,罗伯特对于童话故事中的“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真爱”是一个字都不相信,他是一个父亲,他的妻子在几年前就离开了他,他竭尽所能地抚养着女儿,却在现实生活的残酷中越来越妄自尊大。所以,他的性格一直都是非常实际的。导演让公主在现实中与如此现实主义的罗伯特遭遇也是对传统加以改编的重要推动因素。

对“水从哪里来”感到好奇,用窗帘做裙子,见到别人离婚时会哭得很伤心……在现实主义者看来,都显得迂腐而滑稽。在罗伯特的老板看来,她面对专门办理离婚案件的一对夫妇要离婚时,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分开?”“永远?”她的哭泣被认为是作秀,如同欧普拉秀而已。

当然,对经典的改编,还在于观众最为熟知的公主吃了“毒苹果”之后,只有王子在午夜12点之前的深情一吻才能解救公主的情节。华丽的舞会上,爱德华王子陪同吉赛尔参加返回安达拉西亚王国之前的最后一次舞会,结果公主却因为“移情别恋”的痛苦在恶毒王后装扮的老婆婆的诱惑下吃了“毒苹果”,在众人面前,经典的王子吻醒公主的场面却被情人才能吻醒公主所替代;经典的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童话国度的场面也被王子顺手牵走了罗伯特前女友南茜返回童话国度举行婚礼的场景所取代……

除此之外,没有了王子的英雄救美,而成为公主勇斗恶龙去救心目中王子的场景。这些改编与颠覆传统的情节设置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至此本剧实现了对经典童话故事的彻底改编与颠覆。

三、对现代社会生存困境的思考

2012年4月,联合国首次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内地人民的幸福指数在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之中排112位。是什么导致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也许《西方现代悲剧论稿》中的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人的生存困境的张力是人的生存困境与人的两种基本的生的愿望的冲突,一种是实现人自我完善的自由生存的愿望,另一种是达到一个和谐安宁的生存处境的愿望。前一种是人的自由,后一种是人的幸福”。(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将幸福指数的高低归咎于环境,但透过《魔法奇缘》我们却看到了生活在适者生存大环境下的现代人,为了实现人自我完善的自由,往往忽略了达到一个和谐安宁的生存处境这样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就像影片中吉赛尔公主对现实生活中的罗伯特质疑,“不?这是你惟一知道的一个字吗?不?”……

导演借用《魔法奇缘》对《白雪公主》经典童话故事的续写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和谐安宁的生存处境”,而对经典的改编与颠覆则是为了让“身在其中”的现代人在追求自我完善的自由中寻找所失去的那些宝贵的我们称之为“幸福”的东西。透过《魔法奇缘》,处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是否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呢?

[参考文献]

[1] http:///wiki/Kevin_Lima.

[2] http:///v1282594.htm?pid=baike.box.

[3]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经典爱情故事大全范文5

这里介绍一种用专题晚会的方式展示幼儿园国学教育成果的具体做法:

一、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儿童教育终期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国学教育。

1.表述部分

能力与技能目标:会说普通话,发音清楚,语调准确,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和语调表述意见和回答问题,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图片和事件。

认知目标:懂得用适当的音量说话。

2.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情感、态度目标: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能力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体会文学语言的美,积累文学语言;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会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及其构成要素;能用动作、语言、美术、音乐等不同表现方式积极反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编构故事、表演故事以及诗歌、散文的欣赏与仿编活动等。

认知目标: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又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聆听文学作品能增加知识、明白道理,并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二、学习有关文件,了解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内容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3.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文、蒙学教材、童话、寓言故事、成语典故、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

三、根据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选择适合表演的国学内容。

由于人力有限,可以搜集一些人家已经编好的现成的表演内容参考学习。这里把网上能搜到的现成的可以用作表演的国学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1)《诗经》歌曲,王菲的《幽兰操》;(2)大兵小将中的歌曲《有狐绥绥》;(3)歌曲《诗经・邶风・绿衣》,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4)唐诗配乐朗诵;(5)唐诗动画;(6)唱歌动画学唐诗;(7)三字经动画故事;(8)三字经动画歌唱版;(9)弟子规全文儿童动画版;(10)邓丽君演唱的关于唐诗、宋词的歌曲;(11)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全集43讲)、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根据幼儿园的需要,选择一些能帮助孩子培养品德和培养好习惯的国学内容,并把选择好的内容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特长分配下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训练,用作晚会的表演。

选择的国学内容最好能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如:(1)品德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2)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3)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可以从《诗经》、《唐诗》、《宋词》、《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4)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以从《诗经》、《唐诗》、《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5)尊老爱幼、珍惜友谊、与人和谐相处、与人合作的。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

四、晚会表演的形式要丰富多彩,所以形式多样地展示国学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一台晚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才喜欢看,才能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幼儿园在力所能及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表演形式:1.经典吟诵表演;2.经典朗诵表演;3.讲经典故事表演;4.歌唱经典表演;5.演奏;6.舞蹈,可以用童话、寓言改编的舞蹈;7.小品,可以用经典故事改编;8.分角色表演经典里面的小故事;9.游戏。

五、专场晚会的前期筹备、分工。

要成功组织一场晚会,首先要成立筹备晚会的工作小组,这对整个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分工,根据全园老师的工作特性、个人特长提前分配,最好在晚会之前幼儿园进行一次国学专题的才艺比赛,筛选出好的节目。

经典爱情故事大全范文6

评分10.0以上的电视剧 10、《白色巨塔》

9、《老友记》

8、《大明王朝1566》

7、《东京爱情故事》

6、《西游记》

5、《走向共和》

4、《轻轻握紧你的手》

3、《摩登家庭》

2、《母亲》

1、《成长的烦恼》

10、《白色巨塔》

简介:这部电视剧是由西谷弘、河野圭太、村上正典、岩田和行联合导演的。该剧根据山崎丰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剧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开台45周年高收视纪念剧。

评价:这是一部剧情扣人心弦的大手笔日剧,故事情节虽然相当简单,却能够精准捕捉到在欲望之前的人性。

导演: 西谷弘 、 河野圭太 、 村上正典 、 岩田和行

主演: 唐泽寿明 、 江口洋介 、 黑木瞳 、 矢田亚希子 、 及川光博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首播: 2003-10-09

9、《老友记》

简介:这是一部由柯罗杰等导演拍摄的美国电视情景喜剧,故事主要围绕着生活在纽约曼哈顿的六个老友的经历展开叙述。

评价:《老友记》是史上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是一部广受好评的美剧,在美国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2015年评选出的100部最受欢迎美剧中《老友记》名列第一。

导演: 大卫克拉尼 、 玛尔塔考夫曼

主演: 詹妮弗安妮斯顿 、 柯特妮考克斯 、 丽莎库卓 、 马特勒布朗 、 马修派瑞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首播: 1994-09-22

8、《大明王朝1566》

简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由张黎导演拍摄的历史电视剧。嘉靖年间,贪官横行,民不聊生,皇帝刚愎自用,海瑞不惧强权,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评价: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一部豆瓣神剧,在豆瓣上评分奇高,尤其是学界权威们对《大明王朝1566》给予了一致高度的评价。

导演: 张黎

主演: 陈宝国 、 黄志忠 、 倪大红 、 王庆祥 、 郭东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首播: 2007-01-08

7、《东京爱情故事》

简介:东爱是一部由永山耕三、本间欧彦联合导演拍摄的日本纯爱电视剧。该剧改编自柴门文的同名漫画。是一部描述生活在东京的几个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的电视剧。

评价:《东京爱情故事》是纯爱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曾在整个亚洲掀起的狂潮的纯爱剧。

导演: 永山耕三 、 本间欧彦

主演: 铃木保奈美 、 织田裕二 、 江口洋介 、 有森也实 、 千堂秋穗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首播: 1991-01-07

6、《西游记》

简介:86版电视剧《西游记》是一部根据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同名文学古典名著改编而成的,由杨洁担任总导演。

评价:86版《西游记》是一部无法超越的经典电视剧。这部剧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话世界。

导演: 杨洁

主演: 六小龄童 、 迟重瑞 、 马德华 、 汪粤 、 徐少华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首播: 1986-02

5、《走向共和》

简介: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由张黎导演的中国近代史题材电视剧,故事主要围绕着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过程展开叙述。

评价:这是一部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那一段特殊历史的波澜壮阔以及艰难困苦的时期的电视剧。

演: 张黎

主演: 王冰 、 吕中 、 马少骅 、 孙淳 、 李光洁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首播: 2003-04-12

4、《轻轻握紧你的手》

简介:这是一部由新城毅彦导演拍摄的日本爱情电视剧。这是一部非常特殊的日剧,一年只拍一集,从1997年到2001年只拍了五集。是一部非常干净健康却感人至深的日剧

导演: 新城毅彦

主演: 武田真治 、 菅野美穗 、 谷口舞 、 中村麻美 、 齐藤阳一郎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首播: 1997-12-15

3、《摩登家庭》

简介:美剧《摩登家庭》是一部以伪纪录片形式叙述与拍摄的情景喜剧。

评价:该美剧是一部非常幽默的家庭喜剧。是一部将温馨和机智完美融的神剧,不管你看多少遍,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笑点。

导演: Jason Winer

主演: 阿芮尔温特 、 艾德奥尼尔 、 艾瑞克斯通斯崔特 、 杰西泰勒弗格森 、 朱丽鲍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首播: 2009-09-22

2、《母亲》

简介:这是一部由水田伸生导演拍摄的日本剧情电视剧。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小学老师与一个孩子来展开叙述。

评价:该剧是一部讲述现代女性母爱本性的社会性电视剧,与悲惨故事不同的是,这部剧的画满非常的唯美。

演: 水田伸生 、 长沼诚

主演: 松雪泰子 、 芦田爱菜 、 山本耕史 、 酒井若菜 、 仓科加奈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首播: 2010-04-14

1、《成长的烦恼》

简介:这是一部由约翰特雷西、约翰帕斯昆等导演拍摄的喜剧。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来展开叙述。。

评价:电视剧《成长的烦恼》曾获得美国金球奖提名、艾美奖其他和技术类奖项等一系列奖项。

导演: 约翰帕斯昆

主演: 艾伦锡克 、 乔安娜科恩斯 、 柯克卡梅隆 、 Tracey Gold 、 Jeremy Miller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