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论文范例6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1

1.网络教学资源缺乏监控

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前提所在。由于我国目前对教学资源的监控比较缺乏,办学高校也承受着资源建设的经济压力,致使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网络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的网络课件主要存在制作质量不高、使用效果不佳、内容陈旧,缺乏定期更新等问题上。

2.忽视自主学习的过程监控

网络学习以个人学习为主,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若不对学习过程适当加以指引、监控,容易引起网络学习障碍,降低学习效率。人机对话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封闭的环境加剧了学习枯燥感,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再者,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监督,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与不学无人问津,容易滋生混文凭的念头。

3.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不足

现代网络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教学”变为“导学”,从“面授”变为“远距离”教学。“师生分离”降低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和控制程度,淡化了教师角色,难以及时获知学生情况并指导教学。因此,教师在“导”学上下的功夫深与浅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积极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二、质量监控的原则和内容

网络教育开放性和师生分离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可能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漏洞,如难以直面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学习效果,难以及时解决学生问题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和督促。教学质量监控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坚持动态管理与定期检查的原则,做到目标监控、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的三结合。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检测和纠正与教学质量目标的偏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目标监控是根本,指办学机构对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定位、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的监控管理。过程监控是重点,指从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学习支持服务等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管理。结果监控是关键,应从学习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监控管理。

三、完善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措施

1.建立校内两级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网络远程教育是高校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资源分配与使用、师资聘任、考核制度等,都应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建立起从学校到院系的双重监管体系:一是建立校级宏观监控机构,如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专业主任等,负责完成主要教学环节的监控工作,包括研讨教学改革制度,审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二是院级教学过程监控,对教学工作实行全方位、具体的监控与督促,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态度,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议等。

2.实施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措施

开展监控工作的措施包括:

(1)督导监控,聘请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组成督导组,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提出建议,参与面授课听课或实时视频答疑,抽查学生作业,参与论坛讨论,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工作,收集教师和学生有关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学院能进一步了解实际办学情况;

(2)校外专家监控,聘请其他高校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相同行业的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社会评审组,对专业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研,以获取社会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使专业学习更贴近社会工作需要;

(3)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末通过教学平台开展教师评教活动,制定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提高教学热情和重视程度;

(4)建立检查制度,每学期由学院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和督导员前往各校外学习中心进行教学检查和考试巡考,学期中主要检查教学运行和学生服务情况,学期末主要检查考场的考风考纪情况,定期检查有利于规范和督促校外中心的办学行为,及时解决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落实学习过程自控和外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为达到远程学习的预期目标,学习过程需要自控和外控的有机结合。自控来自学习者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外控则是通过一定方式或手段达到激发和促进学习的目的。戈登(T.Gordon)在和谐沟通理论中曾提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监控来源于学习者个人内心的自制,如果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者的和谐沟通中,就能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自己寻求答案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激发网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自觉上网学习的习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对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使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相联系,以满足成人学习的需求,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动力和快乐。其次,优化网络课件设计,嵌入外部监控功能,完善教学平台和课件模块功能。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功能,记录网上学习时长,监控学习进度及状态。实行学习支持服务人员课程责任制,以便教师全程及时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再次,适当增加面授辅助教学,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美国远距离教育专家More认为,“网络教育已与面授教育并称为‘教育活动的两个家庭’,两者的优势和问题决定了二者的整合”。传统面授教学仍是我国被广泛认可和期待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可采取课堂集中上课或网络视频同步教学形式进行,面授教学应集中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重点讲解方式进行辅导。

4.建立网络教育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2

从1999年到2007年,在昆山市25所学校中ZP中学中考化学成绩的排名情况如下:平均分排名分别为25、25、18、15、19、17、、22、11;及格率排名分别为25、25、20、15、19、16、21、22、13;优秀率排名分别为23、22、18、15、16、20、25、19、9。

从中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0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是很差的,平均分与及格率都是全市最后一名,优秀率也排在倒数四名之内;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虽然也有过小波动,但总趋势是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2005到2006,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又明显后退;直到2007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才大踏步回升。

二、追寻ZP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滞后的原因

2001年以前的连续几年里,ZP中学中考化学成绩排在了全市最后一名。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通过仔细调查,查出原因如下:

1.化学师资力量薄弱。当时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至少要带三个班级的化学课,而且有两个没有学过化学教育专业。他们忙于应付备课和批改作业,根本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效率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不到位,部分学生不愿与教师配合,甚至有的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这样的课堂状况是不可能有高效率的。

3.课后督促不够。据当时的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那时讲完课就万事大吉,不去管学生掌握的程度如何,更不高兴去搞什么面批、个别订正之类的辅导活动。

三、总结ZP中学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

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成功经验在于以下几点:

1.加强了初中化学师资力量。连续几年的全市最后一名,引起了昆山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教育局帮助我校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化学教师。同时学校内部也作了适当调整,强化了初中部的化学教师,聘请化学教研员到我校进行调研,促进初中化学组迅速强大起来。

2.组员精诚团结共进步。一个团结、奋进的教研组,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内每位老师的长处。初中化学教研组的教师经常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相互帮助、共度难关。比如,有的教师做了优秀的课件或精选了习题,其他人都可以用。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们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教师合作摆脱了教师成长的孤独境地,调动了教师成长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共建专业成长的氛围,实现教师专业成长。ZP校初中化学组在上学期被评为“苏州市青蓝文明岗”,精诚团结是取得进步重要的原因。

3.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初中化学教师是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课堂效率的:

首先,管好课堂纪律。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就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讨论;在教师讲解时,就要管好学生闭上嘴,让他们用心去听;该让学生做实验或练习题时,就要让学生认真操作。

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合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而展开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4.抓好课后督促工作。课后督促学生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初中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尽心尽力。为此,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力争做到:凡是布置的作业,必定检查或批阅;发现有不做作业的“漏网之鱼”,必定查出来补做;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出错,必定让他们订正;尽量多给学生面批,加深他们的印象。抓好课后督促工作,促使过去我校初中化学成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四、促使我校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的对策

由于我校距离昆山市内近、所在镇的经济发展快、三镇合并后学生规模扩大等现实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主要有以下措施:

1.保持优势,迎难而上。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我们不但要保持这些优势,而且要认清当前的困难:要把二流甚至三流、四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

2.帮助找回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然而从小学升到我校来的学生,大多数基础不太好。化学要到初三才学,那些其他功课差的学生,早已没有学习信心,帮助学困生找回信心是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一,采用“攻心战术”。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每接一个班时,都先让学生明确化学是新科目,没有任何基础障碍,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可以学好化学。第二,对于其他科目差的学困生,化学教师应该多给他们关注和鼓励。每当他们达到一个较低要求时,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初中化学新教材编排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练习与实践闪亮登场,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画面点缀其中。这些都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要利用好新教材的丰富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读书指导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4.建立学习档案袋。在档案袋里,主要记录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化学的状况,如记忆哪个化学符号较困难,学习哪些知识点时难以理解和掌握,做哪类练习题时容易出错,探究实验中的得与失,作业完成准确率,测验成绩,学习成绩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习心得体会及思想变化等。化学学习档案袋的建立,促使学生关注、重视并且正确对待化学学习与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对自己学习行为和化学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

总之,我们ZP中学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8.

[2]陈佩遐.中学教师合作教研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电子商务;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法学、医学和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愈来愈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已经培养出众多医学、法学和工商管理领域的精英。同时,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本文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和教学质量理论联系起来,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

二、理论综述

(一)案例教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开始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教授创立。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出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呈现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持不同观点的案例使用者进行主动地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质量理论

质量是反映产品能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广义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高校的教学质量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社会质量”;二是毕业生对所在高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即“内部质量”;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领导与教师等)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即“工作质量”。

从教育学原理看,教学质量要素包括:目的明确(即有目标设计,对学生要求具体,教学活动围绕目标进行)、内容正确(即安排教和学的内容有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发展性)、方法恰当(即传递信息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积极有效的认知活动)、语言清晰、生动(即发音清晰、语调高低和语速及节奏适宜。这影响学生的听觉效果和心理接受,对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和组织合理(即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紧凑)。

三、运用案例教学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方案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质量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符合下列要求: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涉及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

(三)编写案例

编写案例有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明确案例编写的目的。编写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课堂讨论,它使得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体会到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开展案例研究工作。案例的研究有两个阶段:一是图书馆研究;二是采访阶段。采访阶段是案例研究的最困难的阶段也是必需的阶段。第三,撰写案例。案例撰写的核心是要提出一个超出常规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第四,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提问的顺序是什么;预期中的讨论方向;如何应对预期外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和其他工具;如何进行总结等。

(四)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

教师在精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后,可以因地制宜,用以下的方式灵活地进行案例教学:其一,穿插式。教师在讲解电子商务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问题。其二,讨论式。教师可以在某一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其三,组织专题辩论。这主要是选择一些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也可以组织同年级的班级,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其四、组织专题讲座或报告。教师或院系可以邀请一些校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围绕电子商务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做一些学术报告;这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些学术家和企业家的思想,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五)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要求学生写好案例分析报告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报告可以每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对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写好报告的关键所在。笔者通常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收效较好:第一,认真总结。要求学生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作简要回顾,对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性的观点列举其依据,分析其关系,说明其利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再现讨论过程,加深印象,锻炼学生把握观点、概括说明的能力。第二,刻意创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讨论总结报告,也要写案例分析报告。力求超出别人的观点,超出讨论的局限,鼓励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作概括说明。这项要求旨在督促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案例教学同课堂教学融会贯通。第三,力求精练。无论是总结还是分析,都要抓住要点,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这项要求可促使学生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文笔的流畅性和文字的简洁性。

(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指标进行组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周全,执行完整有序;关心学生课堂参与、教学管理严格;对所讲内容掌握娴熟、运用自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学生容易理解;内容充实、信息适中;讲授系统、便于学生归纳总结;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教学语言清晰、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指标体系确定后,还要将每个评定等级赋予一定分值,计算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分值。

四、方案实施效果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掌握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班级小组、大组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善待同伴,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四)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讨论和交流,要想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学生在积极参与、广泛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与人相处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意识。在交流过程中,使他们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

(五)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准备、参与讨论、分析思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的内化。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双方良性互动,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丽霞.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

[2]王冠.运用教学案例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07,(1).

[3]李雪.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基于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8).

[4]王志芳.引入“案例教学”与提升“两课”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2005,(53).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4

(一)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国教育部明确强调,高等学校是学生教育的关键基地,必须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概括来讲,教学质量就是高等学校的生命。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于2010年达到3000万人,各地区高等院校的生源质量整体呈下降态势,这时候各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不能完成社会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就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甚至是导致多数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就是失业”的风险。所以,在各大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高等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十二五计划的完美展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经改革,正逐渐完善,因此,为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高校教学工作必须做出改变。由于高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发展空间更大,所以高校肯定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市场会毫不留情的淘汰掉不能够紧跟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校毕业生,例如,201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量将突破650万人,但是其中多少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工作呢。然而,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够增强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够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

(三)有利于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能够很好的诊断、监督、激励、导向高校教学。它通过反馈原理,对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系统全面及时地获取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信息,使正确的做法、经验得到及时强化,不合适的计划、方案、做法得到及时调整,错误的方案、做法得到及时纠正。

(四)有利于改变忽视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的现状

高校管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的管理,并不一定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然而,在几乎所有的高校内部,都集中了大量的高水平专业知识分子,这些教师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提高自身收入,在教学过程中,从事着非教学工作,比如:一部分教师在进修考博等等;一部分教师在从事自己的科研项目,甚至要求学生帮助其完成其中与教学不相关的内容。各大高校的学生不在称呼教师为导师,而是叫“老板”就是最大的证据,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以后各学校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重新投入到教学当中来,有助于学生的各项素质的改善和提高。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1.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要求明确高校教学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求,只有确定好教学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狠抓教学质量管理,每一位高校教师使用充足的精力去培养高校学生,让所有毕业生成为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栋梁之才,才能办出规模大,声誉好的名校,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适应新世纪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高校自主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成,各行各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学校的自主管理,自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具体教学管理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以学生为主体。

高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看法,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好坏,所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应定期展开学生评价各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活动,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生评价教师体系。例如,每个学期末,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教师课堂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普通话标准程度、课后批改作业质量等等进行详实的研究分析,通过问卷分析结果,帮助教师及时发现不足,并做出适当调整,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理高效的使用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

1.明确各教学部门关系,强化管理职能。

高校教学方针的制定、实施、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各教学部门的分工协作,都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即教务处。要有效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明确教务处与各院(系)之间的教学行政关系,改进教务处的管理模式,强化校内教学宏观协调职能,并且各教学单位要在发挥自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各教研室的教学管理。

2.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发挥决策指导功能。

在高校内,无论是一些重大教改举措的出台,抑或教学制度的修订,还是教学评价指标的界定,乃至一门课程的内容改革和方法更新,都建立在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之上。因此,一方面要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研究机构在教改决策中的咨询和参谋功能;另一方面,研究部门的工作要有前瞻性,善于捕捉信息,有计划地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决策指导。

3.充实软硬条件,保障教学顺利运行。

教学软硬条件是为教学活动及时提供人、财、物等各类教学资源保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如果说“硬件”是学校党政领导决策和增加经费投入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那么“软件”建设则是各院(系)、部门包括每一师生必须严格管理的具体要求。因此,只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在全面建设教学软硬条件中做到经费落实,人员到位,专家督导,正常供应,才能使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尽心尽力地投入,保证教学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运行。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5

1扎实做好实习准备阶段各项工作

1.1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科学选择最佳实习地区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保证野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必须对多种方案进行充分论证,选择最佳实习地区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依据实习目的进行筛选[1-4]。点上实习以就近为原则,兼顾地理要素的完整性;线上实习以地理要素为主导,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构架,选择代表性线路;区域实习应挑选完整的地域单元,既能反映自然地理多样的地貌类型,丰富的植被群落,独特的水文现象和水系形成及变化规律,也要体现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5]。同时,实习范围的确定要兼顾考虑经费开支、师生的食宿生活安排、出行的便捷性与安全等问题。以我院为例,野外实习基地,省内短线实习主要在安康辖区范围内的南宫山、柞水的牛背梁、西安的翠华山,长线野外实习主要包括陕北地区、四川成都和都江堰等地区。这些地方基本能反映植被、土壤、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典型特征。同时,为进一步拓宽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渠道,我院联合宝鸡文理学院组织了“地方高校地理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及校外实践基地共建研究”项目,共享、共建了四个地理专业野外实践和教育实习基地。这种共建做法可在地方高校推广,特别是为相同或相关专业如何发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2确立最佳野外实习路线

科学确定野外实习路线是关系到一次野外实习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步骤。在确定实习路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前期成果积累,系统储备数条野外实习长途路线、短途路线和实习区域,而后根据每次实习目的和具体情况从中优选最佳实习路线。实习路线布置原则是:一是每年实习路线规划时,尽量不和近年路线重复,让学生有更多不同体验;二是能穿过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尽可能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以省内实习为例,线路可以由北至南横跨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三是包括能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典型地点[6]。

1.3编写实习指导手册

实习指导手册编写是建立在对实地反复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编写指导手册,一方面可以系统归纳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使学生对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提前学习实习指导书,可以使学生对实习范围、路线和具体内容事先有较系统了解,激发学生实习主动性。在具体编册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好内容结构,避免出现通篇简单罗列实习区域资料的问题,突出手册的可操作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指导学习方法的功能。

2建立科学的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科学而有效地评定野外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手段。由于没有定量实习评价标准,传统野外实习成绩的评定较难做到公正、全面、准确。为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必须加强对学生野外实习的成绩考核和量化管理。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虑专业技能知识,还要考虑学生实习态度、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实习效果等,结合本专业近年野外实习经验,可以将地理野外实习成绩评价的总目标分为三个评价因子: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和成果总结。在实习的每个阶段根据实习的活动内容建立不同评价指标和要求格次,在给出每个评价指标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阶段权重,计算出最终实习成绩。通过建立详细的评价指标,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要做些什么、要求是什么,同时也便于老师分阶段、分步骤、分指标、及时地给出成绩[7]。因此,我们将野外实习成绩评定内容分为三大块,即准备、过程、成果三个评价因子,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后再细分每个评价因子下的考评指标,制定出每个评价指标的考评标准,构成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成绩评定过程

在实习准备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成绩、体力和性别等进行异质性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组,设置组长一名,负责记录实习物品的携带情况、考勤和实习过程中学生违纪情况。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指导教师应根据实习过程检查情况、学生的实习态度和表现、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学生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与反馈[8]。同时,可在每小组随机抽取1~2名同学进行现场情景测验。在实习完成阶段,可进行实习成果考核,采取学生撰写实结报告、提交实习技术成果等方式完成。通过实施本评价方法,可以系统量化学生实习成绩,规范学生野外实习行为,充分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的学生完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实习效果;同时,该方法对促进野外实习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也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该评价体系已在2014年暑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中实施,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约束和考评作用。

3结语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6

1.对学法研究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因此,我们不光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但多年来,学校和教研单位一贯强调研究教法,而忽视学法的研究,在中学外语教学界这一现象尤其突出论文。“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似乎已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凯洛夫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教育工作者。至今许多外语教师仍认为,学习外语就得死记硬背而别无他法,完成教学进度都有困难,哪有闲工夫去研究学法。

2.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与深入的实践探索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一部分外语教师除了研究教法外,开始把眼光转向学生。但是,这些教师普遍感到学法研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笔者翻阅了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刊物后发现:有关学法研究方面的论文很少,且主要集中在解题方法研究上。

3.学生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不够

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要学好外语,不仅要“肯学”,而且要“善学”,但是目前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外语只要多花时间就行了,学会学习是大学生或成年人的事儿。“老师说,我听;老师板书,我记;老师布置作业,我做”的现象极为普遍。他们认为在课堂上笔记本上语言知识点记得越多,收获就越大,课堂上学生成了容器。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一旦离开教师这个“拐棍”就无所措手足,其结果是:学生整天在“题海”中挣扎,学习效率低,两极分化严重。

二、重视学法研究的意义重大

笔者曾对高一的两个班级搞了一次“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智力非智力基础环境方法

人数32613662

这两个班共有学生110人,上述数据是根据学生反映的影响学习成绩的第一原因统计的。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当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其中在“是否注意经常复习”一项中,优秀学生回答“是”的约占92%,而差生只占11%。这项调查虽然不甚全面,但与理论研究的结果很相近。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教为了不教”的正确途径。外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目的都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实现。如果教师只埋头教书,不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不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学会学习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学生总有一天要离开学校,独立参加社会实践,而学习则不能因此而停止。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点金术”。学会学习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重视学法研究是中外外语教改的共同趋势,教育改革的重要之处在于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必须把学习方法的教育放到主要位置,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正像巴班斯基强调的,“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按照JinShibo教授所说的那样去做:“Atalltimes,seriousattentionmustbepaidbytheteachertohelpingthestudentsworkmoreeffectively,improvetheirmethodsofstudy.”

三、进行外语学法研究的总体思路

1.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外语学法研究

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外语学习方法就是记忆外语的方法、解题的方法,这就把外语学法研究狭义化了。广义上的学习方法研究至少包括这样两层含意:一是指学生智力的开发,二是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把外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学生智力的开发、动力的强化、心理调解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改善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动力、心理健康水平及自身的综合素质等,使学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不妨从下列诸方面去研究:

*

2.掌握心理学原理,提高理论修养

前人对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作了大量的研究,已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诸如学习的特征、学习过程的结构、各种类型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生理机制、学习过程的理论、影响学习的各种内部因素等。这些理论无疑对我们外语教师在外语学法研究方面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掌握这些原理,广大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就会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劳动,使学法研究更具科学性。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方能对外语学习方法作出更科学和更深层次的探索。

3.学法研究要与教法研究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法的研究有助于学法的研究,学法的研究能促进教法的研究。因此,应该把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每上一节课都会对学生的学法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授得法,学法就会“对路子”,教法丰富多彩,学法也会生动活泼。重视学法研究对改进教学方法大有益处。事实上,每一种外语教学法都要求学生以相应的学法配合,若教法不与学法相结合,就会变成“离水之鱼”,研究就难以深入。因此,教师既要研究教法,同时又要研究学法。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法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传授方法,使学生尽早摆脱教师这根“拐棍”。

a.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中学外语学法指导要求教师既要有宏观的整体意识,又要有微观的实施纲领。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有条不紊,逐步实施。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格,如学习外语的兴趣、动机等,同时又要在如何预习、听课、复习、记忆外语等方面下足功夫。

b.统一认识,提高兴趣要使学生懂得,学会学习单靠老师的主观愿望是不行的,必须使学生感受到学会学习的重要作用,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教师可给学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介绍当今时代的特点,介绍许多伟人自学成才的经历等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在学法研究中成为和教师相辅相成的要素。大胆向学生传授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大脑的工作原理、记忆的窍门、观察的方法、遗忘的规律等等。这些具有共性的原理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学法的形成,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及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