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范例6篇

描写笑的四字词语

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范文1

【关键词】秦观;女性形象;爱情;忠贞

秦观的调笑令将诗与词结合起来,以北宋时期“转踏”的形式撰写。前面的诗,是唱《调笑令》之前所念的“致语”,相当于引子,主要是简介唱词所要展开的故事梗概。“致语”与后面的曲子相比,前者较重写实,而后者多用抒情。

一、《调笑令》十首中的女性形象来源

《王昭君》中王昭君的形象来源于《后汉书・南匈奴传》;《乐昌公主》中乐昌公主的形象来源于《本事诗・情感》中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爱情故事;《崔徽》中崔徽的形象来源于《全唐诗》卷四二三元稹《崔徽歌并序》中崔徽与裴敬中的爱情故事;《无双》中无双的形象来源于唐人小说《无双传》;《灼灼》中灼灼的形象来源于宋张君房《丽情集》;《盼盼》中盼盼的形象来源于白居易《燕子楼诗序》;《莺莺》中莺莺的形象来源于唐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采莲》当中虽然没有指明女子的名字,但是深刻地刻画了一位采莲女的形象,从内容看明显受唐人李白《采莲曲》的影响;《烟中怨》中阿溪的形象来源于唐人南昭嗣所撰传奇中阿溪与谢郎的爱情故事;《离魂记》中倩娘的形象来源于陈玄所撰唐传奇,描绘了倩娘与王宙的爱情故事。十首诗词中有九首都是写女主角与男主角的凄美爱情故事。

二、《调笑令》十首中的女性形象

(一)女性形象的身份和地位

《调笑令》十首当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地位最贵的皇亲国戚或者是官宦之女,如王昭君、乐昌公主、无双、莺莺;一类是地位卑微的娼妓、歌妓或官妓,如崔徽、灼灼、盼盼;一类是农家女,如采莲女、阿溪。

(二)女性形象的表现形式

1.外貌描写。《王昭君》中用“玉容”描写昭君的美貌;《乐昌公主》中用“最风流”、“玉人”来写乐昌公主的美貌;《崔徽》中用“轻似南山翡翠儿”、“好容止”来形容崔徽的美貌,秦观在《南乡子》中也描述所见的崔徽形象,“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无双》中用“蛾眉如画学新妆”来描绘无双最娇媚动人的一刻;《灼灼》中“灼灼当庭舞《柘枝》”,不直接交代灼灼的身份地位,而是赞美灼灼动人的舞蹈,侧面展示灼灼的美;《盼盼》直接用“美人”来描绘盼盼;《莺莺》也用“玉人”的字眼来表现美女之美;《采莲》通过女子清脆的笑声和“笑折荷花”描绘出一个娇羞的采莲女形象;《烟中怨》通过“十五能为绮丽句”和“佳人”描绘出阿溪是一个能诗善文的聪明女子;《离魂记》用“娇”“痴”的字眼描摹出倩娘是一个美丽娇艳、痴情的女子。

2.动作描写。《王昭君》用一连串的动作“登”、“顾”、“泣”、“渐入”、“目送”、“独抱”、“空回顾”、“捍拨”、“偷弹玉筋”表达出了昭君对汉宫的留念和思念;《崔徽》中崔徽为了与恋人幽会,“轻解罗衣与门吏”;《盼盼》中描写盼盼“颦翠眉”写出她的不开心,内心烦闷。

3.神态描写。《王昭君》中“玉容寂寞花无主”写出昭君心不在焉,心系大汉的神态;《崔徽》中“一见裴郎心似醉”突出地表现了崔徽对裴敬中不计后果的痴情和大胆追求。宁愿放弃使君“最宠爱”的身份,也要与裴敬中相依相偎;《灼灼》中“泪满红绡寄肠断”描写了裴质离开后,灼灼的伤心难过,整日以泪洗面。同时,“莫遣恩迁情变”也写出她的担心和忧虑;《莺莺》中“因钗横金凤”表现出幽会后莺莺的娇慵情态。

三、《调笑令》十首诗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是婉约派的巨擘,从他的《调笑令》十首当中不难看出,虽然也有艳情描写,但并不像有些词家那样裸地描写色情,正如王国维云:“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十首诗词通读下来发现,悲伤情调贯穿其中。虽是用极少的字眼,却表达出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更让人刻骨铭心。

(一)凄凉的意向

1.江枫。“江枫”在古代的诗词中有一种特殊的凄清含量之意,这里恰当地体现了乐昌公主被迫北行途中内心的凄凉。

2.明月。望月怀人,是我国传统诗词常常写到的题材。十首诗词中《灼灼》、《盼盼》、《莺莺》、《烟中怨》分别用月一次,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二)冷色调的字眼。十首诗词中四个“肠断”、六个“空”字、三个“幽怨”、一个“深怨”、一个“孤眠”、一个“凄凄”、一个“恨”字。这些字眼向读者传达着诗词主人公的不完美的命运,给读者的内心蒙上了一层薄雾。

(三)曲子末尾连续无助的发问。《王昭君》中“未央宫殿知何处?”,表现了昭君有家不能回的感伤;《乐昌公主》中连发三问“楼上吹箫人在否?”“往日繁华何处?”“旧欢新爱谁是主?”表达主人公的失落和凄清寒凉之意;《莺莺》中“西厢待月知谁共?”在西厢下等待月亮不知道能与谁共同赏月;《离魂记》中“心素,与谁语?”有多少心事,不知道与谁人诉说,表现了内心的情愫无人诉说。这些问句,把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推向了更深的高潮,使读者感受到词人对至情至爱的深挚的歌颂,对于这些敢于追求爱情女子的热情赞美。

(四)象征手法。《王昭君》中“玉容寂寞花无主”用“花”来象征“王昭君”,更传神的表现出王昭君的神态;《乐昌公主》中“菱花半璧香尘污”象征自己离乱中曾委身于杨素,不再纯洁,想到离乱中的种种艰辛,她只能是满腹辛酸和委屈,因此有了后面的“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的感叹。

(五)顶针格。《调笑令》十首当中,后一部分的曲子开头的两字均用了前半部分诗的最后两字,从诗过渡到“曲子”,形成顶针格,其强调作用,使诗词之间的衔接更连贯。

四、结语

秦观《调笑令》十首用诗词结合的形式,描写了十位形象鲜明的女性,奠定这十首诗词的基本基调是凄婉的,这也体现了秦观词的婉约特色。诗词用极简的笔墨刻画了至情至性的女性形象,她们突破种种束缚,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值得敬佩。尽管在追求挚爱的过程中充满艰难险阻,但是她们并没有放弃。她们的形象深入人心,《调笑令》里所采用的故事,绝大多数都为后来元杂剧所采纳,其中如《汉秋宫》、《西厢记》、《倩女离魂》等,都是经典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郑振铎.郑振铎全集第七卷中国俗文化史[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2]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0.

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范文2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2.结合重点语句,推测人物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语句,推测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突显学科特点,领悟仿说落实板块目标,一课一得。

教学流程:整体感知――精品细读――领悟升华――仿说仿写――拓展延伸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板书:阅读、写作、领悟),读要读懂内容,写要学习写作技巧,并从中领悟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共同学习、欣赏和借鉴节选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断,让我们跟随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课文内容吗?(板书:笑)课文就是围绕笑进行的场面描写。

文中写了几场笑?(两场)重点写了哪一场?(第一场)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主要内容,直奔文章重点。

二、精品细读

(一)精读品析第一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人在笑?用笔圈画出她们的名字。

按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一段描写的人物众多,此环节让学生先梳理出哪些人在笑,哪些人不笑,为落实后面品析人物性格特点这一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2.这些人为什么而笑呢?(因为刘姥姥的话)

刘姥姥究竟有什么可笑之处?谁愿意读一读描写刘姥姥的语句。指名读文后回答问题。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让学生做动作,体会刘姥姥夸张的语言,诙谐的动作、神态十分可笑)

设计意图:品味文本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初步感知刘姥姥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看见可笑的刘姥姥,众人有什么反应?(出示句子: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指名读句子。

什么是发怔?为什么发怔?“一想”在想什么?

小结:这一句承上启下,把笑的原因和结果都联系起来,统领下文,从而展开对众人笑态的细致描写,安排多有层次!

4.众人是怎么笑的呢?从每个人的笑态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物怎样的特点呢?

(1)学生研读课文,同桌讨论。

(2)反馈交流。

湘云:通过“喷”字看出她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奔放。

小结读书方法:你看!通过重点字词就能品悟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文本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继续交流。

黛玉:通过换词法理解“伏”(换成“扶”表达有什么不同?),体会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

小结:一个“伏”字,就把弱不禁风的黛玉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见作者选字用词的精准。

宝玉、贾母:抓住“滚”“搂”体会一个撒娇、一个宠爱。

小结:这一“滚”点明了宝玉在贾府无人能比的地位,而这一“搂”则揭示出祖孙俩人非同一般的亲情和关系,笔墨之间,尽显人物特点,这就是大师!

王夫人:一“指”隐含着什么?为什么不说话?(体会笑到了极致,或不便在贾母面前说破,感受王夫人端庄贤淑的特点。)

小结:光指不说,含义深刻,这才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呢!

薛姨妈:抓住“也撑不住”,(原来一直是撑着的,为什么撑?是长辈,要有分寸)体会她矜持的特点。

探春:通过“合”体会她不拘小节、豪放的特点。躲、忍

惜春:抓“揉”字体会她娇气的特点。

下人们:体会她们为什么要“躲”“忍”?(想笑不敢笑,不能笑,不能在主子面前放肆,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职责:服侍好主子,从而体会下人们地位卑微可怜。)

小结:“躲”“忍”之间,形象地揭示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啊!

5.众人笑得不可开交,有没有没笑的?(凤姐、鸳鸯)

她们为什么不笑?你还从哪儿看出这是凤姐是指使?(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促狭鬼儿”的意思)透过“撑”你感受到什么?(有笑不能笑、撑住局面,让刘姥姥继续搞笑。)

小结:围绕“笑”的场面,这些不笑的人更意味深长,以静衬动,作者表达情怀即深而不露又酣畅淋漓。

6.回顾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先写湘云,次写黛玉?(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接下来写宝玉、贾母?(贾府中有分量的人物)

接下来写的是谁?(夫人们、小姐们、下人们)

小结:这一段的人物安排有主有次,以静衬动,层次井然,字里行间尽显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选材是多么精妙啊!

7.就让我们把对人物特点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有感情的齐读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字、词去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并体会到曹雪芹这位语言大师遣词造句的精准、精妙,感悟经典的精彩之处。

(二)精读品析第二段。

1.第一场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第二场笑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读后回答:笑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1)理解“塞馕”一词,体会刘姥姥语言的幽默。

(2)从“眼泪出来,忍不住”体会贾母开心地笑。

(3)抓住“捶”字体会琥珀作为下人的可怜,要服侍主子,没时间笑,是忙中偷笑。

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对生活在底层人们的深切同情)

2.这一段为什么单写贾母与琥珀?

小结: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她的笑极具代表性,而琥珀则是那些想笑不能尽情的笑,只能忙中偷笑的下人们的代表。如果说众人大笑是“面”,那么主仆二人的笑就是一个精彩的“点”,“面”写得详细,“点”写得简略,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作者布局谋篇的本领实在是高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贾母和琥珀笑与不笑的品悟,体会作者以点带面,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落实教学重点。

(三)体会表达情感。

过渡语:作者用栩栩如生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传神的“群笑图”,回顾课文,是谁引发了众人的大笑?(刘姥姥)

1.对比品析刘姥姥与凤姐的人物特点。

A.你认为刘姥姥是个什么样的人?(幽默、诙谐、风趣)

明知凤姐在戏弄她,拿她取乐,为什么她还要这样做呢?(聪明、大智若愚,是她的生存之道,是她的高明之处)

B.你觉得凤姐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心机,为达到讨好贾母的目的,不惜捉弄刘姥姥,有笑不能笑,可悲)

2.体会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结: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劳动人民是最快乐的。刘姥姥才是众人笑的源泉,也是这篇文章的魂。

设计意图:通过凤姐、刘姥姥“一个背后策划,一个甘心做笑料”的对比,体会这俩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重点。

三、领悟升华

结合板书师生互动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

总结:通过阅读,知道文章是围绕“笑”来写的,作者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场面描写,以精准的动词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做到以点带面,详略得当。而教材的编者在选编这一片断时也是匠心独运,煞费苦心,文章以贾母的一声“请”开篇,又以贾母的话做结尾,使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的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作者是如何把场面写具体的,进一步领会作者用词精准、用句精彩、结构精致的写作特点,从而对曹雪芹、对《红楼梦》产生热爱之情。

四、仿说训练

文章只用寥寥数笔,就把笑的场面描写得如此鲜活,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传神,同学们想不想也像作者那样写一写这幅“群笑图”?请你以文中一个人物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来描述这“笑”的场面。

教师范读下水文,这个片断中除了抓动词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更注重的是什么?(心理描写)对,以第一人称来写,就要重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感受,这也是我们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

下水文:

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眼瞅着这些俊哥儿、靓姐儿都像瞅老怪物似的看着我,都想拿我取乐儿,哼!干脆,本姥姥今儿个就索性逗逗你们!慢着!慢着!主意来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我使劲儿鼓起腮帮子,俩眼直勾勾地盯着宝二爷,憋住气,我就是不说话。这下可好,我这一出儿不要紧,满屋子人都笑翻了天。瞧瞧,瞧瞧,那位小姐,笑得把茶都喷出来了;旁边的那位姐儿还笑岔了气,趴在桌子上直叫“嗳哟”,怪可怜见儿的,可别真笑坏了身子!再看那宝二爷,早就笑得滚到老太太的怀里,老太太一边笑,一边心疼地搂着他,摸啊!拍啊!直叫“心肝(下转35页)(上接57页)宝贝”。看着这些人都笑开了花,我就琢磨了:这才哪到哪儿啊?我刘姥姥招笑的事儿多着呢!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欣赏经典,并学习、借鉴经典是本节语文课的学习目的,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同时,也为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

五、拓展延伸

人生是个大舞台,作者用精妙传神的语言将各色人物的百态千姿浓缩于只有329个字的篇章之中,曹雪芹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红楼梦》中像这样的精彩片断比比皆是,触摸经典,与古人对话,感受先人的风采,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希望通过这节课你们能了解并喜欢上《红楼梦》。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直观地展示出示文章的语言特点、结构层次,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提示出文章主题,便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板书的结构美与文章的语言和层次美融为一体,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经典、阅读经典的欲望。

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范文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介绍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

二、默读课文,结合注解熟悉基本内容。将不懂的词句挑出来。

三、师生共同释疑。

四、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

五、回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结合课本谈一谈。

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讽刺的艺术手法,布置相关研讨作业。参见“教法建议”部分。

第二课时

一、汇报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重点研究“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有关对比手法的内容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方式。分析时要坚持从文本中找证据的原则,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用讽刺的表现手法进行片断写作。

教案点评:

作为自读课文,没有必要对每一项内容都条分缕析地精讲。面面俱到,学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两个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虑到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有些语言涉及到旧小说中的雅语和口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安排两个教时。

教案示例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介绍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

二、默读课文,结合注解熟悉基本内容。将不懂的词句挑出来。

三、师生共同释疑。

四、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

五、回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结合课本谈一谈。

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讽刺的艺术手法,布置相关研讨作业。参见“教法建议”部分。

第二课时

一、汇报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重点研究“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有关对比手法的内容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方式。分析时要坚持从文本中找证据的原则,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用讽刺的表现手法进行片断写作。

教案点评:

作为自读课文,没有必要对每一项内容都条分缕析地精讲。面面俱到,学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两个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虑到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有些语言涉及到旧小说中的雅语和口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安排两个教时。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⑤“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完成思考和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6----12段

2.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讨论思考和练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

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讨论胡屠户对中举前后范进态度的变化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

②课文末段写胡屠户见财性、心喜却又假意推让,运用了那些动词?

③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有无关系?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

2.写在特点: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结合课后练习)

3.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结合课后练习)

五、讨论思考与练习

六、作业:思考与练习

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的异同

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范文4

2、.描写春天:鸟语花香春暖花开春回大地春风拂面春雨如油春意盎然

3、描写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狂风暴雨赤日炎炎酷暑难耐枝繁叶茂

4、描写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金桂飘香秋菊傲骨果实累累秋风送爽

5、描写冬天:滴水成冰北风呼呼瑞雪纷飞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寒风刺骨

6、描写花: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百花争艳花团锦簇花香袭人繁花似锦

7、描写草:绿草如茵一碧千里杂草丛生生机勃勃春草如丝奇花异草

8、描写树: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苍翠挺拔郁郁葱葱高大挺秀

9、描写山:山高林密山峦起伏危峰兀立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嶂

10、描写水:水平如镜微波粼粼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碧水蓝天海天一色

11、描写风光:山清水秀依山傍水水绕山环风光秀丽风景如画湖光山色

12、描写风雨:和风细雨狂风暴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雷霆万钧大雨滂沱、

13、描写日:旭日东升日上三竿艳阳高照烈日当头骄阳似火夕阳西下

14、描写月:月出东山月光皎洁皓月当空明月高悬月光如水月白风清

15、描写星:月明星稀满天星斗众星捧月群星灿烂群星璀璨繁星满天

16、描写早晨: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雄鸡报晓日出东方晨雾迷漫晨光熹微

17、描写中午:光芒四射艳阳高照炊烟缭绕烈日当空、

18、描写傍晚:夕阳西下晚风习习落日余辉夕阳如丹彩霞满天霞光万丈

19、描写夜晚: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灯火辉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霓虹闪烁

20、描写雾:影影绰绰云雾迷蒙朦朦胧胧大雾迷漫雾气满天薄如轻纱

21、表示雪:瑞雪纷飞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漫天大雪大雪纷飞鹅毛大雪

22、表示称赞:赞不绝口赞叹不已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举世闻名独一无二

23、描写表情:炯炯有神目不转睛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笑逐颜开目瞪口呆

24、描写外貌:亭亭玉立虎背熊腰眉清目秀面黄肌瘦如花似玉尖嘴猴腮

25、描写心情: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欢天喜地悲痛欲绝忧心忡忡心如刀绞

26、描写动作:左顾右盼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摩拳擦掌拳打脚踢手舞足蹈

27、赞颂品质:拾金不昧舍己为人坚强不屈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刚正不阿

28、坏品质:口蜜腹剑自私自利心怀鬼胎狼心狗肺口是心非狼狈为奸

29、表示说: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议论纷纷口若悬河谈天说地出口成章

30、表示看:走马观花瞻前顾后面面相觑察言观色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31、表示笑:哈哈大笑眉开眼笑笑逐颜开嬉皮笑脸捧腹大笑哄堂大笑

32、表示哭:痛哭流涕泪流满面泪流如注悲痛欲绝泪流洗面

33、表示想:左思右想不假思索胡思乱想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深思熟虑

34、表示人物心理:忐忑不安心急如焚提心吊胆闷闷不乐心事重重暗暗窃喜

35、表示认真: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心致志

36、表示朋友多、情意深:同甘共苦形影不离深情厚意同生共死情同手足

37.表示绿色: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色欲流一碧千里郁郁葱葱

38、带有颜色: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面红耳赤黑白分明青山绿水青红皂白

39、表示颜色多: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颜六色

40、表示场面热闹: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擦踵热闹非凡

41、赞建筑物: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气势宏伟

42、赞工艺品:小巧玲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43、含有数字:一目十行二龙戏珠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言万语万紫千红

44、含反义词:承前启后弄假成真舍近求远异口同声大惊小怪积少成多

45、含近义词:花言巧语千方百计左顾右盼欢天喜地胡思乱想明争暗斗

46、含人体器官:出人头地千钧一发扬眉吐气狼心狗肺虎背熊腰胸有成竹

47、含“手”:手舞足蹈情同手足妙手回春眼疾手快心灵手巧指手画脚

48、含夸张成分:怒发冲冠顶天立地排山倒海人山人海翻天覆地胆大包天

49、含比喻成分:铁证如山水平如镜骨瘦如柴守口如瓶胆小如鼠红叶似火

50、源自寓言故事:拔苗助长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叶公好龙

51、源自历史故事:程门立雪完璧归赵三顾茅庐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指鹿为马

52、源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哪吒闹海后羿射日

53、有关战争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神出鬼没兵贵神速围魏救赵

54、表示意志坚定、持之以恒的: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知难而进有始有终

55、含有虎字:虎头蛇尾虎背熊腰虎口脱险虎视眈眈调虎离山放虎归山

56、带有“龙”字:生龙活虎龙争虎斗龙飞凤舞画龙点睛车水马龙叶公好龙

57、含有马字:马不停蹄马到成功指鹿为马一马当先走马观花心猿意马.

58、含有牛字: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鬼蛇神牛角挂书对牛弹琴九牛二虎之力

59、含有鸡字:鸡飞狗跳闻鸡起舞鹤立鸡群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

60、含动物名称:羊肠小道鼠目寸光狗急跳墙如鱼得水狐假虎威惊弓之鸟

61、ABB式:冷冰冰白茫茫绿油油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黑乎乎红艳艳

62、.AABB式:世世代代日日夜夜原原本本堂堂正正干干净净口口声声

63.ABCC式: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得意洋洋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文质彬彬

64.AABC式:亭亭玉立夸夸其谈井井有条历历在目恋恋不舍津津有味

65.ABAC式:自言自语无穷无尽一心一意不慌不忙半信半疑人山人海

66、关于团结合作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心同德

67、关于取长补短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68、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69、有关读书、治学的: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70、含“然”字:跃然纸上浑然一体安然无恙哑然失笑肃然起敬油然而生

歇后语

一、《三国演义》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张飞穿针——粗中有细4、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6、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7、草船借箭——满载而归8、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10、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11、关公赴会——单刀直入1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13、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碟

二、《水浒传》歇后语

1、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2、李逵卖煤炭——黑对黑;黑上加黑

3、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4、老虎扑食——三股劲

三、《西游记》歇后语

1、孙悟空大闹天空——慌了神2、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4、猪八戒戴花——自美

5、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慈悲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7、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四、《红楼梦》歇后语

1、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2、贾宝玉爱林妹妹—好梦难圆

3、正月初一—元春4、爆竹除旧—迎春5、花香扑鼻—袭人

五、其它:

1、王羲之练字—入木三分2、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3、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4、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5、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6、打开天窗——说亮话。7、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8、瞎子点灯—白费蜡。9、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10、龙王爷跳海—回老家。11、浪子回头—金不换。。12、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13、萝卜青菜—各有所爱。1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15、聋子的耳朵——摆设。

16、包公断案——铁面无私17、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8、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19人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2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2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22、芝麻开花—节节高23、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24、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5、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26、白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27、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28、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29、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30、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六、十二生肖歇后语

1、鼠进书箱—咬文嚼字2、老鼠过街—人人喊打。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5、虎口拔牙——胆子大6、兔的尾巴——长不了

7、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8、偷鸡不成——蚀把米。9、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范文5

1.表情式。人的情感极其丰富,人际关系又极其复杂,有时需要用面部表情向外界传递感情信息,进行准确的表情达意,这就是表情式体态语。

例1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了。(鲁迅《药》)

“变色”和“堆笑”是面部表情,表达了华大妈在听到“痨病”这让人忌讳的两个字时内心的不快,却又不敢得罪康大叔的复杂心理。

2.指点式。是指对于视觉所及范围内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事物,用直接指点对象的态势来表现的方式,最常见的是手势、目光。

例2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巴尔扎克《守财奴》)

爱财如命的葛朗台,在弥留之际用“眼光”这一体态语来表明他唯一所放心不下的是满屋财宝。

3.描画式。是指对视觉所及范围内的事物,用描画的方式或借助描画其他事物的特征来完成表意任务的一种方式。

例3

看见吴汝义来向他请示,他用马鞭子向前一挥,一个字也没有说。吴汝义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即对一个亲兵吩咐:“传!人马不要休息,向前赶路!”(姚雪垠《李自成》)

李闯王向前“挥鞭”是无声的语言,是无声的命令,是一种描画式的体态语。

体态语描写有着独特的表现作用,比有声语言更加生动具体,艺术张力更大,可以让人品味出有声语言难以言状的细腻委婉,朦胧模糊的情态和韵致,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有以下作用。

一、体态语描写具有直观性

体态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这一特性使描摹体态的词语具备了强烈的冲击力。如《儒林外史》中常常使用已没有体态动作但保留了原本体态语义的体态词,例如:顿首、摸头脑、青目等,作者将这些体态词融入到语言表达当中,让读者看到这些字眼,脑中就会想到其动作,然后明白它的表达意义,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直观性,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也体现出汉民族借助体态语来进行表达,增加作品的形象性,凸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个特点。

二、传递特定情境中的内心世界

独立表意的体态语通常用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当缺乏语言能力或没有通用语言的时候(如婴孩、聋哑、病重、不同民族语种之间),体态语便成为一种特殊的表意工具。临死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众家人无法理解,直到赵氏猜说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费了油,并赶快挑灭了一根时,他才点头垂手断气(吴敬梓《儒林外史》)。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态势,把一个死不瞑目的守财奴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人们不愿、不便或不能使用语言表意的时候,得体巧妙的体态语往往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暗示项羽立刻下手杀死刘邦就是例子。

三、表达复杂强烈的思想感情

当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矛盾复杂,情绪强烈而又难以用语言直抒胸臆时,就常常需要借助体态语。柳永《雨霖铃》里一对即将离别的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复杂难言的哀伤之情郁结于心,强烈的思想感受已非语言所能倾诉的了,“执手相看”则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这样的体态语尤其耐人寻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写史可法冒死探望狱中恩师左光斗,左光斗“如炬”的“目光”里,道是无情却有情,传达出左光斗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史可法的殷切希望等难以言表的复杂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凸显独特的人物个性

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讲读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69-01

讲读课如何从具体作品和学生实际出发,抓住篇章特点,突出语言因素,加强字词句的练习,是进一步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里,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作为研究问题的参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内容,就必须注意分析它的语言,善于挖掘语言的内涵,透彻分析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获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是我们教学这篇作品首先应该考虑到的。

根据上述认识,下面试对孔乙己这个人物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孔乙己常常出现在酒店,所以,作品一开始就描写了鲁镇的酒店和酒店的两种顾客。短衣帮是“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的“站着”和“坐喝”,“热热的喝”和“要酒要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短衣帮的辛苦劳累,生活贫困,长衫客的悠闲自在,有钱有势。这就含蓄地说明他们是两个对立的阶级。

作品接着通过衣着写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含义深刻,容量较大。“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合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说明他硬摆着“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惟一的”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人是这样。他和酒店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有距离。他的身份很特殊。

从“孔乙己一到店”,作品着重描写了人们两次取笑孔乙己的场面。

人们对孔乙己的取笑一步接一步:“都看着他笑”、“故意高声嚷道”、“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的表情也不断变化:“不回答”、“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喝酒的人嘲弄他说:“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这说明孔乙己好喝懒做,越过越穷,为了喝酒,不得不偷,结果经常挨打。他虽然伤疤留在脸上,还以为“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和“君子固穷”一类话遮羞护短。这正反映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不敢正视现实的思想性格。

当酒客问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又问:“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孔乙己脸部的变化深刻地展示了他内心世界:以识字为荣,以没中秀才为耻。只要人们一提到这件事,就刺痛了他内心的伤疤,所以他马上就“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内心感到极大的痛苦和不安。

人们对孔乙己的再次讥笑,都以“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作结。这就突出强调了孔乙己在酒店里只是人们取笑的对象,暗示了他被损害的社会地位。另方面也以渲染了酒店的快活气氛。揭示了人们的冷漠关系。

在孔乙己给了孩子们茴香豆以后,“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这时孔乙己有两句对话,一是“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二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几句话绘形绘声地把孔乙己说话的姿态和神情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第十自然段通过掌柜和酒客的对话,从侧面交代了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的经过,再次暗示了人们对孔乙己的冷漠态度。“怎么样?先写伏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这第二句话共四个分句,描写了两个人物。它不仅描写了孔乙己被毒打的全部过程,同时揭露了丁举人的阴险狠毒(先写“伏辩”,逼着孔乙己承认被打合理)、冷酷 凶残(打的时间长,直到打折了腿才罢休)。这就具体说明了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丁举人爬上去了,可以行凶作恶。孔乙己没有爬上去,只得任人欺压。在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不仅精神上受到了摧残,而且肉体也成了残废。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孔乙己的悲喜剧是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造成的。

“中秋过后”,孔乙己再次到酒店时,外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她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些描写深刻地说明了孔乙己生活更加贫困(将近初冬却穿着夹袄),精神更加颓唐,肉体成了残废(腿被打断),已经处于死亡的边缘,完全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虽然这样,当掌柜取笑他说:“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他却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这就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孔乙己身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却死要面子,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一句不但照应了上文,而且再次表明孔乙己从笑声中来,在笑声中被嘲弄,又在笑声中带着被摧残的身躯和被侮辱的灵魂离开了酒店。

“到了年关”,掌柜之所以想起孔乙己是因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铜钱”。如果不是欠十九个铜钱,掌柜不可能想起孔乙己。作品四次重复“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铜钱”这句话,正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的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