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学习计划范例6篇

在职学习计划

在职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成绩;正相关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设计。根据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且正好跨越了该阶段的过度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这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成绩最能凸显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作用。本文尝试通过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探索其中的机制与原理,并探寻出提高学习成绩的途径。

一、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美术学院与体育学院2009级毕业生中,随机抽取了210位学生。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并且充分运用了李克特量表。该量表用1、2、3、4、5个等级分来表示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度与学习成绩的好坏,1为非常不清晰(非常差),2为相当不清晰(相当差),3为一般,4为相当清晰(相当好),5为非常清晰(非常好)。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四个学院毕业生为总体,采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四个学院分发出问卷,用Excel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因素分析。

二、调查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由华中师范大学《关于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完成。实际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5%,具有统计意义。其中有效问卷共有182份,无效问卷18份,有效率91%。

实验结果由表1和表2可知:

1. 从总体上,四个学院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率较高。在抽查的样本中,72% 的学生制订了规划,仅有28%的学生没有制定规划。

2. 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无职业规划者更好。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有无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显著性检验差别。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绩好的人数比例达61.18%,而没有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绩好的人数比例仅占26.67%。这是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

3. 职业生涯规划清晰的大学生成绩相对不清晰者更好。有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绩良好的比例是76.31%,而规划不清晰的成绩良好比例显然低一些,为56.14%,表明不同主体成绩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注:成绩一栏主要按学分绩排名,按照李克特量表,有年级前20%,年级前20-40%,年级前40%-60%,年级前60%-80%,年级80%之后五个选项。为便于统计,将学分绩在年级前40%的大学生视为学习成绩良好。

4. 职业生涯规划付诸执行的大学生尤其是依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大学生往往比没有按质按量按时执行的大学生成绩更好。执行规划的大学生成绩良好的比例达74.42%,相比之下,没有保质保量执行的学习成绩良好比例较低,仅为24.59%,具有显著差别。

注:有无执行规划有根据实际调整执行,按既定规划按质按量执行,规划大部分予以执行,规划少数执行,未执行五个选项。为方便统计,表格中有规划者为前三项。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成绩的单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可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成绩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制定规划的大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比例比未制定规划的学生高,制订了明晰规划的大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比例比规划不明晰学生高,按质按量并根据实际调整执行的大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比例与执行不力的学生高。

(二)机制原理分析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大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或者压力有所缓解,也走出了中学式学习模式,缺乏学习的紧迫感以及自己对未来的独立规划,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成绩随之下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就会有什么样的成绩,正确而健康的学习动机是持续良好的学习成绩所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客观地分析自己,即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才能激发和培养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并且提升学习成绩。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虽然没有多少升学压力,但是有就业压力,正处于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阶段的大学生制定并执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体现了其自主为未来谋划,也反映了其“自律”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求个体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处在学习期的大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把自身的成长成才需求内化为信念,有助于充分发挥其主人翁地位,按时按量执行规划,在学习中实现自我,学习成绩自然也会表现良好。

总的来说,学习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对学习成绩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职业目标去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自主推动力。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理想职业目标,会自觉地确定与其理想职业目标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运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能力,完善自我。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1. 明确学生规划与学习的主体观念。首先,大学生应客观、全面认识自我,认识规划并加强规划管理,学会自我调适。其次,大学生应树立专业认同,保持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绩效,为规划实现提供动力。最后,能力本位时代下的大学生应该培养自我思维,为规划的实现奠定思维基础。

2. 改善学生规划与学习的校园环境。从教学指导层面来看,辅导员应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初入大学新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校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从服务机制层面来看,学校真正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心的咨询、辅导作用。另外,相关机构应完善和落实反馈机制,为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3] 李燕冰.多元视角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学风建设[J].中国教师,2009(S1).

[4] 陈志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5):71-73.

在职学习计划范文2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在职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生涯规划 计算机 体验式

大学阶段是生涯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重大抉择,如,课业、职业、婚姻家庭等。在我国大学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下,很多大学生的生涯选择由父母或老师帮助甚至替代其作决定,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普遍缺乏自主决策意识,更缺乏自我决策的能力。而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职业不仅仅是保证人们衣食无忧的手段,更多的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而进行职业选择则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管理的能力。

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职业目标越清晰的人,其成功的几率越大。台湾有学者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愈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强,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愈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欠缺愈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类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自我分析与实际不符。很多学生期望到“三大”(大城市、大企业、 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对自己职业定位不准确。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还有些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规划过于理想化,没有立足实际和对自身估计不足,造成与实际脱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盲目参加过多实践,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性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做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选择考证来 增加“筹码”,还有的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者参加各类协会, 以期望参加更多的协会来增加自己的实际经验,但这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而缺乏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应该多参加相关公司的实习锻炼。

(三)坚持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职业规划缺乏与时俱进一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没有重点,缺乏最相关事情的取舍抉择,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盲目等待不知所措。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就业环境的改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

二、计算机类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界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国内学者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体验,唤醒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体验的过程。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主要因素,即生涯探索的活动与情境是教学载体,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学生的应用与升华是结果。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生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创设探索生涯问题的情境,设计具体的生涯探索活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和管理生涯规划活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切实提升生涯意识和能力。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生涯探索活动中亲身体验反思,尝试为自己生涯发展作规划,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进行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在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是生涯探索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参与者、自我规划者。此外,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特别鼓励小组合作的学习,通过在小组中的对生涯问题的探讨、沟通协调的过程,达到意义的分享,r值的澄清,能力的建构。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不强调学习者系统的生涯规划知识的掌握,而强调学习者的生涯规划意识的激发,自我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增强。以下用列表的方式对体验式教学和讲授式生涯教学进行分析区别。

(二)有目标的参加社会实践。进入大学,应该分阶段来规划好大学的几年时间,大学生涯规划的成败,将决定自己今后大学学习的方向并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高度,在计算机类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造自我就业竞争力。

大学普遍都有很多社团,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尝试去竞聘学生会的职务,参加学生会的一些工作,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里还会常举办一些计算机专业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特别是一 些学长们的经验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计算机方面最新的知识讲座,大家通过这些交流,及早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做好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内化” 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是该课程老师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来半分,张建国.基于体验式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01)

[2]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

在职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辅修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01-02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就业为目标,在中央提出“五化同步”的市场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对营销和策划方面的知识要有充分的储备,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时要增强市场营销和策划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1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必要性

为了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计算机类专业岗位人才的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辅修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十分必要.

1.1 拓展知识面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工科生,需要具备营销和策划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阔,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在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中,经常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而其他学科的设置很少,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太开阔,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其他方面知识懂得很少,特别是市场经济非常需要的营销与策划知识更少.所以为了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让学生掌握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就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辅修课,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开设市场营销和策划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同样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性人才[1].如果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只懂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只懂计算机技术,而对其他专业一无所知,特别是市场经济需要的营销与策划知识贫乏,就会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优势,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学习时期,可塑性比较强,对知识的接受比较快,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加大市场营销与策略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

1.2 加深对计算机类专业内容的学习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学科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计算机类专业和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专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比如计算机网络推广的知识就涉及很多营销和策划专业的知识,通过对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专业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认识,帮助学生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对计算机类专业进行理解.另外,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专业的帮助,所以学生通过对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习可以使本专业所学的技能在技术、理论、市场等应用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当然,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辅修市场营销与策划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市场营销和策划专业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推广应用.

根据我院对近5年计算机类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有平均20%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自主创业、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与营销与策划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平均24.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3%,软件技术专业12%.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应该为学生提供在校内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机会,从而促进这部分学生职业生涯的个性发展.

1.3 推进学校学风建设和发挥商科类高职院校优势的需要

由于我国招生体制的原因,高职院校所招到的学生质量不是太高,学习的兴趣不太足,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是特别喜欢,而开设辅修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2].计算机的专业性较强,需要编代码等比较复杂的程序,需要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而市场营销与策划比较贴近市场,相对较为简单易懂,学生在辅修时可以增加自己对学习的信心,改变以往不认真的态度,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

商科类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营销与策划专业,该专业都是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师资强大,市场需求旺盛,让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正好能发挥优势专业的带动作用,从而提升商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已经辅修了营销和策划专业,但是这种辅修还处于起步阶段.

2.1 我院校内辅修第二专业的探索与实践情况

我院是安徽省最早探索和实践辅修第二专业的院校之一,2009年与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探索实践校校之间辅修第二专业,两所学校各选出了3个专业来实践辅修第二专业,经过3年的实践,辅修体系比较完善,取得一些辅修第二专业的经验.

我院于2012年开始探索和实践校内辅修第二专业,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了辅修方案,选择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与商贸类专业中的重点专业院校与策划专业之间进行互选辅修第二专业.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与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校内辅修第二专业在2013级得以实施,借助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中的卓越技能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技能型软件技术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资金,经过学生自愿选择,已经成立了2个校内辅修第二专业班级,分别冠名为卓越电信班和卓越营销班,其中电信班52人,占计算机类专业2013级在校生26%,该数字与市场岗位需求非常吻合.

2.2 计算机类专业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问题分析

2.2.1 辅修内容与本专业相差太大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要按照计算机类专业的具体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但是目前开设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的计算机类专业没有很好地将辅修内容与本专业相融合[3].虽然计算机类专业和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之间存在着很多联系,但是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属于工科,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属于经济学,所以在专业内容上相差很大,而如果设置的市场营销与策划课程内容没有与所学的计算机类专业相关联,就很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2.2.2 辅修课程难度偏大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时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相对较差,所以在设置辅修时要对其难度进行控制.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设置的辅修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时往往没有考虑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课程的难度与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相等,甚至教材都一样,没有因材施教,非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和策划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反而在学习中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最终会滋生厌学心态,无法达到教学目的[4].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以就业为目标,所以在设置市场营销和策划辅修时不能把难度设置太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2.3 学生的认可度和学校的支持度有待提高

对于刚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朦胧,只有到二年级后期才能了解职业规划,而校内辅修第二专业要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这个时间节点的矛盾造成了学生对辅修第二专业的认识茫然,积极性不高,需要在宣传工作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下功夫.同时,大多数学校没有教育主管部门校内辅修第二专业的政策支持,有的虽然在口头上支持,但是在具体的方案制定上、收费、经费等关键环节上没有具体的落实,只靠系部和专业负责人的努力很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校内辅修第二专业.

3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措施

3.1 辅修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相衔接

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就业为目的,所以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辅修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可以设置计算机方面的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让学生将辅修与主修相结合,在学习辅修课程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技能,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树立了良好的学风.

可以参考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编写辅修所用教材,在讲课时,让学生熟练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与辅修知识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5].

3.2 对辅修课程难度进行控制

在设置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时,要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材、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安排,把难度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既能确保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轻松掌握知识又能在毕业后熟练运用市场营销与策划方面的技能.

高职院校学生的辅修课程学习不是为了科研,而是为了以后的就业,所以辅修课程的难度应保持在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内,这样可以使学生腾出大量时间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保证在主修、辅修两方面都不耽误.

参考文献:

〔1〕张文秀,刘庆吉.高职院校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243-244.

〔2〕张兴华,张成.高职院校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2,31:17+45.

〔3〕干冀春,刘毅,赵璨.浅析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06:159-160.

在职学习计划范文5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相对滞后。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也仅仅将其看作是帮助学生就业的一种手段,忽视其深层次意义。

(二)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律性差。学生对学业和职业发展没有太多规划,造成心态浮躁、彷徨、无助。部分学生即使制订了学习计划,由于自律性差,计划流于形式,未能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学校教育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发展迅速,但高校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仍然重视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只单纯追求就业率。许多高校仅仅是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一到两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寄希望于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全程化、个性化管理。

二、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程分阶段性管理。高校应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贯彻于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整个大学三年。大一期间侧重生涯规划理念学习,注重树立目标和职业发展发向,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大二期间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检查计划的实施。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职业和社会。大三期间,对求职技巧进行培训,同时对职场适应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二)建立个体职业规划档案体系和发展职业咨询。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将学生参与职业辅,参加职业活动,以及能够反映个体职业心理发展特征的资料都记录进来,为将来职业选择提供依据。加强职业咨询宣传,鼓励学生参与个体和团体职业咨询,使学生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大众化的课堂教育。

(三)职业规划与专业相结合。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了解专业,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提高专业匹配度。通过暑假见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稳定实训,了解就业环境,减少自身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根据职业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考取附合职业发展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建立健全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教师队伍。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知识,能够熟悉职业指导、心理学、咨询学、教育学等,熟悉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和程序,对各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可从以下三方面中储备师资力量:(1)专职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职业指导咨询。(2)从辅导员或班主任中选用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老师加入到队伍中,这部分老师能够全程跟踪与督促学生生涯规划方案的实施。(3)从院系专业老师中选用一些感兴趣且热爱学生工作的老师,这部分老师对职业特点了解详细。在组建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时,定期开展教学比赛,研讨会,学习,调研,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

(一)大一期间。新生在入学初期进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其专业思想,对所学专业初步了解。大一学生求知欲较浓,可开设《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制定生涯规划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初步确立未来职业目标。大一下学期,学生渡过新鲜期,自由松散的学习心态逐渐表现出来,实施“学长领航”制度,由学长对新生进行生涯规划实施的督导。要求学生必须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兼职或见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职业生涯进行探索。

(二)大二期间。大二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辅导员及专任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强规划的实施。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以便了解社会。强化对专业的认识,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在寒暑假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假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深化其职业意识。根据职业生涯目标和自身发展情况,修正目标,缩短自身素质与职业要求的差距。

(三)大三期间。大三是职业决策的关键时期。高职学生进入大三阶段后,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从在校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并针对特殊心理的学生进行就业或心理咨询辅导,更好地发挥学校援助体系的作用。指导他们确立职业目标,了解就业政策与法规,收集并甄别就业信息,调整好心态,进入择业、就业程序。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在大三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明确个人岗位职责要求及规。在实习结束可后,进行实习总结,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在职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技能性。在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越来越关注的热点。从高职学生自身成才方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还可以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激发他们不断为实现自己的各阶段目标和职业梦想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就业成功的机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综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的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在发达国家,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生涯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正处于生涯探索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可以挖掘、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学习期间的学习目标,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因此,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各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首要的就是对自我的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通过分析,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根据自己设计的职业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

(二)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个人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根据轻重缓急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有助于学生评估目前成绩。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了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规划是具体的,规划的实施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价目前取得的成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

(四)有利于提升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既注重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又注重把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利于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帮助自己以后选择适合的职业,使事业获得成功。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减轻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实现准确定位;有利于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为择业提供理性支持,为学生终生职业发展明确方向。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没有很好的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曾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资为零。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对自己将来如何进一步晋升、发展没有规划的占62.2%,有规划的占32.8%。另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16%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目前,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我认知模糊。首先,不能系统地认知自我。大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其次,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这也是过于强调兴趣爱好,而忽视专业特长,使得专业与职业脱离。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中有48%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79%以上的在校生没有经过职业能力测试。

(二)职业目标不明确。大部分高职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很好的考虑专业,根本不知道本专业的职业方向,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人生、职业作规划。三年大学生活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也没有获得专业技能。到了快毕业时还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没有职业目标。还有些同学追求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抓不到主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在校高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网易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0%。目前,江苏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有就业指导课,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设计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系统,可以测评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等。应该说经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后,高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应有很好的规划,使自己提前熟悉职场和职业,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位能力,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信心百倍,作业完成后就把它丢在脑后了,无心去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是走过场而已。

三、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要明确大学三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并付诸于有效地实施。一般来说,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大一年级为适应探索阶段:主要是大学生活的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心理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范围,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知,初步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拟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相应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需要,很好的完成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度。除了完成每学期必修课外,还要有目的地选修与就业相关的或其他专业的课程充实自己,争取尽早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大二年级为提高拼搏阶段:主要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以拓展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重心。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专业知识,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和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和假期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参加就业专题讲座,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应聘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搜集求职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三)大三年级为总结冲刺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首先,对大学前两年进行评估总结,检验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正确,行动方向是否有偏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重点开始求职准备,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和同学交流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创业大赛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比较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去求职。

四、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有了规划不一定能实现,高职生要通过努力学习储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理论知识,培养适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成功的实施与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自我。参加专场报告会和咨询会,通过“比较法”、“他评法”、“自评法”、“心理测验法”等方法发现真实的自我,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考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2、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确立可行的职业目标。积极参加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使自己树立职业理想。通过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团体辅导的形式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在企业家和成功校友的现身说法中激励自己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挖掘自身潜在的内驱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

(二)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设计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这五个环节。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应做到:各项分析要简洁、客观;各项目标要明确、有导向性;各项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2、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高职生在专业学习的时候逐步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三)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职业环境

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综合能力。高职生在校内应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活动,以及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来培养自身的团队、诚信、创新、敬业等职业精神。

2、通过毕业实习体验职业生涯。高职生经过两年半的在校系统学习与训练后,三年级下半学期就要去企业实习了,有的在上半学期就会提前上岗。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企业实习为高职生提高能力、弥补不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乔德宝.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陶青松,邵伟.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