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范例6篇

生态县建设

生态县建设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为依据,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围绕我县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围绕实施中东部突破,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抓好生态县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我县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县。

二、工作目标

年,全县20%的乡(镇)达到部级或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标准,20%的村庄达到部级、省级或市级生态村建设标准。到年底,县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县各项指标要求。

到年,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工业用水重复率、噪声环境质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化水平、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等9项指标达到生态县建设目标要求。

三、指标分解及责任分工

(一)基本条件

1.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责任部门:县环保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

2.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各乡、镇依据生态规划制定本辖区生态建设中期实施方案及生态建设年度实施方案。(责任部门:县环保局;配合部门:考核办、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责任部门:县发改局、环保局;配合部门:县农牧局、林业局、住建局)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市名列前茅。(责任部门:县环保局;配合部门:县发改局、林业局、住建局)

5.我县20%的乡镇达到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或部级生态乡镇标准。我县20%的村庄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县直有关部门)

6.到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县各项指标要求。(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二)生态县建设指标任务及责任分工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8000元/人。(责任部门:统计局、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发改局、农牧局、财政局)

2.单位GDP能耗小于0.625吨标煤/万元。(责任部门:发改局;配合部门:工信局、统计局、各乡镇政府)

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小于19立方米/万元,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大于0.72立方米/万元。(责任部门:水务局;配合部门:发改局、工信局、农牧局、各乡镇政府)

4.主要农产品中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大于65%。(责任部门:农牧局;配合部门:统计局、各乡镇政府)

5.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平原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责任部门:林业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6.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山区及丘陵区达到22%;平原地区17%。(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林业局、水务局、住建局)

7.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8.水环境质量达到市政府考核目标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水务局、各乡镇政府)

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9.城区噪声环境质量95%以上达到功能区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交通局、住建局、公安局、槐阳镇政府)

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二氧化硫低于3.83千克/万元,COD低于6.69千克/万元。(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统计局、发改局、工信局,各乡镇政府)

11.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85%。(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住建局、水务局、发改局、工业区管委会)

12.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责任部门:发改局、住建局、环保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工信局、各乡镇政府)

1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人。(责任部门:住建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14.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5%。(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统计局)

1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农牧局、各乡镇政府)

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责任部门:农牧局;配合部门:环保局、各乡镇政府)

17.化肥使用强度(折纯)小于270千克/公顷。(责任部门:农牧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1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水务局,各乡镇政府)

1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统计局)

2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低于3.5%。(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财政局、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21.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责任部门:统计局;配合部门:计生局、各乡镇政府)

22.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7%。(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统计局、各乡镇政府)

四、主要任务

(一)落实生态功能区保护对策与县城空间发展战略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严格执行分区控制性规划,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一是对建成区坚持“优化整合、率先发展”,拓展县城空间,完善县城功能,创造宜居环境。二是对工业区坚持“发挥潜力、快速发展”,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对西部山区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重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绿色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等和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打造县具特色的经济隆起带,加快实现东部率先突破。

(二)推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1.优化工业布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培育和壮大覆盖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端工业、生态工业,将南部工业区东区创建环保示范区打造成为县战略新兴产业龙头带动区,低碳、生态建设的先行区。大力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研发与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使用高效节能设备与节能产品,实现源头节能,全面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

2.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到年,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成生态型现代化的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体系。加快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谋划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区、生态观光旅游区、农产品加工配送等功能区。通过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广节约型技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肥、药、能的消耗,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三)推进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到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达到国家和河北省要求,主城区和周边城乡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恢复,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农村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到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减排要求。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化“洗城净天”工程,确保城镇和农村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继续加大分散燃煤锅炉拆治力度,全部拆除主城区范围内的分散燃煤锅炉。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对烟尘控制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日常监管,加强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扬尘污染的管理。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禁止未经环保检测、尾气超标排放车辆上路行驶,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深化实施“清源净流”工程,确保水环境安全。全面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加强对各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连续达标运行。三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结合城乡统筹和新民居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密集村镇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项目资金支持。加强畜禽养殖业和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实施乡村清洁能源示范工程,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提高农村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推进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大力提升环城及城区绿化水平,提升公园特色,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开发,全力推动城镇建设上水平,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城镇形象。实施生态创建“细胞工程”,深入推进“全民环保行动”,全面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等绿色创建活动。

(五)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一是保护文物古迹,开展物态文化建设,划定文物保护核心区和建设控制区,严格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风格,新建筑要与历史背景相融合;注重对文物格局、历史街区和典型民居的调查和整理,在文物古迹周围设置以历史文化特色为主的隔离空间,重现文物的历史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强对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二是提高全民生态和环保意识,开展广泛的生态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理性绿色的消费方式和融洽公平的社会风尚。

(六)推进生态建设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组织保障。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生态建设,设立常设机构,保障工作运转,使生态建设工作步入长期化、常态化轨道,从政策研究、行政决策、行政引导、行政组织、绩效监督等入手,进一步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系。二是环境管理能力保障。环境监测能力、环境应急能力、监督执法能力、宣教能力、信息化能力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立全区域概念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三是构建科技保障。强化科技创新,开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生态景观等研究。四是构筑资金保障。完善生态建设政策体系,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参与,把政府投资、市场融资和社会投资结合起来,为生态建设构筑资金保障。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月-年12月)

召开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对中期阶段任务进行部署。各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实施方案,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制定中期实施方案,并按照任务目标重点推进。

(二)重点任务推进落实阶段(年1月-年6月)

重点开展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生态县建设的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全面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16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县指标要求。年底达到省级环保模范县各项指标要求,并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县的创建工作,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县标准。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7月-年12月)

全面完成中期建设的各项任务,对所下达的任务指标进行全面组织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重点建立分级管理的组织机制,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城乡共建的带动机制,职能部门互相配合的联动机制,检查考核的促进机制,典型示范的推动机制,确保整个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一)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

生态县创建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暨环保模范城创建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开展,设立生态县创建办公室(简称生态办),设在县环保局,负责制定创建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任务分解,综合汇总阶段性进展情况;收集、整理创建信息,协调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组织社会宣教活动;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进行跟踪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2.责任分工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完成县生态办下达的各项任务,主要负责国家生态镇、村的创建,乡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等指标的完成。

县委宣传部: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县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将生态县建设指标纳入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创建条件中,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主要负责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组织与策划,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及公众对环境满意率指标的完成。

县监察局:配合县生态办督导各成员单位生态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重点考评生态创建指标的完成情况。

县政府督查室:督办各成员单位创建过程中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和没有按期完成的工作,推进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

县发改局:会同县环保局对《县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配合开展创建的组织管理和推进工作;组织开展宏观生态经济研究;编制和下达生态县创建重大项目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建立重大项目督察、评估和激励机制。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第三产业GDP比例、能耗、水耗等指标的完成。

县工信局:组织开展生态工业建设的政策研究和技术指导与协调;督促和指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负责县城集中供热管理工作;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污染物排放强度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负责组织完成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装备等工作。

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主要负责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配合环保宣传教育普及及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县科技局: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设立创建生态县专项科研课题并予以资金支持;组织、管理和指导创建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工作,为生态县创建提供科技支撑。

县公安局、交通局:配合有关部门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确保机动车尾气合格率在90%以上。主要负责噪声功能区达标过程中的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指标的完成。

县安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工矿商贸领域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严格防范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全县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指标的控制和完成,防止由生产安全事故引发较大环境事件和事故。

县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有关生态县创建的财政政策,筹措创建资金,根据创建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做好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工作。参与创建投融资政策和有关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县人社局、县编办:主要负责独立环保机构、生态创建机构建立及编制保障、人员配备、人才引进。

县国土局:负责国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监督管理;督促和指导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主要负责各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完成。

县住建局:负责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工地和城市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组织协调村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负责城区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管理。主要负责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的完成,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

县交通局:负责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保护,完善全县公路网生态建设系统;负责控制公交、出租车辆达标运营,取缔污染严重的公交车辆。

县水务局:负责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河道整治、农村改水、节水工程的实施,指导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并监督河道的生态化整治。主要负责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的完成。

县农牧局:结合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政策研究和技术指导与协调,加快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开展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禁用和限用,指导与监督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再生资源的推广应用。主要负责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比例,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化肥施用量等农村建设指标的完成。

县林业局:制定全市林业建设规划,负责防风固沙、生态公益林、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和保护,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指导与监督无公害林产品基地建设;强化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主要负责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完成。

县环保局:承办县生态办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主要负责水功能区达标、空气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强度、水源水质达标率、噪声达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等指标的完成。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指标。

县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保护规划,指导开展生态旅游区、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完善旅游区各项环境基础设施,负责旅游环境质量达标工作的监督。

县统计局:负责对全县经济、社会及环境指标的动态趋势进行分析,对照生态县各项指标及时查找差距与问题,为创建工作提供综合决策依据。主要负责提供经济指标、城市化水平等数据。

(二)资金保障

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大乡镇政府和部门对创建工作的稳定持续投入。各级财政用于生态建设专项支出应逐年增加,设立生态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资金。制定和完善各种经济优惠政策,建立污水和垃圾的收费分配体制,保证城乡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排污者交费、全社会受益的良好局面。

(三)政策法规保障

健全与完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清洁生产、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法规与规章。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通过法规和规章建设,强化政府行为,把生态县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予以落实。在完善机构体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化,强化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生态意识,提高监督管理实效性。

生态县建设范文2

一、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从建设富有江南特色的旅游生态县到建设全国电瓷强县、全省旅游大县、赣西生态名县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清晰准确的发展思路才能指导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xx年,我县提出了以主攻工业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城镇化为契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武功山开发为着力点,突出农业抓基地,工业抓项目,城建抓改造,商贸抓市场,旅游抓开发的工作思路。20xx年明确了“四化联动、五抓并举”的发展思路,即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旅游产业化为契机;农业抓基地,工业抓项目,城建抓改造,商贸抓市场,旅游抓开发。20xx年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把××建设成富有江南特色的休闲旅游生态县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四化联动、五抓并举”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的比较观、正确的政绩观不动摇),把建设成为富有江南特色的旅游生态县作为××的发展定位。20xx年,把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农富民、三产带动、项目拉动作为××的工作举措。20xx年至今,在发展的基础上,我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和“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高度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构建活力××、实力××、魅力××、繁荣××、和谐××,努力把××打造成为全国电瓷强县、全省旅游大县、赣西生态名县。这是××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由于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生态强农”初具规模:从“以粮为主”到粮经作物并重,农业产业化强势发展

××是农业大县,全县28万人有23.6万属农村户口。近年来,我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以粮为纲、产业遍地开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化经营企业为龙头,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粮经作物并重的特色发展道路。结合各乡镇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突出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了“一带四区”的发展格局,即以宣风镇为龙头的花卉苗木生产带,以银河镇为龙头的良种繁育区,以××镇为龙头的特色规模种植区,以银河、上埠、长丰为龙头的特色规模养殖区,以宣风、新泉为龙头的观光休闲农业区。大力发展优质稻、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农业“五大工程”,全县共建立各类产业基地245个,总面积达38万余亩。按照“大规模、创特色、增效益”的要求,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1—9月实现产值2.95亿元,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500余人,带动3.6万余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拉动农民人均增收近200元,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并促成了宣风栗湾花卉苗木、银河墨溪奶牛养殖、乌石生猪养殖、源南章家陂榨菜、新泉颜家坊药材等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引导企业积极树立产业品牌。目前,全县有经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有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管理体系认证、14家企业获得了qs食品安全许可;“大富康园”鲜奶被评为“中国名优品牌”;“鹤寿”杜仲获得国食健字批号;“武功山”牌榨菜、“鹤寿”牌杜仲茶、大富鲜奶获评“江西名牌产品”;“鹤寿”、“武功山”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特色农业的加快发展,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以生态文明家园为主题的“三清七改”大力推行,“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能,上卫生厕,住洁净房”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追求。目前,全县农村建成休闲场所58个,发动群众在村庄周围植树2.9万 余株,栽种花草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镇更田村有9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同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竹林低改、长江防护林、世行贷款造林等政策和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97.58万亩,活立木蓄积183万立方米,竹林面积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2%,为广大农村构筑了一道有力的生态屏障,营造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

三、工业产业素质提高:从“黑”“白”“灰”“红”高耗低效传统工业格局向全国电瓷强县迈进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是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的传统工业集中在煤炭、电瓷、水泥、烟花爆竹等领域,被称为“黑(煤炭)、白(电瓷)、灰(水泥)、红(爆竹)”四色经济,这些产业基本都是资源型产业,并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破坏生态等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我们在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同时,坚持把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努力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企业科学发展。一是打破原有“四色经济”的结构,突破资源型制约发展瓶颈。在原有电瓷、水泥、煤炭、烟花爆竹传统产业基础上,壮大发展化工、电子、纺织、小水电、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工业道路越走越宽。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电瓷产业重新洗牌,由“小而全”向“专而精”、“专而强”发展,由小打小闹,到集中优势资源做大主导企业,组建了强联、怡源等大型电瓷企业。水泥产业实行“关停并合”,由原来的近10家,到现在只有一家大企业、两家小企业,同时加大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日江水泥”由原来的年生产能力不足30万吨发展到100万吨。三是推进传统企业治污改造,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电瓷业,加速窑炉改造,拆除倒焰窑,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寻找替代能源,成功引进了质优价廉的天然气。对煤炭生产要求一律洞采,杜绝“揭盖”式破坏生态植被行为。烟花爆竹业,切实改善厂区和作业环境,建设了源凤花炮、武功花炮等一批花园式企业。引导江西日江水泥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将机立窑改成了日产2500吨熟料的干法旋窑,产品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走高效、集群、循环发展之路,深入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品牌,着力打造全国电瓷强县。一是致力发展电瓷产业,做大做强品牌。电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至今已有100余年的生产历史,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县电瓷产品就出口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曾占全国电瓷出口总量的35%,成为全国电瓷出口产品基地之一,“萍乡电瓷”成为世界享有盛名的畅销品牌。近几年来,抓住全国城农网改造机遇,我县电瓷产业乘势而上,得到进一步发展,20xx年,全县电瓷产业完成产值8亿元,上交税收5000万元。长期的积累与发展,使××具备了发展大型、强势电瓷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对此,我县提出打造全国电瓷强县的发展目标,致力做大做强电瓷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竞争优势,强化发展后劲。为构建电瓷特色支柱产业板块,规范行业行为,加强产业管理,20xx年3月,由我县发起组建了江西省电瓷行业商会,之后,又成立电瓷工业管理局。如今,我县电瓷行业初步形成了相互依存、分工明细、产业关联度高的集群发展模式,正朝“规模型、环保型、科技型、效能型、专业型、国际型”方向发展,并力争三年整体包装上市,朝“全国电瓷强县”坚实迈进。二是依托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电瓷业的做大,进一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条的延长,同时加快了相关产业的配套和集聚,形成以产品生产为中心,原材料、燃料等相关产业集聚圈。为构建好产业链发展平台,我县相继在县工业园西区南部建设了总面积达1000亩的工业瓷城,在县城西北部规划了面积10000亩的工业瓷新城。三是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路行工业小区,积极探索培育“生态工业链”,该小区华亚焦化产生的煤气供给周边20多家陶瓷企业,所产生的废渣供给砖厂生产环保砖。江西永泰化工投资1.1亿元,利用pta废料生产对苯二甲酸,成为全国首家该类型企业,并被列入国家火炬项目。日江水泥利用废渣做水泥掺料,还计划利用余热发电。

四、生态旅游乘势发展:武功山从名山隐名到摘得部级风景名胜区等“金字招牌”

旅游业目前是全球发展最快、提供就业机会最多、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我县具备发展大型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位于县东南部的武功山,具有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的独特资源类型与特色,自古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历史上曾声名远播,文化底蕴深厚,远自汉、晋起,被道、佛、儒三家择为修炼福地,宋、明时香火最为鼎盛,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家名人络绎不绝,徐霞客等众多名家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但由于重视、挖掘、投入开发不够,使得这座江南名山一直待字闺中,鲜为人识。

为使这一旅游胜境早日得到更好开发利用,实现后来居上,我县托管武功山管委会后,决定大打旅游牌,做到“大旅游、大开发、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更好发展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县和“长株潭”、“长珠闽”的后花园。按照“完善规划,做强基础;创新管理,严格保护;整合资源,增强引力;挖掘潜能,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和“抓开发、重保护、强营销、创品牌”的工作要求,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及规划单位编制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各景区控制性详规,为景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切实做好景区资源保护工作,制定了景区分级保护实施办法,聘请中科院专家进行植物资源大调查,加强对重点景区、景点和巨型活体灵芝、中华小鲵、中华伯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到目前为止,景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了金顶客运索道及配套设施、武功山文化园、武功大庙等设施,修建旅游公路50公里,游步道20公里,建成宾馆3家,并取得温泉勘探重大成果。在20xx年底摘取了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三张“国家名片”。后陆续将武功山申报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江西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等。

为提高景区知名度,做好宣传促销,我县先后举办了cctv走进萍乡武功山《军民同唱一首歌》大型文艺晚会、武功山登山全国邀请赛、20xx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产生较好社会效益。目前,我县正按照“规划为本、文化相融、道路先行、主攻景区、配套开发、快速推进”的指导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立足自主开发,举全县之力,争取早日将武功山建设成为休闲度假型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

五、旅游生态新城展新貌:从功能单一、面积狭小的“灰姑娘”到功能日臻完备、居游俱佳、富有江南特色的宜居县城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城区面积小、设施落后、功能单一,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据新修的《××县志》记载,至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尚不足2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旅游开发,以宜居、宜游功能为立足点和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定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题鲜明、生态优良”的构想,策应武功山旅游开发和山口岩水库建设,重点围绕“生态山水、绿色家园”、“旅游休闲之地、度假宜居之城”,切实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着力把××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富有江南特色的宜居省级园林城市。

在城市发展规模上,由最先的“一心(老城区)两翼(东扩西连)”,到“东提西连、北接南展、显山露水、集中连片”,再到“两大中心(即行政中心和武功山旅游接待中心)、三大广场(即武功山广场、电瓷广场和站前广场)、四大公园(即城市湿地公园、古城公园、儿童公园和老鸦山公园)、五条路(即站前路、北环路、南环路、武功大道和高速挂线)”的整体布局发展。利用投融资,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进行城市改造建设,建成了金鹰广场、河滨公园、狮山公园、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小广场、袁河西岸景观路等一批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城区绿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有力地提高了城市景观生态水平,完善了城市功能,形成了“城中有园、城在河中、城在林间”的良好格局。

生态县建设范文3

这次生态县建设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4年生态县建设情况,落实2005年生态县建设任务,同时重点对楠溪江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部署,等一会儿,县委葛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深化生态县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一年多来生态县建设取得的成绩

从总体上看,2004年我县生态县建设开局良好,对此,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概括起来,一年多来的生态县建设主要是五个到位:

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去年年初召开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和生态乡镇建设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的召开,研究部署了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签定了责任书,全面启动了我县的生态乡镇、村的建设。

二是资金落实到位。去年来,我县总共安排落实资金1.2亿元,包括污染防治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绿化景观、生态建设项目等投入。

三是生态建设到位。编制生态规划,基本形成体系。编制完成《永嘉生态县建设规划》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基本编制完成上塘、瓯北、桥头、乌牛等乡镇的生态建设规划。生态乡镇、村建设有序展开。大若岩镇创建生态乡镇成绩显著,荣获“省级生态镇”称号。乌牛、渠口、岩头、茗岙、西岙等乡镇也正在积极开展市级生态乡镇建设,首批十一个示范生态村建设已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县级标准。23户家庭获得“生态户”命名,4户家庭获得“市级绿色家庭”命名,1户家庭获得“省级绿色家庭”命名。

四是宣传培训到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开办《生态永嘉》专题栏目;编发《生态县建设工作简报》;开通环保网站;发起无塑料袋村创建活动;发起“保护母亲河、扮靓楠溪江”倡议活动;组织开展清洁楠溪江沿岸垃圾活动;组织大型文艺晚会;制作全县环境污染警示录VCD;启动“千万绿色细胞”工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初见成效。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开展生态建设知识培训,对分管生态建设的副乡镇长以及下基层干部进行培训,为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监督管理到位。楠溪江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我县始终把楠溪江保护作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落实措施切实保护楠溪江环境。开工建设岩头镇下日川村、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置调研,加强对楠溪江沿岸公路、水库、旅游等项目建设“三同时”管理。县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配合,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对桥头钮扣严管区、全县电镀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力争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明显削减。桥头钮扣行业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市环保局督查组检查后认为已经达到整治要求,等待市政府组织验收。全面改造全县电镀废水治理设施。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重点企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行为实行严管重罚。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绿箭一号”、“绿箭二号”和“绿箭三号”行动。

生态县建设更是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2004年市政府对我县生态建设工作的考核中,我县被评为先进单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还相当严重,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意识的薄弱仍具有普遍性,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观念仍较落后,还没有真正把生态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二是配套机制体系有待加强。生态县建设、环境污染整治刚刚启动一年,一些实质性工作还相对滞后,在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生态建设资金缺乏保障,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和制度、生态建设效益补偿机制、生态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及相关考核办法还不全面,生态县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相关配套体系尚不健全。三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县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也没有一个垃圾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各地垃圾堆积无法处理。楠溪江仍为我县最大垃圾场。四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随着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大发展,带来水土流失、工程弃渣、植被破坏;水库的建设和运行带来的水体自净功能下降;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永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实施方案》刚刚颁布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对楠溪江水环境保护很大压力。五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企业“低、小、散”、“高能耗、重污染”现象改造步伐不快,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稳步扎实地推进生态县建设

按照《永嘉生态县建设规划》确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永嘉生态县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实现三个阶段目标,构筑四大体系,建设工程。“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县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永嘉山水景观特色更为明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人居环境;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控制,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得到继承和有效保护,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建成具有永嘉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人口素质、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将永嘉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更为浓郁的现代化生态县。“三个阶段目标”:2003-2007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生态县建设全面展开,初见成效;2008-2012年为基本达标阶段,全县基本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2013-2020年为创新提高阶段,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生态永嘉。“四大体系”:建设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营造舒适和谐的城乡人居环境体系,构建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永嘉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工程”:生态工业建设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在推进生态县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落实生态县建设工作任务书,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在这里,我再强调今年要着力抓好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以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全力做好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强环境污染整治,是建设生态县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去年10月1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部署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今年6月20日,市政府召开温州市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暨熬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会议省市与各县市区签定“生态建设责任书”。我县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整治行动中来,重点解决我县行业性污染问题,可以说这是一场攻坚战,是为建设生态县奠定坚实基础的硬仗,必须找准切入点,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抓集中整治。加强四大水系的污染整治,坚决搬迁或关闭破坏水环境的重大污染源。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继续做好全县电镀行业、桥头镇钮扣行业整治,采取疏堵结合方式,淘汰一批小规模企业,发展规模型企业,抓好基地建设,进行集中整治。对重点监管企业实行跟踪督查,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整治方案,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依法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关停。二是抓动态监管。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要盯住不放,实行挂牌督查、限期整治、动态管理。投入运行县自动化污染监控中心,对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控并与县监控中心联网,加强污染源排污情况的监控,严肃查处擅自停止污染治理设施运转、偷排污染物等不法行为。三是抓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关键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城乡污水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实施“沿溪百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下日川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突破口,抓快工程实施,完成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沿江污水治理工程”,做好上塘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瓯北污水处理厂。实施“沿溪垃圾处理工程”,抓好大若岩等八个乡镇的《楠溪江保洁管理方案》实施与管理,有关乡镇都要按照标准做好垃圾填埋场选址和建设工作。实施《永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实施方案》,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各乡镇要认真落实方案实施,在重点禁养区内禁止畜禽养殖,一般禁养区内禁止创办规模化养殖场。继续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推动楠溪江流域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发展。

(二)以建设优良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一要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实施“蓝天工程”,重点控制二氧化硫、粉尘、餐饮业油烟污染,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碧水工程”,努力推进流域和内河的治理,深入开展“百里清水河道”整治,各部门和有关乡镇要加强楠溪江公路、水库建设的监管力度,逐步解决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实施“绿色工程”,深入创建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等绿色工程。二要搞好生态乡镇建设。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特点、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规划定位,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工业型、生态农业型、生态旅游型乡镇。实施“生态乡镇建设工程”,大若岩要在已通过省级生态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目标,创建渠口和茗岙市级生态乡和12个县级生态乡镇。继续开展石染等10个乡镇的生态规划编制、实施。做好上塘镇、瓯北镇、桥头镇、乌牛镇等中心城镇的环保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结合县委“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实施“百村万户创生态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改坟、改殡”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启动100个村的生态建设工作,创建30个县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启动10个社区的创绿工作,创建5个县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绿色社区;启动1000户生态户建设工作,创建300户县级生态户。

(三)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契机,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发展模式。也是今后时期时期内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目标的基础。要以“资源利用最有效、污染物排放最小、对人和环境危害最低”为目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为主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的发展。一要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省级绿色农业示范县、打造“楠溪江绿色农业园”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农业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加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切实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二要发展生态工业。要切实搞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争取更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通过绿色认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和要求,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使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由外部监督向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转变。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组建规模化、清洁化、环保型的造纸、电镀、钮扣等生产线,加快成熟先进技术的推广,扭转行业技术层次低、污染严重的局面。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三要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根据景区的生态环境容量,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更加生态化。建立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旅游区环境达标活动,推进旅游饭店的生态化改造,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绿色开发与消费等活动。

(四)以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为载体,积极营造生态文化氛围。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和弘扬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化。要不断深化生态县建设的内涵,培育和弘扬环境文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努力建设循环型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以创建绿色工程和创建环境教育基地为载体,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教育,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鼓励公众参与,为生态县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推进生态县建设的保障

建设生态县是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不仅使生态县建设有了政府保证、组织保证,也使生态县建设有了法制保证,为确保建设的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生态县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关于用活用足生态市建设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生态市建设关键在于资金投入。省政府、市政府对落实《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2005年度责任书》,将以专项补助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以每万吨处理规模计,补助200万元,单个项目最多补助800万元。乡镇生活垃圾中转设施,建制镇补助12万元,乡补助5万元。市里,市本级已经确定了生态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治污工作成效特别突出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特别突出的县(市、区),实行专项奖励。我县将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是关于建立科学严格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问题。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对于生态县建设将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省里将从今年开始,将在现有统计体系中引入万元产值主要原材料消耗、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总量等四大新指标,以全面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下一步,我们也应该参照省里的做法,健全和完善一整套科学的考核奖罚办法,从而真正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由“要我抓”变为“我要抓”,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成效性。

生态县建设范文4

金沙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1999年以来,我县启动和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森林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8大林业工程项目。

1、自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在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特别是现有天然林资源的同时,还采取新营造林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的方式,完成造林任务21.8万亩。

2、我县2002年开始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工程计划任务31.7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81万亩、荒山造林17.9万亩。根据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242元/亩.年的给农户的补偿政策,前8年已经补偿我县农户28672.16万元,退耕地造林后8年对退耕农户的137元/亩.年的补偿正在分年度进行补偿。

3、2008年我县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到目前共完成营造林97903亩,其中:经济林64061亩、防护林6422亩、封山育林27420亩,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

4、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2008年开始启动,目前共完成计划任务84900亩,其中:用材林32000亩、经济林33000亩、薪炭林6900亩、幼林抚育13000亩。

5、其他林业建设项目完成营造林161000亩: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完成经济林90000亩,森林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完成造林65000亩(经果林50000亩、用材林1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完成经济林3000亩,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完成经济林建设3000亩。

通过实施以上林业工程项目,我县已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86万亩,尤其是完成了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建设25万亩,推动了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为核桃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争取的林业工程项目和建议

1、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投资单价。根据2012年完成的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金沙县还有石漠化面积46.4万亩、有潜在石漠化面积68.6万亩,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石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迫切需要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目前中央给我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投资单价为50万元/平方公里,因近年我物价上涨较快、自然灾害严重,50万元/平方公里的投资已不能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建议国家将中央投资单价加大到100万元/平方公里,并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造林纳入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范畴。

2、继续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公益林补偿力度。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补偿对开展天然林保护起了极大的作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建议将公益林补偿标准由国家公益林10元/亩.年、地方公益林5元/亩.年提高到国家公益林20元/亩.年、地方公益林10元/亩.年,提高林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推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3、重新启动以退耕地造林为主的退耕还林工作。我县目前还有25度以上陡坡耕地25万亩,有石漠化耕地35万亩,建议国家重新启动以退耕地造林为主的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对退耕地造林的补助标准。国家对退耕地的现行补助标准为退耕后前8年300斤稻谷/亩.年,每斤稻谷折价0.70元,折合补助标准为210元/亩,加上粮食运费共222元/亩,后8年减半为111元/亩。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建议将退耕地补助标准增加到前8年500元/亩.年、后8年250元/亩.年。

4、继续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是推动退耕还林区产业发展、促进退耕还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好项目,根据国家安排,该项目每年投入我县的建设资金为1555.1万元,实施期到2015年结束。由于我县退耕还林区范围广、面积大,需要建设的内容还有很多。建议国家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期延长到2020年,并将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万元/年。

5、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森林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工业原料林(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等林业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我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步伐。

三、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希望争取的政策支持

1、提高造林投入标准,将林业项目补助方法改为建后直补、以奖代补。上级对我县的林业造林项目投入单价,现行标准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生态林)300元/亩左右、经济林400-500元/亩。由于投入单价低,造林工作中通过工程项目采购后只能勉强够将苗木种植下去,缺乏后续管护资金,造成重栽轻管的现象发生,导致造林保存率极低,造成大量资金浪费。因此,建议国家将造林投资单价提高到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生态林)1000元/亩左右、经济林2000-3000元/亩,并将补助机制改为建后直补、以奖代补:国家下达造林任务后,由有造林意向的业主向县林业局申报造林项目,县林业局再逐级向上申报,经批准后由业主先行垫资进行造林和管护,通过验收后再将资金补助给造林业主,中途可根据业主造林和抚育管护进度预付部分进度款。实施这种造林机制将改变现行造林只造不管、重栽轻管的现象,极大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发展。

2、将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建设相结合。在今后的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工程项目实施中,建议将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建设相结合,加大培育经济林产业、工业原料林(速生用材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和木材加工业,加大国家资金补助力度、放开林业产业用地限制、加强从业企业及林业经济组织的融资扶持力度,减免从业企业及林业经济组织的税收。

生态县建设范文5

关键词 生态林业;建设现状;成效;问题;建议;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5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16-01

多年来,彭阳县林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县”方针,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生态建设和林果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 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成效

一是森林资源持续增长。2013年全县新增造林面积6 800 hm2,累计造林面积达到13.17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3.4个百分点。二是林果产业发展壮大。以杏为主的林果产业发展迅速,发展优质经济林6 680 hm2,嫁接改良低产山杏5 366.67 hm2,使全县以杏子为主的经果林总面积达到3.23万hm2。积极引导群众走林果合作化经营路子,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6 880万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县。三是林改工作全面完成。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除5.04万hm2退耕地造林外,其他13.03万hm2集体林权全部确权到户,为下一步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促进林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生态建设成绩突出。组织实施了“四个一万亩”和“三个三千亩”生态建设工程,打造了1个生态乡镇和12个生态村庄,全力推进城乡绿化、道路绿化和水土治理工程,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76.3%,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五是森林管护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天然林管护工程,加大对乱砍滥伐、偷牧、盗猎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鼠害的监测预防工作,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林业综合执法示范点。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有待加强。以杏为主的林果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缺少带动性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较弱。二是管理体制亟待创新。虽然通过集体林改明晰了产权,但配套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森林、林木、林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运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林权流转、林权抵押等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三是森林资源管护亟需强化。群众非法占用林地、偷牧偷伐等现象依然存在;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工作任务繁重;生态林成活率、保存率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全县生态建设发展大局。

3 发展建议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1-2]。这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即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彭阳”建设。

3.1 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

2013年是彭阳县建县30周年,林业工作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广大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使命感,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打好这场生态建设的攻坚战。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林业部门重点实施“四个一万亩”生态建设提升、道路绿化、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大县城建设及城乡绿化等工程,林业部门要强化工程“四制”管理,采取倒排工期等有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二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在注重生态林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强经济建设和低产山杏改良工作。林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取得实效。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拉伸林果产业链条[3];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构建林下套草养禽复合型林业经济模式;加大苗木产业扶持力度,扩大苗木种植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充分利用移民迁出区的资源,积极探索“以经济促治理”的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治理的新路子。加快全县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的步伐。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搭建交易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流转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建立林业保险制度,有效减少林业产业受灾损失。探索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3.2 强化生态文明,推进“生态彭阳”建设

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而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5]。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一是加强生态建设。要持之以恒的抓好生态建设,重点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荒山造林、城乡绿化等工程,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经济发展和人文居住环境。二是确保生态安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小流域治理力度,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加强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牧盗猎等违法行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确保生态安全[5]。三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维护生态环境、人人参与建设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不断深化“生态彭阳”建设。

4 参考文献

[1] 余苏英.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及改良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26,241.

[2] 陈福庆.岱山县长涂镇公益林体系建设管理模式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119-120.

[3] 许尔君.基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林业建设路径[J].林业建设,2011(1):24-27.

生态县建设范文6

第二条考核对象为各乡镇(场)、经济开发区、县相关职能部门(以下简称目标责任单位)。

第三条目标管理考评范围为县长与各目标责任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状。

第四条目标考评按照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半年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以年终考核为主。

第五条建立检查督查制度。县生态办每季度组织相关单位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年度考核由生态县建设指挥部负责组织,由县生态办会同县目标办对目标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县生态办负责汇总考评结果,上报县生态县建设指挥部研究决定。考核结果确认以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结合考核组现场检查与档案资料情况。

第六条目标责任单位的年度生态县建设工作要在当年12月底前完成,并于次年1月10日前将年终总结报县生态办,次年1月底前确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作为各目标责任单位年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考核中环境保护得分的依据。

第七条为保证生态县建设顺利开展,营造创建生态县浓厚氛围并形成激励机制,每年年初,目标责任单位向生态县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交纳“目标责任风险抵押金”5000元。风险抵押金由县生态办在县财政开设专户存储,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条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年终得分在80分以上的目标责任单位视同完成任务,领回“目标责任风险抵押金”。对年终得分在80分以下的目标责任单位,扣除“目标责任风险抵押金”,并作为奖励基金,其主要负责人要以书面形式向生态县建设指挥部说明情况。

第九条生态县建设指挥部根据年终责任单位综合得分情况,评选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对在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奖励。对在全国、全省、全市首创,且有典型和示范作用,给予“突出贡献奖”。

第十条为加大生态县建设投资力度,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对获得“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目标责任单位加500分;对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责任单位加400分;对建立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制度,并在辖区内全部实施运行的目标责任单位加200分;对中心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目标责任单位每建一座加100分;以上所有加分均在相对应项目得分的基础上加分。

第十一条为加大对酸洗石英砂整治力度,对承担酸洗石英砂整治任务的乡镇(场),凡因整治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问题比较严重的,县委、县政府对目标责任单位年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综合目标奖实行一票否决。

第十二条年度考核奖金的70%用于奖励乡镇(场)(含经济开发区)和先进个人,30%用于奖励相关职能部门和先进个人。奖励资金从生态县建设专项经费中列支。

上一篇生物统计学

下一篇生命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