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规划设计范例

园区规划设计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智慧园区;物联网;规划及设计;智能化系统

想要推动地区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就应该积极建设智慧园区,并借助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智能化系统的构建,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基于智慧园区的实际运行与发展需要,合理开展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工作,以充分发挥智慧园区的作用。

1智慧园区概述

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和细致到位服务的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先进园区。智慧园区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智慧”。因此,在智慧园区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不断创新及优化组织架构,充分结合园区产业的不同优势合理配置资源,积极营造绿色、舒适的办公环境,进而为智慧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智能化系统的构建夯实基础。

2智能化系统及其作用

智能化系统指的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汇集而成的针对某种应用的智能集合。智慧园区是基于园区内设置的IT设施以及物联网、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来进行建设的,智慧园区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为园区管理人员的运营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从智能化系统“促进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服务企业的发展与自主创新”的设计目标来看,其具有以下作用。(1)智能化系统可通过资源的整合分析来搭建并完善信息集成平台,进而增强园区管理人员、职工、企业三方之间的联系,促进整个智慧园区的高效发展。(2)智能化系统可借助管理云和物联网技术,为园区企业建立信息收集及传输等接口,提高信息传输与反馈的效率,增强园区管理人员的风险预估及管控能力,从而保障智慧园区的整体安全。(3)智能化系统可借助信息搜索及虚拟技术,提高群众对园区及园区企业的认知度,进而为树立园区品牌形象、实现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1]

3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组织架构及子系统

3.1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要点

在对智慧园区的智能化系统进行规划与设计时,相关部门必须在智慧园区的信息集成平台上,对智能化系统的相关子系统(如人员、车辆及消费管理等方面的子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同时借助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园区的增值业务,进而树立园区品牌形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统一标准。制定统一标准是构建智能化系统、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在网络通信协议及系统建设程序等指导下,借助先进的技术对智能化系统展开深层次分析,进而构建出能够有效促进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能够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一体化管理平台。(2)分期制订方案。由于智能化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为保证智慧园区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同时尽可能避免二次构建,相关部门必须分期制订实施方案,即根据园区企业的发展需要,留出一定的业务拓展、系统扩容及升级的操作空间。(3)强化技术优势。在构建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在满足现阶段业务需要的基础上,有效融合先进技术的不同优势,促进智能化系统的构建与完善。为了进一步强化技术优势,相关部门还应根据园区各产业的特点以及基础设施规划方案来科学开展智能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3.2智能化系统的组织架构

智能化系统通常分为前沿、传输网络及中心系统三个部分,这三者之间相互连接,缺一不可。其中,前沿部分主要负责将各智能化安防系统相结合,以方便园区管理人员在掌握并收集与园区相关的音视频等信息的同时,根据平台设计标准来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传输网络则主要负责前沿及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并将前沿部分收集到的音视频等信息全部上传至信息集约平台,进而为园区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用户的信息查询等工作提供便利。中心系统是园区管理人员对设备开展管理、接收不同地域的汇报信息、查询警报数据与监控录像等信息的主要平台。

3.3智能化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1)安防监控。为进一步强化智慧园区的安全管理工作,智能化系统中必须搭载实时监控、联网式报警系统等子系统,并且设置专门的安防监控中心。因此,园区管理部门需要在园区的道路、卡口、公共区域及关键机房等位置安装与安防监控中心直接相连的监控摄像头,并在地下车库、办公楼等空间安装传感器,以便发生火灾事故时,园区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与此同时,园区管理部门还应完善信息集成平台的区域管理及调度等功能,并与110指挥系统联网,从而全面提升智慧园区的安全性。[2](2)门禁及访客管理。智慧园区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访客进出,但由于园区面积较大,且人员相对分散,因此智能化系统中必须搭载门禁系统,以辅助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客的身份识别、登记以及园区工作人员的考勤管理等工作。例如,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访客管理效率和员工考勤效率;访客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访客自助预约登记、访客门禁、远程即时通信、生物识别、电梯控制、通道闸机、人员轨迹跟踪定位、访客数据分析等模块功能,因此应用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门禁系统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访客管理水平。(3)车辆管理。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应具备车牌识别、车位引导、智能寻车等功能,以方便园区工作人员引导车辆的停放,避免停车难、找车难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减轻园区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4)消费管理。智能化消费系统可借助射频识别技术(RFID)、物联网及生物识别等技术来完成预订、充值、结算等服务,进而在有效提升餐厅服务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5)综合运营管理。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旨在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多样的服务,同时为其协同发展与创新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在智慧动态、产业服务和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为打造全天候开放型智慧产城社区、推动园区高质量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4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应用

4.1园区建筑智能系统

相关部门在为智慧园区构建智能化系统时,应将规划与设计工作细化到每一栋独立建筑,例如为普通建筑安装火灾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具体操作时,设计人员应根据标准要求来强化火灾报警系统的质量检查工作,以保证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风险预警、自动报警等作用。[3]在对安防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时,相关部门应借助一体化的综合计算机系统来完善电视监控及报警等模块的功能,例如在建筑内部通道、拐角、楼梯等部位安装报警监控探头,或者在建筑围墙等部位安装红外探测器等。另外,在功能完备的楼宇自控系统的支持下,园区管理人员可借助电能管理系统来监控和管理电梯、空调等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此外,园区建筑还应配置实时通信系统,以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将园区中央建筑作为应急指挥中心,并配备广播系统。

4.2智能辅助系统

智能辅助系统通常是指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根据智慧园区的发展需要而增设的信息导引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园区停车场在搭载智能辅助系统后,便可实现智能寻车、自助缴费等服务,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园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还能为园区工作人员、来访人员在停车与找车时提供便利,进而实现园区车辆的统一管理。另外,园区管理人员还可以在园区入口等位置安装信息导引系统,并将其同主控中心相连接,进而实现信息指引、信息展示等功能。此外,园区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能源管理系统来实时了解园区建筑及设施的用电情况,进而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为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

4.3信息集成平台

相关部门要以智慧园区为管理对象来构建信息集成平台。园区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信息集成平台,对园区物业运营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进一步落实园区管理工作。通常,信息集成平台由集成系统平台、数据库等部分构成,其不仅可以与物联网进行有效连接,还可以借助云计算、虚拟技术等,实现存储海量信息、深入挖掘与分析数据等目标。

4.4园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在对智慧园区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行规划与设计时,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构建智慧园区决策分析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产业结构诊断、精准招商分析、企业健康评测、智能投资对接等模块。例如,园区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产业结构诊断模块来分析出入园的企业总数、企业类型以及园区企业的纳税情况、生态情况、产值排名信息,进而根据分析结果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或者借助精准招商分析模块来绘制园区招商产业地图,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园区产业的分布情况、园区企业的相关信息和投资动向、园区招商政策与产业招商的实际需求,最终筛选出符合园区产业需求及招商目标的企业,进而为提升园区招商的效率和科学性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5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智慧园区的发展方向构建智能化系统是所有产业园区现阶段的主要发展趋势。想要促进智慧园区的科学建设,相关部门除了要全面落实相关子系统的升级与优化工作外,还应结合智慧园区的具体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对智能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促进智慧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萌萌.智慧园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及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2022(7).

[2]胡文俊.智慧园区规划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33(6).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创新组织;管理

0引言

上个世纪开始,产业园区与世界产业转移、中国高速城市化推进相伴而生,特别是在“园区+地产”商业模式的催化下,产业园区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大大推动了地方政府与地产企业生产力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上有了新的成绩,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时期,直到今天,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策划定位目标越来越高,这对建设组织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1产业园区在规范设计组织管理所面对的挑战

产业园区建设规划设计组织管理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并且随着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目前,产业园区在世界转移与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断向前推进的状态,“产业+地产”的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方向,地方政府与地产企业合作机会更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展业园区经历了起步、开发、发展、整顿、二次创业、升级转型等多个阶段,其建设策划的目标逐渐提高,设计组织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1.1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

目前,各个地区高科技产业园区逐渐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很多产业园区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产业园区项目也是区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园区项目建成之后,会吸引和聚集打拼战略性新兴企业参与其中,在推动城市新一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各种各样的产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同时,产业园区建设中产业和城市处于切割模式,产城融合作为产业园区的主要代表,在园区经济实力、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园区与城区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多个方面联系紧密,互动交流也要进一步加强,承担着建设新城市的重任。在园区产业组织规划中“产业融合”是核心理念,而怎么进行融合,如何融合,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技术的创新,以及运营上的优化,这些方面都面临极大挑战。同时,系统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与运营也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包括轨道交通、城市空间风貌等,如何将园区植入城市空间之中,实现各个园区与城市之间的融合护筒、共同发展,是目前园区前期组织管理中面临的难题。

1.2产业园区各项功能混合

在过去的园区建设中,园区基本都将环境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受到地方财力以及组织经验的制约,在园区组织建设中产业开发与培育涉及较少,摒弃园区功能也相对单一。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园区组织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园区开发逐渐从孤立的房产开发走向综合发展的道路,硬环境也从片面的状态逐渐趋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产业园区组织管理致力于打造一流硬环境,同时,在园区功能、园区服务等方面建设力度也有所增强,产业需求从单一转化为复合,园区生活、公共服务等配套功能也更加城市化。园区组织管理涉及面更广泛,从项目研发、办公,到公寓、商业、服务配套等多种业态功能都急需完善,园区功能性提升的同时,也加大了组织管理的难度,总体布局与城市衔接要求也更高。

1.3产业园区超大规模发展

目前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已经成为大方向,项目规模也逐渐向着城区化方向发展,产业园区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市政道路纵横交错,街坊数量也有很多,内部用地纵横交错,组织设计要更加细致、科学、合理,产业园区正向着超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园区组织管理难度也更大。

1.4产业园区系统复杂

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功能增多并不断完善,其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关联性更高,这样一来对各个功能板块、各个项目的集成设计要求也更难,不同功能的建设要求增多,加之近年来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基于这样的高要求的规划之下,空间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建筑空间特色、立体城市等技术需要适应,参与建设的单位更多,报批手续更加复杂,管理组织需要进一步协调,工作内容更加复杂,这些加大了组织管理难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各版块之间的衔接,做好初级阶段的设计工作,这些加大了项目前期组织管理的挑战。

1.5园区招商运营难度大

园区招商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规划、政策体系、招商接洽、项目入驻、运营扶持等诸多环节,涉及招商参与部门的权责和利益设计。招商运营团队在哪一阶段介入,如何响应招商运营的基本需求对园区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通过以上阐述可知,我国产业园区发展正向着更大规模、融合度更高的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但同时也加大了园区组织管理的挑战。

2基于创新组织视角下的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管理要点

2.1园区概况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园区组织管理涉及面更广泛,功能方面涵盖了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健康产业交流平台、孵化中心、研发中心、生产及辅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研发办公、孵化中心等多种业态功能,园区功能性提升的同时,也加大了组织管理的难度,总体布局与城市衔接要求也更高。为此,产业布局结构主要采用中心辐射向外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内外两个圈层,内圈层主要包括健康养生示范基地、生活服务设施及孵化中心组成,外层组团主要由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健康产业交流平台、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生产及辅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研发办公等组成。此布局结构的规划方式不仅有利于分期开发,而且便于基础设施的集中设置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如图1所示。

2.2设计管理的组织架构创新

:1+1+N+N鉴于产业园区项目规模大、功能多、技术难、密度高,因此,管理环节也相对繁琐,这样一来,如何能够提高组织管理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设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入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组织构架的创新[1],从整体上保障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过去,传统大项目设计管理通常都是通过垂直空间切割的方式对标段进行划分的,在展开过程中各标段相对独立,但进行组织构建创新时,结合城市交通、市政、景观、智能化、公共空间的复杂性强、关联性强等特点,不难发现,简单的切割会导致整体公共空间品质下降,进而导致社区系统不能实现联动,资金也不能高效整合,这会大大阻碍园区形象的统一。对此,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根据园区发展策略,构建集群组织模式的设计管理模式,也就是“1+1+N+N”模式,在该设计组织管理构建下包括:1个业主设计管理团队、1个总体规划设计单位、N个(按标段)项目设计单位、N个专业及专项设计标段。各单位组织架构。图2所示。由架构图可以看出,业主单位是项目开发建设的主体负责方,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项目总体设计的把控等工作。其中设计管理团队为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管理部门,要协调和组织具体的落地工作,包括项目前期策划、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专项设计的全过程设计统筹与管理等;因为园区规模比较大、并且包括若干标段,那么为了保障整体空间规划设计的协调性、完整性以及品质,则应该由一家设计单位进行独立设计,并将各设计标段的衔接问题作为重点;设计单位根据标段划分负责相应的设计工作,并保障其各自的设计能够具有统一性;市政交通、楼宇泛光、景观园林、室内装饰等专项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单位做好衔接和配合,确保园区整体设计效果。在如上组织下,由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和品质进行整体把控,做好整体各标段与专项设计的衔接,从整体上实现项目总体目标。在项目实践中设计统筹单位作为业主设计管理的依托,可以将业主行政指令进行有效转变,做好业主的把关和协调,从整体上起到促进作用。各个设计团队整体工作效率会因此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减少和避免很多推诿、扯皮问题。

2.3集群设计组织创新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前需求以及大的发展形势进行,在过去规划设计管理,通常都是由房地产企业按照既有的基本流程进行设计,其基本流程为:前期研究、设计招标、方案深化、工程设计等。由于产业园区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多,因此项目定位以及复杂性都更高,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组织上要基于过去基本流程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变。城市设计整合阶段的融入,同时也合理的对其他几个阶段的模式设计进行了改进,“五步法”的应用,使得组织设计逐层深入,设计框架更加稳定,整体提升了系统设计的协调性与设计品质,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工程管理与成本控制打好基础。图3为“五步法”项目管理模型,具体如下。第一步:进行需求梳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任务要求、实施路径等相关的编制,制定完善的招标设计方案。本阶段的重点是政策要求、产业要求、规划条件的工程技术语言转变,要将业主的诉求进行有效传递,保证参与投标的设计师可以在公开投标环节,对业主意图与项目诉求进行全面了解[2]。第二步:广泛征集创意,对概念性方案进行征集,依托互联网与地方政府平台竞赛公告,拓展宣传通途径,以提升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设计机构到项目之中。为了更好的保障设计创意,在这个环节中要多次征集竞赛招标推介会,树立市场信息。项目招标之后,会有各种有效方案投递进来,也会因此收获更好的竞争效果。第三步:城市设计整合,为了确保实时性方案的顺利开展,在产区规划设计项目中可以植入“城市设计整合”工作阶段,以控规为蓝本,以概念方案设计竞赛的优秀理念作为突破点,以专家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政府、业主、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通过三者的合作、交流,使得设计更具可行性,也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第四步:将城市设计整合成果为建筑方案招标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要将项目划分为N个设计标段,保留设计单位对不同标段项目的个性化创意,确保设计逻辑与个性化创意的高度一致。第五步:优化中标方案,将空间控制体系作为根基,尤其是总体规划格局与特色空间的规划,设计管理者要从公共空间体系、功能分布与总平面布局几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当地《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做好平面设计、竖向、建筑造型与交通系统六个专项规划的优化,确保各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最终实现项目整体最优。

2.4专项设计协同创新

要做好产业园区的设计协同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设计组织的时间安排,将工作的时间顺序、节奏控制作为关注点,将建筑设计作为各自项目的管理设计主线,通过分阶段、分步骤推动项目设计的开展,以此推进设计成果的正向迭代。另外,为了提高设计精度,要促进专项工作与主体设计工作的迭代协同,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设计精度不够的问题。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开展之初,最高效地解决方案是室内装饰、交通、景观、幕墙等相关专项设计工作要同步介入;在扩初设计阶段中,交通、景观、幕墙、室内装饰设计方案都趋于稳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的泛光照明与BIM专项设计,在施工图的优化中,有针对性的完善专项设计与建筑设计,使其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最终交付招标等后续工作[3]。

2.5运营策划协同创新

在产业园区前期研究中就应该确定研究的方向,将这个设计方向作为导向,推进项目设计总体规划定位的有效开展;而在中期阶段则是将市场规划作为支撑,与其相对应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的分析优化,要结合长夜地产商业态构成特征,确定商业业态以及公益性的公共空间;在后期运营研究中增加内涵的相关研究,与其对应的施工图整合的优化,要将“以需求为导向”作为中心,充分考量园区不同主体的服务需求,产业、企业的重点以“以人为本”,构建“智慧、智能”的服务体系,以此满足多方诉求。

2.6技术集成创新

在产业园区项目功能性更强、复杂性更高的背景下,参与园区建设的团队更多,在园区建设初期,需要专门的人员和团队要统一编制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质量,团队设计成果要保持一致、统一,设计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项目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量身制定,每个创业园区都极强的独立性,因此,需要很多专业技术作为支持,同时,技术集成度更高,为了能够满足园区建设发展需求,实现技术集成创业也显得更加必要,目前,园区建设技术更加偏向于绿色生态,以此为亮点,统一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建筑咨询单位要明确对统筹目标以及每个阶段的技术类型,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包括通用性通用性技术和适应性技术,再由各标段及专项设计单位落地。另外项目在建筑、市政空间一体化、建筑航空限高研究、区域能源系统等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效果。加强技术集成性与创新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产业园区组织管理需求。

3结束语

目前,我国产业园区正处于专项的关键时期,因此,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要以城市整体规划要求作为依托,积极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满足产业园区美观性、实用性、功能性需求,力求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形成独特的产业园文化,将人才、高端设备、科学技术、休闲娱乐与文化教育等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王凡.浅谈城市新区建设片区路网规划与设计[J].房地产世界,2021(18):52-54.

[2]宋兵.浅谈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09):108-110.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小区规划;作用;人性化设计

1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人性化的小区规划设计,指的是从小区居民角度出发,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尊重大自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采用综合协调的环境景观布局,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使用者和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是因为人性化的设计考虑了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特点,在规划时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了错落有致、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比如在许多设计细节方面,各种配套服务设施设计方面,对于材料材质和尺度的选择等无一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角度来看,人们对景观的感受是通过心理感知来实现的,即对景观的心理感知使得人和景观达到了统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既要关注景,又要关注情,以满足人们的文化享受。

2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时,必须要突出设计的人性化,比如在小区道路设计中,必须在分析小区户外景观整体环境和不同使用人群行为方式与出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合理规划,以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需要。比如小区公园、广场等的道路设计,要充分利用好小区的绿色资源,同时强调居民的归属感以及和空间的协调性,创造多元素丰富的道路空间。另外考虑景观设计的安全性,例如栽种树木时要考虑是否会影响车辆和步行视线,尤其道路两边的植物不能栽种高大的乔木,考虑小区内主干道与路肩边缘距离。同时考虑栽种的密度,一方面是为避免影响行人视线,另一方面也是为提高美感,满足生态需求。考虑到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可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的具有层次感的绿化系统。避免使用单一植物,将各种树种合理配置可起到增强绿化结构感和层次感的作用。

2.2空间原则

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时,应结合居民室外活动需要和出行的要求,对不同领域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进行划分,形成动静结合、内外相通、公共性和私密性兼有的空间秩序。比如突出小区道路和周边的功能性、经济性以及观赏性等特征,注意设计时应动静结合,可在小区道路两边设置不同个性的设施和铺装,既使小区道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又突出了小区景观的个性化和美观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在小区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将各个季节的景观特点综合考虑,以期达到季节互补的作用,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生态园的建设。首先要考虑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尽量选择对季节适应性强的树种,尤以常青树种为主。其次要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比如道路两旁为避免遮挡视线最好选择低灌木类而不应选择乔木类。此外要注意将不同树种结合起来,比如建筑物之间和开阔的区域可适当种植灌木和草坪等来构建有山有水的生态区。

3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体现

3.1功能性作用

综合性小区除了居住的功能外,还具有运动、休闲娱乐等的功能,在很多小区中,娱乐设施、运动设施已十分常见,甚至在一些高层住宅中,在居住区的高楼中间为居民留出运动场地和小区园林,以此满足居民运动和休闲的需要。基于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在很多小区景观设计中,比如在休闲广场上设计了供居民散步的林荫道、小园林、休憩的亭楼和长椅、健身运动设施等。

3.2空间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规模扩大,为满足日益增多的居住需求,小区楼层朝着高楼层方向发展,而在空间上则更加重视空间环境的实用性,使各类空间充分发挥其不同的作用。例如,活动空间就是用来为人们提供各种活动的场所,而静止空间则是为人们提供休憩、休闲交往和观赏的空间,往往和绿地等自然景观设计结合起来,或者进行人工园林绿化建设,从而形成将居民交往、观赏和休闲融为一体的中心地带。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重视的是室外空间层次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为体现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人性化设计的要求是基本,这样才能使整个小区空间布局更加完整。

3.3协调作用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既要考虑生态问题,也要考虑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只有满足居民居住、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景观设计才能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首先从自然景观规划来看,通过接近大自然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设计,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让疲惫的心灵安静下来,得到精神上的休憩。这些自然景观的设计应以生态为本,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协调好人和自然景观的关系。具体操作时,要求提高环境生物、景观的多样性。其次从非自然景观设计来看,比如小区建筑、道路、灯光等,这些景观的设计也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小区绿色系统,综合考虑小区绿化数量、质量和功能等,从而满足人们生存和生理上的需求。通过自然景观和非自然景观的设计,体现的是居住小区的活力,也体现了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使居住小区内的景观系统和居住小区外的景观系统连成整体。可在居住小区外设计一个过渡区,比如广场绿地,使其成为连接居住小区内外绿化景观的延续区,同时也起到美化和净化小区环境的作用。

4小区规划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4.1小区整体规划设计

对于住宅小区而言,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使各部分各区域的设计与整体小区的设计互相协调。比如在小区道路绿化设计时,就必须服务于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而小区整体规划设计的完善也应起到推动小区各功能完善的作用。一方面小区的环境规划非常重要,包括小区空气环境规划、供水供热环境规划、小区绿化面积规划等。在空气环境规划方面,针对小区可能存在的污染点进行防控和治理,比如对于产生的废气废渣要及时处理,在不影响小区整体功能发挥和美观的地方合理设置消烟除尘的设备,同时推广每户居民使用家用燃气供热炉来降低污染。小区道路设计方面要注意和生活管道设施建设的互相协调,生活供水管道的埋设、节水装置的安装等应与道路绿化设计同时进行。

4.2重视水景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追求动静结合的效果,因此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尤其要重视水景的设计,使水景景观与静态建筑物相互融合,既能凸显建筑物的神韵,又能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效果。居住区域的水流必须保证是有源头的活水,加强对水流的补充、排泄和净化,这样才能建设真正的生态园林。为渲染建筑的神韵,充分发挥好水的灵性,可以瀑布、泉涌景观为动力创造水位差,增加水景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的宗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空间布局来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而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在其规划设计中只有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才能使居住小区整体规划满足居民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生态平衡、美化小区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车仲钧,刘畅.谈小区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J].民营科技,2012(4):277.

[2]陆远珍.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3319.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4

在我国,铸造企业因其重金属烟尘、腐蚀性废气排放量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厂区污染物的滞留与堆积会导致厂区内的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铸造企业的污染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社会各界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铸造企业生产园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厂区园林在保证环境美化的同时,栽种植物的净化特性也对厂区空气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铸造企业污染物排放特点,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铸造企业生产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以期通过对工厂与园林的紧密配合,提升生产区环境,降低工作人员健康风险。

关键词:

铸造企业;生产园区;景观设计;污染物排放

一、铸造企业环境特征分析

铸造企业是我国重工业企业的代表,因其特殊的生产任务,不可避免地需要排放出一定量的有害污染物,污染物以气体排放物为主,主要为金属烟尘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为了选择与铸造企业生产相配套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特点及环境、净化需求特点,以提升园林与铸造企业厂区环境的契合度。对此,笔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厂区环境特点进行了以下分析。现代铸造厂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设施建设趋向集成化与一体化,目前在多数铸造企业厂区内,一般包含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生活区四个部分,四个区域均具有各自的特点,生产区以生产、加工为主,生产区是铸造厂厂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厂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生产区最大的特点是空气污染严重,且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如表1)所示,生产区主要污染物以粉尘为主,粉尘颗粒易造成的疾病主要为皮肤疾病和呼吸道系统疾病,据统计,这两类疾病占到铸造厂工伤医疗支出的90%以上,严重危害了生产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仓储区对环境无特殊要求,但为了能够提升仓储区的储备能力,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仓储区的分布位置一般位于厂区或角落,以提升土地利用率。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特点相似,在厂区内的分布位置一般与生产区有明显的分界,以防止污染物对办公区、生活区人员的伤害,在厂区布置中,这两类区域一般占到厂区总面积的25%左右。对厂区设施及分布进行分析后,绿化园林景观的分布位置主要划定为以下几处:1.生产区内;2.生产区与其他区域交界处;3.生活区和办公区内。

二、铸造企业生产厂区园林景观设计及注意事项

因铸造企业的特殊生产性质,导致了厂内生产需要考虑环境污染及污染物的净化情况,因此在生产区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发挥园林设施的双重功能,即美观功能和净化功能。在功能的分配上,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一)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设计

美观性是园林景观的必备要求,因铸造企业在厂区建设时首先需要考虑生产需要,因此厂区园林需要围绕厂区布置进行规划建造,在园林设施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融合性思维,针对不同的厂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在绿化园林景观的主要分布位置上,应当分别遵循不同的美观性规划原则。在生产区内,为了适应工作环境,改善艰苦工作环境对产业工人的影响,应当遵循简约型美观原则,在美观的角度,选用以舒缓心情,提升作业人员注意力为主的植物颜色搭配原则。在仓储区,因这一地区人流量较小,园林景观对环境美化的提升能力极易被忽视,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可以采用极简化的美观原则,保留绿化景观的最基本功用,无需过度考虑其美化效果。在生活区及办公区,因这两个地区人流密集,而且厂方与外界的交流、参观活动多发生于这两个区域,生活区及办公区的环境形象直接影响了铸造企业整体的企业形象,决定了外部人员对企业整体精神风貌的认识,对企业形象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两个区域应当被作为园林景观美观性设计的重点,在建设时,应采用宜人化的美观性原则组织园林规划工作,采用复合式园林规划体系,将园林植物、园林布置与企业建筑形式及企业希望传达的企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园林景观对企业形象的促进作用,并从改善环境的角度出发,真正服务于企业职工。

(二)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交通性设计

生产厂区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能缓解视觉疲劳,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能组织人流、车流与货运的有序进行。因而道路景观系统的科学布局对干生产园区而言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意义。所以,一方面,生产厂区的道路设计在保证消防安全通道之时,也可以采取网络方格式设计来缩小园内各个空间的路距。对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的景观布局,结合其功用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在主干道设置统一的景观,使其对司机行车的干扰降到最小;而对于次干道与支路的景观设计则可以朝气蓬勃而又富于变化的景观为主,使员工在进发的生命力中更加奋发向上。另一方而,也可以巧妙地利用道路地形对其景观进行精妙布置,通过高低起伏的地形打造层次分明的道路景观,从而促进生产厂区内整个交通布局的合理化。

(三)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在铸造企业内规划园林设施,除了发挥园林景观美化环境的功效外,还需要将其真正融入企业,为企业生产服务,在这里,就需要突出铸造企业内园林设施的功能性原则。铸造企业的主要任务在于生产、加工铸造件,上文中提到,铸造企业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为金属粉尘、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工作环境还具有高湿度、强噪声的特点。我国在九十年代起,开始重视工作环境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随着众多法规、保障体系的出台,环境污染控制被纳入到铸造厂建设规划的强制标准,在近年30年的规划建设中,我国铸造企业建设人员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通过厂区园林景观实现对环境改良、降低污染物排放与扩散的办法,这里就要着重强调园林景观的功能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应用于铸造企业的生产区,在生产区,园林景观的规划需要合理选择栽种植物,所选用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消声性,且需要对空气中的颗粒粉尘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以满足降低污染物排放与扩散的作用。在其他区域,也需要考虑园林景观的功能性特点,在仓储区,考虑到仓储区通行车辆一般具有吨位大、路线固定的特点,会对浸水路面造成一定的损害,且仓储区内堆放的货物多为金属铸件,易受到雨水腐蚀,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发挥景观植物的排水特点,采用透水性能好,蒸腾作用旺盛的植物,及时排除雨水或积水,降低水分对仓储区的影响。

(四)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经济性设计

铸造企业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因此,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需要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工作中,厂区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厂区建设的一部分,虽然对厂区形象、产业工人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因景观设计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为了保证生产企业的利益,需要在规划铸造企业园林景观时,充分考虑到其经济性,为了实现经济性原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园林景观制造成本控制。铸造企业因其工作性质,其主要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因此在选择园林景观时,应当以简朴、实用为主,不宜过度华丽,在植物的选取方面,应当以常见植物为主,不宜过多选用名贵植物,以减少铸造企业园林景观初期建设时的投入。第二,园林景观后期维护成本控制。在铸造企业厂区园林景观前期规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厂区园林在后期使用中的维护成本问题,这里需要对植物和景观设施两个类别分别进行考虑,植物的选区需要注重植物的维护成本,需要选用病虫害少、成活率高的植物,且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宜过快,以降低频繁修剪产生的维护成本;在设施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到铸造企业厂区环境特点,由于铸造企业的主要排放物为氮、硫化物,加之铸造生产会导致厂区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厂区空气呈偏酸性,部分区域空气酸度较高,已经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就需要考虑园林设施的环境适应性,为了满足经济性原则,需要选用环境耐受性好的厂区园林设施,避免使用石灰石质假山或者铸铁质地雕塑。

(五)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基础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是生产厂区工业化程度的直观反映,完善的公共设施不仅能提高员工生活工作的舒适度,而且还能转化为其努力工作的原始动力。因而,生产厂区应该不断加强其内部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增强公共设施的人文属性。所以,在进行公共设施的规划时,要树立全局观念,考虑整个铸造园区的环境氛围,井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布局。不同功能区的公共设施需求也不同,针对工业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应该以基本的饮水、空调等便利设施为主;而至于生活区则应该添设大量的娱乐休闲设施。生产厂区内的公共设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作为生产厂区“文明的窗口”应与其整体构造、空间布局以及人文气息紧密相连,使人性化理念践行到公共设施建设的每一环节中。

(六)生产厂区园林景观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铸造企业厂区内的园林景观因其需要具备美观性和功能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结合诸多铸造厂内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案例的设计经验,对园林设计提出了一些注意要点。铸造企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布置工作需要围绕生产展开,必要时需要让步于生产,保证工作地布置的优先性,以确保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会干扰正常企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在一些铸造企业园林景观设计的失败案例中,最常见的失败点是景观建设妨碍了正常的生产工作,因此在进行铸造企业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时,需要考虑工作地布置的优先性,一切以方便工作地生产工作的开展为首要目标。具体布置方法应当遵从以下原则:第一,预留足够的工作空间。在铸造企业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时,需要充分考虑工作时所需要的工作空间,并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扩建、增设等情况,在布置园林景观时,预留足够的工作空间。第二,充分考虑景观植物生长情况。在工作地附近设置园林景观,需要充分考虑到景观植物的生长情况,由于铸造厂工作低一般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这就给植物的修剪与维护工作带来了阻碍,对此,需要选用生长速度慢的植物,以降低植物生长对工作地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减少后期维护带来的各种问题。在铸造企业中,园林景观设计出了应当满足环境美化的要求外,还需要尽可能地满足环境净化功能,在铸造企业厂区内,生产区是重点污染区域,若实现园林景观的净化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升园林存在的价值。生产区域选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应当为常绿阔叶植物,叶片表面应当覆盖有蜡质,以保护其不受烟尘侵害,同时阔叶植物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提升工作地以外的环境质量。

三、结语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5

1.1环境保护功能.农业生态园规划首要功能是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改善均衡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和谐,提升环境品质,有利于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节约成本功能.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效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能够帮助经营者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但事物具有两面性,规划前期投入相对较高,经营者需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思维和眼光.

1.3科技示范功能.生态农业园规划采取现代科学技术,吸收或培养观光农业元素,如园林风景、民俗文化等,通过布局设计,为公众提供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科技传播等场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能促进广大农民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中来,并为他们提供示范与合作.

2生态农业建设及其规划工作形势

生态农业是全球农业发展必然趋势,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建设.据有关方面估计,目前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并藉此以建设“美丽中国”.国家科技部2012年5月出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提升农业生态安全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各地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形成农业产业生态布局、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持续改善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0个、示范区100个、示范企业100个、示范项目500个.社会资本也逐渐流向生态农业,新农村生态农业建设和规划迎来了良好机遇.

生态农业规划设计作为生态农业建设重要环节,国家农业部门提供了大力支持,专家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2009年农业部出台《农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范》,明确了编制范围、深度、签章要求,规范了初步设计说明、图纸、农机具和仪器设备清单和概算书等各部分编制要求.对设计文件的编制、评审和批复作了统一规定.河北、江苏等地制定了关于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的地方标准.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最新生态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高效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实用手册》等.农业专家学者对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发展方向、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等问题展开探讨.

3新农村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问题及分析

正在兴起中的生态农业规划设计市场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促进生态农业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将国内建设和园区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凸显出来.

3.1农民对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误区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是一项基础性工程,需要按阶段分步实施.首先要收集和分析园区基础资料;二是确定园区规划目标;三是制定园区发展战略,四是确定园区产业布局,五是开展功能分区,六是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七是环境景观、道路交通、水电设施规划;八是生态、科技系统和生活服务设施规划;九是园区解说系统规划;最后是规划设计的实施、管理及评价.生态农业规划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园区规划建设前期资金投入相对较高.但农村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资金链条相对紧张,多数农民和经营者认为专业化规划是在“烧钱”而非“省钱”.这种认识形成有主客观缘由.主观方面,一是大众价值观倾向,选择创业服务社会,或是仅限投机赚钱及其他;二是企业家个人智慧和视野,是否对国内外生态农业现状比较了解,是否看到生态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客观因素主要是生态农业规划建设回报周期长,加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租赁困难,规划建设投资风险较高.

3.2农业规划设计理论与生产实际脱离现象严重

生态农业要求新农村的发展要同其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产力,适应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生态农业园区规划工作要求能够促进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增殖,提高生物能的转化率,使生物与环境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生态与经济之间良性循环,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农村农业生态园规划编制工作由注册城市规划师承担,由于现行规划师考试制度缺乏能力考核机制,加上国内规划师人数少,且分布不均,其所在规划单位懂农业的技术人员更是稀缺.农业园区规划国内目前尚无技术规范,各地规划多缺少科学方法指导,同时许多长期在生态农业建设一线的农民,了解生态农业建设的特点和需求,他们中不乏头脑灵活、视野开阔的能工巧匠,但由于体制约束,他们没有机会参与到生态农业规划设计工作中来,生态农业规划和建设工作亟需改革.

3.3基层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动机日益复杂

规划设计是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既是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随着近年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投入逐渐加大,各地农村悄然掀起了生态农业“规划热”.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多数生态农业规划设计项目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缘由,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经营者存在“重立项、轻建设”,“重规划,轻管理”使然;另一方面生态农业园区经营者或规划设计单位的动机日益复杂.基层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动机呈现复杂化趋势.第一,经营者将园区规划设计作为产品营销的策略,通过宣传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在这种动机指导下,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等已经不再重要了,仅靠园区景观宣传就能达到效果.第二,企业法人通过生态农业规划设计,申请立项抢占农村优质土地资源.这类规划设计往往止步于“批准立项”,当然也有将规划付诸实践的企业,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价值的话.三是规划设计单位通过制定园区规划,报有关部门以“争取”农业建设项目资金.国家每年对生态农业等项目下拨专项经费或配套资金,且数额巨大,吸引了基层单位积极申报项目规划.虽然这种规划设计文本相对完美,但实际项目建设往往达不到规划设计的要求.

4结束语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端制造产业园;规划设计;产业集群;策略

前言

制造产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向高端领域发展,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要求。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快速,建立以高端制造产业为主体的园区,能够更好培育高端制造产业,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各地依托区域优势,在资源整合规划中,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符合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因此,本文立足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要求,以A高端制造产业园区为例,就如何实现园区产业功能区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1高端制造产业园规划设计策略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更加注重园区升级增量的构建,通过高端产业集群的实施,打造园区产业品牌,是全面推进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因此,在高端制造产业园规划设计中,应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在高端产业集群中塑造品牌。具体而言,高端制造产业园规划设计,应落实以下几点:

1.1以设施建设为载体,促进园区升级增量

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规划,更加注重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这是保障园区升级、增量的有效推进。首先,园区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建立与高端产业与之匹配的配套资源,将高端新型制造产业作为园区“增量”的重要目标;其次,园区要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建立完善的设施体系,通过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投放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因此,在高端产业园区规划与设计中,要立足长远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元素要符合高端制造产业发展需求,让产业园区配套设施资源,满足高端制造产业技术引进及产品创新需求。

1.2推进高端产业集群,形成区域辐射力

在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应强化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在规划中形成区域辐射力,这是实现高端制造产业园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关键在于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产业资源整合、园区发展导入,为高端产业园区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推进高端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一方面,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在统一空间部署、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因此,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下的园区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从区域发展出发,形成发展辐射力,实现园区规划新发展。

1.3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绿色发展是新时期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端制造产业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导向。在规划设计中,应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在打造高端品牌形象中,强化产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绿色+”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园区建设,打造绿色高端品牌形象。当前,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规划,应在循环低碳经济的空间,通过引入高端、低碳制造企业,将园区规划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园区环境控制中,要建立环境污染控制体系,严控废气废水排放,在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中,强化对环境污染的科学控制。

2案例分析

2.1园区基本情况

A高端制造产业园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依托港口优势,形成了12.14平方公里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如图1)。园区形成了集铁路、公路于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在港口资源的导入之下,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区域优势十分显著。

2.2园区功能设计要素

A高端制造产业园区依托区域优势,着力打造物流仓储、高端制造产业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提供重要动能。园区在既有条件的基础之上,通过区块功能合理配置、道路优化布局,为全区功能设计形成了有力条件。

2.2.1园区区块功能划分

在园区规划中,各区块功能的科学定位,是保障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园区实际出发,在园区区块功能划分中,要充分立足区域板块资源特点,在一体化产业发展中,形成以“高端制造”为主体的产业经济模式。在园区以北,依托港口区域资源优势,建立仓储物流空间,为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仓储物流保障;在园区以西,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打造高端精密仪器生产区;在园区以南,依托道路优势,打造汽车制造园区,引入某著名汽车公司,形成汽车制造园区板块;在园区以东,靠近市区板块,以园区服务业为主,为高端制造产业园区一体化产业经济提供保障。

2.2.2园区道路网布置

在道路网布置中,道路需要从两个层次出发:(1)在各区块的连接中,打造完备的区块连接路网,提高各区块之间的联动性;(2)区块内部道路,应形成区块循环路网,通过网络从“面”到“点”布置,保障园区道路交通需求(图2)。对于A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在道路网络布置中,要形成多区块联动,为园区经济联动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2.2.3建筑设计

在园区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是重要内容。为了形成统一化园区标准,打造高质量园区板块。A园区在建筑设计中,强调各入驻企业要注重厂房、办公楼的规划设计,提高设计建设标准。在园区绿色景观设计中,立足高端绿色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建立高质量绿色景观设计。如,在建筑平面设计中,采用8.4×8.4柱网体系,符合办公研发功能要求和地下停车的设置效率,让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感更加良好。与此同时,在园区规划设计中,要强化服务保障建设,特别是在连接各区域地域,要着力于超市、餐饮及公寓等规划设计,形成特色建筑结构体,提高园区的整体规划设计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发展,是新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园区规划设计中,应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园区资源整合,打造一体化产业经济圈。在本文探讨中,高端制造业产业园规划设计,关键在于以设施建设为载体,通过推进高端产业集群、打造高端品牌形象,为园区高质量、高标准规划设计提供目标导向。在以A高端制造产业园区为例的研究中,规划设计应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在区域功能科学规划、道路布置等方面,提高园区资源整合,以实现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科学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眉舞,张驰.存量优先理念的城市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刍议[J].江苏建材,2018,165(06):76-78.

[2]杨佳意,朱晟君.产业转移政策对地区产品结构演化的影响———基于广东省“双转移”政策的实证分析[J].热带地理,2017,37(04):452-461.

[3]解准,周新欣,曾锐.“老树新枝”———改造类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研究[J].建筑技艺,2017(11):69-71.

[4]李颖贤.刍议现代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50):90-91.

[5]余晓东.“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2016(7):93-96.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7

关键词:农业生态园;大庆油田;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后城市化时代,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希望重回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茂密的森林、青青的草地和清幽雅致的人居环境[1]。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果蔬,体验农耕生活的乐趣,让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净化,让烦躁的心能够静谧安详。农业生态园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类型,是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已成为都市生活的一种类型,是城市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2-3]。大庆油田生态环境管护公司利用公司自有土地规划建设农业生态园,该园建设目的有三:一是为公司员工提供绿色安全的果蔬;二是为员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三是在满足前两点的前提下面向大庆市的全体市民开辟一处都市农业园,为市民提供农事体验、绿色采摘、休闲度假场所。本研究分析国内外生态园现状和特点,并对生态园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在充分分析现有地块地形、土壤和水文资料基础上,查阅大量的高纬度生态园文献资料,并对一些生态园进行实地踏查分析,了解高纬度地区生态园设计规划主要内容,合理规划绿野农业生态园。

1大庆油田农业生态园的概况

大庆油田农业生态园位于大庆市西城区,紧邻龙化路,交通便利,距离陇南生活居住区1km,土地平坦,规划占地面积14.67hm2。场地北侧为人工林,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南面视野开阔,为一望无际的稻田,西侧为农家果园,东临大庆市让胡路区明湖商业区。油田农业生态园是大庆油田生态环境管护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响应大庆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都市农业”的号召,利用公司自有土地,规划一处集生产与农业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既满足企业员工生活用菜需求,又为市民提供一处农业观光公园。

2农业生态园的整体规划

2.1功能分区

农业生态园根据周边场地情况,设计为棚室生产区和休闲观光区。其中生产种植区与休闲娱乐区分开设计,生产区位于园区北侧,紧邻人工林,冬季风小,形成小气候,有利于棚室种植,规划设计以棚室为主的生产区;观光区位于园区南侧,与天然湖泊和稻田相连,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便于采摘和休闲活动。两个分区之间运用植物分开,并使休闲娱乐区形成独立封闭的空间。

2.2棚室生产区

农业生态园种植区占地5.33hm2,规划日光温室14栋,连栋冷棚5栋。其中生产温室9栋,面积0.8hm2,采摘温室5栋,面积0.4hm2,连栋大棚位于棚室区中间,东侧为3栋生产大棚,西区为2栋采摘大棚。生产温室春茬主要种植西红柿、甜瓜、黑茄子和青椒;秋冬茬主要种植硬果番茄、西蓝花、菜花、油麦菜、油菜、菠菜、香菜和白菜。生产冷棚春茬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和油豆角,以及黏甜玉米;秋茬主要种植茄子、韭菜、硬果番茄。采摘温室春茬主要种植香瓜、无籽西瓜、甜菇娘、葡萄、无花果;秋冬茬主要种植草莓、水果番茄、嘎了柿子。采摘大棚春茬主要种植四季草莓、航天甜瓜;秋茬主要种植无籽西瓜、礼品西瓜。

2.3休闲观光区

休闲观光区分7个部分,包括观赏区、娱乐区、垂钓区、休息区、餐饮区、服务区和办公区。

2.3.1观赏区。观赏区是园区的主体,主要部分在人工湖周边,提供一个宁静、优雅、舒适环境,使人们在体验农耕文明过程中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该区主要设计露地花海、特色蔬菜、盛花花坛、小型采摘园(露地草莓、多彩番茄、高糖番茄、彩色茄子、彩色辣椒、观赏马铃薯等)、特色园林树种、小型森林、植物园、白桦林、水生植物、立体花坛、丝瓜长廊等。

2.3.2娱乐区。娱乐区位于园区西侧,与温室采摘区相邻,主要由亲水平台组成,为人们提供亲水娱乐空间,使游人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娱乐区分陆地娱乐活动和水上娱乐活动两部分,其中陆地娱乐活动主要由铺装广场组成,供人们载歌载舞,举行小型的演出活动;水上娱乐区利用人工湖水体,开展水上活动,如水上闯关、水上滑梯、水上冲浪、游船、水上碰碰船等。

2.3.3垂钓区。垂钓区位于园区南侧,人工岛附近,让人们亲自动手来捕获食物,使人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垂钓区水体与人工湖连接,利用活水养殖北方常见鱼种,如:鲤鱼、白鲢鱼、花鲢鱼、草根鱼、嘎牙子鱼、鲫鱼、细鳞鱼等。2.3.4休息区。休息区位于园区中部,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该区利用区位优势,方便游人休息,设有休息亭,结合观光的丝瓜长廊、座椅、摇椅,结合遮阴需要设置的树阵,下面布置树池座椅,游人们自带的摇床可以布置在树阵中。

2.3.5餐饮区。餐饮区紧邻棚室采摘区,便于采摘果蔬就近加工,主要功能是为来此的集团员工和外来游客提供精美饮食。该区主要提供园区特菜加工,如药食同源蔬菜的特色套餐、各类南瓜宴、有机蔬菜鲜食、蔬菜果汁,同时提供特色东北菜,如大丰收、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铁锅焖面、汆白肉等,另外,可以结合大庆地区特色,提供各种坑烤和户外烧烤。

2.3.6服务区。服务区位于休息区附近,主要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如方便食品、水、饮料、烤肠等,同时提供园区特色果蔬售卖,将园内采摘区的特色果蔬在此处对游客售卖,很多游客参观后会购买一部分特色果蔬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这里提供包装好的、具有园区标识的包装袋,作为园区特色礼品。另外,服务区也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如手机充电、照片快速冲洗等服务。2.3.7办公区。办公区位于园区入口附近,便于园内管理,办公区由一栋木质建筑组成,主要功能是:种植区内的蔬菜管理和检测、园内的植物及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员工和外来游客的接待工作。

2.4园区道路园区

根据外部交通情况,设计主入口1个,次入口1个,主入口位于园区东侧,方便对外联系,是园区游览通道;次入口位于棚室生产区,与园区游客道路分离,便于园区管理,次入口主要运输生产资料和果蔬产品。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主要功能划分以及景观节点位置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和生产活动需要,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园区内部道路。园区道路分三级,主路连接生产区和观光区,为园区内的交通骨架,设计宽度5.0m,两侧设有明沟排水,排水系统与园内人工湖相连,便于园内雨水收集,同时可以用于生产区灌溉;次要道路是连通各功能区,满足各功能通行和生产需要,设计宽度3.0m,园路既有交通属性,同时具有景观属性[4];三级道路为园中小路,主要服务于游客,为游客近距离观光使用,设计宽度2.0m,三级园路布局大部分采用自然式的布局,道路采用不同铺装材质和铺装样式,突出园林的景观性,同时体现油田生态园的特点。园区道路连接成道路系统,很好地组织游览和园内生产。

3植物种植设计

3.1种植原则

园区植物种植设计主要位于观光区,该区植物种植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为原则。设计中所用的均为本地植物,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质等自然环境[5-6]。其中陆地区域结合观光需要,设计彩叶树种区、常绿树种区、观花树种区、观叶树种区、垂直绿化区、孤赏树种区以及专类树种园;水生植物区主要栽植喜水湿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喜水湿植物等。大庆油田生态园土壤条件为中度盐碱化,这种类型土壤春季多返盐返碱,大量盐分积累于地表,造成植物吸收困难。因此,要充分考虑盐碱属性,多选择耐盐碱树种,如丁香、连翘、树锦鸡儿等。另外,在园区设计中,通过开挖人工湖形式,降低地下水位,地表盐分较少积累,也有利于栽植苗木的成活。

3.2植物选择

3.2.1乔木种类。落叶乔木包括:东北三大硬阔(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四大主栽树种(银中杨、垂柳、糖槭、榆树),其他落叶乔木(白桦、元宝枫、五角槭、籽椴、梓树、皂角、桑树、黄菠萝等);常绿乔木包括:樟子松、黑皮油松、红松、红皮云杉、青扦云杉、白扦云杉等。

3.2.2亚乔木种类。亚乔木以黑龙江乡土树种为主,包括山杏、山桃稠李、紫叶稠李、百花花楸、水榆花楸、暴马丁香、金银忍冬、茶条槭、树锦鸡儿、山楂、山荆子、火炬树、王族海棠、紫叶李等。3.2.3花灌木种类。连翘、榆叶梅、紫丁香、白丁香、锦带花、黄刺玫、刺玫蔷薇、紫穗槐等。

3.2.4观果树种。李子、沙果、海棠果、寒地富士苹果、鸡心果、美国大榛子、葡萄、猕猴桃、无花果、百花花楸、忍冬、狗枣猕猴桃、接骨木、山楂、山荆子等。

3.2.5篱植树种。主要选择适应盐碱环境、耐修剪、侧枝发达、萌芽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水腊、小叶丁香、偃伏莱木、金叶榆、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侧柏等。3.2.6观花草本植物。其中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矮牵牛、一串红、美女樱、万寿菊、藿香蓟、百日草、鸡冠花、荷兰菊、美人蕉等;宿根草本植物有:大花萱草、马蔺、鸢尾、八宝景天、宿根福禄考、马鞭草、千屈菜等。

3.3植物的栽植方式

按照生态园的功能要求,根据场地位置和造景需要,采取孤植、列植、丛植和片植等形式。其中孤植的主要是树形优美、树体高大、造型奇特等树,如迎客松(造型樟子松或油松)、剪型榆树、丛植白桦树等,一般位于草地、花坛和建筑附近;列植应用于道路两侧,作为行道树或者庭荫树,主要树种有银中杨、钻天杨、水曲柳、山桃稠李、籽椴、青扦云杉和樟子松等;丛植的主要为亚乔木或者花灌木,利用群体效果美的特点,形成群体效果,主要树种如暴马丁香、锦带花、松东锦鸡儿、连翘、鸡树条荚蒾、暖木条荚蒾、刺玫蔷薇;片植的主要是乔木种类,如白桦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和金叶榆林等[7],形成专类园或者乔灌木复式种植,也有花灌木,如丁香、黄刺玫、王族海棠、紫叶李、红王子锦带等,通过不同的植物栽植方式,使园区植物造景达到最优组合。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大庆油田农业生态园在充分利用场地周边自然景观基础上,以农业种植结合休闲观光为主题,尽可能地为油田公司员工和本地外地游客提供优质绿色果蔬和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员工生活需要和游客节假日休闲、交往、娱乐的功能要求[8]。(2)全区规划强调游人的便捷性和游线组织的合理性,通过合理规划园区道路、自然式道路和规整式道路相结合、巧妙的设施配置和合理的交通组织,结合必要的植物搭配,实现该区域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使游人进一步贴近人自然、享受自然。(3)本研究认真分析了现代生态园设计特点,通过合理的分区和植物选择,设计了满足北方中等规模城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园,既可以作为油田公司员工的果蔬生产基地,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及农事体验场所。

4.2建议

园区规划设计范文8

关键词:重庆中心城区;后工业景观;景观规划设计;公共空间

1重庆中心城区后工业景观现状及问题

随着城市化发展,重庆大量工业厂房遗留下来。工厂多沿江河布局,市域总体呈沿江、沿路、组团分布的特征。中心核心区呈“两江、四片、多点”的空间格局(图1),两江即长江、嘉陵江沿岸工业遗产集中带;“四片”即大渡口重钢、沙坪坝双碑、江北郭家沱和九龙坡半岛片区;“多点”即各零散分布的其他工业遗产。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这对于后工业景观园区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园区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整体观不足,功能业态与城市功能融合不够,各自发展;受山地地形影响,园区内部用地局促,与周边区域存在一定分隔,如鹅岭二厂(图2);部分园区欠缺对工业文化、场所精神的挖掘,没有真实体现工业遗存的价值等。同时,工业老厂还存在一定土壤污染,这对后工业景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重庆中心城区后工业景观空间特征

2.1厂区格局完整,山水环境融合

后工业景观园区是在原有厂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厂区改造前后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一致。山体、水体和厂区共同形成工厂的整体环境,山脊线、建筑轮廓线、水岸线层次分明。厂址主要包括山脚、半山(台地)、山顶、山体内(山洞厂房)等位置,结合周边环境可构建不同特点的山水景观环境。如何将山水环境与后工业景观自然结合,凸显山地特征,是本次研究的出发点。

2.2依山就势布局,景观层次丰富

原厂区建设多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结合地形采用分台地、错接等形式,形成不同台地、不同高度的空间和层次丰富的景观。厂区因地形影响,后工业景观改造受到限制,存在场地和建筑间交通可达性不足、场地狭小破碎化等问题。如何进行建筑分台建设,促进园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创造立体多层次景观,是本次研究的关键。

2.3工业建筑类型丰富,山洞厂房特色凸显

重庆各时期的工业厂房类型根据生产流线、生产产品来确定,总体工业建筑类型较丰富,主要包括普通多层厂房、大跨度厂房、特殊厂房及设备(包括山洞厂房)、地标性构筑物(烟囱、储气罐、贮粮罐、冷却塔、铁轨等)(图3)。其中,山洞厂房随着建筑功能的置换,改造后变成建川博物馆、山洞酒窖、洞子火锅等,凸显了重庆后工业山地的特征。如何塑造山地城市工业文化特征,凸显工业历史人文特色,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3重庆中心城区后工业景观调研及分析

本文对重庆中心城区多个后工业景观园区进行调研,重点选取与城市山水格局联系紧密、具有明显山地特征的5个园区进行详细调研。通过对园区的功能业态、公共空间、交通组织、场所精神和生态景观等的深入调研分析(表1),探寻重庆中心城区后工业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几个园区总体都依山就势布局,二厂、后街园区结合现有场地形成不同空间,特别是二厂建筑连廊空间、屋顶空间的打造较为成功。同时,大部分园区也存在人车混行、停车难以及园区与周边区域存在隔离等问题。园区总体对后工业建筑、景观要素都进行了保护,但个别园区倾向商业化发展,而工业氛围历史感营造不足。

4重庆中心城区后工业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4.1融合城市功能

4.1.1功能更新整合

发展调研案例中各园区虽有功能主导方向,但各类功能仍较单一。有的园区主要供商务办公用,有很多企业、个体商户、工作室入驻,进入园区的人员也主要为各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园区内部管理及服务人员,较少考虑园区对周边人群的服务功能。成功的街区公园将公园与周边区域多样化的功能贯穿在一起,起到一种和谐的组织作用[1]。对于园区功能更新,不能仅针对园区内部发展,还需将园区与周边区域整合,促使园区与周边区域在功能上相互融合,避免同质性问题。如S1938国际创客,可结合周边的重庆大学、磁器口古镇联动发展,促进园区功能更新及与周边区域的整合发展(图4)。

4.1.2功能复合多样化

园区的功能特征不应只反映园区本身,还应与园区周边区域功能、城市总体发展功能有紧密联系。应充分运用山地城市与复合建筑思维,促进园区与周边城市区域各类功能相互交叉、融合。园区仅仅创造出让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人们在空间中参与广泛的社会及娱乐性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2]。后工业景观园区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园区发展需打破仅办企业或文创园的思路,使功能既满足在园区内部工作、管理等人员的需求,又能吸引外部人员,满足外部人员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园区功能复合使用。

4.1.3多样功能分布

受欢迎的城市必须具有景观精心设计的城市空间以支撑城市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城市公共空间必须是鲜活的、有活力的,同时能为不同群体所使用[3]。园区可看作城市公共空间,需从建筑设计、文化、景观、旅游、产业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思考,将多样功能与人的活动进行匹配。应对园区位置、规模、地形、视线关系等进行分析,确定园区内外部使用人群,再根据潜在人群分析出各类使用功能,如提供满足老人、小孩、中青年等不同人群需求的功能,结合空间匹配适宜场所,构建具备多样功能的活动空间。

4.2契合城市空间

4.2.1加强城市空间延续

园区建设应与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相吻合,与周边环境相联系,有效引导城市山水格局、空间肌理、视觉通廊、场所界面、交往空间、生态网络、慢行系统和游憩环线的具体营建[4]。有的园区临近滨水区域,有的靠山或接近山顶区域,因山地地形、现状高架道路等的影响,场地与城市存在一定的隔离,需要通过规划设计强化这些空间的联系和连接。如1862洋炮局的改造设计中,可加强园区与周边社区、滨水区的空间延续,使其与城市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促进城市空间延续。

4.2.2公共空间相互渗透

工业老厂房因建筑体量较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可结合多样复合功能进行自由的分隔和重塑;而建筑外部空间,则应注重各建筑空间的组合和不同功能的空间渗透、立体联系。这些内外空间可划分为创意展览空间、商业空间、文化表演空间和休憩空间等,细分空间可并存于一个较大的空间内,也可各自独立、相对分隔,还可多重空间复合叠加,以使各功能空间相互渗透,促进多样空间建设。

4.2.3空间多维立体设计

立体化的城市空间体系可为景观提供多维度展示平台,景观不仅是审美对象,还是城市多种功能的载体[5]。空间以各种程度的连续性(韵律)向四面八方延伸,主要的方向是水平与垂直,即大地和苍穹的方向[6]。园区可充分利用地形,整合山地、滨江资源,进行功能布局和流线组织,展开水平和垂直空间设计。如加强地面空间与下沉空间、桥下空间、二层平台等的垂直联系,建设自然衔接的分层平台,形成纵横交融的多维立体复合空间(图5),凸显城市特色。

4.3优化交通组织

4.3.1提升交通可达性

交通可达性分为视觉可达和行为可达。视觉可达,即游客视线与景点视线的视觉通透性,如游客在远处即可看到场地内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吸引其到达的因素,可为游客指引目标方向;行为可达,即游客在远处看到目标后与到达目标路径的实际通达性。在山地城市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地形变化将变得更加复杂。设计中既要突出视觉可达,如设置景观视线、增强步行体验感受以增强园区吸引力;又要优化行为可达性,如增设专线公交、山城步道、索道等,以及优化停车场,满足园区内外部人、车便捷交通,总体提升园区交通可达性。

4.3.2交通组织人车分流

园区因自身公共功能吸引外部人群,交通规划应尽可能做到以人为本,步行优先,人车分流。受山地地形限制,原有老城街道尺度较窄,且现状道路拓展和增加道路线路都受制约,难以在园区内引入太多车流。设计可考虑在园区附近选择满足停车需求的用地,避免将车流引入。如鹅岭二厂新建立体停车楼后,基本解决了停车问题,提升了园区的步行游憩体验。

4.3.3多维立体步行系统

多维立体交通包括建筑外部空间路径和建筑内部空间路径,以及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路径,共同形成多样立体的步行交通网络。园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既要加强与周边居住区、滨水区、山体绿地的步行联系,也需强化园区内部的步行路径的完善。充分结合地形,形成纵横步道,构建多维立体步行交通网络。通过建设山城步道,结合过街天桥、建筑空中连廊、建筑二层平台等串联步行路径,形成步行网络。

4.4提升场所精神

4.4.1延续场所历史文脉

园区既要延续工厂的文化传承,还要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一个好的场所往往能给使用者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从城市角度看,尊重地域山水格局、历史文脉、工业风貌等都使城市更具地域特征,体现场所精神;从使用者感受出发,使用者对场所文化、景观环境、建筑风貌等的综合认知,如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是园区设计者应思考的重要问题。园区保留的古榕树、泛着青苔的步道、展示工业历史的建构筑物,既是园区历史人文的延续,也是城市历史的延续。

4.4.2强化界面特色营造

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发挥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的关系[6]。通过对建筑顶界面、底界面和侧界面的营造,可提升场所精神。凯文•林奇写道:“被访者多次提及由开敞的景观而产生的感情上的愉悦……一个处理得当的全景景观似乎仍是城市快乐的源泉”[7]。有山地特质的园区,依山傍水的屋顶空间多具绝佳视野,可形成独特的全景景观,凸显顶界面的独特优势,如鹅岭二厂(图6)。底界面既需结合地形、建筑、绿化景观等来限定空间,还需注重材质的选取和表现,如进行原样保留,或采用各类材质铺装,或做一些涂鸦处理。侧界面营造主要是对工业建筑立面进行保护型改造或局部改造,突出原有外墙历史气息。

4.4.3营造场地生活氛围

场所精神的构建离不开人的使用,理想的园区建设是需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只热衷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或旅游景点的建设,而不关注园区内或周边居民的生活,无法真正营建区域场所精神。要以历史保护为基础,旅游开发为手段,以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8],强化园区场所氛围的营造,如上海田子坊对原住民的尊重,增强了园区的生活气息与氛围。重庆园区内部和周边也有居民居住,应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与园区的联系,提升周边人群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5自然生态修复

4.5.1恢复生态景观环境

后工业景观园区因其建设年代久远,在废弃使用的时间里,往往自然衍生出植物种类丰富的生态群落。首先要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保留原有自然乡土植被、古树等,再对有污染的土壤进行生态修复,使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以确保土地安全使用。可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如将污染土转移,或补种恢复型植物,将土壤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使其逐步变为无害物质或暂时储存在植物内部再进一步转化,实现整体环境的生态修复。

4.5.2安全韧性空间建设

山地城市具有脆弱的生态本底条件和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征,其人口与用地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生态安全和灾害问题明显[9]。加强园区安全性和韧性设计,可提升园区自然环境韧性,包括增强园区应对抵御自然灾害的潜力,绿地及开放空间、地形、空气质量等的利用,如联系园区与周边山体、公园构建绿色网络,形成生态屏障。同时,可提升老建筑保护改造的韧性,如进行建筑结构承载力及建筑质量判定、建筑年代及安全性判定以及园区应急防控、防灾救灾能力提升等,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凸显生态效应和山地特色。

4.5.3景观结合空间营造

人们停留在公共空间中可促使各种社交活动的发生,园区景观设计可根据人群需要设置平面和立体的景观空间,如在原有景观绿化基础上,补充使用种植容器,合理布置座椅、路灯、工业雕塑等设施,建设山地特色后工业艺术。绿化设计可借助地形地貌变化展示丰富的山地立体景观,以各类乡土植物强化山体地形地貌特征,提高绿化空间的表现力[10],如形成退台绿地,沿建筑立面、高架桥下、屋顶等设置立体垂直绿化,构建多维立体景观空间。

5结语